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一中民国校长是谁

2024-05-09 02:07

1. 长汀一中民国校长是谁

  康咏(1862—1916),字步崖,号漫斋。进士,内阁中书。福建省汀州府城关(今长汀县汀州镇)人。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经史,精文善诗。1882年(清光绪八年),年方二十,省试高中举人,受到主考官侍郎宝竹坡的赏识,应约赴京从师学诗文。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高中进士,钦点内阁中书。一贯遵守师训,兢兢业业从政办事,为国为民排忧解难。但因“值清政不纲,内忧外患,相逼而来”,甲午战争的狼烟、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变法的失败,目睹清廷腐败无能,毅然辞官返乡投身教育。先后任潮州东山书院、汀州龙山书院山长。此后,从康有为变法维新第一条“废科举、兴学校”中得到启示,自费东渡日本考察教育,重点考察了东京、长崎、大阪的教育改革经验。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向汀州知府张星炳建议,改龙山书院为汀郡中学堂,被聘为察学员,兼综一切校务。次年被聘为监督(即校长),冬,将汀州试院并为校舍。1906年春,招收新生,增聘教员,设置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博物、音乐、图画、体育等十多门课程,购置了一批图书、仪器和标本,学校规模不断壮大。不久,被选为长汀县教育学会首任会长。是年又创办新俊小学。1910年(清宣统二年),被选为福建省咨议局议员、京师咨政院议员。民国初年,为避免粤商垄断盘剥盐业,被众推于潮州创办盐业公司,并任总经理。在潮州官府力荐下,创办广东韩山师范,曾任广东惠、潮、嘉应州师范学堂监督。1916年(民国五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在潮州病逝,终年55岁。现存作品《漫斋诗稿》,计诗468首,分为6卷;忧国忧民之情发之于诗,诗意自然“凄清婉丽,哀而不伤”。

  黄冕南,字藻轩。潜心性理之学,笃守程朱,曾任龙山书院主讲。1907年2月,被聘为汀郡中学堂监督。督教严正,讲授修身大义;诲人不倦,阐发经传微言。著有修身讲义《一庵文集》。

  张选青,1908年2月至1909年6月,被聘为汀郡中学堂监督。1912年(民国元年),教育部改定中学为四年制,监督改称校长,并定每年8月为学年开始,汀郡中学堂更名为汀州中学校。当年2月,被汀州郡知府兼总办官俞名瀛聘为汀州中学校校长。两次出任,管教严格。1913年春,学校改造大楼一座。1915年9月,举行学校创办十周年纪念会。曾任咨议局咨政院议员。

  郑克明(1856—1913),福建长汀人。清光绪15年进士,内阁中书,奉直大夫,清末民初客家诗人。一生从事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曾任长汀县参议会议长。1909年6月至1910年1月任汀郡中学堂监督。他为人坦荡磊落,耿直厚道,淡泊名利,乐善好施,待人以诚,治学严谨,深得莘莘学子和社会贤达钦仰拥戴;又遵循“不为良相,宁为良医”的祖训,潜心医学,治病救人,深得社会好评;自幼喜诗,加之亲历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种种剧变,发而为诗,追录成帙,于是结诗集为《扪襟集》(是其著《省庵诗抄》之一部分,《省庵诗抄》其余部分因疏于保存,失传)。

  郑承明,字惠臣。曾任民政部主事。善赋诗,工小楷。1910年1月至1911年11月,被聘为汀郡中学堂监督。1911年3月,汀郡中学堂第一届毕业生31人送省复试,接着参加各高等学堂招生考试,名列前茅,学校声名传播八闽。1918年8月再次出任该校(当时称“省立七中”)校长(至1925年8月),随即修理校舍,购置校具等项。1919年2月,全省运动会上,该校运动员多占优胜;成绩展览会上,该校也获众多奖励。“五四”运动消息传来,全校师生举行反帝反封建示威游行;1925年“五卅”惨案噩讯传来,学校组织了“沪案后援会”,募集捐款,支持工人罢工斗争:两度表现了该校师生的反帝爱国精神。

  赖朝俊,1917年由省教育厅委任为校长,在职一年(至1918年4月),因护法军波及长汀,校务停顿。当时学校收归省办,名为福建省立第七中学。

  肖敬(1893---1941),原名甘亭,字树棠,国民党少将。福建长汀人。曾任省立七中代校长(1918年4月至1918年8月)、长汀公路局长。南昌起义军过汀时离汀。曾在福州候差,被黑帮绑架勒索,赎出后与郑冰如、陈秀生东渡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回国后在南京汤山步兵学校任少校教官。1930年任国民党18军11师中校参谋。后得肖乾引荐在江西吉安的干训所任上校教官,调教育大队任上校大队长、11师上校参谋处长。后升为少将闽西保安分处长。曾被选为国大代表。抗日战争时期入重庆,在国民政府军委会任少将高级参谋兼军司令部战情发布组组长。1941年病逝于重庆。

  何雨农(1900---1949),福建长汀人。曾任省立南平初中校长,省立上杭中学校长。1925年8月,由教育厅委任为省立七中校长。10月举行建校二十周年纪念会。1927年2月省令增设高中部,改校名为福建省立第四高级第七初级中学,并改校长制为委员会制。被推为委员会主席。5月开始聘请女教员,学生自治会推举三人参与校务会议。1928年2月恢复校长制。继续担任校长。3月,初中部童子军成立,9月高中部开始军训,军事训练团成立。1929年1月,改校名为省立长汀中学。1930年3月晋省离汀。 1948年1月,再次由省派至汀中接任校长。1949年1月身故。

  李致和,1930年3月因何雨农校长晋省,在教务主任职上代行省立汀中校长之职,至6月离职。

  王秉雄(1903--- 1941),福建南靖人。上海大夏大学教育学士。1935年夏被福建省教育厅委任为省立长汀初级中学校长。到任后,力事修复校舍、教具,重新建立章制,并将关岳庙及教育局旧址并入学校,四处延请礼聘教职员工。1935年秋,学校恢复初中招生,全校有3个班,其中附设二年制简易师范科(毕业两级后停办)、园艺科(毕业一级后停办)各一个班,全校共有学生150余人,所开设课程有国文、算术、历史、地理、公民、物理、化学、图画、音乐、生物、英语、生理卫生、博物(含动、植物)。1937年8月,全校师生联络社会各界人士组织成立“抗敌后援会”,广泛开展宣传抗日活动,动员人民群众全力投入抗战。1937年12月,厦大内迁长汀。由于厦大精神的浸润,汀中迎来了一次鼎盛时期,声望远扬八闽大地。1938年8月奉令增办高中,校名为省立长汀中学,当年向闽西八县招收高一新生100余人,初中扩招至150余人。为宣传抗战,学校组织了“汀中剧团”,重建军训团。1941年元旦,学校编辑出版《汀中季刊》,宣传抗日,内容丰富。1941年9月赴渝受训之际卒,汀中师生为之立碑纪念。

长汀一中民国校长是谁

2. 长汀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管理

学校本着“高质量、高效益”的“双高”原则,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效益。首先,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只有教师的高素质,才有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学校2005年以来不断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着力培养教师“爱生如子的奉献精神、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勤奋工作的兢业精神、校兴我荣的主人翁精神、奋发有为的名师精神”,狠抓教师的在职进修培训,经过多年的悉心经营,到2008年,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18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56人,占31.1%,中级职称71人,占39.4%,本科学历163人,占90.56%,大专学历17人,占9.44%,信息技术考证率达100%。与此同时,学校还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开展“结对子”、“以老带新”、“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等活动,要求青年教师上好“三课”,即亮相课——汇报课——展示课,以此来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速短成熟期。学校为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利用假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轮训,学习他们先进的生产管理,经营理念,工艺流程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操作实践等。通过培训,教师的学历层次、职业道德、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不同程度提高,涌现出像陈洪扬、谭鲁华、上官文英、钟贵林等一批学科带头人,赖如良、丘晓松、郭永魁等拔尖人才和县名师,使大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2005年以来有十多位教师分别获省、市、县各级表彰,丘锋同志2004年还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其次,构建德育网络,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在开足上好德育课的同时,努力构建德育网络,成立由分管德育副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校长室——政治处——团委、学生会——保卫科——班主任及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德育教育工作网络;学校——家庭——企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做到校内外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紧紧围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办事”的原则,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学生开展“升国旗、唱国歌”、“与陋习告别,与文明同在”、“做文明职专人”、“青年志愿者便民服务”等系列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了“团结、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和“严谨、勤奋、诚实、求索”的学风。第三,狠抓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分别在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研讨。文化课教研组,围绕“研究性学习”、“在品味中快乐创作”、“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教研组围绕专业技能的途径与措施、“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与维修”等课题深入开展研讨,通过这些课题的研讨,教师的教研水平与教学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不少老师的学术论文在CN杂志上发表或在省、市、学术交流中获奖。与此同时学校还根据用人单位生产一线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增删,开发校本课程,先后编印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目标和要求》、《电子专业技能考评手册》、《旅游专业技能考评手册》、《饭店服务等级鉴定册》、《烹饪原料加工技术》、《实用应用文》等适合专业特点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应知应会,并通过技能鉴定,毕业时获得“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由于该校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 长汀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目标

办学总体目标是: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做到高起点,高规格,高效益办学,努力创建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名校。首先是抓好队伍建设。学校将继续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弘扬“五种精神“的教育(即爱生如子的奉献精神、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勤奋工作的兢业精神、校兴我荣的主人翁精神、奋发有为的名师精神)。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会管理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以一流的班子带一流的队伍,以一流的队伍创一流的业绩。其次是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围绕课改目标,加大教研教改力度,特别是加强市场调研力度,继续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加快紧缺人才的培养,尽可能多的为社会输送大批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提升职业为社会经济和文化服务的功能。三是继续坚持德育首位原则,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生,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争创省级文明学校。四是进一步加大校园建设力度,优化、绿化、美化校园,完善各专业实验、实训设备,加大实训生产车间的建设力度,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质量一流的名校,力争“十一五”期间把学校建设成全国一千所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全国一千所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并力争把学校升格为长汀职业技术学院而努力奋斗。

长汀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目标

4. 长汀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建设

该校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学校充分发挥历史人文优势和地理环境优势,紧贴市场,面向社会需求,开设市场对口、适销专业,2008年该校共开设21个专业,其中“电子技术应用”和“机械制造与控制”是该校的拳头专业、重点专业。两个专业年招生500个左右。2005年以来,学校狠抓这些专业的建设,在建设新校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近300万元,添置了电拖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配齐其它不足设施,同时与厦门一些知名企业合作,开发校外实训基地,使这些专业的实验与实训得到保证,使学生的就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该校“专业设置新、办学形式活、就业渠道畅、办学效益好”的办学特色,博得了省市各级领导的好评,2004年3月该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11月全市职业教育现场会在该校召开;省电视台公共频道摄制组的同志来该校拍摄反映该校教育教学丰硕成果的专题片《职教奇葩》,并在省台播出;2005年12月省电子学术年会在该校召开;武平职专、永定侨荣职专等周边学校先后来该校交流,充分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今年该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项目以97分的高分获省中职学校第一名。

5. 长汀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校概况

学校创办于1980年9月,办学20多年来,学校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因而学校赢得了家长与社会的信赖和认可,2004年4月学校被核批为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2004年3月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已发展成20多个专业、72个教学班,在校生4000多人的规模。2005年以来,每年招生逾千人,就业率达98%以上,对口升学率达95%以上,双证率达95%以上,同时开展各种短期培训,年培训下岗职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千人以上,逐步形成了“专业设置新、办学形式活、就业渠道畅、办学效益好”的办学特色,成为汀州地区具有骨干示范作用并向周边省市辐射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长汀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校概况

6. 长汀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艰苦创业

长汀职业中专学校作为一所县级学校,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关心外,还得力于学校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工作,特别能奉献的干部及教师队伍。学校创业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艰苦创业史,它凝聚力了该校全体教职工的汗水、泪水乃至血水。1. 群策群力,建设美好校园。2003年秋,该校与初中剥离后,为摆脱两校共处一地,校园面积狭小的窘境,决定另择校址,建设新校,但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学校全体教职工急学校所急,想学校所想,在短短的一周内为学校筹措资金300多万元,解决了学校的燃眉之急,使得新校区得以顺利进行。2005年至2008年,学校多方筹措资金近二千万元投入新校建设,学校不少领导、老师放弃子周末、节假日,全身心扑在校园建设上。为建新校,休息少了,奖金补贴少了,但全校上下毫无怨言。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8月终于顺利迁址新校区,从而使教育、教学、生活、实验实训等用房得到最大满足,其他基础设施与实验实训设备的得到充实,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2.上下齐心,共绘美好蓝图。“十一五”期间,将按照“面向市场,需求拉动,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体制多元,模式多样的总体思路,大胆进行观念和制度创新,构建多时空入学,多平台毕业,多资格就业,多渠道升学的教育模式。

7. 长汀县第一中学的学校领导

 长汀一中校长:王天飞 副校长:林朝东、修红英、王林焕、赖友生、李清华教务处:李清华  姓 名  任 职 时 间  备 注  康 咏  1904.5—1906.冬  监督  黄冕南  1907.3—1908.2  监督  张选青  1908.2—1909.6  监督  郑克明  1909.6—1910.1  监督  郑承明  1910.1—1911.11  监督  张选青  1912.2—1917.4  1912年后监督改称校长  赖朝俊  1917.4—1918.4   肖 敬  1918.4—1918.8   郑承明  1918.8—1926.2   何雨农  1926.3—1930.3   李致和  1930.3—1930.6  主持  廖鸿芦  1930.6—1930.夏  主持  王秉雄  1935.夏—1941.9   吴其瑞  1941.9—1941.12   姜子润  1941.12—1943.8   柏鸿铭  1943.8—1943.10  代校长  金树荣  1943.10—1945.9   邹锡光   未到校  陈 健  1945.9—1945.12  主持  刘大业  1945.12—1947.7   谢成珂  1947.7—1948.1   何雨农  1948.1—1949.1   戴焕文  1949.1—1951.2   胡史樵  1951.2—1953.8   陈 群  1953.8—1955.4   罗 天  1955.4—1957.8   郝曼华  1957.8—1965.10   史 钢  1965.10—1969.9   陈发宝  1969.9—1973.3  工宣队长  李景福  1971.1—1978.9  革委会主任  1978.9—1980.2  1978.9恢复校长制  魏善勋  1980.3—1985.3   俞有丁  1985.4—1992.9   李伟业  1992.9—2001.1   钟 超  2001.1—2006.9   王天飞  2006.9—2014

长汀县第一中学的学校领导

8. 长汀县第一中学的办学历史

1681年—1904年5月,龙山书院。1904年5月—1912年1月,汀郡中学堂。1912年2月—1917年3月,汀州中学校。 1917年4月—1927年1月,福建省立第七中学。1927年2月—1929年,福建省立第四高级第七初级中学。1929年1月—1930年夏,福建省立长汀中学。1930年—1935年,夏停办。 1935年夏—1938年7月,福建省立长汀初级中学。1938年8月—1951年1月,福建省立长汀中学。1951年2月—1955年6月,福建省长汀中学(1951年2月长汀县立初级中学并入)。1955年7月—1968年冬,长汀县第一中学(1961年8月长汀第六中学并入)。1968年冬—1972年6月,长汀抗大中学(长汀师范学校并入)。1972年7月至今,长汀县第一中学(1973年3月长汀电厂东风初中班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