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若菩提》1

2024-05-14 00:12

1. 读《心若菩提》1

昨天下午开始读曹德旺先生的自传《心若菩提》,比较轻松的读完第一、第二章,现将这两章的阅读心得做个盘点,真实记录自身的阅读体会,免得流逝掉而遗憾,读书产生的想法都是瞬间的,不记录下来也就消失了。
  
  
 以前对曹德旺先生不太了解,只知道他是做汽车玻璃的,很富有,偶尔看到一些平台对他的介绍,知道他是佛教徒,为祖国的慈善事业捐了不少钱,也写了一本自传。7月13日,我在书店买了一本,书的封面是白色的,为此专门用一个自封袋装上携带。
  
 读人物传记还是有好处的,看看别人的人生经历,也是一种启示。曹先生说,这本自传是他自己写的。读起来就像拉家常一样,他娓娓道来,情绪也为之起伏不定,有时泪眼朦胧,有时又哈哈一笑。谁一路走来都不容易,艰难困苦似乎都是成长的必须。
  
 曹先生的父亲常说:“男人有没有本事,并不是看读了多少书,关键看做了什么事,怎么做事。”书读多了,人难免会有些书生意气,做事太理想主义。现实世界是以生存为基础的,各类的生产劳动,都是以满足自身更好的存在而运转的。
  
 记得年轻时,有长辈对我说,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该结婚时结婚,该为人父母时为人父母,这些都是人类社会繁衍生息的基本原则,你个人违背了会付出一定代价,也没有人会去同情你。结果是该读书的时候,我没有好好读书,以至于处处落在同龄人之后,在别人致富奔小康腰缠万贯财务自由的时候,自己还在“止乎哉不多也”的发着读了某本书的“朋友圈”,还在为生存而奋斗。哀哉!
  
 窃以为,不幸的童年基本是相似的,如饥饿、贫穷、受欺凌等等;幸福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曹先生的童年、少年时期大抵也是如此。捡树叶、放牛、割草等,好在他有一个了不起的母亲,他的母亲是地主的千金,见识做法上自然不一般。曹先生说,“小时候,我们总要忍饥挨饿。时常一天只能吃两餐,而两餐也只是些汤汤水水,难顶饥饿。饿的难受了,我们会叫,这时母亲就把我们兄弟姐妹集中在院子里,坐在小板凳上,围成一圈儿,吹口琴,唱歌,玩游戏。我记得母亲当时总交代我们,千万别告诉别人我们家只吃两餐,记住:‘让人知道了,只会看不起你’,出门‘要抬起头来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有志气’。”曹先生的母亲还把孩子穿破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认真缝补,家里也收拾的一尘不染。曹先生后来做推销员,衣服总是穿的干干净净,很注重自己的形象。
  
 曹先生是幸运的,她有一位优秀的母亲深深影响了他;看看任正非先生的文章《我的父亲母亲》,袁隆平院士的文章《妈妈,我想您了》,每位杰出优秀人物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曾经有人告诉我,娶一位好妻子,能改变三代人。好女子是所好学校。宁娶富家奴不娶贫家女等。这些论述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曹先生的叙述里,分明能感受到这是一位做事机敏,爱动脑子,悟性极高的人。15岁时他到农场干活,活儿很轻松,每天只是数大人们挖好的树坑。别看这活简单,一不留神,就会数错。很多人宁愿挖树坑,也不做这个轻松的活。刚开始,他也数错,后来他找到了不数错的方法,就是手捻一根树枝,一个一个坑点数过去,清晰明了。修水库的工地,他替营长和指导员着想,去修架子车等,后来主动请缨去做炊事员,顺利解决食堂和民工之间的矛盾纠纷。
  
 曹先生是一位心的善良,胸中有大爱的人。在大洋农场夏天的一个正午,他出于好心,不想让行人喝凉水生病,接济了那个叫王以晃的行人,并留宿第二天将其送走,从而给他的人生带来一番变化。后来,王以晃生病后,他帮王以晃的儿子成了家,安排处理了王以晃的后事等。
  
 (待续)

读《心若菩提》1

2. 心若菩提

 
  
 心若菩提
  
 周末看了曹德旺的书,心里挺受感触的。最受感触的是:
  
 1、Focus。什么都做的就是垃圾。其实什么都不懂。有价值的是聚焦在一个行业里面沉淀、净化自己。
  
 2、宽容和发了很多好心。让我特别感触的是他去公敌打工的那一段。这个人心好,朴实。发阿诺多热三藐三菩提心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呢。里面几个片段:
  
 (1)一个陌生人需要喝水,他非常帮助。给予了别人很多水喝,还有酒。
  
 (2)在工厂的时候,当别人都担心受到赔偿会少的时候,争来争去的时候,他没有,一心一意的为别人服务。人家赔偿也就100多元,他为别人服务,获得了很多很多。1000多元。
  
 (3)敢于承担,碰到问题不逃避,不责怪,而是尽他所能的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虽然他可能只是一个打杂的,但是用心,依然不妨碍他最后取得很大的成功、成绩。
  
 这些是我看很多人的时候所没有的。也是让我非常反思的事情。
  
 这些人毕竟是少的,也是这种善心,让他获得了成功了。看了身边的人,发现他们做事情都做反了。呵呵
  
 
  
  
 以此勉励自己。12.6

3. 心若菩提

我一直比较喜欢看人物传记尤其是看名人传记。其实能够被写成传记的人,一定是名人。他们总归是在这个领域或者那个领域做出了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都会有他独特的魅力,这也是我喜欢看名人传记的原因吧。
  
  
 
  
 这两天无意中看到先生的书桌上有一本《心若菩提》曹德旺著。
  
 
  
 曹德旺?福耀玻璃的董事长吗?打开一看果然是的,嗯,那得好好看看。
  
 
  
 35万字的书,我是分两天把它看完的,可以说它破了我看书的节奏,平常晚上上床最多看20分钟就入睡的,这次硬是一口气读到深夜。
  
 
  
 他的文字非常朴实,朴实反而更显得真实自然。传记读完一个智慧 善良,真实 高境界 大格局 个性鲜明的形象非常丰满的立体的印在了脑海里。
  
 
  
 12岁辍学(因为不能接受和理解老师的行为而采取极端行为尿老师一身,再不敢上学),随父亲做小贩水果生意(半夜两点就要起床,至今早起习惯就是那个时候养成的)17岁独立门户闯荡江湖,可以说是饱尝人间百态。
  
 
  
 但不管遇到了怎样的事情,他都用了他的智慧、豁达,及最内核的武器:“ 善良和格局”,最终逢凶化吉 解决问题 遇事呈祥。
  
 
  
 给员工父母般的爱,一个刚刚到公司实习几天的学生,国庆假期回家探亲不适,到医院检查诊断患了白血病,一个实习生一个不是职工的实习生,曹德旺的下属电话告知治疗这个病保底费用至少50万,回复:“不管多少钱先治疗,找财务划账”。一个私营企业主额,最终花无数万救治好一条20岁年轻的生命。。
  
 
  
 做人有格 有品。不但是自己有人格、公司有司格,而且国格也一直一直存于心中。
  
 
  
 在政府主打他还只是股东之一管理公司时,当有人想要承包工程、有人想拉赞助时总会有人想小利益换公共利益,那都是真金白银的引诱看得见摸的着,沉甸甸的,但它们统统因了“人格”这一磐石之剑挡在门外。
  
 
  
 80年代初期,我们的电器是很稀有的。如果有公派出国的机会,很多人都会省吃俭用把国家给的那种补贴节省下来,买电器回家。
  
 
  
 他们厂也得了这样的一次公派培训机会。有兄弟厂朋友就传经送宝:1)多带方便面,带够带足,2)要求对方一定提供带厨房的住房(酒店)
  
 
  
 曹德旺却是规定:1)国家补贴统一管理用于在外的吃喝拉撒;2)不准带方便面,一切精力用于学习。
  
 
  
 他们一行在芬兰一家公司学习20多天,他们的行为赢得尊重,离开前夜该公司总裁夫妇设宴款待他们。这个是他们之前所有的公司培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待遇。
  
 
  
 后来打听才知道,总裁说这是一波值得值得尊敬的人。完全不是以前的形象,大包小包的方便面,一到周末就想打秋风蹭吃蹭喝,很少有像这波人珍惜培训机会的。是曹德旺这波人让他看到了中国人做玻璃的未来。
  
 
  
 国格与尊严就是这样不经意的得以传播。
  
 
  
 国内好些企业(做浮法玻璃的企业)都因为七七八八的原因,处于亏损破产的边缘,乃至于分管的省长、或市委书记 市长都会出马一次,又一次的找他去并购。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并购中,曹德旺先生从不落井下石,总是有一颗悲悯之心的同时,公正合理的报价,智慧大度的处理问题,在这样的时候你很讶异于他的学识(他从来都是自学不断的,并且学以致用,着实佩服的五体投地)他的敏锐 他的善良。
  
 
  
 光有善良是办不成事情的,有时还会被利用了去,光有智慧也是不够的,也会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时候。只有善良、智慧、格局 境界备齐了,才能够成就曹德旺先生能够成就的事业。
  
 
  
 难怪曹德旺先生用了“心若菩提”这样的书名。
  
 从这里我最大的启发是:人立世最关键的最有效的武器是:善良和格局。
  
 
  
 
  
 谢谢!福耀玻璃因你有福,N多的芸芸众生因你有福,这芸芸众生中就有我。谢谢!
  
 ,

心若菩提

4. 心若菩提

      这是曹德旺先生的一本自传,书名《心若菩提》。按照百度的字面意思:心如止水乃是定。按照自己的粗浅理解大致就是:只有当静下心来,才能好好思考,生出智慧。豁然开朗,顿悟真理。因他本人信佛,故而书名跟佛教是有关联的。不过具体出自哪里,百度上倒是没查到,这里要稍稍的吐槽下有待改进。
  
       对他本人的了解也是近几年逐渐知晓的,因年轻时机缘巧合了解到当时的汽车玻璃都是进口且费用昂贵,所以下定决心要造一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玻璃。四十年的时间创业,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创建了一家深具影响力的制造业集团誉满全球。
  
       这也是我最近一段时间非常仔细阅读完的一本人物传全书,感受良多。颇感敬佩。所读所想就不一一呈现在这里。如有兴趣,可自行了解。

5. 触动内心深处的《心若菩提》

曾经忘记在哪个新闻听说过曹德旺,做玻璃起家,把赚来的钱更多的回馈了社会。那个时候心里暗暗佩服他,敬佩这样一位优秀的企业家。
  
 后来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心若菩提》先是被书名吸引,又是曹德旺写的人物传记,毫不犹豫的买了回来,开始走进中国首善的传奇人生。
  
 他,很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但是母亲却告诉他“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志气!”
  
 他的父亲说,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你数一数有多少颗个心啊?
  
 用心  真心  爱心 决心  专心  恒心耐心  怜悯心~~
  
 人活着真的有需要有那么多“心吗?也许真的有,历经世间沧桑悟出来这些“心”。
  
 书中很多普实的语言,但却写出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他的母亲从心告诉他: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人不一定要多伟大才值得学习,也许从我们身边走过的随便一个人,他们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人的时间,精力,经验,资金都是有限的,如何把有限的时间,资金,精力和经验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就得像小朋友手中的镜子,将发现的太阳聚集成威力无比的光一样,集中精力,集中资金集中时间,如拳头一般专打一点,这就是专业化,企业经营根聚焦是一样的道理,多元化使经济落后的一种产物,而专业化是现代化的一个特征!
  
 
                                          
 本书感悟:
  
 虽然我没有经营过企业,但是这本书的人生启发和为人处事之道,可以运用在任何阶段的任何人身上。一个人首先要有善心,一个利他之心,这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感恩古圣先贤!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康乐业!社会越来越好,对于今天的我来说,感恩生命中遇见的每个人每件事,深深地感恩,感谢,感激,我希望能以同等的贡献回报给,我从过去到现在自他人身上所获得的一切!

触动内心深处的《心若菩提》

6. 《心若菩提》第一章

《心若菩提》——贫困童年
  
  
 
  
 曹德旺从小家里生活艰辛,上学的晚。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家庭,最终和老师因为一些误会而导致辍学。然后开始了他经商的历练。
  
  
 刚开始时和父亲一起做生意,到后来,自己去种植木耳,从而发现商机,做批发,收了村民的木耳去转销的时候被当做投机分子在火车站货物被没收。
  
  
 当初要求以可以遇到问题来做保护伞,在需要时开个证明什么的理由不出钱干股加入的公社干部这个时候却装病避而不见,曹德旺只能一个人扛下来这个外债。先安抚了农户,然后把老婆孩子送到岳母家安顿后,去工地做工。
  
  
 因为工地发生意外火灾,曹德旺主动要求帮助大家修理板车,大家的赔偿金分配完之后,营长和教导员发现还少了一个人,才发现曹德旺修理了28天的车一直没有出来帐篷,最后的赔偿金1000多元全部给了他,比那些一直闹着赔偿的得到的还要多很多倍。
  
  
 也因为曹德旺的主动承担,有了和教导员的深度交流,教导员帮助给曹德旺开出了证明把被扣押的木耳货款要了回来,还清了欠债。
  
  
 后来又因为曹德旺主动帮助一位陌生的路人,而有机会陌生路人(农场场长)的地方去发展新的业务,业务能力在这里被得到放大。
  
  
 人生成长路上,坎坷总是有的,但是光明的未来也会有的。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初心和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7. 《心若菩提》第一章

书中原文
  
  
 我告诉教导员,自己是一贫如洗的人,看着那么多的民工,步行一整天到工地,因没有工具出不了工,感到焦心,心想我若做点什么成全他们,牺牲点自已的时间也值得。
  
 
  
  
 重点情节
  
 曹德旺在工地干活,因发生火灾,工友们损失了许多钱物,干活的板车也损坏了。曹德旺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免费为工友们修车。28天的时间没有离开过修车棚一步。28天没理发、没刮胡子、没刷牙、没洗澡,仅凭工友们顺手给的一点食物充饥。他对工友们已经领到救济物资和赔偿金一无所知,最后却拿到了比工友多十几倍的赔款。
  
 
  
  
 个人感悟
  
 曹德旺身无分文,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却免费为工友修车,分文不收。他付出了自己一个月的全部时间和精力来为工友修车,仅仅是因为心疼工友们往返的辛苦而不能复工。可见他的仁慈之心,他对待工友的包容之心。当那些吵嚷着要求赔偿的工友们拿到几十元的赔偿金时,最后曹德旺拿到了一千多元的赔偿款。
  
 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你失去的,它会用另一种方式补偿你。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水利万物而不争。
  
 水滋养了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争才是最高境界的争,这是一种智慧的处世之道。

《心若菩提》第一章

8. 你有多少心?—读《心若菩提》

 > 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
  
 《心如菩提》,是曹德旺先生写的自传。福耀玻璃名声很响,曹德旺也很有名,一直没有留意。这个月,一口气看完,就像是看稻盛和夫的书一般,真诚而又跌宕。
  
 14岁因顽皮而辍学,自己想得明白,不能不读书,放牛捡柴之余,靠着字典自学读书。
  
 15岁翻山越岭的卖烟丝贩水果,来回100多公里,30斤左右。
  
 1968年,因母亲身体不好,想找人照顾母亲而迅速相亲结婚,和老婆商量卖了嫁妆搞种植。
  
 1970年,在江西贩卖白木耳,涉嫌“投机倒把”被扣,损失3000元,当时2000元就可以盖一栋房子,相当于现在的上百万。后又欠30元的工分活,去了工地。把老婆和孩子托付给岳母,说赚不到钱,就让老婆改嫁吧。岳母依旧相信他,不同意改嫁事宜。
  
 1971年,他在工地上,因火灾,差点误会被抓。还好有人看到事情,澄清了。帮工地修车,28天,教导员心生敬佩给了赔偿金和未领的救济物资,并且帮忙去公社开证明,解决了白木耳扣押事情。
  
 他不抱怨,不断地想办法解决难题,并不在人格上让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让一个福清的农民,在2009年获得了永安全球企业家大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位华人企业家获此殊荣。有着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 “安永企业家奖”于1986年在美国首次举办。历年来全球最成功及最富创新精神的杰出企业家获此殊荣。
  
 曹德旺先生的善良,用心,执行力,豪爽,让很多人信任他,让更多人跟随他。他就想这本书的书名一样,相信善的力量,吸引了无数善良的力量,“心念一闪,振动十方”。他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60亿元,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
  
 文中还有很有趣的事,一旦有很重大的决定,他会问道石竹。
  
 这是我目前看的最接地气的自传,曹德旺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管理方面,很值得我们去学习,这本书我会一看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