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管理的三大策略(上)

2024-05-04 21:20

1. 印象管理的三大策略(上)

没事儿整点心理保健操。
  
 印象管理如何搞,学习掌握三大宝。哪儿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吉祥三宝音乐起)。正经的说,前面讲到印象管理在生活工作中,我们常会用到,但都是不经意的。现在我们要刻意总结,刻意练习,刻意发扬。
  
 下面依次请出三大宝。先有请大宝“保持形象一致性”出列。请介绍自己。
  
 大宝:我们都希望与自己交往的人比较稳定。反复无常会让人捉摸不定,无法控制与他交往。因此,保持一致的形象是给人以良好印象的前提。这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我:说的多好啊。啥意思?
  
 大宝:意思就是比如你之前给我留下了乐于助人的印象,为了前后一致,后面关于乐于助人的事情,你不管情愿与否,你的认知都会帮助你调整,让你认为是你自愿干的。
  
 我:这家伙,豁然开朗!然后呢?我们该怎么保持形象一致性?
  
 大宝:常见的保持形象的一致性,会有两个效应:登门槛效应和门面效应。先说登门槛。
  
 大宝:这么一听,是不是,熟悉的很。我们谈恋爱的时候,路过一家酒店,突然,你就发病了。这时候你会对姑娘说:“不行了,我们进去休息下吧,只是休息下。”
  
 我:对啊!如果真是有病,你应该去医院啊,朋友!难道酒店治百病吗?
  
 大宝:接下来,你又会说:“我们只是躺会儿,不干其他的。”躺下后,你会说:“只是拉拉手,不干其他的。”后面发生的事情,你也知道了,我就不再说了,不然就播不出去了。
  
 我:对!我们公司就经常用这招,先让你推荐别人注册app,然后再要求注册的人认证,认证完了,再要求来看房,看完房再要求来买房。全是套路啊!
  
 大宝:所以撒娇女人为什么好命?登门槛效应的原因。建立良好关系,有时候不仅是帮别人忙,还要会请求别人先帮一个小忙。
  
 我:这个我知道。有个段子就是怎么讲的。一个姑娘在给老妈的信中写到:“妈,有个事情隐瞒了很久,我必须向你坦白。我,怀孕了,下个月就要临产了,你就要当外婆了,刺激不刺激?可是孩子父亲是个瘾君子,上周因抢劫罪刚被抓到监狱里,出狱可能要等到十年后了。为了能照顾孩子,我决定退学,到大城市打工……”巴拉巴拉一大堆,那叫一个惨。信的最后她又写到:“其实上面的内容都是我编的,没有吓到你们吧。祝妈妈开心,我永远是你的乖女儿。对了,这学期考试,我有三门功课不及格,我会继续努力的。爱你呦~”
  
 大宝:高手!高手啊!
  
 我:好了,感谢大宝给我们带来的讲解。下讲我们继续讲后两宝。这正是,要想形象好,门槛门面少不了。

印象管理的三大策略(上)

2. 印象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在组织中,人们最常使的印象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两种:
  1、降级防御策略。
  当个体试图使自己为某消极事件承担最小责任或想摆脱麻烦时,就可以使用这种策略。这类策略包括:
  (1)解释:试图做出解释或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例如,自己身体不适,或感觉不好,或者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而影响了这件任务的完成等;
  (2)道歉:当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时,就为这一消极事件向老板道歉。这样的道歉不仅可以让人感到他的确有悔恨之意,而且,也会让人觉得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了。例如,确实是上班迟到了,或者的确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这时如果先解释原因,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如果能先表示歉意,再做出适当的解释,就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不至于影响自我的形象;
  (3)置身事外:当个体与进展不顺利的某事不直接相关时,他们可以私下告知上司自己与某事无直接关系。使用这种方法,常常能使自己少受不好的事情的牵连。例如,当小组工作进展不顺利时,如果自己与这件事关系不大,就可以私下告诉老板,自己曾经反对这一计划,但被否决了。
  2、促进提升策略。
  当个体试图使自己对某一积极结果的责任最大化,或者想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更出色时,会使用这类策略。常常使用的这类策略有:
  (1)争取名分:当人们认为自己应该为所做出的积极成果得到应有的认可时,通常会采用这种策略。如通过正式的渠道让人了解自己的贡献,或者通过非正式的渠道告诉关键人物自己所取得的成果;
  (2)宣扬:当个体已受到赞扬,但还想让别人了解自己比原先所认为的做得更多,影响更大时,常常会采用这种策略。例如,自己在小组工作上的改革,不仅使小组现在的业绩提高了,而且还将使小组的竞争力增强。
  (3)揭示困难:让人们了解自己尽管存在个人或组织方面的困难与障碍,但还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样就会使人对自己有更好的评价。例如,告
诉别人,今年的成绩是在克服非典干扰的情况下取得,别人会更加高估今年所取得的成绩。
  (4)联合:确保在适当的时间被看见与适当的人在一起,以让人们了解自己与成功项目的密切关系。例如,当上级来视察时,组长总是与组员在一起讨论问题,这常常会使上级觉得,小组所取得的成绩与组长关系密切。
  应该在何时使用何种策略,这取决于个体所面对的情境。

3. 印象管理的策略是什么?

(一)保持形象的一致性
我们都希望与自己交往的人比较稳定一致。反复无常的人会让人捉摸不定,无法控制与他交往,因此,保持一致的形象是给人以良好印象的前提。
1、“登门槛”效应当个体先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2、“门面”效应如果对某人提出一个很大而又被拒绝的要求,接着向他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大的多,这种现象被称为“门面”效应。(二)讨好与自我提升1、讨好讨好是一种是别人喜欢自己的策略。保罗·罗森菲尔德在《组织中的印象管理》一书中,把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概括为以下类别:讨好(包括意见遵从、热情相助、抬举他人、自我抬高),自我宣传,以身作则,威慑,恳求,声明以及其他的一些间接的和非言语的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了解讨好的策略并不是鼓励人们为达到私立的目的去采取虚情假意的手法,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识别社会上种种怀有不良图谋者的讨好手段,以防陷入圈套。2、自我提升自我提升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或讲述自己的积极事件来使别人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策略。国内几乎没有专门对自我提升印象管理策略做出的研究,已有的这方面极少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国外:God区分了自我提升和逢迎两种印象管理策略,认为逢迎者的目的是被喜欢,而自我提升者的目的是看上去更有能力,逢迎者使用互动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而自我提升者采用主动的行为,事先的准备对逢迎和自我提升策略很少或几乎没有影响,因为两者都存在着过分学习技能,不成功的策略者要么做得太过,要么做得不够。这说明了包括自我提升在内的印象管理策略在使用时都有一个合适的度,如何去把握这个合适的度是未来的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三)恰当的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的在他人面前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倾诉自己的思想。非言语反应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印象管理包括两个部分,一种是个体比较容易控制的表现,如语言、礼仪等,另一种是人们不太留意或未加以控制的流露,如某些身体姿态、眼神等。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是指根据周围的情境线索对自己进行的自我观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它反映个体在较广的生活情境中强调印象管理倾向。成功的印象管理的基础,是正确理解情景,正确理解他人,正确理解自身的状态,正确理解自己所承担角色的社会期待。

印象管理的策略是什么?

4. 印象管理的策略是什么

什么是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impressionmanagement),也叫自我呈现(selfpresentation)是心理学家欧文·戈夫(ervinggoffman)通过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于1959年提出的理论。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
印象管理的策略
在组织中,人们最常使的印象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两种:
1、降级防御策略。
当个体试图使自己为某消极事件承担最小责任或想摆脱麻烦时,就可以使用这种策略。这类策略包括:
(1)解释:试图做出解释或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例如,自己身体不适,或感觉不好,或者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而影响了这件任务的完成等;
(2)道歉:当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时,就为这一消极事件向老板道歉。这样的道歉不仅可以让人感到他的确有悔恨之意,而且,也会让人觉得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了。例如,确实是上班迟到了,或者的确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这时如果先解释原因,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如果能先表示歉意,再做出适当的解释,就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不至于影响自我的形象;
(3)置身事外:当个体与进展不顺利的某事不直接相关时,他们可以私下告知上司自己与某事无直接关系。使用这种方法,常常能使自己少受不好的事情的牵连。例如,当小组工作进展不顺利时,如果自己与这件事关系不大,就可以私下告诉老板,自己曾经反对这一计划,但被否决了。
2、促进提升策略。
当个体试图使自己对某一积极结果的责任最大化,或者想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更出色时,会使用这类策略。常常使用的这类策略有:
(1)争取名分:当人们认为自己应该为所做出的积极成果得到应有的认可时,通常会采用这种策略。如通过正式的渠道让人了解自己的贡献,或者通过非正式的渠道告诉关键人物自己所取得的成果;
(2)宣扬:当个体已受到赞扬,但还想让别人了解自己比原先所认为的做得更多,影响更大时,常常会采用这种策略。例如,自己在小组工作上的改革,不仅使小组现在的业绩提高了,而且还将使小组的竞争力增强。
(3)揭示困难:让人们了解自己尽管存在个人或组织方面的困难与障碍,但还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样就会使人对自己有更好的评价。例如,告诉别人,今年的成绩是在克服非典干扰的情况下取得,别人会更加高估今年所取得的成绩。
(4)联合:确保在适当的时间被看见与适当的人在一起,以让人们了解自己与成功项目的密切关系。例如,当上级来视察时,组长总是与组员在一起讨论问题,这常常会使上级觉得,小组所取得的成绩与组长关系密切。
应该在何时使用何种策略,这取决于个体所面对的情境。

5. 印象管理的策略

(一)保持形象的一致性
我们都希望与自己交往的人比较稳定一致。反复无常的人会让人捉摸不定,无法控制与他交往,因此,保持一致的形象是给人以良好印象的前提。
1、“登门槛”效应当个体先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2、“门面”效应如果对某人提出一个很大而又被拒绝的要求,接着向他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大的多,这种现象被称为“门面”效应。(二)讨好与自我提升1、讨好讨好是一种是别人喜欢自己的策略。保罗·罗森菲尔德在《组织中的印象管理》一书中,把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概括为以下类别:讨好(包括意见遵从、热情相助、抬举他人、自我抬高),自我宣传,以身作则,威慑,恳求,声明以及其他的一些间接的和非言语的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了解讨好的策略并不是鼓励人们为达到私立的目的去采取虚情假意的手法,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识别社会上种种怀有不良图谋者的讨好手段,以防陷入圈套。2、自我提升自我提升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或讲述自己的积极事件来使别人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策略。国内几乎没有专门对自我提升印象管理策略做出的研究,已有的这方面极少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国外:God区分了自我提升和逢迎两种印象管理策略,认为逢迎者的目的是被喜欢,而自我提升者的目的是看上去更有能力,逢迎者使用互动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而自我提升者采用主动的行为,事先的准备对逢迎和自我提升策略很少或几乎没有影响,因为两者都存在着过分学习技能,不成功的策略者要么做得太过,要么做得不够。这说明了包括自我提升在内的印象管理策略在使用时都有一个合适的度,如何去把握这个合适的度是未来的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三)恰当的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自愿的在他人面前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倾诉自己的思想。非言语反应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印象管理包括两个部分,一种是个体比较容易控制的表现,如语言、礼仪等,另一种是人们不太留意或未加以控制的流露,如某些身体姿态、眼神等。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是指根据周围的情境线索对自己进行的自我观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它反映个体在较广的生活情境中强调印象管理倾向。成功的印象管理的基础,是正确理解情景,正确理解他人,正确理解自身的状态,正确理解自己所承担角色的社会期待。

印象管理的策略

6. 印象管理的策略和技巧有哪些

在组织中,人们最常使的印象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两种:
  1、降级防御策略。
  当个体试图使自己为某消极事件承担最小责任或想摆脱麻烦时,就可以使用这种策略。这类策略包括:
  (1)解释:试图做出解释或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例如,自己身体不适,或感觉不好,或者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而影响了这件任务的完成等;
  (2)道歉:当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时,就为这一消极事件向老板道歉。这样的道歉不仅可以让人感到他的确有悔恨之意,而且,也会让人觉得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了。例如,确实是上班迟到了,或者的确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这时如果先解释原因,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如果能先表示歉意,再做出适当的解释,就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不至于影响自我的形象;
  (3)置身事外:当个体与进展不顺利的某事不直接相关时,他们可以私下告知上司自己与某事无直接关系。使用这种方法,常常能使自己少受不好的事情的牵连。例如,当小组工作进展不顺利时,如果自己与这件事关系不大,就可以私下告诉老板,自己曾经反对这一计划,但被否决了。
  2、促进提升策略。
  当个体试图使自己对某一积极结果的责任最大化,或者想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更出色时,会使用这类策略。常常使用的这类策略有:
  (1)争取名分:当人们认为自己应该为所做出的积极成果得到应有的认可时,通常会采用这种策略。如通过正式的渠道让人了解自己的贡献,或者通过非正式的渠道告诉关键人物自己所取得的成果;
  (2)宣扬:当个体已受到赞扬,但还想让别人了解自己比原先所认为的做得更多,影响更大时,常常会采用这种策略。例如,自己在小组工作上的改革,不仅使小组现在的业绩提高了,而且还将使小组的竞争力增强。
  (3)揭示困难:让人们了解自己尽管存在个人或组织方面的困难与障碍,但还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样就会使人对自己有更好的评价。例如,告
诉别人,今年的成绩是在克服非典干扰的情况下取得,别人会更加高估今年所取得的成绩。
  (4)联合:确保在适当的时间被看见与适当的人在一起,以让人们了解自己与成功项目的密切关系。例如,当上级来视察时,组长总是与组员在一起讨论问题,这常常会使上级觉得,小组所取得的成绩与组长关系密切。
  应该在何时使用何种策略,这取决于个体所面对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