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弹冠相庆

2024-05-16 03:13

1. 成语故事:弹冠相庆

【弹冠相庆】 tán guān xiāng qìng,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亦用于指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后用来形容坏人得意的样子。
  
 出自东汉·班固 《汉书·王吉传》: 
  
 汉宣帝时,琅琊人王吉和贡禹是一对很好的朋友,他们二人自幼好学,通晓五经,学识渊博,为人廉洁。由于他们爱好相同,抱负相同,所以关系特别亲密。正因为如此,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王阳做了官,贡禹就会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去做官。
                                          
 后来,王吉、贡禹都当了官。汉宣帝时,王吉为博士谏议大夫,因他对宣帝的宫室陈设、车服装备太盛,上书劝谏,被宣帝认为是迂阔,因而不得宣帝信任。王吉心中郁闷,就称病辞官归家。与此同时,贡禹也有类似的遭遇,他做河南令也被罢官掉职。由于他们为官比较廉正,汉元帝刚继位就派使臣前往征聘。
  
 二人被召之后,做事勤谨,忠心耿耿,因而颇得元帝的信任。虽然再次被起用,但年迈的王吉在进京的路上就去世了。贡禹则得到重用,但不久也因为年纪大去世了。
  
 本来王吉和贡禹都是国家栋梁之才,但他们青壮年时期由于各种原因,都错失了为朝廷和国家效力的机会,当他们再次出山,已是垂暮之年。后来,人们把“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用以指一个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成语故事:弹冠相庆

2. 弹冠相庆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南朝宋(元嘉九年) 公元432年,南朝宋檀道济因屡有大功,被封为司空,镇寻阳。公元436年(元嘉十三年),刘义隆生重病,彭城王刘义康执政,担心檀道济会在刘义隆死后谋反,矫诏召檀道济入朝。临行前,其妻劝檀道济说:"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招,恐有大祸!"檀道济不听劝告,说:"我率师扺御外寇,镇守边境,从没有辜负国家,国家又怎么会辜负我心呢?"结果,檀道济一到建康,就被刘义康逮捕。檀道济被抓时,狠狠地把头巾拉下摔在地上,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最后,檀道济与其子十一人,及薛彤、高进之等亲信将领都在建康被处死。消息传到北魏,魏军将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南方就再没有可畏惧的人了!"
檀道济死后,南朝在军事上转入守势,北朝则占据主动地位,屡次南征。后北魏曾南征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在今南京市六合区东南,亦名桃叶山。此山距离南朝宋皇城石头城直线距离仅有25公里 ),宋文帝刘义隆登石头城北望,面有忧色,长吁道:"如果檀道济还在,怎么会到这个地步!"
其他典故参照网页链接

3. 弹冠相庆成语典故

      弹冠相庆的意思是形容坏人得意;准备登台的样子。你们对弹冠相庆的典故了解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弹冠相庆成语典故,供大家阅读!
         弹冠相庆成语解析         [释义] 冠:帽子。掸去帽子上的尘土;表示庆贺。本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了官;自己也必将得到引荐而庆幸。后指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也形容坏人得意;准备登台的样子。
         [语出] 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
         [正音] 弹;不能读作“dàn”;冠;不能读作“ɡuàn”。
         [辨形] 冠;不能写作“寇”。
         [近义] 额手称庆 鸡犬升天
         [反义] 如丧考妣
         [用法] 用作贬义。指坏人得意时的样子。一般作谓语。
         弹冠相庆成语典故         西汉时,有叫王吉和贡禹的两个人,他们是同乡,又是很要好的朋友。王吉在汉宣帝时曾被任命为大夫,后来罢免了他。贡禹做了几年官也被罢免了。汉元帝即位后,王吉又出来做了大官。贡禹听到这个消息,认为自己又将有机会向上爬,于是把自己帽子上的灰尘掸去,准备出去做官。当时有人讽刺他们说:“王吉在位,贡公弹冠。”
         弹冠相庆成语造句         1 一帮弹冠相庆的小丑,不跟他们一般见识哦。
         2 升本升本,人人官升一级,个个弹冠相庆,然而,课却上不成了!
         3 官员们习惯于弹冠相庆,报喜不报忧。
         4 他以阴谋手段夺取了政权,正在和同伙弹冠相庆,不料一把刀突然刺进他的心窝。
         5 弹冠相庆者,是为有了反驳长辈鞭策激励的借口而狞笑?
         6 当这种东西被杀死的时候,人面兽心的人将济济一堂,弹冠相庆。
         7 他用不正当的手段坐上了公司的第一把交椅,他的同伙弹冠相庆。
         8 胆汁取尽之前,总要弹冠相庆来日无多。
         9 但是在日本公司弹冠相庆之前,他们也许想弄明白这次难得的机遇很难是商业智慧的结果。
         10 美国传统基金会建“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碑”,他们弹冠相庆。
         11 抑或是只不过当无法达成共识时,措辞也跟着无法弹冠相庆了。
         12 明孝宗即位之后立即逮捕了两人,使文武百官弹冠相庆。
         13 大唐的官员加官进爵,弹冠相庆,敦煌的英雄箭尽粮绝,中毒毙命街头;大唐的朝廷日日歌舞升平,敦煌的汉人每年偷偷祭祖后,要痛苦地将汉服藏起。
         14 投资者们弹冠相庆,几乎是泪流满面地欢呼着战争的到来,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为了解,发战争财究竟是多么让人愉快的一件事。
         15 村长李大宝见陈少白出刀,在心中暗自窃喜,恨不得弹冠相庆,回家找坛老酒痛饮一番。
         16 当这些人离开洛阳城去抓贼后,城中的大小官员一个个弹冠相庆,认为总算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
         17 就在两位家主弹冠相庆之时,一个柳家侍卫快速跑了进来,甚至连最起码的通传都没有,就这样直接冲入到了柳寒江面前。
         18 赵老爷和一干凶奴被抓早就传遍了赵家庄,百姓们弹冠相庆,此时里正喊人倒没费多大力气,众人想看看新来的赵府主人,若大个庭院挤得满满的。
         19 佣兵营地却是一派火热景象,活着的人弹冠相庆,等着发钱,等着狂欢。
         20 陆氏兄妹长出了一口气,颓然坐倒,彼此弹冠相庆,颇有一种大难不死的激动之情。
         21 就在泰戈比蒙们弹冠相庆的时候,王海滨却失魂落魄的回到了塔城的城主府。
         22 他用不正当的手段坐上了公司的第一把交椅,他的同流们弹冠相庆。造句网整理
         23 富人们,其中很多从亡命地回来,站在街边观看可怖的示众游行,为他们的胜利弹冠相庆。
         24 然而,考虑到美国曾经如此接近一场萧条的话,即便丢失25万份工资单似乎也值得投资者们弹冠相庆。
         25 “你只能想象在承认科索沃独立后俄罗斯强硬派是如何大开香槟弹冠相庆的,”盖达尔说。
         26 这还不算,皇帝还专门赐宴新科进士,让朝中老臣与新科进士弹冠相庆。
         27 各地州郡对贼军避之莫及,只要贼军没有流窜到自己的辖区,地方官员就弹冠相庆了。
         28 十二个字,两种不同的脸色,诸公无不笑颜看着对面的宦官,就差没有弹冠相庆。
         29 宴席上的人都是各吃各的,各喝各的,谈笑之间,阿谀奉承,假誉驰声,弹冠相庆,表面上都是喜笑颜开,好话连连,称赞这酒宴气派,别致,独具匠心。

弹冠相庆成语典故

4. 弹冠相庆的成语典故

一汉宣帝时,琅琊人王吉和贡禹是很好的朋友,贡禹多次被免职,王吉在官场也很不得志。汉元帝时,王吉被召去当谏议大夫,贡禹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就把自己的官帽取出,弹去多年布满的灰尘,准备戴用。果然没多久贡禹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二春秋齐桓公有三个近臣,均是用卑鄙的手段讨悦取宠的,一是竖刁,自宫入内,二是易牙,烹子媚君,三是卫开方,弃亲求荣,他们相互勾结祸乱齐国,后来齐桓公重用管仲为相,这三子(宋苏洵称之)无以施其伎俩。管仲一死,这三子高兴得不可耐,马上各自回家取出旧宠帽来,弹灰跳跃,相互庆贺,准备卷土重来。三人得势入宫廷,终将齐桓公筑高墙围之,将其饿死。此语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指坏人得势,互相庆祝。贬义词。

5. 成语典故_成语弹冠相庆的主人公是谁?弹冠相庆的意思

   弹冠相庆出处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嘉佑集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
    弹冠相庆释义
    “弹冠”比喻作好做官的准备。“弹冠相庆”多比喻坏人因即将得势而互相庆贺。
   
    弹冠相庆典故
    西汉昭帝在位时,有个昌邑(今属山东省)中尉王吉,字子阳,人称王阳,为人正直,经常上书向皇上提意见,昭帝曾嘉奖过他。
    王阳有个好朋友叫贡禹,也和王阳一样喜欢直言进谏。他们两人虽然年龄相差较多,但友情很深。
    有一次贡禹在当河南县令时得罪了府官,只好免冠谢罪。贡禹谢罪后愤然说:“官帽摘了,难道还能再戴上去吗?”于是便辞官回乡了。
    宣帝在位时,王阳因病辞官。元帝即位后听说王、贡贤名,重又征召他俩入朝。后人因此有“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的说法,意谓两人抱负相同,如果王阳做了官,必会引荐贡禹做官。
    但是,我国历史上另有一件贤人在位坏人不敢轻举妄动,贤人去世坏人弹冠相庆的史实。北宋文学家苏洵在《管仲论》这篇著名文章中写了这件事,把“弹冠相庆”比喻坏人准备上台。
    苏洵在文章中说,春秋时期齐桓公用管仲为相,称霸中原。桓公非常信任管仲,所有国政都委托管仲,有人来报告国事,他便说:“何不告于仲父?”由于他不问国政,便有一些人乘机钻营,取悦桓公。
    当时最得桓公宠幸的有竖刁、易牙、开方三人,都是靠吹拍逢迎起家的,齐人称这三人为齐之“三贵”。他们想弄权齐国,只是慑于管仲在位,不敢妄动。
    几年后管仲病重,桓公亲至榻前问疾,说:“仲父一病不起,国政将委何人?”管仲叹道:“可惜宁戚已死。”桓公说:“鲍叔牙不是很好吗?”管仲答道:“他倒是君子,但难以当一国之政;可暂为相,可惜也难久长。”
    桓公便提到易牙。管仲说:“依我看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人各有野心,我以前一直象筑堤一样防着他们,勿令泛溢。现在堤防已去,恐不久将有横流之患。今后主公切记不要再接近这三个人。”桓公点头。
    管仲死后,湿朋为相,未一*月,病逝。桓公便使鲍叔牙代摄相位,鲍叔牙再三辞让,桓公不允,叔牙便说:“臣之好善恶恶,君也尽知。既要用臣,则请即日起远小人易牙、竖刁与开方,不然决不从命!”桓公答应罢斥三人。
    桓公自从赶走了易牙等三人后,每日感到非常无聊,食不甘味,夜不酣寝,口无谑语,面无笑容。于是长卫姬便建议桓公复召二人来侍从左右。
    本来管仲死时,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以为作乱夺权的机会来了。无奈桓公又听信鲍叔牙的话把他们赶走,他们非常失望。但没多久,桓公不听鲍叔牙之谏,又复召用三人。三人欣喜异常,弹冠相庆!
    不久,鲍叔牙发病而死,桓公也老耄无能了,一应国政,任凭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专权行事。桓公有五个公子,都各怀鬼胎,争着要继承王位,易牙等三人便从中挑拨离间,制造纠纷。
    桓公病重,因为他曾主张立郑姬之子昭为世子,所以长卫姬不服,便与易牙、竖刁商议拥立自己的儿子无亏,乘桓公病危之际,就此作乱。
    于是,桓公还没有死,就被易牙、竖刁禁入深宫,在寝室周围筑局墙二丈,内外隔绝,墙下开一穴,如狗洞一般,早晚使小内侍钻入,看桓公是死是活。
    桓公得悉易牙等人在外作乱,又惨见自己这样的光景,深悔不听管仲生前的劝告,于是以衣袂自掩其面,连叹数声而亡!后人即以“弹冠相庆”这个成语来形容坏人准备上台时的丑态。
   

成语典故_成语弹冠相庆的主人公是谁?弹冠相庆的意思

6. 弹冠相庆的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弹冠相庆的意思是指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那么,成语弹冠相庆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弹冠相庆出自何处?弹冠相庆又有何典故?  
   成语弹冠相庆的主人公是贡禹。
  贡禹,贡禹(前127-前44) 字少翁,琅邪(今山东诸城)人,“以明经洁行着闻”(《汉书·贡禹传》。本辞条以下引文,均见此篇)于世。主张选贤能,诛奸臣,罢倡乐,修节俭。后世尊为“贡公”。   成语弹冠相庆的出处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成语弹冠相庆的典故
  西汉的汉宣帝时期,琅琊有叫王吉和贡禹的两个人,他们是同乡,又是很要好的朋友。王吉在汉宣帝时曾被任命为大夫,后来罢免了他。贡禹做了几年官也被罢免了。汉元帝即位后,王吉又出来做了大官。贡禹听到这个消息,认为自己又将有机会向上爬,于是把自己帽子上的灰尘掸去,准备出去做官。果然没多久贡禹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但是,当时有人讽刺他们说:“王吉在位,贡公弹冠。” > 但是,我国历史上另有一件贤人在位坏人不敢轻举妄动,贤人去世坏人弹冠相庆的史实。北宋文学家苏洵在《管仲论》这篇著名文章中写了这件事,把“弹冠相庆”比喻坏人准备上台。 
   
   

7. 弹冠相庆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成语】:
  
    弹冠相庆
  
    【拼音】:
  
    [tán guān xiāng qìng]
  
    【解释】: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出处】: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举例造句】:
  
    以视夫身仕兴朝,弹冠相庆者,固不同。
  
    【成语典故】:
  
    春秋齐桓公有三个近臣,均是用卑鄙的手段讨悦取宠的,一是竖刁,自宫入内,二是易牙,烹子媚君,三是卫开方,弃亲求荣,他们相互勾结祸乱齐国,后来齐桓公重用管仲为相,这三子(宋苏洵称之)无以施其伎俩。管仲一死,这三子高兴得不可耐,马上各自回家取出旧宠帽来,弹灰跳跃,相互庆贺,准备卷土重来。三人得势入宫廷,终将齐桓公筑高墙围之,将其饿死。此语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伴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指坏人得势,互相庆祝。贬义词。

弹冠相庆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8. 弹冠相庆的成语有哪些

解释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出处
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
近义:粉墨登场、鸡犬升天、坐地分赃、额手称庆、贡禹弹冠
反义:痛心疾首、如丧考妣

故事简介
       春秋时期,齐桓公的手下有三位臣子,他们对于治国没什么兴趣,但是却很热衷于讨好齐桓公,就想靠着齐桓公的宠幸来获得权利。三个人其中的一个人叫做竖刁,他为了讨好齐桓公自己主动进宫当了太监,齐桓公就觉得这个人为了自己可以付出这么大的牺牲,很是感动,对他很信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