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投资等于储蓄的恒等式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2024-05-02 00:20

1. 怎样用投资等于储蓄的恒等式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NI=I+C+G=S+C+T
其中左边是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 右边是收入法
其中C为消费 I为收入 G为政府采购支出 S为储蓄 T为税收

也就是:国民收入=投资+消费+政府采购支出=储蓄+消费+税收
此时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出的国民收入应该是相等的 等式左边可以理解为需求总量 而等式右边可以理解为供应总量

但这并不能用来表示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 因为这其中并未包含进口和出口的部分
如果以“IM”替代进口 “EX”替代出口
则需要用以下等式表示均衡:
I+C+G+EX=S+C+T+IM 其中左边为社会总需求 右边为社会总供给 即当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时 社会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怎样用投资等于储蓄的恒等式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

2. 民收入均衡的投资等于储蓄与储蓄投资恒等式区别

《居民收入Y 消费C 储蓄S 投资I
在只考虑两部门经济的前提下,居民收入即为国民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即Y=C+S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而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总收入,故Y=C+I
所以C+I=Y=C+S,即
居民收入=消费+储蓄=消费+投资
同时可以推得I=S,即储蓄等于投资

3.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是什么?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是I=s在两部门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介绍中,                                                                                                                                                                                                                                                                                               1、从支出的角度看,Y=C+I,即总产出等于家庭部门的总消费加上企业部门的总投资。                                                                                                                                                                                                                                               2、从收入的角度看,Y=C+S,因为居民家庭得到的收入,可以用于消费和储蓄。而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的总产出是等价的,故C+I= C+S,进一步得到I=S。也就是说,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必然等于储蓄。扩展到三部门收入核算、四部门收入核算,投资等于储蓄的逻辑仍然成立。在三部门经济中,C+I+G=C+S+T可以化简为I=S+(T-G),即左边是企业投资,右边是家庭储蓄加上政府储蓄。在四部门经济中,C+I+G+X-M=C+S+T可以化简为I=S+(T-G)+(M-X),即右边是家庭储蓄加上政府储蓄,再加上国外部门的储蓄。在两部门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的总需求条件是计划支出等于实际产出(E=Y),即代表总需求的计划产出(支出)Y=C+I,必须等于实际产出Y=C+S(这种实际产出的收入可分割为消费和储蓄)。                                                                                                                                                                                                                                                                                                                                                                  均衡的条件也是C+I= C+S,即I=S。(1)等式成立时I的内容不同。收入恒等式中的I,既包括计划的存货投资,也包括非计划的存货投资,非计划的存货投资可以理解为企业生产出来了又卖不出去的产品。非计划的存货投资属于存货投资,而存货投资又属于投资,因此这些卖不出去的产品在收入核算中就都被算作投资。但均衡国民收入中的I,只包括固定投资和计划的存货投资,不包括非计划的存货投资,也即经济均衡时的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理解这一点,是理解这两个等式区别的关键!(2)存在事后还是事前的区别。收入恒等式里的I=S,是一种事后的结果,它的成立是必然的,具有永恒的属性,因为它是从家庭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之和等于家庭收入这一逻辑推导出来的。这个公式同时意味着,企业投资越多时,整个社会雇佣的劳动力就越多,从而源于劳动力要素的家庭收入就越多,并且以储蓄的形式留存了下来。而均衡收入理论中的I=S,其I是一种事前的计划,即为了实现均衡,必须进行有计划的投资,这种计划仅包括固定投资和计划的存货,但计划的I不必然等于S。如果计划的I很正确,正好等于计划储蓄,即不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则I=S成立。如果计划的I大于计划的S,这时需求大于供给,市场出现短暂的供不应求,但经济是失衡的,从事后来看(过了一段时间后看),会出现企业存在很多非计划的存货(产能过剩)。如果计划的I小于计划的S,这时需求小于供给,市场出现短暂的供大于求,经济又失衡了,从事后来看(过了一段时间后看),企业的产能会出现下降的问题。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第一,市场供需失衡情况下,经济是反复波动的,第二,这里讲的市场供需,是市场林林总总各种商品的总和,不是特指某个商品,这一点理解起来有点抽象。(3)两者论述的目的不同。收入核算恒等式旨在说明一个社会总产出核算方法的逻辑,它衡量的是经济波动或均衡运动轨迹中的一个片段(时期)的产出情况。而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旨在说明在短期内,如果社会需求不足,则会存在非计划的存货投资,使实际的I大于实际的S,局部的失衡,可能导致总体的失衡,并带来经济的反复波动。社会总需求不足时减少投资,虽然可以使I=S,但并不是理想的均衡产出,因为这时可能没有实现充分就业,计划的产出水平低于社会的潜在产出水平。那么,根据凯恩斯的理论,社会总需求不足时,应从需求端进行发力,使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是什么?

4. 三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函数怎么求

c+i+g=c+s+(t-tr),所谓储蓄函数就是其中的S,等式左边相当于总支出,右边为总收入,总支出=总收入,则国民收入均衡

5. 为什么说投资等于储蓄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

供给端:Y=C+S,
需求端:Y=C+I。
国民经济均衡条件为供给需求实现平衡,
即C+S=Y=C+I,
于是得到S=I,
即投资等于储蓄。

为什么说投资等于储蓄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

6. 三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储蓄函数怎么求计算题

c+i+g=c+s+(t-tr),所谓储蓄函数就是其中的S,等式左边相当于总支出,右边为总收入,总支出=总收入,则国民收入均衡

7. 为什么说投资等于储蓄是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思想\x0d\x0a\x0d\x0a  假设经济是一个产品经济,没有货币因素。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经济中,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可以表示为,投资等于储蓄,即:\x0d\x0a\x0d\x0a  I=S\x0d\x0a\x0d\x0a  投资与储蓄的相等是国民收入保持均衡稳定状态,整个经济体系总的供求相等的重要条件。\x0d\x0a\x0d\x0a  从需求方面看,一国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支出C与投资支出I的总和,亦称总支出,即:\x0d\x0a\x0d\x0a  Y=C+I\x0d\x0a\x0d\x0a  从供给方面看,一国国民收入是各个生产要素相应地得到的收入总和,亦称总收入,而社会的收入中除了用于消费的部分收入外,剩余的构成储蓄S,于是:\x0d\x0a\x0d\x0a  Y=C+S\x0d\x0a\x0d\x0a  在这个简单经济中,经济处于均衡的条件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即\x0d\x0a\x0d\x0a  C+I=C+S\x0d\x0a\x0d\x0a  也就是:                I=S\x0d\x0a\x0d\x0a  第四节  国民收入决定\x0d\x0a\x0d\x0a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x0d\x0a\x0d\x0a  经济中的总支出等于消费加上注入,即AE=C+J,而总收入等于消费加上漏出,即Y=C+W,因此经济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x0d\x0a\x0d\x0a  Y=AE\x0d\x0a\x0d\x0a  C + W = C + J\x0d\x0a\x0d\x0a  W = J\x0d\x0a\x0d\x0a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x0d\x0a\x0d\x0a  在一个由厂商和消费者组成的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AE=C+J,总收入=Y=C+S,于是,上面的均衡可以表达为:Y=C+I\x0d\x0a\x0d\x0a  在已知消费函数的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数值可以由以下方程组求得:\x0d\x0a\x0d\x0a  整理,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为:\x0d\x0a\x0d\x0a  两部门的均衡收入决定可以由图中45。线分析加以说明:\x0d\x0a\x0d\x0a  E点为总支出线与45。线相交的点,凡是落在45。线上的点都是均衡点,所以E点为均衡点;而A点是总支出大于总收入点,B点为总支出小于总收入点,都是国民经济处于不均衡的点。\x0d\x0a\x0d\x0a  例题一   例题二  例题三\x0d\x0a\x0d\x0a  三、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x0d\x0a\x0d\x0a  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或者说由注入等于漏出所决定。\x0d\x0a\x0d\x0a  如果漏出W保持不变,而注入增加,则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增加;反之,注入J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减少。\x0d\x0a\x0d\x0a  如果注入不变,而漏出增加,则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减少;反之,漏出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增加。\x0d\x0a\x0d\x0a  上述分析具有政策意义,即政府可以借助于增减政府购买和税收等手段影响均衡国民收入。这一点将在第九章中进一步加以说明。\x0d\x0a\x0d\x0a  均衡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原理可以由下图表达:\x0d\x0a\x0d\x0a  第五节 乘数理论\x0d\x0a\x0d\x0a  投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关系的理论。当总投资增加时,投资增量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x0d\x0a\x0d\x0a  若以ΔY表示收入变动量,ΔC表示消费变动量,ΔI表示投资变动量,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则投资增加引起的收入增加可以表示为:\x0d\x0a\x0d\x0a  ΔY=ΔI+ΔC\x0d\x0a\x0d\x0a  =ΔI+bΔI+b(bΔI)+...\x0d\x0a\x0d\x0a  用K表示投资乘数,则K为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x0d\x0a\x0d\x0a  上式意味着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关系密切: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也越大,反之则越小。\x0d\x0a\x0d\x0a  注意:乘数即可以起正向作用,也可以起反向作用,即投资支出减少,也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减少。

为什么说投资等于储蓄是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

8. 为什么说投资等于储蓄是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思想\x0d\x0a\x0d\x0a  假设经济是一个产品经济,没有货币因素。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经济中,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可以表示为,投资等于储蓄,即:\x0d\x0a\x0d\x0a  I=S\x0d\x0a\x0d\x0a  投资与储蓄的相等是国民收入保持均衡稳定状态,整个经济体系总的供求相等的重要条件。\x0d\x0a\x0d\x0a  从需求方面看,一国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支出C与投资支出I的总和,亦称总支出,即:\x0d\x0a\x0d\x0a  Y=C+I\x0d\x0a\x0d\x0a  从供给方面看,一国国民收入是各个生产要素相应地得到的收入总和,亦称总收入,而社会的收入中除了用于消费的部分收入外,剩余的构成储蓄S,于是:\x0d\x0a\x0d\x0a  Y=C+S\x0d\x0a\x0d\x0a  在这个简单经济中,经济处于均衡的条件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即\x0d\x0a\x0d\x0a  C+I=C+S\x0d\x0a\x0d\x0a  也就是:                I=S\x0d\x0a\x0d\x0a  第四节  国民收入决定\x0d\x0a\x0d\x0a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x0d\x0a\x0d\x0a  经济中的总支出等于消费加上注入,即AE=C+J,而总收入等于消费加上漏出,即Y=C+W,因此经济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x0d\x0a\x0d\x0a  Y=AE\x0d\x0a\x0d\x0a  C + W = C + J\x0d\x0a\x0d\x0a  W = J\x0d\x0a\x0d\x0a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x0d\x0a\x0d\x0a  在一个由厂商和消费者组成的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AE=C+J,总收入=Y=C+S,于是,上面的均衡可以表达为:Y=C+I\x0d\x0a\x0d\x0a  在已知消费函数的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数值可以由以下方程组求得:\x0d\x0a\x0d\x0a  整理,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为:\x0d\x0a\x0d\x0a  两部门的均衡收入决定可以由图中45。线分析加以说明:\x0d\x0a\x0d\x0a  E点为总支出线与45。线相交的点,凡是落在45。线上的点都是均衡点,所以E点为均衡点;而A点是总支出大于总收入点,B点为总支出小于总收入点,都是国民经济处于不均衡的点。\x0d\x0a\x0d\x0a  例题一   例题二  例题三\x0d\x0a\x0d\x0a  三、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x0d\x0a\x0d\x0a  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或者说由注入等于漏出所决定。\x0d\x0a\x0d\x0a  如果漏出W保持不变,而注入增加,则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增加;反之,注入J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减少。\x0d\x0a\x0d\x0a  如果注入不变,而漏出增加,则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减少;反之,漏出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增加。\x0d\x0a\x0d\x0a  上述分析具有政策意义,即政府可以借助于增减政府购买和税收等手段影响均衡国民收入。这一点将在第九章中进一步加以说明。\x0d\x0a\x0d\x0a  均衡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原理可以由下图表达:\x0d\x0a\x0d\x0a  第五节 乘数理论\x0d\x0a\x0d\x0a  投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关系的理论。当总投资增加时,投资增量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x0d\x0a\x0d\x0a  若以ΔY表示收入变动量,ΔC表示消费变动量,ΔI表示投资变动量,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则投资增加引起的收入增加可以表示为:\x0d\x0a\x0d\x0a  ΔY=ΔI+ΔC\x0d\x0a\x0d\x0a  =ΔI+bΔI+b(bΔI)+...\x0d\x0a\x0d\x0a  用K表示投资乘数,则K为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x0d\x0a\x0d\x0a  上式意味着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关系密切: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也越大,反之则越小。\x0d\x0a\x0d\x0a  注意:乘数即可以起正向作用,也可以起反向作用,即投资支出减少,也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减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