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的篆书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2024-05-10 08:55

1. 吴昌硕的篆书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篆书是吴昌硕的名世绝品。其篆书早年师承杨沂孙,30岁以后广泛地从秦汉刻石中汲取营养,同时开始《石鼓文》的临习,从此逐步深入,终身不辍,以一日有一日之境界,至60岁左右,确立个人面目。70岁以后,人书俱老,个人风格进一步成熟和强化。昌硕的篆书在保留《石鼓文》笔势圆融、风格朴茂的基础上,破其结体平稳方正为错落狭长,以上下左右参差取其势;用笔浑朴厚重,圆劲中而寓方折,起笔藏锋回护,行笔圆润充实,收笔或戛然而止或轻顿缓提;章法上,横无列、纵有行,字距行距紧凑,疏密有致,避让得宜;墨法上,饱墨铺毫意韵生动,偶尔墨尽笔枯亦任其自然,愈发添得苍莽朴拙之趣。吴昌硕的篆书植根于《石鼓文》,既能陶铸变化又能旁征博引于其他艺术门类。所以,无论他的隶、楷、行草还是绘画、篆刻等都能以气象博大取胜。其篆书代表作有《临石鼓文轴》、《天帱山高联》、《竹人世讲联》等。

吴昌硕的篆书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2. 吴昌硕的篆刻有着怎样的特点?

吴昌硕的篆刻先从《飞鸿堂印谱》入手,转师浙派,后又学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长期师《石鼓文》,他曾自云“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他以书法入印,成为其印的重要特点。他的印和黄士陵相反,是一种泼泼辣辣,所谓粗服乱头式的印风。给人的印象是一种浑厚苍茫、气宇轩昂的美。他除了师法《石鼓》等雄浑的作品作为基调以外,还在使用工具和刻制方法上采取了许多前人不曾用过的方法。如他使用了“钝角”的刻刀。他将钱松的切中带削的刀法和吴熙载的冲刀法结合起来。讲究钝刀猛力,成为一种特殊的、新颖的用刀方法。他的印能在秀丽中见苍劲、粗豪中不失高逸之气。吴昌硕在中国印学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就豪放一路说,前人难以比拟。就个人风格的成熟性来说,印学史上也是少有的。

3. 书法家吴昌硕完成一幅作品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吴昌硕本人身材不高、面带丰盈,即使年过七十时看上去还是像一个四五十岁的人,这是因为他勤于劳动的结果。吴昌硕每天都很早起床,在洗漱之后,就会面对书桌,静静的思考15分钟,把这一天要做的事安排好,吴昌硕喜欢有秩序的安排每一天,按照安排的进程来做事。在他静思以后就是吃早饭,但有时候灵感来了,就直接进入工作,连饭都会忘记吃。吴昌硕在作画之前,都会把构思先想好,在这之间往往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等到他酝酿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将整幅画一气呵成,看上去不费一点力气。吴昌硕每一幅画都会让大家来提意见,根据大家的意见,他会做出相应的思考并修改。从这里可以看出,即使吴昌硕的地位已经很高,但他不会显摆自己的地位,还是会听取大家的意见,虚心听取。

书法家吴昌硕完成一幅作品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4. 吴昌硕治印的风格是什么?

吴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缶翁、老缶、缶道人、苦铁、破荷、大聋、酸寒尉、芜菁亭长等,浙江安吉人。与吴熙载、赵之谦、胡并称为“晚清四大家”。
吴昌硕一生治印,风格几经变更,早期从浙派印入手,后专攻汉印,一度以浙派的切刀法追求拙涩风格,随后又继学皖派印风,取法邓石如、吴熙载、钱松、赵之谦等人。尤其对“西泠八家”之一钱松深为钦服,深受钱松后期雄浑跌宕风格的影响,取法古玺和秦汉印,又融入历代金石碑碣文字造型艺术,及金文、陶文、封泥、汉三国篆碑、汉晋砖文等;其篆结取法邓石如、赵之谦圆转的基础上,掺入《石鼓文》的体势,他一生于《石鼓文》功夫最深,早期临摹肖似,后加熟练,出以新意。
吴昌硕的印章也体现了石鼓文那种高古奇崛,貌拙气雄的意态,印文线条以浙派苍莽滞涩为基础,突出笔意,刀法自如,冲切披削兼使,用钝刀硬入,强化了笔画锐钝、方圆、轻重的变化,所表现的是古朴、豪迈、浑厚、苍劲的风格。
吴昌硕在技巧的表现上,不单是刀法技巧的表现,他一洗前人旧制,用敲击、磨擦、凿、刮、钉等多种手法造成印面残缺破损的古朴之趣,以印章斑驳的形式来表现浑厚的金石味,而且他这种表现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而是自然的流露,这是非高超的艺术修养的印人能为的。这就是所谓“既琢且雕,还返于朴”。
由于吴昌硕的学问好,功夫深,气魄大,识度卓,终于摆脱了寻行数墨的旧藩篱,形成了自己的高浑苍劲的风格,将明清篆刻艺术600年来的印学推向一个新的顶峰,成为一代宗师。

5. 吴昌硕的楷书及行草书的风格是怎样的?

吴昌硕的楷书、行草书也别有风格。他的楷书取法钟繇、颜鲁公,功力深厚,其遗世的早年画款,多作钟体。中年以后,少写真书,却风格大变,楷法倾向黄山谷,寻常楹联微带正楷者,多用山谷结体法即为佐证。他的行草书,初学王铎,再师欧阳询、米芾等,自创一格。下笔迅疾,任其自然,一无做作,虽尺幅小有排山倒海之势。晚年行草转多藏锋,遒劲凝练,不涩不疾,亦涩亦疾,更得“锥画沙”、“屋漏痕”之妙趣。有行书《五言诗轴》等作品传世。

吴昌硕的楷书及行草书的风格是怎样的?

6. 吴昌硕在篆刻学上的贡献是什么?

吴昌硕的篆刻先从《飞鸿堂印谱》入手,转师浙派,后又学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长期师《石鼓文》,他曾自云“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他以书法入印,成为其印的重要特点。他的印和黄士陵相反,是一种泼泼辣辣,所谓粗服乱头式的印风。给人的印象是一种浑厚苍茫、气宇轩昂的美。他除了师法《石鼓》等雄浑的作品作为基调以外,还在使用工具和刻制方法上采取了许多前人不曾用过的方法。如他使用了“钝角”的刻刀。他将钱松的切中带削的刀法和吴熙载的冲刀法结合起来。讲究钝刀猛力,成为一种特殊的、新颖的用刀方法。他的印能在秀丽中见苍劲、粗豪中不失高逸之气。吴昌硕在中国印学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就豪放一路说,前人难以比拟。就个人风格的成熟性来说,印学史上也是少有的。

7. 吴昌硕篆书作品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安吉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是个不折不扣的“全才”。少年时吴昌硕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个中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用笔之影响,大起大落,遒润峻险。对于书法方面的研习,也算是涉猎甚广了。



吴昌硕篆书作品

8. 吴昌硕篆书作品

你好,吴昌硕的楷书,始学颜鲁公,隶习汉代石刻,篆学石鼓文。行书学黄庭坚、王铎。吴昌硕书法作品,以篆书、行草为主,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变长,取纵势,用笔雄浑、饱满,具有篆书痕迹,将篆、隶融为一体,形成独特面貌。

吴昌硕的临遍《汉祀三公山碑》《张迁碑》《嵩山石刻》《石门颂》等汉碑。中年以后,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选择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数十年间,反复钻研,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风格独特。下面我们来欣赏下他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