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024-05-08 12:30

1.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
一,人工管理阶段,时间在20世经50年代中期之前。
二,文件系统阶段,时间在20世经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三,数据库系统阶段,时间在20世经60年代以后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发展的基础上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3个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运用常规的手段从事记录、存储和对数据加工,也就是利用纸张来记录和利用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尺)来进行计算,并主要使用人的大脑来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
2、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设备开始普及,这一时期的数据处理系统是把计算机中的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被命名的数据文件,并可按文件的名字来进行访问,对文件中的记录进行存取的数据管理技术。
3、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 ,计算机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大容量磁盘,存储容量大大增加且价格下降。在此基础上,而满足和解决实际应用中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数据的要求,从而使数据能为尽可能多的应用程序服务,这就出现了数据库这样的数据管理技术。

扩展资料:
数据管理技术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在描述数据时不仅要描述数据本身,还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2)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且易扩充。数据不再针对某一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系统,数据可被多个用户和多个应用共享使用,而且容易增加新的应用,所以数据的共享性高且易扩充。数据共享可大大减少数据冗余。
(3)数据独立性高。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为多个用户和应用程序所共享,对数据的存取往往是并发的,即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可以同时存放数据库中的同一个数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管理技术

3. 大数据分析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数据分析的职位是由DJ Patil和Jeff Hammerbacher制定的,他们试图称呼数据组的同事们,而又不想因为称呼而限制他们的能力。(because 
of improper job title like business analyst or research scientist Building Data 
Science Teams)
  随着大数据在驱动企业成功中越来越有决定性作用,数据分析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然而,一些领导者对数据分析扮演的角色和它所起的作用仍然不是很了 
解,就像很多时候领导者不知道怎么从大数据中抽取有用的信息,虽然很清楚的知道这些大数据是很可信的。他们的脚步落后了——他们的眼光在大数据的利用上其 
实是模糊的。

  大数据的性质是有他的三个特点(数据量大、种类多、处理速度快)决定的,数据分析的角色和作用理所当然是由大数据的性质决定的。当数据分析作用于大数据时,大数据必须身兼数职。意思就是数据分析在一个组织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和担负着多重责任。

  多种知识的掌握

  为了解决数据量大的问题,大数据平台(例如:Apache Hadoop、LexisNexis 
HPPC)要求数据是被整理过的。数据分析员应该具有大数据平台应用的全方位知识,这样才能熟练的应用数据平台处理大数据。数据分析元应当具有以下知识:

  1、了解大数据平台的框架,例如:DFS和MapReduce,他们的编程框架提供强大的应用程序设计。这就意味着数据分析员还要有软件构筑和设计的能力。

  2、精通大数据平台支持的编程语言,例如:Java, Python, C++, or ECL, 等等。

  3、具有熟练的数据库知识,特别是用到SQL语言的数据库,像:HBase, CouchDB, 
等等。因为大数据平台经常需要数据库来存储和转换数据。

  4、具有数学/统计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领域的专业知识。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是由数据量决定的,而是由能否成功的从大数据中发现和抽取有用的知识模式和关系决定的,然后用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创造出有价值的产 
品。统计学、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可以很好的用于理解数据和发掘数据的价值。自然,为了成功数据分析者必须具备这些领域的专门知识。会使用一些数据挖掘工具 
或者平台(例如:R, Excel, SPSS and SAS)是最好的,可以《Top Analytics and big data software 
tools》这本书。

  5、熟练应用自然语言处理的软件或工具。大数据的内容大都来自于文本文件、新闻、社交媒体和报告、建议书等等。因此了解和掌握至少一种自然语言处理软件或工具对于做一个成功的分析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应用至少一种数据可视化工具。为了更有效的演示数据存在的模式和关系,能应用好数据可视化工具无疑是对数据分析员的一个加分。这里有20款数据可视化工具的链接。

  创新——好奇

  随着数据变化速度的加快,经常也会有新的发现和问题出现,数据分析员应该对那些变化敏感、对新发现好奇,并且找出应对新问题的方法。他/她也要热情的及时相互沟通,从新问题中探索新产品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成为产品创新的驾驭者。

  商业技能

  首先,数据分析员多元化的性质决定了数据分析员要好很强的沟通能力,在企业里数据分析员必须和不同的人沟通,其中包括:沟通和理解业务需求、应用程 
序的要求、把数据的模式和关系翻译给市场部、产品开发组和公司高管看。对于企业来说有效的沟通是及时采取行动应对大数据新发现的关键。数据分析员应该是能 
联系所有,很好的沟通者。

  第二、数据分析员要具有良好的规划和组织能力。这样他/她才能巧妙地处理多个任务、树立正确的优先顺序、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第三,数据分析员应该具有说服力、激情、和演讲能力。才能引导人们基于数据的发现做出正确的决定,让人们相信新发现的价值。数据分析员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领导者,驱动产品创新。

  所有这些大数据的性质决定了数据分析员该具备的技巧和他们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

大数据分析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4. 数据管理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3个阶段。具体是以下3个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3)数据库系统阶段。
发生的时间:(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2)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稍后;
            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
希望对你有帮助。

5. 数据库管理技术三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如下:
1、人工管理阶段:
(1)、数据不保存。因为当时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对于数据保存的需求尚不迫切。
(2)、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每个应用程序都要包括数据的存储结构、存取方法和输入方法等。程序员编写应用程序是,还要安排数据的物理存储,因此程序员负担很重。
(3)、数据不共享。数据是面向程序的,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程序依赖于数据,如果数据的类型、格式或输入/输出方式等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则必须对应用程序做出相应的修改。
2、文件系统阶段:
(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在计算机外存上,可以对数据进行反复处理,并支持文件的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等操作。
(2)、文件系统实现了记录内的结构化,但从文件的整体来看却是无结构的。
(3)、其数据面向特定的应用程序,因此数据共享性、独立性差,且冗余度大,管理和维护的代价也很大。
3、数据库系统阶段:
(1)、数据结构化。在描述数据时不仅要描述数据本身,还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2)、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且易扩充。数据不再针对某一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系统,数据可被多个用户和多个应用共享使用,而且容易增加新的应用,所以数据的共享性高且易扩充。数据共享可大大减少数据冗余。
(3)、数据独立性高。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数据库为多个用户和应用程序所共享,对数据的存取往往是并发的,即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可以同时存放数据库中的同一个数据,为确保数据库数据的正确有效和数据库系统的有效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以下4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①、数据安全性控制:防止因不合法使用数据而造成数据的泄露和破坏,保证数据的安全和机密。
②、数据的完整性控制:系统通过设置一些完整性规则,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③、并发控制:多用户同时存取或修改数据库时,防止相互干扰而给用户提供不正确的数据,并使数据库受到破坏。
④、数据恢复:当数据库被破坏或数据不可靠时,系统有能力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最近某一时刻的正确状态。

扩展资料
阶段特点比较:
如果说从人工管理到文件系统,是计算机开始应用于数据的实质进步,那么从文件系统到数据库系统,标志着数据管理技术质的飞跃。
20世纪80年代后不仅在大、中型计算机上实现并应用了数据管理的数据库技术,如Oracle、Sybase、Informix等,在微型计算机上也可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如常见的Access、FoxPro等软件,使数据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管理技术

数据库管理技术三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6. 什么是数据管理,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1.人工管理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数值计算,只能使用卡片、纸带、磁带等存储数据。数据的输入、输出和使用应随程序一起调入内存,用完撤出。造成数据冗余度大!而且,数据的存储格式、存取方式、输入输出方式都要由程序员自行设计!2、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量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出现,使数据不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直接存储在外存储器上,通过文件名来调入使用。但是除了对数据的存取由文件系统来完成以外,数据的内部结构、数据的维护却仍由程序来定义和完成!因而,数据文件与使用数据的程序之间仍存在很强的依赖关系。3、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大容量磁盘的使用和数据处理的急剧增长,使联机存储大量数据成为可能,为了解决数据的独立性问题,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数据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进入数据库系统阶段

7.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几个阶段,是哪几个,发生的大概时间?

发展经过的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
  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运用常规的手段从事记录、存储和对数据加工,也就是利用纸张来记录和利用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尺)来进行计算,并主要使用人的大脑来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而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数值计算,也无管理数据的软件,因此从计算机内记录的数据上看,数据量小,数据无结构。用户直接管理,且数据间缺乏逻辑组织,数据仅依赖特定的应用,缺乏独立性。
文件系统阶段
  这一阶段的数据管理技术得益于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和存储能力的惊人提高,这一时期的数据处理系统是把计算机中的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被命名的数据文件,并可按文件的名字来进行访问,对文件中的记录进行存取的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在计算机外存上,可以对数据进行反复处理,并支持文件的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等操作,这就是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数据管理示意如下图所示。文件系统实现了记录内的结构化,但从文件的整体来看却是无结构的。其数据面向特定的应用程序,因此数据共享性、独立性差,且冗余度大,管理和维护的代价也很大。
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计算机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大容量磁盘,存储容量大大增加且价格下降。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克服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时的不足,而满足和解决实际应用中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数据的要求,从而使数据能为尽可能多的应用程序服务,这就出现了数据库这样的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库的特点是数据不再只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性,共享性高,冗余度减小,具有一定的程序与数据之间的独立性,并且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控制。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几个阶段,是哪几个,发生的大概时间?

8.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3个阶段。具体是以下3个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3)数据库系统阶段。
发生的时间:(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2)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稍后;
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