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平的成名之路

2024-05-09 04:05

1. 谭平的成名之路

八十年代末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青年教师的谭平,赴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考察学习。从1989至1994年的五年中,谭平在柏大自由艺术系德国著名表现派艺术家贺迪克(H.K.HOEDICKE)教授工作室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1994年谭平意气风发地回到中央美术学院执教。此时的中国艺术界,正处在“政治波普”及“伪前卫”真艳俗的“高潮期”,时尚、装置、行为等表现方式尚未形成气候。而中国各艺术院校美术教育亦处在进退两难的变革与固守之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谭平又迈出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筹办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对于几十年来以绘画造型为纯正观念的中央美术学院来说,是一个战略方向性的举措。十年弹指一挥间 —— 谭平“洋为中用”的全方位艺术教学见了成效,中央美术学院站在了与世界各艺术大学同步的国际化艺术教学行列。1980年谭平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于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毕业创作铜版画《矿工系列》极具现实主义风格。为此,他曾到深山沟里的兴隆煤矿,与矿工一起下到百米深的地下巷道内体验生活。《矿工系列》组画显现了谭平对造型艺术结构的准确创造能力。阳光不能普照到的地下百米巷道内,一群如石像般兀立的汉子同黑暗融为一体,唯有双眼及头上的矿灯发出希望的生命之光。1985至1989年,谭平作为班主任带了版画系85级本科班。他充分发挥了教书育人的才能并培养了一批在中国现代艺术中“兴风作浪”的“时尚旗手”人物。同一时期油画作品《童年回忆》、《大海》、《藏区印象》系列,简约、概括;天地、光影、人迹——在看似不经意间构成了极具营造法式的形而上空间画面。1989-1994年在德国,谭平用丙烯颜料创作了一批既有德国表现派风格(现代艺术大师巴塞利兹是谭平留学院校的教授)又有在中央美院所练成的基础造型痕迹作品,如《灵魂的争斗》、《自画像》等。而这一时期的铜版画《无题》系列作品则有了一个本质上的飞跃;抽象形态取代了带有具象因素的画面,在铜版材料运用上以极具完美的技法创作出散淡的、带着东方禅味的作品。1995-2000年,谭平在铜版画创作上到了“胆大妄为”的无法无天之境,大块的黑油墨“赤裸裸”地涂在铜版、锌块、铁条上,随心所欲地印在手工制作的纸张上……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这黑白相生间顿现东方气概——天地日月、阴阳乾坤,在对立统一中道法着 “极饰则素”的自然。2001-2004年,谭平的创造能力转向了木刻版画。放笔直取,以少胜多;刀刻斧劈、凛冽决然。由此给中国版画界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波。 2004至2005年,谭平创作了一批顶天立地的架上绘画——团状而律动的分子细胞伴着大面积色彩在分割中构成独立不移的象征性画面。生命与物质在精神上融会贯通并合二为一地升华到浑浑沌沌的宇宙空间…… 这是他积三十多年绘画功力与学力对现代艺术的诠释!东方也好,西方也罢;谭平在东西方文化的两极中确立着一个艺术交汇的新形态支点。在此支点上,谭平举重若轻地用四两拨动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千斤。

谭平的成名之路

2. 王式廓的人物成就

建国后,王式廓创作了油画《参军》《井冈山会师》《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大型素描《血衣》等,生动地刻画了胸怀伟大理想的人们的形象,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其巨作《血衣》,为建国以来最优秀的艺术作品之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虽然遭到残酷迫害,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 1973年4月,他接受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油画《血衣》的创作任务,到河南安 阳、巩县等地搜集素材。在20几天中,每天带病工作十三四个小时,留下了几十幅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农民肖像珍品。临终前他还在画架旁工作。历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员,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主任、院党委委员。一九七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在河南农村深入生活时,因劳累过度脑溢血逝世,终年六十二岁。在艺术上取得重要成就,其代表作有木刻改造二流子及大型素描等。人物性格刻划入微,以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生动地塑造了一系列中国农民的形像。 出版有《王式廓素描集》、《王式廓画集》、《血衣》等。王式廓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及作品展,王式廓遗孀吴咸捐赠奖学金2011年是著名画家王式廓诞辰100周年,现年96岁的王式廓夫人吴咸决定与青基会和中央美院合作捐赠200万元设立《王式廓》奖学金,每年为中央美院的优秀研究生提供出国考察的机会,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为他们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青基会秘书长涂猛和中央美院副院长徐冰9日来到吴咸女士家中签署了相关协议和章程。青基会向吴咸女士颁发了捐款证书。 2011年5月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化部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王式廓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教育部体卫艺术司副司长廖文科,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刘健在主席台就坐。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罗成琰,中央美院教授闻立鹏,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王行最,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秘书长黑德昆,王式廓先生的夫人吴咸和王式廓的子女:王其智、王荻地、王延荻、王晓欣、王群作为嘉宾到场。党委书记杨力主持纪念大会,院长潘公凯,副院长谭平、徐冰,党委副书记孙红培出席。此次展览展出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及其家属捐赠的王式廓作品,包括油画、木刻、素描、速写、手稿、草图,以及《血衣》、《改造二流子》、《井冈山会师》等大家熟知的经典作品。展览汇集了700多件作品以及相关资料,展现“土地之子”王式廓的生命情怀,希望通过对王式廓艺术人生的深入研究和展示,进一步认识现代中国美术的历史,研究波澜壮阔的现代中国的革命史与社会发展史,对这双重的历史进行研究,以期廓清复杂曲折的20世纪历史的线索和轨迹,揭示时代的发展情景和真实状态,展览将展出至2011年6月5日。展览开幕仪式上,由吴咸先生和她的4个女儿共同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资人民币200万元设立、用于资助中央美院在校研究生海外考察的“王式廓奖学金”举行了颁奖仪式。前排:吴咸,王晓欣,后排:潘公凯,王延荻,王荻地,王群。纪念王式廓诞辰活动画册揭晓中央美术学院杨力书记和马骁先生一同揭晓了此次纪念活动出版的两本大型画册《王式廓》和《从延安到北京》。当天下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闻立鹏教授主持举行了“纪念王式廓百年诞辰座谈会”,王式廓先生的家属、生前的同事和学生通过回溯记忆、点评作品和归纳精神等方式,纪念缅怀王式廓先生。

3. 谭平的主要成就

 1995 《西方现代素描赏析》合著,天津美术学院1997 《设计基础》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 《草图与完成品》合著,青岛出版社1998 《概念艺术设计》合著,青岛出版社2002 《精神的游历》合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成长的故事》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艺众--设计:以访谈的名义》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11 《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11 《谭平版画》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角色--设计:以教育的名义》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越位--设计:以传承的名义》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94.4 《现代西方素描鉴赏与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4 《德国现实主义艺术展印象》当代学院艺术1994.4 《柏林艺术大学自由绘画系》当代学院艺术1994.4 《关于素描的对话》当代学院艺术 1994.11 《无题》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第十二届版画作品展1995 国连环画美术展览,金奖1996北京市书籍装桢,银奖1996 全国鲁迅版画奖1998 全国三板展银奖1999 全国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奖1999 北京书籍设计艺术展1999 主持参与建国五十周年彩车设计,优秀设计奖2001 2001年全国第七届版画,银奖 艺术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艺术设计,基础实验教程

谭平的主要成就

4. 著名的抽象艺术家及作品有哪些?

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一﹞几何抽象﹝或称冷的抽象﹞。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而发展出来。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Mondrian)为代表。﹝二﹞抒情抽象﹝或称热的抽象﹞。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这个画派可以康丁斯基﹝Kandinsky﹞为代表.   代表画家
  康定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抽象绘画之父”,曾是德国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领导者。代表作《构成第四号(战争)》(1911,杜塞尔夫莱茵河西发里亚艺品收藏室)、《构成第七号习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画廊)、《光之间·第599号》。
  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Stijl)的主将,代表作《黄与蓝的构成》(1929)、《百老汇爵士乐》(1942~43,纽约现代美术馆)。
  马列维奇(K.C.Malevich,1878~1935),俄国构成主义倡导者,也是几何抽象派画家,代表作《飞机起飞》(1915,纽约现代美术馆)、《青色三角形与黑色长方形》(1915)。
  库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画家。运用色彩理论和音乐式和谐造成独特的几何风格,例如《绘图构成主题二》(1911~12,华盛顿国家画廊)、《垂直线语系习作》(1911)。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画家。运用色彩调和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鱼》(1925,油彩加水彩,纸裱在卡纸板上,48.5×68.5cm,汉堡美术馆)、《干道与支道》(1929,油画,布,83×76cm,科隆,里伯尔兹美术馆)、《死与火》(1940,油画,83×67cm,科隆,里伯尔兹美术馆)

5. 如何区分行为艺术和逗逼

《爸爸去哪儿》的王岳伦是中央美术学院学油画出身的,你知道还有很多导演、明星都是央美毕业的吗?今天给大家整理了8个最具特点的央美毕业生,他们毕业后都没有当画家,在别的行业里干的也不赖...
毕业季到了,没找找工作的同学也别着急,这8位学长已经给你们做出了表率!
NO.1 最萌央美老爸——王岳伦

虽然大家都称呼他是李湘的老公,王诗龄的爸爸,但小编还是想叫他导演王岳伦,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学的油画专业,父亲王晖是一名职业画家,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受教于吴冠中先生,虽然小编没有扒出王导的绘画作品,但是却找到了爷爷给孙女画的油画像。
爷爷王晖给王诗龄画的5岁生日像
NO.2 最土帅又是演员中画得最好的——耿乐

耿乐是演员中公认画画最棒的,他198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0年毕业后升入中央美术学院,选择了版画系专业。大三时被导演管虎发现拍摄了首部电影《头发乱了》,之后走上了演艺之路。
耿乐的毕业作品《蓝影子》
这幅《蓝影子》是他央美附中毕业时创作的作品,参加毕业展览后被学校收藏,2014年央美附中60周年校庆,第二次展出了这幅作品。
耿乐参加央美附中60周年校庆,并与自己作品合影留念
耿乐曾为闫妮献画庆生
值得一提的是,耿乐的爷爷是中国著名画家张仃先生,对于张仃你可能不会陌生,老人家是抗战时期的革命艺术家,曾在延安画漫画宣传抗日,后又画国画、写书法、做设计等等,我国的国徽就是他参与设计的。2010年2月21日,张仃先生逝世,当时耿乐亲手捧着爷爷的骨灰为其送葬。

NO.3 身在电影圈心在艺术圈——王小帅
王小帅,是60后的电影导演,他执导《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日照重庆》、《闯入者》等电影想必大家也都看过,1981年,他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一名学生。
王小帅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作品
后来上大学时他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但是在从事绘画和导演方面他也有过挣扎。从童年时起,他就开始学习绘画,1978年,央美附中刚发出恢复招生的广告,12岁的王小帅就把作品和材料寄了过去。但由于年龄太小未能考取。直到1981年,他再次报考才得以如愿。
但进入附中之后,王小帅觉得有些吃力,周围都是基本功很扎实的学生,此时王小帅感到,要是继续走美术,可能发挥空间很小,而自己又对拍电影很感兴趣,最后才走向了导演之路。当时与王小帅同为校友的还有刘小东与喻红,1993年他的首部电影《冬春的日子》中,刘小东和喻红参与演出,央美附中出身的他执导的电影很有绘画感,加上两位央美实力画家的参与,也给电影增加了文艺气息。
《冬春的日子》剧照
《冬春的日子》中刘小东和喻红,他俩在该片中有一段十分劲爆的床戏,感兴趣的小伙伴自行百度吧,为了不被删帖,我们就不在此展示了!
王小帅执导《出北川》,右侧是刘小东的油画作品
《极度寒冷》是王小帅最艺术,但又有些枯燥的电影,该片镜头中的电影美学十分纯粹,更重要的是,本片讲述的正是一群行为艺术家的故事,并且是由人见人爱的贾宏声参演的呀!
王小帅执导电影《极度寒冷》海报,这个海报很美,从中能看出王小帅是美术学院出身
NO.4 央美最想除名的明星校友——肖央
一提到筷子兄弟,立刻就会想起那首红遍中国的“小苹果”,其中的主唱之一肖央也毕业于央美附中。80后的肖央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1996年他报考央美附中,不幸落榜,没有气馁的他复读了一年后如愿考上了。高考时他就报了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的影视广告导演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职业广告导演。
肖央还执导了一部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影片中肖央化作超Low的逗逼形象贯穿在影片中,肖央自己也说,为了拍电影他把节操放在了鞋垫底下。可是他这么Low怎么都不像在央美附中学过画画的样子,好吧,小编代央美附中把他除名了,以后可不要说他曾在央美上过学。
这是一个央美学生该有的水平吗?
NO.4 电影、当代艺术两不误——乌尔善

乌尔善是中国内地导演,执导过《刀见笑》、《画皮2》等电影作品,他曾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大学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一年后转而投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近几年,他除了拍电影外,还做了不少装置作品。和电影相比,视觉效果还很相似,看来要想当个好导演,学绘画还是很有必要的。
出局的马  装置  2009

《太空游牧计划》2008(《第一次啼哭的婴儿名叫铁木真》雕塑/长240cm、宽210cm、高 105cm/透明树脂 《太空游牧》三幅数码图片/225cm X 180cm 乌尔善 作品 (展览现场图片))
开火,影像作品,彩色/5分
NO.6 最有人气儿的央美摄影系毕业生——陈漫

陈漫是中国当代独立视觉语言的摄影师及视觉艺术家,陈漫的高中是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读的,高考那年把自己的卷子和初恋男友张丹换了,于是落榜央美只选择了中央戏曲学院,但是上了大一她就决定退学,复读后以专业课全国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央美,成为了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系2001级的学生,2005年毕业成为了摄影师。
在当代的摄影界,陈漫已很有名气了,她曾为范冰冰、舒淇、周迅等明星拍过个人写真,看了她的作品后,真觉得她是最像央美毕业的了。
陈漫拍摄的范冰冰
陈漫的摄影作品
陈漫的摄影作品
NO.7最有摇滚范的央美设计系主唱——付菡

付菡,北京新摇滚乐队“后海大鲨鱼”乐队主唱。付菡曾经和谭平一起被采访过,她是央美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喜欢做一些灯光装置,所以后海大鲨鱼的演出的比较有独特的风格。今年央美的毕业典礼上,她回到母校献唱。
付菡与谭平
付菡演出风格
演出风格
NO.8 最意想不到的央美学生——杜旭东



如果不知道杜旭东这个名字的,看了照片后是不是就了然了,他16岁入伍当了文艺兵,后来到海军司令部宣传部当宣传干事,后又得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大专班学习的机会,所以他也算是央美人了。 

如何区分行为艺术和逗逼

6. 美国画家库克

  我帮你找了,只有这个网址里面有:http://www.cctv.com/news/science/20060209/101640.shtml ,你自己打开看看吧。

  还有一个就是他来到中国,中国人与他对话的情节,你可以凑合着看吧:

  西方艺术家眼中的中国画及中西艺术比较

  谈话人物:库克 ,英国艺术家。
  杨建国,《国画大家》杂志执行主编。
  李小倩,今日美术馆馆长助理。本次访谈,担任翻译。
  地点:今日美术馆
  时间:2007年4月2日

  杨建国:来到中国前后,对中国画的印象和感受有何不同,请谈一谈?
  库克:对我来说评价中国艺术还太早一点。来到中国毕竟才几天,但是我对所看到的中国画感到非常惊讶,甚至是惊喜。我这几天拜访了国画家陈平,参观了他的家。我很喜欢他的家,欣赏了他收藏的石头、古典家具、画作等等,整个家居环境都非常的传统,印象很深刻,我看到了一个中国画家的生活环境;我还看了刘庆和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同时欣赏了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等几个大家的经典作品展览。在仅仅几天之中,我看到了中国最好的国画作品,而且我一下子就接受了它们。

  杨建国:您如何看待陈平的作品?
  库克:陈平大幅的作品仍然很传统,具有很多学院派的特征。而他的水墨写生,给我的感觉更好,更有力度,我也更感兴趣。

  杨建国:我也有同感。陈平早期的作品刻意营造了一种气氛。1996年我曾经和陈平一同去浙江写生,我亲眼目睹陈平写生的过程,他将自然之境落实到画面,转化的非常好。
  库克:我认为,写生更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更加自然,不刻意地追求一些东西,更能贴近我理解中的中国艺术。
  4月4日我在今日美术馆举办展览,展览开幕前有一个关于谈自己作品的讲座,我会谈到关于艺术自发性这个问题,简单的理解就是自由的表现,没有太多刻意的东西。我将谈到的艺术自发性又和陈平的艺术自发性有不同之处,但是我们又都是通过很长时间获取的,有很多东西孕育其中。

  杨建国:通过长期积累,自发性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举个例子,像河北的中国画家季酉辰。
  库克:是这样的。我作画的过程是在铝板上进行,画了然后擦掉,然后再画再擦掉。全部的过程都在这一个画面上,而不是练习很多遍得到的。这一过程与中国画不同。

  杨建国:这是不同的方法与不同的材料决定的。中国画的材料主要是宣纸,具有不可重复性。
  库克:这也是此次讲座中要强调的一个问题。画画这就如同演出,要不断地重复排练,无论中国美术史上的作品,还是我的作品从这一点上看都是相同的。总之,中国和西方绘画都有同一概念,但又有不同。在我看来,这两种绘画形式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画属于自发性的绘画,更多是靠身体上的感觉;我的创作就是不停地画又不停地擦,更多的是脑子的运动,他们都是自发性的,但是又是不同的概念。

  杨建国:有的画家在中国画创作中也有这种加和减的过程,像中央美院的田黎明、定居日本的田建平,颜色画重了,也会洗掉;淡了通过某种方式再加重。
  库克:稍有相似,但是我的作品离超现实主义里的概念可能更接近一些。画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画什么,在画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画得像什么。是先画,再发现的过程;而不是像中国画,先知道自己要画什么,再动手去画。

  杨建国:这一点是中西绘画最根本的区别之一。
  库克:陈平谈到诗书画印,中国画中语言与绘画是相当密切的。而西方,语言与视觉完全是两回事,因为英语是以音为准的,视觉与语言完全是两回事。所以这两者在创作中同步进行,但不交叉。对西方很多艺术家来说,绘画为了逃离语言的表达,中国画恰恰相反。

  杨建国:中国绘画更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代以后,中国绘画要求“胸有成竹”。
  库克:在欧洲,英国风景画很闻名。风景画家观察仔细,写实,非常具象;而中国山水画是抽象的。

  杨建国: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不同导致表达方式不同。中国画在创作中最终要表达出自己的心象。
  库克: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努力将艺术家的潜意识挖掘出来。或许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不是完全没有这样的因素,艺术家在反复创作中逐渐寻找自己的潜意识,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创作。

  杨建国:有这种情况,像季酉辰就已经达到了语言符号化,很抽象地、随机地表达。他追求视觉感觉的舒服,而不是追求像什么具体的东西。
  库克:看季酉辰的作品觉得很幽默。针对他的作品,我个人更喜欢树石一类,我不确定它们是什么,因此拓展了我的想像和参与的空间,而有猫存在的作品这种想像性就减弱许多。

  杨建国:前一段时间,我对中国抽象绘画也思考很多。中国抽象画为什么与西方抽象绘画有那么大的区别?因为中国画家总是有一种潜意识:“画的是什么?”“我要画什么?”
  库克:您的意思是说,艺术家总是有意识在表现一些东西?

  杨建国:比如说谭平,他早期的作品没有太多形,只是些构成因素。但是他现在画细胞,他的画视觉冲击力就弱化了。他在讲故事,告诉观者为什么画这些细胞。
  库克:西方抽象艺术家也有这种情况。

  杨建国:中国画,从写生状物到写意,写意被认为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明代的徐渭、清代的八大山人,他们是画写意画,也都是状物,但是已经很抽象了。
  库克:在中国艺术中,像季酉辰这样的作品会定位在抽象艺术吗?

  杨建国:不会的。在中国,他作品被归类为“新文人画”,他是受禅学的影响,虚无的禅学意识体现在画面。甚至也根据视觉需要,或多或少受到一些西方构成因素的影响。
  库克: 20世纪20至40年代,美国抽象表现派受中国绘画的影响很多,表现自发性,而且也受了一些佛教、道教的影响。

  杨建国:受宗教的影响,形弱化,强调虚无,具有有限的想像空间。
  库克:西方纯抽象完全走出了绘画的概念。

  杨建国:抽象绘画不状物,通过肌理、构成等因素表达出来。在中国绘画中,工笔画状物,写意本身是意象,写意画要把形弱化到极致,但还是能让人体会到表现的是什么,与观者产生共鸣;而西方抽象画,观者只需要看,但不一定需要体会画的内容是什么。
  库克:西方抽象绘画没有那么多宗教绘画的束缚和参考,在中国佛教和道教等宗教历史久远,所以绘画受宗教的影响也是难以避免的。

7. 中央美术学院谭平夫人

中央美院美女不少 而且很势利眼。呵呵。学习美术的都务实,因为她们看的很透。艺术就是钱砸出来的,没有经济基础,谈何上层建筑,搞什么艺术创作,艺术收藏。 于是很多美女蜂拥去央美,有钱的没文化的,不太会画画的也来。比如CAFAIFC就是这样。

中央美术学院谭平夫人

8. 周思聪的人物评价

 杰出的女画家周思聪是我国20世纪美术史上杰出的女画家,一生留下了不少极具影响力的佳作。在她的艺术生涯中,她曾受教于蒋兆和、潘絜兹、叶浅予、李可染等画坛大家。从她进入中央美院学习到进入北京画院工作,这几位大家一直关注指导着她的艺术,成为她毕生的艺术导师。几位大家和她互励共勉,以才相惜。她用自己的画笔以独特的方式感谢慰藉师长,而且其《画家蒋兆和像》、《长白青松》、《李可染先生肖像》等具有感谢慰藉意义的作品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吴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常委):“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她的艺术和人品在中国都是一流的。”朱乃正(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在画坛,卢沉、周思聪的“志同道合”、“和谐、默契”,是众所周知的。是新中国时期成长的一代画家中的佼佼者。思聪始终任职于北京画院。周思聪作品满誉中外。周思聪深秀于内,善于把主观情愫和心灵感应化为绘画,是一位人格高尚、追求执著、留下了诸多不朽作品的艺术天才。王明明(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协副主席、):“二位老师的作品,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精神、自己的智慧、自己对于新中国的热爱留给了我们,这是一份非常丰厚的遗产,我看到他们的照片想到很多,中国在像周思聪、卢沉这样的艺术家,的确是太少了。因为我72年和他们学画。我今天和大家要讲的是画外的东西,是我们这个时代缺少的东西。一个就是说他们的人品,因为我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艺术家为什么能成为大师。艺术家之所以身后能够得到人民的思念和回顾他们的经典作品,我觉得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人格的修炼。他的这种魅力我觉得我们当代艺术家忽略了这一点。这点希望朋友们去研究周思聪、卢沉,对他们这些在画外的东西。他们创造了一个高峰,他们夫妇俩不同,可是我觉得我们回顾他们两个人作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研究他们的人。延续在他们血液之中的就是敬老重文,他们对师长的尊重,我跟了他们20年,他们对每一件事,对他们的老师,他们夫妇俩是非常的尊重,如同父母。对于后学,包括我们的聂欧、杨刚,所有的学生不论你什么样的,每个人都是细心的帮助,去提携。这个就是中华民族艺术家传承的最核心的问题,他有继承,有发展,他发现人才再去提携。在当今美术发展中是特别要提倡的。他们对历史,对于传统的尊重,我在访谈和回忆文章里都在写,我到了画院以后,我钻到资料室,很多非常古典的资料里面都签着周思聪的名字,他都借阅过。我只看过几个人借过这样的书,而且同辈的画家几乎没有借过。我78年到画院,钻到这里面就感觉到,周思聪之所以有那么厚的积淀,就是对传统的吸收、学养。包括卢沉,他从另外一个方面吸收,而且他吸收的对于书法,他们俩是共同这样研究的。所以在这些,我觉得大家去研究他。他们俩是非常好的楷模。”曾有人说,周思聪是自李清照以来中国最伟大的女艺术家。在美术圈外的人听来,这种评价也许过高,但周思聪的确是公认的杰出画家,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有着超人的天赋和悟性,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画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前段时间,北京画院举办了“我爱平凡的人——周思聪创作及写生作 品展”以纪念这位女画家的早逝。 是周思聪老师诞辰70周年,她是1939出生,1996年去世的,去世已经13年了,时间过得非常快。基于很多周思聪先生的老同学、老朋友们一直在呼吁,北京画院就举办了一个中小型的特色展览。 这个展览与原来办过的周思聪的展览有所不同,从展览的策划,展品的征集上应该有全新的特点。有感于当今的美术创作状况,在这几年的创作过程中,我感觉到我们在主题创作上的缺失,这些缺失就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向周思聪这样的前辈艺术家们学习创作经验,他们的经验是很需要总结的。这些经验包括她在主题构思,立意、收集素材、创作的过程等等方面。基于这些原因,我想通过这次画院策划的展览,通过周思聪在“文革”及80年代的一些创作,与她所收集的素材——素描、速写作品进行对照,以这样的方式来呈现一个周思聪的展览,让大家来了解周思聪作为一位人物画家,一位创作出很多经典艺术的中国画家的创作过程,从中来探索她在创作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希望对当前的美术创作、美术发展提供借鉴。从这次展览作品的来源来讲,囊括了北京画院收藏的周思聪的作品,周思聪家属收藏的作品,还有一位收藏家李志远先生提供的画稿、速写。在这些作品的基础上,我们进行整理、对照、研究、编辑并出版画册,这样就能够比较完整地梳理出周思聪在那个时期的创作状况。吴长江(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将两位的作品重新呈现给今天的世人,毫无疑问是给我们一次重新感受前辈艺术光彩的绝好机会。我相信在这样全面的展示中,所有观众都可以通过一幅幅作品去体会和理解两位先生兼容并蓄,融传统境界时代精神于一体的创新精神,而这或许是两位先生逝世多年以后我们重新将他们的作品汇聚一堂重新展示的价值所在。”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周思聪先生的思想和艺术道德,研究她的艺术观。她是中国画的代表。谭平(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他们(周思聪、卢沉)是中国画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开拓者,其创作实践、艺术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的艺术思想是中央美院学术追求与学术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新中国画发展进程的重要塑造者。”邵大箴(中央美院教授):“给了所有观者一次重新感悟艺术、人生的机会,是一次精神体验获得升华的机会。”郭怡孮(中央美院教授) :“ 他们是那一时期中国画继承与发展最为突出的代表人,同时也是中国画前进之自觉的倡导者,其做人、作画都堪称后世之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