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传递的是什么信号?

2024-05-07 20:08

1. “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传递的是什么信号?

“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传递了什么信号?

年中最重要的经济会议终于尘埃落定,关于房地产的表述是这样的:
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请注意,一个“下决心”,一个“坚决”,足以说明这一次政策基调的与众不同。
更要注意的是,这一次最具突破之处,在于明确“坚决遏制房价上涨”。
  1“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有何深意?
要知道,在过去,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文件,相关表述都是“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有没有“过快”这两个字,其内涵有天壤之别。

这其中的要害就在于,“过快”这一表述存在相当大的弹性操作空间。从一个月涨2000变成一个月涨1900,地方都可以宣称“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事实上,就在这一轮楼市调控中,地方政府也屡屡以此邀功,而实际上房价仍在上涨。
而“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就不再留有余地。不能涨就是不能涨,没有过快上涨与过慢上涨之说,也没有理性上涨与非理性上涨之别。
当然,有人说,在限价新规和双合同之下,要想控制一手房房价在数字上不上涨,其实也很容易,只要严守限价严控网签就行,总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别忘了,6月底,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称,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其中就有阴阳合同。
目前,已有多地楼盘因阴阳合同而被查处。
  2三次会议对比:调控越来越严
如果与过去两年重要会议的表述进行对比,也能发现这一次表述的与众不同。
2017年7月24日的重要会议,是这样定调的:
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快建立长效机制。
2017年12月的年底经济会议,是这样表述的: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
去年年中的政策定位,基本还属于原则性的;去年年底虽然更加详细,但仍是对楼市调控原则的重申,再加上租赁体系的建设。而这一次,不再是原则性表述,而是有了更加具体也更加严厉的要求。
第一是上文说过的“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信号再明显不过。
第二是“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这意味着房地产乱象已经成为决策关注的重心所在。
第三是整治市场秩序,6月底住建部等7部门联合开展楼市专项治理行动,可以视为序幕,接下来的楼市整顿只会更加严厉,而不会有所轻松。
第四是加快建立长效机制,这里的长效机制,主要就是租购并举、房地产税等举措。这也意味着房地产税有可能加速推出。
事实上,就在同一天,深圳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新购房三年限售、企业限购住房、离婚后两年购房首付不低于70%。

作为最具标杆性的城市,深圳此举可以看做对最新政策的响应,接下来必然会有更多城市响应。
 3放水重启,为何要严控楼市?
这一次会议,除了对楼市做出政策基调的调整之外,还对宏观经济做出全面部署。

可见,这一次政策基调是,宏观上的宽松,伴随着楼市上的严控。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在于,在居民杠杆居高不下、房价成为民申负担、消费受到严重挤压、投资拉动经济的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下,再用房地产刺激经济,其负面效应远远高过正面效果。
更关键的是,楼市风险已经成为经济体的主要风险之一,防范房地产泡沫化,也成为稳定市场的关键所在。
而且,这一次放水只是局部放水,目的在于应对经济下滑的风险,确实还没到大水漫灌的地步。房地产或许是最后拯救经济的武器,但起码这个时间点还不会启用。(更多分析可参阅《放水进行时,楼市会不会重演暴涨行情?》)
所以,接下来,财政会更加宽松,货币也会更加宽松,但楼市一定会愈发收紧。
当然,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并不意味着房价就会下降。有关方面想要维持的最理想状态是稳房价,楼市或将进入维稳行情,不能上涨更不允许大跌。
至于未来楼市怎么走,这要看经济能否企稳,要看传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有效,更要看国际环境如何变化,这需要我们持续观察。
来源:新浪财经

“坚决遏制房价上涨”传递的是什么信号?

2. 房价下降对股市有何影响

央行降准对股市和楼市有何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3. 为什么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这个问题首先要谈房价过快上涨的危害

房地产市场调控应坚持稳字优先,把改善供给和稳定需求作为政策调控的重中之重,既要促进市场的平稳发展,也要促使房价回归至合理水平。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逆势上扬和量价齐升再次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
楼市量价齐升,市场需求集中释放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市场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前8个月,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4.9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2.85%,而2008年同期是下降近15个百分点;销售额上涨更快,前8个月商品房销售总额达23464.7亿元,同比增长69.86%,而2008年同期是下降近13个百分点。
在成交量急剧放大的同时,房价同比涨幅由负转正,环比连续6个月正增长。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7月份扩大1个百分点,这是自年初以来房屋销售价格连续第2个月同比上涨;环比上涨0.8%,环比连续6个月正增长。

政策因素是房价过快上涨的根本原因
宽松的信贷政策是直接原因
供给方面,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信贷的扩张为开发商提供了充裕的资金,缓解了开发商资金紧张,开发商前期打折促销的压力消失;需求方面,存贷款利率的下调,购房首付款比例的降低,使得自住型和投资投机型需求同时放大。在供给弹性较小甚至有所减少的情况下,需求的集中释放必然引起房价大幅上涨。

通胀预期因素是间接诱因
由于担心全球和国内银行向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加上国际国内经济触底回升的态势逐渐明朗,投资者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也越来越强烈,在金融市场发展缓慢、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置业买房成为我国富有阶层资产保值增值的首要选择。如果说今年第一季度,市场需求还是以自住性、改善性需求为主的话,那么进入第二季度,投资投机需求则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力量。进入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动态微调(如收紧二套放贷)使投资投机需求再次退潮,从而引起成交量的再次放缓。

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股市
根据测算,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与GDP的比例高达0.53,而往年这一比例一直稳定在0.1~0.2。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为1992年以来同期最低增速。以目前较低水平的经济增长并不需要也无法吸纳如此多的信贷资金,这就难免有部分信贷资金流入资产市场,从而进一步推高了房价、股价等资产价格。

我国房价总水平明显偏高
从房地产行业循环周期来看,2008年这一轮市场调整是不完全不充分的
在宏观经济景气循环的四个阶段(萧条、复苏、繁荣和衰退),经济增长和物价之间依次有低增长、低物价、高增长、低物价、高增长、高物价、低增长、高物价四种组合。实际上,房地产业也有类似的循环发展规律:一般而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总是以成交量的下降为先兆,但此时房价依然坚挺,出现所谓量跌价升阶段;接着价格和成交量双双下降,即量价齐跌阶段;随着价格的下跌,有效需求开始不断增加,成交量开始回升,进入量升价跌阶段;最后随着经济的好转、成交量的持续增加,投机需求活跃,进而演化为量价齐升阶段。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阶段所需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房地产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根据行业发展周期,我们可以把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2002年):量升价跌阶段。表1数据显示,这一阶段全国房价涨幅较小,3年期间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年均涨幅为2.0%。由于价格涨幅较小,再加上住房制度改革之前积聚的大量有效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导致该阶段市场成交量也大幅增加(年均增幅20%以上)。

第二阶段(2003~2007年):量价齐升阶段。从2003年开始,受经济景气周期上升、北京奥运会临近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国房屋销售成交量继续增加(年均增幅24%左右),同时全国房价也步入快速上涨通道,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年均涨幅超过7%。这一阶段持续了较长时间,市场存在调整的客观需要。

第三阶段(2008年):量跌价升阶段。随着市场不断活跃和投机活动的增加,全国房价继续增长,但不断攀升的高房价超出了大部分购房者的承受能力,将大部分自住购房者挤出市场,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的抑制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该阶段市场成交量急剧萎缩。2008年成交量下降近两成,为房改以来的首年下降。

但这一阶段仅持续不到1年时间。进入2009年,受国家经济刺激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影响,房地产市场提前结束了调整,重返量价齐升景气上升周期。但根据行业发展规律和国际(如日本)经验,房地产调整周期至少应在3年以上,而2008年这次调整持续时间还不到1年。因此,这一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是不完全、不充分的。由于前期价格上涨,购房者观望气氛重现,自8月份以来部分城市房地产交易量开始萎缩,表明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在由量跌价升到量价齐跌的关键阶段。

房价过高,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对当前房价,普通老百姓深感太高而难以承受,但包括开发商、某些官员和部分学者等却认为房价其实并不高,并且以城市化、工业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等证据来证明。这里笔者通过房价收入比、价格租金比和绝对价格法三种方法来衡量我国房价总水平的高低。

第一,房价收入比远高于合理水平。当住房用来满足自住需求时,决定房价的是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通常用房价收入比来表示。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对50多个国家的首都城市进行调查后认为,一套住房的合理价格应在居民年收入的2~3倍,如超过6倍时,大多数人就会无力购买,市场就会出现问题。但正如表2所示,2008年我国房价收入比已高达8∶1,北京、上海、广东、海南和天津等省份房价收入比均突破10∶1,北京核心区更是达到22∶1的高位,明显高于东京、伦敦和温哥华等国际性大城市。

第二,价格租金比逐年提高,市场泡沫和风险同步放大。当房屋作为投资需求时,决定房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房屋租金,国际上通常用价格租金比来表示房价水平的高低。受数据可得性限制,这里我们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和租赁价格指数之比来表示房价与租金价格的相对变化:如果比值大于1,说明价格租金比较高,投机成分和市场泡沫增大;反之,如果比值小于1,则说明价格租金比较低,市场的投机成分和泡沫在减少。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租金比不断提高,2003年全国为1.03,2004~2008年一直在1.04以上,2009年上半年虽然有所回落(1.01),但依然大于1的临界值。说明随着房价的不断上升,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成分和泡沫在不断增大。

第三,从绝对水平来看,我国一线城市房价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2008年,在美国芝加哥,面积200平方米的独栋别墅,新房销售中间价为每套26.4万美元,按此计算单价约人民币9240元/平方米;日本东京市区一套面积80平方米的公寓楼加停车位售价约为3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92万元,每平方米约为2.4万元。北京2009年四环以内70%以上楼盘售价达到2万元/平方米。考虑到购买力平价、我国住房只有70年的土地使用权,再考虑到美国、日本的人均收入超过我国数倍甚至几十倍,我国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房价实际上已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

因此,不论从行业发展周期,还是衡量房价的三大指标来看,当前我国房价总水平已经明显偏高。

房价过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国民经济和全社会成员福利增进的角度看,房价过快上涨弊大于利,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正反馈效应加剧宏观经济波动

房价过快上涨产生财富效应。即随着房价的上涨,抵押资产市场价值增加,会导致居民消费增加和经济增长,也即房价与财富之间形成正反馈机制。从经济波动角度看,在经济扩张期,房价上涨会进一步推高经济增长;在经济收缩期,房价下降会引起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

供给方面,在房价上涨时,开发商和银行预期价格继续上扬,从而导致信贷和投资开发增加;需求方面,房价上涨导致投资需求增加,在短期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需求大幅增加必然会拉动房价快速上涨。由于产业关联性高,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将带动建筑、冶金、建材、运输和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加速经济增长;同样,在经济萧条时期会加速经济的下滑。

挤出效应制约居民消费的扩大

由于房价上涨过快,近年来居民购房的首付款和月供不断增加,月供和租房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也不断提高。购房支出增加,占比提高,挤出了购房者在其他生活和发展方面的支出,严重制约着居民消费的持续扩大。尤其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房价过快上涨挤出了居民消费,扭曲着社会资源配置,成为扩大消费和保增长的绊脚石。

再分配效应拉大居民收入差距

住房既是普通商品又是投资品,房价上涨对不同居民户的财富存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无住房的家庭而言,房价上涨增加了租房支出和购买自有住房的难度,使这部分人实现买房的梦想变得越来越渺茫;对有自有住房家庭而言,房价上涨会增加抵押贷款消费;对于有房且用来投资的家庭而言,房价上涨不仅能获取出租和出售收益,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抵押贷款,是房价上涨最大的受益者。总的来看,房价过快上涨会导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以人为本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房价上涨过快,不利于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不利于经济金融的稳定,也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相背离。因此,房地产市场调控应坚持稳字优先,把改善供给和稳定需求作为政策调控的重中之重,既要促进市场的平稳发展,也要促使房价回归至合理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安居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国房价上涨远远超过居民收入增长,建立在脱离普通老百姓真实需求基础上的房地产发展必定是不可持续的。房地产政策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千方百计满足普通老百姓的自住需求,抑制投资需求,严厉遏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对货币政策动态微调,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政策

针对我国住房市场存在结构性需求过旺等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抑制不合理需求。金融监管部门应督促商业银行严格执行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政策;严格限制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住房信贷增长一定要与经济增长、借款者的还款能力相匹配。在经济企稳回升和物价进一步升高时及时上调利率。借鉴国际经验,对非本地购房者(包括境外和非本地区)尤其是购买多套住房者进行一定的政策限制。加大外资流向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完善供给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明确并强化政府在保障居民基本住房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但从保障性住房占住房总供给的比重,以及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来看,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仍显得太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增加市场有效供给。要加快研究和出台征收物业税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

加强市场监控。市场规范和信息公开透明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合理预期,避免盲目投资和消费。建议各相关部门加强房地产市场运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共享。建立房地产风险预警系统,提供公开、透明、权威的动态信息。(

为什么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4. 为什么说股市是推动房价上涨的罪魁祸首

只有不断拉大贫富差距,才能使一部分人买得起房,这就是中国目前房地产市场维持交易的逻辑。而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不断拉大贫富差距的重要引擎。

目前我国货币存量大致在145万亿,其中半数以上属于政府和企业所有,百姓手中的货币不足一半。按着一半来计算,按13.5亿人口计算,人均货币持有量在5.37万元的样子。按一家三口统计,中国平均每个家庭拥有货币在16万元的样子。这样的家庭货币存量怎能购买房产,和推动房价上涨呢?显然只有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才能使一部分家庭具备了购房能力。特别是一线城市几百万一套,上千万一套,甚至几千万一套的房产,只有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情况下,才能使少部分家庭有购房资格,和不断推动房价上涨。

以上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只有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才能使一部分家庭具备购买房产的能力,才能使房价不断上涨。而股票市场正是推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引擎。近些年中小板创业板的成立,股价被炒到天上去了。原始股东高位套现制造了大批的亿万富翁。对于这些突然暴富的人来说,购买房产是即买得起,也是最让其心安的投资去向,和股票相比房产看得见摸的着,是保值增值最靠谱的一种资产。股市大批制造亿万富翁的同时,也是在制造房地产的购买力。在制造推动房价上涨的动力。

5. 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将会得到有效抑制吗?

据报道,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70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情况显示,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继续全部下降或持平,同比涨幅全部回落,调控政策带来的一二线城市房价逆转首次全面出现,这也是最近3年中15个热点城市连续2个月出现全面停涨。

报道称,这也标志着如果调控持续,未来的房价大涨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最近更加明确了房住不炒的定位,那么未来几年房价很难再会有前几年暴涨的可能,指望炒房就能一夜暴富基本上已经告别历史。

住建部负责人表示,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抑制,全年房地产市场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对炒房者的打击其实是稳定市场的保障,因为炒房者追求快进快出,只要房地产不会大起大落,只要市场稳定,他们就没有了炒作空间和机会。

未来对大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只要涨得过快的,就会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从需求和供给等方面采取措施,住房的基本属性是消费,国家反对投资投机性的取向不会变。
希望房价上涨的势头可以早日被遏制!

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将会得到有效抑制吗?

6. 房价上涨过快带来的不利影响

房价上涨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是经济增长的障碍,因此,试图通过推动房价上涨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想法是十分危险的。
1、房价上涨过快首先会压迫居民的生活。当房价上涨幅度处在人们可承受的范围时,它能刺激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和增加储蓄的积极性。但是,当房价迅速上涨、从而超出人们可承受的范围时,它就会打击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储蓄的积极性。
2、居民为了住上一定水平(包括房屋的面积和质量)的房屋,对于中老年购房者来说就需要拿出一生积蓄(存量),对于年轻人来说则需要透支未来收入(流量)。不管发生其中的何种行为,它们都将直接或者间接地引起购房者对非房屋商品之需求的减少。
3、从而导致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其它非房屋经济部门增长乏力。也就是说,房价上涨过快既会影响人们的居住水平,又会挤出人们对其它非住宅商品的消费,因而,从长期来看,对于经济增长必定会产生负面影响。 

扩展资料
控制房价上涨措施有:
1、毫不松懈地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
继续做好保障房质量管理、入住审核、后续管理和信息公开工作。推动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运营。认真组织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工作。
2、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监管工作。
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从严落实各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措施,增加住房用地和住房有效供应。库存较多的城市要注重消化存量,控制新开发总量。继续强化市场监管。鼓励地方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创新住房供应模式,探索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3、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编制、审查和实施管理工作。
转变城乡规划理念,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着力提高城乡规划审查审批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督察制度,建立城乡规划实施评估和报告制度。
4、加强住房公积金工作。
加快修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强化资金安全监管,继续抓好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住房公积金规范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房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住建部:对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从严落实调控措施

7. 如何遏制房价上涨?

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住建部日前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强调,把地方政府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市场稳定。对工作不力、市场波动大、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地方坚决问责。

在地方层面,深圳、合肥、南京、贵阳等地相继出台新一轮调控政策。据中原地产统计,7月份,全国共有超过60城发布了70多次各类型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限制企事业单位购房、升级限售措施等。

如何遏制房价上涨?

8. 不断上涨的房价如何影响经济

表面上看:
1,  不断上涨的房价,拉动建筑行业的发展,房产、建材、装潢行业市场一枝独秀。
2,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出现百年一跃式的跳跃式发展,房地产市场功不可没。
3,民众居住条件大为改善,集中入住的花园小区使得人口集中,便于管理,节约耕地,人均耕地面积得到大幅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大幅提高,人口城镇化成为现实。
4,不断上涨的房价造成房租贵,店铺门面成本高,容易亏本,大量门面关门转让,造成一个地方商业凋零,大量新建商业街门庭冷落。
5,大量人员不得不到工厂打工,到大型超市或大型资本集团工作,促进了工业和大资本的廉价用工。
6,由于民众大量成为房奴,长期的还债压力,使得一个地方消费乏力,购买力严重不足,高档消费品乏人问津,店主愁眉苦脸,常发牢骚。
7,大量农民投资房产,进入城市,造成城市交通压力大。学校资源不足,滋生腐败,大量民办学校的兴起,一部分学生要交昂贵的学费才有学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