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的极盛时期是什么时候

2024-05-12 16:45

1. 海上丝绸之路的极盛时期是什么时候

  海上丝绸之路的极盛时期是宋朝。
  宋朝商业科技高度发展,指南针和水密封舱等航海技术的发明和之前牵星术、地文潮流等航海知识的积累,加上阿拉伯世界对海洋贸易热忱,使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前繁盛。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是由当时东西洋间一系列港口网点组成的国际贸易网。在唐宋元的繁盛期,中国境内主要有泉州、广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 。其中,泉州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海丝的形成主因是中国南方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地方诸侯也需海外资源交易以维持统治,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因此古代中国沿海很多地方都有此项交流,最早可追溯至汉代。
  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转到南方,而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特别是宋朝商业科技高度发展,指南针和水密封舱等航海技术的发明和之前牵星术、地文潮流等航海知识的积累,加上阿拉伯世界对海洋贸易热忱,使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前繁盛。
  明朝海禁,海上丝绸之路衰落。郑和下西洋实质是朝贡性质的航海行为,难以为继无法持久。海禁迫使民间海外贸易转型为走 私性质的私商贸易。民间海外贸易的需求张力和朝廷政策的矛盾冲突始终贯穿明清两朝 。 明清仅有几次有限度开禁都是被动的权宜之策。无政治武装支持的中国海商无力挑战大航海后政治军事商业合一的西方扩张势力,海禁导致中国退出海洋竞争,是近代中国积弱落后的关键。
  从贸易对象、内涵、性质上,明清时期中西方的贸易和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已属不同范畴。

海上丝绸之路的极盛时期是什么时候

2. 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在什么时期?

海上丝绸之路基本上完全取代陆上分三个阶段和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蒙古的大分裂和明朝的建立,从13世纪开始,因为蒙古各个汗国之间的战争和西蒙古对明朝的仇视,陆上丝绸之路的开始走向没落。
第二个时期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尤其是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被占领后。再加上西蒙古各部阻隔,让东西方的陆上贸易基本上被切断。。
第三个时期就是欧洲大航海时期到来。
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于唐朝的七世纪到八世纪,兴盛于南宋十二世纪,基本完全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是在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崛起和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后。

3.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我国历史上什么时期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在秦汉时期便已存在,已知有关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史载来自《汉书·地理志》,当时中国就与南海诸国接触,
在唐朝中期以前,中国对外主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之后由于战乱及经济重心转移等原因,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主通道。唐代,中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
这条航线全长1.4万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宋元时期是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的人类历史活动和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 。

扩展资料:
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实际上,丝绸之路有两条: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从汉代至唐代,陆上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从唐代中叶之后,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而海上丝绸之路则逐渐成为东西方交往的主要通道。
过去,在论及中外交流时,人们往往较多地描绘陆上丝绸之路,而很少谈到海上丝绸之路。其实,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贸易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我国历史上什么时期

4. 海上丝绸之路是谁开辟的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的“丝绸之路”倒是有,但说不好是谁开辟的。非要找出开辟者的话,应该是阿拉伯商人们先把珠宝贩卖到中国,后来中国朝廷曾派官员出使。
明朝早期,郑和下西洋不是以贸易为目的。按史书记载,是宣示大明皇威。后来,美洲被发现,西班牙曾经从海上把美洲的白银运到中国,换取瓷器、茶叶、丝绸。但很快就因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得不把贸易中心转到了现在的菲律宾当时叫吕宋。贸易的对象也从商人变成了以郑成功家族为代表的倭寇(汉族海盗)。到了满清,广东若干家大的官商与吕宋进行垄断贸易。因此,中国历史上没有“海上丝绸之路”。

5.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1、宋朝时期,中国的航海技术已经有较大的发展,船体的隔舱、司南等对航海有极大促进作用的发明已经出现;
2、宋朝商业及其繁荣,宋太祖、太宗都曾下令鼓励商业活动,商业在宋朝近乎打到了极致;
3、我国以贵金属为货币,在南宋时期,统治区域内并无较大规模的贵金属矿藏,而贵金属产量较多的日本、南洋等地又必须经过海运方可到达,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兴起;
4、由于西夏、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相继隔断了中国与欧洲交往的路上通道,并对贸易商人征收高额税率,极大的抑制了陆路商贸,商人为将丝绸、瓷器、香料等货物运至欧洲,换取高额利润,只得改走水路,导致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6. 海上丝绸之路最兴盛在什么时候

海上丝绸之路最兴盛在宋元两代。
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一是唐代中期以前为形成时期,隋唐以前,海路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二是唐中晚期是转型时期;三是宋元两代为极盛时期。四是明朝时期为衰落期。
宋代


宋朝商业科技高度发展,指南针和水密封舱等航海技术的发明和之前牵星术、地文潮流等航海知识的积累,加上阿拉伯世界对海洋贸易热忱,使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前繁盛
。据文献记载,在宋元符年间(1098年~1100年),中国海船已经用罗针导航,到了明代海船普遍用罗针导航;当时掌管船只航行方向的舟师都备有秘密的海道针经,详细列出从广州或泉州往返西洋各地的针路。宋朝先後在广州、杭州、宁波、泉州、胶州、嘉兴府(秀州)华亭县(今松江)、镇江府、苏州、温州、江阴、海盐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其中广州为当时的第一大港,泉州在南宋后期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之一、东方第一大港。

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占城、真腊、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故临、细兰、登流眉、中理、蒲哩鲁、遏根陀国、斯伽里野、木兰皮等总计五十八个国。 出现了《岭外代答》、《诸蕃志》,记载与中国通商国家情况的专著。

泉州的海外交通,起源于南朝而发展于唐朝。唐宋之交,中国经济重心已开始转到南方,东南地区经济快速的发展。宋朝有
三大对外贸易主港,分别为广州,宁波,泉州。港口的地理便利因素对海外客商很重要,北边日本和朝鲜半岛客商希望宋朝主港口尽量靠北,而贸易量更大的阿拉伯
世界和南海诸国则希望港口尽量靠南,两股方向的合力点便平衡在当时地处在南北海岸中点的泉州,正是这一南北两面辐射的地理优势使得泉州在设立市舶司(1087年)正式开港后,迅速先超越明州港(宁波),后追平广州并在南宋晚期反超,成为第一大港。

元代
元世祖忽
必烈在位时由于连年对外征战和失败,因而先后进行了四次海禁。第一次“海禁”发生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年初。第一次海禁从公元1292年到
1294止。第二次海禁1303至1308年止。第三次海禁从1311年到1314年止。第四次海禁从1320年到1322年结束。1322年复置泉州、
庆元(宁波)、广州市舶提举司,之後不再禁海。中国大航海家汪大渊,由泉州港出海航海远至埃及,著有《岛夷志略》一书,记录所到百国。

7. 海上丝绸之路始于何时?

西周
海路通朝鲜、倭国 
印度商人海路经苏门答腊、马六甲来中国、运丝绸往印度、罗马[来源请求]。 

[编辑] 秦朝
徐福东航 

[编辑] 汉朝
海路北通朝鲜、日本。 
南从日南、徐闻、合浦通都元国、夫甘都卢国、黄支国、皮宗国、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1]。 

[编辑] 三国
东吴黄武四年(225年)扶南国王范旃遣使来吴国,历时四年来到东吴,献琉璃。孙权派遣中郎康泰出使扶南国。 
黄武5年(226年)大秦商人到交趾、吴国首都建业(今南京)。 

[编辑] 魏晋南北朝
法显陆上西行,海上归国,由印度多摩利底经狮子国、耶婆提、到山东牢山。 
与中国通商的国家:波斯、天竺、狮子国、扶南、婆利、 

[编辑] 隋朝
与中国通商的国家:赤土、丹丹[2]、盘盘、真腊、婆利。 

[编辑] 唐朝
唐代中叶,吐蕃进占西北,陆路交通受阻,海上交通由是更加兴盛[3]。 
与中国通商的国家:东罗马、大食、波斯、天竺、狮子国、丹丹、盘盘、三佛齐。 
航路:由泉州或广州启航,经海南岛、环王国(今越南境内)、门毒国、古笪国、龙牙门、罗越国、室利佛逝、诃陵国、固罗国、哥谷罗国、胜邓国、婆露国、狮子国、南天竺、婆罗门国、新度河、提罗卢和国、乌拉国、大食国、末罗国、三兰国。 
唐人移民海外。 

[编辑] 宋朝
宋朝先后在广州、临安府(杭州)、庆元府(明州,今宁波)、泉州、密州板桥镇(今胶州营海镇)、嘉兴府(秀州)华亭县(今松江)、镇江府、平江府(苏州)、温州、江阴军(今江阴)、嘉兴府(秀州)澉浦镇(今海盐)和嘉兴府(秀州)上海镇(今上海市区)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4]其中以广州、泉州和明州最大。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占城、真腊、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故临、细兰、登流眉、中里、遏根陀国、斯伽里野、木兰皮等五十八个国。 

[编辑] 元代
与中国通商的国家:三岛、民多郎、真腊、无枝拔、丹马令、日丽、麻里鲁、彭亨、吉兰丹、丁家卢、八都马、尖山、苏禄、班卒儿、文老古、灵山、花面国、下里、麻那里、沙里八丹、土塔、忽厮离、假里马打、古里佛、放拜、万年港、天堂、忽鲁模斯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编辑] 明朝
郑和下西洋, 到过:占城、爪哇、旧港、满拉加、哑鲁、苏门答腊、那孤儿、勃泥、小葛兰、彭亨、锡兰山、三岛、苏禄、吕宋、溜山、打歪、八都马、柯枝、南巫里、古里、坎八叶、木克郎、甘巴里、阿拨巴丹、阿丁、天方、米息、麻林地、忽鲁模斯、祖法儿、木鲁旰、木骨都束、抹儿干别、不剌哇、慢八撒、木兰皮等国。 
《明会典》记录了130个朝贡国,其中海上东南夷有62国,包括:安南,苏禄国,锡兰,朝鲜,日本,琉球,爪哇等。 

[编辑] 禁海令

[编辑] 元朝
元朝初期由于对外征战,曾四次禁海。第四次海禁从仁宗延佑七年(1320年)到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结束。1322年复置泉州、广元(宁波)、广州市舶提举司,之后不再禁海。


[编辑] 明朝
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为了抵制蕃货,“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泉州、明州、广州三个市舶司。洪武十四年(1381年),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为由,禁濒海民私通诸国。洪武二十三年(1390),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1394),下令一律禁止民间买卖及使用舶来的番香、番货等。洪武三十年(1397年)再次发布命令禁止下海通番。

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违反禁海令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大明律》)。

永乐年间一度松弛,永乐皇帝死后,明朝再度禁海。

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发布第一个禁海令,到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重新开放,明朝海禁时间接近两百年之久,这段时期,正值葡萄牙、西班牙开始大航海的时候。1557年葡萄牙人已经来到中国门口,建立了澳门殖民地。


[编辑] 清朝
清朝从顺治年间到雍正时期的四十年海禁(公元1655——1684年,公元1717——1728年)。

海上丝绸之路始于何时?

8. 海上丝绸之路是谁在位时开辟的

秦末,北方征战不休,岭南地区由赵佗统治,史称南粤国,是当时少有的和平地区。前202年汉立国,汉高祖为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与南粤国议和,两国得以发展经贸。前195年高祖驾崩,吕后摄政与南粤国发生冲突,双方在南岭发生激战,战局僵持。当时岭南地区主要出产丝绸类纺织品,赵佗为寻找重要的军需物资铁资源开始谋求海上路线通往西方国家开展贸易。广州南越王墓中出土的希腊风格银器皿以及南粤国宫殿遗迹发掘出来的石制希腊式梁柱就是相当好的证明,证实了秦末汉初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诞生,岭南地区向西方输出丝绸以换取各种物资,并且有希腊工匠来到中国参与了南粤王王宫殿的建造。到唐朝中叶,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大损,西北丝绸之路阻塞,华北地区经济衰弱,华南地区经济日益发展,海上交通开始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