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对科学做出了什么贡献,他获得了哪些奖项?

2024-05-18 07:54

1. 杨振宁对科学做出了什么贡献,他获得了哪些奖项?

杨振宁大家都知道,不过,大多数人可能只知道他获得过诺贝尔奖,还有那句著名的诗:你是上帝恩赐给我最后的礼物。但杨振宁究竟对科学做出的贡献有多大、以及他在物理学上的影响程度,很多人就一无所知了,有人这样评价杨振宁学术上的地位:他是成果丰硕的物理学家,与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伟大的物理学家处于同一级别,连霍金也望尘莫及。



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于2000年评选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二十位物理学家,牛顿、爱因斯坦等这些著名科学家赫然在列,而杨振宁也名列其中排在第18位,如果把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列为第一阶梯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当之无愧排在第二阶梯,下面许许多多阶梯的科学家就不说了。



1922年,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16岁高中毕业,并以出色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20岁的杨振宁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1944年研究生毕业,然后公费出国留学,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研究院工作,当时的院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奥本海姆,与李政道合作开展研究工作,奥本海姆曾经说,最喜欢的场景就是杨李二人走在普林斯顿的小道上讨论学术问题。



1956年,杨振宁联合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次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时年35岁。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得主,很多人只知道他获得诺奖的这个成就,其实,杨振宁的成就远不止于宇称不守恒,在科学上的贡献你绝对想不到,他有13个诺贝尔奖级别的重大成果,其中统计力学4个、凝聚态物理2个,粒子物理4个,场论3个,这13个理论,他的理论直接奠定了粒子物理的理论基础。



杨振宁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高能物理学,著名的杨-规范场是由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尔斯学术合作的成果,这个理论有着远超宇称不守恒理论的影响,它成为此后数十年物理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杨-规范场被认为是一个物理的基本结构,也是现代规范场理论的标准模型。



杨振宁的理论影响了非常多的物理学家,后来许多获得诺奖的科学家就是在杨振宁所奠定的理论基础上实现的,可以说他的理论是诺奖级别科学家的孵化器,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爱因斯坦和波尔等这些大佬级别的科学家了,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标准理论所预测的例子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有7人,通过研究标准理论获得成就间接获得诺贝尔奖的有几十个,杨振宁教出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几乎垄断了近60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的奖项。



科学家认为:在自然界中除了有万有引力,还有三种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电磁相互作用力。这四种力在杨振宁的理论基础框架内得到统一,统一四种相互作用力,这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生前一直努力也没有完成的憾事。按照世界物理学界的权威评价,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费米之后的第三个物理学全才。

杨振宁对科学做出了什么贡献,他获得了哪些奖项?

2. 杨振宁得过哪些奖项?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还获得过费米奖(1979年)、润福德奖(1980年)、奥本海默纪念奖(1981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6年)、莫斯科大学奖(1992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奖(1993年)、鲍尔奖(1994年)、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995年);
俄国波哥柳波夫奖(1996年)、昂萨格奖(1999年)、教皇学术奖(2000年)、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2001年)、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2006年)、马塞尔·格罗斯曼奖(2015年)。
2019年9月21日晚,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办的2019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举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获颁“求是终身成就奖”,成为第二位获此奖项的科学家。

人物影响
1997年5月25日,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宣布,国际小行星中心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提名申报,将该台于1975年11月26日发现,国际编号为342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杨振宁星”。
1999年5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2004年4月21日,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讲座基金”,用于聘请国际著名教授及杰出年轻学者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2008年11月29日,杨振宁当选“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 
2020年12月18日,入选2020中国品牌人物500强,排名49。
2021年5月14日,杨振宁先生捐赠清华大学暨“杨振宁资料室”揭牌仪式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举行。

3. 杨振宁获得过哪些奖项?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年,34岁的杨振宁还获得爱因斯坦科学奖,美国科学界赞誉他是“最杰出的青年之一”。

杨振宁获得过哪些奖项?

4. 杨振宁曾获得( )奖

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0年获拉姆福德奖(Rumford Prize)。;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U.S.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1993年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1994年获鲍尔奖(Bower Award);1996年获玻戈留玻夫奖(N. Bogoliubov Prize);1999年获昂萨格奖(Lars Onsager Prize);2001年获费萨尔国王国际奖(King Faisal International Prize)等。

5. 杨振宁的第一任导师是谁,获得过什么奖项么?

杨振宁的导师分别是:西南联大本科导师吴大猷,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导师王竹溪,博士导师爱德华·泰勒。
1、吴大猷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笔名洪道、学立,广东高要人,出生于广州府番禺县(今广州),祖籍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县水坑乡(今鼎湖区水坑村)。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

2、王竹溪
王竹溪(1911.6.7-1983.1.30),名治淇,字竹溪,以字行,湖北省公安县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开拓者。 
王竹溪主要从事理论物理特别是热力学、统计物理学、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研究。他还在生物学关键问题-水分化学势、汉字检索方案的优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3、爱德华·泰勒
爱德华·泰勒(1908年1月15日-2003年9月9日),男,是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匈牙利,曾长期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等高校。
1952年,他与欧内斯特·劳伦斯共同创建了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1959年又主持建立了伯克利空间科学实验室。 爱德华·泰勒被誉为“氢弹之父”,但他本人对此称号并不在意,而除氢弹之外,他对物理学多个领域也都有相当的贡献。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过程
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泰勒作为他的导师。在泰勒指导下,杨振宁将他的研究方向调整为理论物理的方向(这也就是他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方向)。1948年,在泰勒指导下,杨振宁取得了博士学位。
1955年,受到“原子弹之父”、普林斯顿研究院院长奥本海默的赏识,华人物理学者杨振宁被邀请前去担任该院的物理学教授,也就是在这里,杨振宁和李政道相遇,并在一起从事研究工作。两年后的1957年,他们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定理,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吴大猷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爱德华·泰勒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王竹溪

杨振宁的第一任导师是谁,获得过什么奖项么?

6. 杨振宁得过哪些奖项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穆藕初奖学金 ,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2022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7. 杨振宁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有哪些成就?

诺贝尔奖作为学术界最高奖项,是很多科学家一生的追求。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杨振宇便因为轰动世界的理论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尽管社会上有传着很多关于杨振宇捕风捉影的说法,但是我们不得不对杨振宇对科学的执着和对科学的贡献给予绝对的肯定,。他时常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去研究科学,去探究理论,是一名非常称职负责的科学家。
一、发现微观粒子不守恒定律对于物理科学家们,能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应用的基础。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为物理学开辟了基础,物理学家的研究发明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杨振宇在李政道和吴健雄的帮助之下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微观粒子不守恒定律,这一发现拓宽了物理学研究的领域,他也凭借此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杨振宇发现的规范场论虽然没有在物理界引起极大轰动,但是却为物理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经过日渐深入的研究,规范场论也逐渐发展成了标准模型,成为了研究强力、热力和电磁力的基本粒子理论,突破了物理理论的不对称原则,这个理论也主导了20世纪后半叶物理学的发展。
三、解救邓稼先杨振宇当时正处于中国的特殊时期,很多先进的科学家都没有免于被批斗。立过大功的科学家邓稼先也处于被批斗的名单之中。由于种种原因,杨振宇之前无法回国,在科学家们处于批斗之中时,他奋不顾身地选择了回国展开营救工作。杨振宇作为中美沟通的纽带,国家很重视杨振宇的建议和言论。杨振宇凭借会客清单解救了我国无数科学家,为中国之后科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杨振宇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尽心尽职,潜心研究。杨振宇作为一个留美中国人,爱国爱民,明事理知大局。尽管杨振宇在很多事情上没有得到人们的一致认可,但是单单凭借杨振宇对科学领域的贡献,便可以荣获顶尖科学家的称号。

杨振宁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有哪些成就?

8. 杨振宁在诺贝尔物理奖什么方面获得

1956年和李政道一起,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如果弱衰变过程宇称守恒,则它们必定是两种宇称状态不同的K介子。但从质量和寿命来看,它们又应是同一种介子。——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们仔细检查了过去的所有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一项科学工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是第一次。[7] 
其他贡献包括:费米-杨模型(1949年),与李政道合作的二分量中微子理论(1957年),与李政道和R.奥赫梅合作的关于C(电荷共轭变换)和T(时间反演变换)不守恒的分析(1957年),与李政道合作的高能中微子实验分析(1959年)和关于W粒子的研究(1960年~1962年)。与吴大峻合作的CP(宇称)不守恒分析(1964年),规范场的积分形式理论(1974年),与吴大峻合作的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1975年),与邹祖德合作的高能碰撞理论(1967年~1985年)等。[7]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