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舌苔可以治病吗?

2024-05-18 23:05

1. 中医看舌苔可以治病吗?

我国中医看病都是有讲究的,望闻问切真的是诊断病情的好方法。很多中医在望的时候,不止会观察患者的神态气色、患病部位,还会观察患者的舌头,看舌头主要是舌苔,通过舌苔的情况判断患者体内的情况,那么,中医看舌头都能看出些什么病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舌苔是中医里的术语,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症)、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因为中医望诊博大精深,几句话很难详细描述舌苔各种奥秘,以下列举常见舌苔的状况及其代表的体质特征及身体调理的方法。比如正常的舌头特征:又称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如果出现舌苔白厚时显示病症为风寒、风湿、寒湿等六淫之邪。病尚在表,还未里传,且病邪较轻,脏腑之气未伤时,舌苔多见薄白苔,若舌苔发白变厚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痰湿较重,要引起注意。调理原则:少食寒凉食物,节制饮食坚持锻炼。

舌苔发白表明体内有寒,无论是吃了寒冷的食物还是受了寒,舌苔都会发白。现在的人多数都是白苔,就是因为吃冰箱里的水果、蔬菜,常喝冷饮造成的。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舌体胖大,舌苔白厚多见于身体肥胖、脾胃运化失常而导致水肿、痰湿内盛的患者。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的患者也常见厚白腻苔。 如果是舌头振颤 医学专家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七成以上的人都不会在振颤初期意识到,等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晚了。建议你尽快调整作息时间,不要熬夜,合理饮食,否则很快会面临神经衰弱的危险!

第二种舌头发紫 这是血液中含有大量废物、体内水分供应不足时,缺氧血和含氧血就会混在一起,使得血管变成紫色。如果还感觉肩膀僵硬和腰痛,说明体内的毒素已经沉积了不少!建议坚持一周清淡饮食,保持规律、轻度的有氧运动,毒素很快就能排出。
第三种舌苔太薄 舌苔不明不白脱落,舌头表面颜色斑驳不均,医学上将这称为"地图舌"。过敏体质的人最易出现这种情况,尤其在春、秋两季比较常见。 "地图舌"的出现预示你的抵抗力正在下降。建议在这段时间内远离花粉、海鲜、小昆虫等过敏源 。 第四种舌苔泛黄 舌苔泛黄很可能是感冒病毒入侵的信号,建议多吃南瓜、牛肉等温热食物,晚上临睡前冲杯热牛奶,能在胃中形成一层蛋白膜,防止细菌入侵。

最后一种 舌苔泛黑 舌苔隐隐发黑,很可能是体温升高的缘故,体温升高不见得就是发烧,剧烈运动、怒火中烧都能让舌苔泛黑,建议洗个盐水澡,做些舒缓运动,就能有效降低体温。 舌头的疾病大多是小毛病,不需医生治疗。但有些毛病持续超过10 天时,就应该去医院请医生检查了。

中医看舌苔可以治病吗?

2. 有人懂得看舌苔吗?

(1)看舌质。正常小儿的舌质湿润而呈淡红色。
舌质偏淡的多数是贫血、气血两亏。
舌质发紫、发暗的代表体内有寒并有经络淤堵。
舌质发红代表内热大。
舌体颜色正常而舌尖发红则意味着心火旺。
舌边发红意味着肝火旺。
舌边有牙齿印则说明身体虚,脾胃消化功能弱。
(2)看舌苔。每个人的舌头上都应有一层淡淡的舌苔,它是舌体上面覆盖的一层苔垢,正常情况下是淡淡的薄白、湿润的、不滑不燥。
舌苔发白是体内有寒,无论是吃了寒冷的食物还是身体着凉受寒,舌苔都会发白。宝宝舌苔发白,多数都是因为吃寒冷的食物过多或贪吃冰镇食物造成的。
舌苔黄而舌质红说明体内有热,这时用消炎药应该是很管用的。可单纯是体内热的并不多,多数都是寒中带热、虚中带热,所以常见的黄苔或黄腻苔的舌质多数不发红,是正常的舌质或偏白,或只是舌边发红的虚热。这个时候,宝宝的内热完全可以用推拿、按摩等疏通经络的方法散去,而无需用消炎药,更不能用泻火的、消热解毒的大寒中药。要知道,用这些药虽然很快消了火,但同时也加重了身体内的寒,而用疏通经络的办法来消火,就不会增加身体内的寒。在消火的同时配合食疗祛寒,既能让病好得快,又能避免反弹。
舌苔厚腻、发黄而舌质偏淡,多数是脾胃虚弱引起的食物不能正常消化、积滞所致。家长在运用食疗给宝宝补血、补肾的同时,适当配合经络的按摩,可以帮助脾胃的消化吸收。
没有舌苔。有的宝宝感冒、发热的时候是白苔,可用了消炎药后不但白苔没了,连舌苔都没了,家长就误认为消炎药管用。其实这可不是好事,它只能说明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更虚弱了,体质下降了。这时,只要用后面所讲的食疗方法补足气血,你就会看到宝宝舌头上出现淡淡的正常舌苔了。
(3)看舌苔时应注意的问题。
宝宝刚吃过或喝过东西后,这时家长去看舌苔肯定不准。
刚喝过热水或吃过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后,舌质会变红。
刚喝过牛奶,舌苔是白色的。
吃了橘子,舌苔颜色变黄。
吃了巧克力、喝了咖啡以及其他有颜色的食物,舌苔都会变。

3. 如何看舌苔?

1、什么是舌苔、舌质
望舌苔:舌苔指的是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薄垢,舌苔的形成,正常由胃气所生,故健康人的舌苔多薄白。舌质包括了舌头的大小、形状、颜色、厚薄度、软硬度以及表面裂纹情况。
2、正常的舌象什么样
正常舌象可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具体地说,就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
3、伸舌头的方法
伸舌也有学问,一定要在光线充足下进行,伸舌时要自然,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尽量张大(但不要过分用力),使舌体充分暴露。不要轻易刮舌苔,那样容易看不清真实的舌苔。
4
4、都看舌头什么
望舌也有顺序,一般看舌尖,再看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同时看舌体(舌质)的色质和舌苔的厚薄、颜色等。

如何看舌苔?

4. 如何看舌苔?


5. 如何看舌苔?

怎么看舌苔诊病?

如何看舌苔?

6. 中医如何看舌苔

  舌质暗红、舌苔黄厚

  这类舌象多是胃中湿热的表现,主要原因除了脾的湿气重之外,胃火也大,湿与热交阻于内,患者除了舌苔又黄又厚之外,多兼见口臭、口干舌燥、唇红、便秘或大便硬结、小便短赤,甚至夜晚烦躁、失眠,情绪暴躁等,这种情形者建议多吃西瓜、冬瓜、大白菜、苦瓜及新鲜蔬菜,或红豆、绿豆汤等,性凉又可利湿的食物。要避免食用葱、姜、蒜、辣椒、补药,或烈酒、油炸烧烤等性热易上火的食物,甜腻类食物也应少食或不食,以免生痰动火。

  同时配合充足睡眠,一段时间之后,脾胃湿热改善,黄厚的舌苔自然就会消失,口气也会变得清新。

  调理上,以利湿清热为主,常会用黄芩、黄连、大黄、黄柏、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搭配茯苓、苍术、白术、滑石、车前子、陈皮利湿。


  舌质淡红、舌苔白厚

  此种舌象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脾湿,主要是脾胃消化系统机能障碍,对水液的代谢不良所致。此时除了有厚厚的白苔之外,可能还有肠胃胀气、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喉咙有痰、大便稀软不成形、脸色白、体形瘦弱或虚胖、肌肉稀软没力气等症状;女性患者或见白带多。

  这种情形者建议尽量规律饮食,多吃薏米、五谷类,或莲子、山药等食物,并选择米饭为主食,借谷气,以助脾胃之气,少吃油腻甜食、西瓜、水梨、橘子、大白菜、苦瓜、冬瓜、芹菜、白萝卜、香瓜、柿子等生冷食物;糯米则因为不好消化,也在禁忌之列。

  此外,还要注意水分摄取勿过量,以免水湿加重,再配合适当的运动,一段时间后,消化系统对水分运化恢复正常,舌苔的情形就会改善。

  调理上,着重健脾利湿,常会用到人参、茯苓、苍术、白术、陈皮、半夏、姜、薏苡仁、山药、莲子等药。

7. 从舌苔看病

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苔色 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
  白苔 常见的病理舌苔,一般主表证或寒证。其他各种苔色多由白苔转化而来。白苔有厚薄之分。薄白苔,舌面薄布白色舌苔一层,舌质颜色可从舌苔之间透出。厚白苔,舌边尖稍薄,尚可见舌质;而中、根部较厚,大部舌质为其覆盖而颜色不被透出,故呈乳白色、粉白色。正常舌象可见薄白苔。白苔的临床辨证,须结合其厚薄、润燥、滑腻并结合舌质及全身症状进行判断。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正常,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干,舌质较红,主表热证;舌苔白而湿润,舌淡白而胖嫩,主里寒证;舌苔白厚黏腻,刮之不去,多属寒湿、痰饮;若舌苔白而干燥起裂,或如白粉铺舌,干燥无津,则为热邪传里,可见于温热病中期。舌苔白多兼见淡白舌、淡红舌,若兼见红绛舌则为湿遏热伏(湿温病的一种证候)。白苔的形成,多因饮食减少,发热失水,咀嚼动作及唾液分泌减少,影响了口腔的自洁作用,致使舌面黏膜丝状乳头延长而不脱落,造成白苔,此外亦与消化功能紊乱有关。白苔一般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可见于感冒及各种急性炎症(或感染)初期、恢复期,各种慢性炎症(或感染),急腹症早期阶段,消化系统病及水肿等。
  黄苔 一般主里证、热证。为病已入里,邪已化热所致。黄苔多分布于舌根及正中沟部位(舌中),有时亦可布满全舌。黄苔的颜色有不同表现,如淡黄苔热轻,深黄苔热重,焦黄苔为热结,嫩黄苔为虚热。黄苔有时可与其他苔色(白、灰、黑)兼见,各种苔色又可有厚薄、润燥、腐腻等不同表现,从而形成各种形态的舌象,因而其临床意义也各不相同。若舌苔由白转黄,白中带黄,润泽如常,或舌边淡红,中根淡黄润滑,或舌苔尖白、根黄,为外感热病,表邪入里化热。若舌苔黄而干涩,深黄而厚,甚而见芒刺、焦裂,为阳明实热,热邪内结。若舌苔黄而黏腻,滑润多津,属湿热为患。与黄苔相应的舌质多为红色或绛色,但亦可见淡红舌。黄苔有时也可表现为虚证,如舌质淡胖,苔黄滑而润,则属阳虚而水湿痰饮不化。黄苔的形成,与炎症感染及发热导致消化系统紊乱有关,这些情况可引起舌局部丝状乳头增殖,口腔腺体分泌异常,加上局部着色作用、舌局部有炎性渗出等,共同形成黄苔。黄苔可见于各种炎症感染,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系统感染等。
  灰黑苔 灰苔即浅黑色的苔色,多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或与黄苔并见。一般主里证。苔灰而干,属热盛伤津或阴虚火旺;苔灰而润,可为寒湿或痰饮;若灰苔兼见黄苔,则主实热。黑苔较灰苔色深,由灰苔或焦黄苔转变而来,常见于疾病严重阶段。黑苔主里证。苔黑燥裂,甚而出现芒刺,为热极津枯;苔黑滑润,则多为寒盛阳虚的表现。一般来说,灰苔主病较轻,黑苔主病较重,随着病情发展与转归,两者又密切相关。除以上苔色之外,有时也可见绿苔、霉酱苔。前者由白苔转化而来,见于温疫、湿温;后者兼黄苔,红中带黑,主湿热病日久。
  苔质 即舌苔的形质。临床需注意观察的情况有:①苔的有无。正常舌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而生。在疾病过程中,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则表明邪退正生、胃气渐复。②苔的厚薄。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苔。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苔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厚苔主痰饮、湿邪、积滞。舌苔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舌苔由厚变薄,为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③苔的润燥。可据以了解津液的变化。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为正常舌象,虽有病而津液未伤;若扪之湿而滑利,则称滑苔,多主寒主湿,或阳虚水饮内停。若舌面望之干枯,用手扪之无津液,则为燥苔,多由热盛伤津,阴液亏耗,或气不化津而致。④苔的腐腻。腐与腻是两种不同的舌苔。腐苔颗粒粗大而疏松,形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上,刮之易去,多为阳热内盛,由胃中浊腐邪气蒸腾而成。若苔色晦暗垢浊,或白或黄,称为浮垢苔,可见于食积、痰浊、湿热之证;若舌面上黏厚一层,似疮脓物,称为脓腐苔,可见于内痈(肺痈、胃痈等)而热盛病重者。腻苔颗粒细腻而致密,形似油腻状黏液附着于舌面上,刮之不脱,其舌中及根部较厚,边尖稍薄,舌质大多被覆盖,多因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若颗粒紧密胶粘,上有垢浊滑腻,称为黏腻苔;若颗粒不清,垢浊胶结,则称为垢浊苔。黏腻苔主湿、痰,垢浊苔主食积。色黄则有热,色白则有寒。⑤苔的偏全。即苔在舌面分布的变化。舌苔布满全舌称为全,舌苔偏布于舌面的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判断病变的所在。全苔为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中焦之征;舌苔偏见于舌的一侧,为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胆;苔中、根厚腻,多为痰饮或胃肠积滞等。⑥苔的剥落。又称剥苔。可见全部剥落或部分剥落。全部剥落,且不复生,全舌面光洁如镜,称为光剥舌,又称镜面舌、光莹舌,主阴液枯竭(舌红绛光莹)或脾胃衰竭(舌淡红光莹)。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余处斑驳残存,彼此界限明显的舌苔称为花剥苔,主胃之气阴两伤。舌苔不规则大片脱落,边缘厚苔界限清晰,形似地图,称为地图舌,儿童多见,与阴虚体质有关。苔剥落处不光滑,似有新生颗粒的,称为类剥苔,为久病气血两虚。⑦苔的消长。舌苔薄厚、多少的变化,是正邪进退的反映。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复厚,一般说明邪气加重,主病进;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说明正气渐复,主病退。若舌苔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的征象。⑧苔的真假。辨舌苔的真假,可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舌苔真假的判断以有根无根为标准。凡舌苔紧贴舌面,不易刮去,似从舌体上长出来的,即真苔又称有根苔。若苔不着实,如浮涂在舌面,刮之即去,即假苔又称为无根苔。在疾病的初期、中期,有根苔反映的病情比无根苔为重,疾病后期则有根苔比无根苔为佳。若舌面上浮一层厚苔,望似无根,而其下部生出一层新苔,属疾病趋愈的征象。在辨别假苔时需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清晨舌苔满布,饮食后苔即退去,虽属假苔,并非无根;若退后苔少或无苔,则是里虚。第二,有苔有色,刮之即去,病轻浅;若揩之即去,病更轻浅。第三,厚苔一片而无根,其下不能续生新苔,是原有胃气,其后胃气虚乏,不能蒸化胃液上潮。多因过服寒凉药损伤阳气,或过服热药损伤阴液所致。

从舌苔看病

8. 从舌苔看病

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苔色 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
  白苔 常见的病理舌苔,一般主表证或寒证。其他各种苔色多由白苔转化而来。白苔有厚薄之分。薄白苔,舌面薄布白色舌苔一层,舌质颜色可从舌苔之间透出。厚白苔,舌边尖稍薄,尚可见舌质;而中、根部较厚,大部舌质为其覆盖而颜色不被透出,故呈乳白色、粉白色。正常舌象可见薄白苔。白苔的临床辨证,须结合其厚薄、润燥、滑腻并结合舌质及全身症状进行判断。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正常,主表寒证;舌苔薄白而干,舌质较红,主表热证;舌苔白而湿润,舌淡白而胖嫩,主里寒证;舌苔白厚黏腻,刮之不去,多属寒湿、痰饮;若舌苔白而干燥起裂,或如白粉铺舌,干燥无津,则为热邪传里,可见于温热病中期。舌苔白多兼见淡白舌、淡红舌,若兼见红绛舌则为湿遏热伏(湿温病的一种证候)。白苔的形成,多因饮食减少,发热失水,咀嚼动作及唾液分泌减少,影响了口腔的自洁作用,致使舌面黏膜丝状乳头延长而不脱落,造成白苔,此外亦与消化功能紊乱有关。白苔一般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可见于感冒及各种急性炎症(或感染)初期、恢复期,各种慢性炎症(或感染),急腹症早期阶段,消化系统病及水肿等。
  黄苔 一般主里证、热证。为病已入里,邪已化热所致。黄苔多分布于舌根及正中沟部位(舌中),有时亦可布满全舌。黄苔的颜色有不同表现,如淡黄苔热轻,深黄苔热重,焦黄苔为热结,嫩黄苔为虚热。黄苔有时可与其他苔色(白、灰、黑)兼见,各种苔色又可有厚薄、润燥、腐腻等不同表现,从而形成各种形态的舌象,因而其临床意义也各不相同。若舌苔由白转黄,白中带黄,润泽如常,或舌边淡红,中根淡黄润滑,或舌苔尖白、根黄,为外感热病,表邪入里化热。若舌苔黄而干涩,深黄而厚,甚而见芒刺、焦裂,为阳明实热,热邪内结。若舌苔黄而黏腻,滑润多津,属湿热为患。与黄苔相应的舌质多为红色或绛色,但亦可见淡红舌。黄苔有时也可表现为虚证,如舌质淡胖,苔黄滑而润,则属阳虚而水湿痰饮不化。黄苔的形成,与炎症感染及发热导致消化系统紊乱有关,这些情况可引起舌局部丝状乳头增殖,口腔腺体分泌异常,加上局部着色作用、舌局部有炎性渗出等,共同形成黄苔。黄苔可见于各种炎症感染,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系统感染等。
  灰黑苔 灰苔即浅黑色的苔色,多由白苔晦暗转化而来,或与黄苔并见。一般主里证。苔灰而干,属热盛伤津或阴虚火旺;苔灰而润,可为寒湿或痰饮;若灰苔兼见黄苔,则主实热。黑苔较灰苔色深,由灰苔或焦黄苔转变而来,常见于疾病严重阶段。黑苔主里证。苔黑燥裂,甚而出现芒刺,为热极津枯;苔黑滑润,则多为寒盛阳虚的表现。一般来说,灰苔主病较轻,黑苔主病较重,随着病情发展与转归,两者又密切相关。除以上苔色之外,有时也可见绿苔、霉酱苔。前者由白苔转化而来,见于温疫、湿温;后者兼黄苔,红中带黑,主湿热病日久。
  苔质 即舌苔的形质。临床需注意观察的情况有:①苔的有无。正常舌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而生。在疾病过程中,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则表明邪退正生、胃气渐复。②苔的厚薄。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苔。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薄苔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厚苔主痰饮、湿邪、积滞。舌苔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舌苔由厚变薄,为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③苔的润燥。可据以了解津液的变化。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为正常舌象,虽有病而津液未伤;若扪之湿而滑利,则称滑苔,多主寒主湿,或阳虚水饮内停。若舌面望之干枯,用手扪之无津液,则为燥苔,多由热盛伤津,阴液亏耗,或气不化津而致。④苔的腐腻。腐与腻是两种不同的舌苔。腐苔颗粒粗大而疏松,形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上,刮之易去,多为阳热内盛,由胃中浊腐邪气蒸腾而成。若苔色晦暗垢浊,或白或黄,称为浮垢苔,可见于食积、痰浊、湿热之证;若舌面上黏厚一层,似疮脓物,称为脓腐苔,可见于内痈(肺痈、胃痈等)而热盛病重者。腻苔颗粒细腻而致密,形似油腻状黏液附着于舌面上,刮之不脱,其舌中及根部较厚,边尖稍薄,舌质大多被覆盖,多因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若颗粒紧密胶粘,上有垢浊滑腻,称为黏腻苔;若颗粒不清,垢浊胶结,则称为垢浊苔。黏腻苔主湿、痰,垢浊苔主食积。色黄则有热,色白则有寒。⑤苔的偏全。即苔在舌面分布的变化。舌苔布满全舌称为全,舌苔偏布于舌面的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判断病变的所在。全苔为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中焦之征;舌苔偏见于舌的一侧,为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胆;苔中、根厚腻,多为痰饮或胃肠积滞等。⑥苔的剥落。又称剥苔。可见全部剥落或部分剥落。全部剥落,且不复生,全舌面光洁如镜,称为光剥舌,又称镜面舌、光莹舌,主阴液枯竭(舌红绛光莹)或脾胃衰竭(舌淡红光莹)。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余处斑驳残存,彼此界限明显的舌苔称为花剥苔,主胃之气阴两伤。舌苔不规则大片脱落,边缘厚苔界限清晰,形似地图,称为地图舌,儿童多见,与阴虚体质有关。苔剥落处不光滑,似有新生颗粒的,称为类剥苔,为久病气血两虚。⑦苔的消长。舌苔薄厚、多少的变化,是正邪进退的反映。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复厚,一般说明邪气加重,主病进;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说明正气渐复,主病退。若舌苔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的征象。⑧苔的真假。辨舌苔的真假,可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舌苔真假的判断以有根无根为标准。凡舌苔紧贴舌面,不易刮去,似从舌体上长出来的,即真苔又称有根苔。若苔不着实,如浮涂在舌面,刮之即去,即假苔又称为无根苔。在疾病的初期、中期,有根苔反映的病情比无根苔为重,疾病后期则有根苔比无根苔为佳。若舌面上浮一层厚苔,望似无根,而其下部生出一层新苔,属疾病趋愈的征象。在辨别假苔时需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清晨舌苔满布,饮食后苔即退去,虽属假苔,并非无根;若退后苔少或无苔,则是里虚。第二,有苔有色,刮之即去,病轻浅;若揩之即去,病更轻浅。第三,厚苔一片而无根,其下不能续生新苔,是原有胃气,其后胃气虚乏,不能蒸化胃液上潮。多因过服寒凉药损伤阳气,或过服热药损伤阴液所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