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24-05-10 10:25

1. 2017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做好文化建设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支撑。下面请看我为大家提供的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2017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        为促进我县文化事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根据县政协2012年工作安排,县政协常委会组织文化界的委员,对全县文化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文化队伍现状 
        1、文化管理队伍
        文化管理机构2个,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文联。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编制19人,在职人员19人,主管全县文化事业的规划发展与建设。负责对9个事业单位(其中5个文化事业单位)进行行政管理、党务、业务领导和12个镇(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的业务指导;文联编制5人,在职5人。
        2、公共文化专业队伍
        文化事业单位5个,文化馆、图书馆、乌兰牧骑、文物管理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编制93人,在职职工75人。25岁以下的5人,占6.67%,26岁至35岁的14人,占18.67%,36岁至45岁的27人,占36%,46岁以上的29人,占38.66%;本科13人,专科47人,高中13人,初中2人;副高职称6人,占8%,中级职称24人,占32%,初级职称19人,占25.34%,有26名职工没有专业职称,占34.66%。
        3、镇(场)综合文化站队伍情况
        全县镇(场)综合文化站12个,共有职工55人,其中,25岁以下8人,占14.5%;26岁至35岁25人,占45.4%,36岁至45岁的10人,占18.2%,46岁以上的12人,占21.9%;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助师、高级技师、技师、高中级工等28人,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16人,借用到其他岗位的11人。
         二、文化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 
        1、公共文化专业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
        从年龄结构看,公共文化专业队伍年龄老化,年龄在46岁以上的有29人,占职工总数的38.66%,如文化馆,16名职工中,超过46岁的高达13人,平均年龄44.8岁;图书馆14名职工的平均年龄47岁,超过46岁的9人。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老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已经退休或马上面临退休,文化专业队伍后继乏人,人才的短缺使群众文化建设受到影响。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乌兰牧骑四个单位都不得不聘用一部分专业人员,但工资待遇过低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从专业结构看,目前,我县缺少群众文艺辅导、编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网络文化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从知识结构看,全县公共文化专业队伍人员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比例不高,大多是工作之后再进修、再深造取得的,且所学专业对口比例偏低。同时,多年来没有足够的新鲜“血液”注入,各公共文化单位又没有足够资金对现有人员进行知识、专业培训,导致结构性矛盾突出。这种人才结构,很难适应和满足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镇(场)综合文化站队伍力量薄弱,基层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
        一支过硬的镇(场)文化队伍是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关键,但当前我县镇(场)综合文化站队伍却面临诸多问题。由调研得知,全县12个镇(场)综合文化站共有职工55人,其中,28人从事广播电视维护工作,有11人在编不在岗,16名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其中15人是最近新分配的)的人员中,只有1人能够进行文艺辅导,无法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不能满足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管理机制上,实行的是“行政上隶属镇政府领导,业务上接受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模式。这种体制,使一些文化站工作人员被借用到镇政府从事其它工作,导致文化站编在人不在。文化主管部门又无法对他们进行调配和交流使用,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缺少交流,缺乏工作活力,镇(场)综合文化站也就处于 “管不实、抓不牢”的“两难”境地。
        3、民间艺人缺少机制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很大困难
        近几年来,民间文化艺术人才虽然在我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逐步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民间艺人的作用、地位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目前我县对民间艺人的管理还处于无序、松散状态,特别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缺少激励机制。现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大多数是老年人,生活、工作条件差,又因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经济效益,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没人愿意学习继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境况。
         三、建议和对策 
        1、更新文化队伍建设理念,创新文化队伍建设机制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及时研究涉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出台优惠的文化人才政策,尽快打破人才进出不畅的瓶颈,并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履行好职责。二是要摸清我县文化队伍资源家底,制定文化队伍建设规划。要在充分掌握文化人才资源种类、数量、结构、分布等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需要,制定出详细的文化队伍建设规划并认真加以落实。
        2、实现公共文化专业队伍结构合理化,提升文化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政府要针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特点,制定并落实好选拔、任用、激励和评价等方面的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通过公开考录的方式,选拔优秀的文化专业人才,充实到各文化单位,以缓解人才紧缺的现状。二是立足现有人才,有针对性地抓好培训工作,调整现有人才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公共文化人才培养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通过短期与长期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等灵活高效的培训模式,让文化人才经常有机会接受水平相对较高的理论、业务培训。特别是针对我县目前群众文艺辅导、编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网络文化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比较薄弱的现状,加强对这类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通过培训、选拔、调整、充实等形式,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人员数量足够的公共文化专业队伍。
        3、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文化站服务能力
        一是在管理机制上,积极探索深化镇(场)综合文化站体制改革方式方法,由县文广电局对镇(场)综合文化站进行垂直管理,理顺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日常管理等机制,建立健全综合文化站的绩效考评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推动综合文化站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真正发挥出文化站的作用。三是加大对民间文艺团体的指导和培训,鼓励引导他们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使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和民间文艺团体形成合力,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4、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的、无形的、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人的消失是非物质文化的遗失。因此,政府要积极做好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尤其对于濒危的重要项目要制定传承计划,设立专项传承补贴,对传承人(民间老艺人)带徒传艺、培训学习、资料整理、展演展示等给予一定的扶持补贴;对于列入自治区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等方式,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和物质奖励,引导更多的人走上传习之路,解决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推动民间文化艺术有序健康发展。
        5、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
        县委、政府要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文化单位的重点人才项目的投入;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渠道保障文化人才的利益,逐步提高文化人才的待遇;要建立完善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文化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文化人才的创作积极性。为文化专业人才施展才华创造良好平台和发展环境。
        2017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制度体系。为促进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群众文化需求,近期县政协教科文卫委、宣教部门政协联络处对我县公共文化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公共文化建设的特点 
        近年来,我县公共文化建设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积极开展多种文化活动,丰富了全县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3个显著特点:
        1、网络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正在形成。县级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各一个,藏书148300册,馆藏文物近万件(套)。近几年,投资1000万元的新图书馆主体已竣工;县“五馆四中心”中联建的县文化馆、博物馆已进入装修阶段。三个新馆投入使用后将大大改变我县图、文、博三馆标准档次低、设备差、服务方式落后的现状。2010年以来,先后对全县12个乡镇文化站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并统一建有“四室一厅”(图书室、阅览室、培训室、特色活动室及多功能厅)。在村一级,农家书屋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经覆盖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
        2、活动逐步丰富。首先抓基础作用发挥。全县图、文、博三馆年接待读者、参观人数近19万人次,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娱乐阵地和精神家园。其次是抓基本场所建设。整合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已建成全县农村标准化文化广场19个。再次是抓基本队伍建设。近两年,全县组建各类群众表演队178个、社团17个,送戏下乡140场。第四是抓基本演出活动。近三年来,县、乡(镇)、村都在节庆期间举办各类不同主题群众文化活动累计达253次,还通过组织全县民歌大赛、民俗技艺大赛、广场舞大赛、农民读书节、各类艺术展、爱国主义教育展等,吸引群众参与达60余万人次。

2017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 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2020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营收达40196亿元
近几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在6万家左右波动。其中,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调查企业数量为5.8万家,较2018年减少2311家。到2020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为5.9万家,比2019年同期增加3635家。



再从我国文化产业营收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营收平稳增长。2020年上半年,对全国5.9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为4019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6.2%,但较2020年一季度的下滑幅度(-13.9%)有所收窄。可见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行业复工复产成效显著,加上疫情期间“文化+互联网”新业态的迅速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将加速复苏。



注:国家统计局按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标准,将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调整为80986亿元。
创意设计服务实现正增长
我国文化产业所涉及的相关行业较多,主要集中在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行业。2020年上半年,内容创作生产仍是我国文化产业中较大类别,实现营收9743亿元,比重达到24.2%。



同时,从各文化产业类别的发展增速来看,2020年上半年各文化产业类别同比增速均较一季度有所收窄,我国文化产业经营情况正不断回暖。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以来,新闻信息服务一直保持10%以上的正增长,而2020年上半年创意设计服务营收增速转负为正,实现同比增速3.3%。



文化服务业为产业核心部分
2020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中文化服务产业和文化制造业仍占据较高比重,其中文化服务业实现营收18598亿元,占行业总营收46.3%,仍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门;文化制造业实现营收15383亿元,占比为38.3%。



文化产业多集中于东部地区
从我国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情况来看,2020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该区域实现营业收入30460亿元,占行业总营收的比重达到75.8%。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3.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的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9)》(以下简称本年度报告)是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为主发起人,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众多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共同编撰而成的年度报告。2009年度报告秉承以往年度报告的编撰原则,继续以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微观企业主体为重点分析对象,全力考察那些充满创新精神与进取意识的文化企业和企业家们的经营行为。此外,为了全面反映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还将在报告中重点探讨我国文化产业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新行为和商业模式。同时,我们也将在报告中对相关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由于本年度报告是产业的年度发展报告,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报告中体现出对我国的文化产业进行年度盘点的特色,还体现出对我国的文化产业进行跟踪研究的特点。为此,本年度报告不仅可以反映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文化产业和相关政策的发展轨迹。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的内容简介

4. 如何看待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现状是不用多说的,在世界文化市场到处都有中国的文化产品,但是真正中国产的并且能被人铭记的不是很少,而是根本没有。
一直以来,我国就是把文化产业当做娱民手段,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内在的价值。即便是提出文化大发展的今天,我认为中央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力度还远远不够。楼主,你看看现在指定的所谓的措施,天啊,如果那真的能奏效,三皇五帝就能从地底爬出来。中国中央现在制定的文化策略就是说空话,一方面倡导,一方面有抓的原有的体制紧紧不放,其结果必然是畸形甚至失败。呵呵,我一直认为,中共中央是完全被他们刚发现的与外国文化产业差距和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差距打昏了头脑,根本没有审时度势,就一味的跟风。
中国与外国的情况不一样,大大的不一样。内在环境我们是先天不足,外在环境是群强压迫,在这样严峻的情势下,绝对不是中央喊几句空话,然后大力倡导就能够解决的。
另外就是国民思想。我国文化体制落后,文化产业保护力度欠缺,国民的文化意识也不足。国民很少能够把文化和经济联系在一起,不知道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侵权现象连续不断,即便是中国存在文化精英,也要黯然远走他乡了。
中国文化产业现在很弱,但我可以预言,未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将会虚假的发展(不是吹出来的,就是劣质出来的),然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差距将无限的拉大。然后正如历史上中国汉族将其他少数民族同化为一体一样,在外在人口基数高于我国,且掌握先进的文化传播技术的情况下,我国国民将会被同化,国将不国。而且国家还是次要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国家变了不知多少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被取代不过是时间问题。但这次面临的可能是民族灭亡,华夏!这两个震撼人心的字眼可能会永远成为历史……
望采纳!!!

5. 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旅游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多方面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为了振兴旅游产业,使我区文化与旅游更加深度结合,发挥产业最大效益,营造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根据区政协年度工作计划,于2014年9月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人士对我区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调研。调研组先后赴岩寺、西溪南、潜口、呈坎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村庄进行了实地调查,召开了文化界、旅游界、各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8次座谈会,并到××考察学习。通过调研,全面了解了××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认真地分析了当前我区文化旅游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区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资源优势和当今旅游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旅游资源及发展情况     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利用我区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政府主导和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文化文物资源初步得到利用,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
     (一)文物资源较为丰富 
    ××区已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区古民居品味高、数量多、分布广,受到业内人士普遍称赞。其中历史文化保护区“一村两国保”的呈坎村有21处国保建筑,是名符其实的“国保”村;唐模村以水口、水街、孝子湖、古银杏树彰显特色,被国家园林界视为××水口的经典村落。另外西溪南、灵山、洪坑、蜀源等14个古村落也别具特色。除此之外,岩寺还有“桐子山”和中科院命名的“岩寺皖南龙”遗址,又有小岩元代古岩寺摩崖石刻等文化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存明清各个时期××古民居、古遗址1100余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多面广 
    近年来,黄山毛峰手工技艺、唐模××水口文化分别获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推陈出新了《舞和合》、《柳翠娘》、《花棍舞》等民俗节目,受到了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有岩寺的上九庙会、世间流传的烂肚宝故事、潜口腊八庙会、灵山灯会等,其风格各异,闻名遐迩。
     (三)××藉历史名人灿如星河 
     (四)文化旅游商品逐步走向市场 
    以竹雕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成为后起之秀,并涌现出了曹篁生、洪建华、朱伟等领军人物,他们多次在一些大型展览会、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展示了我区竹雕行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同时黄山毛峰、徽墨、徽派盆景、蜂蜜、××苗木等传统工艺不断得到挖掘,有的初具规模,逐步走向工业化生产,为今后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五)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大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众多的历史名人,注定了××区旅游项目的品味高。其中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江南第一村”中国易经·八卦古村落-呈坎、千年古镇-西溪南、华东第一原生态高山湖-丰乐湖,还有潜口明清民居博物馆、呈坎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景区,并拥有“××文物古迹游”、“名山秀水古××”、“××乡村体验游”、“红色圣地足迹游”等旅游线路和项目,是旅游理想的目的地。
     (六)怡人的优美生态环境 
    ××的青山碧水,森林覆盖率为71.39%,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号称“天然氧吧”。特别是古民居、古村落与自然天人合一、高度和谐,宛若一幅幅山水画,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亮点和优势。
    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开放强区、农业稳区、民营兴区、旅游活区”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旅游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在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下,先后启动了潜口明清园,呈坎古村落,唐模、西溪南,龙山湖景区以及华商山庄的开发,创造了三个国家级4a景区,一个3a景区。××区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来徽游客逐年增加,门票收入进一步增长,这为今后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近年来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着
    一些问题和不足,它将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文化旅游产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当前,一些部门没有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认识和定位,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没有足够的把握,缺乏信心,认为抓旅游税收少、见效慢,“富民不富区”,形不成支柱产业。有的部门把发展旅游当成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没有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配合,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应当清醒的看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最长,带动面最广,无疑是未来一大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是我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坚定不移实现“工业立区”战略的需要。
     (二)旅游产业发 展 专业性规划不到位 
      (三)对文化旅游品牌的确立不到位 
    多年来,对于××历史文化积淀与具有多元特色的现代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文化特色,缺乏系统的考察、整理和研究,未能形成一个能够指导我区文化旅游建设的准确定位,缺少统一品牌。这对于我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宣传营销都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区域文化旅游品牌不清晰,景点景区的宣传品牌定位更是变幻无穷,既失于挖掘整理提炼,更谈不上有效规范使用。
     (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 
    当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旅游主管部门与大产业要求的管理职能不适应。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管理多,服务少。旅游产业关联性强、涉及面广,涉及到文化、城建、规划、宣传、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宗教等众多政府职能部门,在目前的体制下,要完成这种有效的协调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我区旅游项目开发总体上讲,投资实力都不强,力度不大,速度不快,或多或少存在着优先占有公共资源而动作迟缓现象。因此,需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创新。
     (五)重点旅游产品精心打造不到位 
    我区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特色鲜明,主要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但小、散、稀的特点也比较突出,缺少有号召力的亮点。景区景点运营的公司综合实力都很弱,投入少、建设慢,且开发的层次不高、深度不强,没有形成吸引力很强的主导产品,致使龙头旅游产品或精品难以形成。从总体看,景区景点分散,“满天星星,没有月亮”,没有文化旅游产业龙头。所以,有必要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度开发,努力把区内重点旅游产品打造成国内旅游行业的精品。
     (六)旅游推介促销不到位 
    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日益突显,品牌包装、宣传促销是关键所在。我区旅游推介促销不足,旅游宣传范围有限,在媒体上未能持续进行宣传,形不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合力,致使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使旅游品牌缺乏吸引力,致使游客人气不足。同时,宣传促销缺乏大手笔,促销手段比较单一,创新力度不够,各个景区、旅行社各自为政的状况普遍存在,没有形成整体宣传的态势,加上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致使旅游市场拓展乏力。
     (七)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不到位 
    当前我区大交通环境优势已初步形成,但景区景点内部的道路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如潜口-唐模-蜀源-灵山-呈坎环形旅游线路,部分路段大型客车难以进入。就全区而言, “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发育不够成熟,设施功能配套不足,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各重要交通入口(尤其是合铜黄岩寺出口处)没有大型的旅游宣传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宾馆、酒店数量少、等级低、容量小,且缺乏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的旅游形态,尤其是娱乐场所和旅游购物中心尚未合理配置,致使部分游客进不来,或者在区内逗留时间短。这些方面都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八)徽文化在旅游产品中融入不到位 
    我区虽然有堪称三大地域文化的徽文化,但风光与文化、文化与旅游结合不够紧,基本上是单打一,文化和旅游两张皮,没有真正把文化融入旅游产品中去,形成不了合力,更没有成为旅游产业新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近些年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设施和条件,民间艺术团体发展缺乏资金支持,走向市场步履维艰。文物修缮保护管理经费严重不足,以及充分挖掘、整理、推出徽文化的专业研究机构严重缺失,这样给我区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由于××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在旅游上的运用程度不高,绚丽多彩的××文化、民俗风情得不到充分展示,耐人寻味的人文历史、饮食文化挖掘、包装不足,旅游景区(点)文化注入性差。美好的自然风光空有秀气但无灵气,无文化内涵,韵味不深,这无形之中就缩小了我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空间。
     (九)××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深度不到位 
    一些旅游部门只看重门票收入,对旅游商品重视不够,运作不力。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纪念品档次低、千篇一律,对能体现××历史文化形象的可视性××旅游商品、工艺品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开发。××本土传统的名优土特产品,如贡菊、灵山贡米、红薯干、酒酿、灵山竹编等,没有配合旅游进行规模开发。旅游商品街建设几乎空白,缺少特色产品定点商店,这样直接影响了游客逗留时间和消费量,导致旅游产业效益低下。
    ( 十)旅游产业的专业人才培育不到位 
    知识经济时代,专业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但是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旅游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如导游人员的文化旅游综合水平不高,酒店员工文化素质偏低,旅游策划管理人才较少等。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整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缺乏统一、完善的对接机制。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导游人员在介绍景点时,对景点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讲解词简单生硬,且张冠李戴现象时有发生。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必然会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后续发展。
    三、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充分发挥我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于增强综合实力,建设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结合,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我们建议:
     (一)依法保护,珍惜文化旅游资源 
    一是要全面普查,摸清家底。高品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是我区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为有利于管理和保护全区文物资源,建议升格区文物管理所为副科级单位,对全区境内徽文化资源(含非物质类及历史遗存)进行再次的清理普查,并逐一登记,建立档案,做到知根知底。
    二是要实施抢救性保护、维修。对急需保护、又有能力做到的,应刻不容缓地进行抢救;对一时还有困难的,要通过对上争取,编制项目尽快进行维修,使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不再流失。
    三是要尽快公布一批“区保”。根据文物的性质,选择一批作为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公布。既便于向上逐级申报,更便于对现存文物进行依法保护,减少损失。
    四是要依法加强古村落的整体保护。××古村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要坚决制止与古村落环境风貌不一致、不协调的建筑出现,确保古村风韵。呈坎、西溪南、潜口、唐模、洪坑、蜀源、灵山要实施整体保护,制定保护规划,划出保护区并重在落实和督查。对于条件暂不成熟的地方,宁可不开发、缓开发,也不能滥开发,防止造成破坏,留下后患和遗憾。要加快水资源的治理和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历史上的哪怕是一段残垣,一处遗址,今日同样要留下带有时代文化的历史印记。
    五是要对远古遗址实施保护。对罗田“岩寺皖南龙”、岩寺“桐子山遗址”实行保护,划定保护区域,设立保护标志,并组织媒体大力宣传,展示我区远古的灿烂文明。
     (二)加强研究,提高文化旅游含量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区作为古老××的一部分,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域名保留地。我们对徽文化的研究,对××区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研究显然不能落后,这是责任所在。建议尽快成立徽文化研究机构,安排选调专业和业余骨干人员,组成专门队伍,对各个景区景点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宣传、策划和包装,确立各个景区景点的品牌、内涵和推介口号,编写资料书和宣传册。
     (三)精心策划,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品牌决定产品发展方向和重点,决定了宣传促销能否成功,在一定意义上说品牌无价。
    一是主题形象和宣传口号。文化要突出个性,旅游更是如此。××区是10万人口的小区,无论是布局、建筑风格,还是总体形象都应突出个性,越有个性,才越有吸引力,越有魅力。××区是山水之乡、茶乡、竹乡、休闲养生之乡、文物之乡、徽墨之乡、名人名士之乡。我区总体形象定位宜为:精巧、秀雅、生态、徽韵。宣传口号可为:××区是文物之海、古建长廊、水墨画廊、休闲胜地。具体宣传也可:××区有一处处古村落、有一个个古祠堂、有一座座古桥、古塔、古牌坊、有一幢幢古宅、有一丛丛古树、有一批批名人。
     (四)强化规划,搞好文化旅游开发建设    
    《黄山市××区旅游发展规划(2013-2014)》已经制定,必须严格按规划开发建设,确保旅游业健康发展。为了使文化与旅游更好地结合,还应补充、制定和完善文物保护规划,旅游建设规划、文化产业规划及各景区景点建设规划。规划的制定要有科学性,要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要有专家论证,防止简单化、短期行为;规划执行还要有连续性、严肃性,不能朝令夕改,随心所欲。规划不光是拿来看,更重要的是去按规划落实。要下决心对所有景区景点、核心保护区周边的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更不得乱拆乱建。建筑是形,文化是魂,环境是本,应该成为我们应有的建设理念。
    景点要有综合开发意识,不能就景点开发而开发。生态、环境、服务、标识牌、广告牌、停车场、公厕、旅馆、酒店、旅游商品购物、娱乐场所、邮政通讯、交通道路、美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都应科学设定。我们对景点的开发也不能不顾条件,一哄而上,要注意防止开始热热闹闹,过了一阵冷冷清清,要成熟一个,包装一个,开发一个,推出一个。我区在近期内,宜对呈坎、潜口、唐模、新四军四部旧址、丰乐湖、西溪南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开发力度,打造精品;对蜀源、灵山、二坝、洪坑要尽快制定好规划,先保护好文物、建筑和生态环境,再通过招商引进有实力、有资质的客商进行开发。对各村落、各景点都要认真研究探索文化资源表现手段,进行功能界定,尽量避免雷同,要保持冷静心态,精心策划开发,循序渐进地推动。
     (五)破解瓶颈,加快服务设施建设步伐 
    一要紧紧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延长产业链。随着我区交通环境的日益改善,自驾游与日剧增,景区沿线必要的交通旅游标识牌、景区景点的宣传牌、大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要加快建设和完善。要加快重点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呈坎、唐模的乡村旅馆,丰乐湖的度假酒店,龙山山庄的建设。要尽快启动自驾车营地、枫丹白鹭五星级酒店项目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区位优势地段,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洗浴的中心和茶楼建设。
    二要突出××地方民间特色,进一步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步伐。要突出××民间工艺品开发,瞄准市场,包装提升,使××木雕、石雕、竹雕、徽墨、竹编等形成品牌化,系列化和规模化。在一些景区景点可采取“前店后坊”的产销方式,集浏览观赏、参与劳作和商品销售于一体,既可丰富浏览内容,又可诱发游客的购物欲望。同时,加大××名优特产品的开发和包装,直接进入购物市场,满足不同游客的购物需求。
     (六)整合资源,加快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区文化旅游点多线长面广,在开发建设和宣传促销上往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唱各的调,较少整体联合,整体包装打造和宣传促销,缺乏团队精神和群体力量。一要下决心整合资源,整合线路,做好宣传促销工作。二要详尽地制定好总体规划,安排好线路,串珠成链,串点成线。三要加强区内景点的整合,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大手笔、大气度地实行重组整合,坚决防止和纠正不顾大局,谁也成不了气候的狭隘意识和行为。四要加强与歙县、绩溪、黄山及其它区县的联合,形成东线旅游板块,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统一对外促销,提高××区知名度,实现文化和谐。
    同时,在线路整合上,围绕“古色、绿色、红色”板块,精心做好已经运行多年的“××文物古迹游”、“名山秀水古××”、“××乡村休闲养生游”、“红色圣地足迹游”线路。但重要的还是要丰富内容,增加内涵,吸引游客兴趣,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七)文旅结合,丰富文化旅游内涵 
    一要提升文化旅游景点的徽文化内涵。要鼓励区内外从事和热爱徽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在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多出精品,进一步把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要搞好旅游景点的包装设计,提升徽文化内涵,让游客更多地感受和体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文化旅游景点的导游词,要突出徽文化的核心内容。要根据各个景点风土人情、建筑风格、民俗掌故,编写出既有趣味性和故事性,又有真实性和知识性的导游词,做到雅俗共赏。
    二要丰富充实旅游内容。要紧紧围绕旅游业六要素,充实文化内容,增加互动项目,延长旅游产业链。××文化和古建筑本身就让人有一种沉闷、压抑感,所以要合理安排丰富多彩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游客参与的民俗、民风、茶文化、饮食文化、传统手工艺制作、养生保健等活动,做到游客参与、动静结合,留得住人、留得下客。要以文促旅,以旅活文。在旅游项目中增加更多的文化元素,提高旅游的文化附加值。真正实现“观光型”到“体验型”,再到“寄居型”的升级进位。
     (八)培养人才,提升文化旅游队伍素质 
    一要加强对文化旅游工作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徽文化知识培训,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提高综合素质和宣传××、传播徽文化的水平。
    二要加强与省内外各类高等院校合作,在我区创办实习、培训基地。区职教中心要实行定向培养,开办文化、旅游专业班,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三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注重引进、培养各类适用人才。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发掘和培养,鼓励民间艺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间传统技艺,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到文化旅游业发展中来。
     (九)创新机制,拓宽文化旅游投融资体系 
    一要采取旅游招商与工业招商同样的政策支持和奖励办法,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资本运作为纽带,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
    二要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经营权等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文化旅游产业。
    三要在经营过程中,注意保护农民作为产权人的利益,农村公共资源作为所在村的集体利益,鼓励农民参与旅游活动,形成大旅游的氛围和格局。
     (十)加强领导,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小组,要切实负责协调好全区文化旅游深度结合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必要时,可成立旅游经济工作委员会,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区工作合力。
    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积极对上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区政府要发挥好资金引导作用,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抢救性文物的保护、维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用于全区旅游的整合宣传促销,公共服务设施、人才培训等。群众社区文化、各类文艺业余组织,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业务辅导。
    三要积极营造好社会大环境。要进一步形成大文化、大旅游的氛围,形成干部群众都参与,上上下下都支持的格局。要建好图书馆、文化馆,开辟徽文化展示厅,名人展示厅等。要组织力量编写××文化简明乡土教材,让中小学生和全区人民了解我区丰富文化底蕴,开展爱祖国、爱××的教育。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特色产业。我区作为古××域名唯一传承地,历史人文底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的文化旅游业必将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
  ;

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制约了文化产业的正常发展。
成熟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包括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建立并完善我国的文化市场体系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文化市场能够促进各类文化产品和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不够发达,文化要素市场的发展就更为滞后,例如,资金市场、设施市场、人才劳务市场、中介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急需建设和发展。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限制了我国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第二,丰富的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我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方面,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民族文化资源方面,56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资源多姿多彩,极为丰富;现代文化资源方面,在20世纪,中国在政治上经历了帝制、总统制、共和制,在经济上发生了从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在文化上则是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流派异彩纷呈。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流传久远的《花木兰》故事,让许多人熟视无睹,但在被好莱坞加工成动画片后,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票房丰收。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深厚文化积累、多样文化形态,是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的宝贵文化资源。如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等途径,把我国令人称羡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第三,文化产业法规建设滞后。
早在1993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建议制定文化市场管理法,以解决当时存在的文化管理跟不上,文化市场立法滞后的问题。但由于部门利益纷争、职能严重交叉等原因,文化市场管理法至今尚未形成。当前,根据以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要尽早推出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法律法规,使文化产业在发展在法律层面得到保障。例如,可以出台“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条例”等法律法规。
第四,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体制不顺、管理不畅等问题。
只有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以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部制改革尝试中,考虑组建统筹管理我国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的机构或部门,集中力量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既可以考虑对现行的宣传文化部门设置体制进行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组合,形成一个整合现有各部门与文化产业发展有关的职权和职能的新的综合性部门。

7. 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情况

文化市场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来的不断发展,以娱乐业、网络经营服务业、电影业、音像业、演出业等门类为主体的大文化市场基本形成。截至2007年底,我市的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繁荣活跃,已经成为我市整体市场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12月份,在全市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文化出版经营单位共有1816家,年从业人员为10553人,年营业收入为8277.54万元,年上缴税金为833.584万元。文化市场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已成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值。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方面,多年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文化市场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了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备了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和稽查队伍,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近五年来,全市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以“文化市场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和“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年活动”为契机,加大市场规范化建设,始终保持文化市场管理高压态势,取得突破性成效。全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共收缴、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约100万张(盘),取缔严重违规的歌舞娱乐、电子游戏、音像、网吧等经营场所约30家。与此同时,各级文化部门,不断更新管理,通过鼓励优良资本重组,兼并等方式,积极发展连锁经营、规模化经营,积极优化市场结构。全市文化市场“小、乱、差”面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为全省文化市场创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情况

8. 求关于农村文化市场的调查报告

都差不多啦,例: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繁荣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省文化厅《关于转发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关于开展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调研的函》(鲁文函[2006]85号)的部署,临沂市文化局采用调研组专题调研和函调的方式,于近期对我市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文化市场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市十二个县区共有180个乡镇,各类文化经营单位仅有164家,平均每个乡镇不到一家,且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郊乡镇和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乡镇,在一些偏僻的农村根本没有文化经营单位。全市农村文化市场共有网吧101家,音像店25家,歌舞娱乐场所2家,演出经营场所1家,电影放映队35个,从业人员近600人。主要特点是:经营规模小,从业人员少,分布零散,没有形成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数量少,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水平不高,文化消费品种单调,传统文化娱乐项目呈逐步萎缩趋势,贴近农村广大群众需求的娱乐项目少,不能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二是分布分散,管理难度大。
  二、我市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市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机构设县(区)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乡镇文化站。全部是事业编制。沂南、临沭、费县、莒南四县是全额财政拨款,其余县区是差额拨款。每个县区都配有一辆执法车,一部照像机或摄像机。全市有执法人员116人。乡镇文化站设站长一人,90%以上是兼职,一般还负责宣传和计划生育等工作,没有专门的经费,主要负责向县区文化局反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各县区普遍制定了《文化市场稽查人员职责》、《文化市场稽查制度》、《文化市场稽查工作制度》、《文化市场经营许可证办理程序化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
  三、我市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的主要措施、手段和方式,以及具体工作中的困难
  (一)主要措施、手段和方法  
  一是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文化市场管理网络,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服务、监督作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县区文化局,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二是结合农村文化市场的实际,不断加以完善,创新工作手段,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如“打扶并举、整建结合”、聘请义务监督员、举报奖励、明查暗访、部门联席会议。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对辖区出现的问题,要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二)工作中的具体困难
  一是全市农村文化市场点多、面广、线长,从业人员素质不一,不易统一管理;二稽查设备落后、管理人员少,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专项经费和业务经费未能根本解决,特别是乡镇文化站不是专职人员,严重影响了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管理手段落后、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乡镇文化站连基本的办公电脑都无法配齐,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我市加强农村文化市场执法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我市农村文化市场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下,得到了健康、有序发展,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是积极落实文化市场管理责任制。各县区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具体抓,落实责任,责任到人,县区文(体)局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局长是第二责任人,文化市场行政管理部门和执法人员是具体责任人;二是严格贯彻“属地管理”原则。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主管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加大对农村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农村集会、庙会等场所加强监管,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到现场跟踪监管,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三是在文化行政执法机构建立纵向层级责任制,加大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督导力度,将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对基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四是由县区文化局向乡镇文化站授权参与文化市场管理,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辐射作用。五是实行文化市场管理端口前移,预防为主,坚决遏制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经营活动进入农村市场。
  五、县、乡镇政府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中的作用和具体做法
  县(区)、乡镇政府充分发挥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做好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保障和支持工作。县(区)委、县(区)政府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放到一个重要位置,纳入全县(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体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体系,对县(区)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在人员编制及经费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乡镇政府重视乡镇文化站建设,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市场工作中的服务和监督作用,向农村延伸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六、有关城市和农村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或计划
  一是认真学习中办发24号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和队伍对加强和改进文化市场管理的重要意义。二是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抓住改革的契机,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改革的思路,尽快建立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三是希望将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尽快纳入公务员序列。
  七、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建设。通过不断健全和规范管理机构,使文化市场的管理的总量和市场发展的趋势相适应;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组织文化市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和充实基层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辐射监管作用;三是创新监管方式,丰富管理手段。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调控和引导文化市场的发展,实现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