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余的介绍

2024-05-10 02:41

1. 陈吉余的介绍

陈吉余,男,河口海岸学家。1921年9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1947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研究生)。曾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和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吉余的介绍

2. 陈吉余的人物生平

陈吉余教授于1921年9月17日出生,1935年至1938年在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初中部读书。1941年8月考入浙江大学历史地理系。1945年毕业。同年在该校攻读地貌学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地理学家叶良辅教授。1947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助教、讲师。1952年院系调整。他调入华东师范大学任教至今。在校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河口海岸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陈吉余是中国将河口海岸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长期从事与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学研究,开拓了以动力、沉积、地貌相结合为特色的河口海岸学科体系.对河口海岸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预测。在理论上多有创新。早在民国三十七年(即公元1948年)他发表的《杭州之地文》,就对钱塘江通航和乍浦港进行过探讨。50年来,他坚持从事与工程建设紧密相关的地学研究工作。重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发展了中国河口海岸学科体系。解决了国家经济建设中许多重大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国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和工程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在20世纪40年代末,他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河口研究机构.以长江口和钱塘江口为研究基地。兼及黄河口和辽河口等。1980年,他发表的《2000年来长江发育模式》和1985年发表的《长江河口及其三角洲的发育》,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为长江口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陈吉余总结出长江河口的发育模式,提出长江河口治理需要抓住南北支分汉口、南北港分汉口和南北槽分汉口。用以稳定河势的论点,提出“围垦明沙,固定阴沙,减少活动沙,用以稳定航槽”的治理思想和“整治、疏浚和围垦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他从河口演变的角度,指出南北槽水道的不同特点.为航道选槽和治理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1969年,他对深达55米的施翘河深潭危及崇明县城江岸的问题通过研究提出对策,使护岸工程措施节约200万元。陈吉余总结了钱塘江河口演变的历史过程和河口沙坎发育的理论。提出“结合围垦、整治江槽”的治理方针。制定出钱塘江和杭州湾衔接的方案,在具体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 陈吉的介绍

陈吉,男,汉族,1974年10月出生,博士学位,中共党员,1995年9月参加工作。现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陈吉的介绍

4. 陈吉的介绍

陈吉,男,湖南省新邵县人,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出生,一九四八年二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第一一二师第三三六团第三连副排长。

5. 陈吉的介绍

陈吉,女、生于1963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三附属医院,硕士学位,在读博士。

陈吉的介绍

6. 陈吉的介绍

陈吉,男,1993年出生于陕西安康,90后杂文榜制榜人,自由撰稿人。2009年末开始写作,2010年开始发表作品,文学作品尤以杂文、小说见长。2012年9月入四川成都学习。

7. 陈吉浙的介绍

1977年生于吉林省长岭县农村。11岁时举家迁至东海的舟山群岛,在著名渔港沈家门度过整个中学时期。初中时最早接触音乐,曾是地区铜管乐队首席小号。96年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新闻专业。98年底与上海财经大学几位朋友组建西二乐队并担任主唱。

陈吉浙的介绍

8. 陈吉的人物简介

担任编剧的作品主要有:电影《玫瑰剩女》、《再见明天》、《劫数》、《上海日记》 ,电视剧《爱情梦工厂》、《生活甜蜜蜜》、《中国文豪》(合作),微电影《深蓝》、《黎明前的较量》等。电影文学剧本《对象候选人》发表于《新剧本》。话剧剧本《上海轶事·史话升平街》(合作)连载发表于《上海戏剧》。电视连续剧剧本《中国文豪》获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精品剧本征集活动第一名。担任编剧的数字电影《上海日记》入选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展映”单元,成为第20届上海影评人奖参展作品,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时也获得良好收视率。  科研:曾参与《广播电视新闻精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外广播电视史纲》(外语教育出版社)等书的编撰工作。在《电影艺术》、《探索与争鸣》、《艺术百家》、《电影评介》等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在《解放日报》、《新闻晚报》、《新民周刊》、《新剧本》、《上海戏剧》等报刊杂志发表影评、剧本、随笔等。同时,承担《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艺术学、文艺学、比较文学、语言学等栏目的编审工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