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调整后的R方

2024-05-18 07:32

1. 什么是调整后的R方

1、调整R方的解释与R方类似,不同的是:调整R方同时考虑了样本量(n)和回归中自变量的个数(k)的影响,这使得调整R方永远小于R方,而且调整R方的值不会由于回归中自变量个数的增加而越来越接近1。
因此,在多元回归分析中,通常用调整的多重判定系数来评价拟合效果。
2、R方的平方根称为多重相关系数,也称为复相关系数,它度量了因变量同k个自变量的相关程度。
注:SPSS中进行相关分析,一般只能得到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因此,若要求复相关系数,可在多元回归中实现!
区别是系数不同。自变量个数的增加将影响到因变量中被回归方程所解释的变异比例,即会影响判定系数(R方)的大小。当增加自变量时,会使残差平方和减少,从而使R方变大。
如果模型中增加一个自变量,即使这个自变量在统计上并不显著,R方也会变大。因此,为避免增加自变量而高估R方,统计学家提出用样本量(n)和自变量的个数(k)去调整R方,计算出调整的多重判定系数(调整的R方)。

扩展资料例如:当给模型增加自变量时,复决定系数也随之逐步增大,当自变量足够多时总会得到模型拟合良好,而实际却可能并非如此。于是考虑对R2进行调整,记为Ra2,称调整后复决定系数。
R2=SSR/SST=1-SSE/SST
Ra2=1-(SSE/dfE)/(SST/dfT)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R平方

什么是调整后的R方

2. 什么是调整后的R方

1、调整R方的解释与R方类似,不同的是:调整R方同时考虑了样本量(n)和回归中自变量的个数(k)的影响,这使得调整R方永远小于R方,而且调整R方的值不会由于回归中自变量个数的增加而越来越接近1。
因此,在多元回归分析中,通常用调整的多重判定系数来评价拟合效果。
2、R方的平方根称为多重相关系数,也称为复相关系数,它度量了因变量同k个自变量的相关程度。
注:SPSS中进行相关分析,一般只能得到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因此,若要求复相关系数,可在多元回归中实现!
区别是系数不同。自变量个数的增加将影响到因变量中被回归方程所解释的变异比例,即会影响判定系数(R方)的大小。当增加自变量时,会使残差平方和减少,从而使R方变大。
如果模型中增加一个自变量,即使这个自变量在统计上并不显著,R方也会变大。因此,为避免增加自变量而高估R方,统计学家提出用样本量(n)和自变量的个数(k)去调整R方,计算出调整的多重判定系数(调整的R方)。

扩展资料例如:当给模型增加自变量时,复决定系数也随之逐步增大,当自变量足够多时总会得到模型拟合良好,而实际却可能并非如此。于是考虑对R2进行调整,记为Ra2,称调整后复决定系数。
R2=SSR/SST=1-SSE/SST
Ra2=1-(SSE/dfE)/(SST/dfT)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R平方

3. 修正r方和r方计算公式

1、调整R方的解释与R方类似,不同的是:调整R方同时考虑了样本量(n)和回归中自变量的个数(k)的影响,这使得调整R方永远小于R方,而且调整R方的值不会由于回归中自变量个数的增加而越来越接近1。
因此,在多元回归分析中,通常用调整的多重判定系数来评价拟合效果。
2、R方的平方根称为多重相关系数,也称为复相关系数,它度量了因变量同k个自变量的相关程度。
注:SPSS中进行相关分析,一般只能得到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因此,若要求复相关系数,可在多元回归中实现!
区别是系数不同。自变量个数的增加将影响到因变量中被回归方程所解释的变异比例,即会影响判定系数(R方)的大小。当增加自变量时,会使残差平方和减少,从而使R方变大。
如果模型中增加一个自变量,即使这个自变量在统计上并不显著,R方也会变大。因此,为避免增加自变量而高估R方,统计学家提出用样本量(n)和自变量的个数(k)去调整R方,计算出调整的多重判定系数(调整的R方)。

修正r方和r方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