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的简介

2024-05-07 23:18

1. 冯骥才的简介


冯骥才的简介

2. 冯骥才资料


3. 冯骥才资料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 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代表作品
  其中《啊》《俗世奇人》《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思小说”,并对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冯骥才资料

4. 关于冯骥才的资料

分类:  资源共享 
   解析: 
  
 冯骥才
 
 冯骥才,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日益加快的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抢救濒临困境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城市文化家园的守望者”的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冯骥才不久前在参加“文化名人南通游”期间接受记者专访,他呼吁从 *** 到民间都要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救日渐迷失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土文化面临“内忧外患” 
 
  冯骥才分析说,全球语境下本土文化的命运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沙尘暴式的“快餐文化”一拥而入,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好莱坞、迪斯尼、圣诞节、情人节,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光荣感。表现在城市建设形态上,向欧美发达城市学习先进经验无可厚非,但不分历史文化背景,“克隆”城市,一窝蜂地搞玻璃幕墙、大广场、欧陆风情,无疑将是中国城市文化的悲哀。 
 
  冯骥才认为,本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方水土人的独特精神创造和历史记录。而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大潮中,不注重对历史文脉的延续,更缺乏城市文化特征的准确定位。这样一来,城市的文化个性不经意间就迷失了。很多城市发展很快,但普遍存在注重物质、经济的一面,忽视城市品格和历史文化方面的挖掘。城市“千城一面”,缺乏文化标识,让人没有归属感。长此以往,我们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个没有文脉、历史记忆的“空心城市”。 
 
  警惕另一种“政绩工程” 
 
  冯骥才对当前火热上马的“创建工程”提出忠告。他提醒说,文化遗产保护要警惕另一种“政绩工程”。他分析说,对一些历史文物遗迹,上上下下都有保护意识。但散落在民间的、活生生的文化建筑却缺乏保护力度。认为这些旧街旧巷、民居民宅不现代,与时代不合拍,影响城市形象,简单粗暴地改造成了商业街、住宅楼,甚至夷为平地,历史文化就此被生硬瓦解。很难想象,没有大片的四合院和胡同的北京会是什么样,这座城市的韵味还在哪里。历史文化的真正载体不是几栋象征性的文物建筑。 
 
  冯骥才话锋犀利地点出了两种文化遗产保护的“误读现象”。他说,很多城市都开始意识到城市文化遗产这一资源的宝贵,将历史文化作为城市名片来推介。大大小小的城市,哪怕一些历史积淀很薄的新兴城市,都争相请专家来挖掘,搞方案,似乎能与历史文化挂上钩,就成了香饽饽。文化遗产保护带不得急功近利和攀比心理,要脚踏实地,针对实际,不是每个城市都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 
 
  另一误区就是把文化资源浅薄化、庸俗化,搞“脸面工程”。不少地方大兴土木,盖了博物馆、名人故居、明清一条街等大批仿古建筑。但普遍问题是“原件”太少,没有实质内容,盖起来的仿古建筑缺少历史记忆,没有文化内涵。历史建筑不是只有形式就行了,还要有历史感,包括物质性的建筑形态,更包含非物质性的文化内涵,如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 
 
  “抢救工程”刻不容缓 
 
  结合西方成功经验和实践,冯骥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宝贵意见。他说,当务之急是通过地毯式普查摸清文化“家底”,与时间赛跑,以现有的文化遗存为支撑,处理好城市规划的传承、延续性。可喜的是,这一点已引起了注意。浙江去年开展了拉网式普查,制订保护方案;江苏的周庄、同里也是一个范例;山西有了晋文化研讨会;大理开始研究白族本土文化…… 
 
  其次,要重视城市历史文化氛围的保护,尤其是要小心翼翼地呵护老城区、老街道。老城区要做细、做精,不能一拆了之,也不能简单扩建、改造。伽利略故居在一条连车都开不进去的小巷里,并没有大修马路,保存了原生态。意大利、希腊等国的成功经验也是保持建筑外墙和原有格局不变的同时,将卫生间、通信设备等现代设施引进老宅。这样改造好了,有了精神价值才会升值。上海新天地改造的老式花园洋房就升值了多倍。 
 
  第三,文化遗产保护要统一规划,立法监督。科学规划和法律是最有力的工具。维也纳坚决不允许在多瑙河以北建高层建筑,美国法律明确规定文化遗产是“瑰宝之地”,严加保护。冯骥才说,现在我们讲科学发展观,具体到城市文化保护而言实在是太及时了。从 *** 到民间都要加强文化责任感,放弃狭隘的地方经济利益,从长远着眼,用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来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

5. 冯骥才的资料有哪些?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

拓展资料:个人经历:
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他从小就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及各种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个人阅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创作等活动,并且担任《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
1995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艺术顾问。2000年出任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2000年5月担任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天津市作协主席,北京唐风美术馆名誉顾问。2001年,冯骥才戴上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这顶“乌纱帽”。
2003年开始,大冯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普查工作,他和他的志愿者们的努力已有了成果,一大批抢救出来的图文资料已经出版,还有更多的音像资料也正在整理,无论对国家对民族,这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004年冯骥才成立了"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是由“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冯骥才发起并创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也是国务院颁布实施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之后成立的第一家以当代文化名人命名的公益性民间机构。
2006年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荣誉院长,央视《感动中国》推选委员。2007年担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参事。
2009年冯骥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存录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获得的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几千小时的录音资料和上千小时的影像资料。
2011年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生态书画院顾问。2013年3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13年7月12日任2014年春晚艺术顾问。
参考:百度百科-冯骥才

冯骥才的资料有哪些?

6. 关于冯骥才的资料

冯骥才介绍	
  基本介绍 
  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著名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家文艺家协会主席。其作品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回味。 
代表作品
  
  其中《啊》《俗世奇人》《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思小说”,并对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hgytrrrrrrtf

7.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 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冯骥才简介

8. 冯骥才简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 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代表作品
  其中《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