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如何解读?

2024-05-04 13:35

1.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如何解读?

这句话本来是形容水的各种运动,作为实际的社会生活应用,则是这样理解:
居处停留要懂得地利,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要有深度广度,做事要存仁爱之心,言语要说诚信之语,组织或者国家都需要善于调理,做事情要懂得怎样运用自己的能力,行动要知道时节的安排。也就是说,一切都有自然的规律,不需要刻意去争执什么。因为不做无益的争执,所以才不会过度失节,也就没有什么祸患及身。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如何解读?

2.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是什么意思

全文解释如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善的事物莫过于水。无水,则不能产生芸芸丛生的生命世界;无水,任何生物都不能生
存。水生育万物,滋润群生而与物无争,不求后报。它柔弱温顺,总是处于为人们所鄙弃
的最低下的地方。所以,水最相似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常言道:“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人总是喜欢奉上欺下,攀高附贵,青云直上,而
水则总是流向低凹的、最安全的地方,无倾覆之患。

人心总是有私心杂念、七情六欲之烦扰,而水静则清澈湛然,无色透明,无混无浊,可鉴
万物。若心灵之善渊。

水善养万物,施恩不求报。植物皆沾滋润之恩,动物咸获饮食之惠,此乃仁慈也。

水利万物,诚实和顺,无假无妄,表里如一,是谓;“言善信”。 

水之为治,若大匠取法,以“平中准定上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对万物一视同仁,
最为公平。是谓“政善治”。 

水理万物,能力非凡。去污洗浊,攻坚克固,行船渡筏,兴云致雨,生物育人,功用不可
估量。此乃“事善能”。

春夏温热,万物繁衍,最需要水。此时,水则蒸云降雨,滋润群生,降温祛暑。秋冬渐寒
,万物成藏,水则结为坚冰,凝为霜雪,覆盖大地,恰若天被,保护生灵,遮风御寒。此
乃“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之体性,虽有以上“七善”,但皆出于自然,与物无争。所以,水才没有过失。

此章以水喻道,也说明进道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参考资料:老子《道德经》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是什么意思

4.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怎么解释


5.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是什么意思

出自于《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意思是说,最上等的善要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夺,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低方,所以最接近道。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存心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正因为他像水一样不与水去争雌雄,所以才不会导致失败招来怨恨。 
这个尤字的意思应该是忧虑,怨恨的意思吧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是什么意思

6.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7. 08-3 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与善仁,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与善仁,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出自《道德经》第08章,意思是,地理是居住的有利因素,厚重是心思的有利因素,诚信是言语的有利因素,仁爱是相处的有利因素,法治是正义的有利因素,能力是做事的有利因素,时机是行动的有利因素。
  
 善是有利获益的因素和能力,善也有等级和档次,水是上善,有利于万物,不求名利,身处低洼和隐蔽之处,几乎和道相差无几。居住是否舒适取决于地理环境,心思是否有益取决于是否深沉,相处是否愉快取决于是否仁慈,正义是否昌明取决于是否法治,做事是否成功取决于是否能力,行动是否有效取决于是否逢时;这些都是具体说明一切需要善行,万事需要善意。
  
 老子在本章中列举的事例和善行,都是客观因素而非主观意愿,也想证明无为的价值和正确,无为不是逆来顺受,被动受苦,而是可以利用客观的有利因素,改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状况,无为不是从主观欲望出发,而是从客观条件入手,洞察情形,因势利导,积极利用各种善行和有利因素,改善自己的境遇。无为不欲不是单纯地忍饥挨饿,吃苦受难,而是反对出于主观意愿,贪图欲求的行为,利用客观条件,采取正确手段,把握恰当时机,具备合适能力,坚持必要原则,发现善行和善意。
  
 如水一样能利万物和众生是上善,都是至高顶好的善举;也可以注重地利以求生存,注重深邃以求缜密,注重诚信以求实话,注重法治以求正义,注重仁慈以求相处,注重能力以求事遂,注重时机以求畅行;还可以注重食材以求美味,注重容颜以求佳偶,注重业绩以求赏识,注重知识以求智慧。总之,把握客观的要素,克制主观的贪婪,就能具备善行,就会完成善果。

08-3 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与善仁,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8.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意思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出自《老子》。
  居善地:居住要选择好的地方,可止则止;
  心善渊:心态深沉大度,中常湛静;
  与善仁:与人交往仁慈爱护,称物平施;
  言善信:言语平实又有信用,声不妄发;
  政善治:从政管理柔和有序,德惟无私;
  事善能:行事根据能力而为,贵其能力;
  动善时:择机而行不妄动,可行则行。
  基本介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在先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