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创业故事大全

2024-05-07 02:31

1. 养猪创业故事大全

 一 该大学生养猪创业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一、他有一定的 *** 干劲;  二、他有不错的想法;  三、他有一定的资金和人脉;  四、他是一个敢负责的人!  鸿团八脉祝你幸福! 
  二 皇帝禁止百姓养猪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
  自古以来的帝王都鼓励农民养猪,发展农业。可是明朝有个皇帝却下令禁止百姓养猪内,岂不是咄咄容怪事?
  明武宗朱厚照(1506~1521年在位)曾下令禁止百姓养猪。据《武宗实录》记载:“正德十四年(公元1520年)十二月乙卯,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是岁,仪真丁祀,有司以羊代之。”
   
  朱厚照提出禁止百姓养猪的理由有两点:一是“猪”与“朱”同音,要避讳;二是他出生于辛亥年,这年恰是猪年。因此,朱厚照认为养猪、杀猪、猪屎、猪瘟、猪狗不如一类的词都对他这位姓朱的皇帝不利,于是便下令禁止百姓养猪。
  朱厚照这一禁令发布后,全国的猪几乎都“断子绝孙”。等到来年清明节时,要杀猪祭祀,好不容易才找到几头“幸存者”。后来,在百姓们的强烈反对下,经过朝中大臣的婉言劝谏,朱厚照才不得不废除这条愚蠢的禁令。
  三 秦英林的人物经历
  秦英林,89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他立志养猪事业,潜心研究养猪技术,于92年开始创业,从22头猪养起,历经15年的努力,快速发展到年出栏30万头的规模,创下了养猪业的一个神话。  十余年来,他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求发展,广泛开展与国内外专家间的不术交流,带领数公司技术团队一起攻关,在养猪技术上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成为养猪界杰出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1992年11月,秦英林总经理携夫人钱瑛辞去公职回到家乡,从22头猪开始养起;1994年,规模扩大到2000头;1997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2000年,河南牧原第二分场水田猪场(年出栏商品猪8万头)建成投产;  2003年,河南牧原第三分场(年出栏商品猪4.2万头)河西猪场建成投产;  2004年,河南牧原第四分场(年出栏商品猪3.5万头)岗头猪场建成投产;  2005年,河南牧原第五分场(存栏母猪4500头)老庄猪场建成投产;  2005年9月15日,河南牧原从加拿大引进的470头原种猪抵达深圳机场;  2005年10月,河南牧原第七、八分场(存栏母猪2000头,年出栏种猪4万头)马坪原种猪场建成投产;  2005年10月31日,河南牧原从加拿大引进的470头原种猪,在广州国家隔离中心经过45天的隔离和检验后顺利抵达马坪猪场;  2006年6月22日,河南牧原举办首届养猪节;  2007年3月21日,河南牧原第十分场建成投产(年出栏商品猪6万头);  2007年4月6日,河南牧原第6个沼气项目成功投入使用,标志着河南牧原CDM项目全面启动。  2007年6月22日,河南牧原举办第二届养猪节。  在河南省内乡县,有一座山叫马山,在马山的中间默河穿流而过,于是这个地方就叫马山口。马山口的西边有一个村叫 河西村。秦英林就出生在这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小学、初中,尽管家庭生活困难,但秦英林还是无忧无虑地完成了自己的学 业。可是上高中时家中发生的一件事,令他终生难忘。  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祖国大地,也吹开了秦英林和他父亲渴望致富的心扉。当时正在高中求学的秦英林, 为尽快脱贫,便鼓动父亲去养猪。父亲接受了他的建议,用三九天冒着雪挖莲菜积攒下的800元钱建了一个养猪场,养了 20头猪。秦英林和父亲一样,希望这20头猪能使他们走出贫困。可是,现实却是那么残酷,20头猪到最后死得只剩下了1 头,经济损失近2000元。秦英林没有吱声,可这悲剧,却深深地理在了他的心中。  悲剧为什么会发生?年少的秦英林在内心萌发出一个强烈的念头:将来一定要考上教养猪的大学,学好技术,帮父亲养 猪致富,帮助家乡的乡亲们养猪致富!  强烈的信念,促使着秦英林发愤学习。1985年春天,离高考的日子不远了。正在全力以赴准备高考的秦英林得知,学 校把分到的保送上河南大学的名额给了他。对于每一个想跳农门的农村孩子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喜事,秦英林也乐得两天 合不拢嘴。  然而,秦英林忘不了那场悲剧。于是,他跑到老师办公室,怯怯地对老师说:“我不上河南大学,我要上农业大 学。”一向对他期望很高的老师望着他,想着许多同学争都争不到的保送机会被秦英林轻易地放弃,不由自主地骂他“不识 抬举”。  “不识抬举”的秦英林毅然地在报考志愿上填写了4所农业院校。秦英林如愿以偿地被河南农业大学录取了。通知下来 那天,秦英林拿着通知书的手几乎要发抖了。望着村背后的马山,看看村前的默河,他似乎感到,总有一天,他还会回到这 个地方,用他已学到的知识,让父辈的悲剧,永远地消失。  迈身理想的艰难一步  1985年秋天,秦英林怀着喜悦的心情跨入了河南农业大学的校门。在别人抱怨命运不济,进入农业校院而无心学习的 时候,他却一头扎进了教室,扎进了图书馆。因为他知道,只有拥有知识,才能改变父辈的悲剧。  短短两年,秦英林便粗略地学完了要在4年中学完的课程。于是,他把剩余的时间用在对更新更高的知识的储备上。 他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刊物,收集最新养猪成果,学习掌握最新养猪技术,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关于粗纤维饲料在养猪 中的应用》、《饲料酵母可代替鱼粉养猪》等论文。这时的秦英林,可以说已踌躇满志。他坚信有一天,会用自己拥有的知 识大显身手。  1989年9月,秦英林走出校门,来到了许多农村孩子都向往过的城市,来到了南阳地区食品公司工作。但秦英林怎么 也难以适应按部就班的办公室工作,他感到理想和现实脱节,他意识到,他搭错了车!“我孜孜追求,为之奋斗多年的是养 猪,离开养猪就放弃了自我发展的优势。”秦英林在理想和现实撞击的痛苦选择中,终于找到了一条新路。  1992年,正值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之际,秦英林带着自己的妻子,回到了马山脚下、默河河畔,开始了实现理想的 养猪之路。  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  一听说秦英林回家是要办猪场,父母怎么也不同意。父亲说,在农村,再没本事的人都能养猪,你一个大学毕业生去养 猪,咋能显出你的价值呢?  秦英林没有作声。他知道,任何人都会说养一头猪很容易,但要养好成千上万头猪却需要较高的知识与技术,秦英林 要用事实说服乡亲们。  理想终归是理想,要让理想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并非那么容易。办一个万头养猪场,按照常规设计,起码需要几十万元 的资金。而此时的秦英林所拥有的,只有他和他爱人当月发的工资和加班费262元。怎么办?他把小弟准备盖房用的12000 元拿来,架电线、打井、盖猪舍。由于缺少资金,就用玉米杆搭一个小窝棚,当施工指挥部和办公室。  为了节约资金,秦英林便尝试改进猪舍建筑模式,设计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最后,根据石拱桥的原理,他提出了砖拱 结构的建设方案,既能适应现代化生产,造价又比常规建设节约90%。  尽管秦英林设计出了新的方案,但初出茅庐的他心里还是不踏实。于是,他把图纸送给南阳有关专家鉴定。专家们肯定 了他的设计。但专家却没有搞过这样的建筑,当地的建筑队更没有干过这样的工程。秦英林带领民工砌下了第一块砖。可当 施工进行到砌拱形屋顶时,民工们不干了。他们说,肯定干不成,干了也白费劲。  秦英林看着这些还不十分信任他的民工说:“成不成,一定要试一试。失败了,我负全部责任。”秦英林手拿瓦刀,又 是第一个在模板上砌下了第一块砖。第二天拆模板,民工不敢拆,可对中国拱形建筑原理坚信不疑的秦英林,坚持把模板拆 了下来。可民工们还是担心,不敢上拱顶上浇注。  没有实践经验的秦英林,嘴上对民工说“没事”,可心里也直打鼓。为了证实设计的正确,他决定亲自试一试拱顶的承 受力。白天,他不敢上,怕失败了遭乡亲们笑话,就晚上独自一人搬把梯子,爬到拱顶上,掰一掰砖,纹丝不动,轻轻踩上 去,没异样的感觉。可他心里还是不踏实,就找来一根钢管扛在肩上,为的是,拱顶万一塌下去,能用钢管支撑一下自己不 致随着掉下去。  试验成功了。第二天,他依样扛着钢管爬上拱顶做给民工看——事实让民工们信服了。  1993年6月22日,是秦英林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就是从这一天起,他买回22头猪,开始了他的养猪生涯。  做一个学者型的企业主  1995年春天的一个夜里,值班人向秦英林反映,有3头小猪突然死亡了。秦英林与爱人一道把小猪解剖分 析,也没查出病因。 秦英林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安排职工查资料,一直到凌晨3点多钟,仍然没有查出个所以然。可这时,小猪已 经死亡了7头。  秦英林果断地采取措施,全场戒严,不让任何人进出生产区,对病猪进行隔离,全面消毒,控制疫情扩散,同时也向各大院校 科研单位求救。  电话打到南阳农业学校、打到郑州畜牧专科学校、打到河南农业大学、打到河南农科院……可3天过去了,仍然没有结 果。而平常十分活泼的小猪,已经死去25头。  妻子怀着7个月的身孕,带着大家的希望,背负着大家的重托,带着病猪,踏上了北去的列车。他们希望从省会专家那 里讨到一个确切的解决办法。然而,当妻子再次站在秦英林和职工面前时,那无言的表情,使秦英林几乎要绝望了。此刻, 死亡的小猪已经达到70多头了。  险情万分紧急。父辈的悲剧难道就要在有知识的一代身上重演了吗?正在这紧急关头,河南农大打来的电话,使秦英林 喜出望外,农大初步认定是伪狂犬病,要求秦英林用兔子在当地做动物试验,并让再送一头病猪检验,以便确诊。  试验结果使秦英林又惊又忧。惊的是伪狂犬病,这种病会带来极大损失;忧的是国外对这种病研究较多,国内报道少无 特效药。而国内生产防治伪狂犬病疫苗的推一一家企业,也远在哈尔滨。派人去购买,最快也要10天。  秦英林用青年人特有的大胆向省畜牧局发出求助,省畜牧局仅用两天时间,就通过空运将疫苗送到了他的手里。 悲剧没能重演,而秦英林却病倒了,他的爱人也因此差一点早产。  “如果我不懂养猪技术,没有众多专家的鼎力相助,没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父辈的悲剧就会在我身上重演。这是知 识的胜利。”秦英林在现实中看到了知识的力量!  不忘使命  秦英林在养猪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他从1992年白手起家,从22头猪养起,发展到目前拥有职工45人,年出栏瘦肉 型猪 11000多头,两辆运猪专用车,一辆 2O00型桑塔纳轿车,年实现利税430万元,总资产达1500万元的现代化大型 养猪场。可他没有满足,他忘不了那场悲剧,他忘不掉少年时要帮助乡亲们改变贫困的信念。  这使命,使秦英林时刻不敢懈怠,使他时刻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着。  1997年3月28日,在泛亚农大组织的研讨会上,秦英林同原中国正大集团技术总监、台湾籍留美博士、现任泛亚农大 总经理魏荣展见面了。养猪业权威人士魏荣展同秦英林交谈后,愉快地接受邀请,抽空到秦英林的养猪场来看一看。1997 年4月15日,魏荣展来到了河南省内乡县,参观秦英林的养猪场。参观完后,魏荣展不由地竖起了大拇指,高兴地对秦英 林说:“到大陆7年,看过很多猪场,你的猪场是我看到的最有发展前途的猪场。”  秦英林的成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也得到了党、 *** 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几年来,他先后被选为内乡县政协常委、内 乡县十杰青年,被团河南省委命名为省“十大星火带头人”、河南省“务农有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并先 后作为河南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到河南各地演讲,全省各地的养猪专业户也不断前来取经,咨询技术。  秦英林成功了。当人们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时,他却没有一点满足感。他说:“把拥有的知识用于实践,造福人民,才 能体现新一代大学生的价值,也是历史赋予新一代大学生的使命。”  大学生毕业后另类创业:回乡养猪致富成亿万富翁  不做城里人,回乡当农民。大学毕业后,秦英林回老家当起了“猪倌”,经过几年的反展,如今他经营的河南省内乡县牧原养殖有限公司,拥有上亿元资产,年产20万头猪。良好的经营业绩帮助他成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农民当选者。  秦英林出生在河南省内乡县马山口镇河西村,祖辈都是农民。1985年,他考进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1989年毕业,分配到南阳市一家食品公司工作。1990年结婚,“过起了许多农村娃梦寐以求的城里人生活”。  开始时日子过得甜甜蜜蜜,上班坐办公室,一切按部就班。但时间久了,秦英林的心里没着没落的。干的与学的关系不大,自己刻苦学习为了什么?像父亲这样的农民在农村不知有多少,为什么不利用自己所学,做点真正有意义的事呢?秦英林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但他还是犹豫了3年。  这3年里,秦英林为南阳的几个朋友设计猪舍、调配饲料,小试牛刀就得到大家的赞赏。他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坚定了回乡养猪的信心。1992年秋,他辞职与妻子一起回到家乡河西村,开始了“猪倌”生涯。  回来后,周围是一片反对声。同学说,咱农村孩子闯进城里不容易,丢了“铁饭碗”你肯定要后悔;父亲说,咱农村是个人都会养猪,谁要你这个大学生来逞能!  但巨大的压力没有压垮秦英林的信念。为筹建万头猪场,他向家人和朋友借了3.1万元。白天黑夜他都住在用玉米秆搭起的小窝棚里,打井、架电线、建水塔,样样都干。他还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出砖拱结构的猪舍,使造价降低了90%。  1993年6月,秦英林从郑州和南阳买来22头良种猪,梦寐以求的事业起步了!乡亲们马上就发现,大学生养猪与农民养猪的确不同。秦英林招聘的饲养员都是职高毕业生,他还经常给他们上课;他有一套隔离和防疫制度,一般人不能接近猪舍;他用营养学理论配制饲料,猪一天能长1公斤肉;给猪做肠道切除手术,他用手把猪粪掏出来;从国内到美国、法国、巴西等国的养猪场、兽医站和实验室,他四处学习……  秦英林的事业迅速壮大,创业第4年,他的资产就达到400万元。随后,他主持了国家级星火项目———瘦肉型猪的产业化开发,年创社会效益上亿元,使数千人就业。  秦英林:要做“天下猪倌第一家”  20年前,他毅然放弃了保送重点大学的机会,选择考农业大学,为了养猪;13年前,他果断地抛开铁饭碗,东拼西凑的借钱盖猪舍、买猪仔,亲自当起猪保姆; 他成功了,但他离成功还远。因为他立志做世界猪倌第一家!  觉醒:父亲养猪失败,我要从这里爬起!  秦英林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因为家里穷,经常吃红薯,甚至因此落下了胃病。有趣的是,儿童时代的秦英林学习成绩非常差,在初二留级了三年才学会除法,但初三那年,他却突然开始努力学习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当时本地最好的高中。  当时秦英林家里一直都是靠务农维持生计,生活的艰辛让他小小年纪就考虑起脱贫致富了。几经对比,秦英林认为养猪兴许能让家里人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于是把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把父亲。  出于对知识分子儿子的信任,父亲第二天就去拉了砖开始修猪舍。这一次父亲总共投资了800多块钱--在80年代这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是笔巨款了--父亲买来了20个小猪仔喂养,满怀希望的看护这些小家伙,但不久这些猪仔除了一头“长白猪”(猪的一个品种)外,其他的19头全部病死了。这对父亲和整个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秦英林至今还清楚的记得,一向坚强的父亲指着唯一幸存的长白猪苦笑着说:还是长白猪好……这一变故使他产生了弃学养猪致富的念头。当他悄悄对母亲说妈,我想回来养猪,我爹太辛苦了时,母亲那复杂眼神令秦英林至今无法忘怀,那是一种欣慰,更是一种酸楚。  在母亲的劝说下,秦英林又背着包回到了学校。他要做个硬汉子,要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立起来!这一次的挫折也令他真正开始了养猪的研究,他抓住一切机会从各个方面搜集学习相关知识。这也是他走上养猪致富之路的人生起点……  抉择:为学养猪放弃保送,我要走自己的路!  在学校表现优异的秦英林,临高三毕业时被学校推荐去河南大学。那个年代推荐一名学生要经过各个方面调查讨论,非常不容易,刚接到这个通知时秦英林也着实兴奋了一把。但当他静下来,他就一遍遍的责问自己:我到底要做什么?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好的猪倌,到河南大学我能实现我的理想吗?  抉择是痛苦的,但秦英林很确信自己内心的答案。当他告诉老师自己要放弃保送报考农大,老师都愣住了,所有人都愣住了。大家都以为他犯了傻。  凭着优异的成绩,秦英林如愿拿到了农大的通知书。可这个结果却并不令父母高兴。一次一个大叔就问父亲:你儿子学习那么好,考到哪个大学拉?父亲说农业大学。大叔笑着说:那就顶于(方言:等如,和什么一样)没考上。父亲也不做解释,摇摇头就回来了。这件事还是母亲后来讲给秦英林的。他不怨父亲不理解他,因为他知道,父亲是不甘心学习如此优秀的儿子放弃了那么好的机会……  就这样,秦英林开始了自己的人生征途……  因为有着学习目的明确,秦英林非常刻苦,他还拿到了当时学校“解剖学”自创建以来的最高分--92分。与此同时,他对于学习养猪知识的渴求几乎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先是向师兄借高年级关于养猪的书,等把课本都看完后,他又天天泡图书室,图书室关门了,他就去通宵教室继续看。只要关于养猪的不管什么书他都看,就连当时图书室仅有几本国外养猪的杂志他也没“放过”。  大学里的艰苦学习,为他以后的科技养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拼搏:东拼西凑、起早贪黑,为自己的理想鼓帆航行  89年毕业后,秦英林被在一家公司工作了4年,并在90年结婚,这时他也算是一个让人羡慕的技术人员了。可他并不痛快:工作和自己目标差的太多,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他总是念念不忘自己从未放弃的理想—“养猪”。  我不能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能让4年自己的所学附之东流。就这样,他再次拾起了自己专业。最开始条件不成熟,他就用下班时间帮一个朋友办猪厂,同时他还开始研制猪饲料,没想到吃了饲料的猪长的真的更快,当时他真是高兴坏了! 这时又正逢 *** 南下讲话,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浪潮,意气风发的他也决定为实现自己理想的鼓帆航行。他从哥哥那里借了8000元,又把弟弟准备盖房的1万多块全拿来了。尽管如此,当猪舍盖到一半的时候,兄弟们的血汗钱已经被花完了。秦英林记得很清楚的是,一天哥哥拉着他,掏着心窝子地说:兄弟,现在把这些东西能卖的都卖了,亏了的,哥不怨你!哥哥的话和眼神真的让他伤透了心。但从不认输的他还是努力的坚持了下来,到最后,他终于有了自己的猪厂,虽然最初的猪场只有22头猪……  看着自己亲手喂养的小猪一个个长的又飞又壮,秦英林更加自信了。他相信自己的养猪技术能带来巨大的价值,所以他从不忘记给自己充电。在上班期间,他一直都是白天联系业务,晚上和业务员门一起讲课学习,并且经常通宵看书。他总是说:用知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致胜之道!  规划:要做天下猪倌第一家,这个行业没人能和我竞争  自己的猪宝贝三年后、五年后甚至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秦英林一直都有着自己非常明确、又非常富于 *** 的目标。他说,在公司规模上,他希望未来能达到22万到24出栏量,在国内达到第4位;同时,他还希望牧原养殖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育种公司。他强调说,目前我国养猪在全球确实是霸王,但我们的猪种却是从国外进口进来的,所以我做梦都想做中国的育种公司。据悉,7月份牧原养殖有限公司将从加拿大进口500头种猪,目的就是为了做育种公司。  在工作中,秦英林也越来越深刻的体验到做学问的好处,经过自己和工作人员苦心研究,2003年的时候,公司每头猪的饲料成本下降了128元!2004年,秦英林开和工作人员一起研制了早期隔离断奶技术,猪一般21-28天断奶,而他们把这个数字改写到了14天!同时,他们还自己制造了液体饲喂仪器,使用效果也非常好。  秦英林总是说:养猪这个行业其实很薄利,但科技养猪使我的养猪厂有了现在的规模。每每提到公司,秦英林总是很自信,他说:我这个行业没人能和我竞争,真的,就是因为技术!  感悟:不要埋怨,小处做起,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韧的精神  做任何事情都一样,都要有过程,都需要坚韧的精神是秦英林常说的一句话。应记者要求,他还特别对现在的大学生道出了自己作为过来人的肺腑之言:从小处做起,不要怕吃苦,苦中自有甜。他说:“在我刚毕业(92年)的时候,也和现在一些大学生一样,总是嫌晚了,总是想自己要是赶到80年就好了。但实际上什么时候都不晚,在我之后我的表弟也开始养猪,他的规模也很大,我相信在今后还能有比我养猪养的更好的。机会对任何时候的人都是有的,要吃苦要学习,不要只知道享受,不知道努力。机会真的永远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努力向上的心态最重要。”  他还说道:“现在很多孩子觉得农村苦没有发展空间,其实他们都应该到市、县、村来看看,这里的空间绝对超乎他们想象。
  四 一部童话,讲述了王子为了追求皇家公主伪装成养猪的人的故事,求名字
   王子求婚 
   

养猪创业故事大全

2. 养猪创业感悟

      创业者的定义很广泛不仅仅是创办公司的人,在既有组织内部发动创新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创业者,我们的社会就需要鼓励推广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我们每个人和组织发展成长的动力源泉。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养猪创业感悟,希望能帮到你。
         
         养猪创业感悟篇一         龙波、2000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企业管理系、创业项目:养猪、创造财富:2000万元。
         在大学生猪倌龙波的养猪场里,像这样对猪弹吉他唱歌,已是司空见惯。从养猪的第一天起,龙波就提出了快乐养猪,养快乐猪的新理念。在这里,一头成年母猪的食量从一顿十几斤减少到一斤至一斤半,减了食量的猪却没有减重。一个人可以轻松地饲养1000多头猪,这是人们原来想都不敢想的。龙波的这种理念,颠覆了人们沿袭几千年的养猪模式。他成了当地养殖界的一个传奇人物。
         对猪弹吉他唱歌,外人感到啼笑皆非,但龙波的女朋友王旭,却觉得是一件乐事。
         龙波的女朋友 王旭:“龙波有时候还跟我在猪场里面弹一下吉他,我听了,猪也听了。”
         这个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大学生猪倌,是怎样快乐养猪,养快乐猪的呢?
         2000年上半年,在四川农业大学读了四年本科的龙波就要毕业了。当同学们都忙着四处投简历,找工作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回家养猪。
         龙波的大学同学 谢强:“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前途不大。”
         成都市市民 左方金:“各行各业都大有前途,看怎么去开创,怎么发展。”
         成都市市民 叶池华:“挣了钱就对。”
         龙波家境贫寒,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靠饲养5头母猪的收入,供龙波完成了大学学业。儿子能跳出农门,做一个体面的城里人,是龙波父母的最大心愿。得知龙波要回家养猪,父亲火冒三丈。
         龙波的父亲 龙义富:“我都会养猪,你回来养猪,你何必读大学你。养猪说起来都不好听。自己的儿子考上大学了,回来养猪,老百姓说句不好听的,没有本事。”
         龙波回家养猪,并不是一时冲动,这与他上大学期间的一次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读大二的时候,龙波曾到学校的养猪场勤工俭学,在那里,他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龙波:“我一去根本不知道这是猪场。你在这个猪场的任何一个地方,你就是躺下去打一个滚站起来,那衣服都是很干净的,哎呀我就感觉你看,别人养猪都养成这个样子了。”
         从小目睹父母养猪,在龙波的印象中,这是一种又累又脏的活。而大学里自动化养猪场的状况与父母在家里的养猪,有着天壤之别。
         龙波:“从中我就发现,这个养猪业还有很大的空间,它落后,它传统,它就有发展空间了。”
         也就从那个时候起,龙波产生了养猪的念头。自己上的又是农业大学,有很深的畜牧养殖理论基础。更加令他高兴的是,女朋友王旭也支持自己的选择。王旭是成都市人,在大学里比龙波低一年级。
         王旭:“他会经常跟我讲,他对农村的感情。我和他慢慢的就有这种感觉。我们的农村,很多人不愿意回去,我们有知识有技术,我们回去做,肯定是能够做好的。”
         龙波:“她说哥你放心,你先回去干着,我毕业之后就回来和你一起养猪,哎呀,我听了这个,我劲就大了。”
         没想到,信心百倍的龙波却迈不进父母内心的门槛。他苦闷,父母更苦闷。 在这段时间,女朋友王旭成了龙波最大的精神支柱。
         龙波:“她每次都要告诉我,她说哥没事,她说你等我,她说我毕业就和你一起养猪。”
         王旭:“有时候被爱情冲婚头脑了都不考虑那么多了。”
         2001年,王旭大学刚刚毕业,父亲已经托人给她安排好了银行的工作。这是很多人羡慕的职业,但王旭却感到左右为难,一连几天她都没敢说出自己的打算。最后,她终于说出了要跟龙波一起养猪的事。
         王旭:“我爸妈第一反映就是是不是龙波是个骗子,我脑袋是不是有问题了。因为那个太扫面子的事情了。”
         三天后,王旭却做出了令父母出乎意料的选择。
         王旭:“把我的小包提着。然后我给爸妈深深地鞠了一躬,就是说对不起,这么多年,你们辛勤地养育了我,但是我现在不得不让你们伤心失望了。当我拿着包,走出家门,把那个门砰地一声关上的时候,我听见我妈妈在家里面哭了。”
         王旭找到龙波后,经过周密的筹划,建一个小型的养猪场大约需要10万元钱。在大学里勤工俭学,两人积攒了8万元钱。可剩下的2万元钱又到哪里去找呢?
         2001年8月,龙波和王旭批发了牙刷、牙膏和一些劳保用品,在新都区的一家建筑工地上摆起了地摊,想挣够建猪场差的2万元钱。
         一天中午,一辆小车突然停在了他们的摊位前,从车里下来的一个人,使正在吆喝着卖货的龙波和王旭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龙波:“我心里一乐,来生意了,结果下来一个人,我一下子就傻了。”
         王旭:“我看到我爸爸下来了,当时的第一个反映就是跑,就赶快跑掉,让爸爸看见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肯定会很伤心,很难过的。”
         这个时候,王旭离家出走已经半年多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和父亲相见,是他们都没有想到的。
         龙波:“然后他就看着我们两个,话都不说,热泪盈眶,他就问他女儿,他说你是不是一定要跟他在一起,王旭当时说不出话,就点头,使劲点头。”
         王旭:“我爸就什么都没说了,他就从包里拿了3000块钱给我,他说你拿去吧,他说你还是回去看一下你妈妈,他说自从你走了以后,她基本上每天都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
         王旭没有接受父亲的3000元钱,父亲却接受了她的选择。
         摆了8个月的地摊,他们终于攒够了2万元钱。出于无奈,龙波的父母也勉强同意了他们养猪。2002年11月,龙波投资10万元钱,利用自家的1亩自留地,建起了一个养猪场,养了30头母猪。
         龙波:“建好猪场那天晚上,我就和王旭我们两个人在猪场中间,站了很久,我拉着她的手。”
         王旭:“虽说它不大,但是我们觉得我们的事业肯定能够从这个不到一亩地的养殖场发展起来。”
         这个时候,看着身边沉浸在喜悦中的王旭,龙波却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如果养不好猪,不仅对不起自己的努力,更对不起女友的一片痴情。
         养猪场建起之后,龙波和王旭的做法,却让龙波的父母感到极其的不理解,甚至非常气愤。一头母猪,居然一顿只喂1斤到1斤半的饲料。还提出了什么快乐养猪的口号。
         龙波的父亲 龙义富:“你卖猪你要对得起猪,你给它吃那么一点,怎么对得起猪呢,你猪都对不起,还能赚了钱。”
         养猪是一件繁琐而又劳累的活,挣的是辛苦钱,又怎么能轻松快乐呢?龙波的父亲养了十几年猪,其中的辛苦,他有很深的体会。
         龙波的父亲 龙义富:“要切猪草要煮,要把它煮烂。母猪吃二三十斤,一锅吗,一大锅。”
         龙波:“有的根本没什么营养,也就胀胀肚子。”
         从开始养猪起,龙波和王旭就想改变传统的饲养方法。王旭学的是营养学专业,她请教了一些专家教授,从营养学的角度尝试着给猪搭配饲料。他们决定从饲喂方法上寻找改变的突破口。
         王旭:“按照它这个每天猪所需要的,比如说需要多少的蛋白质,多少能量。比如说,一些玉米缺少某些东西,那么给它搭配一些进去就可以了。”
         龙波:“像这个一碗,就是一斤多一点,可以喂一头成年母猪,两百多斤重,一顿就够了。这个我们喂一顿大概也就是8毛钱。”
         龙波和王旭用自己搭配的饲料喂猪,一顿不超过1斤半,照样长得很好。但是,他们的这种饲喂方法却让龙波的父母忧心忡忡。
         龙波:“我把猪喂了。我父母他们两个又偷偷过来,帮我把那个猪又喂一遍,又补料。”
         龙波的父亲 龙义富:“也不放心呀我们,猪那么大就吃那么一点点。”
         龙波:“后来我把钥匙都拿走了。”
         2003年春天,突然发生的一件事,让快乐养猪的龙波和王旭变得恐慌起来。他们饲养的第一头怀孕的母猪,到了该分娩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动静。
         龙波:“我爸妈早就说了,那样喂养是不可能下仔的,什么什么的,我们也很担心。”
         王旭:“挺害怕的,害怕万一失败或者产了死胎怎么办。”
         尽管他们的饲养方法,从理论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毕竟没有人实践过。如果这次出现了异常,龙波和王旭心中理想的养猪王国,将会轰然倒塌。两天以后,怀孕的母猪顺利分娩,所有的担心都变成了一场虚惊。
         龙波:“那一窝下了10多个,还大个大个的,就比我爸妈那边的猪还大个。”
         事实验证了他们的养猪方法,父亲不但接受了儿子的饲养理念,而且也开始按照龙波的方法养猪了。
         龙波的父亲 龙义富:“像原来这个猪你起码要喂一个多小时,我现在喂10多分钟就喂完了,就轻松,随时干干净净可以喂猪。”
         王旭:“我们的标准是一个工人,就可以管60头母猪或者1200头肥猪,那么应该说,是他们都觉得工作起来都很轻松愉快的。”
         2005年10月,龙波又投资100多万元钱,建造了一个年出栏量可达2000头商品猪的大型养猪场,年创产值200多万。并形成了快乐养猪,养快乐猪的理念。在龙波的养猪场里,规定饲养员每天至少跟猪亲近三次。
         养猪场场长 王东:“我每天来三遍,早中晚,它只要听到我的声音,听到我的脚步声,它就感觉到我要来了。它全都抬着头等着我给它们刷,跟它们谈谈话,他们就感到很愉快,很高兴。”
         龙波:“猪的这个情绪好,有利于它的健康。如果它每天很郁闷就很容易生病。”
         快乐养猪的饲养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不仅当地的村民找到龙波,要求跟他一起快乐养猪,全国其它地方的一些养殖户也慕名而来。龙波除了给养殖户们提供仔猪,还进行技术培训。
         成都市新都区养猪户 黄桂琴:“现在喂6个母猪,还有2个亲猪。我还要带孙子,还要种田,我还要喂猪,我就觉得,我养猪轻松的很。”
         山东省淄博市养猪户 戴涛:“让我们当地的养殖户也能够轻松快乐地养猪,也能够轻松快乐地赚钱。”
         现在,除了这个占地40亩的大型养猪场之外,龙波还在全国其他省市与人合作,建有12个养猪场,年出栏商品猪达到了2万多头。他的事业正逐步迈向成功,但龙波的心里始终有个愿望---女朋友王旭的父母,能来自己的养猪场看一看。龙波一直盼望着这一天。
         养猪创业感悟篇二         木匠工搞起山林种植
         邹远华的老家在衢江区杜泽镇棱铺村,海拔五六百米,这里开门就见青山。初中毕业他就跟老乡到杭州打工。“那时在工地上做小工,干一天是8元钱。”邹远华回忆说,80年代初期物价不高,一碗面也才0.25元。打了一年工,他又回到家乡跟别人学做木匠。“木匠工的活儿也挺辛苦,做一天才1.85元。”邹远华当了四年的木匠,22岁时恰逢村里有一片茶叶山对外承包,一心想干大事的他就以一年2000多元的承包款包下这片88亩大的农场。勤快的邹远华就天天早出晚归地在农场培育茶叶又种下梨、柑桔等水果。辛苦一年,收入还可以,茶叶采摘了2000多公斤,梨也摘了3000公斤,毛收入共有2万来元。“本来过过日子也挺舒服的,可后来村里将农场收回改种杉木了,我也就不再承包这片农场。”邹远华就找别的事干,之后他开过拖拉机,贩卖过蔬菜,也经营过代销店。“干这些事,赚钱不多,也只能糊日子。”
         走出深山到深圳“掘金”
         一心想发家致富的邹远华就走出深山,与妻子一道去深圳打工。刚开始二三年,他又重新拿起斧头、锯子,在工地上做起木匠来,月收入三四百元。“后来,我又到家具厂打工。”邹远华相告,那家具厂是专门生产“席梦思”的,一张“席梦思”能卖500元,挺赚钱的。有心的他就边打工边留意起生产工艺,一年下来,他也能自己做“席梦思”了。邹远华就在市郊租下房子,搭了个临时的生产用棚子,夫妻俩一道加工生产“席梦思”。“一个月可做20张席梦思,一张就能净赚200 元,一个月就赚4000多元呢。”这让邹远华掘到了第一桶金。
         可好景不长,1995年因为深圳城市化建设,他的临时工棚被拆除了。邹远华只有改行。“经老乡介绍我白天到酒店做水电工,夜里去另一家工厂当保安。”邹远华一个人干二份工作,人虽辛苦,月收入不少于1500元。当然,这与加工“席梦思”相比,收入差距极大的。期间,有了积蓄的邹远华还购买了二只深圳原始股,赚到2万多元钱。
         打工不如在家养猪
         1997年,生猪价格特好,一头中猪可净赚200多元。获此信息,邹远华就回到老家决定靠养猪走上致富路。“我一下子养了7头母猪,还经销饲料。”让邹远华意料不到的是,第二年生猪行情就下跌了。“刚开始养猪是亏本的,而经销饲料却是赚了点钱。”
         见生猪行情变差,许多养猪户就开始宰杀母猪。聪明的邹远华却反其道而为之。“这好比炒股,生猪价格下跌后势必有回升的时候。”这年,他以每头100多元价格购来了30头母猪。饲养一年,生猪价格又上涨,1999年他养猪净赚七八万元。
         “可是,养猪还是有风险的。”2001年,他将母猪全卖光,改养中猪。没想到,他从外地购进的一批小猪竟发疫病陆续死去,亏本了三四万元。这个教训让邹远华明白:还是自繁自养保险。亏本了再养,2002年,他向堂兄借来10万元,搭建15幢猪舍,又购卖100头母猪。精心饲养,搞好防疫,第二年他外销中 2000猪多头,净赚三四十万元。
         “深山养猪容易防疫病,空气好,污染少,生猪长得快。”2003年,邹远华给养猪场建了一只40立方米的沼气池,实行生态养猪。随养猪规模扩大又在去年建起一只300立方米的生猪污水处理设施。“现在沼气用也用不完,全部免费供给村里十多户农民使用。”
         目前,他养猪场存栏母猪340头。今年上半年出栏生猪3000头,净收入100多万元。如今,他养猪场雇用本村村民7人,村民胡松林与妻子一同帮着干活,不出家门每月收入2000多元。致富的邹远华不仅建起了楼房、购了轿车,还被评为省农村科技示范户。
         金色十月,春华秋实。站在生态养殖基地望着果园里撒欢的黑猪,章丘大学生“猪倌”王元虎说起养猪经历,思绪回到了几年前,2007年,一场席卷全国的“蓝耳”病让很多养猪户血本无归。一天晚上,在章丘开动物诊所的王元虎辗转难眠,脑海中一直浮现着养殖户的身影:一户村民贷款20万元养猪,染病死了大半,压力巨大;一对老夫妇养的几十头猪染病而死,承受了不小的打击。“我要养猪,趟出一条路来,带着乡亲们致富。”28岁的王元虎决定。
         村里一下炸了锅。乡亲们纷纷质疑:他疯了吗?大家养猪赔了钱,他怎么还要养?父亲果断反对:大学生干啥不好,非得养猪,让家人脸往哪搁?春去秋来。4年过去了,王元虎夫妇投资650万元建起的大型生态养殖基地初具规模;他们成立的绿·涧生态养猪专业合作社带动110户社员养猪致富,走出了看市场脸色的困境。
         32岁的王元虎看上去有着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成熟,说起话来声如洪钟,目光坚毅,布满自信。很难想象,这个穿着白色工装的年轻人,几年间白手起家,从一名初涉世事的大学生变成了身家千万元的养猪人。
         每当看到养殖户期望的眼神,他都会想起儿时苦涩的记忆。他感到,自己懂技术了解市场,理应给大家找到一条致富快车道。1999年9月,王元虎考上了山东省农业治理干部学院,学习畜牧兽医专业。
         实习时他来到北京一家公司做业务。由于为人诚恳、不怕吃苦,又有灵活的头脑,王元虎大学毕业时月收入达到1.68万元。对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份高薪,可王元虎毅然选择回到章丘和女朋友李少清一起创业。
         2002年王元虎在章丘普集镇开办了一家动物门诊,李少清在诊所里当护士。几年间,诊所名声大振,客户数千,生意最好的时候年收入10多万元。
         2007年的一场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平静。受“蓝耳”病影响,镇上的猪死亡率达到70%以上。一次,王元虎来到一养殖户家里给猪看病。看着抽搐、后躯无力、不能站立的猪,面对年近六旬的养殖户期待的目光,王元虎无奈地说:“染上‘蓝耳’病了……”
         养猪创业感悟篇三         新疆小夏是用户对他的共同称呼,之所以带上小字,因为他年龄的确很小,是一个名符其实的90后养猪人,今年不到24岁。90后小夏,原是重庆人,大学学的是机电专业。
         大部分90后,更愿意待在城市中,更愿意成为白领族,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而他大学毕业后,却选择扎根边疆,靠养猪创业,虽然还不到24岁,但他已经养猪 3年。每一个成功的养猪人身上,都有一个独特的成功法则,每一个养猪人背后,都是一个辛酸的创业故事,年轻人创业不容易,在外地养猪更不容易。
         观念:改造老猪舍,重视猪舍设备投资
         刚到新疆养猪,小夏租用别人的传统猪舍,养起来非常累,也没赚到什么钱,第二年,小夏自在自己的地里盖起了新的猪舍,90后大学生,刚开始对养猪也一窍不通,但是凭自己的智慧和勤奋,不断学习养猪技术。首先,他新建的猪舍用上了现代化养猪设备,小夏告诉我们,现在养猪设备很重要,决定猪群是否能发挥较好的生产成绩,尤其是母猪舍的改善更为重要。
         管理:养好猪比什么都重要
         在谈到养猪创业,想赚钱的第二个关键点,小夏告诉我们是猪场管理,传统粗放式养猪模式,不能形成规模。作为一个猪场老板来说, 重视精细化管理才是赚钱的根本,养猪要讲究科学,作为一个外行人,小夏不断借助互联网和书学习,复制发达地区的养猪技术和模式,实行科学标准化管理,把猪养好了,少生病了,自然就能赚到钱了。
         成本:微利时代的竞争法则
         与小夏沟通,对于未来养猪业, 他认为是微利时代,猪价是同样的,不同的是养猪成本高低,决定你的利益高低。降低养猪成本,才能少赔钱。这一点,小夏坚持不用全价料,使用自配料,因为新疆当地的玉米价格较便宜,使用配合料更划算,在微信上看到猪e网推出传是低豆粕预混料后,小夏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进了一批货,因为在新疆,豆粕价格较高,玉米价格较低,使用低豆粕预混料相比普通预混料,成本优势更加明显,加上新疆地区物流不发达,从经销商那里买饲料,4%中大猪预混料,最便宜的也在 6000元/吨以上,而传是4%低豆粕预混料仅有4200元/吨,就可以送到他们那里,这是他不敢想象的。当然,针对网上的产品,小夏还是很慎重的,5月 22日到货后,他拿一窝猪做了对比试验数据,5月22日称重,1窝9头猪均重70.16公斤,6月2日,再次称重,均重81.33公斤,共增重100.5 公斤,消耗配合料282公斤,料肉比为2.8:1,日均每头增重1.015公斤,钱肉比为3.35:1,看到这个数据,小夏非常满意,紧接着再次订货,并将自己的产品推荐了同村其他养猪人。
         观念:网购也是新理念
         在交流中,小夏多次提到养猪观念的重要性,养猪新时代,观念很重要,互联网时代,信息和价格更透明,只省该省的钱,比如网购不通过经销商,的确可以省钱。在网上买兽药、设备、饲料,让他的养猪成本比同村其他猪场降了很多,目前也有很多邻居委托他在网上买东西,但是,小夏也有自己的忧虑,帮别人买东西,质量是前提,假如质量不好,自己出力不讨好。小夏向我们咨询,如何才能找到优质的兽药产品,哪些品牌厂家,已经在网上卖兽药了,与小夏交流,感受到作为90后猪倌,他对网购的炽热。
         代购:联合小散户,共同富裕
         小夏自己做了对比试验数据后,吸引了邻居的眼球,前不久,他一次性发货3吨,分给周围邻居试用,他说,我们新疆地区的预混料偏贵,豆粕也贵,传是低豆粕预混料的性价比绝对占优势,在我们新疆地区很容易被养殖户接受,等乳猪料上线后,他打算一次性发货10吨,让全村其他猪场都能使用传是饲料,我们建议他可以成立一个合作社,帮周围小散户代购各种产品,集体采购,降低大家的养猪成本,实现共同富裕。
         网络新时代,90后猪倌大有前途
         和小夏聊完后,我们被这位90后养猪人所感动,被他扎根边疆,养猪创业,不断学习的创业所打动,更被他养猪新理念,致富新方式,联合新思路所震撼,他是90后,他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猪倌,养猪路上,他代表了一个新兴的养猪人群体,他们在未来都大有前途!
         年轻人刚踏入社会之时,不要东挑西挑,任何工作都可以做,都有前途;特别在企业界,只要你努力学,一年就可以得其要领,而三年有成,可以一展雄才大略。——王永庆

3. 养猪的故事散文

  我几岁时,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猪喂鸡。父老兄弟们精打细算地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他们说:洗碗涮锅的汤汤水水倒了可惜,家里的包谷卖了又值不了几个钱,再说栽秧苗种洋芋少不了粪草,还是养猪划得来。年底把肥猪卖掉,手里头那些花花绿绿的票子,可以修新房、娶媳妇。
  
   每年开春,父母亲挑选一个晴朗的日子,去八里外的乡场上,买对吃口好骨架大的架子猪。父母亲天麻麻亮就起床,乘着朦朦胧胧的晨光上路。十点多钟,村口的小路上,母亲在前面呼唤着,父亲在后面吆着一对100来斤重的架子猪,不慌不忙地往家门口走来。进了院门,那对架子猪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喘气,蒲扇似的耳朵时不时摇晃几下,哼哼唧唧地叫了起来。母亲煮了半盆猪食,这对架子猪有些认生,东瞅瞅西瞧瞧,羞羞答答地喝了几口汤水,扭扭捏捏地进了猪圈,躺在柔柔软软的稻草上,呼呼啦啦地睡起了大觉。父亲满意十足地说:“这对架子猪就像认得我们家,顺顺当当就从场坝上吆了回来。这对猪吃口好,喂养到十冬腊月,随随便便长得到300多斤。”架子猪熟悉了环境后,就在猪圈里欢快地跑了起来,还顽皮地哼叫着,时不时用长嘴巴拱拱猪圈门。买了这对架子猪后,我们家那空荡荡的猪圈一天天变得热闹起来,日子也跟着一天天忙乱起来,一家老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期盼!
  
   那以后的日子,姐姐每天就背着小巧精致的背篼,去田间地头荒山野岭割猪草。村子周围的山上,房前屋后的菜地里,还有水沟边,曲折的小路旁,都长满了水嫩嫩绿油油的猪草:肥猪苗、酸豇菜、露水叶、鹅儿肠……村里的姐姐妹妹们,背着背篼,弯着腰一棵一棵地割着鲜嫩的猪草,白里透红的圆脸上,流淌着饱满而晶莹的汗珠。她们那软绵的小手里,割满一把猪草,就转过身放进背篼里,抹一把汗水,又弯下腰接着割猪草。有些心细的老奶奶,背着猪草去河边洗干净,用菜刀仔仔细细地剁碎,再煮熟喂猪。晚饭前,上山割猪草的那些姐姐妹妹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在落日的余辉中,说说笑笑地赶回村里。父亲一见姐姐回来,慌忙帮姐姐把背上的猪草抬下来,心疼地说,要少背一点,怕压坏了身子。父亲又急着找来碗筷,给姐姐装饭、夹菜。晚饭后,母亲蹲在地上,点上煤油灯,把姐姐割的猪草一把一把地抓出来,挑拣一些粗枝老叶扔进猪圈,把那些水嫩的猪草剁得细细碎碎的,均匀地铺撒在地上晾了起来,第二天搭着包谷面煮熟喂养猪崽。
  
   那年月,村里没有磨面机,村里人家养猪又不用饲料,那养猪的包谷面,全都是用石磨一圈一圈磨出来的。那对架子猪,一天要吃几斤包谷面。每隔一星期,家里就要推一次磨,每次磨几十斤包谷面。推磨,是力气活,我和姐姐都是筋骨人,没几把力气,推磨时累得气喘吁吁的,脸上淌满了汗水。我和姐姐一块推磨,磨担钩叽嘎叽嘎地重复响着,松松软软的包谷面,就像洁白的雪花,缓缓慢慢地石磨的`边沿吐了出来,轻盈地舞动着身子,撒落在大簸箕里。隔壁的大嫂是个热心肠,忙完手里头的活路,她就会跑过来帮我们推磨。她那单薄的身子,推着笨重的石磨,一点也不吃力。她的身子一前一后推拉着,双脚有起有落,那是多么迷人的劳动画卷呀!
  
   村里那些老人,把猪崽当做自己的孩子,精心地喂养着、呵护着。她们去山上割回来野草,把猪圈垫得干干净净的,猪崽睡在上面,柔柔软软,凉凉爽爽。只要圈里的猪崽一拱圈门,她们生怕饿着猪崽,慌忙端出猪食喂猪,一天反反复复喂养好几次,还撒上一把盐。猪崽病了不吃食,那些老人就像哄孙子吃饭那样不停地往食槽里撒包谷面。猪崽吃不下,只是舔几口,病怏怏地进猪圈睡觉。那些老人委屈得用树皮般的双手搓着昏花的老眼,眼角渐渐湿润起来。她们自己病了,舍不得打针吃药,可猪崽病了,她们就变得大方起来,请兽医给猪崽打针。猪崽一天天好了起来,活蹦乱跳的,吃食时就像有人拍打着簸箕,响亮得很。老人们就高兴得像个小孩,又是蹦又是跳的,她们轻柔地抚摸着猪崽,时不时给猪崽搔搔痒,皱纹密布的脸颊上,洋溢着幸福的光泽。要是猪崽生病没了,老人们总会伤心地哭上一场,几天也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时令进入冬月,山上光秃秃的,这个时节割不到猪草,母亲就迎着刺骨的寒风去油菜地里,往稠密的地方扯一些瘦弱的菜苗回家喂猪。母亲那双手,像树皮般粗糙,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渗出丝丝缕缕的血丝。父亲就说,别去扯油菜了,家里有几千斤包谷,就喂精料,两头猪也吃不了多少。姐姐不用去山上割猪草了,她负责洗碗,我就喂猪。那两头肥猪,每头重三百多斤,走起路来一摇三晃的,只吃下几口猪食。父亲摸捏着肥猪,满意地点着头笑了起来。到了腊月十几,肥猪不但吃不下一口猪食,连圈门也出不来,就坐在猪圈里喝几口米汤。这个时候,村里热闹起来,那些走村串寨的屠户,来来回回地从我们家门口走过。又一家兄弟,给的价钱公道,父亲就爽爽快快地把肥猪卖给了他们。
  
   当他们把肥猪赶出圈门,吆着一步一步走出院门时,我的心里空落落的,就像挖掉了五肺六腑,塞进了莫名的忧伤和失落。姐姐躲在门背后,偷偷地抹眼泪。母亲也在一边叹着气,脸上写满了眷恋与不舍。父亲来到我们的身边,轻柔地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你们娘母几人一把米一把糠地把猪养大,家里的肥猪卖了好价钱,每人去买一件新衣服。明年春天,我和你妈再去乡场挑选一对猪崽回家喂养……”
  
   我和姐姐一下就跳了起来,母亲也跟着笑了起来,一家人就眼巴巴地等着春天快些到来……

养猪的故事散文

4. 农民艰难养殖的创业故事?

   
     不放弃,始终怀揣著创业梦想,用敢拼敢闯的韧劲一路微笑着,终究会把磨难走成风景。看看那些农民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精神,坚定自己的信念。那么下面就让我分享一些关于的内容,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      养鸭30年守成“鸭司令”年收900万 
     30年前,举家从孝感来到江夏,靠借债买来种鸭。从小养鸭户到带动周边16家养殖户抱团发展,目前每年回圈养鸭规模达到56万多只,年收900余万元。 
     其间,2003年非典、两次禽流感,这个曾经的兽医都一一经历。“养鸭,守得住的才有出路。”这是“鸭司令”韩全安对他30年养殖事业从小做到大的经验总结。 
   
     本地鸭子飞往香港 
     在江夏五里界唐涂村附近,分布著上十个水塘、水库。无一例外地,每片水域上及岸边,一群群鸭子“嘎嘎”欢叫着拍打着翅膀。 
     今年55岁的韩全安,是这些养殖基地的总带头人。 
     韩全安是孝感人,养鸭之前是一名乡村兽医。但是,年轻的他,总觉得这份工作满足不了他一颗想做事业的野心。 
     然而,做什么?他又一直没想好。 
     直到1984年的一天,他因偶然机会来到江夏五里界。看到当时还称为武昌县的这片土地上,水面宽阔,生态良好,职业敏感告诉他:这是个搞养殖的好地方。 
     当时,尽管改革开放的春风已起,但江夏本地居民大多还停留在靠种水稻等庄稼以及靠手艺吃饭的思维,搞养殖的没有一家。 
     趁热打铁,兴奋不已的韩全安跟当地相关部门谈好,回老家卷起铺盖便来到了江夏。这一来,就是30年。 
     启动资金不足,他向亲戚朋友借债买来几百只蛋鸭种苗,甚至还向银行贷款完善硬体设施。看到鸭子一天天长大,他的心里也充满了期待。 
     由于本身是兽医出身,技术上没有问题。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鸭子长大了往哪销?当时,本地居民对鸭肉并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没有预想到的情况让韩全安傻了眼。 
     正在他着急之时,在当时的武昌县外贸局沟通下,深圳一家外贸公司要下了所有的鸭子。 
     韩全安的鸭子在家门口市场有限,在外贸公司的运作下,竟飞往香港等地。 
     没了销售之忧,他放开手脚扩大规模,一年出口鸭子10万只左右,他一年便成为了万元户。 
     带动16家养殖户抱团致富 
     随着市场慢慢培育,当地居民对鸭肉的消费需求也开始增长。“武汉这么多人口,摊到每家一个月一只鸭子,也是不小的数字。”看准这一点,自1987年,韩全安调整思路开始做内销。 
     发了财的韩全安,开始琢磨更好的发展方式。“我一个人,毕竟能力和精力有限,不如把大家组织到一起,抱团发展。”此时,跟随效仿他养鸭的养殖户越来越多,但各家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技术、销路、原材料成本控制都是一门学问。 
     于是,他带动当地16家养殖户成立了唐涂养鸭协会,在养殖技术方面提供帮助,在销售上全面负责,甚至连饲料他都负责调运。担负起五里界乃至周边梁子湖新华农庄养鸭大户的加工与销售业务。如今,养鸭协会养殖基地年回圈养鸭规模达到56万多只。其中肉鸭46万只,蛋鸭近10万只?,收入达到900多万元。在协会成员单位中,养殖规模在10万只以上有2家,最高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最少的也有10万多元。成为湖南、江西等省份批发市场及加工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他也被人誉为“鸭司令”。 
     其实,在办养殖场的这些年里,韩全安也遇到过不少挫折。2003年的非典,人们谈禽色变。2008年和去年的禽流感,让人们更是对禽类唯恐避之不及。很多养殖户看到市场行情不好,陆续退出,但他却咬牙坚持下来了。“养鸭,守得住的才有出路。”韩全安淡淡说道。 
     二      村姑不服输,网上卖鸡蛋 
     孙玫今年35岁。她介绍说,她每年春节看到众多在外乡贤返乡过年,走的时候都会带走许多家乡的草鸡和草鸡蛋,送给外地的朋友。看到这些,她眼前一亮,随后就做了一个市场调研,她发现苏北草鸡纯香美味,很受周边特别是江浙沪大城市的欢迎。于是,2012年,她承包了村里20多亩林地,率先办起散养草鸡养殖场,所有草鸡全部散放于树林中,以觅食青草、蔬菜、虫子等食物为主,辅助玉米、豆粕、小麦饲喂。 
     随着一声声“咯咯嗒”开叫,孙玫养的第一批草鸡开始下蛋了。怎么把鸡蛋销出去,成了时常困扰她的难题。那时正值夏季,鸡蛋放不了几天就坏了。 
     一次偶然的淘宝购物,让她有了开淘宝店的念头。她白天工作,晚上就在淘宝网上搜寻各个农产品店学习,从最基本的网店注册,到新店的店铺装修,再到每个宝贝的详细描述,她都仔细琢磨。就这样,她的土特产淘宝店开业了,销售草鸡、草鸡蛋、宝应大米、菜籽油及宝应地区各类特色农产品。 
     开店后9天才做成第一单 
     店是开业了,但一个新店没有销量,没有信誉,自然没人问津。孙玫给自己所售的宝贝拍照、美图、描述。为了能拍到一张草鸡自由嬉戏的照片,她需要在草地里蹲上半天,晚上还要对图片进行整理、美化。 
     在店铺正式开业的第9天,有个上海客户来询问草鸡蛋,客人上门的“叮咚”声使得她热血沸腾。她仔细讲解了草鸡是如何饲养、怎么防疫,鸡蛋怎么包装、怎么运输,那位客户非常满意,立即下单购买30只鸡蛋,价值48元。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成交了,她高兴得一夜没睡。 
     将来打算在全国开连锁 
     因为白天需要工作,包装鸡蛋都只有在晚上完成。客户需要草鸡,她都是晚上杀好,灯光下一根根拔除鸡毛。慢慢地,小店生意好了起来,目前就快升钻了。 
     “鸡蛋用四五层泡沫套包裹好,防震抗摔,运输非常安全。”见到记者,孙玫非常兴奋。她告诉记者,网上销售鸡蛋以来,好评不断,没有接到一个投诉,每年有好几万元的鸡蛋销量。接下来,她的梦想就是把自己的淘宝店做成全国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让生态农产品走向全国。 
     >>>点选下页进入更多相关内容 
      

5. 大学生养猪创业

 大学生养猪创业
                    如果发一份就职调查问卷给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数人也许都会选择当公务员或去大城市的外企、事业单位做白领,去乡村养猪绝对不是一个受欢迎的选项。然而这位名叫郭亚洲的东北小伙子却和自己的妻子一起,自大学毕业后起就在远离萧山城区的农业园区养着猪,一养就是三年。
    
      20日,记者来到了位于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围垦十八工段的一处养猪厂,见到了这位朴实干练的小伙子。郭亚洲一米八左右的个头,穿着白大褂,身材显得很壮实,白皙的肤色和鼻梁上的近视眼镜透露出一股子书生气。
      “现在我们厂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系统养猪,存栏数42000头左右,年出栏数15万头,规模可以说比较大了。我在这里主要负责原料的检验,生产流程的监督等工作。”小郭介绍道。
      谈到当初自己选择投身养猪事业的初衷,小郭不禁笑了起来,他告诉记者其中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2008年专业为食品科学的小郭从吉林一所师范学院毕业,假期中他和家人一起来到长三角旅游,一下子爱上了江南水乡这片沃土,决心在这里寻找发展的机遇。随后他和女友一道来到杭州,在人才市场与一家水产饲料厂谈妥了协议。
      “2008年的时候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且我们发现许多用人单位都不想同时招收小俩口,而当时与我们签订协议的水产饲料厂却正是看中了我们这一点,觉得年轻人两个人一起的话会比较安定,我们看到有愿意同时要我们的企业,也没提多高的薪金要求就答应来了。”
      然而小郭正准备前往该水产饲料厂报到时接到了厂长的.一通电话,原来这位厂长被萧山一家养猪企业挖走了,打算带小郭他们一起走,年轻的郭亚洲想也没想就跟着一道来到了现在的养猪厂。
      对于选择养猪事业,小郭表示并不后悔。他笑着说:“我知道可能我们这代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接受养猪这种事业,又脏又臭的,但是有句话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觉得既然我从事了这个行业就一定要把它做好,我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
      郭亚洲工作的养猪厂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果园和鱼塘,一片田园风光。从这里驱车前往萧山市中心的话要花近一个小时,郭亚洲和他的妻子平时就住在厂区里与猪为伴,很少出门。
      “年轻人嘛对于繁华的都市生活还是很向往的,我也一样,”郭亚洲笑着说,“但是从事了这份工作之后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没什么时间去想玩的事情。现在短短三年我已经成为了公司行政部的副经理,个人发展也不错。另外,我在去年和女朋友结了婚,过半年孩子也快出生了,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提起自己的梦想,刚才还幸福满面的小郭一下子严肃了起来,他说:“我很敬佩我的老板,他曾说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培养100个职业经理人,我希望我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
      宁静的田园让郭亚洲的生活少了娱乐休闲的部分,多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郭亚洲也有自己的看法。“近两年公司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在另外一块地方正准备新建一处规模更大的厂区,这种发展势头很让人兴奋,但是我觉得隐忧还是存在的。对于我们这种小规模起步的公司来说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发展过快扩张过猛的话可能会遇到资金链紧张等问题,一到市场环境不佳的时候问题就会出现。”
     
  ;

大学生养猪创业

6. 求职故事:养猪

 求职故事:养猪
                      经过简朴而热烈的大学毕业典礼,我毕业了,毕业既标志着学业阶段的一个终点,更寓意着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在大学时代向我挥手告别之时,社会大家庭准备迎接我之际,我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憧憬、期待和迷茫。
    
    求职-是我们离开充满美好回忆校园生活的第一件事,也是我们每个毕业大学生的必经之路,无论我们选择哪种职业,投身在哪个岗位,都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理想的岗位上,踏实奋斗,积极进取,张扬青春朝气,实现人生理想,让自己青春无悔。我也不例外,于是在2013年7月,我踏上了我的求职之路。
    求职之前,还曾幻想过自己,幻想毕业后工作的各个场景,像电视节目展现的那样,耸立在城市中央的办公大楼,优雅的工作环境,自己穿着西装,在宽敞明亮的的办公室,出色的完成着公司领导交给的任务,工作几年后,由于自己的出色,公司还给我加官进职......。
    真正毕业后,现实将我在幻想中打醒,现实是我工作在一个远离灯火阑珊闹市,荒无人烟的郊区,在郊区方圆5公里的都能闻到它刺鼻的气息,而我每天穿着汗臭味相杂的工作服,穿梭在猪与猪之间,为猪的吃、喝、拉服务着。
    现实告诉畜牧专业毕业的我,做什么事都需先从基层做起,应该学会忍受孤独,承受劳苦,这样基层努力的点滴,定会变成你明天的财富。就这样选择了来养殖场进行工作,在养殖场工作,可以将几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让自己掌握的知识,在养殖业发挥到淋漓尽致。
    来到养殖场工作,没有经历过坎坷的求职历程,也没经历过严格的考试面试,场内负责人只是简单的问了句“在这种环境下,是否有心理准备”,虽然当时心里没底,但还是给了句肯定回答“没问题”。后来我才知道,由于养殖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原因,场内职员流动性大,对养殖环节影响大,所以对养殖场当时的情况来说“选择是前提,久干是刚需”。就这样我被养殖场录用了,当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曾经想象地那样兴奋,觉得自己可以靠双手挣钱了,也终于不用因为生活费不好意思和家里开口了。但也有担心,担心自己的能力有限,完成不了交给我的工作任务。
    入职后,进入到时间为三个月的实习期,我实习期主要负责800头的保育猪群进行饲喂、清粪、治疗以及清洗栏舍等艰巨的'工作任务也明确到了我的头上!起初听到工作任务,并没认为多难,就无异议的接受了组织的安排。但当我正式对猪群进行饲养时,就一个简单的上料环节,都会让我汗流浃背,那时又恰逢七月热季,入职前几天面朝猪粪背朝猪的日子,对我来说就是度日如年,我那时也曾抱怨过,曾想放弃过。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激励着我,“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影响着我,让我最后选择坚持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找到了养猪中存在的乐趣和意义,饲喂时可以见到它们饥渴难耐的样子,查舍时可以见到一个个憨厚可爱的睡姿,治疗后为能给他们祛除病痛而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就这样过着艰苦、平静和充实的的养猪生活,但就在工作一个月后,8月中旬的一天,清晨的太阳依旧在遥远的东方升起,将晨光普照大地,而我也从朦胧的睡意中起来,像往常一样洗漱、吃早餐、进车间,像往常一样遇到场里负责人,不同以往的是那天场里负责人告诉我一个消息,这个消息在我当时来看算是个好消息,现在回想起来并不赞同,因为这个消息让我的差点失去生命,使这段养猪生活的经历让我至今依然记忆犹新。由于我的认真工作,领导决定将我的职位进行了调整,我不用对猪群进行饲养了,而是对猪群进行动态统计,当听到这个消息内心瞬时觉得终于可以解放了,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为了能站好最后一天岗,我决定放弃了那天午休的时间,想利用午休的时间将圈舍清洗的比以往更干净。午饭过后我穿着拖鞋来到了猪舍,在我认真反复清洗地面的时候,由于水的原因,脚与鞋,鞋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让我的穿着泡沫底拖鞋的的右脚瞬间滑开了地面,就这样,我的头部猛撞到了猪舍的侧墙,身体也狠狠的摔倒在水泥地上,在那一刻我昏倒了,眼前的一起变得模糊不清了,也发不出声音,在要倒地的几秒钟,内心闪过一个想法,就是觉得对不起家人,又该让他们操心了。很庆幸,也很幸运的是昏迷十几分钟后,我睁开了闭合的双眼,眼前的一切渐渐变的清晰,此时头部也很疼,右手也摔出了一道很深的伤口,现在伤口愈合后的疤痕依然清晰可见。
    养猪—虽然幸苦,但享受着带给我的充实,虽然繁琐,但感谢他带给我的成长,虽然远离喧嚣,但可以演绎只属于我自己的故事。经历过这件事,我告诉自己,要奋斗,用有限的人生,去创造无限的价值。也许成长的日子里,一路坎坷荆棘,也许一路的风风雨雨,会溅上满身污泥,为了以后的生活和梦想,学会坚持,学会独立,别放弃,以后的日子定会绚丽无比。
    
  ;

7. 农村养羊创业故事

 农村养羊创业故事
                          大火无情夺去双腿 
    
         拨通王晓兵的手机,他正要去羊圈给羊喂草料,“一共70多只小尾寒羊,一天得喂六七次。”羊圈的围墙有近一米高,王晓兵把双手搭到墙头上,用健壮的双臂用力一撑,整个身体便轻松地翻过了围墙,下到圈里,给羊添加草料。从这个简单而熟练的动作,不难看出王晓兵背后付出的艰辛。
         王晓兵小时候聪明活泼,不幸发生在7岁那年,王晓兵在与小伙伴们玩耍时,不慎将油漆洒到了腿上,油漆遇到火星迅速将他下肢引燃。因为伤势太重,不得不从大腿根部高位截肢。从此,一个欢蹦乱跳的孩子失去了行走的能力。
         面对残酷现实,王晓兵表现出异常的坚强。他一直坚持读完初中,后来因家庭贫困最终才不得不辍学。为了能帮家里分担,王晓兵开始苦练用双手支撑走路。这让王晓兵的手臂看上去比常人粗壮很多。为了防止手部磨损,无论严寒酷暑,他的手上总戴着一副手套。
          学艺创业赢得事业家庭 
         因为残疾,王晓兵跟随父母下地干农活很不方便,也正因为如此,父母不让他干农活。“闲”在家的王晓兵思绪万千:我总不能让父母养活一辈子,得想办法找事做,为家里挣点钱。于是,他自己悄悄练习用双手支撑走路,手磨破了皮,流着血,双臂酸痛肿胀,可他一直咬着牙坚持,最终,他可以凭着自己的力量行走了。知道父母种地辛苦,他总是在家里备好饭菜,等候父母和妹妹回家。
         1999年,18岁的他到宣化区河子西拜师学艺,学习修鞋,配钥匙。由于他待人诚恳,童叟无欺,周围的人们都愿意到他那修鞋、配钥匙,生意也还不错,靠修理所得的钱足够自己生活开支,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他都一直坚持着。之后他学习维修电动车,只有初中学历的他看不懂电路,在别人修车时,他在一旁仔细看,还不时询问,抽时间对电动车的零件循环拆装,以此来加强自己的技能,王晓兵很快掌握了维修电动车的原理,还与朋友合伙开了电动车专卖店。正当王晓兵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时,因缺少周转资金,他不得不放弃开店。
         通过市场分析,晓兵又把目光投向了投资小的兽药生意,没多久,便在西 榆 林开办了自己的兽药店。为拓宽市场,他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天至少跑4家养殖户。一来二去,附近几个村子的养殖户几乎没有不知道他的,也会经常向他预定药品。
         已经能够自食其力,但他没有止步不前。今年初,他又瞄准养羊行情,在家门口盖起羊圈,购买了30多只小尾寒羊,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在养殖上。不善言谈的王晓兵,谈起他的羊便滔滔不绝。“静脉、皮下、肌肉等打针方法他都会,是我们家羊的‘好管家’。”母亲王凤珍调侃他。
         为了掌握养羊技术,他买来小尾寒羊饲养、防疫、治病的相关书籍。白天割草、 铡 草、喂羊、走村入户销售兽药,夜晚在灯下废寝忘食啃起书本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王晓兵很快掌握了防疫、治病等一系列养羊技术。在他的精心饲养下,圈养的30多只羊长势很好,还顺利地产下10多只小羊羔,现在,王晓兵已经是50多只小尾寒羊的“羊爸爸”了。“兼卖兽药的同时,扩大养殖规模。”对未来,王晓兵信心满怀。
         王晓兵不仅靠自己所学的技能自食其力、衣食无忧,而且还赢得女子的芳心。2008年冬天,湖南长沙姑娘李成梅被王晓兵的励志事迹感动,千里迢迢来到张家口与王晓兵喜结良缘,如今儿子已经5岁。当记者问到他与妻子李成梅相识并结婚生子的经历,王晓兵却不好意思地婉言回绝。
         如今,王晓兵的妻子在北京打工,他则把主要精力用在小尾寒羊的养殖上,在父母的帮助下王晓兵在家门口盖起羊圈,由于王晓兵同时还开着兽药店,并自学了防疫、治病的相关知识,羊只数量由最初购买的30多只繁殖增加到现在的70多只。他的励志经历不仅使同样身有残疾的人士,甚至让身体健全的正常人都为之钦佩。
        
        
          一个大学生的农村创业养羊之路 
         2006年初,张勇大学毕业,所学的专业是企业工商管理,学校给他推荐了一所大型公司做管理,待遇还可观,每天按部就班,工作也很轻松。张勇工作积极热情公司领导同事都非常看好他,但张勇有个很大的愿望那就是自己创业,张勇出生在农村,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打他心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敢于拼敢于去闯的小伙子,他想:“得到这份工作意味着吃穿不愁,但是没什么意义。一直想到农村去创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致富。”他不顾家人朋友同事的劝阻,对于这份稳定的工作你决定放下,自己去农村创业。拿着身上几个月攒下的8000元工资背上了行李,从城市到农村,踏上了一条不寻常的路,这一年,张勇仅23岁。
         张勇来到了乡下,首先他考虑到乡下有很多荒废的田地和山上的草场资源,他想到了做畜牧养殖,养殖中还不用投入太多的养殖成本,有现存的草场资源,并且现在政府也关注农业养殖,发展养殖业他们也非常支持,对于市场行情农牧产品价格都有上升的趋势,做养殖这一块也会很有前景。如是他跑到离家里几公里外的网吧,发了几天时间每天去网上查阅养殖相关的信息,最后决定养殖山羊。他从网上得知常德山羊种苗繁育基地可以提供优质品种和技术指导,养殖沧山黑山羊品种,这个品种目前发展很好,市场的需求也很大,同时也可以提供回收,想到这一点他决定了下来就做这个品种。说干就干,4月份张勇去了常德,在那里学习了相关养殖技术,引进了25只沧山黑山羊。
         回到家张勇就做起了25只的羊的.羊倌,自己也买来了相关养羊的书籍,在放羊的是时候一边学习养羊的技术一边熟悉养羊的实践技巧。25只羊全由他一人照顾,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张勇来说他却一点也不觉得累,每晚在羊栏喂食打扫,衣服汗湿了,布鞋张口了,皮肤晒黑了,背上的皮磨破了,他强忍着。
         6个月过后,20只母羊纷纷的都在产羔,张勇的羊群逐渐庞大起来,由原来的25只发展到了70只。张勇为自己小小的成功感到了一丝惊喜,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反而更加专心,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他都一一写在纸片上,再到书上找答案,或向引种基地技术员求教,张勇一步步自己也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养羊技术,起初强烈反对的父亲,看到张勇的养殖场成绩,看见70只山羊膘强体壮,油光水滑,喜不自胜。在父亲的帮助下,张勇又投资了5万元引进了100多只沧山黑山羊扩大了养殖规模,同时建起了一个两百多个平方的羊场,张勇两父子干得更起劲了,羊场及养殖规模的扩大很快就引来了买羊的客户,纷纷到他的羊场引种,20只,30只的销售,张勇得到一笔丰厚的收益,同时周边地区农民也感觉到养殖的利润也都到他的羊场购买,2007年,经过将近一年时间勤扒苦做,他深感创业获得的喜悦,决定帮助本村养殖户来做山羊的繁殖,自己成了当地养殖户的技术指导老师,山羊得到了大力的繁殖,买羊客户源源不断,村民都开始富裕起来,很快乡政府也知道了张勇的事迹,给予大力的支持,表示张勇的这一创业带动整个村庄的发展,使得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后来乡政府又给予了张勇10万元的投资以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现再在当地已建成了一户繁殖,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山羊种苗的龙头基地。              

农村养羊创业故事

8. 养殖创业励志故事

      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看看那些养殖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创业斗志。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养殖创业励志故事,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养殖创业励志故事一:         要养天鹅养殖前先养鸭,一年赚了70万
         刘明国一直有个天鹅梦,就算是遭遇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质疑,仍难以放弃,几年间,他先通过养鸭子掌握养殖技术的方式,成功曲线圆了自己养天鹅的创业梦。
         上周,在武汉江夏区安山街朱墩林场里看到,上万只灰天鹅在水塘、林间嬉戏。宜城来汉男子刘明国,靠着养天鹅走上了致富路。
         转型
         从养殖到餐饮
         刚刚过去的七夕情人节,一些资深吃货会聚到江夏武昌大道旁的“鸿雁楼”,品尝完鲜天鹅肉后,再到附近林场漫步。
         一拨拨消费者的到来,让“鸿雁楼”老板刘明国终于放下心来。要知道,这家天鹅肉主题餐饮店,是他投入一年收入转型的第一步。下一步,他还准备对灰天鹅进行深加工,将灰天鹅成品销往全国各地。
         刘明国养天鹅纯属偶然,这要追溯到1998年。当时,他在杂志上看到农民养殖灰天鹅致富的故事,“太让人激动了”,刘明国昨日说,他对养殖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但当时买一只种鹅得1000多元,因囊中羞涩,计划只能搁浅。
         但是在浙江打工的他没有放弃这个想法,经常在工作之余去浙江天鹅养殖基地实地考察。去多了后,别人开始出语质疑他,“养殖灰天鹅门槛很高,你搞不搞得起哦!”
         起步
         养天鹅先养鸭
         “养不起天鹅,我可以先养鸭子,鸭子和灰天鹅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可以通过养鸭子积累经验。”刘明国说,2006年他开始转行养鸭子,此后三年,他边摸索边实践边积累经验。
         2009年底,刘明国自认完成了原始积累,他将养殖灰天鹅的想法告诉妻子刘秀珍。不想,妻子坚决反对:“你这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刘明国决定尝试一下。他先是在襄阳汉江上的桃花岛租了几十亩荒滩,后又花1.2万元从浙江买回了12只种鹅,开启创业梦。
         2013年11月,刘明国带着2500只种鹅从襄阳转战到了江夏,“这家园林公司有基地面积700亩,我准备在这里大干一场,目前已经养了大大小小万余只灰天鹅,计划两年左右,发展到3万只。”
         肉要吃钱也要赚
         刘明国在岛上一待就是一年多。他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伺候种鹅,尤其是在灰天鹅孵育期间,他日夜看守。“那时我的压力很大,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如果搞不成功,我没脸回去见家人。”刘明国说。
         见丈夫如此执着,刘秀珍看在眼里,痛在心中,她默认了丈夫的选择,开始给他做饭,洗衣服,还经常送钱给丈夫买饲料。妻子态度的转变,让刘国明动力更足了。
         灰天鹅是迁徙型动物,秋冬季节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飞到我国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又会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灰天鹅之所以这样长途奔袭,主要是为了觅食,只要有青草、五谷杂粮吃,有干净凉爽的水消暑,它们就能健康地生活、成长。”刘明国说,经过驯化的灰天鹅已经适应了内陆的生活环境,完全可以规模繁养。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明国通过精心养护,灰天鹅成活率高达95%以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他通过网络销售渠道,将成鹅、鹅苗和鹅蛋卖到省外。“一只鹅苗卖100元,一只六七斤的成鹅卖500多元,种蛋卖60元/枚,商品蛋卖15元/枚。”刘明国说,养殖灰天鹅利润高达30%以上,但投入并不大,除了鹅苗贵点,平常的的饲养成本很低,他们以食草为主,每天只需投喂几毛钱的粮食,一年下来,可以纯赚六七十万元。
         刘明国成功了,他不仅吃到了天鹅肉,还赚到了不菲的收入,妻子不再有怨言,辞掉了工作,专心为他打工。
         销售
         网上卖灰天鹅
         养天鹅的利润有多高?刘明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鹅苗卖100元,一只六七斤的成鹅卖500多元,种蛋卖60元/枚,商品蛋卖15元/枚。”一年下来,他的养殖场可以纯赚六七十万元。
         养好的天鹅往哪里卖?眼前这个朴素的汉子,除了给省内各餐饮酒店和农牧场供货外,最主要的销售渠道是网络,他办理了灰天鹅养殖和经营许可证,通过网络平台,将成鹅、鹅苗和鹅蛋卖到全国。
         早在几年前,刘明国还成立了襄阳灰天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创建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社员从合作社购买鹅苗,免费享受合作社提供的技术服务,灰天鹅养大后如卖不出去,由合作社按300元/只的保底价回收。
         如今,合作社有社员三四十人,他们与刘明国一道,将天鹅梦越织越大。
         养殖创业励志故事二:         大学生东莞养龟创业两年 5000只龟价值超千万
         2009年,东莞的养龟业开始火起来。而早在2008年,当时还读大一的莫枢伟就“嗅”到了养龟行业的商机。2012年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他没有选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而是走上养龟的创业之路。昨日,笔者获悉,莫枢伟的养龟场拥有5000多只“石金钱”,估计约2000万元,养龟场规模在不断扩大。
         大一花光积蓄购6只龟饲养
         莫枢伟饲养石龟的场所为家庭式仿野生模式。在一栋出租屋里,利用三层建龟池、孵化场所以及铁架式养龟槽等,出租屋楼顶共打造18个养龟池,分喂养区、产蛋区和水池区,每个池都种植植物以遮挡太阳。整体构造是莫枢伟独自一人花费8个月时间亲手打造的。
         莫枢伟每天为龟池换水、隔天傍晚喂养、检查产蛋区,以及随时留意刚孵化的龟苗健康情况等。谈起养龟创业的开启,时间追溯到2008年。当时莫枢伟读大一,无意之中浏览了养龟的视频,于是他就上网搜索养龟资源,看到了一个买卖的交易平台,让莫枢伟很为心动。
         莫枢伟仔细观察了该平台几个月后,发现养龟的龟苗交易价格从80元翻到160元,“真的有那么好赚吗?当时心里就有些按耐不住了,”莫枢伟说。于是大一暑假,他只身一人坐了6个半小时的车,来到养龟地茂名沙琅镇一探养龟行业火爆的真实。
         “我利用3天时间在养龟市场进行考察,供应商、旅店和大型养殖场来回跑,并到大型的养龟场里参观,发现网上的信息是真的。”莫枢伟心动了,于是掏出了携带的1.6万元,那是他兼职赚回来的全部积蓄,购买了6只拥有6年龟龄的石龟。
         家人对养龟创业从反对到支持
         用了全部积蓄买了6只龟回来的做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莫枢伟依然在前院打造一个临时养龟池。1年后,该6只龟产下18只蛋,但是由于自己没有掌握孵化技术最终没有成功孵出小龟。
         在大二、大三两年里,莫枢伟依然每天浏览大量的养龟帖,学习养龟知识,当时龟苗的市场价格又上升了。“曾有人联系我想用3万元,购买我那6只龟。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养龟能有出路。”莫枢伟说。
         大学毕业了,家人一致认为莫枢伟要找一份正当职业,不少邻里认为莫枢伟留在家里对着乌龟玩物丧志、不懂事。当时莫枢伟下定决心,无论家人如何反对,自己都要去创业。
         “创业一要有资金,二要有场地。”莫枢伟说,解决这两个因素是创业的开始也是关键。正当莫枢伟着急时,他的舅舅说服了莫枢伟父母,最后答应给10万元作为创业的开始。莫枢伟决定选择奶奶家作为养龟场地,于是莫枢伟开始做泥水工,打造养龟池,自己一个人挑这几百斤的沙泥走上3楼,从早上7时一直忙到晚上10时,整整做了3个月,花了1万元的临时养龟池最终打造完毕,他又用仅剩的9万元全都买了石龟。
         常为养龟老前辈打短工学技术
         “当时一共买了430只。由于技术不成熟,成活率并不高,损失有50多只石龟,于是我就不断地找前辈了解经验,并到老师傅家里免费打短工并学习。”莫枢伟说,他加入了东莞市龟研会,在那里学习了养殖技术、如何引进品种等。莫枢伟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学习模式让养龟事业很快有了起色。现在,养龟场年产量达1000至2000只龟苗。
         莫枢伟说:“家里对我有信心,接下来我将正式从家庭式仿野生养殖转变为池塘养殖。租了30亩地,打造了3个鱼塘作为养殖的地方。”
         回想自己的创业道路,莫枢伟说现在只是成功了3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希望大学生能提前定好创业目标,一旦选择了就要坚定和坚持。大学生首先做到的就是“少去想,多去做”,才能为成功创业铺垫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