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诸葛亮斩马谡?

2024-05-05 03:41

1. 如何看待诸葛亮斩马谡?

这个是诸葛亮明智也是无奈之举…首先,镇守街亭的人选必须是诸葛亮信得过且很有能力的人才行(这是因为它的重要性)。姜维有重任,魏延又冲动…其他人能力不够!这时候马谡成了几乎是唯一人选,再加上马谡的请令所以让他去了…然而马谡自大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诸葛亮向来严法,再加上马谡和诸葛亮关系很好(师生关系),不杀马谡别人会说诸葛亮有私心,而且特别是朝中和诸葛亮关系不好的大臣,定然找他的岔…虽然自己知道马谡是个好的将领但是也只能杀了他…这样也能说明诸葛亮对执法的决心…

如何看待诸葛亮斩马谡?

2. 诸葛亮为何重用马谡?

诸葛亮为何重用马谡?
最直观的原因就是,马谡的能力很强,值得重用;
刘备执政的时候,也很重用马谡,刘备任命他为绵竹、成都县令,越砈太守;蜀国的成都县令,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曾经就做过成都县令;太守更是一郡之长官,张飞、关羽、魏延等人,都只是一郡太守;刘备既然任命马谡为越砈太守,说明他对马谡的能力,还是很肯定的;

那么?刘备既然重用马谡!为什么又要告诫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呢?
刘备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巩固刘禅的帝位;刘备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是以退为进;刘备明知道,自己死后,诸葛亮要是想篡位的话!轻而易举;他干脆就直接对诸葛亮说,你可以取代刘禅,玩“仁义”套路;一则感动诸葛亮;

二则告诉世人,自己对诸葛亮的好;我为了诸葛亮,甘愿让他取代刘禅的帝位,接管蜀汉的江山;表面上,让诸葛亮名正言顺去“篡位”,实际上他更加难以执行;如果诸葛亮真的取而代之的话,世人肯定会指责甚至反抗诸葛亮,刘备对你这么好,蜀汉江山都愿意给你,你小子还篡位,真不是东西;大家肯定会这样想;所以全是套路,刘备这招“以退为进”,彻底阻止了诸葛亮上位的脚步;
当然!单单这一招,刘备还有些放心不下;必须打压诸葛亮的实力,所以就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为什么刘备放着那么多国家大事不交代,单单提到马谡一人;目的很简单,打压诸葛亮,马谡是诸葛亮身边最有才能,而且与诸葛亮走得最近的心腹大臣;

最后刘备还找了另一个托孤大臣,文武双全的李严;让李严来做中都护(相当于大都督),统管内外军事,让他来制衡诸葛亮,防止诸葛亮一家独大;安排好之后,刘备就放心的去了;
但是!李严的势力,相比诸葛亮来说,处在弱势方,威望、权利不够;刘备死后,诸葛亮在朝中遍插心腹,安排蒋琬、董允、郭攸之等人,把持朝政;军事上,诸葛亮亲力亲为,把刘备指派的“托孤大臣”中都护李严安排在后方;诸葛亮借机发展心腹,军机要务,军事大权,都交给自己的心腹,马谡、杨仪、费祎、姜维等等……魏延、赵云、吴懿等心向汉室的,一律不给重用;这就是诸葛亮重用马谡的原因!

诸葛亮北伐,吃了那么多败仗,几乎都没有追究过错;为什么偏偏要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去追究责任,追究过错,将马谡斩首呢?原因很简单,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李严之间,正处在政斗期;本来该李严主管对外军事的,结果被诸葛亮上奏刘禅,抢下了这个北伐任务;打了败仗,自然要给一个交代;而倒霉鬼马谡,就是最好的交代;所以马谡必死;之后的几次北伐,李严已经被诸葛亮搞垮,流放在外,没有任何实权了;所以后面几次北伐失败,就不用再追究什么过错,也不用再给谁交代了;

3. 诸葛亮该不该斩马谡

诸葛亮不应该斩马谡。

诸葛亮不应该斩马谡,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诸葛亮自身的原因,第二个是马谡的原因。

先从诸葛亮的原因,说起,诸葛亮的战略部署是很高明的,像一般的将领都会被他的这招所迷惑,但是他的对手,和他的狡猾程度不分上下,所以这个计划就有很大的危险,如果敌人中计哪位就会率领两路大军一路去打赵云的部队,然后把赵云的部队全部抹杀汉中,这个位置,然后一直打到诸葛亮的主力堵住,马苏谡一定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就去主动的去要守街亭。还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当然知道这样的风险,但是可能诸葛亮嫉妒马谡的才华,于是他就同意了马谡去守街亭。

再从马谡说起,马谡出生在一个才华横溢的家庭,家里面她的四个哥哥都是非常有名的,只有排行最小的他擅长军事谋略,诸葛亮十分欣赏他的军事才华,南下攻打孟获采取了马谡的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使南方地区心悦诚服的归顺蜀国。可见马谡的军事才华不比诸葛亮差,他当然意识到诸葛亮,部署的缺陷。在马谡镇守街亭的时候。他本来应该按照诸葛亮的吩咐,以山道扎营。可他却在山上扎营,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他和张颌是差不多一起到的,如果再按照诸葛亮的吩咐伊山岛扎营,那么就没有意义,原本的意图是以山道扎营,阻挡魏军的进而他已经到了,就再也没有意义。既然敌军已经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如果这个时候再不拖主卫军的步伐,那么蜀军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界,所以没有撤退时间。由此可以看出,马谡他准备的是与魏军背水一战,为蜀军的撤退争取时间。马叔最后输了。可是诸葛亮很明白,马谡拯救了整个蜀汉。

所以诸葛亮就不应该斩马谡,马苏这么有才华,虽然立了军令状,但是在蜀国缺乏人才的情况下,马苏不应该被留下吗?为什么诸葛亮要斩马谡。你流泪等理解,但是为蜀国保存力量不应该更好吗?马谡在街亭之战。对得起蜀国,对得起诸葛亮,他用生命保护了自己的国家。也回复了诸葛亮对他的好。诸葛亮流泪了,他那个是愧疚之类,悔恨之泪,北伐的第一场战争,还是诸葛亮太过激进。

诸葛亮该不该斩马谡

4. 为什么诸葛亮非得杀马谡?

马谡就像是横在烹锅中的一条“活鱼”一样,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吃他的“肉”,因此马谡非死不可。 

马谡必死的原因之一:马谡造成北伐失败
马谡主动请命,恳求诸葛亮任命他为第一次北伐的先锋,并且立下了以性命为赌注的军令状,但是马谡在北伐战争中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在马谡的错误管理下,北伐军军心涣散,在断水断粮的情况下,一向以忠诚无双著称的蜀国军队竟然出现了向敌军投降的情况。

在马谡的错误指挥下,北伐军2万雄狮全军覆没,蜀国军队元气大伤,至关重要的咽喉之地“街亭”失守,造成北伐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无奈之下诸葛亮只能退军,第一次北伐大计就这样断送在马谡手中。 
马谡必死的原因之二:替罪“马”
马谡的失误其实也是诸葛亮的失误,毕竟马谡是诸葛亮亲命的先锋,诸葛亮用人失误,造成第一次北伐失败,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虽然马谡被斩后,诸葛亮也象征性的自贬三级,但实际上并不影响诸葛亮在蜀国一把手的地位。
如果马谡不死,诸葛亮必然会承担北伐失败的全部责任,诸葛亮的政敌,便会借着马谡的事情大做文章,到时候诸葛亮将陷入被动。
所以诸葛亮必须杀了马谡,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不受到动摇。 
马谡必死的原因之三: 自作孽不可活
马谡很膨胀,当着诸葛亮的面立下军令状:“若有差失,乞斩全家”。
其后又固执己见,妄自尊大,竟敢违背诸葛亮的部署。
马谡带领着副将王平和北伐大军来到街亭之后,立刻发令,要求北伐军在街亭的山中安营扎寨,并且布置陷阱埋伏魏军。
副将王平觉得马谡的做法不妥,便好意提醒他:“丞相曾经万分嘱咐,守街亭一定要依托天险,固守城池,切勿贸然行动”。
自以为是的马谡不但没有听取副将的告诫,反而公然违抗诸葛亮制定的战略方针, 他率领大部分人马在山中扎寨,张郃打探到消息后,立刻派出大军包围了马谡扎营的大山并且切断了蜀军的水源,张郃趁蜀军军心大乱之际,发起总攻,虽然马谡侥幸捡了一条命,但是蜀国大军却损失惨重,诸葛亮被迫退军。

因为马谡违抗军令,害死了多少条蜀国将士的生命?马谡不死,诸葛亮如何保住自己的威信?
而且军令状都立了,军中无戏言,岂能不管不顾?
不杀马谡不足以立威,不杀马谡不足以祭法,不杀马谡不足以平军愤。 
马谡必死的原因之四:三国第一毒奶刘备

刘备奶吕布,吕布被曹操杀死。
刘备奶张飞,张飞被部将杀死。
刘备在断气前奶了一口马谡,马谡被诸葛亮杀死。
刘备在死前告诫诸葛亮“马谡之人,非可用之才,不能委以重任。”
诸葛亮没有听从刘备的告诫,任用了马谡作先锋,才造成了北伐战争的失败,马谡不死,诸葛亮如何面对先主刘备的在天之灵?

综上所述,马谡必须死,上帝也保不住他!

5. 为什么诸葛亮要斩了马谡?

诸葛亮与马良(就是马谡的哥哥)关系非常好,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好基友”,因此马谡才有机会接近诸葛亮。马良招降少数民族的时候,因为刘备在夷陵被打败,而被少数民族杀害。诸葛亮掌权后就格外照顾马谡,任命他为参军,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事情,有点像今天的领导和秘书的关系。蜀汉的朝廷内部派系林立,诸葛亮虽然高居丞相之位,但是有很多人并不服他,比如益州本地人和刘璋旧部。要镇住这帮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提拔自己人。但是不能随便提拔一个人,必须要让他立功才能服众,今天领导要提拔秘书之前都会让秘书先去个有实权的部门锻炼一段时间,诸葛亮就把守街亭这个任务给了马谡,因为街亭地理位置对于蜀军至关重要,守住这里蜀军就不用绕道千里运送粮草。本来这个任命就是有很大风险,很多将军都不服,因为马谡没有带过兵,如何守街亭。但是诸葛亮执意这样做,并且马谡还立了军令状。丢失街亭之后,那些不服诸葛亮的人都在一边看热闹,看你诸葛亮怎么处理。如果诸葛亮不杀马谡,其他人必然会说诸葛亮有私心,甚至有些人会以这个为借口图谋不轨,局面就很难收拾了。所以诸葛亮必须杀掉马谡,同时自己连降三级,堵住了大家的嘴,维护了蜀汉政权的稳定。

为什么诸葛亮要斩了马谡?

6. 诸葛亮为什么挥泪斩马谡?

马谡失街亭,街亭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关口。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发的军法,但是犯了军法的将领不一定就一定要处斩,比如唐时二路元帅薛丁山屡次犯军法,但却并没有被斩首示众。由此可见,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倘若主将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或许他可以逃过一死。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虽然不是人心惶惶,但也有一些不安。\x0d\x0a\x0d\x0a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诸葛亮这么做可以说是缓兵之计,为了整顿内务争取时间。其次,马谡的死与诸葛亮也有一定关系,至少值诸葛亮用人不明,导致整个形势急速扭转。诸葛亮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杀马谡来起到威慑作用,这样这一招可理解为杀鸡给猴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得必然性。刘备临终时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并未听取;但尔后街亭一役令诸葛亮明白其先帝意思。\x0d\x0a\x0d\x0a关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歇后语\x0d\x0a\x0d\x0a马谡用兵——言过其实\x0d\x0a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7. 诸葛亮为什么挥泪斩马谡?

三国蜀汉后主建兴六年,即公元228年,诸葛亮率众第一次北伐,马谡为先锋,不遵诸葛亮将令,被魏将张颌打败,诸葛亮退军汉中,马谡被处死,诸葛亮亦为之流泪。\x0d\x0a\x0d\x0a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却因为马谡,退兵汉中,诸葛亮为正军法,杀死马谡,马谡和兄长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很好,所以流泪。\x0d\x0a\x0d\x0a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x0d\x0a  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三国志 蜀书 马谡传》\x0d\x0a\x0d\x0a个人理解,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诸葛亮为什么挥泪斩马谡?

8. 诸葛亮为什么挥泪斩马谡?

因为《三国演义》里的一个失街亭,马谡试图邀兵打仗。最后,失街亭把自己绑起来道歉。最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彻底颠覆了马谡的真实历史形象。
那么历史上的马苏丽珂是什么样的人呢?他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详细说一下真相吧。
据刘备说,到了荆州之后,他的人生开始有了飞跃,荆襄人才进了刘备的帐下,其中以荆州的马家兄弟、马哈拉诺比斯五常最为出色,还提到了马谡的哥哥马良。因此,这五个常任理事国不是普通人,而是两种人,都可以称为接君。
所以对于相对年轻的马谡,诸葛亮一直对他寄予厚望,甚至把他培养成接班人。作为一名军人,他日夜跟着他。他和他父子的感情不能说,但是真感情一定是真的。
这种情况直到第一次北伐失街亭后才有所改变,马谡因为一次严重失误丢掉了性命。
那么如果他没有被冤枉,他一定要看看第一次北伐的全过程才知道。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略目标,并不是要彻底消灭曹魏,而是要占领汉中家门前的凉州。至于永州,能占多少就占多少。诸葛亮深知一口吃不胖的道理,所以战略重点从来不是长安,甚至不是关中地区。
从诸葛亮指定的作战计划中也可以看出,要攻长安城,不走陇西大道,而是选择伍兹谷、罗虎路、北斜道、陈仓旧路中的一条。走龙溪大道根本不是去长安的方向,所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目标是凉州,马谡失街亭让这个战略目标无法实现。
因为街亭的位置很重要,是关中到凉州的必经之路。
所以蜀汉军队只有镇守街亭才能阻挡魏军援军。如果没有魏国援军的支持,已经发生叛乱,动荡的凉州可能被蜀汉占领,然后被吞并。
这里我们恢复以下第一次北伐的全过程。
当时诸葛亮先是派手下大将赵云、邓骘打着自己的旗号迷惑敌人,以为敌人是从顾颉路出去的,目标是长安,让曹魏的军队吓得不敢动。
然后我率领主力部队出龙游大道取祁山。
魏大钧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蜀汉王朝的赵云军队上。他没想到诸葛亮的主力出了陇右的祁山,向凉州挺进。
一时间凉州震动,安定、天水、南安反叛魏,投蜀。此时,只要蜀汉没有任何问题,凉州被平定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魏国紧急出兵,却中了诸葛亮疑兵的圈套。曹真率军在顾颉截击蜀军疑兵,赵云因兵力不足而大败。又得凉州消息,蜀军出祁山攻陇右,曹真急派张合领军救援。
诸葛亮也知道魏军马上就要来了,还派马谡镇守魏军西边的必经之路街亭。
所以张合和马谡在街亭会有一定的战争。
然而诸葛亮失算了。他没有想到他寄予厚望的马苏。那你就忍不住要打。不,你不能不打,但你打之前就输了,因为在现实历史中,马谡是个临阵脱逃的。
随着张合占据街亭战略要地,来自魏军的援军开始不断出现。
诸葛亮此时尴尬了。他一个人走得很深,所以他不得不在魏军到来之前匆忙撤退。蜀汉大军一走,叛逃的三郡当然不保,重新归附魏国。最后第一次北伐失败。
诸葛亮几次北伐,这一次应该是最好的机会,因为魏对的突然袭击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很短的时间内,蜀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但是马苏的失败让整个职业一落千丈。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准备充分,战术合理。唯一的错误就是用错了马苏。
一失足成千古恨。
其实在战斗之前,诸葛亮顶着很大的压力要用马谡,但还是坚持己见。
“光明违背了大众的要求”
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诸葛亮认为马谡能够胜任这个职位,而马谡本人却辜负了期望。那么马苏在街亭之战中的真实表现如何呢?我们继续看。
马谡临街亭兵败现场临阵脱逃,从来没有发生过把自己绑起来道歉的事情。而这一切都因为一个人被掩盖了。这个人就是香郎。
项郎本人是荆州人,是蜀汉王朝荆州派的成员。他与诸葛亮、马谡关系不错,但第一次北伐失败后,项郎被免职。原因很简单,是项郎庇护了马谡。
所以,香郎是次要人物?我不这么认为,但是诸葛亮很生气。
那么诸葛亮在气什么呢?马谡没有被打败,而是逃离了战争。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劝诸葛亮,诸葛亮不听,执意要杀马谡的关键原因。至于什么,严格的军法只是借口。马谡因为希望太大而被杀,最后让诸葛亮太失望了。
但是马谡中诸葛亮看中的接班人,以诸葛亮的人品和道德水准,其实对于接班人来说,最重要的无疑是勇气和担当,而不是能力。
如果看重能力的话,魏延指挥战斗的能力比马谡强,这也是诸葛亮后来看中姜维的原因。姜维无论能力如何,最后都是蜀汉的生死节,临死前还不忘复国,最后被逼破肚皮。古今中外,有几个人是如此英勇忠义。
而我们再来看万众期待的马苏?
街亭战败后,它逃走躲了起来。我不敢承担这个责任。
诸葛亮当然很生气。其实领导最看重的是态度,因为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性格和态度是天生的。不愿意承担责任,这样的人,无论能力如何,都不是当领导的料。当蒋琬在马谡被杀后劝诸葛亮爱惜人才的时候,也许诸葛亮在想!
被我寄予厚望的人这么不负责任都是我的错。
然后就后悔没听刘备的话。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7246b600c3387445c369902410fd9f9d62aa0d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