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恐龙变成鸟类的相关资料

2024-05-11 13:37

1. 关于恐龙变成鸟类的相关资料

地球上时代最老的鸟类为始祖鸟,1861年发现于德国索罗霍芬地区的晚侏罗世海相石印灰岩中,距今约1.46亿年,它脑颅膨大,嘴内具牙齿,脊椎骨为原始的双凸型,脊椎骨能动,尾椎长,羽毛在两边排列成行,胸骨小,无龙骨突,前肢已成翅膀,但仍保留有前爪,飞翔能力弱。由于它的腰骨与鸟臀类恐龙接近,肢骨与肉食蜥臀类恐龙相似,故赫胥黎(1868)认为鸟类起源于晰臀类小型兽脚恐龙——美颌龙,此龙与始祖鸟同一层位;但1879年穆德吉认为鸟类应起源于爬行类的槽齿类,因恐龙出现太晚,而且特化,不太可能进化为鸟类,而在南非早三叠世就发现槽齿类的代表——派克鳄,所以一百多年来,鸟类是起源于恐龙还是出自爬行类,争论不休。
1995年我国辽西北地区发现了晚侏罗世湖相硅质泥岩中的孔子鸟,大小与始祖鸟相近,但头骨具双弓型,与爬行类的初龙类相同,所以我国有些学者认为鸟类是早期初龙类进化而来;并认为孔子鸟才可能是鸟类的真正祖先。因德国所见始祖鸟目前仅见7个标本,与鸟类区别较大,是属于特化的一支。而孔子鸟比始祖鸟稍晚一点,但它却与所有鸟类较相近,如它的喙已开始具角质喙,另齿开始退化,胸骨小,远比不上鸟类的巨大胸骨,除此,我国发现的孔子鸟已多达4个种,成百个标本,且多保存较好,很多完整保存,而且共生的还有其它古鸟类,如辽西鸟、始反鸟等,更令人赞叹的是共生的还有一些长毛的恐龙,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华鸟龙,此龙仅60-70公分,两腿走路,前肢未进化为翅膀,也无小的胸骨,但却全身披着1公分长的毛,此毛既不是羽毛,也不是兽毛。由于过去从未发现恐龙长毛,所以最初发现者把它归入鸟类,并命名为中华龙鸟,且认为它是鸟类的真正祖先。后经中、外学者研究,才把它归于恐龙类,并改名为中华鸟龙。截至目前为止,长毛恐龙在该地已发现3个属,而且还发现2个属的恐龙长羽毛。我国长毛和长羽毛恐龙的发现被认为是一百多年来恐龙领域的最伟大发现,它揭示了恐龙与鸟类一样是温血动物,或至少部分恐龙是温血动物,而且鸟类起源于小型晰臀类恐龙,可能性更大。

关于恐龙变成鸟类的相关资料

2. 恐龙是怎样变成鸟类的

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科研人员还进一步探究了1.3亿年前始孔子鸟、1.25亿年前燕鸟等多种原始鸟类的羽毛结构。结果表明,越靠近现代的鸟类,羽毛中β-角蛋白含量越高。距今2000多万年前的鸟类飞羽化石,羽毛分子结构已经和现生鸟类完全相同。
小型恐龙很像鸟,当恐龙体型变大后,许多似鸟特征往往会消失。但二连巨盗龙所具有的鸟类特征比其他小型窃蛋龙还要多,这违背了我们以前认识的规律。
但正是二连巨盗龙的发现,说明在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中,不同恐龙类群的特征演化模式和潜在的发育机制是不同的,表明了鸟类特征演化的复杂性。

扩展资料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经过考古学家的科学研究,繁盛于中生代侏罗纪(2.08亿年前至1.44亿年前)和白垩纪(1.44亿年前至6640万年前)的飞行爬虫类的成员。翼龙目(Pterosauria)属于爬虫类的古龙亚纲(Archosauria)。
恐龙类和鳄类也属于古龙亚纲,鸟类是古龙类的后裔。三叠纪(2.45亿年前至2.08亿年前)的古龙类趋向两足步态,前肢自由地作其他方式的应用。鸟类和翼龙类二者同样将前肢转变成翼。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徐星:探索恐龙演化为鸟类的奥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科研人员找到恐龙演化成鸟的重要分子学特征

3. 关于小型恐龙变成鸟类的资料

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年内1.4亿年的早白垩世。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它的化石。开始以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
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     中华龙鸟化石
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后腿较长,适宜奔跑,全身还披覆着原始绒毛。长期以来,对于鸟类是不是恐龙的后裔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中华龙鸟的发现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中华龙鸟化石发现于中国辽西北票上园乡。中华龙鸟的脊柱和体表有着流苏一样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结构有可能是羽毛的前身,它没有飞翔功能,主要是保护皮肤和体温。   中华龙鸟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利于捕食,实际上是一种小型肉食恐龙,其牙齿内侧有明显的锯齿状构造,头部方骨还未愈合,有四个颈椎和13个脊椎,尾巴几乎是躯干长度的两倍半,属于兽足类科。中华鸟龙化石的发现是近100多年来恐龙化石研究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不仅对研究鸟类起源,而且对研究恐龙的生理、生态和演化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中华龙鸟
当大批恐龙在中生代晚期相继退出历史舞台时,人们相信,这种称霸一时的爬行动物已经彻底完结了。其实,恐龙并没有绝灭,它们中的一支或几支,正试图离开陆地向空中发展。   翼龙类最早具备飞行的“翅膀”,只不过这种翅膀上没有真正的羽毛,翼龙的胸骨很宽,像鸟一样具有龙骨突,但它们不能做长距离飞行,还不是空中的征服者,在没有成为真正的飞行家之前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谁是空中的征服者呢?鸟类出现了。   1996年8月,辽宁省的一位农民捐献了一块化石标本,它体态很小,但形似恐龙,嘴上有粗壮锐利的牙齿,尾椎特别长,共有50多节尾椎骨,后肢长而粗壮。此外,最引人之处是它从头部到尾部都披覆着象羽毛一样的皮肤衍生物。这种奇特的象羽毛一样的物质长度约0.8厘米。科学家们经过认真地研究,确认这是最早的原始鸟类化石,由于是在中国发现的,被命名为“中华龙鸟”。
考证
  经考证核实,“中华龙鸟”和“带羽毛的恐龙”确实都来自辽宁北票四合屯。化石均产出于一层2~7米厚的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的页岩中,这层页岩在整个地层中则位于一大套厚厚的被地质学家称为热河群义县组的地层的下部。而且,“带羽毛的恐龙”实际上是“中华龙鸟”化石标本的正模,二者是某种动物的同一个个体。它原来是被四合屯的一位农民挖掘出来的,从化石的中间沿着岩层的层理分成了两块(正模和负模)。随后,正模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陈丕基研究员得到,负模则被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研究员得到。
地点
  辽宁北票市本是中国北方一个不知名的小城。然而,1995年和1996年相继发现的孔子鸟、中华鸟龙等珍稀化石,使得这个地方顷刻间名闻天下。   孔子鸟大小与鸡相近,有类似今天鸟类的喙嘴,没有牙齿,尾锥骨缩短,前肢变成了翅膀,但残留强壮的爪钩。与德国始祖鸟相比,孔子鸟与现代鸟类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很可能它才是鸟类的真正祖先。这一发现改写了德国始祖鸟化石为鸟类始祖的历史,证实鸟类的祖先在中国。另外德国始祖鸟全世界只在德国找到7只,孔子鸟至今已发现数百只,且多数保存较好。   中华鸟龙化石长约68厘米,头骨低而长、脑颅很小,后肢长,前肢短壮,尾巴长,身上披有长而密的毛,嘴具剧齿状牙。最初被认为是鸟,后中国古生物家经过细致的研究,将它归类为恐龙,并定名为“中华鸟龙”。恐龙皮肤化石全世界仅发现几件碎片而已,而且都无毛,有毛的中华鸟龙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中华鸟龙在国际上也非常知名,新近出版全世界100多位学者撰写的《恐龙的百科全书》,封面就是一只中华鸟龙。   除了上述古鸟、类鸟化石,北票还发现了其它古生物化石,其中有大量昆虫化石,如蜻蜓、蜂类等,不少于400种,而且保存之好令人叹为观止。另外北票的植物化石也十分丰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世界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的发现,不仅将裸子植物向被子植物进化的时间提前了1500万年,而且证明被子植物的起源在中国。
中华龙鸟化石发现于中国辽西北票上园乡。中华龙鸟的化石,长大约70厘米,宽大约50厘米,化石上的动物,既像小型的恐龙,又像一只准备飞翔的鸟。化石上的图案:化石上有一个十分奇怪的动物形象,这个动物大约有家鸡那么大,高高地昂着头,翘着尾巴,就像一只骄傲的公鸡在报晓。头很大,满嘴长着带有小锯齿的尖锐牙齿,前肢非常短,尾巴却出奇地长,一副向前奔跑的姿态。   专家们分析,那块像龙又像鸟的化石上,骨骼特征很像小型的兽脚类恐龙,头较大、有牙齿,行动敏捷,但还不具备飞翔的能力。而且,专家还发现,这种动物还有一些类似羽毛的物质,但是,这些“羽毛”呈片状,与现代鸟类不同。 根据以上的特征,将这块化石上的动物,定名为“中华龙鸟”。在1996年第10期的《中国地质》杂志上,首次刊登了这块化石的研究成果。

http://baike.baidu.com/view/220395.htm

关于小型恐龙变成鸟类的资料

4. 恐龙如何变成鸟类

鸟类是由恐龙进化来的?科学家又一发现,彻底颠覆对鸟类的认知!

5. 恐龙是怎样变成鸟类的

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具体如下:
1、恐龙先的长有羽毛,体积小,在加上后来天气变寒冷。开始羽毛不是用来飞翔的,也不是用来抵御寒冷的。
2、后来气候变冷,食物减少,羽毛可以抵御寒冷的气候。还要飞的更远去寻找食物,就这样长有羽毛的一支恐龙就进化成鸟。
3、恐龙一词在西方指恐蜥恐怖的蜥蜴,古生物学家译为恐竜,后来流行于别的地方。古希腊语蜥蜴,特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类似蜥蜴的爬虫。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

恐龙的特点:
1、骨骼特征
对于体形庞大的植食性恐龙来说,力量是最重要的要求。它们的腿骨庞大而结实,足以负担巨大的身体。同时它们进化出了一种巧妙的构造,减轻了其他骨骼的重量,而不会造成力量的衰减。
2、体型特征
恐龙整体而言的体型很大,以恐龙作为标准来看,蜥脚下目是其中的巨无霸。在漫长的恐龙时代,即使是体型最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它们栖息地内的其他动物要大,而最大的蜥脚类则比任何出现在地表的动物都要大出几个等级。

恐龙是怎样变成鸟类的

6. 恐龙是怎样变成鸟类

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如下:
1、恐龙先的长有羽毛,体积小,在加上后来天气变寒冷。开始羽毛不是用来飞翔的,也不是用来抵御寒冷的。
2、后来气候变冷,食物减少,羽毛可以抵御寒冷的气候,还要飞的更远去寻找食物,就这样长有羽毛的一支恐龙就进化成鸟。

恐龙
“恐龙”一词在西方指恐蜥(恐怖的蜥蜴),日本的古生物学家译为“恐竜”,后来流行于中国。古希腊语蜥蜴(Saurosc),特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类似蜥蜴的爬虫。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
早在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直到曼特尔夫妇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对比。
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这是一种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因此,随后发现的新类型的恐龙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名称全都和蜥蜴有关,例如“像鲸鱼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

7. 恐龙是怎样变成鸟类的

恐龙最先长有羽毛,开始羽毛不是用来飞翔的,也不是用来抵御寒冷的。后来气候变冷,食物减少,羽毛可以抵御寒冷的气候,还要飞的更远去寻找食物,就这样长有羽毛的一支恐龙就进化成鸟。
尽管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得到了大量化石证据和系统学工作的支持,但是鸟类最早是如何开始飞行的,却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等人通过研究,于中国辽宁的恐龙化石材料中发现鸟类的恐龙祖先长着四个翅膀,很可能具有滑翔能力。
在这些恐龙身上发现了羽片不对称的飞羽,这种结构一般被认为和飞行是相关的。发现这些恐龙不仅前肢羽化为翼,其后肢也羽化为翼。即这些恐龙长着四个翅膀。而这种形态还没有在任何其他脊椎动物当中发现,科学家们推测说,恐龙的后肢翅膀可能是在飞行过程中起到平衡作用,这对于早期飞行是非常重要的。

恐龙的生活习性
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
而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武器。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脚爪的第二根指头割开猎物的腹部。

恐龙是怎样变成鸟类的

8. 恐龙是怎么变成鸟类的

恐龙进化成鸟类的过程:身形变小(骨骼中空;脑颅膨胀;前肢越来越长)——体表长出羽毛——为了躲避伤害或寻找食物,转移到树上生存——具备了滑翔、飞行的能力。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