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老舍这个作家后,我的感受

2024-05-01 13:04

1. 认识老舍这个作家后,我的感受

读了老舍的文章,我心起伏很大:
    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它展示出一幅旧中国的真实图景,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好胜要强的祥子指望做一个“自由的洋车夫”,并与刘四爷的女儿虎妞成亲,不久虎妞难产而死。拉车二强子的女儿小福子却对祥子产生感情,可是因穷困却不能他们结合。当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祥子来找小福子时,小福子已死。好强的祥子最终也被吃人的社会吞没。 
我仿佛看到了天桥、鼓楼、白塔,是牌楼、街道、小巷,是车厂、大杂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就是几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这儿没有丝毫田园诗一般的快乐, 而是祥子的那双大脚马不停蹄地跑过大街,穿过小巷,烈日下,雨雪中处处有他艰难的身影。兵匪的鞭子,杨先生的盘剥,刘四爷的臭骂,孙侦探的明抢,洋大夫的冷漠,这是一座千真万确的地狱!最后虎妞惨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马头倒毙在街头,祥子也终于穷途潦倒,逐渐消失在一座城门洞里……这就是一二十年代北京底层广大劳动大众的生活,这逼真的描写让我体会到了人力车夫们不可逾越的悲惨命运,让我深刻地认识了“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之网对祥子们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一种变形反映。
很高兴为你解答有用请采纳

认识老舍这个作家后,我的感受

2.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阅读答案 1.本文继续了作者语老舍先生交往的那几件事?

1  表明老舍先生和蔼、亲切、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没架子 ,又熟悉北京、热爱北京的特点。  
2.小中见大。  
3.两篇文章描写人物相同之处在于运用语言、行动、神态 、肖像等方法表现人物性格。不同之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刻画人物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多,而且在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点明人物性格特点;而本文除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描写,还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语言也更含蓄。  
4(提示:老舍先生为“我”付理发费,是侧面描写,可换成正面描写。)

3. 老舍的资料 老舍的人生经历 作品 作品的特点 作者的语言特点 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作者的生活情趣

主要著作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月牙儿》《赶集》《樱海集》《东海巴山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其中有大量被选入教育课本。
书集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印书馆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老舍集》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饥荒》(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3部)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1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老舍散文》1984 百花
  《母鸡》 《我的母亲》 《养花》 《我们家的猫》 《济南的冬天》 《林海》《草原》《四世同堂——开学的日子》《断魂枪》《茶馆》一共六十多本小说
被录入小学课本
  《草原》小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10课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课
  《我们家的猫》小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6课
  《北京的春节》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课
  《母鸡》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5课、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6课
  《济南的冬天》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2课
  《养花》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4课、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1课、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1课
  《林海》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选读课文1课
  《我的母亲》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1课
  《祥子买车》小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13课
  《猫》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5课、小学S版五年级下册6课

老舍的资料 老舍的人生经历 作品 作品的特点 作者的语言特点 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作者的生活情趣

4. 老舍先生的阅读答案 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那几件事, 阅读第一段,分析作者以别人谈到老舍先生为人

1.本文继续了作者语老舍先生交往的那几件事?
2.文中第4段“有人戏称他 北京土地 ”,这句话表明老舍先生什么性格特点?
3.第6段中与“豹窥一斑”、“鼎尝一脔”意思相近的词是:
4.把本文与?《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比较,看看两篇文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
5.认真揣摩老舍先生为“我”付理发费的情节,自己出一个题目,自己解答

1.(1).我陪老舍先生吃饭 (2).老舍先生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  (3).我去理发时,碰见老舍先生,是他替我付了钱
2. 表明老舍先生和蔼、亲切、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没架子 ,又熟悉北京、热爱北京的特点。  
3.小中见大。  
4.两篇文章描写人物相同之处在于运用语言、行动、神态 、肖像等方法表现人物性格。不同之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刻画人物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多,而且在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点明人物性格特点;而本文除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描写,还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语言也更含蓄。  
5(提示:老舍先生为“我”付理发费,是侧面描写,可换成正面描写。)

5. 老舍先生这篇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老舍先生的

老舍先生 汪曾祺阅读答案:
1.三方面 一.爱花成性 二.藏画甚富 三.好客
2.因为老舍先生爱花,已经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花已经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3.《养花》 我体会到了老舍先生非常爱花。

老舍先生这篇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老舍先生的

6. 老舍先生这篇文章写了老舍先生的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我陪老舍先生吃饭 (2).老舍先生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 (3).我去理发时,碰见老舍先生,是他替我付了钱
2. 表明老舍先生和蔼、亲切、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没架子 ,又熟悉北京、热爱北京的特点。

7. 老舍一些印象(节选3)赏析

这篇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在北中国的冬天”这一修饰语也十分重要,因为温晴的天气是许多地方都有的。而“在北中国的冬天”中隐含了“理应是寒风刺骨、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显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可贵。这一段四句话,三组对比。第一句用北平冬天几乎天天刮大风和济南冬天的没有大风对比。作者不直接说“北平几乎天天刮大风”,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这样既使得语言生动,显得情真意切,同时也隐含了这样的意思:“济南的冬天却没有大风,这真是奇迹了。”第二句用伦敦冬天的多雾和济南冬天的天空晴朗无云对比。作者也是从自己的感受角度写的,为了避免用语重复,作者把“奇迹”换成了“怪事”,其中自然也隐含着“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真是怪事了”的意思。第三、四句就进入天气的对比了,作者用热带的毒日、十分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天气的特点:温晴。正因为济南的冬天是“奇迹”,是“怪事”,它“温晴”,所以作者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真”在这里是的确、实在、应该的意思。 “温晴”是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都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 第2段用“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一句过渡,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 在分写山、水之前,作者先从上方俯瞰,为我们勾画了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请闭上眼睛想”一句,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有山有水”一句起着总体结构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本段以下部分和第3、4段都是写山的,第5段是写水的。“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阳光”“暖和”紧扣了“温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在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口气是征求意见,实际饱含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紧接着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作者仍然从上方俯瞰,描写了济南的地理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这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实际并不矛盾,作者意在强调前者,因为“缺”的只是“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一句中的“特别”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再次强调了“在冬天”.这就隐含了这一圈小山可以挡住冬天呼啸的北风,保持气温的作用。“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这一段到这里本来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并没有就此住笔,又写了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 因为冬天气候温暖晴朗,所以人们的表情“面上含笑”;因为小山像摇篮,温暖舒适,所以人们感觉“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因为度冬如春,所以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和“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因为冬天这样慈善,所以就是这点幻想—时不能实现,人们的心情也“并不着急”。

老舍一些印象(节选3)赏析

8.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这篇文章的答案

.地道:完全限于某一特定音乐风格之内的;未经润色的。鼎尝一脔: 指从一些小事中认识事物的精髓。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2.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几件事。答:①山十年代初,我陪老舍先生吃饭②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建议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3.老舍先生的为人: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爱交朋友,品德高尚的文学家,语言大师。4.比较本文与《藤野先生》的异同。答:本文的老舍受到众人的尊重,正面衬托老舍先生;而《藤野先生》中的藤野所教的学生都很无能,反衬
. 1.不会 
2.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关爱子女 
3.母亲时时刻刻以她的行为感染着我,没有多教育过我什么,但却用她的举手投足让我成长 
4.惋惜 
5.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感受不会 
6.孟子【孟母三迁】 
岳飞【岳母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