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讲的是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故事?

2024-05-06 21:06

1. 古文观止讲的是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故事?

《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古文观止》的作者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调侯叔侄俩。吴乘权,字楚材。他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康熙十五年(1676年)就在福州辅助先生教伯父之子学习古文,后竟以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同周之炯、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过一个历史普及读本——《纲鉴易知录》。大职,字调侯,也是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家乡同叔父一道教书。二吴编撰《古文观止》费时有年。起初,他们只是为给童子讲授古文编了一些讲义。后来逐年讲授,对古文的见解越来越深,讲义越编越精,以致“好事者手录”而去,“乡先生”读后有“观止”之叹,劝他们“付之剞劂以公之于世”。这样,他们才“辑平日之所课业者若干首”为一书。书稿编好后,即寄往归化(今呼和浩特市)请吴兴祚审阅。兴祚,字伯成,号留村,为乘权伯父。他官至两广总督,时任汉军副都统。他“披阅数过”,以为此书于初学古文者大为有益,便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端午节为书做序,且“亟命付诸梨枣”。这样就有了《古文观止》最早的刻本。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24篇;柳宗元文11篇,欧阳修13篇,苏轼文17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4篇……共222篇。篇幅长短适中,每一篇选文也都非长篇巨制,易于阅读和理解,篇目和分卷比较匀称,极宜普及和流行。
《古文观止·卷一》——周文
  

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二
周郑交质    《左传》    


三
石碏谏宠州吁    《左传》    


四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五
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    


六
臧哀伯谏纳郜鼎    《左传》    


七
季梁谏追楚师    《左传》    


八
曹刿论战    《左传》    


九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传》    


十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十一
齐桓下拜受胙    《左传》    


十二
  
阴饴甥对秦伯    《左传》    


十三
子鱼论战    《左传》    


十四
寺人披见文公    《左传》    


十五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    


十六
展喜犒师    《左传》    


十七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十八
蹇叔哭师    《左传》    

《古文观止·卷二》——周文
  

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郑子家告赵宣子    《左传》    


二
王孙满对楚子    《左传》    


三
齐国佐不辱命    《左传》    


四
楚归晋知罃    《左传》    


五
吕相绝秦    《左传》    


六
驹支不屈于晋    《左传》    


七
祁奚请免叔向    《左传》    


八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左传》    


九
晏子不死君难    《左传》    


十
季札观周乐    《左传》    


十一
子产坏晋馆垣    《左传》    


十二
子产论尹何为邑    《左传》    


十三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左传》    


十四
子革对灵王    《左传》    


十五
  
子产论政宽猛    《左传》    


十六
  
吴许越成    《左传》    

《古文观止·卷三》——周文
  

篇次
篇目
出处


一
祭公谏征犬戎    《国语》    


二
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    


三
襄王不许请隧    《国语》    


四
单子知陈必亡    《国语》    


五
展禽论祀爰居    《国语》    


六
里革断罟匡君    《国语》    


七
敬姜论劳逸    《国语》    


八
叔向贺贫    《国语》    


九
王孙圉论楚宝    《国语》    


十
诸稽郢行成于吴    《国语》    


十一
申胥谏许越成    《国语》    


十二
春王正月    《公羊传》    


十三
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传》    


十四
吴子使札来聘    《公羊传》    


十五
郑伯克段于鄢    《谷梁传》    


十六
虞师晋师灭夏阳    《谷梁传》    


十七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礼记·檀弓》    


十八
曾子易箦    《礼记·檀弓》    


十九
有子之言似夫子    《礼记·檀弓》    


二十
公子重耳对秦客    《礼记·檀弓》    


二十一
杜蒉扬觯    《礼记·檀弓》    


二十二
晋献文子成室    《礼记·檀弓》    

《古文观止·卷四》——战国文
  

篇次
篇目
  
出处/作者


一
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二
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    


三
范雎说秦王    《战国策》    


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五
颜斶说齐王    《战国策》    


六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七
赵威后问齐使    《战国策》    


八
庄辛论幸臣    《战国策》    


九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十
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    


十一
  
鲁共公择言    《战国策》    


十二
唐雎说信陵君    《战国策》    


十三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十四
乐毅报燕王书    《战国策》    


十五
谏逐客书    李斯    


十六
卜居    屈原    


十七
宋玉对楚王问    宋玉    

《古文观止·卷五》——汉文
  

篇次
篇目
出处/作者


一
五帝本纪赞    《史记》    


二
项羽本纪赞    《史记》    


三
秦楚之际月表    《史记》    


四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史记》    


五
孔子世家赞    《史记》    


六
外戚世家序    《史记》    


七
伯夷列传    《史记》    


八
管晏列传    《史记》    


九
屈原列传    《史记》    


十
酷吏列传序    《史记》    


十一
游侠列传序    《史记》    


十二
滑稽列传    《史记》    


十三
货殖列传序    《史记》    


十四
太史公自序    《史记》    


十五
报任少卿书    司马迁    

《古文观止·卷六》——汉文
  

篇次
篇目
作者


一
高帝求贤诏    汉高祖    


二
文帝议佐百姓诏    汉文帝    


三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汉景帝    


四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汉武帝    


五
过秦论上    贾谊    


六
治安策    贾谊    


七
论贵粟疏    晁错    


八
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    


九
  
上书谏猎    司马相如    


十
答苏武书    李陵    


十一
尚德缓刑书    路温舒    


十二
报孙会宗书    杨恽    


十三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汉光武帝    


十四
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    


十五
前出师表    诸葛亮    


十六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古文观止·卷七》——六朝唐文
  

偏次
篇目
作者


一
陈情表    李密    


二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三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四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五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六
北山移文    孔稚珪    


七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八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九
滕王阁序    王勃    


十
与韩荆州书    李白    


十一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白    


十二
吊古战场文    李华    


十三
陋室铭    刘禹锡    


十四
阿房宫赋    杜牧    


十五
原道    韩愈    


十六
原毁    韩愈    


十七
获麟解    韩愈    


十八
杂说一(龙说)    韩愈    


十九
杂说四(马说)    韩愈    

《古文观止·卷八》——唐文

篇次
篇目
作者


一
师说    韩愈    


二
进学解    韩愈    


三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四
讳辩    韩愈    


五
争臣论    韩愈    


六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七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八
与于襄阳书    韩愈    


九
与陈给事书    韩愈    


十
应科目时与人书    韩愈    


十一
送孟东野序    韩愈    


十二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十三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十四
送杨少尹序    韩愈    


十五
送石处士序    韩愈    


十六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十七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十八
祭鳄鱼文    韩愈    


十九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古文观止·卷九》——唐宋文
  

篇次
篇目
作者


一
驳复仇议    柳宗元    


二
桐叶封弟辨    柳宗元    


三
箕子碑    柳宗元    


四
捕蛇者说    柳宗元    


五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六
梓人传    柳宗元    


七
愚溪诗序    柳宗元    


八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九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十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十一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十二
待漏院记    王禹偁    


十三
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十四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十五
严先生祠堂记    范仲淹    


十六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十七
谏院题名记    司马光    


十八
义田记    钱公辅    


十九
袁州州学记    李觏    


二十
朋党论    欧阳修    


二十一
  
纵囚论    欧阳修    


二十二
释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古文观止·卷十》——宋文
  

篇次
篇目
作者


一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二
送杨寘序    欧阳修    


三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四
五代史宦者传论    欧阳修    


五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六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七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八
秋声赋    欧阳修    


九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十
泷冈阡表    欧阳修    


十一
管仲论    苏洵    


十二
辨奸论    苏洵    


十三
心术    苏洵    


十四
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    


十五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十六
范增论    苏轼    


十七
留侯论    苏轼    


十八
贾谊论    苏轼    


十九
晁错论    苏轼    

《古文观止·卷十一》——宋文
  

篇次
篇目
作者


一
上梅直讲书    苏轼    


二
喜雨亭记    苏轼    


三
凌虚台记    苏轼    


四
超然台记    苏轼    


五
放鹤亭记    苏轼    


六
石钟山记    苏轼    


七
潮州韩文公庙碑    苏轼    


八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苏轼    


九
前赤壁赋    苏轼    


十
后赤壁赋    苏轼    


十一
三槐堂铭    苏轼    


十二
方山子传    苏轼    


十三
六国论    苏辙    


十四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十五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十六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十七
赠黎安二生序    曾巩    


十八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十九
同学一首别子固    王安石    


二十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二十一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王安石    

《古文观止·卷十二》——明文
  

篇次
篇目
作者


一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二
阅江楼记    宋濂    


三
司马季主论卜    刘基    


四
卖柑者言    刘基    


五
深虑论    方孝孺    


六
豫让论    方孝孺    


七
亲政篇    王鏊    


八
尊经阁记    王守仁    


九
象祠记    王守仁    


十
瘗旅文    王守仁    


十一
信陵君救赵论    唐顺之    


十二
报刘一丈书    宗臣    


十三
吴山图记    归有光    


十四
沧浪亭记    归有光    


十五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十六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王世贞    


十七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十八
五人墓碑记    张溥

古文观止讲的是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的故事?

2. 《古文观止》里最著名的一段是?

1.《冯谖客孟尝君》 这是《古文观止》中最引人入胜的一篇。“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门下食客3000,贫困潦倒的冯谖自称“无能”、“无好”,却常常在廊檐下弹着长剑抱怨食无鱼,出无车,家中无人照顾,孟尝君在众人的不平声中满足了他的一切要求,等待奇迹的发生。果然冯谖自告奋勇去为孟尝君去薛地收债,结果烧了债契空手而归,大惑不解的孟尝君无奈而微愠。宦海浮沉,失势的孟尝君黯然地回到封邑薛地时,百姓扶老携幼相迎于道的感人场面使孟尝君恍然明白冯谖用债契换来了什么。故事并未结束,在孟尝君的叹服声中,冯谖却深谋远虑地告诉他狡兔有三窟。冯谖奔走各国穿梭外交,不但使孟尝君复位,而且“立宗庙于薛”,永远地留下了退路。情节之曲折,辞令之巧妙,令人叹服。
2.《谏逐客书》 鲁迅先生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一篇则是李斯最出色的文章。秦王政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离开咸阳的路上李斯上此书达秦王,秦王看后,派人急驰挽留,可见此书之强大说服力与强烈感染力。李斯针对秦国利益,抓住秦王心理,启发诱导与批评警告并施,言之有情与持之有故齐发,有如长江大河,千帆竞渡,满纸生气勃勃,势不可档,这样的文章为先秦的纵横家们作了一个滞后但完美生动的注脚。
3.《过秦论(上)》 早夭的西汉才子贾谊才20乡岁就写出了轰动一时千古传颂的这篇《过秦论》,此文论证分析秦王朝的过失错误为汉朝帝王提供借鉴,以“过秦”而“规汉”。贾谊精心经营,敛气蓄势,高屋建瓴,一路铺排,时而如小溪潺潺涓涓,时而有大潮波澜壮阔,千折百回,写尽秦国之强大,六国之实力,陈涉之寒微,层层对比,步步为营,在文章最后逼出了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然后戛然而止,将思索留给了汉文帝,也留给了我们。
4.《报任安书》 这封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诉尽了司马迁的委屈、耻辱、悲愤与哀叹,它表达了司马迁的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它道出了司马迁接受屈辱的宫刑以发愤作书的苦涩悲壮的心态。它波涌云连,纵横排宕,堪称一篇小《离骚》。全文铺排淋漓,矫健磊落,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气势非凡。前人评价说:“史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记》;作《史记》一腔抑郁,发之此书。识得此书,便识得《史记》,盖一生心事,尽泄于此也。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
5.《前出师表》 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大诗人陆游也感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仲伯间”。如此的赞誉,并非溢美,这篇奏表是诸葛亮走出隆中之后的半生奋斗经历的结晶,展卷捧读,诸葛丞相劳碌勤苦、呕心沥血之情状,声泪齐下,剀切陈辞之形象如在目前,全篇酣畅淋漓、痛切愤激的气势背后,总有一种深沉凝重的真情在流动。有人说《前出师表》“一字一句,都从肺腑流出,不假修饰,而自为文章之胜。”
6.《滕王阁序》 这篇精美绝伦的美文几乎可以赎尽它之前所有靡丽骈文的罪孽。年轻的才子王勃路过洪州,无意中参加了滕王阁上的盛会,中国文学史上却因之留下了最美丽的篇章。其词采华茂绚丽,至今看来余霞满目,其音韵和谐铿锵,至今读来满口留香。无数美丽的景、物、人、情,在这里凝结成永恒的典故,无数的意境、意象从这里流出。这是才气灵秀所致的至美乐章,走近《滕王阁序》才能初品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味与魅力。
7.《祭十二郎文》 谈起韩愈,人们总会说其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冲飙激浪,瀚流不滞,其实韩文决非单纯一面,其抒情散文委曲、含蓄而有情味。生离死别,两世茫茫,这篇祭文正写此情。《古文观止》选编者评价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让我们一起品味祭文的最后几句:“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
8.《秋声赋》 自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后,中国文人眼中的秋就带上了悲的色彩。欧阳修写悲秋,自出机杼,从秋之声着手,异于他人,文中的秋,不仅仅是自然之秋季,也是人生之秋季,心绪之秋季,故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悲凉萧瑟弥漫其中。据载:此文成后,欧阳修曾亲手抄写数本,其钟爱之心可见一斑。
9.《前赤壁赋》 经受了“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苏轼被贬黄州,那里有著名的黄州赤壁,清风明月中,苏轼来了,洞箫如诉中,苏轼醉了,生命的有限与宇宙的永恒,赤壁昔日的刀光剑影鼓角铮鸣与眼前滔滔无尽的东逝之水令苏轼彻悟了!人生是一个最美丽的谜!欢乐与忧郁、澄明与朦胧中,天亮了。文中有诗性的哲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文中有诗性的江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文中有诗性的洞箫:“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妇。”这样的文章就是苏轼所谓的“行云流水”。
10.《报刘一丈书》 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宗臣以一封复信活画出谄谀者的嘴脸,真正是毫发毕现,维妙维肖。宗臣以最朴实无华的白描手法,一笔一笔凸现出谄谀者由低声下气的求见到故作姿态的见面到出门之后的吹嘘这样一个丑剧,入木三分,字字见血,是描摹官场形迹的最出色的作品。
11.《郑伯克段于鄢》 这是《古文观止》所选的第一篇文章,它出自《左传》,它描写宫廷内部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事情,堪称这类题材的始祖与经典。
12.《归去来辞》 陶渊明作了彭泽县令,上级官员来视察。小吏建议陶县令整冠束带卑躬曲膝地去迎接上级官员,陶渊明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一怒之下,弃官而去,开始了退隐田园的生活,此文即是当时所作的一篇宣言书,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
13.《进学解》 “进学”是使学识和德行进步的意思,“解”就是辨析、分析。此文关于治学的见解很有启发性与影响,而且文采斐然。“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传世古训即出于此。
14.《岳阳楼记》 几乎每一位遭贬谪的文人心中无法释然时,都会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会以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与气度自励。
15.《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善写寓言,一位姓郭的驼背老园艺匠的种树理论引发了作者对做官理政的看法,平铺直叙不动声色中作者之意已寄寓其中。
16.《读》 王安石好唱反调,写翻案文章,这篇不到一百字的短文,以句句转折,语言道劲,警策惊人而著称于文坛。
精彩语言辑录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李陵《答苏武书》)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目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同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杂说》)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司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古文观止的主旨是什么

《古文观止》选录了从先秦到明朝的文章222篇,分为12卷,篇幅长短适中,每一篇选文也都非长篇巨制,易于阅读和理解,篇目和分卷比较匀称,极宜普及和流行。 《古文观止》是一部纵横交美的好文选。言其纵,是因为编者按历史的流程将一位位最优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编录,读之如同漫步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的长廊,沿波讨源,因枝求叶,可以毫不费力地体会到其中的脉络;言其横,则是指《古文观止》几乎收存了我国古代文章的各种样式和各类内容。我们看到:先秦外交官的优雅而婉转的辞令如何完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纵横家们又是  古文观止
如何唇枪舌剑捭阖天下释难解纷的;帝王求贤若渴,于是下诏,臣子满腹良策,于是上表;魏晋名士兰亭聚会了,王羲之把它记下来;徐敬业要讨伐武则天了,骆宾王大书檄文;关心政治的,诸论纷出,了解民情的,各传频作;朋友要走了,有赠序,从自然中归来,有游记;于是我们看到了苏轼为韩愈作的碑文:“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于是我们看到杜牧用文字还原的阿房宫;还有考试的论文,自荐的求职书;还有梦想中的桃花源,酣醉后的醉翁亭;岳阳楼上的忧患意识,滕王阁中的书生意气……一切都在这个世界中呈现,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本书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本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本书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难得的是编者又对选文作了精彩的评注,为我们的阅读平添羽翼。有时从文章句法和用字入手进行分析,如欧阳修《醉翁亭记》评语:“通篇共用29个‘也’字,逐层脱卸,逐步顿跌,句句是记山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创调也。”几句话就将这篇文章散中有骈的风致描述出来了。有时评语从身世人情入手,如《史记·屈原列传》评:“史公作屈原传,其文便似《离骚》,婉雅凄怆,使人读之,不禁唏嘘欲绝。要之,穷愁著书,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宜其忧思唱叹,低回不置云。”这段文字又将作者与传记主人公心灵的共鸣之处一笔点透,道出其感人魅力所在。这一段段评语不仅有助读作用,而其文字本身的清丽优美流畅婉转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这种二重审美又使《古文观止》增添了不少魅力。

古文观止的主旨是什么

4. 古文观止的作者有哪些故事?

《古文观止》的编者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大职叔侄俩。吴乘权,字楚才。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康熙十五年(1676)就在福州辅助先生教伯父之子学习古文,后竟以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同周之炯、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过一个历史普及读本——《纲鉴易知录》。吴大职,字调侯,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家乡同叔父一道教书。

5. 古文观止的内容介绍

《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古文观止》的许多译注本,都是用中华书局本为底本。中华书局本实有两种:一是1959年本。这是由原古籍刊行社转来的本子,此本“据映雪堂本断句,并校正了个别显著的错字”。二是1987年本,即安平秋点校本。此本虽以1959年本为底本,但用映雪堂原刻本复核过,用文富堂本、怀泾堂本、鸿文堂本参校过,还用相关史书、总集、别集所收古文校勘过,而且补录了二吴之《序》和乘权所撰《例言》。因而后者是所能见到的最好的版本。 该书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该书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古文观止的内容介绍

6. 古文观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古文观止》是一部经典的文言散文汇编,是学习古文的经典启蒙读物;
  
 2、《古文观止》选录了从先秦到明朝的文章222篇,分为12卷,篇幅长短适中,每一篇选文也都非长篇巨制,易于阅读和理解;
  
 3、《古文观止》的篇目和分卷比较匀称,极宜普及和流行,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和骈文,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7. 古文观止有哪几篇文章

《古文观止》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24篇;柳宗元文11篇,欧阳修13篇,苏轼文17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4篇等共222篇。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
该书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
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

扩展资料:
《古文观止》所收文章皆是上乘之作,源远流长,叙事论辨,写景抒情,咏物明志,各俸兼备、均为历代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自问世后,作为家塾训蒙课本,几至家置一编。所谓观止,即有此开春,其余选本再不足观也。
《古文观止》是一部经典的古文选本,我们本着历久弥新的精神,力图把它打造成三部文学性、艺术忖与知识性相融合的全文化作品,以满足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学习、理解古汉语的能力,全面吸收中国占典文化的精华。
二吴对清代以前散文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偏重,重先秦、两汉和唐宋时期散文,轻两晋六朝和明代散文。这一重一轻既有二吴的主观意识,也符合消以前散文的大体情况。《古文观止》吸取前代选家(如金圣叹)的成果,入选的作品大都是比较优秀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有哪几篇文章

8. 古文观止的主要内容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EOb_r-vvC7qTc-pLOyfIw
 提取码:3csh《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