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的影响

2024-05-07 04:38

1. 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的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总之,经济全球化具有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2.负面影响:导致世界贫富分化现象更加严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总之,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的影响

2. 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因素主要有: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页大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间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在国际范围内,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其成员对本国或本地区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质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http://baike.baidu.com/view/9593.htm

3. 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在现代高科技情况下全球性的经济融合的体现。
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世界市场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向全球拓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来源:http://wenku.baidu.com/view/2369b9df6f1aff00bed51e7a.html

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4. 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经济步入高速发展轨道,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资源、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互补性进一步增强,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于是世界经济日益发展成为一个整体。这种趋势我们称之为“经济全球化”。
  探寻经济全球化的源头,可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城市国家出现了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资本家、冒险家渴望得到欧洲之外的特产(如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将欧洲的商品销售到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以图发财致富;同时又要绕开控制了东西方商路的奥斯曼土耳其,所以以葡萄牙、西班牙为首开始了探索到达东方的新航路的历程。经过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探索,到达东方及环球航行的新航路开辟出来。新航路的开辟,彻底宣告世界各地隔绝状态的终结,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也是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征服掠夺的过程。美洲大片的庄园被开辟出来,导致了“三角贸易”的兴起与繁荣;欧洲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非洲,但交换的是近亿的黑奴;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等整船整船地运往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世纪,英国逐步征服了印度,大肆掠夺印度的棉花等原材料,并把棉布等商品倾销到印度。由此可见,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繁荣与非洲、美洲、亚洲有着密切的联系,欧洲不再是独立地发展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科学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1765年,英国织布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了。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用于纺织部门,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随后,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火车、汽船相继发明问世,生产效率获得飞速提高。此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销往国外,亚非拉地区成为其工业原料供应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但东方从属于西方。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汽车、电报、电话、飞机等相继问世,并投入使用,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促使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1869年埃及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并被英法控制,1914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并被美国控制,这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航程,便利了列强攫取世界范围内的利益,把世界经济活动从时间、空间上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形成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便捷、快速。这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优势互补、互相依存,日益紧密地形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不断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东西方两大集团剑拔弩张局面消失,世界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力量在不断增长,成为有效扼制美国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世界局势得到缓和,各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发展的政策,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便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中取胜。
  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是国际金融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更加现代化,国际资金流通速度随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度空前加强。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是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为获得超额利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企业内部分工,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使一国的生产与多国的生产紧密相联。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济活动,带动了贸易、资本、科技等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国际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2002年,中国海尔集团已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建立13家工厂,在海外有8个设计中心,4万多个营销网点,12家海外销售公司,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贸易摩擦、贸易冲突不断,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国际协调机制。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负责对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发生的分歧进行仲裁,以促进成员国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掀开了中国经济发展新的一页,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体化趋势,出现了一体化的经济区域集团,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等的国际流动,有利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国及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将获得最大利益,这将压缩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从而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承担基本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严重的压力,甚至有的国家付出惨重代价。再次,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更密切,因而更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如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导致世界经济严重下滑,大批银行倒闭、大批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要规避其对我国不利的一面,利用其对我国有利的一面,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抢抓机遇,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浅议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
  摘 要: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
  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管理

  一、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管理
  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建设采用建设单位(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施丁单位、物资供应单伦分工协作的体制,对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员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棋越来越大,上程内容越米越复杂,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传统的以工程建设单位(建设指挥部)为主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日益显示出其各主要环节设计、施工、物资供应之间互相分割与脱节,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效率不高,投资效益低下等缺点。
  二、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呼唤专业管理组织
  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也就是说,需要有专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为之服务。这种组织应该有与项目管理相应的功能、机构、程序、方法和技术;有相应的资质、人才、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能够为业主创造最大限度的效益。
  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英文简称)推荐的项目管理模式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为代表的模式,这种模式业主在委托完成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但承包商不负责设计。另一种是以FIDIC《设计——建造与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为代表的模式,这种模式业主在完成雇主要求或项目定义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选择总承包商,这种模式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全过程服务,这就是EPC总承包模式。FIDIC合同条件是在总结近百年来工程承包合同经验的基础上,经多次修改出版的范本。它反映了建设项目的共同规律;充分考虑和兼顾了业主、承包商、分承包商各方的责、权、利,力求不偏袒任何一方:它的有关条款以法律为依据,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按照国际工程承包的惯例进行编写,许多条款在工程承包界都有共同的理解,具有科学、公正、严谨、规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
  三、有关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推广采用FIDIC项目管理模式和FIDIC合同条件
  我国已在一些大型工程和国际承包工程中采用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采用还不够普遍,宣传面也不够广泛。1999年,FIDIC出版了一套新的合同条件范本.对老版本从结构上、定义上和适用范围上作了较大改进,这对我国工程项目承包业将起积极作用。我们应尽快组织制定以FIDIC合同条件为基础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同范本,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改变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一些业主单位和部门主管领导观念陈旧.地方和部门条块分割,在项目管理上政企不分,行政干预盛行,保护主义严重的局面。尽快让工程项目管理从传统的自营式管理走向社会化、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实现同国际惯例接轨。
  (二)大力培育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
  目前我国设计力量和施工力量总体过剩,设计队伍和施工队伍都存在“僧多粥少”现象,而专门从事EPC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力量却十分路弱,能为业主提供全过程项目管理服务和具有EPC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寥寥无几。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对全过程项目管理能为项目和业主创造可观效益这一点认识不足。实践证明,全过程项目管理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服务活动,是最能为业主创造价值和效益的一种服务。二是对项目管理要求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项目管理需要专业化这一点认识不足。国内有相当多的业主和主管领导认为项目管理很简单,谁都可以管理,因而不愿意委托专业化的工程承包公司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为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在我国大力培育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我国大型设计院最有条件改建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我国大型设计院最有条件改建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因为设计在工程建设中起主导作用,设计院人才较集中,人才资源丰富。把一批骨干设计院转变为具有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是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三)加快落实投资项目法人制,组织业主培训
  199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并随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又指出:全面实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收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投资约束机制。这使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二点:一是业主责任问题。业主责任问题的根本还是“真业主”和“假业主”的问题没得到彻底解决。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而由于所有权和机制上的各种原因,业主真正关心的或者在决策时实际上考虑的,往往不是项目的最终效益,在立项阶段,他们往往考虑怎样使项目能被批准,什么时候能被批准;在决定项目管理模式时,他们必须考虑如何附和政府官员的意志;在决策是否推行EPC总承包时,他们更关心本邪门人员安排及利益等。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浪费和腐败,最终后果是损害项目的效益,造成大量的无效投资。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项目法人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二是业主素质问题。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最大的决策权,能否正确决策取决于业主的素质。业主不一定必须是项目管理专家,但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应该具备必要的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他们应该了解项目管理费用、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他们应该懂得项目的费用不一定越低越好,费用低到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度,工程就会出质量事故。进度也不一定越快越好,建设周期压缩到不合理程度,就会不得不增加费用或影响质量;质量也不一定越高越好,质量的标准应是适宜和合格,质量过剩是一种浪费。也就是说,应该用最终创造的效益来衡量和决定项目的合理费用、合理周期和合格的质量标准。当业土盲目拍板一个不合理的费用、不合理的周期或不合理的质量标准,实际上往往已适得其反,埋下了项目失败的祸根。
  业主的项目管理涉及到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设计和承包商的选择、项目的协调和控制、项目的合同管理和接收等诸多方面。业主既不要代替和过多于预专业化的工程公司的项目管理,又不放弃对项目的监督和控制,这要涉及到项目管理方面的许多知识。实践证明,业主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的成败,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以后,对业主(项目法人)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四)组织开展项目管理技术研究开发,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是分离的。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咨询公司还为数不多。我国现有的工程咨询公司主要业务是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或评估;现有的设计院不负责采购和施工管理。现有的监理公司主要任务实际上是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施工质量监督,因此,对于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EPC全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过程以及项目管理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工具,还缺乏研究、总结和提高。发达国家的某些业主和承包商甚至认为中国的工程公司和承包商目前还不具备独立管理和控制大型工程项目的能力,主要是指我国项目管理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提高项目管理技术水平是我国工程建设界的当务之急。为了提高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应重视和提倡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

5. 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许多跨国公司到当地投资;能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到麦当劳、肯德鸡吃东西;看外国影片;上因特网等等。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使许多跨国公司到当地投资;我们还能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可以到麦当劳、肯德鸡吃东西;看外国影片;上因特网等等。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因素1、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2、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3、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4、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5、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

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的影响

6. 论述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 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其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对外扩张.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
    一方面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因素和风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也受到严重挑战.正因为如此,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把全球化具有的两重性比喻为“一柄双刃剑”.
     一、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几百年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结果,世界经济发展的严峻现实是,南北之间即南半球广大发展中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与北半球发达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之间,也就是穷国和富国之间,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很大.这是世界范围的一种不公平现象.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体系崩溃之后,南北差距并未缩小,其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国际经济旧秩序,垄断世界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通过压低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抬高发达国家制成品和高精尖产品的出口价格,进行不等价交换,同时并进一步加强了资本输出,从而使南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原来的几倍扩大到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经济全球化趋势仍然是在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以及贸易、投资、金融等各个方面都占有优势.目前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虽然其中有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面,但总体上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也都控制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他们利用这些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首先推动并在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而发展中国家虽然是政治上独立的主权国家,但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受支配的地位,不可避免地带来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二、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命脉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是跨国公司.根据联合国《97年投资报告》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44000个跨国公司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2/3的世界贸易与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我国部分国内市场已经被跨国公司控制,轻工行业如洗涤用品、饮料等,外商投资企业在产量、销量上占了35—50%;移动通讯设备仅美国摩托罗拉天津独资企业一家已占国内市场的90%,国内企业彻底退出竞争,外商一统天下;德国西门子在华39个合资企业中规模最大的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的产品今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23%,全国程控交换机外商占70%的市场. 
    有的研究者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一些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有的评论认为,从外部因素来说,西方国际垄断资本先是使短期资金大量涌入亚洲国家,使之看作是难得的融资而纷纷引进;而当这些国家将资金造成大量不良资产时,西方金融投机家就利用短期资金进行套利,并把资金撤走;到了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需要国际援助时,他们又通过自己操纵的国际金融、经济组织提出种种损害受援国的条件,进一步控制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和经济命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各种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日趋增多,比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他们对国家经济主权的渗透性越来越大,已成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强有力经济干预的机构.为了获得更大的国家利益,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让渡一部分国家经济主权. 
     三、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会日益尖锐.
    经济全球化已经和正在导致一种崭新的全球分工格局的出现: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而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继续作为原材料、初级产品的供应者外,还成为越来越多的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基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相对落后,不得不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后发效应”.在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争夺上,这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强化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利:
    1、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
    3、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随.
    4、经济全球化将会促使世界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5、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6、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7、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际间政治的协调. 
    8、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 
    经济全球化的弊: 
    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3、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
    4、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所付代价巨大.
    6、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

7. 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下面是标准答案,望采纳:
在国际经济发展中,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资本的国际化也同时在发展。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商业资本的国际化,这时资本主义商品有所发展,开始进行海外扩张,与此同时出现了资本国际化的现象。这主要是通过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以及由此而形成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体现出来的。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的形式除了商业资本国际化继续发展之外,借贷资本的国际化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资本国际化进程加速,这主要是通过资本输出并带动商品输出,形成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最终形成帝国主义时期的殖民体系等体现出来的。战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国际化中产业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具体表现就是私人和国家垄断资本不断扩大在国外的投资,兴建生产性企业。
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表明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促使国际经济关系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导致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8. 论述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 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其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对外扩张.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与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出现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
    一方面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因素和风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也受到严重挑战.正因为如此,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把全球化具有的两重性比喻为“一柄双刃剑”.
     一、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几百年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结果,世界经济发展的严峻现实是,南北之间即南半球广大发展中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与北半球发达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之间,也就是穷国和富国之间,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很大.这是世界范围的一种不公平现象.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体系崩溃之后,南北差距并未缩小,其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国际经济旧秩序,垄断世界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通过压低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抬高发达国家制成品和高精尖产品的出口价格,进行不等价交换,同时并进一步加强了资本输出,从而使南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原来的几倍扩大到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经济全球化趋势仍然是在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以及贸易、投资、金融等各个方面都占有优势.目前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虽然其中有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面,但总体上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也都控制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他们利用这些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首先推动并在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而发展中国家虽然是政治上独立的主权国家,但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受支配的地位,不可避免地带来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二、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命脉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是跨国公司.根据联合国《97年投资报告》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44000个跨国公司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2/3的世界贸易与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我国部分国内市场已经被跨国公司控制,轻工行业如洗涤用品、饮料等,外商投资企业在产量、销量上占了35—50%;移动通讯设备仅美国摩托罗拉天津独资企业一家已占国内市场的90%,国内企业彻底退出竞争,外商一统天下;德国西门子在华39个合资企业中规模最大的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的产品今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23%,全国程控交换机外商占70%的市场. 
    有的研究者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一些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有的评论认为,从外部因素来说,西方国际垄断资本先是使短期资金大量涌入亚洲国家,使之看作是难得的融资而纷纷引进;而当这些国家将资金造成大量不良资产时,西方金融投机家就利用短期资金进行套利,并把资金撤走;到了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需要国际援助时,他们又通过自己操纵的国际金融、经济组织提出种种损害受援国的条件,进一步控制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和经济命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各种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日趋增多,比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他们对国家经济主权的渗透性越来越大,已成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强有力经济干预的机构.为了获得更大的国家利益,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让渡一部分国家经济主权. 
     三、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会日益尖锐.
    经济全球化已经和正在导致一种崭新的全球分工格局的出现: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而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继续作为原材料、初级产品的供应者外,还成为越来越多的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基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相对落后,不得不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后发效应”.在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争夺上,这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强化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利:
    1、经济全球化可使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 
    2、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次迎接机遇和挑战的机会.
    3、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随.
    4、经济全球化将会促使世界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5、经济全球化将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
    6、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7、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国际间政治的协调. 
    8、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减少国际冲突. 
    经济全球化的弊: 
    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3、现行的全球经济运行规则不尽合理,大多有利于发达国家.
    4、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所付代价巨大.
    6、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