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为什么指女子年满15岁

2024-05-11 03:05

1. 及笄为什么指女子年满15岁

在古代女子满15岁后代表着已成年的年纪,双亲就会给它结发,会用到笄(簪子)将头发扎结起来表示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纪,如“年已及笄”。所以当时的人们才会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及笄为什么指女子年满15岁

在古代男子的十五岁称之为“束发”,在这个年龄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在古代女子十五岁时举行“笄礼”与男子二十岁举行的“冠礼”一样,都是用来表示已成年。

女子十五岁时也叫豆蔻,豆蔻普遍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年纪。

及笄为什么指女子年满15岁

2. 女子十五岁为什么称及笄之年?

因为古代女子结婚的年龄是十五岁,而及笄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所以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之年,意思是指女子满了15岁。
及笄这个词来自于西汉戴圣的《礼记·内则》,原文:
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凡女拜尚右手。
白话译文:
到了十五岁,举行笋礼,表示已进入成年。到了二十岁,可以出嫁;如有特殊原因,可推迟到二十三岁才嫁。如果是明媒正娶,六礼齐备,那就是与丈夫平等的正妻;如果是无媒自通,六礼不备,那就是贱妾。凡是女子行拜礼,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其他代指的年龄称谓,例如: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出自于屈原《离骚》。后称生日为初度。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舞象:男十五岁到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黄发:指长寿老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语出《诗经》。
期颐:指一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3. 女子十五岁为什么称及笄之年?

及笄,汉语词语。出自《礼记》,亦作“既笄”。意思是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以后结发、束发,用笄贯之,所以女子满15周岁以后就称为为及笄。


而且一般古代女子到了及笄的年纪,也就是可以成婚了,所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出嫁的年龄,如“年已及笄”。结婚出嫁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由此可见,现代我们就没有给女子行及笄礼的现象了,只是作为认识古代礼仪的一个小常识来掌握。
一般古代女子到了及笄的年纪,也就是可以成婚了,所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出嫁的年龄,如“年已及笄”。由此可见,现代我们就没有给女子行及笄礼的现象了,只是作为认识古代礼仪的一个小常识来掌握。
古语的年龄段还有总角,指儿童的幼年时代;垂髫也指儿童幼年;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

女子十五岁为什么称及笄之年?

4. 为什么女子十五岁叫“及笄”?

古代女子出嫁时盘头叫绾发。
风俗:古代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在古代,头发被认为是人体最珍贵最神圣的部分,一个人头发的蓄养方式和造型选择都是它的主人身份的某种反映。在许多文化中,妇女的头发都被认为具有性感魅力,以致于结婚以后,头发都要被遮掩起来,以避免引起他人的欲望。
中国古代女子不一定是结婚后才盘发的,古代女子到15岁时,要举行笄礼,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为成年人。这是为什么古代把十五岁称为“及笄”到后来,清末民初的女子习惯,幼女留双短辫,少女梳单长辫,成年妇女挽发髻。

扩展资料
妇女盘发最初只是为了方便,妇女一生不理发,头发越来越长,大约到15岁的时候,就必须盘起来,才不至于妨碍行动。后来,人们就赋予这个事情一个特殊的意义。古代女子到15岁时,要举行笄礼,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为成年人。成为她的成年礼。
在古代,头发被认为是人体最珍贵最神圣的部分,一个人头发的蓄养方式和造型选择都是它的主人身份的某种反映。在许多文化中,妇女的头发都被认为具有性感魅力,以致于结婚以后,头发都要被遮掩起来,以避免引起他人的欲望。
古代女子一到十五岁就把头发盘起来,表示成年了,到出嫁的年龄了,词语“及笄年华”说的就是这么回事。而一般说来,女子在“及笄”之间,父母就已经给她定下婚事的了,一般在“及笄”那一年出嫁,所以,结婚的妇女都是盘发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盘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绾发

5. 及笄为什么指女子年满15岁(为什么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及笄为什么指女子年满15岁。
 
 2、及笄指女子年满15岁什么意思。
 
 3、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4、为什么及笄用来形容女子年满15岁。
 
 
 
 1.在古代女子满15岁后代表着已成年的年纪,双亲就会给它结发,会用到笄(簪子)将头发扎结起来表示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纪,如“年已及笄”。
 
 2.所以当时的人们才会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及笄为什么指女子年满15岁(为什么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6. 及笄之年指女子多少岁

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及笄之年指的是女子年满十五周岁。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出自《礼记·内则》,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古代将及笄视为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女子十五岁就可以成年嫁人了,被称为及笄之年。而男子需要等到二十岁才算成年,男子成年则被称为弱冠之年。

7. 女子十五及笄怎么读?

及笄的拼音是[jí jī] 。
及声母j,韵母i,声调二声。
笄声母j,韵母i,声调一声。
拼音:[jí jī]
释义: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6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6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六年而笄”。女孩子15岁16岁就要结发。

其他词汇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女子十五及笄怎么读?

8. 及笄是什么意思

及笄的读音是【jí jī】,亦作“既笄”。及笄之年的意思就是15岁女孩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