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制约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2024-05-10 14:42

1. 未来制约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1)加快形成科学的应急产业体系

(2)积极培育应急需求市场

(3)大力增强应急产业创新能力

(4)落实好扶持政策措施

(5)加快培养复合型应急人才

(6)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7)加强全民公共安全和风险意识宣传教育【摘要】
未来制约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提问】
(1)加快形成科学的应急产业体系

(2)积极培育应急需求市场

(3)大力增强应急产业创新能力

(4)落实好扶持政策措施

(5)加快培养复合型应急人才

(6)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7)加强全民公共安全和风险意识宣传教育【回答】

未来制约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2. 应急产业建设对当地产业的影响

应急产业建设对当地产业的影响据国家相关部委预测,应急产业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如果包括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市场年容量约10000亿元。应急产业具有多行业交叉和服务公共安全的属性,是新兴产业。发展应急产业,有利于国家的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有利于基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利润增长,有利于公众的安全和健康。【摘要】
应急产业建设对当地产业的影响【提问】
应急产业建设对当地产业的影响据国家相关部委预测,应急产业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如果包括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市场年容量约10000亿元。应急产业具有多行业交叉和服务公共安全的属性,是新兴产业。发展应急产业,有利于国家的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有利于基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利润增长,有利于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回答】
应急产业一般指为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活动的集合。按类别划分,一是救援处置装备与技术,二是监测预警诊断设备与技术,三是预防防护产品与技术,四是应急教育培训咨询服务【回答】

3. 应急产业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应急产业仍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
      我国应急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着手建立应急产业集聚区,完善应急产业系统建设。应急物资制造业发展起步,但不具有一定的规模。
      我国应急产业存在体系不全、技术不精等问题,产业亟须创新升级
      应急产业创新体现在各行业的资源整合共享、各影响因子的发展,统一与协调。将传统的物流仓储层面进行进一步提升,摄入科研开发,教育培训,网络资源共享,从新兴产业的层面映射京津冀产业一体化的战略要求。
      我国应急产业发展迅速,且产业带动力强,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应急产业发展现状

4. 应急管理的我国现状

(一)我国政府应急体系建设已取得的成就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建成在国家建立统一领导下,坚持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应急体系中,国务院是最高行政领导机构,由非常指挥机构或临时指挥机构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预案逐步完善2001 年,我国进入综合性应急预案的编写使用阶段。2004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使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写有章可循。目前为止,我国已编制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 57 部,国家专项应急预案 21 部,全国各级应急预案 130 多万件,基本上涵盖了各类常见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建立我国已经制定了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60 多部。基本建立了以宪法为依据、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使应急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加强近几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数百亿资金,重点进行了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装备的建设。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不断提高,灾后恢复重建的能力明显提高。 (二)我国政府应急体系存在的问题预防意识薄弱从我国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实践来看,减缓期的预防作用还显得非常薄弱。从汶川地震就可以看出政府和公众危机防意识不强的问题,使很多灾民丧失了生命救援的最佳时间。预警和监控系统不完善我国的灾害预警和监控系统还不够完善,在很多方面存在缺陷,比如危机潜伏期的科学预测和判断、危机发生的概率以及危机发生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等。如2010 年发生特大泥石流害的舟曲县,本来就是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区,但是测雨雷达等灾害监测设施不够完善。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公共危机的应对需要来自多个部门和机构的配合与协调。我国应急管理部门的垂直应急管理体系较为完备,但各部门横向职责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响应期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应急协同机制不健全。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从实践上看,目前我国对全社会防范风险、应急处理的教育工作还很不够。广大居民普遍表现为社会危机意识薄弱,自救知识和能力欠缺,主动参与程度不高。比如汶川地震中,一些非政府组织虽然参与了救援工作,但几乎都是自发行动,没能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对大量参与救援和灾后重建的志愿者也存在着管理混乱、缺乏后勤保障等问题。

5. 什么是应急产业规划?

1.为应对严峻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是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以满足某种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并得到快速发展的产业。
2.应急产业指为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活动的集合。

什么是应急产业规划?

6. 应急产业的介绍

应急产业一般指为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活动的集合。按类别划分,一是救援处置装备与技术,二是监测预警诊断设备与技术,三是预防防护产品与技术,四是应急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据国家相关部委预测,应急产业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如果包括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市场年容量约10000亿元。应急产业具有多行业交叉和服务公共安全的属性,是新兴产业。发展应急产业,有利于国家的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有利于基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利润增长,有利于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7. 对应急产业的理解

应急产业一般指为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活动的集合。按类别划分,一是救援处置装备与技术,二是监测预警诊断设备与技术,三是预防防护产品与技术,四是应急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据国家相关部委预测,应急产业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如果包括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市场年容量约10000亿元。应急产业具有多行业交叉和服务公共安全的属性,是新兴产业。发展应急产业,有利于国家的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有利于基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利润增长,有利于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服务
(一)社会救援服务,如为事故救助提供专业救援力量的各类社会机构和组织。
(二)咨询培训服务,如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应急管理咨询和培训的机构和组织。
(三)应急物流服务,如为应急工业产品提供仓储、运输等服务的各类组织。

对应急产业的理解

8. 应急产业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需求,客观上催生了以满足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求为目标的应急处置类产品,如各类应急救援装备、应急救援工程、应急救援技术、应急救援服务的提供者等市场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诸多章节对支撑我国应急管理能力的产业进行了规定,如第36条中的“鼓励、扶持教学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业研究开发用于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等;《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也提出“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等等。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国应急产业体系的构架正在逐步形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和应急管理活动的三个过程,我国支撑应急管理能力的产业体系有:
  监测预警产业。主要任务是对公共安全的监测、预防与预警,重点在于提高应急预警技术与保证应急救援装备的储备。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如卫星遥感、航天航空技术;社会安全和事故灾难事件需要大量的安保科技产品;卫生突发事件的监测需大量的高科技检测设备与试剂。
  应急处置与救援产业。主要包括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和维护,涉及应急救援的人力资源、物资保障、专用装备、技术、物流体系、通信设施等。目前,我国应急队伍装备建设逐步加强和完善,矿山救护、水上搜救、核事故、铁路事故、林火扑救等专业应急队伍都配备了专业的应急救援装备。应急处置装备要求先进、专业并且讲究配套。如应急现场定向空投信息采集系统,利用自动导航飞行器搭载传感器,定向空投到目标区域,快速地完成反应、抵达、部署、采集、分析、预测预警工作,实现突发事件现场多参数实时采集、传输、快速分析和定位功能。但很多相关产品都是中国当前应急装备中所匮乏的,如现在大量使用的应急指挥车仅解决了通讯问题,但也只是满足于领导干部看到、听到,而一些处置装备,如危化品的泄漏控制工具等都是欠缺的。而成熟的应急装备方面更讲究配套,应急装备包括通信车、饮水车、医疗保障车、发电车、炊事车、甚至包括移动宿舍、移动旅店等一条龙服务。比如到了环境被污染,偏远且需长期作业的现场,需要将被污染的水源处理成可以饮用的水,事发现场没有电、需要发电照明和做饭。
  事后恢复与重建产业。涉及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是消除事件影响、妥善安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恢复正常秩序,这主要是大力发展应急金融事业等服务业。一方面是确保金融机构对恢复重建的信贷支持,金融机构以市场手段协助各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是国际通行做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均设有应急贷款,在缓解亚洲金融危机、帮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国重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对我国应对各类灾害发挥着主要作用,金融机构中我国只有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应急贷款成为抗灾救灾的重要金融力量,应该通过模式创新,建立银行与政府共同支持灾后重建的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统筹政府和社会资源对公共突发事件所造成危害的补偿机制。(宋劲松)
    应急保障相关产业。包括教育培训体系、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应急通讯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等方面:
  第一,教育培训体系:包括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应急演练、应急管理培训等。培训对象有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干部、基层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各层级应急队伍、应急救援志愿者和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培训教员和社会公众;教育培训有职内培训和职外培训,此外,还有学历教育。  第二,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包括应急物质监管、生产、储备、调拨、紧急配送体系等;目前我国发展改革委员会、民政、水利、铁道、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并在相应领域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医药储备已经形成完整体系并初具规模;在国家物质储备局系统,还有一些应急物资的储备;国家还储备有粮、油、肉、糖等物资。但现有的应急物资储备主要以部门管理为主,应急物资保障总体上仍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一些地方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储备,但各部门之间及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缺乏纵向和横向的信息沟通机制,储备方式单一、品种重复;仓库布局也不尽合理,一些仓库的库容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应急物资紧急生产、采购、储存、调运和配送等环节基础建设尤显薄弱。今后还需要加强国家应急物资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体系建设,实现全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的综合汇总、应急物资需求预测、物资短缺和峰值需求的预警,组织重要应急物资的紧急生产和调运。 
  第三,应急通讯保障体系:需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  第四,科技支撑。由于应急管理的特殊性,其对科技进步的要求比任何其他事业都高,就像战争带动科技进步一样,突发公共事件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也将是意义重大的。
  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暴露出我国的应急救援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应急救援力量薄弱、应急救援的装备水平低下、应急救援的专业技术缺乏。这迫切要求我们深入研究监测预警、通信信息、救援装备和个体防护等方面对应急产品的需求,加快制定促进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充分运用保险、税费、信贷、政府采购等经济手段,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应急产品研发和制造,适应保障公共安全的要求;加强企业安全保障标准和应急救援机构装备标准建设,依靠高水平的技术装备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抓好国家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立一批应急技术转化基地,扶持一批有能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努力使我国的应急产业在较短时间内有一个大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应急管理能力支撑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难免要使用一些国外产品。虽然摩托罗拉、西门子、朗讯等欧美公司的应急与公共服务系统产品先进、可靠,但价格昂贵,维护和管理的成本很高,而且依靠国外产品终非长久之计。我们应加快科技创新,制造出自主品牌的应急产品,培育自己的应急产业。当前,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应急产业能带动每年上千亿元市场需求,并且大都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与产业,这也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