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27位股东全部退出,或为IPO作准备

2024-05-18 08:44

1. 小鹏汽车27位股东全部退出,或为IPO作准备

 (观察者网 文/杨帆 编辑/徐喆)启信宝数据显示,5月18日,广州橙行智动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变更,广州鹏行投资管理企业(有限合伙)、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云锋新呈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夏珩、何小鹏等27位股东全部退出股东行列。目前,广州橙行智动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由广东小鹏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百分百持股,此前其持股为40.53%。 
   广州橙行智动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法定代表人为小鹏 汽车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车辆工程的技术研究、开发, 汽车 零配件设计服务等,是小鹏 汽车 的运营主体。 
   而就在今年5月7日,橙行智动的注册资本由2529.5万元减少至1460.9万元。对此小鹏 汽车 相关人士对观察者网 汽车 频道表示,此次减资仍属于集团海外重组的一部分。 
      小鹏 汽车 27名股东退出,股东仅剩一家公司 
   小鹏 汽车 此次大量股东退出和注册资本减少,外界猜测其实际目的为搭建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VIE)架构,为海外上市进行铺垫。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12月,橙行智动的47位股东便将其所持的全部股权悉数出质给广东小鹏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当时,另一家造车新势力理想 汽车 的创始人李想便作出解释,称这是搭建红筹或VIE结构中“很正常的事情”。
      2019年12月小鹏众股东出质股权后,李想认为此为搭建VIE架构行为 
   所谓VIE架构,指在境外成立空壳公司,通过签订协议以完全控制境内公司,主要用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及外国投资者规避国内监管对外资产业准入限制等。 
   自2019年起,有关小鹏 汽车 赴美IPO上市的传言便时常见诸报端。但小鹏 汽车 始终未对此予以承认或者否认,仅回应称“目前没有具体的上市时间表”。 
   公开信息显示,小鹏 汽车 的最新一笔融资出现于去年11月,当时公司共计获得4亿美元的C轮融资,主要领投者为小米集团。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同期表示,小鹏 汽车 的C+轮融资也在进行中。 
      小鹏 汽车 股权架构 
   无独有偶,李想的理想 汽车 关联公司——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于5月13日发生工商变更,共计多达18位股东退出,注册资本由7.25亿元减少至4.34亿元,降幅超过40%。对此理想 汽车 回应称,公司整体组织架构在持续优化,但并未提及IPO及上市事宜。 
   除造车新势力外,途虎养车的关联公司——上海阑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日前同样发生工商变更,包括腾讯在内的20位股东退出,仅剩3家股东,注册资本则从约9141万元减少至约1796万元,但途虎养车仅称此是“上一轮业务和架构调整的后续动作”“公司目前无上市计划”。 
   另据Wind数据显示,本月截至5月20日,A股共有219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股东减持计划,仅14家上市公司发布重要股东增持计划。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小鹏汽车27位股东全部退出,或为IPO作准备

2. 小鹏汽车再获超3亿美元融资,有望加快赴美IPO进程

8月3日,路透社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小鹏汽车又获得了一笔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的融资,此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集团领投,其中投资者还包括了卡塔尔投资局。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这次融资离C+轮近5亿美元融资不到半个月。
消息人士还表示,小鹏汽车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筹款活动,所获的资金将会用于智能汽车技术的研究,但并没有指明究竟是哪些方面的技术。
国内有媒体向小鹏汽车证实,得到的回复是不予置评。截止发稿时,小鹏官方也未对上述消息予以证实。

据汽车民生网了解,小鹏汽车是一家致力于通过先进自研技术,制造智能电动汽车的造车新势力,其战略、市场定位以及长期愿景先后获得了投资者关注。
7月20日,小鹏汽车宣布完成签署由Aspex、Coatue、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参与的C+轮融资,融资金额近5亿美元。
2019年11月,小鹏汽车宣布获得4亿美元的C轮融资。
伴随C+轮融资不断进账,以及理想汽车在7月30日成功赴美上市,小鹏汽车赴美IPO的进程无疑将会加快。
媒体从多位接触到小鹏汽车项目的资方人士处了解,小鹏汽车已经在近日确定赴美上市时间,最快8月,最晚不迟于9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小鹏汽车“深陷泥潭”,亏损近30亿还能翻身吗?

  随着新能源 汽车 逐渐火爆,入局的玩家也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三巨头之一的小鹏 汽车 ,在前不久发布了2020年年报。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小鹏 汽车 的营收高达58.44亿元,其中 汽车 销售收入为55.47亿元。相比之下,2019年营收为23.21亿元, 汽车 销售收入为21.71亿元,可以说数据均实现了翻倍增长。 
    不过令人可惜的是,小鹏 汽车 仍然没有实现盈利。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小鹏 汽车 2019年、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37.188亿元、29.91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一直看好小鹏的高瓴资本跟纪源资本也均在去年减持了股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投资机构早早就会减持小鹏 汽车 股票呢?是否跟企业一直处于亏损有关?  
     小鹏 汽车 资本市场遇冷,只是因为亏损吗?  
    关于小鹏 汽车 在资本市场遇冷一事,业界内部的争议还是比较多的。有业内大佬认为,小鹏 汽车 遇冷跟持续亏损有关,毕竟小鹏上市之后投资人一直在等待回报,但事与愿违。尤其在去年年底,美国做空机构就大肆唱空在美上市的中概新能源 汽车 股,小鹏 汽车 自然也深受其害。在糟糕的大环境影响下,小鹏 汽车 股价从74美元一度下跌到了25美元,市值随之大幅缩水。 
       不过,在资本市场受冷的小鹏 汽车 ,却在产品销量上实现了一定提升,所以小鹏 汽车 在近期的股价也出现了反弹,不过距离最高的74美元 历史 股价,仍然有很大差距。 
    在谈到资本市场对小鹏 汽车 的态度转变上时,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称,造车本身需要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毕竟 汽车 跟手机不一样,不管是设计、生产等供应链环节,还是从营销、销售到售后,远远要比手机复杂的多,不过替换周期也要比手机更长。 
       而小鹏之前之所以能够打动众多投资人,主要在于小鹏提出要在智能化体验上寻找差异化创新,而从目前市售产品的体验来看,其实际体验效果虽然不错,不过问题是,随着入局造车的 科技 企业越来越多,小鹏 汽车 在智能化上的优势还能保持多久?恐怕就不好说了,尤其在华为、百度这些 科技 巨头加入后,造车新势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产品力撑不起市场表现,一切只是空谈  
    稍懂市场营销的人都应该知道一句话,“销量即是一切”。虽然早几年新能源车还属于跑马圈地的阶段,补贴满天飞、竞争压力小、资本热度高,当时就算没有量产车,PPT只要写得好,一样可以让投资人排着队往里投钱。 
       不过,现如今的境况就大不一样了,传统 汽车 厂商也开始逐渐发力新能源 汽车 ,再加上像特斯拉这种海外造车新势力也进入到中国市场,同时跨界造车的企业跟平台纷纷加入“造车”行列,造车新势力们可谓是如临大敌。毕竟市场就那么大地方,虽然前景看似一片汪洋蓝海,但实际上从目前入局者的数量来看,已经接近饱和了。 
    单就小鹏 汽车 来说,如果是跟自身相比,那么成绩还算不错,但是同横向和同级市场相比,其实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端倪的。比如小鹏P7的销量在同级市场中优势并不明显,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小鹏P7在今年3月新能源销量排行榜中,位居第13。而在小鹏之前的,还有蔚来、理想跟比亚迪。 
       要知道,当初小鹏 汽车 标榜要做新能源市场中的小米,试问小米要是靠这种销量,怎么可能成长为今天的庞然大物?要知道,从价位、空间、内饰豪华程度以及配置来讲,小鹏P7都妥妥盖过了特斯拉Model 3,甚至平心而论,小鹏推出的NGP自动驾驶导航辅助系统也要比特斯拉NOA更适应国内的道路。这点大家还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试驾视频,并非信口开河。 
    但是,从市场反响来看,别说Model 3了,就连比亚迪汉都比不过。市场表现如此,想必投资人心灰意冷也在情理之中。 
        技术优势“靠友商”,小鹏 汽车 何时才能翻身?  
    咱要说 汽车 销量不行,可以归结于消费者习惯尚未养成。那起码也得在技术上努力钻研一下吧,别光靠PPT“画饼”。事实上,小鹏 汽车 确实有技术,尤其在自动辅助驾驶上,但是在前段时间,小鹏 汽车 跟特斯拉之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摩擦事件,引起了业界一片哗然。 
    这件事主要源于特斯拉前任首席计算机视觉科学家、现小鹏 汽车 员工曹光植博士。曹博士从特斯拉跳槽进入小鹏 汽车 ,并负责自动驾驶视觉感知业务。但在2019年3月,特斯拉却在美国正式起诉曹光植,认为他在将相关自动驾驶源代码库的压缩文件进行了备份、储存,并还窃取了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技术源代码提供给了小鹏 汽车 。 
       为此,特斯拉还要法院强制小鹏 汽车 公布其自动驾驶源代码,不过小鹏 汽车 果断选择拒绝。但据某位业内资深人士向我们透露,二者之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在之前确实极为相似。不过,咱们也不能听别人的“一面之词”,对吧?不过,究竟有没有“借鉴”过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想必小鹏 汽车 内部员工心里应该非常清楚。 
    当然,小鹏 汽车 在创新领域也不是一事无成,毕竟还搞出了“飞行 汽车 ”。不过从目前国内形势来看,就连无人机飞行都有限制,这个“飞行 汽车 ”究竟何时能够商用就不得而知了。 
       当今之计,我们建议小鹏 汽车 应该在技术研发上尽快实现新突破,毕竟销量比不过,技术再拼不过,你让投资人相信一个不可能“飞起来”的“飞行 汽车 ”?是不是有点太想当然了。当然,如果小鹏 汽车 在技术上遇到瓶颈不好突破,那么不妨找一些合作伙伴,譬如说以技术服务商身份入局造车的华为,假设小鹏 汽车 能跟华为联手的话,相信肯定对其销量有所助益。  
     写在最后  
    从小鹏 汽车 当前的处境来看,新能源 汽车 风口迟早退热,而众多 科技 巨头却纷纷加入战局,不光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资本市场的注意力也会被最大程度分散。时间不等人,如果小鹏 汽车 也能跟比亚迪一样搞出来“刀片电池”这样的设计,即使充满争议但资本市场仍然愿意“抛出橄榄枝”,但如果不能,真不如趁早另谋退路,千万不要忘记,“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小鹏汽车“深陷泥潭”,亏损近30亿还能翻身吗?

4. 小鹏汽车募资超19亿美元 甩开膀子干5件大事

汽势Auto-First|刘天鸣
当地时间12月7日,小鹏汽车在美股宣布发行4000万ADS(美国存托股份),扣除承销折扣、佣金以及发行费用后,约募集资金19.4亿美元,如果承销商使用超额配售权,募集资金将达到22.34亿美元。
完成此次资金募集后,小鹏汽车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0年9月底的18亿美元增加到37.42亿元。
根据小鹏汽车发布的招股书显示,募集资金将用于智能电动汽车以及软硬件和数据技术,扩大销售服务渠道和超级充电网络,智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潜在投资,以及补充运营资金,募集资金投入比例分别为30%、30%、20%、20%。
从募集资金使用途径上可以看出小鹏汽车的发展方向,新产品、智能化以及自动驾驶与渠道建设并驾齐驱。

在新产品方面,小鹏汽车计划于2021年推出第三款智能纯电动轿车,新车基于David平台,与同平台下的小鹏G3相比,轴距更大。新车还将搭载X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和Xmart OS车载智能系统,为了提升自动驾驶能力,新车还将搭载激光雷达。
同时,小鹏汽车的第四款车型也在研发过程中,该款车型为基于Edward平台打造的SUV车型,轴距将超过2800mm。未来,小鹏汽车计划每年推出一款新车型。

在新车研发过程中,小鹏汽车为了降低成本和提升研发速度,希望通过高度共享零部件的方式,提高制造效率并实现规模经济。例如,小鹏汽车期望第三款车型在与G3共享大约70%的组件。
自动驾驶层面,小鹏G3和P7所搭载的XPilot2.5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能够实现自适应巡航控制、自适应转弯控制、车道定心控制、自动换道和自动泊车功能,截至2020年6月30日,自适应巡航控制功能累计行驶2510万公里,车道居中控制功能累计行驶1110万公里。

在招股书中,小鹏汽车计划在2021年推出XPilot3.0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除了具备XPilot2.5中提供的功能外还将增加用于高速公路驾驶的领航系统和高级自动泊车。其中,高速领航系统能够实现自主换道、超越其他车辆、识别交通标志以及调整速度等功能。高级自动泊车能够记忆经常使用的停车位,可以实现从停车场入口自动驾驶到记忆的停车位。

作为小鹏汽车募集资金使用的另一个“大头”,渠道建设上是以线上营销策略与实体销售和服务网络相结合的全渠道销售模式。截止9月底,小鹏汽车线下渠道拥有116家门店和50个服务中心,覆盖中国58个城市。
线上营销则通过小鹏汽车官网、APP、社交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广告获取客户,在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有超过50%的订单是通过线上渠道转化而来。

充电网络布局方面,小鹏汽车计划在客户集中的一、二线城市扩大超级充电站网络。目前,小鹏超级充电站共有135座,其中61座由小鹏汽车运营,74座由加盟商运营,覆盖全国50个主要城市。
此外,小鹏汽车也在商业模式上尝试创新。除了销售汽车获取收入外,还通过提供与产品相关的各种软件和服务,实现收入多样性以及改善毛利率。2021年推出的XPilot3.0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软件将面向用户收费,用户可一次付清也可三年分期付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传小鹏汽车再获超3亿美元融资

8月3日,有消息称,小鹏汽车再获超3亿美元融资,阿里巴巴集团领投本轮融资,卡塔尔主权基金(QIA)等也参与投资。这次融资,距离小鹏汽车C+轮近5亿美元融资不到半个月。目前,小鹏汽车官方尚未证实此消息。


据介绍,小鹏汽车致力于通过先进自研技术制造智能电动汽车,小鹏汽车的战略、市场定位及其作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领跑者的长期愿景获得投资者关注。7月20日,小鹏汽车宣布完成签署由Aspex、Coatue、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参与的C+轮融资,融资金额近5亿美元。2019年11月,小鹏汽车宣布获得4亿美元的C轮融资。
伴随C+轮融资不断进账,小鹏汽车赴美IPO的进程也在加快。

传小鹏汽车再获超3亿美元融资

6. 小鹏IPO,传统车企又挨一闷棍

文 | 鐵西區的李子
特斯拉上市时,“我都懒得正眼瞧它。”
蔚来上市时,“呵,又一个不怕死的。”
理想上市时,“好像有点不对劲啊。”
小鹏上市,“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传统车企中,比如鲍勃·卢茨那样的“特斯拉必死”论者,他们这10年来的心路历程大体如此。

和特斯拉、蔚来、理想还不一样,小鹏上市对他们的伤害更加撕心裂肺,毕竟何小鹏这个人没少揶揄传统车企。事实上何小鹏揶揄特斯拉的次数远远更多。只不过,特斯拉正享受着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盛情款待,市值超过第二名一倍多,完全不在意他人口嗨。传统车企却不一样——
刚上市的小鹏,市值就已经没到他们胸口了。
149.6
上市首日,小鹏汽车收盘价格21.22美元,涨41.47%,市值14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8亿元)。
两年前,我们任何人都不敢设想这一幕的出现。那时候何小鹏在品牌日活动上说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那句台词:智能汽车的核心在运营,而不在制造。

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何小鹏的境遇就跟聚贤庄里的乔峰差不多,“天下有识之士人人得而嘲之”。倒没必要为何小鹏鸣冤,毕竟是他先把国内互联网行业里那套口嗨风气拿到汽车行业的,用过分的嚣张去冲击过分的保守,所以无论他遭到怎样的反击都得忍着。
只是两年后的今天,当小鹏已经是一个月销千辆级别(2019年1.66万辆,今年上半年5489辆)、成功赴美IPO的上市公司,似乎有必要重新琢磨一下何小鹏的这番话。
比如现在几乎所有主机厂都在说OTA,但是传统车企是否有一套支持OTA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流程呢,那些大企业的组织架构里,是否能够迅速形成这样一个团队,不停地测试、收集反馈,最终达到持续迭代的目的?谁都明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便拥有OTA的能力,也是白扯。
所以何小鹏才会说“中国只有四家主机厂在研发制造智能汽车”。OTA的硬件基础能有多难,关键是软件能力跟不跟得上,如果能跟得上,又是否有那套永无休止的工作机制。
换到制造的角度。哪个汽车公司会真的不在意制造呢,小鹏汽车生产质量环节的老大,是在丰田有过40年服役经验的宫下善次。
区别就在这。何小鹏在口嗨,但实际上他不敢忽略小鹏汽车在生产制造领域的短板。至于那些在他对面同样口嗨的人,那是纯粹地真口嗨,于是乎,大概至今也想不明白,凭什么小鹏汽车的市值就到14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8亿元)了。
175.97 | 270.01?| 424.89
上面三组数字分别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菲亚特克莱斯勒、福特、通用)如今的市值。(不同平台的数字有差异,本文中市值数据均来自“微牛”平台)
还记得我们两年前在讨论的事情吗:什么,特斯拉的市值竟然超过了福特和通用?现在我们来看看三个中国新造车公司的市值吧:
小鹏149.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8亿元)

理想163.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25亿元)

蔚来235.4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17亿元)

中国新造车三大呼之欲出,市值分分钟就要秒了美国三大——这种表述是不是特别轻浮,让人特别不舒服?——当年传统车企就是这样嘲讽特斯拉的。
“出来混,迟早要还”。
特斯拉市值超越丰田,仿佛就像是发生在昨天,再看看特斯拉现在的市值:

又翻了一倍。
美国科技股最近几个月的暴涨让人惊掉下巴。苹果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7万亿元),于是特斯拉的上限也被再次抬高;特斯拉超级加倍,于是小鹏和前脚入场的蔚来、理想也跟着吃红利。
(不过在小鹏上市当天,理想和蔚来均看跌,理想更是足足跌了17%以上)
泡沫属性当然是存在的,但这一轮科技公司的疯涨更集中。3月到8月,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增长近7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其中接近60%、计4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亿元)的增长集中在FAAMG+T上,也就是脸书、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以及特斯拉。与其说这是又一次科技泡沫,倒不如说是一场新冠疫情中的马太效应。
至于传统汽车,丰田被特斯拉超越的那天,市值是1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63亿元)上下,今天他们的市值是18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23亿元)。
我们往往对反复发生的事情变得麻木。为防止到时候忘记说,这里不妨先提前大胆预测一下:特斯拉超过丰田,其实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意外,但如果将来某一天,蔚来超过了通用,小鹏超过了菲亚特克莱斯勒(如果那时FCA还没跟人合并的话),那才真的是大件事。

4-3-4
2018年时,小鹏汽车官网上贴出的核心高管团队有4人,何小鹏、夏珩、顾宏地和谷俊丽。之后谷俊丽离职,核心高管团队变为3人。

今天小鹏汽车官网上,谷俊丽离开之后的位置,被联合创始人何涛代替,核心高管团队变回4人。

谷俊丽与何涛都从事于自动驾驶领域,之前谷俊丽离职,就被认为和其从事领域与何涛重叠有关,而后者毕竟是小鹏的联合创始人。
现在的四位核心高管,何小鹏的履历大家都清楚,顾宏地之前是金融领域的人。四人中,只有夏珩和何涛是传统车企出身,前者曾在广汽研究院负责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的控制系统开发,后者曾主导广汽智能汽车Witstar 和无人驾驶样车的开发。在传统车企当中,也都是边缘学科。
也就是说,小鹏汽车高管团队里,从4人到3人再回到4人,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一人来自传统车企核心部门,如底盘、供应链等。
这在新造车公司似乎是常态。蔚来的高管团队中,沈峰在公众面前的出场率明显低于秦力洪和沈斐。而理想做得更加彻底,其供应链及生产制造的负责人是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之前是联想集团副总裁兼摩托罗拉(中国)董事长。

也就是说,那些被传统汽车视为不外传的宝贝、用来证明“你不懂汽车”的造车经验,似乎并没有成为小鹏这样的新造车公司的困扰,这个看似有力的指控,很可能根本是在与空气斗智斗勇。
伴随着蔚来、理想、小鹏一个接一个地上市,汽车产业也从里到外、彻彻底底地经历了一整段祛魅的过程:造车非常难——没人否认这一点——但就像这个世界上那么多非常难的事情一样,它是可以被解决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 累计交付两万辆、 小鹏汽车赴美IPO,背后是巨头交手

8月8日,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大吉大利之日,小鹏汽车在这一天正式官宣赴美IPO,由此前的“不予置评” 改为大大方方承认。
2020年,是一个太过神奇的年份。
疫情黑天鹅飞过,在今年3月下旬,美股在两周内四次熔断,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马太效应凸显,头部几家车企在上半年逐步走出融资困境、销量提升明显 ,而未能如期量产的正在倒闭破产。

这里面,以蔚来、理想、小鹏汽车为代表的TOP3头部三强,除了蔚来,理想汽车已如愿在美股上市,紧随而至的小鹏汽车若无意外,也将在八九月如期在美股上市。
威马和哪吒背后的合众汽车则谋求在科创板上市,而曾经的博郡汽车、拜腾汽车倒在了量产交付前夜,融资是他们倒下的最直接原因。也因此,重资金的造车新势力为了活下去,IPO是时不我待。

01小鹏汽车早有准备
8月8日,小鹏汽车递交美国IPO申请,拟按代码“XPEV”在纽交所挂牌交易,申请发行规模为1亿美元,承销商为瑞士信贷、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

招股书截图
尽管理想汽车更早实现上市,事实上,小鹏汽车在2019年便开始了一系列准备。
2019年12月,小鹏汽车的47位股东几乎同时进行了股权出质。2020年3月19日,小鹏汽车收购福迪汽车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福迪汽车在3月19日出现股权变更,股东变更为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夏珩。

在今年2月24日,小鹏汽车运营主体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河南省战新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中金资本投资实体之一)和肇庆市高新区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粤财创投控股)退出股东行列,公司注册资本由3836万元降至约2529.5万元。
产品方面,小鹏汽车2018年发布小鹏G3,2020年7月发布重磅车型小鹏P7。
销量方面,小鹏汽车2019年交付了16608辆,累计交付量已达20707辆。截至2020年7月底,小鹏G3累计交付量达18741辆。
根据小鹏汽车最新销量数据,6月底才开始交付的小鹏P7交付量已达1966辆,7月小鹏P7实现单月交付量1641台,且在全部订单中,98%预定车主选配X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这对于志在对标特斯拉Model3,主打智能的小鹏P7,算是一个较好的回报。

招股书文件显示,2019年小鹏汽车收入为23.2亿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逾238倍。2020年上半年小鹏收入10.03亿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12.31亿有所下滑,主要两个原因影响:一是首款车G3在2018年全年订单集中到2019年Q2交付,导致基数较高;二是2020年上半年的汽车销量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
招股书披露,小鹏汽车自2015年成立后至今一直没有盈利。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净亏损分别为13.988亿元、36.917亿元、7.958亿元人民币,两年半累计亏损58.863亿元。
IPO前,小鹏汽车管理层持股达40.9%,其中何小鹏持股31.6%为最大股东,阿里持股14.4%为最大外部股东,其他主要股东还包括小米、GGV纪源资本、晨兴资本、高瓴、红杉、卡塔尔投资局等明星投资机构。

至此,小鹏汽车赴美IPO ,一切都是有条不紊。
02背后是巨头交手
而这一切的背后,除了创始人和管理团队,造车新势力背后满满都是互联网巨头的影子,他们的交手是赴美IPO的重要推手。
在新势力造车领域,7月30日刚刚在美股上市的理想汽车,可以说,是美团撑起了理想汽车的市值,6月,理想汽车D轮融资美团出资5亿美元,7月又认购3亿美元的基石投资。在理想上市前融资的20亿美元中,王兴及美团系投资超8亿美元。

此轮融资助力理想汽车美股上市就是明证。
五年前,美团与阿里决裂,阿里撤资,双方结下梁子。此次美团使出了杀手锏,在其App“封杀”支付宝。美团王兴正在社交媒体上回怼阿里巴巴,质问“淘宝为什么还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数比支付宝多,手续费也比支付宝低。”

小鹏汽车则是阿里巴巴重仓押注的新造车企业。
距离 C + 轮 5 亿美元融资不到半个月,小鹏汽车再次获得超 3 亿美元融资,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领投了小鹏汽车的本轮融资,卡塔尔主权基金 (QIA)等也参与投资。此轮融资距离C + 轮才过去十天左右,在7 月 20 日上午,小鹏汽车才刚发布消息,宣布签署 C + 轮近 5 亿美元融资协议,主要投资方为 Aspex、Coatue、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
截至目前,腾讯投资蔚来、百度投资威马、美团投资理想、阿里投资小鹏,出行蛋糕的新一轮切割大战就此打响。
随着小鹏汽车的正式上市,头部造车势力第二轮竞争也拉开大幕。
总结
小鹏汽车将是继蔚来和理想之后第三家登陆美股的中国造车新势力,IPO不是终结,下一轮竞争早已悄然打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累计交付两万辆、 小鹏汽车赴美IPO,背后是巨头交手

8. 小鹏汽车宣布C+轮近5亿美元融资 IPO临门一脚?

这一刻,造车新势力的幸福都是相似的。
7月20日,小鹏汽车宣布完成签署由Aspex、Coatue、高瓴资本和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参与的C+轮融资,融资金额近5亿美元。车市寒冬中,小鹏汽车的融资让市场对造车新势力再次“另眼相看”。


之所以说另眼相看,是因为就在不久前拜腾汽车、博郡汽车和赛麟汽车相继因为资金问题,纷纷处于停摆状态,能否回血看似渺茫。除了这三家,还有像奇点汽车、天际汽车等尚未量产车入市的新势力,让人堪忧。造车本不易,还赶上疫情与车市下行的压力,且不说市场是否留给其生长空间,能否找到续命钱都是生死考验。
去年,美团创始人王兴就在社交网络上评论“未来造车新势力仅能存活3家,分别是理想蔚来小鹏”。作为理想汽车的投资人,王兴此言并非耸听。短短半年不到,看似一语成谶。

在王兴说这句话之前,投资了4亿美元。6月,美团再次加持5亿美元。几乎就在加持的前夜,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车已经在华尔街等待敲钟,据说这个月底就会挂牌。虽然企业对此不予置评,但理想汽车缺席同期举行的成都车展却是事实。二者是否有巧合呢?
对于增资原因,小鹏汽车给到的说法是:本次C+轮融资的成功签署,充分体现了投资者对小鹏汽车的战略、市场定位及其作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领跑者的长期愿景充满信心。
我们再来审视一下小鹏汽车的“初心”,这是一家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设计、开发及制造商,致力于通过科技和数据驱动智能电动汽车的变革,引领未来出行方式。智能汽车的赛道一直是小鹏汽车的坚持,第一款纯电智能SUV小鹏G3于2018年12月推出,今年4月推出第二款纯电智能轿跑小鹏P7。为了保持领跑者优势,公司在广州、北京、上海、美国硅谷和圣地亚哥设有研发机构,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一直保持的60%左右。
在去年底公布的一组数据中,小鹏汽车的专利数和占比都足以说明这是一家“重研发”的汽车公司,甚至让人怀疑如此大规模的投入研发,是否会影响市场化节奏。


没想到,小鹏汽车在受新冠疫情影响而充满挑战的过去半年里,实现多个企业里程碑事件,包括今年4月成功推出第二款智能轿跑小鹏P7,同时拥有自主生产能力的小鹏汽车肇庆智能工厂,在今年5月获得生产资质。从销量上看,小鹏汽车也稳坐造车新势力头部位置。

王兴是在敲钟前夜增购了一张票,这不得不让人联想此次小鹏汽车融资5亿美元是否也到了冲刺IPO阶段。
梳理小鹏汽车融资信息,网上有多个版本。从官方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其B+轮融完成后,小鹏汽车累计融资额近100亿元。如果算上C轮的4亿美元、C+轮的近5亿美元,目前小鹏汽车的融资额度大约在160亿元左右。(如果加上此前C轮获得的信用额度,小鹏汽车的融资额度应该在200亿规模。)
公开信息显示,理想汽车目前累计融资大约在21.25亿美元,近150亿元。如果算上此前“流产”的微型电动车项目,理想汽车也是两款车型,一个工厂。从融资、产品、工厂、上市等节奏来看,二者也都非常合拍。
小鹏汽车称,为中国快速增长且崇尚科技的庞大中端消费者群体提供智能电动车体验。从定位上看,小鹏汽车的“中端”与特斯拉虽有差异,但智能电动的内核是高度一致的,这仿佛也让资本市场看到了小鹏汽车的市场前景,毕竟就在前不久特斯拉目前市值已经超越了丰田、大众和本田之和。另一家中国新势力蔚来汽车,股价也从3月触底的2.1美元增长到7月最高的16.4美元。此时,对于等待5年之久的资本来说,可能是一个围猎的好时机。
也就在今天,一品君还得知另两家造车新势力也在IPO路上,只不过冲击的是科创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