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的历代传人是哪些人?

2024-05-04 08:12

1. 咏春拳的历代传人是哪些人?

1、梁赞
梁赞(赞先生)自随华宝习咏春以后,他即感到咏春拳在法度用力、身型和手法上,无一不是上乘之法。梁赞约于1870~1890年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将其毕生所学重新整理。
然而,梁赞并不公开授徒,始终以行医为业,因店务缠身,他只收了几个关门弟子,未能广授徒众,所以并未令咏春拳盛极一时。



2、吴仲素
吴仲素因为工作方面需要找换钱币,故与陈华顺成为好友,并经常在经济上资助陈。随后(1901年后)吴父将缸瓦店交付于陈华顺,并将仲素与仲素兄小鲁一同托于陈华顺。
为答谢吴父,陈华顺在照料二人的同时将本门功夫悉心尽传,此二人便成为陈华顺两名首弟子,故人称吴仲素为二师兄。此后陈华顺在铺内正式开始授徒。吴仲素经数年苦练,技艺大成,成为陈华顺衣钵真传之人,并代师授拳于小师弟叶问。



3、阮奇山
阮奇山自小酷爱武术,其父不惜以重金,先后礼聘咏春武术名家郭宝全、冯少青为其兄长阮济云及阮奇山教授拳技。
尤以被后人称为“佛山阮老楂”的阮奇山成就为大,他在研习拳术中懂得科学地融会贯通,将咏春门的拳、桩、刀、棍等功技挟于一身,与叶问、姚才被门人誉称为“咏春三雄”。生年仅传技于挚友张保爱徒岑能及记名弟子黄精。



4、姚才
姚才自小好慕武术,拜阮济云门下学咏春拳,经十载苦练武技大成。及后,其师阮济云往安南(越南)传授咏春拳,他赏识姚才是练武的好材料,故领姚到吴仲素武馆深造,其时阮奇山、叶问也常往吴武馆请教,三人常交流切磋,郭宝全曾二度到佛山,姚才除传子姚祺外,徒弟有高满、姚锡、霍超、林瑞波、吴日明等。



5、叶问
叶问幼时天资聪颖,然体弱多病,当年佛山咏春拳宗师梁赞的弟子陈华顺租用叶问家宗祠设馆授徒,叶问因年幼体弱,便有幸拜陈华顺为师,学习咏春拳术。而陈华顺以其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故经常亲自教授。

而吴仲素则从旁协助,常与叶问过手,将咏春拳奥妙逐一指点,叶问因而武技大进。陈华顺中风病逝后,叶问随吴仲素苦练三年,比前更大有进步,时年不过15。翌年,叶问奉其父命来港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在此期间,得同学介绍,认识梁赞先生之子梁璧,并随梁璧修练咏春拳术。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咏春拳

咏春拳的历代传人是哪些人?

2. 咏春拳历代传人

在黄华宝将咏春拳技传授给戏班好友梁二娣后,梁二娣又将拳技传给鹤山县古劳乡人士梁赞。在黄华宝五十寿辰之际,梁二娣携徒梁赞前往祝寿,梁赞因此结识黄华宝。黄华宝对梁赞赏识之余,更将梁赞作为关门弟子纳于门下。
1、梁赞(赞先生):
梁赞自随华宝习咏春以后,他即感到咏春拳在法度用力、身型和手法上,无一不是上乘之法。梁赞约于1870~1890年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将其毕生所学重新整理。
然而,梁赞并不公开授徒,始终以行医为业,因店务缠身,他只收了几个关门弟子,未能广授徒众,所以并未令咏春拳盛极一时。
能得其真传者,除其二子梁春及梁璧外,仅陈华顺一人而已。梁赞六十多岁后,两个儿子梁璧、梁春皆有工作或已经离开佛山,不能接替父亲的生意,唯有将赞生堂转让给他人并改名杏济堂。梁赞退休后返回古劳镇。
2、陈华顺(华公):
陈华顺因找钱事业,常经过赞生堂,由于他知道佛山梁赞的比武事迹,时常从门缝里偷看自学。终于在39岁时追随已经62岁的梁赞学习咏春拳。梁赞去世后,陈华顺(于1901后)于莲花地大街缸瓦店内教授咏春拳术。
然而咏春授拳之法与一般少林拳术不同,因它需要通过长期过手之练习,而过手之最佳练法,需由个别教授,故未容多教,因此陈华顺收费颇昂,遂未为一般人士所能负担,而能学者,多为贵家公子,当时有“少爷拳”之称号,故未能广泛流传。
陈华顺于1901~1907年间授拳,传人共有16人。而能得陈华顺之技者,有吴仲素、何汉侣、雷汝济、其子陈汝棉及封门弟子叶问。
3、陈汝棉:
陈汝棉8岁时始随父亲陈华顺习咏春拳,由于自幼耳濡目染,加上数载勤学苦练,陈汝棉很快便有相当根底。技成后,在佛山西便巷“陈氏宗祠”开设医、武馆授徒兼医治跌打伤科。
因拳法出自其父,故求技者众多,除传子陈家新、陈家廉外,咏春名师区康、招就等皆出其门下。1932年后陈汝棉到广西梧州设馆,挂匾日“佛镇陈馆”,后又在贵县广收门徒,其拳法拳技为人称道,时人称“两广陈汝棉”。
4、吴仲素:
吴仲素因为工作方面需要找换钱币,故与陈华顺成为好友,并经常在经济上资助陈。随后(1901年后)吴父将缸瓦店交付于陈华顺,并将仲素与仲素兄小鲁一同托于陈华顺。为答谢吴父,陈华顺在照料二人的同时将本门功夫悉心尽传,
此二人便成为陈华顺两名首弟子,故人称吴仲素为二师兄。此后陈华顺在铺内正式开始授徒。吴仲素经数年苦练,技艺大成,成为陈华顺衣钵真传之人,并代师授拳于小师弟叶问。
民国初年,吴仲素在古路头街开设武馆,投其门下多是富家子弟,如合记盲公饼东何兆初,跌打名医李寿彭,“大益”五金店东张升若,李众胜堂少东李赐豪,英聚茶楼司库梁福初。当时佛山名重一时的“咏春三雄”阮奇山、姚才、叶问也常到其武馆受其点拨以及切磋拳技。
5、阮奇山:
阮奇山自小酷爱武术,其父不惜以重金,先后礼聘咏春武术名家郭宝全、冯少青为其兄长阮济云及阮奇山教授拳技。尤以被后人称为“佛山阮老楂”的阮奇山成就为大,
他在研习拳术中懂得科学地融会贯通,将咏春门的拳、桩、刀、棍等功技挟于一身,与叶问、姚才被门人誉称为“咏春三雄”。生年仅传技于挚友张保爱徒岑能及记名弟子黄精。
6、姚才:
姚才自小好慕武术,拜阮济云门下学咏春拳,经十载苦练武技大成。及后,其师阮济云往安南(越南)传授咏春拳,他赏识姚才是练武的好材料,
故领姚到吴仲素武馆深造,其时阮奇山、叶问也常往吴武馆请教,三人常交流切磋,郭宝全曾二度到佛山,姚才除传子姚祺外,徒弟有高满、姚锡、霍超、林瑞波、吴日明等。
7、叶问:
叶问幼时天资聪颖,然体弱多病,当年佛山咏春拳宗师梁赞的弟子陈华顺租用叶问家宗祠设馆授徒,叶问因年幼体弱,便有幸拜陈华顺为师,学习咏春拳术。而陈华顺以其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故经常亲自教授,而吴仲素则从旁协助,常与叶问过手,将咏春拳奥妙逐一指点,
叶问因而武技大进。陈华顺中风病逝后,叶问随吴仲素苦练三年,比前更大有进步,时年不过15。翌年,叶问奉其父命来港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在此期间,得同学介绍,认识梁赞先生之子梁璧,并随梁璧修练咏春拳术。
1949年,57岁的叶问离开佛山赴香港定居。此后二十多年里,他先后在港九饭店职工总工会、九龙汝州街、李郑屋村、通菜街等地设馆授徒。叶问在社会上和武术界很有威望,跟其习武者遍及社会各阶层,其中不乏外国留学生。
1971年,叶问弟子成立了“咏春体育会”,集教授、研究、交流咏春拳术为一体,并以此为中心,将咏春传播至世界。叶氏门下高徒辈出,特别是凭着非凡的中国功夫扬威世界的李小龙。
8、李小龙
李小龙幼年因体弱而拜名师叶问习咏春拳术,18岁往美国留学,毕业后在美国西雅图开设“振藩国术馆”传授中国武术。
期间他悉心研究、吸收中外技击精华,创截拳道。1971年返港从事影视业工作,拍摄了多部轰动世界影坛的中国功夫片,其本人被誉为“功夫之王”,他早年所习的佛山咏春拳也因此在世界各地大受欢迎。

扩展资料
关于咏春拳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和历史版本。而发展至今的咏春拳实质上是经过历代咏春先师逐步发展完善而成。虽然有许多人认为咏春拳源自川滇边区,流行于福建,而扬名于广东佛山,
但是由于文字资料的缺乏,有关咏春拳的历史只在群众中口头流传,再则就是野史小说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说法就互有出入,故有关咏春拳的起源,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1、咏春拳的创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师太(原名朱红梅),五枚师太将禅武结合,最终创出一种适合女性演练的的实用功夫--咏春拳。
之所以用"咏春"二字命名,是其一生博学心得的结晶体现。如简单的一个"咏"字的右半边"永"字的点、横、折、竖、勾、挑、撇、捺,就暗藏着咏春拳的拳理与招法。
2、与清廷"火烧少林寺"有关。当时福建莆田南少林因暗中"反清复明"遭到围剿。少林古刹也被官兵一把火烧成废墟,只有5个绝顶高手("少林五老")逃了出来,其中一个是五枚师太。
她在南少林鹤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更重技巧的拳术,并传给严二、严咏春父女。严咏春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拳术,后称"咏春拳" 。
3、福建泉州严咏春观蛇鹤相斗有悟,融合永春一带拳术和少林搏击技法而自创 。
4、五枚创咏春拳后,并非直接传给了严咏春,而是传给了少林弟子苗顺,苗顺传少林俗家弟子严二,严二再传女咏春及婿梁傅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春拳

3. 历史上咏春拳的宗师?

咏春拳据传起源于清朝中期年代,由对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之武术大师五枚师太所创立的。

    关于咏春拳之起源未可考证,据叶问述梁博俦先生在云贵边界娶妻严咏春,得咏春拳。后传拳与族侄梁兰桂。兰桂后传拳与红船黄华宝。自黄华宝开始有文字记载可考证。
五枚->严咏春->梁博俦->梁兰桂->黄华宝(开始有文字记载)->梁二娣->梁赞->陈华顺->叶问->香港传人梁挺,及佛山传人等。

    咏春二字乃是为了记念咏春拳之创始人严咏春师祖。祖师严咏春原籍广东福建,其父严二公于九连山下经营豆腐买卖。而咏春则自小跟随五枚大师习技。及后更因见蛇鹤相斗而悟出拳术之道,并得其师父五枚大师之修正,因而武技大成,咏春师祖并要求五枚大师为拳命名,大师则答曰你既名咏春,就将咏春命名此拳可也。因此,咏春拳之名正式诞生了
而咏春拳的起源与发展被一致认定为:“起于严咏春,衍于梁赞,传于叶问,盛于梁挺!

影响力最大的,是《梁挺咏春》,由叶问的徒孙梁挺所创。《梁挺咏春》在原咏春拳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三段十二级”的教练晋级体制、和“十二阶”的学员晋级体制,将之形成可供修习、教授、考核、升级的教学系统。这套教学系统,解决了大批量群体教学、保证学员学习效果的问题,使得咏春拳在世界拳坛上得到广泛的发展和传扬,为中华武术在全世界的发扬光大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历史上咏春拳的宗师?

4. 中华武术中,拳法最厉害的为何是咏春拳?

咏春是一门很讨巧的拳法,很多师傅都会说咏春是很符合人体结构和搏击特点的功夫,可以以弱胜强。虽然这么说也没错,但其实大部分师傅这么说主要是为了吸引客户,并没有说到咏春为什么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这其实首先牵扯到实战中的一个细节:在没有一定实战经验的情况下,首先你无法判断对方的出拳,如同电影里那样你一招我一式的攻防完全就不现实,其次,即便你在一瞬间看清了对方的出招,你的身体也未必来得及反应。
因此,如果你想在实战中克制对方,训练中无疑需要大量的实战对抗来积累经验,以达到肌肉记忆。无论是哪一门搏击,实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意味着:1.你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和人交手,咏春里叫讲手。2.你必须和不同流派的武术搏击都交过手,经验才更足,攻防才更紧密。如果长期仅和本门几个师兄弟切磋,很容易造成攻防意识过于狭隘。3.在和人交手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你和对方的实力差距,如果对方高你十条街的水平,而且又并不友好,可能你什么都没学到就被一拳ko。

再加上咏春所处的年代里练武的条件、场地都受到诸多限制。因此,咏春的前辈们想出了一种讨巧的搏击方式。那就是我不管你练的什么,我只需要把你拉入我的规则和我打,那么无所谓你是什么风格,在我的规则里想赢我只有和我练一样的功夫。而咏春特有的规则就是双方两手相粘情况下的黐手。
为了让对咏春了解的朋友直观了解什么是黐手直接上一段亚绵波士铁的黐手。不放中国咏春师傅的主要怕引起争执。咏春不同流派的黐手其实区别不小,不过一般可分为黐手定式(固定的套路以练习功力和固定招式)和黐手散手(在黐手规则下的散手,接近实战搏击的效果)。视频中即为黐手散手。

由此,咏春拳将实战拆分成了三个部分:1.如何接第一手,2.如何将对方拉入黐手,3.如何在黐手中打赢对方。所以咏春打出的效果往往是看似被动防守,却又能后发先至。
很多练咏春的喜欢强调咏春的二字钳羊马如何稳、日字冲拳如何快、摊打如何效率高等等,纵观别的流派的功夫咏春拳的招式确实独树一帜,但本质都是为了这三个步骤服务的,所以咏春拳胜在理念新颖,并不是招式新颖。撇开咏春的规则单独使用钳羊马、日子冲拳以及其他咏春特有的招式都容易在速度、力量上顾此失彼。只有在咏春的体系里,尤其是黐手里这些招式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因为这些招式就是为了咏春的规则而量身定做的,放到任何其他体系里都难以发挥出威力。因此把招式套路当宝而忽略其中的运作本质是很难将咏春运用到实战的。

5. 咏春拳历代传人

 
  在黄华宝将咏春拳技传授给戏班好友梁二娣后,梁二娣又将拳技传给鹤山县古劳乡人士梁赞。
  在黄华宝五十寿辰之际,梁二娣携徒梁赞前往祝寿,梁赞因此结识黄华宝。
  黄华宝对梁赞赏识之余,更将梁赞作为关门弟子纳于门下。
  1、梁赞(赞先生):
   
  梁赞自随华宝习咏春以后,他即感到咏春拳在法度用力、身型和手法上,无一不是上乘之法。
  梁赞约于1870~1890年在赞生堂内收徒授拳,将其毕生所学重新整理。
  然而,梁赞并不公开授徒,始终以行医为业,因店务缠身,他只收了几个关门弟子,未能广授徒众,所以并未令咏春拳盛极一时。
  能得其真传者,除其二子梁春及梁璧外,仅陈华顺一人而已。
  梁赞六十多岁后,两个儿子梁璧、梁春皆有工作或已经离开佛山,不能接替父亲的生意,唯有将赞生堂转让给他人并改名杏济堂。
  梁赞退休后返回古劳镇。
  2、陈华顺(华公):
  陈华顺因找钱事业,常经过赞生堂,由于他知道佛山梁赞的比武事迹,时常从门缝里偷看自学。
  终于在39岁时追随已经62岁的梁赞学习咏春拳。
  梁赞去世后,陈华顺(于1901后)于莲花地大街缸瓦店内教授咏春拳术。
  然而咏春授拳之法与一般少林拳术不同,因它需要通过长期过手之练习,而过手之最佳练法,需由个别教授,故未容多教,因此陈华顺收费颇昂,遂未为一般人士所能负担,而能学者,多为贵家公子,当时有“少爷拳”之称号,故未能广泛流传。
  陈华顺于1901~1907年间授拳,传人共有16人。
  而能得陈华顺之技者,有吴仲素、何汉侣、雷汝济、其子陈汝棉及封门弟子叶问。
  3、陈汝棉:
  陈汝棉8岁时始随父亲陈华顺习咏春拳,由于自幼耳濡目染,加上数载勤学苦练,陈汝棉很快便有相当根底。
  技成后,在佛山西便巷“陈氏宗祠”开设医、武馆授徒兼医治跌打伤科。
  因拳法出自其父,故求技者众多,除传子陈家新、陈家廉外,咏春名师区康、招就等皆出其门下。
  1932年后陈汝棉到广西梧州设馆,挂匾日“佛镇陈馆”,后又在贵县广收门徒,其拳法拳技为人称道,时人称“两广陈汝棉”。
  4、吴仲素:
  吴仲素因为工作方面需要找换钱币,故与陈华顺成为好友,并经常在经济上资助陈。
  随后(1901年后)吴父将缸瓦店交付于陈华顺,并将仲素与仲素兄小鲁一同托于陈华顺。
  为答谢吴父,陈华顺在照料二人的同时将本门功夫悉心尽传,
  此二人便成为陈华顺两名首弟子,故人称吴仲素为二师兄。
  此后陈华顺在铺内正式开始授徒。
  吴仲素经数年苦练,技艺大成,成为陈华顺衣钵真传之人,并代师授拳于小师弟叶问。
  民国初年,吴仲素在古路头街开设武馆,投其门下多是富家子弟,如合记盲公饼东何兆初,跌打名医李寿彭,“大益”五金店东张升若,李众胜堂少东李赐豪,英聚茶楼司库梁福初。
  当时佛山名重一时的“咏春三雄”阮奇山、姚才、叶问也常到其武馆受其点拨以及切磋拳技。
  5、阮奇山:
  阮奇山自小酷爱武术,其父不惜以重金,先后礼聘咏春武术名家郭宝全、冯少青为其兄长阮济云及阮奇山教授拳技。
  尤以被后人称为“佛山阮老楂”的阮奇山成就为大,
  他在研习拳术中懂得科学地融会贯通,将咏春门的拳、桩、刀、棍等功技挟于一身,与叶问、姚才被门人誉称为“咏春三雄”。
  生年仅传技于挚友张保爱徒岑能及记名弟子黄精。
  6、姚才:
  姚才自小好慕武术,拜阮济云门下学咏春拳,经十载苦练武技大成。
  及后,其师阮济云往安南(越南)传授咏春拳,他赏识姚才是练武的好材料,
  故领姚到吴仲素武馆深造,其时阮奇山、叶问也常往吴武馆请教,三人常交流切磋,郭宝全曾二度到佛山,姚才除传子姚祺外,徒弟有高满、姚锡、霍超、林瑞波、吴日明等。
  7、叶问:
  叶问幼时天资聪颖,然体弱多病,当年佛山咏春拳宗师梁赞的弟子陈华顺租用叶问家宗祠设馆授徒,叶问因年幼体弱,便有幸拜陈华顺为师,学习咏春拳术。
  而陈华顺以其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故经常亲自教授,而吴仲素则从旁协助,常与叶问过手,将咏春拳奥妙逐一指点,
  叶问因而武技大进。
  陈华顺中风病逝后,叶问随吴仲素苦练三年,比前更大有进步,时年不过15。
  翌年,叶问奉其父命来港就读于圣士提反学校,在此期间,得同学介绍,认识梁赞先生之子梁璧,并随梁璧修练咏春拳术。
  1949年,57岁的叶问离开佛山赴香港定居。
  此后二十多年里,他先后在港九饭店职工总工会、九龙汝州街、李郑屋村、通菜街等地设馆授徒。
  叶问在社会上和武术界很有威望,跟其习武者遍及社会各阶层,其中不乏外国留学生。
  1971年,叶问弟子成立了“咏春体育会”,集教授、研究、交流咏春拳术为一体,并以此为中心,将咏春传播至世界。
  叶氏门下高徒辈出,特别是凭着非凡的中国功夫扬威世界的李小龙。
  8、李小龙
  李小龙幼年因体弱而拜名师叶问习咏春拳术,18岁往美国留学,毕业后在美国西雅图开设“振藩国术馆”传授中国武术。
  期间他悉心研究、吸收中外技击精华,创截拳道。
  1971年返港从事影视业工作,拍摄了多部轰动世界影坛的中国功夫片,其本人被誉为“功夫之王”,他早年所习的佛山咏春拳也因此在世界各地大受欢迎。
  
   扩展资料 
  关于咏春拳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和历史版本。
  而发展至今的咏春拳实质上是经过历代咏春先师逐步发展完善而成。
  虽然有许多人认为咏春拳源自川滇边区,流行于福建,而扬名于广东佛山,
  但是由于文字资料的缺乏,有关咏春拳的历史只在群众中口头流传,再则就是野史小说的描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说法就互有出入,故有关咏春拳的起源,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1、咏春拳的创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师太(原名朱红梅),五枚师太将禅武结合,最终创出一种适合女性演练的的实用功夫--咏春拳。
  之所以用"咏春"二字命名,是其一生博学心得的结晶体现。
  如简单的一个"咏"字的右半边"永"字的点、横、折、竖、勾、挑、撇、捺,就暗藏着咏春拳的拳理与招法。
  2、与清廷"火烧少林寺"有关。
  当时福建莆田南少林因暗中"反清复明"遭到围剿。
  少林古刹也被官兵一把火烧成废墟,只有5个绝顶高手("少林五老")逃了出来,其中一个是五枚师太。
  她在南少林鹤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更重技巧的拳术,并传给严二、严咏春父女。
  严咏春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拳术,后称"咏春拳" 。
  3、福建泉州严咏春观蛇鹤相斗有悟,融合永春一带拳术和少林搏击技法而自创 。
  4、五枚创咏春拳后,并非直接传给了严咏春,而是传给了少林弟子苗顺,苗顺传少林俗家弟子严二,严二再传女咏春及婿梁傅俦。

咏春拳历代传人

6. 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

      咏春拳又称 永春拳 ,源于永春白鹤拳。作为永春白鹤拳的创办人方七娘,对咏春拳的诞生与发展功不可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欢迎阅读!
          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1、五枚师太 
         少林五老之一,也就是清朝南少林僧家的五位高手;咏春拳的创始人,严咏春的师傅.后因政见问题与少林决裂. 火烧南少林,杀死方世玉,
          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2、严咏春 
         严咏春,清乾隆时期人士,祖籍福建,善南拳,相传为咏春拳开山鼻祖。其父严二,清乾隆(1735-1795)时期人士,广东人,善南拳。
         根据咏春拳一代名师叶问所述:清康熙年间,广东人严二因事被诬告,面临牢狱之灾。其时严妻已经亡故,遂携女严咏春远徙四川大凉山山底,以卖豆腐为生。咏春年15时,有当地土豪垂涎其姿色,前来逼婚。然咏春自幼即许配福建盐商梁博俦,其父深以为忧。在广东省有一户姓严的人家,户主严二,曾是少林俗家弟子,但渊源不深。严二妻早逝,只遗下一个女儿,取名“咏春”,生得花容月貌,少而聪颖,行动矫健,磊落有丈夫气。 严咏春自幼由父母做主,许于福建泉州盐商梁博俦。但不久严二因事被人诬告,为避官府通缉,唯有携咏春远走他乡 。
               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 
         逃至人地生疏的川滇边区大凉山脚,严氏父女才觉松一口气,于是安顿下来,开了一家豆腐店,生活倒也算安定。 严氏父女因豆腐做得好,连居于山上的五枚师太也常常下山来购买,由此,渐渐变得熟稔。 美丽的严咏春,不但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目光,还引起当地一名土豪的注意,他欺负严氏父女一老一弱,派人来强行说亲。并要挟他们说:如不定期过门,将会对他们不利!
         面有忧色的严氏父女,引起了五枚师太的好奇心,当知悉详情后,五枚见义勇为的侠义心肠油然而生。但由于自己的秘密身份,不便公然拔刀相助。她只好带走了严咏春,并让严父极力拖延婚事。[
         严咏春又出现了,风姿似乎更胜从前,黄姓土豪恨不得一下子就抓过来做小老婆。不想严咏春却提出了一个令人大感诧异的条件,要娶她,除非将她打败!黄姓土豪力大如牛,曾学过三两招式,同乡人都畏惧他的身手,无人敢跟他较量。如今漂亮而体态婀娜的小姑娘竟提出这个“荒.唐”的条件,他真想乐得掩口大笑。
         可惜“荒.唐”的并非严咏春的条件,而是比武结果——壮硕如牛的大汉,竟然被娇小玲珑的小姑娘三两下击倒在地。当着众多围观者的面,黄姓土豪无话可说,只得答应从此不再骚扰严氏父女俩人。也算这土豪守信,据说从此再无事发生。严咏春较技后,继续跟随五枚苦练这套“可战胜强敌”的新创拳术,至技成为止。五枚随后云游四方,在临行前交代咏春将这套拳技好好练习,并“严守宗风”,切勿随便外传。后来,咏春做到了这一点,她并没有将这套“武技”外传,只不过传给了自己的丈夫!
          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3、梁博俦 
         清乾隆(1735-1795)、嘉庆(1796-1820)时期人士,广东商人。经营福建海盐,将其运往四川,回程在四川南部、接近云南北部山区收集茶叶在广州及佛山出售。在四川大凉山脚(宁南?)学得少数民族之拳术(相信是梅花拳),加入自己故有之南方拳术。根据叶问宗师说:先祖留传梁博俦先生在云贵边界娶妻严咏春,得咏春拳。后传拳与族侄梁兰桂。兰桂后传拳与红船黄华宝。
          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4、梁兰桂 
         梁兰桂,清嘉庆(1796-1820)、道光(1820-1850)、咸丰(1850-1861)时期人士。经历了太平天国及大成国时期(1843年-1864年),梁博俦之后人或后辈(侄儿或族侄),广东佛山商人,  爱好  粤剧,喜与红船中人结交,秘传咏春拳与武生黄华宝。李文成事件后,恐怕涉嫌在内(或为官府通缉),埋名隐姓,避走他方。据说逃亡到东莞,只教了救命恩人王老佐一点功夫,说是佛掌。“发扬光大,违背祖师”。梁兰桂先生有可能是参加了反清组织三合会,与大成国梁培友(梁赞前辈)有联系。
          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5、黄华宝 
         黄华宝,清嘉庆后期出生(1796-1820);道光(1820-1850);咸丰(1850-1861)时期人士,粤剧武生。
         由于1854年另一佛山粤剧武生李文茂为广东三合会领袖之一,他响应太平天国,率众数千人,大多数为粤剧界中人,于两广反抗满清,最终1858年失败身亡,导至粤剧被禁演长达十五年。佛山琼花会馆解散,红船被破坏。黄华宝曾追随梁兰桂学习秘传之拳术。
         从此在佛山授拳。华宝在红船期间,其中一条船上安装有木人桩,刀桩及棍桩等习武器具,甲板上划有梅花桩步法。此时,共同学习的有船工梁二娣,二娣是洪门中人,精通六点半棍法。他们亦师亦友,互相交换心得。后二人尽将所学传与梁赞。梁赞时,正式将此套武学,订名学为咏春拳。
          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6、梁二娣 
         梁二娣,清代道光、咸丰时期人。任职红船,长撑船及煲头。是广东洪门(少林)子弟,曾暗中拜少林至善大师为师,学得了著名的六点半棍法,此后将该棍法融入咏春拳器械中。他精钦州洪拳蛇形手,通六点半棍法。
         梁二娣学得咏春拳和六点半棍法后,跟随红船到了佛山。后来,梁二娣将咏春拳传给了在佛山开医馆药铺的鹤山古劳人梁赞。到了梁赞,咏春拳的历史传承开始有了明确的记载。
          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7、梁赞 
         梁赞是晚清著名  武术  家。清朝年间,鹤山古劳龙溪村有个20的青年,乳名梁德荣,后来,因他行侠仗义,人皆称赞,后称为梁赞。当年他家住在佛山,父亲开药材店。那时风行武术,加上他是个买手,终年穿州过省采购中药,需武术防身,因而他习拳尚武。梁赞(约1851-1918)广东省鹤山市人。
         出生于佛山清正堂街家中。其父在佛山筷子大街市场内开设赞生堂药材店,精通岐黄医术。丧父后,开始在店中行医,深得病家称道。人们惯称他为“佛山赞先生”。梁少年时便喜爱习武。父亲生时,曾广聘名师传授武功。继承父业后更求深造,得友人梁佳介绍先后礼聘咏春拳术传人黄华宝及其师弟梁二娣来佛山传技多年。
         两位前辈深喜梁英年勤奋,认为是可造之材,尽将咏春拳术奥秘及少林六点半棍法悉心教授。黄华宝辞别之日告知梁赞,谓他本是少林门下弟子,一向遵师遗命少林弟子应以反清复明为己任。
         嘱梁既已技成,可在佛山设馆授徒,从中物色人才,为反清复明积聚力量。梁赞遂于清光绪初在赞生堂内收徒传技,除其子梁璧外,得衣钵真传的有陈华顺、陈桂、梁奇、雷汝济等。
          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8、陈华顺 
         外号“找钱华”(“爪钱华”),是清朝末年咏春宗师梁赞先生之入室弟子,在佛山公开教授咏春拳术。他生于顺德,年轻的时候在佛山的米店做工,曾在钱庄做帐房先生,故人称“找钱华”。39岁开始拜梁赞为师,由李华教授他咏春拳,1889年李华去世后又由梁赞亲自教授。他在练武的同时还学习医术、诊治病人。一生收徒不多,共十六弟子。除其子陈汝棉之外,还有雷汝济、陈锡侯、黎厚培、黄露茵、何汉侣、及大师兄、二师兄吴小鲁、吴仲素两兄弟、与封门弟子叶问先生。
          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9、叶问 
         叶问(1893年—1972年),本名叶继问,曾经改名叶溢,祖籍广东南海罗村镇联星谭头村。出生于广东佛山桑园,是当地大少爷,学识渊博。为咏春拳发扬人,师承陈华顺、梁赞。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香港教授广东人咏春拳,封门弟子是梁挺,被赞誉为“一代宗师”。 1972年在家与世长辞
         积极发扬咏春拳,在短短二十二年(五零至七二)之时间,不但在港澳台地区把咏春发扬光大,封门弟子梁挺更将咏春种籽散落到世界每一角落,使咏春之果实牢牢散播于世界各大国家。
         叶问生前培养出之人才如梁相、叶步青、招允、李小龙、骆耀、徐尚田、梁挺、黄惇梁、何金铭……等一班出色之弟子,分别都能继承宗师遗志,把咏春拳进一步发展,故宗师逝世后,咏春门人,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派一代宗师。一直以来,咏春拳都只有少数传人。而叶问在港传技20余年,这情况才有所改变。
         上世纪60年代,李小龙赴美国发展,创办“振藩国术馆”逐步成名,通过电影将咏春拳传播至世界各国;其“封门弟子”梁挺,更是凭着咏春真传,成传扬咏春拳的一代宗师,通过国际咏春总会对“梁挺咏春”拳系WingTsun的推广传播,发展遍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子弟门人近200万,蜚声国际,成为目前世界最大的武术组织。
          咏春拳的宗师级人物10、香港传人梁挺 
         梁挺(1947年2月28日-)是著名的武术人物,国际咏春总会倡办人、咏春梁挺拳术馆馆长,曾经历任咏春体育会早期之执行董事。梁挺师从梁相,为叶问徒孙,于1967年开始全职教授咏春拳术,并于1970年-1980年代间,将咏春拳发展至欧洲及美国各国,成为世界知名拳术。
         梁挺致力于咏春拳研究、教授和传扬发展,创立了《梁挺咏春》Wing Tsun拳系,建立了教练与学员晋级体制,将“秘而不传”的技击术,发展至全球,得到包括全球军警、武术及影视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追捧,蜚声国际、载誉全球。他创立的国际咏春总会是目前全球较大的中国武术组织,为中国武术  文化  传扬做出巨大贡献。

7. 咏春拳有发展至今有几代传人

咏春拳据传起源於满清中期年代,由对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之武术大师五枚师太所创立的
由严二及严咏春父女起,咏春授与其夫梁慱俦。慱俦传与梁兰桂,慱俦因记念其妻,故命名「咏春拳」。兰桂在佛山红船(广东大戏班)传於当时之武生黄华宝及船工梁二娣。
  其父严二,清乾隆(1735-1795)时期人士,广东人,善南拳,因事为清官员追捕,逃亡至四川大凉山脚,以卖豆腐为生。严二学得德昂族之「五枚竹桩拳法」(未有佐证)。并将其改良,授予严咏春先祖。广东商人梁博俦先生在云贵收集茶叶,路经大凉山脚时,认识了卖豆腐的严二。严将女儿咏春许配与博俦。并授与拳术。
  可查历史
  始武生黄华宝及船工梁二娣开始,时值太平天国及洪兵起义反清期间,当时(1854年)红船中人李文茂(?-1858)率众反清,导致粤剧全面被禁达15年之久。华宝,二娣从此公开授武。二娣曾习钦州洪兵拳术 (蛇形洪拳、琼花会馆被焚毁後,改称少林拳),孰练六点半棍法,二公传与跌打兼中医师梁赞、梁赞整理後传出。
 五枚 -> 严咏春 -> 梁博俦 -> 梁兰桂 -> 黄华宝(开始有文字记载) -> 梁二娣 -> 梁赞 -> 陈华顺 -> 叶问 -> 香港传人及 佛山传人参考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7ae4f9de2697d10c0166a4381132ba6da020ca2870fd33a541b0120a1ac26510d198396273e56b8492bbaa36d24701420c0ca95d75799e0c56d328825347317914165895ff0&p=8b2a95378e934ea42af1c93e50&user=baidu

咏春拳有发展至今有几代传人

8. 中国功夫中的拳术有哪些著名的?像咏春拳那样的?

三大内家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众多知名拳种:八极拳、洪拳、红拳、心意拳、燕青拳、螳螂拳、查拳、通臂拳、蔡李佛、地龙经……
中国拳种太多,数不胜数,每个拳种都诞生过宗师人物将拳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