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对中国经济说了啥

2024-05-17 11:40

1. 索罗斯对中国经济说了啥

08年之后,美国推出量化宽松,然后导致资本流入各个新兴国家。这是具有反身性的一个过程,也是大背景。
资本流入到新兴国家,比如俄国,会导致卢布汇率上升,接着反过来影响更多的资金流入俄国。

在这个大背景下,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随着美国的量化宽松,中国的资产价格也会增加,特别是房地产。房地产的泡沫促使中国能源需求的增加,从而使得各个能源出口国的经济受益。体现为商品价格的增加。这个过程是供需关系决定的。繁荣的过程,自然也是不断增长杠杆的过程。

反身性的力量是远远大于供求关系的。

经济衰退的主要因素当然是中国的因素和美国的因素,其中,具有反身性的因素更为重要(量化宽松影响的资本流动)。

中国经济产能过剩,政府挤泡沫,造成了世界经济的下滑。当然还有欧洲债务问题。大的趋势已经确定了。但是,这还不是索罗斯进场的时机,索罗斯进场的时机,是反身性因素发生改变的时候。比如上次做空日元,索罗斯选择的是在大地震后进场(对反身性的理解,使得索罗斯在时机的选择上相当准确)。而这次经济危机的关键节点,是美国加息。

当然,以索罗斯的圈子,必然是在公布加息之前就已经布局了。

美联储以控制国内通货膨胀为目的的加息行为,已经被索罗斯视为傻逼的行为,而其副作用目前看来依然存在。

央行若释放流动性,必然加剧汇率下行压力,也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流动性不足的现状。这些都是美国加息,汇率市场的反身性所决定的。所以,在美国加息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通缩应当成为必然。当然,还有产能过剩的影响。

中美经济已然相互关联,所以,美联储停止加息,甚至进行进一步的量化宽松,似乎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但即便是继续宽松,世界经济好转也要看中国经济的转型。

索罗斯对中国经济说了啥

2. 索罗斯赚过中国多少钱?

大概有300亿人民币

3. 为什么说索罗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既是赢家也是输家?

索罗斯与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布尔曼发出了警告,在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仅两年之后,大量的热钱正在以创纪录的步伐注入亚洲等新兴市场,“不理性的热烈情绪”正在这些市场广泛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荡。

然而,布尔曼的声音还是没有被听见,这就使得索罗斯最后下定决心,要在东南亚以一个人的力量对抗国家集团的力量。

面对各国货币市场投机盛行,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对市值的变化率一直在犹豫不决,尤其担心热钱像流入国内一样迅速流出,从而使汇率急剧波动。但是此时此刻,这只被重新打开的资金龙头要拧上已很困难了。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已经走到了它们的最后关头。

看准时机的索罗斯出动了。

不过,此次索罗斯及其部下不但显得小心、谨慎,而且还选准了从80年代未已成为地区通货的泰铢下手。因为印尼与菲律宾利率虽然比泰国高,但印尼汇率经常受到印尼官方人为操控,比较不易投机,而菲律宾也对外汇市场有较多管制,同样不便放开手脚来大战一场,以决胜负。相比之下,泰国在东南亚各国中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最高,资本进出自由;除了利率较高之外,泰铢长期紧盯美元,汇率相当稳定,风险最小:另一方面,泰国经济“虚假”繁荣景气最旺,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正在拖垮原来腰包鼓鼓的金融业,因此泰铢市值实际上也就最不稳定,最易攻破。

索罗斯之所以拿泰抹开刀,这在于看中了上述有利条件,这就叫“擒贼先擒王”,打破泰铣堡垒之后,就能够彻底扫荡东南亚了。就这样,索罗斯吩咐手下,将资金暗中向东南亚转移,以便最后时机一俟成熟,便可大举登陆东南亚,将这些尚在美梦之中的人群杀个措手不及。

索罗斯终于悄悄地向东南亚诸国宣战了。

1997年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索罗斯及其手下认为,这是对泰国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的更
深层次问题的暗示,便先发制人,下令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储户在泰国所有财务及证券公司大量提款。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手待大量东南亚货币的西方冲击基金联合一致大举抛售泰铢,在众多西方“好汉”的围攻之下,泰铢一时难以抵挡,不断下滑,5月份最低跃至1 美元兑26.70铢。泰国中央银行倾全国之力,于5月中下旬开始了针对索罗斯的一场反围剿行动,意在打跨索罗斯的意志,使其知难而退,不再率众对泰铢群起发难。

泰国中央银行第一步便与新加坡组成联军,动用约120亿美元的巨资吸纳泰铣;第二步效法马哈蒂尔在1994年的战略战术,用行政命令严禁本地银行拆借泰抹给索罗斯大军;第三步则大幅调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来的10厘左右,升至1O00至1500厘。三管齐下,新锐武器,反击有力,致使泰抹在5月20日升至2520的新高位。

由于银根骤然抽紧,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罗斯大军措手不及,损失了3亿美元,挨了当头一棒。

然而,索罗斯毕竟还是索罗斯。凭其直觉,索罗斯认为泰国中央银行所能使出的全盘招术也就莫过于此了,泰国人在使出浑身解数之后,并没有使自己陷入绝境,所遭受的损失相对而言也只是比较轻微的。从某种角度上看,索罗斯自认为,他已经赢定了。对于东南亚诸国而言,最初的胜利只不过是大难临头前的回光返照而已,根本伤不了他的元气,也挽救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命运。

索罗斯为了这次机会,已经卧薪尝胆达数年之久,此次他是有备而来,志在必得。先头部队的一次挫折并不会令其善罢甘休,索罗斯还要三战东南亚。

1997年6月,索罗斯再度出兵,他号令三军,重振旗鼓,下令套头基金组织开始出售美国国债以筹集资金,扩大索罗斯大军的规模,并于下旬再度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刹那间,东南亚全融市场上狼烟再起,硝烟弥漫,对抗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泰国上下一片混乱,战局错踪复杂,各大交易所简直就像开了锅似的热汤,人们发疯似地奔跑着,呼嚎着。

这是一场个人对抗国家的战争,从形式上看,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从结果来看,则更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只有区区3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泰国中央银行历经短暂的战斗,便宣告“弹尽粮绝”,面对铺天盖地面来的索罗斯大军,他们要想泰铢保持固定汇率已经力不从心。泰国人只得拿出最后一招,来个挖肉补疮,实行浮动汇率。不料,这早在索罗斯的预料当中,他为此还专门进行了各种准备。各种反措施纷纷得以执行,泰铢的命运便被索罗斯定在了耻辱的十字架上了。泰铢继续下滑,7月24日,泰铢兑美元降至32.5:1,再创历史最低点,其被索罗斯所宰杀之状,实在令世人惨不忍睹,泰国人更是心惊肉跳,捶胸顿足,责问苍天。

然而,在击破泰铢城池之后,索罗斯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断定泰铢大贬,其他货币也会随之崩溃,因此下令继续扩大战果,全军席卷整个东南亚。索罗斯暗中发誓,此次定要将东南亚各国搜刮一空,灭了这帮不识好歹之徒企图取西方而代之的迷梦。

闻得索罗斯大军兴风作浪,腾云驾雾不来,其他东南亚国家均倾全力进行了殊死抵抗。菲律宾抛售了25亿美元,马来西亚抛售了10亿美元,以稳定本国货币,但在索罗斯的强大攻势面前却难以阻止比索、林吉特的贬值。同时印尼盾、新加坡元也剧烈波动,一时间,东南亚货币市场风声鹤吹,草木皆兵。这究竟是一场金融危机的前兆,还是金融风暴的尾声?恐怕谁也不敢妄下结论,其秘密也许只有一个人知道,他就是索罗斯。

索罗斯采用的是立体投机的策略,并不是单一的只是外汇的操作。 所谓立体投机,就是利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金融工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金融投机 
1997年上半年,以量子基金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基金大规模运用“杠杆”不断挤压泰国金融市场,触发泰国金融危机,在随后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过程中,这些基金大规模运用“杠杆”,加重了危机的程度。他们怎么做的呢?正如索罗斯本人所描述的“我们用自己的钱买股票,付5%的现金,另外95%的资金用借的;如果用债券做抵押,可以借更多钱,我们用一千美元,至少可以买进价值五万美元的长期债券……”。(索罗斯等著《Soros on Soros》,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它们以自有资本做抵押,从银行借款购买证券,再以证券抵押继续借款,迅速扩大了债务比率,不仅如此,它们还将借款广泛投机于具有“高杠杆”特点的各种衍生工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杠杆比率。据《经济学家》的报道,量子基金确实早在1997年3月就大量买入看跌期权,以掉期方式借入大量泰铢,卖出泰铢期货和远期,因料定交易对手要抛出泰铢现货为衍生合同保值,轻而易举地借他人之手制造泰铢贬值压力。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香港的做法,更是立体投机的经典例子。 
一般情况下,由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无套利均衡关系,随着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市场的诞生和发展,外汇即期市场、远期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市场之间环环相扣,节节锁定,牵一发而动全身。典型例子如1997年10月份以及随后几次国际投机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国际投机家先在货币市场上大量拆借港币,抛售港币,迫使港府急剧拉高货币市场同业拆息;货币市场同业拆息急剧上升引起股票市场下跌;同时引起衍生市场上恒生股票指数期货大幅下跌;恒指期货大幅下跌又加速了股票市场的下跌;股票下跌又使外国投资者对香港经济和港币信心锐减,纷纷抛出港股换回美元,使港币面临新一轮贬值压力……。各个市场的连锁反应,最终全面扩大了投机家的胜利果实。 

料定对香港外汇市场发动攻击将引起连锁反应,国际投机家在各个市场上立体布局,一方面在各个市场加大赌注,为投机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一旦投机成功即可全面丰收,为承受的投机风险匹配高收益。索罗斯对此做了生动描述:“如果你把一般的投资组合像名称所显示的一样,看成是扁平或二度空间的东西,最容易了解这一点。但我们的投资组合更像建筑物,用我们的股本做为基础,建立一个三度空间的结构,有结构,有融资,由基本持股的质押价值来支撑。……我们愿意根据三个主轴把资本投资下去:有股票头寸、利率头寸和外汇头寸。……不同的部位互相强化,创造出这个由风险和获利机会组成的立体结构。通常两天——一个上涨日和一个下跌日——就足以高速使我们的基金膨胀。”(索罗斯等著《Soros on Soros》,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国际投机家进攻香港金融市场时充分运用了这种“立体投机”策略:首先在货币市场上,拆借大量港币;在股票市场上,借入成分股;在股票期指市场累计期指空头;然后在外汇市场上利用即期交易抛空港币,同时卖出港币远期合约;迫使港府提高利率捍卫联系汇率;在股票市场上,将借入成分股抛出,打压期指……。综合看来,基于金融市场之间的密切联系,“立体布局”使投机家的风险暴露相互加强的同时更令杠杆投机威力和收益大增。1998年8月之前,国际投机家利用这种手法取得的丰厚回报,无疑助长了他们的贪婪,使其甘冒风险,增大香港金融市场的不正常波动。当1998年8月中旬国际投机家再度兵临香港,使用相同手法时,他们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港府坚决入市抗击国际投机家,这一“仗”惊心动魄,港府终于取得胜利,保卫了香港的财富,捍卫了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据说中国政府在背后利用手上的外汇储备大力支持港府。不过政府自己开的市场,自己也进去玩,有点自娱自乐的味道

为什么说索罗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既是赢家也是输家?

4. 为什么索罗斯说市场总是错的?谁能解释一下?

“索罗斯说市场总是错的”主要是引用下面的话,他把逆市场化作为一种操作策略。
因为我这么有批判性,别人经常认为我是反市场派,但是,我对于逆势而行非常谨慎,我可能惨遭趋势蹂躏。根据我的趋势理论,趋势最初会自我强化,最后会自我毁灭。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趋势是你的朋友,只有在趋势变化的转折点时趋势追随者会受到伤害。大部分时间我都是趋势追随者,但是,我随时都警觉自己是群众的一分子,一直在注意转折点。凡俗之见认定市场始终是正确的,我的看法正好相反,我假设市场总是错误的,即使我的假设偶尔出错,我还是用它作为操作的假设。这并不是说大家应该总是逆势而行,正好相反,大部分的时间里,趋势会占优势,只是偶尔会自行修正错误,只有在这种状况下,大家才应该违反趋势。这种思考方式引导我寻找每一种投资理论的缺陷,我知道缺陷是什么时,我的戒心才会得到满足,这样不会让我抛弃这个命题,反而让我能以更强的信心去运作,因为我知道有什么地方不对,而市场并不知道。我身在波浪之前,我密切注意趋势可能衰竭的迹象;如果我认为趋势走过了头,我可能尝试违反趋势。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如果违反趋势,通常都会遭到惩罚,只有在转折点时才会得到报偿。

5. 如何说服索罗斯成为海航的投资者

首先,你得见到索罗斯本人。
其次,你要怎么让海航成为很赚钱的项目,需要有足够的说服了和足够的利益,才能够吸引这类金融大鳄。

如何说服索罗斯成为海航的投资者

6. 为什么说索罗斯 超过联合国42成员gdp

没法坚持,你坚持固定汇率就不得不用大量外汇储备去购买泰铢,其后果就是等你耗尽了外汇储备,汇率还是掉了,而那个时候你的经济都得崩溃你说你选择贬值还是经济崩溃?

7. 索罗斯所说的做空人民币是怎么做空

前提是看好人民币下跌,从机构,基金大量借出人民币,然后抛出,人民币下跌,然后低价收购,把之前从机构,基金借来的人民币还他们,中间产生的价格差异就是你的盈利

索罗斯所说的做空人民币是怎么做空

8. 听说索罗斯的书很 有哲理 想看看 哪位兄弟能说说他出过哪些书 越详尽越好

  就“金融炼金术”,虽然写得比较早。但是他的操作思想最系统的一个体现。
  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说的是他的炒股理念。第二部分,是他的投资日记。他写该本的想法是通过第二部分来证明第一部分。结果是赚了不少钱,但第二部分实验得出的结果与第一部分提出的预言是相反的。后来查回当时的历史,当时的美国干预了市场,并拿刀子逼着小日本签了广场协议。使得市场趋势有了改变。日本应该是帮美国顶了缸。
  该书总结起来几点:
  1、均衡不存在。因为市场有能反身性。
  传统理论中,当供及=需求,市场会暂时稳定。而金融产品的价格会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但他观察的结果认为,均衡不存在。投机当中不存在固定的价格(这和学院泒的思想是相反的,现在很多学院泒都在假设各种数学模型来计算金融产品的价格)。市场总会有过激的反映,涨起来什么都涨,不该涨的都涨。跌起来什么都跌,不该跌的也跌。那是因为市场的参与者在观察市场的同时也在影响市场。所以趋势一形成,大家都会跟着趋势,不管趋势对不对。所以均衡不存在。
  注:认真想想就会发现,“反身性”其实就是小时候政治老师说的“能动性”。但老师总会强调“这是历史的必然”,说到“能动”一笔带过而已。

  2、认为市场是混乱的,应该有强势而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来管理。当时他对货币基金组织寄预厚望。但97年时货币基金组织的无能给了他赚大钱的机会。

  综观的著作与他多年来的操作,他属于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游击分子。往往在市场管理薄弱的地方出手。92年,欧盟才成立不久,内部各国还都在扯皮,狙击英磅。94年狙击刚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市场的墨西哥。至于97年的金融风暴,他在90年代初的时候已在日本及亚洲各国间做套利。最后在97年的时候最终套现 。都是类似的情况。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