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买10亿“假理财”:女员工为600万做局,为什么要银行骗银行?

2024-05-13 22:32

1. 中信银行买10亿“假理财”:女员工为600万做局,为什么要银行骗银行?

案件回顾:
2015年12月8日,千石公司发现有一笔中信银行10亿元理财产品并没有全部购买理财产品,遂函告中信银行,中信银行决定终止这项业务,提前结算资金。从2015年12月25日至2016年5月5日,王某某(使用资金者)常某(徽商银行固镇支行行长),陆续向中信银行还款5.3亿元,尚有4.7亿元没有归还。2016年6月2日,徽商银行向蚌埠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报警,称发现王某某等人伪造徽商银行蚌埠分行公章,用于对外签署理财合同。随即王某某等人利用伪造的徽商银行蚌埠分行公章签订虚假理财协议,套取资金的行为曝光于世。此案中,中信银行爆出了许多管理方面的漏洞,而经手人李某也陷入3年的牢狱之灾。这是因为常某和王某某等人承诺该笔理财收益为5%,而该收益分为两部分:4.7%+0.3%。其中0.3%是由使用企业支付,4.7%是由徽商银行支付。而李某只给中信公司汇报了4.7%收益,0.3%收益欲占为己有。以非公职人员受贿罪定刑。
看完上面的案例,是不是感觉这波操作匪夷所思?然而它是真真实实发生了。为什么要银行骗银行,其实不是银行骗银行,而是有人假借银行名义骗银行,利用银行管理的漏洞,一次性套取大额资金。
先纠正问题就是不是银行骗银行,而是一部分熟悉银行规则的人(包括徽商银行固镇行长和王某某)利用银行信用背书来骗中信银行。而中信银行并没有认真核对相关协议和辨别协议真假,任由员工全权跟进操作。致使常某,张某有机会使用假行长,萝卜章来使协议“正规化”。为了获取高额利益,中信工作人员流于形式,使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现在来说说为什么要骗银行?
嫌犯要骗取大额资金,如果面对大众和公司发布理财产品,这也是个方法。但显然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而且金额数量多少不定,而且随时面临着暴露的危险。面向大众所需要的人手多,牵扯的人也多,形形色色的理财者难免犹犹豫豫,短期内达成目标。
嫌犯套取的资金量大,而能提供资金也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就是说银行,金融机构,大企业都是他们的套取对象,但是银行是最佳选择。他们熟悉银行的操作流程,财大气粗,资金雄厚,而且嫌犯利用徽商银行做信用背书,往往会使对方放松警惕,更有利于他们利用假行长,萝卜章骗取信任。而故意拆分收益,使受骗银行经办人认为有利可图,而迁就他们,敷衍了事。这也是李某在完成这个项目后快速离职的原因,她已经意识到事情不对了。
所以对于熟悉银行业务骗子来说,骗银行属于短平快的好项目,不易发现,容易得手。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中信银行买10亿“假理财”:女员工为600万做局,为什么要银行骗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