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王死后,皇后阿鲁特氏的父亲为什么要让女儿自杀?

2024-05-07 20:49

1. 同治帝王死后,皇后阿鲁特氏的父亲为什么要让女儿自杀?

同治十一年,阿鲁特氏乘着凤舆,堂堂正正从大清门抬进了坤宁宫,与年纪相仿的同治帝举行了大婚仪式,并被册封为皇后。
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琦也父以女贵,不光得封三等承恩公,官位也一再累迁,可谓荣耀之极。
然而在同治帝去世后,崇琦不光不安慰悲痛不已的阿鲁特氏,反而还力劝她自杀。虎毒不食子,崇琦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崇琦出身于蒙古八旗的名门望族。
他的父亲是三朝老臣赛尚阿,也是皇帝的亲信大臣。
咸丰帝继位后,赛尚阿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重职,一时位高权重,是朝廷里举足轻重的权臣。
然而,就在咸丰帝继位不久,清朝便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
眼看起义的势头越来越猛,咸丰任命赛尚阿为钦差大臣,负责镇压太平军。
赛尚阿虽然在围剿中小有胜利,但在太平军猛烈的攻势下,最终一败涂地,不光被处以极刑,抄没家产,崇琦也受其牵连被革职。
家道中落后,饱尝了世间炎凉的崇琦发愤苦读,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重新恢复家族的显耀。
同治三年,崇琦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参加殿试,并以精彩绝伦的文章被慈禧钦点为第一名。也就是说,崇琦高中状元了。
不过,清朝自入主中原后,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一直实行“旗不点元”的政策。但崇琦是慈禧钦点的状元,大臣们也不敢反驳。
入翰林院后,由于崇琦博学多才,又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慈禧便将他选为日讲起居注官。让他整日侍奉在同治帝的身侧,主要记录同治帝每天的所作所为,同时也为同治帝讲解经文等。

(阿鲁特氏画像)
同治十一年,同治帝已经到了大婚的年纪,择选皇后便成了极重要的一件事。
被选的秀女,都是满蒙八旗贵族的女子。这其中就有崇琦的女儿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生得端庄秀美,气质娴雅。再加上她自幼得崇琦教导,不仅能诗善词,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因此,在慈安的建议下,同治帝将她选为皇后。
阿鲁特氏婚后,和同治帝相敬如宾,颇为恩爱。
同治帝得了一位贤后,自然忘不了给崇琦诸多恩宠。
一是封他为三等承恩公,其妻也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二是为阿鲁特氏的娘家抬旗,把他们一族从蒙古正蓝旗抬旗为满洲上三旗之首的镶黄旗。
三是不断提拔崇琦,以示恩宠。
崇琦没想到家族这么快就兴旺发达起来,也就愈发对朝廷感激不尽。
不过,嫁进宫中的阿鲁特氏,虽然深得同治帝的宠爱,但是却被慈禧所憎恶。

(慈禧画像)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是,阿鲁特氏的母亲是郑亲王端华的女儿。而早在咸丰帝去世时,端华被指定为八大托孤大臣之一,和军机大臣肃顺等人联手夺权。所以说,端华是慈禧政治上的敌手。
二是,慈禧在给同治帝选妃的时候,本属意性格活泼、外貌似她的慧妃。但同治帝却不听她的建议选择了阿鲁特氏。阿鲁特氏是慈安选定的,这让慈禧非常不悦。
三是,阿鲁特氏得到了同治帝的专宠,而让慈禧满意的慧妃,却得不到同治帝的眷顾。
种种的原因让慈禧都不满意阿鲁特氏,所以在阿鲁特氏入宫不久,她便对其多有刁难和干涉,并要求同治帝亲近慧妃等。
阿鲁特氏在慈禧这里,不仅得不到尊重,还屡遭羞辱,这一切都让同治帝敢怒不敢言。为了对抗慈禧,他干脆不再到后宫来,反而夜里偷偷跟着太监们,溜出宫去烟花之地鬼混。
久而久之,同治帝得了不治之症,很快便病逝了。
慈禧认为同治帝之所以早逝,都是阿鲁特氏的过错和罪过,也就愈发容不下阿鲁特氏。

(同治画像)
同时,由于同治帝没有子嗣,慈禧为了继续把持朝政,又把醇亲王才4岁的儿子载湉过继给咸丰帝,登基称帝。
这样一来,本是皇后的阿鲁特氏,便成了不伦不类的皇嫂。
她不光面临着失去权力和地位的现实,同时也觉得慈禧这样的安排,是对身为皇后的她的极大羞辱。再加上慈禧对她愈发不容,常常无端辱骂她。种种境遇让阿鲁特氏陷入绝望,整日啼哭不止。
慈禧知道后,却说,既然这么难过,何不追随先帝而去?
说完这句话,还让阿鲁特氏父亲崇琦去办这件事。
崇琦为了保住好不容易到手的荣华富贵,竟然真的硬起心肠,跪在坤宁宫外,不断劝阿鲁特氏自尽。
阿鲁特氏最终绝食而死。
慈禧除去了心腹大患,对崇琦的表现非常满意。
此后,崇琦官运亨通,一直做到吏部尚书等职。慈禧对他还多有恩赐,比如在他负责礼部事务时,允他乘坐二人肩舆等。
在当时,这可是极少数大臣才能得到的恩宠,因此朝中大臣对他羡慕不已。
不过,崇琦靠女儿的死,维系的荣华富贵,却并没能坚持多久,便落得了个极悲惨的境地。
原来,慈禧听信了义和团“刀枪不入”等鬼话,同时看洋人支持光绪,认为权力受到了威胁。所以她纵容义和团闹事,并向十一国宣战。
八国联军为了教训慈禧,一路打进了北京城。
当时,崇琦和军机大臣荣禄,为了掩护慈禧和光绪帝等出逃,假扮成光绪帝,乘舆轿风雨兼程向慈禧出逃的相反方向疾步出逃。
就在经过保定行宫时,崇琦的家奴追上他,告诉他北京城被八为联军攻占后,他的举家老小,为保名节已纵火自焚了。
这个消息,让崇琦如五雷轰顶。万分悲痛中,想到八国联军正紧随其后,与其让八国联军俘获受辱,还不如以死殉忠。保全名节的同时,又能和家人在九泉之下相聚。
于是,当晚夜半,崇琦便自缢于行宫房梁而死。
慈禧听闻后,连声称赞崇琦“舍生取义,大节不亏”,并予以厚葬。

同治帝王死后,皇后阿鲁特氏的父亲为什么要让女儿自杀?

2. 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为何自杀而死?死时年仅22岁

  揭秘年仅22岁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自杀谜案 :同治有一后三妃,其中皇后的人选:慈安皇太后喜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慈禧皇太后则喜欢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两宫太后,意见不一,要同治自选。同治选定蒙古正蓝旗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于是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治17岁,皇后19岁。又册富察氏为慧妃。
   同治皇帝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1854-1875),蒙古正蓝旗,清状元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同治十一年,迫于压力,慈禧封她为皇后。因她是“辛酉政变”中被赐死的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以及她不顺从逢迎慈禧,使慈禧视若寇仇,时常刁难她,同治死后不满百日,她愤然自杀于储秀宫。1879年与同治帝同葬于惠陵。
  同治帝载淳,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其母为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7月咸丰病死后,同治即位。当时,同治只是6岁玩童,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满八位大臣专权,和恭亲王奕炘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
  
   
  同治皇帝17岁大婚。当时慈禧太后主张册立凤秀的女儿,而慈安和同治都喜欢崇绮的女儿阿鲁特,认为她雍容端庄,很有福相。于是册封阿鲁特为皇后。大婚后,阿鲁特氏与同治帝恩爱情笃。慈禧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在宫中广布心腹密探,监视这对小夫妻的言行举止。慈禧见同治帝很少到慧妃宫中去,慧妃遭到皇帝的疏远和冷落,颇为不满,便将同治帝召来,说:“慧妃贤慧,虽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宫中礼节,宜使时时学习。帝毋得辄至中宫,致妨政务。”慈禧严重地干扰了他们的夫妻生活。
  帝不得不听,但又不想与他不喜爱的慧妃亲近,所以干脆就独居乾清宫。阿鲁特氏自入宫以来,处处小心谨慎,毫无失礼之处,但慈禧见到她,总是气不打一处来,事事找茬。新婚的阿鲁特氏独居宫中,形单影吊,郁闷不乐。同治帝非常敬重皇后,皇后更爱自己的夫君。阿鲁特氏每次见到皇上,必笑脸相迎,慈禧反倒说皇后“狐媚惑主”。
  同治年幼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常常带了两个心腹太监,换上平民服装,偷偷溜出皇宫,到京师的南城娼妓区去寻花问柳,夜间不回皇宫。据说,时间一长,染上了梅毒,病倒了。一连几天,烧热不退。又便秘,颈项、肓背、腰部等处发出紫红斑块。到公元1874年11月,头部、脸面上都出现紫色发亮的斑块,左边脸颊上的斑块被抓破,渗出血水,又颊肿得厉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着,腰部化脓,很远就能闻到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同治病势垂危之际,阿鲁特氏偷着去看望,并亲手为同治帝擦拭脓血,慈禧又骂她“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阿鲁特氏左右为难,怎么做也讨不出好来。同治帝安慰她说:“卿暂忍耐,终有出头日也。”小夫妻的这些话被尾随而来、在外偷听的慈禧听到了,勃然大怒,立刻闯进宫来,抓住阿鲁特氏的头发,一边打,一边往外拽,并扬言要备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眼睁睁看着皇后惨遭 *** ,又急又气又害怕,竟昏了过去。慈禧这才饶了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不被慈禧待见 
  阿鲁特氏性格耿直,不善逢迎。她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从大清门迎娶的皇后,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没必要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且,她有意无意地几次 *** 、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锐。一次,阿鲁特氏陪慈禧看戏,“演淫秽戏剧,则回首面壁不欲观,慈禧累谕之,不从,已恨之”。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处处讨慈禧欢心,要善逢迎,只有和皇太后搞好关系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否则于己不利。阿鲁特氏则表示:“敬则可,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慈禧是通过选秀女进入皇宫的,最忌讳别人提从大清门而入,大清门是她心头永远的痛。有人将阿鲁特氏的话偷偷地告诉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蔑视自己,因而对阿鲁特氏“更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阿鲁特氏终于有了一次单独看皇上的机会了,夫妻俩四目相望,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说起。眼见曾经相敬如宾的丈夫已经病到万难康复的地步,阿鲁特氏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滚落下来。
  同治病到这个份上,他最恨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如果当初她不干涉自己的婚后生活,又怎会落得如此地步!是母亲给了自己的生命,但她也正是凭借儿子才当上太后的……同治设法把身边所有的侍从支开,偷偷叫来了他最信任的师傅李鸿藻。
  同治向李鸿藻口述遗诏,立贝勒载澍为皇太子。
  洋洋数千言的遗诏草稿拟好之后,同治要李鸿藻回去好生修改润色,拿出正式文本,第二天送回。
  李鸿藻虽与同治有很深的感情,但他很清楚得罪慈禧会有什么后果,经过一番掂量,权衡利弊得失,他还是把遗诏草稿交给了慈禧。
  
  慈禧见到遗诏,立刻将其扔到火盆销毁,她既恨同治不念母子之情,更对阿鲁特氏有说不出的仇恨。
  李鸿藻的一去不回头,使同治开始感到事态不妙。
  他连急带病,不久就到了不能进食,不能入睡的地步。
  可慈禧却在此时下达“尽断医药饮食,不许任何人入乾清宫的命令”,同治又熬了一天,终于怀着对皇后的无限牵挂驾崩了,时为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
  在慈禧的主持下,清朝廷迅速立咸丰的侄子——醇亲王之子载为幼帝,年号为光绪。
  实际上,伴随着同治的去世,慈禧已经没有资格再当太后了,但无论是皇室成员还是朝廷的官员,谁也不敢同慈禧去较真儿。
   同治死后 慈禧要皇后“殉葬! 
  在慈禧决定兄终弟及,立同治的堂弟光绪为君之后,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曾试探地请示慈禧:如何安置同治的皇后?从慈禧的嘴里只蹦出两个字:“殉葬!”慈禧的话惊得崇绮目瞪口呆,但他也只能照办。
  他送给阿鲁特氏一个空食盒,暗示女儿绝食而死。
  阿鲁特氏当然悟出父亲的意思,也非常明白这就是慈禧的懿旨,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一死,无论她愿意还是不愿意……就连父亲也来催她上路。
  可是,在同治去世后她才知道自己已怀孕。虽然已经立了光绪,但她还是想把同治惟一的骨肉生下来,万一是个阿哥,大行皇帝也就有后嗣了;她相信太后一旦知道自己怀上同治的骨肉,起码也会让她活着把孩子生下来。但是,慈禧最后还是将她逼上绝路。光绪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寅刻,既寒冷而又饥饿的阿鲁特氏崩逝于储秀宫。她是被饿死的,死时年仅22岁,距同治帝死仅75天。
  有人说因为阿鲁特氏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端华是咸丰帝临死时任命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慈禧的死对头,后被朝廷赐死。慈禧因而迁恨阿鲁特氏。
  还有人说,慈禧闻知阿鲁特氏怀了孕,怕生了皇子,立为嗣,阿鲁特氏就成了皇太后,自己就不能垂帘听政了。
  
  还有的说,慈禧怕阿鲁特氏把自己违背同治帝遗诏立皇子的秘密揭发出来,故将她置于死地。
  阿鲁特氏死亡当天,两宫皇太后谕内阁:“嘉顺皇后于同治十一年作配大行皇帝,正位中宫,淑慎柔嘉,壸仪足式。侍奉两宫皇太后,承颜顺志,孝敬无违,上年十二月痛经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毁伤过甚,遂抱沉疴,遽于本日寅刻崩逝,哀痛实深。”这是清廷官方公布的死因,但说得含糊不清,难以让人信服。
  阿鲁特氏年仅22岁,她的肚子里还有同治皇帝的遗腹子。关于她是怎么死的,当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有四种:
  吞金而死。这种说法比较广泛,影响较大。
  绝食而死。《李鸿藻先生年谱》载:“其后之崩,盖绝食也。”《清代纪事年表》、《庸盦笔记》等也持这种说法。
  吞鸦片而死。《清室外纪》持这种说法。
  服毒药而死。《德宗承统私纪》如此记载。
  笔者支持绝食而死一说。因为在阿鲁特氏自杀之前,她的父亲崇绮进宫去看望她。见女儿整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眼睛哭成了胡桃。崇绮上奏慈禧,令其殉夫。这时正巧女儿写来了一张字条,征询自己现在该怎么办,崇绮便在字条上批了一个“死”字。还传进话去,言说服毒或其它死法,均对娘家不利。没过多长时间,阿鲁特氏便绝食而死。可怜呵,妩媚皇后阿鲁特氏没有跟上皇帝过上一天舒心日子,就香消玉殒……这皇后,不做也罢。
   

3. 历史上同治皇帝的皇后是谁?阿鲁特氏为什么要自杀?

说到中国古代的同治皇帝其实是一个非常可怜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同治皇帝死的非常早,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的同治皇帝只活了19岁便匆匆的驾崩了,6岁便可以登基,在位13年,当时同治皇帝处在的年代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时代,当时的清朝处在国内动荡和国外局势的过渡期,但是,当时的同治皇帝没有头脑,年轻非常的小,不过,同治皇帝死得早,连同治皇帝的皇后也死的早了。为什么阿鲁特氏会自杀呢?具体的一起来看看!
     
 揭秘年仅22岁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自杀谜案:同治有一后三妃,其中皇后的人选:慈安皇太后喜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慈禧皇太后则喜欢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两宫太后,意见不一,要同治自选。同治选定蒙古正蓝旗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于是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治17岁,皇后19岁。又册富察氏为慧妃。
 
 同治皇帝与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1854-1875),蒙古正蓝旗,清状元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同治十一年,迫于压力,慈禧封她为皇后。因她是“辛酉政变”中被赐死的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以及她不顺从逢迎慈禧,使慈禧视若寇仇,时常刁难她,同治死后不满百日,她愤然自杀于储秀宫。1879年与同治帝同葬于惠陵。
 
 同治帝载淳,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其母为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公元1861年7月咸丰病死后,同治即位。当时,同治只是6岁玩童,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满八位大臣专权,和恭亲王奕炘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
 
 同治皇帝17岁大婚。当时慈禧太后主张册立凤秀的女儿,而慈安和同治都喜欢崇绮的女儿阿鲁特,认为她雍容端庄,很有福相。于是册封阿鲁特为皇后。大婚后,阿鲁特氏与同治帝恩爱情笃。慈禧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在宫中广布心腹密探,监视这对小夫妻的言行举止。慈禧见同治帝很少到慧妃宫中去,慧妃遭到皇帝的疏远和冷落,颇为不满,便将同治帝召来,说:“慧妃贤慧,虽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宫中礼节,宜使时时学习。帝毋得辄至中宫,致妨政务。”慈禧严重地干扰了他们的夫妻生活。
 
 帝不得不听,但又不想与他不喜爱的慧妃亲近,所以干脆就独居乾清宫。阿鲁特氏自入宫以来,处处小心谨慎,毫无失礼之处,但慈禧见到她,总是气不打一处来,事事找茬。新婚的阿鲁特氏独居宫中,形单影吊,郁闷不乐。同治帝非常敬重皇后,皇后更爱自己的夫君。阿鲁特氏每次见到皇上,必笑脸相迎,慈禧反倒说皇后“狐媚惑主”。
     
 同治年幼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常常带了两个心腹太监,换上平民服装,偷偷溜出皇宫,到京师的南城娼妓区去寻花问柳,夜间不回皇宫。据说,时间一长,染上了梅毒,病倒了。一连几天,烧热不退。又便秘,颈项、肓背、腰部等处发出紫红斑块。到公元1874年11月,头部、脸面上都出现紫色发亮的斑块,左边脸颊上的斑块被抓破,渗出血水,又颊肿得厉害,上下嘴唇都朝外鼓着,腰部化脓,很远就能闻到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同治病势垂危之际,阿鲁特氏偷着去看望,并亲手为同治帝擦拭脓血,慈禧又骂她“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阿鲁特氏左右为难,怎么做也讨不出好来。同治帝安慰她说:“卿暂忍耐,终有出头日也。”小夫妻的这些话被尾随而来、在外偷听的慈禧听到了,勃然大怒,立刻闯进宫来,抓住阿鲁特氏的头发,一边打,一边往外拽,并扬言要备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眼睁睁看着皇后惨遭凌辱,又急又气又害怕,竟昏了过去。慈禧这才饶了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不被慈禧待见
 
 阿鲁特氏性格耿直,不善逢迎。她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从大清门迎娶的皇后,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没必要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且,她有意无意地几次刺激、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锐。一次,阿鲁特氏陪慈禧看戏,“演霪秽戏剧,则回首面壁不欲观,慈禧累谕之,不从,已恨之”。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处处讨慈禧欢心,要善逢迎,只有和皇太后搞好关系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否则于己不利。阿鲁特氏则表示:“敬则可,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慈禧是通过选秀女进入皇宫的,最忌讳别人提从大清门而入,大清门是她心头永远的痛。有人将阿鲁特氏的话偷偷地告诉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蔑视自己,因而对阿鲁特氏“更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阿鲁特氏终于有了一次单独看皇上的机会了,夫妻俩四目相望,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说起。眼见曾经相敬如宾的丈夫已经病到万难康复的地步,阿鲁特氏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滚落下来。
 
 同治病到这个份上,他最恨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如果当初她不干涉自己的婚后生活,又怎会落得如此地步!是母亲给了自己的生命,但她也正是凭借儿子才当上太后的……同治设法把身边所有的侍从支开,偷偷叫来了他最信任的师傅李鸿藻。
 
 同治向李鸿藻口述遗诏,立贝勒载澍为皇太子。
 
 洋洋数千言的遗诏草稿拟好之后,同治要李鸿藻回去好生修改润色,拿出正式文本,第二天送回。
 
 李鸿藻虽与同治有很深的感情,但他很清楚得罪慈禧会有什么后果,经过一番掂量,权衡利弊得失,他还是把遗诏草稿交给了慈禧。
 
 慈禧见到遗诏,立刻将其扔到火盆销毁,她既恨同治不念母子之情,更对阿鲁特氏有说不出的仇恨。
 
 李鸿藻的一去不回头,使同治开始感到事态不妙。
 
 他连急带病,不久就到了不能进食,不能入睡的地步。
 
 可慈禧却在此时下达“尽断医药饮食,不许任何人入乾清宫的命令”,同治又熬了一天,终于怀着对皇后的无限牵挂驾崩了,时为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
 
 在慈禧的主持下,清朝廷迅速立咸丰的侄子——醇亲王之子载为幼帝,年号为光绪。
 
 实际上,伴随着同治的去世,慈禧已经没有资格再当太后了,但无论是皇室成员还是朝廷的官员,谁也不敢同慈禧去较真儿。
 
 同治死后 慈禧要皇后“殉葬!
 
 在慈禧决定兄终弟及,立同治的堂弟光绪为君之后,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曾试探地请示慈禧:如何安置同治的皇后?从慈禧的嘴里只蹦出两个字:“殉葬!”慈禧的话惊得崇绮目瞪口呆,但他也只能照办。
 
 他送给阿鲁特氏一个空食盒,暗示女儿绝食而死。
 
 阿鲁特氏当然悟出父亲的意思,也非常明白这就是慈禧的懿旨,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一死,无论她愿意还是不愿意……就连父亲也来催她上路。
 
 可是,在同治去世后她才知道自己已怀孕。虽然已经立了光绪,但她还是想把同治惟一的骨肉生下来,万一是个阿哥,大行皇帝也就有后嗣了;她相信太后一旦知道自己怀上同治的骨肉,起码也会让她活着把孩子生下来。但是,慈禧最后还是将她逼上绝路。光绪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寅刻,既寒冷而又饥饿的阿鲁特氏崩逝于储秀宫。她是被饿死的,死时年仅22岁,距同治帝死仅75天。
 
 有人说因为阿鲁特氏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端华是咸丰帝临死时任命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慈禧的死对头,后被朝廷赐死。慈禧因而迁恨阿鲁特氏。
 
 还有人说,慈禧闻知阿鲁特氏怀了孕,怕生了皇子,立为嗣,阿鲁特氏就成了皇太后,自己就不能垂帘听政了。
     
 还有的说,慈禧怕阿鲁特氏把自己违背同治帝遗诏立皇子的秘密揭发出来,故将她置于死地。
 
 阿鲁特氏死亡当天,两宫皇太后谕内阁:“嘉顺皇后于同治十一年作配大行皇帝,正位中宫,淑慎柔嘉,壸仪足式。侍奉两宫皇太后,承颜顺志,孝敬无违,上年十二月痛经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毁伤过甚,遂抱沉疴,遽于本日寅刻崩逝,哀痛实深。”这是清廷官方公布的死因,但说得含糊不清,难以让人信服。
 
 阿鲁特氏年仅22岁,她的肚子里还有同治皇帝的遗腹子。关于她是怎么死的,当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有四种:
 
 吞金而死。这种说法比较广泛,影响较大。
 
 绝食而死。《李鸿藻先生年谱》载:“其后之崩,盖绝食也。”《清代纪事年表》、《庸盦笔记》等也持这种说法。
 
 吞鸦片而死。《清室外纪》持这种说法。
 
 服毒药而死。《德宗承统私纪》如此记载。
 
 笔者支持绝食而死一说。因为在阿鲁特氏自杀之前,她的父亲崇绮进宫去看望她。见女儿整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眼睛哭成了胡桃。崇绮上奏慈禧,令其殉夫。这时正巧女儿写来了一张字条,征询自己现在该怎么办,崇绮便在字条上批了一个“死”字。还传进话去,言说服毒或其它死法,均对娘家不利。没过多长时间,阿鲁特氏便绝食而死。可怜呵,妩媚皇后阿鲁特氏没有跟上皇帝过上一天舒心日子,就香消玉殒……这皇后,不做也罢。

历史上同治皇帝的皇后是谁?阿鲁特氏为什么要自杀?

4. 揭秘同治皇后阿鲁特氏之死的重重谜团,惊悚?


5. 同治的皇后阿鲁氏是怎么死的?

  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是绝食而死的。
  同治皇帝死后,阿鲁特氏大恸大悲,不思饮食。“今古悲欢终了了,为谁合眼想平生”。干脆吞金自杀,不料获救得生。
  阿鲁特氏被抢救暂缓,又绝食。
      光绪元年二月,同治帝死后75天,年仅二十二岁的皇后阿鲁特氏“遽尔崩逝”。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1854-1875),蒙古正蓝旗,清状元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同治十一年,迫于压力,慈禧封她为皇后。因她是"辛酉政变"中被赐死的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以及她不顺从逢迎慈禧,使慈禧视若寇仇,时常刁难她,同治死后不满百日,她愤然自杀于储秀宫。1879年与同治帝同葬于惠陵。

同治的皇后阿鲁氏是怎么死的?

6. 阿鲁特氏被同治亲点为皇后为何被慈禧逼死?

 阿鲁特氏,同治帝的皇后。祖父赛尚阿在嘉庆年间中举,曾为大学士,道光年间任兵部尚书兼刑部尚书。父亲崇绮是清王朝唯一的满人状元。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两宫太后为十七岁的同治帝选立皇后。嫡母慈安太后与生母慈禧为立皇后的事情操碎了心,把满朝文武官员的女儿都看了一遍,最后选出十位女子。
  选皇后的当天,先是从十人中选出四人,这四人中将产生一后一妃和两嫔。当时刑部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和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也在其中。慈禧比较喜欢富察氏,想立富察氏为后,慈安太后见阿鲁特氏端庄有礼,想立阿鲁特氏为后。
  由于两位太后意见不一,最后让同治帝亲自选择。同治帝向来跟慈安太后关系比较好,便没顾及慈禧的心情选了阿鲁特氏。就这样阿鲁特氏被封为皇后,富察氏被封为慧妃。
  阿鲁特氏与同治帝婚后,夫妻感情很好,相敬如宾。但慈禧却不喜欢阿鲁特氏,处处找阿鲁特氏的麻烦。她见同治与阿鲁特氏两人在一起,非常生气,便告诫同治不要整天与阿鲁特氏在一起,应该多去富察氏那里,以后也不许再和阿鲁特氏同房。
  这之后,同治去见阿鲁特氏,她便劝皇上应该多去富察氏那里。同治虽然知道她的用心,但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一点自由,连宠幸自己女人的自由都没有,不由得悲从中来。于是,他一赌气,谁的寝宫都不去,一个人住在乾清宫。
  慈禧见同治谁的寝宫都不去,以为是阿鲁特氏挑唆,便迁怒于阿鲁特氏。有一次,阿鲁特氏陪慈禧看戏,看到有亲热戏时,便侧过头回避。慈禧见后,很是反感,还当面骂她假正经。
  身边的人都劝她多迎逢慈禧,才能和慈禧搞好关系。但阿鲁特氏,生性刚直,说自己行的端,做得正,不怕别人搬弄是非。而这些话被慈禧安插在她身边的耳目听到,慈禧知道后,认为阿鲁特氏是故意污蔑她,对阿鲁特氏更是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马上杀了她。
  同治亲政后,手中并无实权,大权全在慈禧手中,这也注定同治帝难有做为。同治不光在政治上受慈禧控制,生活上也被慈禧强加干涉,这让同治非常苦闷。于是,便经常溜出宫,到京城的南城寻花问柳,不久便染上梅毒(也有天花一说),病倒了。
  同治病了,阿鲁特氏很是担心,她很想去照顾同治,但又怕慈禧迁怒于她,不敢去照顾他。阿鲁特氏最终还是没能忍住,偷偷地跑去照顾同治。阿鲁氏见同治卧床不起,心疼的掉下泪来。夫妻两人正诉衷肠,慈禧在门外听到,又大骂阿鲁特氏:“你这个狐狸精,是想害死我的儿子吗!”骂完便揪着阿鲁特氏的头发,一边打一边往外拽。病床上的同治想救阿鲁特氏,又救不了,急火攻心,昏死过去。慈禧见状,才饶了阿鲁特氏。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同治帝还是先阿鲁特氏一步病死了,时年十九岁。按理说,同治死后慈禧是没资格再当太后的,但朝中却无一人敢提这件事。
  同治死后,慈禧便立同治的堂弟光绪为帝。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还问慈禧,如何安置自己的女儿。慈禧只说了两个字:殉葬,惊得崇绮说不出话来,但也只能照办。
  崇绮便给女儿送去了一个空食盒,暗示让她绝食而死。刚经历丧夫之痛的她,情绪还没缓过来,此时父亲又来催她快点上路,人世间最悲痛的事情莫过于此。
  这时,阿鲁特氏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本想生下这个孩子,同治虽然死了,但好在还有孩子,算是唯一的安慰。但慈禧并没有因为她怀了同治的孩子,就饶她不死。反而怕她生下孩子,她生下孩子就成了太后,慈禧就不能垂帘听政了,为了自己的权利,阿鲁特氏必须死。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阿鲁特氏在同治去世七十五天后,追随而去,时年二十一岁。
  阿鲁特氏的死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大概有四种说法:一种是吞金自尽,一种是绝食而死,一种是吞鸦片而死,一种是服毒而死。(原文来自北漂叔叔的头条号)
   

7. 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是怎么死的?与慈禧有何关系?

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同治出痘。阿鲁特氏焦急万分,立刻带领六宫供奉痘花娘娘,为皇上祈福。十一月,天花出尽,却余毒未清,由于余毒侵入经脉,没多久,同治的病情急剧转下,腰部红肿、溃烂以至流脓。
 
 在这种情况下,阿鲁特氏冲破慈禧的阻拦,去看望病重的同治,并不顾脏臭,擦拭脓血。看到奄奄一息的皇帝,她心如刀割,不觉泪流满面,倾诉独居宫中、备受虐待之苦。同治强打精神安慰她:你暂且忍耐,总有出头之日。不料这话被慈禧布置在宫中的耳目听见,立即向慈禧汇报。慈禧勃然大怒,闯入暖阁,拽住阿鲁特氏的头发,一边往外拉,一边痛打,并扬言要杖责皇后。
 
 杖责是惩罚太监和宫女的手段,慈禧此举,分明是要侮辱阿鲁特氏。病床上的同治看着这一幕,又惊又怒又急,气急攻心,竟晕了过去,宫内顿时乱成一团,慈禧才未对皇后动刑。惊吓之下,同治的病情更严重了几分。同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去世,终年19岁。14天后,两宫太后发布懿旨,封阿鲁特氏为嘉顺皇后。
 
 光绪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阿鲁特氏逝于储秀宫,年仅22岁,距同治去世不过75日。对于阿鲁特氏的死因,官方说法是皇后过于悲痛,抑郁于心,乃至抱病而死。这一说法含糊不清,有许多可疑之处,阿鲁特氏年纪轻轻,才22岁,平时身体健康,怎么会突然死去?于是阿鲁特氏自杀而死的传闻在民间传开,有人说她吞金而死,有人说她吞鸦片而死,也有人说她是服毒而死。
 
 无论哪种死法,都是属于自杀。同治死后,阿鲁特氏在宫中的境况愈加险恶。在慈禧的授意下,同治的堂弟载被拥立为帝,即光绪。如此一来,她的地位便格外尴尬,既不是皇后又不是皇太后,教她何地自处?
 
 据说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曾试探性地请示慈禧如何安置皇后。慈禧冷酷地回答: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意思是让皇后殉葬。崇绮惊得目瞪口呆,但也只能照办。恰巧阿鲁特氏写来一张字条,询问父亲该怎么办。崇绮忍痛在字条上写了个死字。
 
 至于慈禧为何要将阿鲁特氏逼上绝路,民间还有很多说法。有人说阿鲁特氏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端华是慈禧的政敌,慈禧因而迁恨阿鲁特氏。也有人说,阿鲁特氏怀了孕,慈禧怕生了皇子,立为新帝,阿鲁特氏成了皇太后,自己就不能垂帘听政了。还有人说,同治临死前写了遗诏立储,慈禧为了自己能掌权,私底下烧毁了遗诏,立自己属意的载为帝,她担心阿鲁特氏把这一秘密揭发出来,故要将她治死。

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是怎么死的?与慈禧有何关系?

8. 帝后之间是否有真情,为何同治帝病逝后,皇后阿鲁特氏选择自尽呢?

在帝王家里很少会有真情,不是尔虞我诈,就是权谋争夺,就是勾心斗角。皇后和皇上在很多时候也都是政治联姻,很少会有深厚的感情。但是为何同治帝病逝后,皇后阿鲁特氏选择自尽呢?他们之间是真的因为感情太深厚,所以女子才随皇帝而去的吗?

同治帝去世后,由于继承皇位的是同治帝的堂弟载湉(光绪),孝哲毅皇后便成了皇帝的皇嫂,被封为嘉顺皇后。这样一来,大清王朝第一次出现了皇嫂,孝哲毅皇后可谓尴尬至极,自觉前途无望,才自尽而亡。


皇后之死还与自己的家庭有很大关系,孝哲毅皇后出自蒙古正蓝旗阿鲁特氏,阿鲁特氏一门以科举而闻名,孝哲毅皇后的父亲崇绮便是状元出身,对“节妇”十分推崇,参考后来庚子国难崇绮一家为国殉难的情况,孝哲毅皇后之死属于殉死也并非没有可能。

还有就是皇帝死后,自己显然没有了靠山,所以她在宫中举步维艰。加上慈禧处处刁难,皇后日子过得很不舒心。同治病重,皇后护侍,也遭到慈禧的诃责。据说皇后情急之下说了句:“媳妇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请太后留媳妇的体面!”
所以,在无权无依靠,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在加上自己对同治皇帝的爱的综合影响下,皇后阿鲁特氏选择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