新闻记者采访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2024-05-02 06:36

1. 新闻记者采访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当一名记者,尤其是当一名好记者,除了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不断学习的习惯;追求真相的执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准确朴实的文风;甘于吃苦的精神;丰富广博的学识;宽容善良的情怀;尚俭守德的品格。 记者的素质绝不是天生的和不用经过培养的,一个成功的记者所必备的素质大都是后天获得的,而并非遗传。从我们以上所说到的记者素质看,除了悟性可能有遗传因素外,其他的都是通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才能做到的。当然,这种培养与训练有很多方法和渠道,在实际工作的实践中训练是最好的方法,这里提出三条: 第一条:就是坚持每天写作,至少写1000字,写什么内容在这里并不重要,关键是不要停笔的写。无论大家在哪家媒体工作,不管是电视台,还是报社,文字写作能力都是对一个记者最最基本的要求。作为职业记者,最低的要求就是要能够很容易地将你采集到的新闻和你对新闻的思考,用文字顺畅地表达出来,传达给受众。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这个记者是做不好的。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写作是记者的基本功,也是看家本领,必须要不间断地练习才行。其实,具体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是必须强迫自己不停地写,以此训练自己的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即使今天没有采访任务,也没有什么稿件需要交,那么,也不要让自己的笔停下来,你可以抄一段书,可以给朋友写一段话,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感受记下来,等等。 第二条:坚持每天看新闻,至少细看十条。将每天的你认为重大的新闻事件记下来。而后,对一些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跟踪看下去,既看事件的进展,也看媒体对事件报道的方法和步骤,从中体会新闻写作的一些规律。 记者工作离不开信息采集,在平日里就应该让自己始终不脱离新闻信息的海洋,现在有了互联网,可以说新闻信息获取已经变得很容易了。世界上每天发生的大事,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图文并茂报道。比如最近有关禽流感的新闻,有关萨达姆受审的新闻。大家通过查阅相关新闻报道和评论,就可以了解到禽流感在整个国际上是什么样的,各国都是怎样处理这种事件的,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第三条:坚持对同源新闻进行对比,从中总结新闻采写的规律性的东西。 经常作同源新闻的比较分析,对我们提高新闻采写水平是十分有利的,这要从两个层面来说。 一个是从记者个人修炼的层面来说,通过同源新闻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记者对同一新闻题材的不同处理手法,包括角度的选择、材料的取舍、行文的组织等方面的不同,继而从中发现哪一点是自己采访中所遗漏的,哪一点是自己所没有想到的,哪一点是自己今后可以借用的。这是一个不断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对新闻事件、新闻报道做比较,并通过经常性的、有意识的比较去发现其中的不同,从中培养自己比较分析、吸取营养的能力。 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采访中,时时留意事件之间、新闻作品之间的不同,甄别其优劣,当然这里的优劣是个人的判断,然后根据判断结果取优汰劣,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对自己的发展就是一种帮助,对自己的修炼就是一种积累。 在做同源新闻对比时,要不断地问自己三个问题:记者为什么要写这条新闻?记者在这条新闻中写了什么?记者是按什么结构和顺序写这条新闻的? “为什么要写”解决的是确定新闻主题,新闻是报道客观事实的,但绝不是有闻必录,这里边有一个记者对所报道的事件和内容的选择,即使记者对所报道的事实不加一句评论,但面对形形色色的事件,为什么报道此事而不报道彼事,这个为什么当中就隐含着主题。 “写什么”解决的是材料的选择和舍弃的问题,写新闻并不是简单地把事件的过程平铺直叙地说出来,而是应该选择其主要的一点或几点突出放大。 “怎么写”解决的是叙事框架和叙事方式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叙事框架不是新闻的结构,而是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所需要涉及的所有的环节、范畴,包括不能逾越的事实边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要遵从“全面、客观、公正”的理念,这些都是大家了然于心的概念。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概念、理念落实到一次具体的新闻采访过程中,落实到具体的写作环节上。

新闻记者采访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2. 新闻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新闻采访包括很多种的方法,一般比较常见的有座谈、访谈、现场考察等。 一  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对于新闻采访来说,良好的对话环境可以提供给记者与采访对象一个好的沟通氛围。对话环境的良好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人际沟通能力。这就要求记者采用合适的方式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一般情况下,记者在对采访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后,可以轻松的用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来引起话头,开展对话,这样能够比较容易赢的对方的信任,引起他们谈话的兴趣。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记者需要把采访提纲交给采访对象,以便使整个采访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开门见山是最好的采访方式了。二  不同采访题材要求不同的提问方法不同的采访题材,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职业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使的记者面对的采访对象总是处在变动之中。要想取的良好的采访效果,就必须把握各种采访对象的心理,采取不同的采访技巧。在这繁多的影响被采访者谈话心态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采访题材。采访题材有时是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与价值观的。在这种情况下,记者的采访比较容易进行,记者往往会得到采访对象的欢迎和礼遇。这样记者在采访时,可以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提问,只要循序渐进、理顺逻辑就可万事大吉了。当采访题材不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和价值观时,记者就难以与采访对象进行流畅的沟通了。在冷淡、刁难、不合作等局面出现时,记者就需要旁敲侧击甚至利用采访对象谈话漏洞进行提问的方式。旁敲侧击是一种启发和引导,一般先由记者摆出和新闻事实有关的材料,推进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进一步谈话。在凤凰卫视一期节目中,记者通过旁敲侧击的提问的方式,将所谓的 “爱心妈妈”贪污公款的事实摆在观众面前,使受众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三  采访提问要讲求引导的艺术好的提问可以积极引导采访对象对新闻事实进行叙述。当采访对象有难言之隐时,记者不能产生急躁情绪,相反要耐心说服,边等待,边引导,以巧妙的引导来消除采访对象的思想顾虑。只有这样,采访对象才有可能将有关内容和盘托出。“一句话百样说”,在这些多样的提问形式中,要进行灵活的选择,多多揣摩对方的思想、情绪、顾虑等。这样可以促使采访对象进行积极的回忆,从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新闻题材。除了以上的这几种提问方法外,我们在采访提问中还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一方面要注意提问的逻辑性。记者提问的目的就是获得信息,因此所有的提问都必须以方便采访对象说话为前提。所提问题要给采访对象充分的发挥空间,但又不能偏离主题。采访问题要根据采访目标设计,各问题之间可以是并列、递进、转折等关系,但应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逻辑顺序。再者,提问力求简洁明确。新闻不同于文学,简洁是其基本要求。记者提问,要让采访对象迅速理解问题的意思,并迅速作出反应,提供给记者所需要的有关新闻事实的 信息,明确而不转弯抹角。此外,记者提问要有具体指向性。采访中问题的设计不能过于开放、宽泛,应该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使采访对象的回答能集中在一定的有效范围内。文学作品中有“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之说,但新闻记者采访最好能一句话引出采访对象的千言万语来。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这种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闻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采访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提问方法,才能在采访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做好新闻宣传的目的。

3. 新闻采访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新闻采访中应注意这些事项 一:新闻采访注意事项:1.之前做好充足准备,做好策划和提问题纲.  2.采访时间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  3.采访时提问不要过大过空,防止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  4.采访过程中,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用内行话提问;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  其余看个人发挥了  二:采访角度,我不知道你是具体指.我按照新闻角度中选材角度,选题角度,采访角度,表现角度中的采访角度跟你解释下:  采访角度是对新闻主体事物现状、历史和内在联系的了解和把握,把各种社会联系包括在它的内容中,考虑一个时期的主旋律精神、某种倾向性问题的了解、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把握主要考虑受众价值,即受众的关注度)等,通过对其诸因素关系的比较掂量,选择出最有利的采访角度.感谢您的信任,以上是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摘要】
新闻采访中应注意哪些事项【提问】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新闻采访中应注意这些事项 一:新闻采访注意事项:1.之前做好充足准备,做好策划和提问题纲.  2.采访时间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  3.采访时提问不要过大过空,防止轻问重写,提问辞不达意  4.采访过程中,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用内行话提问;对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适当使用些激将法.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  其余看个人发挥了  二:采访角度,我不知道你是具体指.我按照新闻角度中选材角度,选题角度,采访角度,表现角度中的采访角度跟你解释下:  采访角度是对新闻主体事物现状、历史和内在联系的了解和把握,把各种社会联系包括在它的内容中,考虑一个时期的主旋律精神、某种倾向性问题的了解、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把握主要考虑受众价值,即受众的关注度)等,通过对其诸因素关系的比较掂量,选择出最有利的采访角度.感谢您的信任,以上是我的回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您生活愉快。【回答】

新闻采访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4. 新闻采访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很多学 新闻专业 的同学,应该或多或少会有些实践课吧,那么肯定都会遇到一些采访性的作业吧。在新闻采访作业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在我看来,采访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多注意。
                                          
 ①尽量找一些看起来随和,愿意接受采访的人来进行。如果你经常参与采访作业的话,你就会发现采访中会遇到很多尴尬的情况,尤其是遭到别人的拒绝。很多人并不喜欢出镜,所以不太可能接受你们的采访。因此,在选取询问人群时,你头脑中要基本有数。你要尽量选取一些看起来比较随和,热情的人,这样的人愿意接受采访的概率相对大一些。
                                          
 ②采访问题设置要环环相扣,回答完一个问题下一个问题就会水到渠成回答。除了上面一条,你还要注意提前设置好你需要采访的一些问题。现场发挥,想到什么问什么是不太现实的。因此,你必须提前想好问题,还要推测采访对象可能的回答。然后以此来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设置。而且,问题设置一定要有技巧,一些独特的新颖的问题更加分,还要注意前后问题的相互照应。
  
 ③采访态度温和,热情对待受访者,避免居高临下和生硬的形象。这点是对一个记者自身的要求,也是好记者必备的条件。谁都不会喜欢居高临下的人,更何况在紧张的采访环境中,采访对象更受不了这样的记者。所以,你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友好热情的对待人,良好的态度容易给人以亲近感,能更快的拉进你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促进采访的顺利进行。
                                          
 ④采访中要尽可能避免摆拍。摆拍真的是一大禁忌,是任何新闻人都要不得的一种行为。虽然有时候,摆拍并不会被轻易看出来,看似效果还不错。但是,一旦你养成一种这样的习惯,慢慢的就会出现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即使是在平时的采访作业中,也要拒绝这种不正确的行为和想法,要认真对待我们的每次作业,确保尽心尽力。
  
 
  
  
 总而言之,采访作业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你可能之前并没有仔细思考过,那么,从今以后请认真对待每次采访作业。相关专业大学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 。

5. 新闻事件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一、深入采访抓特点 、抓本质的方法 1、深入采访记者抓取事物特点方法(1)看准形势抓特点。即抓住当前新闻工作的中心工作。(2)通过比较抓特点。可以通过纵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3)选择角度抓特点。把大、总的报道思想及题材,选择一个最有特色的侧面、切入口,然后深入挖掘,以小见大,通过具体、新鲜的事实表现主题。选择角度,应抓住三个字。 A、要比。比较分析,找到最能体现特色和主题。 B、要小。选取一个角度,以小见大,集中报道。 C、要异。要敢于创新、标新立异。 2、深入采访记者悉心抓本质的要点:(1)对问题的想得宽一点、远一点。(2)对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 3、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1)盲目自满。(2)追求数量,忽视质量。(3)怕苦畏难,不愿下基层。(4)先入为主。(5)重实践,轻理论。   二、验证材料的必要性与方法 1、必要性:由于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加上采访对象或多或少受到心理情绪、表达能力、周围环境等各种主客观干扰因素的影响,以及记者采访技能的不熟练程度等,都可能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因此记者有必要将前阶段采访的有关材料进行验证。 2、验证方法(1)投入记者智力进行验证。记者通过逻辑推理,凭借以往知识经验对材料进行合乎规律和实情的检验。(2)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进行验证。利用接近、寻找新闻源的采访实践对材料进行检验。   三、迅速整理采访笔记的原因主要是时间久了,采访内容会遗忘。   四、资料积累的意义: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   五、新闻主题与新闻采访的关系新闻主题是从采访及其所获材料中选择、提炼出来,反过来又统帅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   六、提炼主题依据因素 1、对全局的清晰度。 2、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综合分析的好坏是主题提炼好坏的关键。   七、提炼、深化主题的具体注意事项: 1、不要强化硬化。 2、不要分散空泛。 3、不要雷同浅薄。

新闻事件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6. 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提问技巧有哪些?

关于新闻采访的五个提问技巧:一、提前准备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这意指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已知彼。这种“战斗”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作家奥丽亚娜·法拉奇谈到对邓小平的采访时说:“那次采访很深入、很详细,用了两天时间,很有意思。对于记者来说,那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访,不太难。对方合作得很好,应该说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访。我想提的问题全都提了。”这次被法拉奇认为成功的采访与她访前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她在访问邓小平以前,看了好几公斤的材料。从她的新闻稿中可以看到她对邓小平、毛泽东、林彪、“四人帮”、中苏、中越、中柬关系都有一定了解。
同样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在进行专访前,至少准备好三十至四十个“扎实”的问题;而在通常情况下,他在纸上会记上一百个问题。
但有些记者采访前根本不做任何准备,不对采访对象进行了解,不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解,也没拟好问题,出门就向采访单位要材料,然后匆忙上阵,往往不是提的问题没击中要害,就是所提问题有限,找不到话题,采访中出现“冷场”。回来后只好抄材料了事,结果是写出的新闻作品干瘪无味。
二、问题具体
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耀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太激动”之类。
我国高校扩招的头一年,湖南日报社的一位记者去某所大学采访,谈到该校为扩招进行的保障工作时,接待的工作人员大谈特谈,但所说的都是些大政策方面的东西,偶然说起新修的一座澡堂,记者马上追问,澡堂有几层?有多少间?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洗澡?每周的开放时间是多少?还有没有其他的新设施?那位负责人很快就将一些数据提供出来。如果当时记者不问具体,对方很可能就一语带过,那么就得不到具体的材料了,而只有概括性的东西。
三、针对性提问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反过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一般规则是问全局性的问题就找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要问点上的情况就找基层普通干部、群众。要问知识性的事情就找专家学者。
一次,笔者到部队采访,想了解官兵关系方面的一些情况,于是问一名战士:“你认为当前新形势下,该如何处理好干群关系?”结果那位战士立在那儿,嗫嚅半天也没说出什么东西来,后来,我改口问:”你认为要做一名受士兵欢迎的队长,他应具有哪些素质?”这下,战士反应过来了,马上谈了起来,而且讲得还很生动。但如果当时是就这个问题询问部队某位高层领导,那么第一种问法就比较合适了。
四、尊重被提问者
记者的言谈举止、对采访对象的态度不仅深深影响采访效果,而且也将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看法。因此,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现在,人们的素质都有很大提高,注重自我价值,对媒体不再有以前那样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也更懂得在媒体中如何充分发表自己的言论。这对记者来说既是有利的,但同时也要求记者更加要重视现代生活中人们交往时遵循的礼节礼貌。特别是被尊重的需要。自以为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记者往往会让采访对象避而远之。
尊重采访对象,一是尊重对方风俗习惯。记者在采访时应该入乡随俗,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其次是注意对方的地位身份,提问得体,不唐突、不鲁莽、不咄咄逼人,不要不合时宜地提问,也不要太让对方难堪。特别对于一些敏感的、涉及他人隐私的话题,突如其来的提问会让对方措手不及,有个性一点的采访对象干脆会拒绝回答。所以更要尊重采访对象,在征求对方意见后,再以对方所能接受的方式提出。
最后,记者在对方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打呵欠或玩手上的笔,或是手机响后,不征求对方的同意就旁若无人的接听,这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
五、营造和谐气氛
记者要求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这就要记者有一种特殊本领,能够消除陌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达到一种和谐的提问气氛。

营造和谐的气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一种“媒介”,比如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采访毛泽东时,所用的媒介是斯诺珍藏的一张毛泽东的照片,她说这照片好比桥,把她与毛主席联系了起来;在采访王震时,她找的媒介是自已与王震同年和歌曲《南泥湾》,这使得采访气氛活跃了起来。
某省记者也曾谈到他采访一位连长时,前几次都吃了“闭门羹”,好不容易遇到本人了,结果对方却总不大开口说话,气氛一度很僵,他忽然想到那位连长平时爱琢磨训练器械,于是,他就问那位连长最近改进的一种器械效果怎么样,那位连长立即来了兴趣,与记者热烈探讨了起来,态度也热情了,记者因势利导,趁机提问,得到不少素材。
由此可以看出,当对方因为性格内向或对记者不熟悉不愿多说时,记者找到一种“媒介”或对方的兴趣点,以此拉近双方的距离,往往可以让隔阂的坚冰消解,让提问在融洽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总之,记者在采访时,就是要能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的气氛,使采访成功,为后一步新闻写作收集充分的素材,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
拓展资料:
新闻采访(传播学名词)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参考资料:新闻采访(传播学名词)

7. 采访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采访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8. 关于新闻采访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首先我觉得电视台这样能通过直播或转播的媒体能更好的采访到当事人。因为平面媒体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弱化,动态媒体大量植入受众的日常生活

问题二:不会一一去找当事人进行采访,这些媒体会把当中最有权威的一家媒体的言论作为通稿进行采编,然后再发放出来

问题三:一般都会是电话预约,自己找到相应的媒体反应情况,媒体内部也设有热线电话服务平台,记者会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和你进行交谈和实地采访

问题四:一般情况下,记者所编写的信息都会以化名来陈述当事人的时间,如果是电视采访,当事人有权要求媒体进行图像处理(打上马赛克或者虚化人物,保持当事人正常声音信息即可),在采访过程中如果当事人需要应主动提出保密当事人自身信息,如媒体没有保密,给当事人造成困扰,当事人可通过法律途径与该媒体进行协商。

问题五:不应该是规定仅一家媒体可以去做后续采访或深度报道,可能其中有买断信息源之类,最后只有天下博客能做独家采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