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吃蝗虫

2024-05-13 05:44

1.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吃蝗虫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以皇帝的身份带头吃昆虫。
据《贞观政要》的记载: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成灾。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在的白话就是: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诅咒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从此蝗虫不再成灾。
在中国的中医指南里,蝗虫有记载被当成药材——
蝗虫:中药材名。本品为昆虫纲直翅目蝗科,飞蝗以全虫入药。蝗虫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吃蝗虫

2. 为什么说蝗灾的蝗虫有毒

蝗灾的蝗虫会大量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并且蝗虫在遭到攻击时会立即将苯乙腈转化为剧毒化合物氢氰酸。因此蝗灾的蝗虫是有毒的。蝗灾蝗虫不可食用。
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蜢总科、蝗总科的种类,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3. 蝗虫能进入中国吗,我们国家做好那些准的?

这次的蝗灾,对于部分国家来说,是70年来最严重的蝗虫灾害。 蝗虫军团过境之时,如同乌云般悬挂在地平线,遮天蔽日。
好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海拔和寒冷气候,加上产卵后蝗群迁徙能力减弱,入侵我国可能性不大。 但也不排除它们不会从印度、缅甸方向进入我国云南等西南地区,毕竟草地贪夜蛾去年年初就是沿中缅边界入侵云南的。 “万物皆可吃”的中国人,这次也怕了。 在自然界面前,人类始终是渺小的。 即便科技发展至今,对这样的入侵者,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我们,始终还是有点束手无策。
如果蝗虫借入中国的话,我们国家也有治理的办法。

蝗虫能进入中国吗,我们国家做好那些准的?

4. 蝗虫有哪些危害?

蝗虫的危害有啃食作物,遗留虫卵造成二次伤害,造成农作物恢复困难。
1、啃食作物  
蝗虫对于农作物的啃食算是比较恐怖的,其啃食不像其它的虫害,它们会直接啃食到根系为止,通俗点就是说土层以上基本不会有什么残留。而蔬菜一般都是比较鲜嫩的的,树木都能啃的只剩下主要枝干,那么蔬菜是基本什么都留不下来的。
2、遗留虫卵造成二次伤害
蝗灾成型后为了生存,蝗虫会向着周围扩散,而这个期间它们基本都是在不停进食的。在向周围扩散的过程中,它们会在各个地方产卵,持续扩散种群,这就是为什么蝗虫形成的灾害队伍会越来越大的原因。
当蝗虫有了充足的食物以后,其繁殖效率是非常可怕的,加上小蝗虫长大也快,这些遗留的虫卵孵化慢的就会造成二次伤害的。
3、造成农作物恢复困难  
这个对于种植户而言确实影响较大的,蝗灾过后残留的土地基本没有什么好的植物,基本都是只剩下根系。
对于果园种植户而言,这些果树基本废了一半,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让其恢复,对于蔬菜种植户而言,就要准备重新种植,这中间需要的时间是漫长的,投资打了水漂,大家还要准备新的资金来恢复,难度就更大了。

扩展资料

蝗虫的防治方法:
1、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2、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
3、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利用好当地优势天敌,发挥其自然控制蝗虫种群的能力。
4、农林牧渔综合开发。对重点内涝蝗区可采用“上粮下鱼”的农业综合开发措施,抑制飞蝗种群密度。对较稳定的蝗区,可通过飞播牧草、定期放牧、加强草场管理等措施,提高植被的覆盖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蝗虫

5. 蝗虫灾害会带来多大的危害?


蝗虫灾害会带来多大的危害?

6. 蝗虫会飞吗

   
       蝗虫会飞。蝗虫俗称“蚂蚱”,其口器较为坚硬,前翅狭窄且坚韧,后翅宽大且柔软,善于飞行和跳跃,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如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农业害虫。

7. 为什么说蝗灾的蝗虫有毒?

中国科学院康乐院士、魏佳宁副研究员团队研究发现,群居型蝗虫会大量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而散居型蝗虫几乎不合成苯乙腈,并且群居蝗虫在遭到攻击时会立即将苯乙腈转化为剧毒化合物氢氰酸。
当蝗虫大量聚集时,其天敌不喜欢吃蝗虫,原因便在于此。这时的蝗虫,不仅动物不能吃,人也无法食用。
张志刚表示:“动物聚集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有些动物聚集后,其个体形态和群体颜色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显然是为抵御天敌而生。换句话说,群体动物可能具备了个体和散居动物所不具备的防御天敌的本领,而中国科学院的这项重要研究进展,科学地解释了蝗虫具备的这种能力。”
“几滴甘霖,人们可以受用,但是洪水来袭,人们却无福消受,从逻辑上讲,蝗虫和蝗灾的道理也在于此。”张志刚说,“任何一项对自然界研究的重大突破,归根结底都是要提示人类如何与自然更好地和谐相处;当蝗灾来袭时,我们应该少一些调侃和臆想,多一些科普,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灾害物种
蝗灾的致灾物种主要为蝗虫。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大,适于跳跃,不完全变态,其幼虫称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很多,世界上共约有1万余种,在我国就有300余种,如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
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蝗虫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蝗虫通常喜欢独居,危害有限。但它们有时候会改变习性,喜欢群聚生活,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
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对处于独居阶段的沙漠蝗虫进行试验,反复触碰蝗虫身体的多个部位,以寻找是否有某些触觉因素使蝗虫改变习性。结果发现,当蝗虫后腿的某个部位受刺激之后,它们就会突然变得喜爱群居,而触碰身体其它部位如触角、嘴部或腹部都不会有这种效果。
科学家认为,在某一自然环境中偶然聚集的蝗虫后腿彼此触碰,可能导致其改变习性,开始成群生活,其成员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进而形成蝗灾。如果能发现到底是哪些化学信号刺激了蝗虫的神经系统促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就可能研制出防止蝗虫群聚的新型农药。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吃货治蝗?醒醒吧,群居蝗虫有毒!
百度百科-蝗灾

为什么说蝗灾的蝗虫有毒?

8. 蝗虫聚集为什么有毒?

群居型蝗虫会大量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并且群居蝗虫在遭到攻击时会立即将苯乙腈转化为剧毒化合物氢氰酸。
现在研究表明,成群的蝗虫种群密度高,在互助协作的刺激下会开启CYP305M2基因,它能够将苯丙氨酸转化为苯乙醛肟的化学物质,苯乙醛肟快速水解成苯乙腈。
而苯乙腈将作为嗅觉警告信号对其天敌产生强烈的排斥性,如果有的天敌不顾这种警告信号而去捉蝗虫时,它们将会将产生氢氰酸,而快速的产生群体性免疫力。

扩展资料
习性
成虫与蝗蝻的食性相同,均为植食性,而且成虫期补充营养强烈,约占一生总食量的75%以上。它们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叶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将大面积植物的叶片和花蕾食光,造成农林牧业重大经济损失。
有些种类为寡食性害虫,如东亚飞蝗,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有些种类为多食性,如大垫尖翅蝗等。当季节干旱时,它们更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经充分消化即排泄出体外,以便从中获得大量水分,供给生理代谢需要,从而增加了对作物的危害程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蝗虫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科普网-吃货治蝗?醒醒吧,群居蝗虫有毒!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