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介绍

2024-05-07 00:30

1.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介绍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始建于1982年,研究生教学以东华理工大学(广兰校区)为主、本科生教学以东华理工大学(枫林校区)为主。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会计硕士(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领域方向)专业学位授权点,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和旅游管理六个本科专业。2015年6月,经学院申报,专家组的评审,学校决定拟申报审计学本科专业。1现有“工商管理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1个,“工商管理”江西省重点学科1个。其中会计学、市场营销专业为江西省品牌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江西省高校综合试点改革专业,“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等课程为江西省高校精品课程。在校留学生、研究生、本科生3600多人。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介绍

2.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科建设

 1.学术硕士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为江西省“工商管理”省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系列课程”省级教学团队、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软科学培育基地和江西省高校创新团队等教学与科研平台。 2.专业硕士学院现有“会计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领域方向)。学院专门设有MPAcc教育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10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6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学院还聘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等一批精英担任我院的兼职教授。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始建于1982年。学院现设有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和旅游管理六个本科专业,其中市场营销、会计学专业为江西省品牌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江西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校留学生、研究生、本科生3600多人。 2015年6月,经学院申报,专家组的评审,决定拟申报审计学本科专业。 120202 市场营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营销专业素质,掌握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营销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销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广告学、消费者行为学、营销技巧与方法。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业单位从事业务推广、营销策划、营销管理、市场咨询等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事市场分析研究和综合市场管理等工作。 120203 会计学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及诚信品质,掌握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能从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会计实务、审计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税法、金融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成本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金融企业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制度设计。就业方向:适合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实务、审计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120204 财务管理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掌握公司理财以及投资、税法、金融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工商企业、金融企业或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金融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统计学、财务会计学、审计学、管理会计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学、国际金融、财务管理学、财务报表分析、纳税筹划、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计算机财务管理、财务制度设计。就业方向:适合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或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金融管理、会计实务等工作。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掌握国际经贸及有关经济、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在国际经济贸易和国际金融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经贸工作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学、国际商法、国际结算、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就业方向:适合在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金融部门、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及政府经贸机构从事管理和外贸实务工作。 120601 物流管理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物流相关岗位从业素质,掌握物流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能从事物流采购、货物运输与仓储、物流信息管理以及物流企业运营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物流管理学、采购与库存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信息技术、国际物流理论与实务。 就业方向:适合在现代物流规划部门、生产经营企业、专业物流企业和物流中介机构从事现代物流规划、物流管理、仓储管理与电子商务和实际运作等相关工作。

3.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院简介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始建于1982年。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六个本科专业,下设一个专业图书资料室和一个综合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近年来,全院教师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项目和教育部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奖1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主、参编教材12部。同时积极和企业开展合作,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科研为主导”的办学思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英语竞赛等活动中屡获嘉奖,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 良好的办学条件,浓厚的学术氛围,加上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支持,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正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院简介

4. 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的师资力量

软件学院主讲专业师资主要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固定师资、外方流动编制(外籍教师、归国留学人员)、企业工程师等三部分组成。2008~2013年间,在软件学院从事教学和管理的人员有80人,专任教师70人。外籍教师和归国留学人员中有博士(含在读)4人、硕士50人;师资队伍具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各1人。

5. 东华大学理学院的师资队伍

东华目前学院拥有教职员工99人,专任教师85人,博士生导师9人,正高级职称17人,副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42人。博士学位教师比例44%,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85%,在职博士9名,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进修经历教师比例为19%。80%的主讲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专职教师中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 “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1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名,上海市曙光学者3名,上海市科技启明星2名,23人次教师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宝钢全国优秀教师、桑麻奖、天祥奖、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学生评教优良率逐年上升,06年达98%。还聘请了中科院院士庄松林、中科院等离子体所长李建刚、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终身教授毛学荣等在内的多名顾问、兼职教授。东华东华理学院教学任务量大面广,除承担本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和四个硕士点学生培养外,还承担了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基础数学、物理、力学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分析、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理论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约占全校课堂教学总量的15%,对全校教学工作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03年以来教学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完成国家级教改项目一项,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04)、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04)、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出版教材12部,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编写教学讲义10余本。

东华大学理学院的师资队伍

6. 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师资,现有专职教师88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32名,博士31人,硕士37人;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3人,省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省劳模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学院聘请了十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7.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历史沿革

经济与管理学院前身为华东地质学院成人培训部,始建于1982年。1984年开始面向核工业地质局系统招收二年制成人大专,专业:地质经济管理。1987年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经济管理系”,面向全国招收三年制大专,专业:工业管理工程。1993年增设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专科专业。1997年开始设置市场营销、会计学本科专业。2005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