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什么走向军国主义?

2024-05-14 00:01

1.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什么走向军国主义?

“明治维新”是由日本的武士阶层发动,以打仗为职业的武士及其信奉的武士道精神就包含着军国主义内容。木户孝允、西乡隆盛这些出身武士的明治维新领导者,从改革开始就提出“征韩论”,以侵略扩张作为“明治维新”后的发展国策。

“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吉田松阴在长洲藩办了所“松下村塾”,并提出了“皇国史观”,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观,也是明治政府外交的思想支柱。他的村塾里教出了日本未来掌控政权的木户孝允、坂本龙马、伊藤博文、高杉晋作、山县有朋等人。这些人一直把吉田松阴的“海外补偿论”作为近代日本扩张的思想基础,演变成占领朝鲜为途径,以满洲为据点夺取中国的“大陆政策”成了日本的最高国策。吉田松阴的学生山县有朋根据吉田松阴“武士道并不只限于武士”的理论,发布“军人敕谕”要求所有军人把天皇当成神来崇拜,强调军人的服从、勇敢和忠诚。

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主要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政治体制。政体学习的是有着深厚军国主义思想的德国,天皇除了拥有实权,还通过《宪法》承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日本帝国由天皇万世之统治”,“天皇总领统治大权,可自行宣战、讲和及缔结条约”。

法理上是由文官政府领导军队,日本的奇葩制度是军部在政府内阁有陆相和海相,只要军部觉得首相不能配合自己的侵略政策,可以让陆相辞职,不提供继任人选,日本内阁就要倒台。文官政府很难全面接受军部要求,这种情况下日本内阁只好让现役或退役军人来担任首相,形成了军政府。更有甚者日本的佐官级军事官员喜欢通过政变或者没有政府同意下的军事行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越来越不可阻挡,连续的军人执政让侵略的路线彻底失控。最后只能让东条英机组阁并担任首相、陆相等多个部长,使日本彻底失败。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什么走向军国主义?

2. 明治维新中日本因为什么会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

这是日本的早期的首相脱不了干系,正是日本早期的内阁形成,才让日本走军国主义这条道路越走越远。日本继明治维新以后就开始日益膨胀,由于自己的国门不断的打开,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知识,尤其是美国前期的大力扶持,让日本经济飞速的发展,虽然在工业革命的不断成熟,他们认清了自己的短板,所以为了能够让日本得到更多的资源,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萌芽开始慢慢成长。
日本早期首相伊藤博文,他是日本担任了七年时长的首相,也正是因为他看见了东方大国正在被无情的瓜分,于是他也想从中分一杯羹,但是没有理由不好开展,于是就以海上战争为由,对我国进行了甲午中日战争,最后日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取得胜利,日本获得了清政府的赔偿以后一日暴富,大力发展重工业,军事力量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日本当时成为东亚第一军事强国可以说和伊藤博文脱离不了关系,但是由于执政理念的不同,最后伊藤博文被刺杀而死,后来松本正义上台执政,他将日本的经济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将日本经济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更好的跟上了西方国家的发展进程,而且松本正义进行一系列的财政改革,为后来日本的军国主义积累了许多资产。
山本权兵卫这个人担任了日本首相之后,日本的军国主义就开始正式的发展了,他创建了一系列部队,并且他的作风也是十分的硬派,他创建了海军,并且由于和前任首相的观念不同,他采取了十分强硬的做法,认为就应该通过对外扩张来满足日本自身的需求。
最后也是在他的这种观想下,日本全民的军国主义思想日益强烈。

3.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不仅走上了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         考查明治维新改革的结果及影响,回顾已学史实可得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不仅走上了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不仅走上了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4. 日本明治维新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为后来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于1868年4月6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 五条誓文》,6月11日公布《政体书 》。9月3日天皇下诏将江户改称东京。10月23日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5月9日迁都东京。并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   1869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   社会体制方面,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为减轻因“版籍奉还”而连带的财政负担,政府通过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封建俸禄;此外亦颁布武士《废刀令》,以及建立户籍制度基础的《户籍法》。   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历制上则停用阴历,改用太阳历计日(年号除外)。   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国家的中央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殖产兴业)。   教育方面,发展近代义务教育,将全国划分为8个大学区,各设1所大学,下设32个中学区,各有1间中学,每1中学区下设210小学区,每一所小学区设8所小学,总计全国有8所公立大学,245所中学,53760所小学。教育机关颁布《考育敕语》,灌输考道、忠君爱国等思想(有人认为此举用意在于强化最高权力集中式的社会体系,为日后的对外扩张铺路)。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   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预备役2年,后来一般役及预备役分别增至3年及9年,总计12年。1873年时,作战部队动员可达40万人。此外明治政府亦发展国营军火工业;到了明治时代中、后期,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经费的30%~45%,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   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兴筑新式铁路、公路。1872年,第一条铁路——东京(新桥)至横滨(樱木町)间铁路通车;到了1914年,日本全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7000公里。   司法方面,仿效西方制度,于1882年订立法式刑法,于1898年订立法、德混合式民事法,于1899年订立美式商法。   宗教方面,基于政治理由,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因为其宣扬忠于天皇的思想,对天皇统治国家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亦容许其它宗教的存在,1873年日本取消基督徒传教的禁令。   1871 年 ,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的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的口号下 ,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以高征地税等手段进行大规模原始积累,建立了一批以军工、矿山、铁路、航运为重点的国营企业。与此同时,引进缫丝、纺织等近代设备,建立示范工厂,推广先进技术;招聘外国专家,派留学生出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由于过重的财政负担曾经引起财政危机,80年代初政府把一批国营企业和矿山廉价出售给与政府勾结因而拥有特权的资本家( 即所谓政商),以优厚的保护政策鼓励华族、地主、商人及上层士族投资经营银行、铁路及其他企业,培植了一批财阀。80年代中期起,以纺织业为中心,开始出现产业革命的高潮。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颁布宪法;   2.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   3.社会上: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   4.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 教育。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 皇的军队。明治维新背景;    5.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   6. 思想上: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确立了国民皆学的方针。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影响和历史意义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后来,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在1895、1904年分别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清帝国与俄罗斯,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但其改革遗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些列日本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更在1895年以及1904年~1905年,分别于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受到西方列强的注意,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福泽谕吉所提出的“脱亚入欧”论也在此时成为正论。   维新初期,由于明治政府的政策,使得武士的社会地位大幅下降;而随着俸禄渐次缩减,武士的经济上保障也被削弱。凡此种种皆导致士族对明治政府的不满,武力抗争因此接二连三地发生。维新功臣西乡隆盛以鹿儿岛县为中心,于1877年6月18日年所发动的西南战争,成为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士族反抗战役。战败之后,残余的士族成员转入地下活动,与板垣退助所主导的“民选议院设立运动”结合,透过“自由民权运动”的开展形成政治上的反对势力。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公布,成为亚洲第一部成文宪法;1890年,日本国会(帝国议会)正式开始运作。   至于社会、文化方面的改变,随着留洋知识分子(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新渡户稻造等)吸收并引介西方文化与典章制度进入日本,以及众多现代化事物的引进,“文明开化”的风潮逐渐形成,对于原本传统而保守的日本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只物质需求与生活习惯上出现西化的转变,在教育系统与社会组织的广泛推行下,思想与观念上也逐渐有了现代化的倾向(例如守时、卫生等概念与西式礼仪);文艺上的影响也不小。   另一方面,虽然明治政府锐意改革,但整体而言较为偏重促使国家强盛的结果,也遗 留了许多问题:如天皇权力过大、出身藩地的有权有势者长期掌控国政,形成势力庞大的“藩阀政治”体系、土地兼并依然严重、新兴财阀垄断市场经济等现象。这些负面问题与日后发生并累积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相互影响,最终直接或间接促使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 国。   消极影响: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威胁。   立宪的意义   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采用君主立宪制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政权。

5. 简要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及其成功的原因。

具体措施: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四民平等。②经济上,改革士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征收地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③军事上,实行军事改革,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的皇军。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发展近代教育。成功原因: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②倒幕派实力较强,推翻了幕府统治;③新政权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④处于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之下。

简要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及其成功的原因。

6. 日本明治维新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为后来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社会体制方面,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皇室亲缘关系者改称为“皇族”,过去的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幕府的幕僚,大名的门客等改为“士族”,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各等级间允许相互交往,但仍存在等级之分;为减轻因“版籍奉还”而连带的财政负担,政府通过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封建俸禄;此外亦颁布武士《废刀令》,以及建立户籍制度基础的《户籍法》。
社会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历制上则停用阴历,改用太阳历计日(年号除外)。
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统一货币,并于1882年设立日本银行(国家的中央银行);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殖产兴业)。
教育方面,设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将全日本划分为8个大学区,各设1所大学,下设32个中学区,各有1间中学,每1中学区下设210小学区,每一所小学区设1所小学,总计全国有8所公立大学,245所中学,53760所小学。教育机关颁布《考育敕语》,灌输武士道、忠君爱国等思想(有人认为此举用意在于强化最高权力集中式的社会体系,进行军国主义思想灌输,为日后的对外扩张铺路)。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
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达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须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预备役2年,后来一般役及预备役分别增至3年及9年,总计12年。1873年时,作战部队动员可达40万人。此外明治政府亦发展国营军事工业;到了明治时代中、后期,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经费的30%~45%,实行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
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兴建新式铁路、公路。1872年,第一条铁路——东京(新桥)至横滨(樱木町)间铁路通车;到了1914年,日本全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7000公里。
司法方面,仿效西方制度,于1882年订立法式刑法,于1898年订立法、德混合式民事法,于1899年订立美式商法。
宗教方面,基于政治理由,政府大力鼓励神道教,因为其宣扬忠于天皇的思想,对天皇统治国家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亦容许其它宗教的存在,1873年日本取消基督徒传教的禁令。
开始时间
关于“明治维新”作为一历史时期的时间断限,说法不一。狭义地说,“明治”维新从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宣布改元明治开始。但一般通常把前一年的1867年大政奉还、王政复古等许多政治变动都包含在内。其下限则也有废藩置县(1871年)、西南战争结束(1877年)、实施内阁制(1885年)、确立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君主制)(1889年)等多种主张。

7. 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明治维新的背景是什么

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8. 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经济上:经过殖产兴业,日本兴起了工业革命热潮,仅用30年左右的时间,到一战前,日本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政治上:倒墓运动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的推动了各项改革措施的颁布和实施,在自由民权运动的推动下,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思想观念上: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被打破,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对外关系上:使日本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随着国力不断增强,日本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性质上:明知维新在形式上是统治内部的权力更替,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