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

2024-05-04 06:20

1. 怎样理解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

银行不仅承担着居民存款、取款、贷款等业务,还会不定期推出一些理财产品,并成为银行的一个重要负债来源。一部分理财产品会体现在资产负债表里,而一部分则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里。是否体现为银行负债,取决于银行是否承担风险。简单地说,就是要看银行是否对该笔理财保本。如果实施保本,无论是保本固定收益型还是保本浮动收益型,银行均承担了理财产品的风险,需要归入资产负债表内。当然,这些内容具体体现在表内的哪个科目,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非保本理财产品,理论上说,银行则是不需要承担理财本息风险的,银行只是收取代理费或手续费等中间收入,无需计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因此,就被称为“表外理财”。
MPA是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简称,是一套综合的打分体系,从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情况、定价行为、资产质量情况、外债风险情况、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多维度引导。MPA评估的对象,包括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外资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当然,主要还是针对银行。
为全面准确衡量风险,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MPA是必要的,有助于表外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人民银行会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引导和风险提示,保证相关工作的平稳过渡,不断健全、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怎样理解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

2. 表外理财纳入MPA测算会有约束作用吗

MPA考核中,要求广义信贷增速与目标M2增速偏离不超过22%。今年M2目标为13%,意味着广义信贷增速最高不得超过35%。这对于资产规模翻倍增长的城商行等银行约束很大,但对于大中型银行没有太大影响。据财新记者了解,如果按一定权重系数算,个别过去理财增长过快的银行如民生、兴业、平安、南京、浦发、中信银行等,均可能超标。
 
    表外监管不易
 
    对于银行表外理财,央行内部称之为“类信贷”,即视为银行体系对外部提供的信用。
 
    银监会近年已出台多项政策逼迫银行资金从表外转回表内,但成效不大。
 
    前述接近央行人士指出,“银行很难从表外转回表内,并非因为合意贷款规模限制,而是因为信贷监管指标的诸多制约。”
 
    银行多有苦衷。一位银行信贷部门人士称,如果表外资金转表内就会涉及提风险拨备,信贷项目的风险资本占用是100%,“尤其是表外资金大部分是投向平台和房地产,一旦转回表内,资本充足率就不符合要求了,而资产证券化及表外项目风险资本占用分别了20%、25%。此外,如果表外资金回表内,意味着信贷总规模增加了,就无法完成银监会要求的对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的要求。”
 
    前述接近央行人士亦坦承,表外理财纳入MPA之后,可能有一些重复计算。比如,表外理财对接特殊目的公司(SPV),同时反映在其同业投资和债券投资方面,在数据统计上,表外理财以及同业投资都要计算,可能虚增广义信贷规模。“不过,目前交叉金融形式已非常复杂,只能按照大口径估算,把可能想到的都算进去;而且MPA对单个银行影响不大,在宏观意义上的作用更大一些。”
 
    不过亦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目前MPA尚未对银行监管有特别强硬的约束,短期内实质性影响不大。财新记者获悉,MPA已经评估了两个季度,但为避免对市场形成扰动,并未公开发布结果,只是背对背地通知了各家银行;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也尚未启动,央行打算观察完善一段时间后再采用。
 
    真正要对表外理财形成硬约束,尚待银监会理财新规的落地。7月底,银监会表示在研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但迄今还未正式发布新规。

3. 表外理财纳入mpa什么意思?

      步入四季度,债券市场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可以说是“一落千丈”,据相关报道称此次事件与表外理财纳入mpa有关,那表外理财纳入mpa什么意思?  表内/表外理财是什么?      表内业务,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比如银行存款、贷款等,这个很好理解,银行每吸纳一笔存款、放出一笔贷款,都会在资产负债表上注明。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增加银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业务。      简单来说,表外业务就是银行大力发展的,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这部分业务也能给银行带来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按西方的界定,表外业务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能给银行带来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和/或费用,但不会给银行带来潜在的资产或负债的业务,比如银行的各类代理、结算和咨询服务等,这类业务也叫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      另一类业务则会给银行带来潜在的资产或负债,比如涉及银行的各种承诺、担保等,主要包括担保类业务、承诺业务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这类业务有一定风险,会增加银行的资产或负债。近日银监会要求自查、检查的重点是这块业务。  mpa是什么意思?      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下称“MPA”):去年末,央行宣布从2016年起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全面关注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方面内容并形成综合评价结果。      “MPA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信贷,央行将合意信贷规模的控制升级为对广义信贷规模的控制。”曾刚表示, 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将同业投资、买入返售等通道类项目纳入广义信贷规模指标,通过广义信贷指标控制银行的信贷增长。实施MPA目的是根据银行实践和市场变化,调整原有控制的工具和手段,进而增强调控的有效性。

表外理财纳入mpa什么意思?

4. 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意图何在?

央行正在推进将银行的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考核(10月26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这里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MPA广义信贷考核及其目的。MPA,即: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下称“MPA”)。旨在全面关注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方面内容并形成综合评价结果。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将同业投资、买入返售等通道类项目纳入广义信贷规模指标,通过广义信贷指标控制银行的信贷增长。央行将合意信贷规模的控制升级为对广义信贷规模的控制。目的是为了控制信贷,根据银行实践和市场变化,调整原有控制的工具和手段,进而增强调控的有效性。
这是央行根据金融市场扩张情况,根据整个社会融资多元化,包括调控体系内央行资金来源与运用多元化,紧随这种变化而扩展考核范围与规模,以达到增强央行调控能力的目的。目前,在银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特别是民间融资渠道大为扩张,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央行包括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在内的监管手段面临挑战,监管范围覆盖面相对越来越窄,逃避监管的金融工具、产品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央行宏观调控效果。
从资金来源的存款上来说,一个时期银行存款被严重挪用到同业存款往来上,不仅规避缴纳存款准备金,而且削弱存贷比考核约束。后来,央行将同业存款列入到各项存款考核范围以内。再一个例子是,随着社会化融资的不断发展,央行只公布考核一个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笼子里的资金来源融资规模已经显然不够了。后来,央行增加了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指标。
目前的缺陷是,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融资统计缺失,没有纳入到宏观调控笼子里。最现实的一个例子是,由于社会融资多元化,融资工具渠道多元化,房贷政策的首付款比例调控政策措施已经被大大削弱,击穿底线。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银行业截至2016年6月末26.28万亿元的理财余额。这么大规模的理财资金投入使用,没有进入央行广义信贷表内,直接削弱央行对信贷规模的掌控与调控。纳入表内是当务之急,是与时俱进,否则,央行的调控信贷能力将被削弱,信贷调控手段的准确性、真实性、全覆盖性等就会受到质疑,甚至助长银行将表内其他广义信贷项目挪到表外,以规避监管与调控。这其中理财资金运用就是一个规避信贷调控的黑平台,必须予以拆除,必须将其招安与归顺。26万亿元的理财产品资金运用被置于央行统计考核的笼子以外,对央行调控信贷能力的削弱可想而知。
因此,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央行此举的意图是增强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掌控能力,利用广义信贷考核的手段来收紧信贷,直接对银行理财产品投放这个野孩子带来较大影响。银行将表内资产腾挪至表外,以规避监管的行为,将受到更大程度的限制,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以及投放使用都将受到约束。
截至2016年6月末,银行理财余额中债券占比40.42%,非标占比16.54%。面向个人+机构+私人银行客户的理财规模约为22.26万亿,同比增速33.6%(同业理财近年来快速发展,从15年年初的5000亿到六月末的4万亿)。这种增速中国历史上没有,国际上也非常罕见。无论从理财产品融资阶段,到理财资金使用投放等环节,都可谓乱象丛生,金融风险隐患越来越大。必须使出狠手进行监管。
据报道说,对广义信贷的统计范围,在原有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五个项目基础上,增加表外理财资金运用项目。表外理财资金的数据,从央行调查统计部门的人民币表外理财资产负债表中取数。其中,表外理财资金运用余额=该表中的资产余额-现金余额-存款余额。
需要指出的是,将表外理财资金运用余额纳入到广义信贷考核后,要在现阶段MPA的奖惩机制即准备金利率基础上,增加央行的奖惩手段。
总之,央行将表外理财资金运用余额纳入广义信贷考核体系内,非常必要,越快越好。这必将对失控般的银行理财规模进一步扩张形成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