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的特色农业

2024-05-09 03:56

1. 云贵高原的特色农业

坝子农业是云贵高原地区的农业特色;高寒(河谷)农业是青藏地区的农业特色;灌溉农业是西北地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的农业特色;绿洲农业是西北地区新疆的农业特色.
  故选:D.

云贵高原的特色农业

2. 云贵高原的特点是什么?农业发展有何不足

地形:以高原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地壳运动活跃;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与年际变化大,(西双版纳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水文:河流径流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含沙量小,冬季没有结冰期。
土壤:土层较薄,肥力相对较低;
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的边境。

3. 云南的农业结构以什么为主

云南农业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云南农村除城市附近有一定的商品经济外,大多数地方处于封闭、半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农业耕作技术基本上处于传统农业阶段,特别在边疆一些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原始的刀耕火种和游牧(耕)式的生产方式。农村经济基本上是单一粮食种植,资源开发程度低。1949年,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3。3%;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9万公顷中,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只有7.27万公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农民从封建地主、土司的残酷压榨剥削中摆脱出来。接着又进行了合作化,广大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普遍推行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此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使农业经济逐步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农、林、牧、渔、工、商全面发展转化。
云南简称“云”或“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南部。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八。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毗邻,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隅与西藏自治区相连,西部与缅甸唇齿相依,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共有陆地边境线4060公里。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海拔云南省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相差大。南面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面在3000-4000米之间,全省最高点-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部为云贵高原,地形渐趋平缓,一般海拔76.4米。
自然资源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 植物: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老的,衍生的,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
水资源云南省雨量充沛,河流湖泊众多,每年流量2,0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3倍。 过境水量1600亿立方米,两项合计人均拥有1万多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拥有量的4倍,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并且成为最大的能源优势。
  行政区划、人口
云南省目前辖16个州、市,129个县级行政单位,2009年末全省总人口4571万人,居全国第12位。少数民族占38.07%,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基诺族,蒙古族,独龙族,满族,水族,布依族等到20多个民族的人口都超过8000人。 云南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是多样的: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散居于其他民族中;一些民族则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则杂散居于城镇及交通沿线,以村寨聚居;有的民族则散居于城镇。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的25个民族,具有平面分布以边疆河谷的有回、满、白、纳西、蒙古、壮、傣、阿昌、布依、水等10个民族,人口约450万;主要聚居于半山区的有哈尼、瑶、拉祜、佤、景颇、布朗、德昂、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500万;主要居住在高山区的有苗、傈僳、藏、普米、怒、独龙等6个民族和部分彝族,人口约400万。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绝大多数县都有分布。
  土壤资源
云南省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具有垂直分布特点。全省有16个土类,其中黄土壤占20%,红壤占全省面积的一半,故云南有“红土高原”之称。云南稻田土壤细分有50多种,成土母质对为冲积和湖积物,部分为红壤性和紫色性,大部分呈中性和微酸性,有机质在1.5%-3.0%,氮磷养分含量比旱地高。山区旱地土壤约占全省的64%,坝区旱地约占17%。
  植物资源
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274科、2076属、1.7万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62.9%,故云南有“植物王国”、“药物宝库”等美称。
云南热带、亚热带的高等植物约1万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其中许多种类为云南所特有,如云南樟、四数木、云南肉豆蔻、望天树、龙血树、铁力木等,可供利用的资源植物在千种以上,而经济价值较高并能直接开发利用的有900种以上。此外,云南还拥有许多在遗传育种上具有很高价值的农林园艺植物的野生物种资源,以及蕨类植物(占全国一半)、裸子植物等古老植物。
云南8万平方公里左右的热区,具备不同类型热带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建国后,已从30多个国家引进了1200种热带植物,大多数生长良好,有的已广为栽培,其中最成功的是巴西三叶橡胶。
云南是中草药的宝库,全省生长着2000多种中草药,有些种类是云南独有的。有供中医配方和制造中成药的原料400多种,其中如三七、天麻、云木香、云黄连、云茯苓、虫草等质地优良,在传统中药材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过去依靠进口后来引种在云南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砂仁、沉香、毕拨、胡黄连等“南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云南常用草药达1250种。民族药是云南的一大特色,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草药,种类很多,是开发新药的广阔领域。
  动物资源
云南的动物种类为全国之冠,有“动物王国”之称。脊椎动物达1737种,占全国的58.9%,其中哺乳类259种 ,占全国的55.1%;鸟类793种,占全国的63.7%;淡水鱼类366种,占全国的45.7%,两栖类102种,占全国的46.4%;爬行类143种, 占全国的45.6%;昆虫类,全国见于名录的有75000种,云南就有13000多种。         云南珍惜保护动物较多。其中一类保护动物46种,占全国的38%,如滇金丝猴、白眉长臂猿、亚洲象、印度野牛、白尾梢红雉、双角犀鸟、黑颈鹤等;二类保护动物154种,占全国的46%,如熊狸、灰叶猴、小灵猪、雪豹、 鸳鸯、自腹锦鸡、绿孔雀、巨晰等;三类保护动物68种,占全国的64.8%,如灵麝、鼷鹿、大灵猫、青羊、血雉、灰鹤、大壁虎等。这些动物中,滇金丝猴、亚洲象、华南虎、野牛、白眉长臂猿、扭角羚、黑麝、红斑羚、灰头鹦鹉、大绯胸鹦鹉等在我国为云南所独有。
 
 
  特色产业
烟草产业是云南最大的支柱产业。烤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总量的30%。2009年,烤烟种植面积达39万公顷,产量达88万吨。
糖产业和茶产业是云南除烟以外的传统骨干产业。云南甘蔗品质好,糖分含量高,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云南是实际茶树的原产地,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历史有1700多年,是我国的古老茶区,茶树品种资源极其丰富。在云南茶叶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普洱茶种,即云南大叶种,它的有效成分含量高,具有显毫、味浓、回甘等特点。云南茶叶的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普洱茶、紧压茶等。目前,云南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35万公顷,占全国茶叶总面积的19%以上,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已超过18万吨,居全国第二。
云南橡胶产业已有相当规模,已建成仅次于海南的天然橡胶基地。在橡胶种植中,云南创造出一套适合云南特点抗寒高产综合技术,使得全省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橡胶的单位面积产量居全国之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前,云南橡胶种植面积已超过46万公顷,产量30万吨,居全国第二。
花卉产业是云南新兴产业。云南花卉品种资源丰富,有野生花卉约2500多种,在长期的栽培选育中,已推出一批有色有香的奇花异草,其中山茶、杜鹃、报春花、兰花、百合、,木兰、龙胆、绿绒蒿“八大名花”最为盛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云南花卉生产特别是鲜切花生产发展迅猛。近年来,在新品种研发、扩大出口、带动花农增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花卉基地已由昆明市逐渐向玉溪、曲靖、红河、大理、迪庆等州市延伸,形成以温带鲜切花为主体,热带花卉、球根类花卉、盘花和观赏园艺植物共同发展的产品格局。2009年鲜切花产量已达56亿枝,居全国第一,出口量占全国的50%,云南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出口基地。
 
 
  云南成“三亚”枢纽
地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接合部的云南,因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将在构建第三大陆桥中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从云南向东可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相连;向南延伸,可通过建设中的泛亚铁路东、中、西三线直达河内、曼谷、新加坡和仰光;向北可通向四川和中国内陆腹地;向西可经缅甸直达孟加拉国吉大港沟通印度洋,经过南亚次大陆,连接中东,到达土耳其的马拉蒂亚分岔,转西北进入欧洲,往西南进入非洲。“从全球的视野重新定位云南的世界经济坐标,就会发现云南位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三亚之枢纽’,沿亚洲6条大河独龙江(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金沙江(长江)、元江(红河)、南盘江(珠江)均可在云南形成自然的‘国际大通道’。”这个全新的定位让云南在“三亚”中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中心枢纽地位和作用。
交通
  10条铁路保运输
即将全面建成的11条出入境公路、10条出入境铁路和3条出入境水运航道,让云南汇集西南、华南地区对南亚、东南亚的大部分进出口物流,并由此成为第三亚欧大陆桥东段最重要的枢纽。近年来,云南积极推进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国际大通道的建设,连通中国内地和通向周边国家的公路、铁路日趋完善,通往印度洋沿岸的中缅陆水联运通道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云南在我国对东南亚、南亚大开放中的交通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突出。”以昆明为终点,我国内陆地区进入云南的高等级公路有7条,通往周边国家的出境通道有4条,分别是中越、昆曼、中缅和经缅甸至南亚公路。而水运出境,通过与越南、缅甸和泰国的合作,可以建成3条国际陆水联运航道,分别是澜沧江至湄公河国际水运通道、中越红河水运通道和中缅陆水联运通道。构建大陆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货物畅达。目前云南与缅甸等周边国家相连接的贸易口岸有12个国家一类口岸、8个二类口岸和90个边民互市通道,在对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开放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云南的农业结构以什么为主

4. 什么是高原特色农业,结合云南省的情况

建设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即为高原特色农业。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会已经吸纳了60余家会员单位、200多位个人会员,涵盖粮食、茶叶、蔬菜、花卉、苗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种业、公益服务、农机服务及金融等行业。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会成立后,将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培训班、论坛等,从而推进云南省涉农企业在商业模式、资本运营、经验管理等方面得到完善和提升。同时也可通过互联网商务市场,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业。

扩展资料:
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成立意义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会的成立,既是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积极探索,也是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有效载体。
二、相关新闻
省农业厅副厅长李国林介绍,“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省高举高原特色农业大旗,闯出了一条发挥云南优势、彰显云南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突出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和开放农业6大建设重点,打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4张名片。
去年,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3383.1亿元、比2010年增长86.9%,农业增加值达到2098.2亿元、比2010年增长89.3%。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876.4万吨、比2010年增长13.7%。
橡胶、咖啡、花卉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甘蔗、茶叶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蚕桑面积居全国第三、产量居第五,马铃薯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五。
全省生猪存栏4703.5万头、出栏6957.2万头,比2010年分别增长27.2%、49.6%。农产品出口额达40.5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11.2%,水果、蔬菜出口额超过烟草,成为云南省第一和第二大宗出口农产品。
“十三五”期间,云南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抓手,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施“十百千万”行动计划。
即重点围绕生猪、牛羊、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茶叶、核桃、水果、咖啡和食用菌10大产业,打造百亿产值的农业小巨人,打造千亿产值的主导产业,实现万亿综合产值的大农业目标。
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基地,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强县,扶持一批重点园区项目和企业,推动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农业经济新业态。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财经新闻网官网-云南: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会

5. 什么是高原特色农业?结合云南省的情况。

高原特色农业的内涵
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3月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通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探索现代农业新路,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根据农业实际和发展需要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云南探索现代农业新路、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云南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云南具有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越自然禀赋,属低纬高原,地貌立体,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皆有。气候优势突出,共有7个气候类型,光热充足、雨热同季、春早冬晚,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物种优势明显,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产业基础扎实,烟草、茶叶、花卉等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还有开放的地缘优势,与越、老、缅三国相邻,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云南的优越自然禀赋,决定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拥有吸引眼球的“四张名片”:“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它们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最大潜力、最大卖点,也是云南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内涵。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努力打响“四张名片”,依靠“丰富多样”显特色,“生态环保”出效益,“安全优质”作保障,“四季飘香”强竞争。 
云南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就是要充分利用独特条件和最大优势,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打造云南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战略品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云南要将建设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作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六大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打造云烟、云糖、云茶、云胶、云菜、云花等“十二大品牌”,加快形成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影响深远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和品牌。 
通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云南五年后要力争实现“三个翻番”、“三个突破”:农牧业综合产值达到55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到35亿美元以上,均较2011年实现翻番;粮食总产突破400亿斤,畜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0亿元。
云南省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目标,按照“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制订了《云南名牌农产品管理办法》,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大力开展云南农业品牌打造,培育了普洱茶、褚橙、云岭牛等一批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夯实农业品牌化发展的生产基础。推进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农业标准化建设,云南农业标准化推广位居中国西部省区第一。近年来,共制定发布农产品生产技术工程2960个,推广各类标准6000多个,建立了10个“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20个“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加强农产品监管,全省定量监测样品5000个(批次),综合合格率达99%,水平居全国前列,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车及县乡农产品检测机构共完成快速检测30.9个以上,是未发生重特大质量事故的四个省之一。
二是开展“三品一标一名牌”认证,集中打造云南农产品品牌。截止目前,云南农产品有21个获中国驰名商标,59个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认定云南名牌农产品八批503个产品。
三是开展“六个六”评选,打造优质种质资源品牌。为充分发掘云南畜禽、水产、粮食地方品种资源,云南省评定了“云南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六大名米”评选认定活动,是云南省打造农业品牌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培育出如云南普洱茶、宣威火腿、文山三七、斗南花卉、昭通天麻、丘北辣椒等一批特色明显的区域品牌。其中,通过30年努力培育出的“云岭牛”是云南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头肉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杂交选育的第四个肉牛新品种、南方第一头肉牛。
五是大力开拓市场,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近几年来,云南省农产品出口已达1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超40亿美元。云南蔬菜已占供港蔬菜30%以上,供港蔬菜量全国第一位。农产品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大宗出口产品,直接出口额连续多年居西部省区第一。

什么是高原特色农业?结合云南省的情况。

6. 什么是高原特色农业?结合云南省的情况。

高原特色农业的内涵
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3月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通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探索现代农业新路,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根据农业实际和发展需要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云南探索现代农业新路、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云南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云南具有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越自然禀赋,属低纬高原,地貌立体,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皆有。气候优势突出,共有7个气候类型,光热充足、雨热同季、春早冬晚,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物种优势明显,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产业基础扎实,烟草、茶叶、花卉等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还有开放的地缘优势,与越、老、缅三国相邻,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云南的优越自然禀赋,决定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拥有吸引眼球的“四张名片”:“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它们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最大潜力、最大卖点,也是云南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应有内涵。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努力打响“四张名片”,依靠“丰富多样”显特色,“生态环保”出效益,“安全优质”作保障,“四季飘香”强竞争。 
云南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就是要充分利用独特条件和最大优势,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打造云南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战略品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云南要将建设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作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六大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打造云烟、云糖、云茶、云胶、云菜、云花等“十二大品牌”,加快形成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影响深远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和品牌。 
通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云南五年后要力争实现“三个翻番”、“三个突破”:农牧业综合产值达到55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到35亿美元以上,均较2011年实现翻番;粮食总产突破400亿斤,畜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0亿元。
云南省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目标,按照“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制订了《云南名牌农产品管理办法》,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大力开展云南农业品牌打造,培育了普洱茶、褚橙、云岭牛等一批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夯实农业品牌化发展的生产基础。推进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农业标准化建设,云南农业标准化推广位居中国西部省区第一。近年来,共制定发布农产品生产技术工程2960个,推广各类标准6000多个,建立了10个“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20个“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加强农产品监管,全省定量监测样品5000个(批次),综合合格率达99%,水平居全国前列,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车及县乡农产品检测机构共完成快速检测30.9个以上,是未发生重特大质量事故的四个省之一。
二是开展“三品一标一名牌”认证,集中打造云南农产品品牌。截止目前,云南农产品有21个获中国驰名商标,59个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认定云南名牌农产品八批503个产品。
三是开展“六个六”评选,打造优质种质资源品牌。为充分发掘云南畜禽、水产、粮食地方品种资源,云南省评定了“云南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六大名米”评选认定活动,是云南省打造农业品牌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培育出如云南普洱茶、宣威火腿、文山三七、斗南花卉、昭通天麻、丘北辣椒等一批特色明显的区域品牌。其中,通过30年努力培育出的“云岭牛”是云南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头肉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杂交选育的第四个肉牛新品种、南方第一头肉牛。
五是大力开拓市场,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近几年来,云南省农产品出口已达1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超40亿美元。云南蔬菜已占供港蔬菜30%以上,供港蔬菜量全国第一位。农产品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大宗出口产品,直接出口额连续多年居西部省区第一。

7. 云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区位是

A
分析:云南地处云贵高原,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
云南省素有“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的美誉。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品种。
B项水能资源广布没错,但"水能"与农业发似乎影响不多;
C项显然不符合,红壤主要在江南丘陵地区;
D项错误,云南地形崎岖.

云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区位是

8. 简要分析云南发展特色农业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可从国家、当地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位提出有效措施,以下仅供参考:
1、国家出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在财政、投资、税收、金融、出口等方面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对农业发展和对农业龙头企业在信贷、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
2、云南省政府针对本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健全完善投融资机制、实行土地优惠、完善人才保障、强化科技支撑、实行能源优惠、完善市场服务体系、鼓励创建品牌等政策举措,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提高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
3、特色农产品企业注重科技发展创新,运用科技提高企业生产力,注重品牌塑造与宣传,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
4、推动建设完善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努力打造“企业+农民”双赢互补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支持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组织参与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带动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