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产业的光电子产业

2024-05-06 05:46

1. 光电子产业的光电子产业

 武汉邮电科学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我国光电子技术研究在国家"863"计划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很多领域同国外先进国家只有两三年的距离,个别领域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光电子有关产业基地在光电子器件,部件和子系统(如激光器,探测器,光收发模块,EDFA,无源光器件)等已经占领了国内较大的市场份额,初步具备同国外大公司竞争的能力,在毫无市场保护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力量争得了一席之地,市场营销逐年有较大的增长,个别产品还取得国际市场相关产品中的销量最大的成绩.我国相应研究发展基地和本领域高技术公司的许多产品填补了国内相关产品的空白,打破国外产品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同时争取进入国际市场.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是高速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必需的关键部件,国内企业产品占国内市场40%的份额.我国也是国际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PIC和OEIC的国家.808nm大功率激光器及其泵浦的固体绿光激光器,670nm红光激光器已产品化和商品化并批量占领国际市场.国内移动通信的光纤直放站所用的光电器件,90%使用国产器件,国产1.55μmDFB激光器战胜了国外器件,占领了100%的国内市场.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在我国光电子技术发展中,光电子器件,部件虽是光通信,光显示,光存储等高技术产业的关键部分,但在整个系统和设备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其产值较低,科研开发主要处于跟踪和小批量生产阶段,光电子产业所需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技术还未有实质突破;国内研究生产的光电器件和部件有相当部分还未能满足整机和系统的要求,导致国外器件占据国内市场相当多的份额;在机制上仍未摆脱科研,生产,市场相互脱离的状况.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是与国际水平差距相对较小的一个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起步.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技术的落后和材料水平有限,而国际上光电子产业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3到5年,如果我们不在产业化的技术发展阶段进入,就会失去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到产业化后期时将要花数倍的力量才能弥补,也许会彻底失去时机,受制于人.如果一个国家在一代元件上没有足够的投资以发展自主能力,就会给外国竞争者提供进入并占领下几代技术市场的机会.因而在关键器件,部件等方面,要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和风险投资,知识产权入股,开发人员持股等方式加快我国光电子成果的产业化步伐,鼓励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只要贯彻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狠抓创新和高技术成果转化,打破行业界限,按市场机制联合国内相关研究和开发单位,共同作好光电子产业化的工作,就一定能发展我国的光电子事业,有望在研究上取得突破,在产业上形成规模经济,取得我国在该领域应有的市场份额.(记者杨明炜 ) 郑德珪(台湾光电科技工业协进会)光电科技是一门结合光学,电子与电机之先端技术,早期由于技术门槛高,偏重国防与航天领域之发展,并以雷射相关应用为主.近十余年来,光电相关技术突飞猛进,产品种类也不断推陈出新,其应用更是无远弗届,层面扩及通讯,信息,生化,医疗,工业,能源,民生等领域.展望光电产业的未来,在轻量化,便携性,低耗能,高效益,整合强的特性下,将更深入各产业应用范围中.光电产品因应用日广已成为众所瞩目之焦点,近来无论在通讯网路,多媒体信息化社会等炙手可热的应用领域上,光电产品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许多专业人士都预见到二十一世纪将是属于「光」的世纪.为此,无论日,美,欧等先进国家,或亚太新兴国家皆一致看好对光电产业之潜力,对光电市场未来成长潜力皆寄予厚望,并积极投入光电产业的发展.台湾光电产业的发展一向与国际市场脉动有着密切的连动,虽然2001年在总体经济面全球景气不甚理想,但光电产业仍有着相对较佳的成绩.本文将就世界光电市场规模的消长,以及台湾光电产业的发展经验进行探讨.

光电子产业的光电子产业

2. 光电子产业的概述

以硅为基础原材料的微电子产业,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半导体,计算机与原子能等重大发明,翻开了工农业生产,能源动力,通信及信息处理,医疗卫生,军事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崭新篇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脑,电视,电话,磁卡……微电子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3. 光电子产业的光电子产业

相对在通讯类与便携式信息产品产品皮若不振下,TN,STN面板的订单也呈现萎缩,为历年来较为罕见的情形.而投影机则是台湾厂商积极投入的领域,不过受限于高温多晶硅面板货源不易取得,厂商仍难突破瓶颈,年来厂商寻求包含LCOS,CGS,DLP等替代性组件已经见到若干成效,在应用产品方面,也有厂商投入于家用电视的开发.在光输出入领域,虽然仍有491亿元的产值,成长率仅有-5.20%,主因在于传真机市场的萎缩,以及扫描仪过度竞争激烈,厂商推出经营等因素均不利于对产值成长,但厂商投入数字相机与开发多功能事务机(Multi-function Product, MFP)的努力,已经显现具体的成果.光储存分项产业在2001年仍有12.76%的成长,产值为1,285亿台币,首度由位居台湾整体光电市场的比重第一位下降至第二.年度内较出色的为碟机类厂商,不仅在国际订单的流入,以及移转海外生产的生产优势带动下,不论是CD-ROM,CD-RW,DVD-ROM光驱,产量有相当的扩增.盘片部分则是仍在CD-R扩产过度膨胀下,市场供过于求情况仍然存在,在价格下滑侵蚀厂商经营的压力下,已经有若干厂商宣布退出市场,不过虽然有一度市场回稳,不过市场均衡型态并不稳定,加以权利金与倾销控诉等非经济因素的干扰下,盘片厂商表现仍为有限.光通讯领域曾经受到国际投资热潮的带动,投资盛况曾经红极一时,但也随着热度的消减,投资家数与金额有相当程度的下降, 2001年产值达122亿台币,成长率17.76%.基本上此一情形反映出前期投资效应,特别是主动组件的生产对产值成长有相当贡献.不过由于台湾厂商偏重主动,被动组件的生产,相对上,次系统开发与系统整合能力,仍是台湾较为薄弱的一环.至于台湾雷射及其它光电应用产业,生产方式偏重加工为主,雷射全像产量已经位居世界前三位之列,由于相关厂商数较为有限,故产值贡献较小,仍有稳定的成长. 台湾光电产品仍相当集中在特定产品上,其中产值前十大产品的比重就高达86%,也较往年略为上升.其中最大的比重来自TFT-LCD产值达1,280亿台币,成长率也达68.42%,这样的成绩表现上虽然亮丽,不过实质上TFT-LCD面板厂商却是处于亏损状态,幸而市场需求好转,展望2002年将有较佳的表现.而同属平面显示器领域,位居十大光电产品比重第四位的TN/ST-LCD的产值虽也达325亿台币,但是仍有相当程度受到下游手机与PDA产品市场萎缩的影响,部分二线厂商在过度投入产能扩张下,面临沉重的经营压力,而应用产品彩色化的趋势,也势必牵动台湾厂商向以单色产品的优势受到影响.而CD-R盘片在进入门槛低厂商大幅扩产下,供过于求的情形抵销了CD-R盘片世界市场消费仍有成长的事实,量增价跌相抵下台湾产值仍有377亿台币,厂商因应DVD时代的来临,在DVD-R光盘片的开发上有着与世界一级大厂同步的成绩,在2001年产值成长就达583.93%的成绩.而亦属光储存类的CD-ROM,CD-RW与DVD-ROM碟机,则是分占产值十大的第三,五,十位,由于碟机厂商多数兼具三类碟机的生产能力,因此年度内碟机厂商表现不俗.扫描仪产值虽有衰退,产值仍在271亿之间,位居产值十大第六位,数字相机的成长虽受限关键零组件缺件的问题,不过在代工模式的调整下,以及供货环节的纾解,加上国际订单陆续移转来台,对产值的贡献度逐渐提升,2001年产值达193亿台币.前投式LCD投影机台湾厂商已经耕耘许久的项目,属于高单价产品,随着国际代工地位的强化,过去如高温多晶硅面板等重要零件供应已经较为放宽,产值达185亿台币.除了产值前十大外,表3同时列计成长较为快速前十位.须先说明的,成长率较快的产品通常属于产品发展初期的产品,因为基期产值小,故相对的成长率较高,不过表中所列CD-RW碟机与TFT-LCD同时位居产值十大,反映出主力光电产品的地位的比重仍在上升中.可擦写类DVD碟机与盘片三项产品也是成长率相当注目的族群,至于光收发模块与光放大器两项光主动组件,反映了前期厂商投资扩厂的成绩,以上产品均为倍数级的成长,发展前景值得注意. 一,光电产业发展与信息产品相关联早年台湾光电产业系以传统光学为起点,而后进入以LED为主的光电半导体市场,再跨入与信息相结合的光输出入,光储存领域,再进入电显示器,发展轨迹与台湾信息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以台湾十大光电产品为例,仍与信息产品相关性高.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经营规模逐渐扩大近几年来台湾光电业者有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的趋势,新上市,上柜公开发行的家数增加不少,且不少经营有成的光电企业原为集团企业下分立而出,但现阶段已经有「青出于蓝,而更甚于蓝」之势.三,多以开拓市场为主,非市场创造者以产销价值链而言,台湾光电业擅长以发挥量产优势为创造企业利润,偏重对市场规模的掌握,相较之下常在光电产品生命周期中已经进入发展期或成熟期时才切入,因此对于新技术与趋势的掌握度落后于美,日大厂,对规格制定能力较不足.

光电子产业的光电子产业

4. 光电子产业的光电子产业

 世界光电市场的变化请参照表2 .依据PIDA(台湾光电科技工业协进会英文缩写)的统计,2001年世界光电市场规模约估为1,582亿美元,与2000年市场值达1,603亿美元相较,年成长率-1.28%,为历年首见衰退的情况.背后涵义代表示光电市场也受到国际景气低迷的影响,此一情形也适足以说明光电产业已经是高科技产业中重要之一环,所以与景气变化趋于同步.综观2001年的世界光电市场,占规模最大者为光通讯类,市场值为39,033百万美元,占光电市场24.67%,不过市场也衰退达-14.88%.主要由于全球通讯市场的需求在2000年高峰期过后,随着网通概念的泡沫化,使得业者对通讯网路与设备的投入趋于保守.预期在国际景气回稳后,对光通讯类市场需求将快速回复, 2004年时市场规模达70,204百万美元.光储存市场位居第二,光储存类产品分为储存装置与媒体两大类,在储存装置方面因为可擦写类产品崛起,加上DVD世代交替效果,使得产品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储存媒体则是在盘片厂扩厂过度下,价格受到相当程度的竞争.2001年光储存市场成长率也呈现衰退状况,为-3.74%,市场值为33,663百万美元,预期2004年时市场将扩大至39,639百万美元.以平面显示特色著称的平面显示器市场,在2000年市场首度超越光输入类市场后,2001年占整体市场比重也达20.11%位居第三.产品以TFT-LCD为主体,占市场比值相当重要的地位,由台湾厂商在2001年间陆续步入量产阶段,供过于求导致TFT-LCD价格大幅滑落,使得市场规模虽然达到31,812亿美元,成长率仅微幅增加7.61%.预期在PDP与投影机产品逐渐成熟后,可望成为继LCD,LED显示屏之后的新重点平面显示器.预期到2004年可达42,353百万美元,并有可能跃居市场比重第二位.历经光输出入类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阶段,以及市场需求未见起色的影响,市场值呈现微幅的变化,2001年世界市场值为28,327百万美元,仅较2000年小幅成长1.26%,预期至2004年时,其市场值虽仍有30,628百万美元,但市场比重仍有可能下降.至于光电组件类市场在光电应用环境成熟的趋势下,包括LED,LD与光学组件等市场规模皆维持稳定的成长幅度,由2001年的20,580百万美元成长到2004年31,559百万美元.而雷射与其它光电应用类虽然比重不大,但在雷射加工机与医疗用雷射市场日渐扩大下,市场值可望由2001年的4,800百万美元,扩增到2004年的6,350百万美元. 光电产业为台湾当前重点发展的科技产业之一,就其表现也可反映在产值的快速成长上,就PIDA统计,2001年台湾光电产值达到4,042亿台币,相较于2000年3,344亿的总产值规模,成长达20.86%,不过相对于历年趋势幅度已经有减缓,在台湾投资环境仍未大幅好转之前,以及国际竞争环境趋于激烈的假设下,PIDA以保守的立场估计未来产值的成长幅度,且不排除未来产值成长有个位数字的可能性.就表3中,可看出台湾光电产业产值在六大类的分项产业中,以平面显示器1,877亿的产值,占整体比重高达46.44%为第一位.第二位则是光储存(31.79%)产值亦达1,285亿元.第三位则是光输出入产业(12.14%),第四位则是光电组件(5.66%),光通讯排名第五(3.03%),雷射及其它光电应用(0.94%)居末. 在分项光电产业的表现上,光电组件产业产值为229亿元,成长率为4.64%.其中,发光组件如LED,LD在产值上成长趋于有限,主要是受到手机等应用市场不振,以及厂商抢单效应,而部分厂商转型及投入通讯发光组件的开发,过程上成效仍未发挥,产值成长较为有限,检光组件则在厂商投资效应发挥,特别是CMOS影像传感器产品在台湾晶圆代工厂产能支持,有较显著的表现,光学组件在台湾生产数字相机,以及光电相关应用产品的带动下,维持稳定成长.平面显示器在年度成长率高达40.86%,主要来自于大尺寸TFT-LCD面板厂陆续量产.不过,在台湾各厂陆续开出产能,以及PC景气仍处低谷的压力下,面板价格节节下滑,直至第三季间才藉由不敷成本的售价,打开LCD Monitor市场,不过也使得台湾仍在发展初期的厂商饱受流血输出的压力,所幸在厂商成本控制的成效陆续发挥,以及市场需求快速成长的带动下,带动价格回稳,虽然全年度获利状态不佳,但也可见较为乐观的未来.

5. 光电子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写

  近年来,中国光电子器件制造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在光通信、光显示等应用领域需求不断扩大的刺激下,产品产量有所突破,2010年中国光电子器件产量突破1100亿只。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并逐渐涌现出一批如武汉光讯、华工科技、京东方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先企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光电子器件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显示,在举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国光电子器件制造行业仍与先进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国内部分厂商仍未摆脱依靠低成本竞争、或成为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OEM工厂的局面,国内稍有规模或技术优势的企业,都面临着被跨国公司兼并的危机。
  尤其是跨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厂或兼并收购等活动更加频繁,如Neophotonis公司兼并收购深圳飞通公司、MRV Communications公司兼并收购飞博创公司等。同时,跨国公司的不断进入,加剧了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信业整体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其中宽带将成为发展重点,这将为光通信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提供强大保障,进而带动光电子器件制造行业的较快发展。
  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电力行业的大力投入,固态照明、平板显示、光伏发电等主要应用领域也将迎来难得发展机遇。以光伏发电为例,根据《“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二五”光伏发电装机总量目标较原计划翻了一番,达到10吉瓦。
  因此,在下游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的刺激下,“十二五”期间中国光电子器件制造行业将保持较快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光电子器件制造行业研究小组认为,未来,随着通信技术升级,全球分工与制造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将不断调整,有助于中国光电子器件制造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光电子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写

6. 光电子产业的介绍

光电子产业包括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消费光电子,军事光电子,软件与网络等领域。光电子技术不仅全面继承兼容电子技术,而且具有微电子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更广阔的应用范围,光电子产业成为21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科学家预言,随着光电子潜力的发掘,这一行业的产值将在2010年达到50000亿美元,成为21世纪最大的产业。

7. 我国光电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近日由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简称能源专家委)召开的太阳能发电研讨会上,数十名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在全球低碳经济与新能源革命的大趋势下,光电最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份额最大的主导能源。   “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尚在政策、技术以及市场等诸多方面存在发展的障碍。”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王思强说,“破除发展的瓶颈,太阳能发电产业将获得最为光明的前景。”  从“光伏”到“光热”太阳能发电异军突起  太阳能发电包括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两部分内容。据专家们介绍,近年来,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在我国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太阳能发电正在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一支生力军。  在谈及中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时,能源专家委特邀专家、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第48研究所副所长王俊朝表示:“中国光伏产业目前已形成一条规模化的产业链。”  王俊朝举例说,比如,中国工业硅生产已居全球第一;高纯硅生产千吨级技术已基本掌握;硅片加工生产规模已达世界级水平;电池及组件产能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硅材料的降价使得光伏发电成本大幅降低,中国光伏电站技术亦逐渐成熟。  分析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趋势,王俊朝认为,一方面,随着我国光伏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快速扩张,中国光伏发电开发企业的投资成本将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外资光伏企业亦悄然进入我国市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设备市场。由此而言,我国即将迎来光伏发电产业的黄金时代。  “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的发展也非常迅猛。”能源专家委特邀专家、国家973项目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太阳能热利用与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志峰告诉记者。据王志峰介绍,“十五”期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工程热物理所等科研机构和皇明太阳能集团公司、新疆新能源公司、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开始了光热发电技术的项目研究。他说:“在此期间,我国科学家已经对碟式发电系统,塔式发电系统以及槽式聚光单元进行了研究,掌握了一批太阳能热发电的核心技术,如高反射率高精度反射镜、高精密度双轴跟踪控制系统、高热流密度下的传热、太阳能热电转换等。”  进入“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视,光热发电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王志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国家对光热发电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从2006到2010年,仅科技部投入光伏发电的经费就超过4750万,光伏发电在许多重点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介绍,我国科学家目前已经掌握了一批太阳能热发电的关键技术。比如,对抗风载高精度定日镜技术、高温塔式吸热器技术、高温储热技术、电站控制技术、塔式发电系统设计和集成技术、槽式真空管制造工艺和槽式聚光器集成技术等等。  “就光热发电而言,我国目前已形成从基本材料、主机设备和系统设计集成的产业链。”王志峰自豪地说,自2007年起至今,我国已连续举 办 三 年 的 “ 太 阳 能 热 发 电 技 术 三 亚 国 际 论坛”,该论坛已成为国际上最为重要的太阳能热发电的会议之一。世界三大太阳能热发电公司,国际能源署与美国能源部等都开始派代表出席该会议。  拨“云”方能见“日”太阳能发电尚面临诸多挑战  “作为世界太阳能资源大国,我国的太阳能发电无疑将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阳光产业。”能源专家委专家、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副所长许洪华说,“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如同有‘阳光’就有‘影子’一样,中国太阳能产业在发展中还面临许多挑战。”  谈及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许洪华举例说:比如,缺乏明确的光伏和光热产业发展规划;尚未建立行业公共研究与测试认证平台;太阳能电池全产业链、光伏发电系统成套装备和应用产品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和完善;光伏发电的审批程序和电价核准程序不明确,在并网以及规模化推广方面有很大的阻力;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不完善,尤其是针对电力部门所关心的安全问题、电能质量和管理问题等方面,需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还有独立光伏电站的后期维护管理问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问题等等。  “尽管我国在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诸多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仍然是制约产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许洪华说,“我们的科研投入及技术积累不足,尚未建立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装备到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我国太阳能发电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  针对众多媒体所披露的中国多晶硅材料产能过剩的问题,许洪华研究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我国目前多晶硅的产量还不能满足国内产业链的需求,实际在建和达到的产能不能说过剩。他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生产成本高,产品性能差,才是制约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产业扩张使上涨原材料在竞争中降价,同时全面掌握先进的技术,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同等水平,这样才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促进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耗和污染问题,被业内外认为是产业发展进程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许洪华说,晶硅电池生产过程当中,就单一生产企业来说,单位能耗的确比较高,但如果算总账却并非如此。晶体硅太阳电池从沙子到系统生产总能耗大约2 .65度电,即使每年生产并安装10G W 光伏系统,总能耗265亿千瓦时,仅占2007年全国总发电量的0 .8%,电解铝总耗电5%和钢铁占到14%,总能耗是不高的。随着多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的技术进步,这个指标会进一步下降,光伏发电是一个高耗能产业,从单一厂来说,是一个高耗能厂,从产业来说,不应该说是高耗能的产业。  “在光伏发电产业中,冶金硅生产造成的环境影响并不大;而多晶硅生产过程中虽然有大量的废液和废气产生,主要废液是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等,主要的废气是氯化氢。”许洪华告诉《经济参考报》,“对这些废物,无论是回收利用还是无公害处理都不存在技术问题,还可以回收作为其他化学工业的原料。从已经开工生产的多晶硅厂看,通过尾气回收、无公害处理、物料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完全可以做到零排放和清洁生产。”  从“替代”到“主导”中国光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太阳能发电在中国的战略地位正在变得愈加重要。”许洪华认为,太阳能发电从目前的补充和替代能源,将来会逐步过渡成为主要能源和主导能源。他说“太阳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有效方案。”  据许洪华预计,太阳能发电在未来特别是2030年之后将会大规模应用;到2050年后,在所有发电形式中太阳能最可能成为份额最大的主导能源。  能源专家委特邀专家、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沈辉博士表示,从科学发展观、能量回收期等角度来看,光伏发电是未来最具发展前途的太阳能发电技术。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三大可再生能源技术中,相对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最具发展潜力,其中光伏发电发展无可限量。”沈辉说,“光伏可以拉动机器制造业、汽车工业、建筑行业,是未来经济的最大增长点。”  沈辉认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是在整个工业中发展最具有竞争力的,5-6年的时间就实现跨越性发展,让世界震惊,政府应该大力支持。  中国最有潜力的太阳能发电市场在哪里?许洪华认为,从资源和成本等方面考虑,最有潜力的光伏发电是建设“荒漠电站”。他说:“一从资源上讲,西部荒漠地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二从土地成本上讲,荒漠电站最为经济;三从市场讲,在西部地区建设几兆瓦到十兆瓦的荒漠电站,发出来的电基本上可以就地消耗。”  与会专家认为,太阳能发电要成为“主导能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尽快公布新能源振兴规划;其次,要尽早出台太阳能光伏和光热电价政策。其三,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持续发展的太阳能发电产业体系。  “尽管我国光伏和光热发电产业发展迅猛,但目前整体尚处幼苗期。”王俊朝研究员说,中国太阳能产业是一个充满光明的产业,需要在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呵护中做大做强,做成中国未来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

我国光电产业的发展趋势

8. 光电产业的发展态势

21世纪以来,世界光电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全球光电产业的市场规模己达1万亿美元。国外光电子产业主要在美国、西欧和日本。中国光电技术产品市场十几年来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速度。随着信息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医疗与光子生物学、激光全息、光电传感、显示技术等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光电技术与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机电技术等领域的结合与渗透,我国已经形成市场可观、发展潜力巨大的光电产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