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是怎样成为首富的?

2024-05-06 17:08

1. 李嘉诚是怎样成为首富的?

摆地滩,卖塑料花生产塑料花,这就是他到香港的创业使,总之就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就有发展前途再加上不断努力就成富翁了。 复杂: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中国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有一天,他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看到一则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消息,说意大利某家塑胶公司设计出一种塑胶花,即将投放欧美市场。李嘉诚立刻意识到,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对物质生活将有更高的要求,而塑胶花价格低廉,美观大方,正合时宜,于是决意投产。 他的塑胶花产品很快打入香港和东南亚市场。同年年底,欧美市场对塑胶花的需求愈来愈大,“长江”的订单以倍数增长。直到1964年,前后7年时间,李嘉诚已赚得数千万港员的利润;而“长江”更成为世界上最大塑胶花生产基地,李嘉诚也得  了“塑胶花大王”的美誉。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3年,李嘉诚与表妹庄月明(即其舅父庄静庵之女)成婚,翌年生下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则在1966年出世。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的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暴动,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的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的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的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平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的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的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平方英尺。 1971年6月,李嘉诚正式创办长江置业有限公司,翌年改组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地产事业上大展拳脚,并在后来多次石油 危机和经济萧条的时期,趁楼价下滑,运用人退我进、人弃我取的战略入货,结果在楼市大升时获得巨利,使手上的资金暴增。 70年代的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的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企业的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 他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采取不动声色、出其不意的战术,派人分散大量暗购九龙仓股票,使九龙仓的股价在短短几个月内有原来的13.4元,狂升至56元。九龙仓集团感到大势不妙,立即部署反收购行动,在市面上大量购入散户持有的九仓股票。无奈资金有限,最后不得不向汇丰银行求助,而汇丰银行与李嘉诚合作多时,双方关系良好,这使李嘉诚有点为难。 其时,资金雄厚的华资财团主席包玉刚,亦正在争夺九龙仓。李嘉诚见好就收,主动将持有的1000万九仓转让给他,从中获利5900万港员。李嘉诚这一仗,可谓一箭双雕,既避免了与关系密切的汇丰银行有正面冲突,又使包玉刚领导的华资财团可顺利取得九仓控制权。 包玉刚识英雄、重英雄,把手中持有的另一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的股票,转让给李嘉诚,为他后来入主“和黄”伏下一着。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的胜利,是成功的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这次采用的战术,不单是攻其不备,更是迂回包围。他指挥手下,以极快速度暗中低价收购“和黄”,很快便持有该公司70%的股票。当“和黄”董事局主席祁德豪发觉李嘉诚的举动时,虽然急忙组织英籍大股东进行反攻,但为时已晚,李嘉诚已多得先机,加上汇丰银行的帮助,终在股市上成功大量吸纳“和黄”。至1980年,李嘉诚已拥有超过40%的“和黄”股权。如手到拿来般,顺利登上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的宝座。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的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的首位华人。

李嘉诚是怎样成为首富的?

2. 李嘉诚是怎么成为有钱人的

李嘉诚,男,汉族。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1942年,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

  开始,李嘉诚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的总经理。两年后,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当“长江实业”于1972年上市时,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4年,“长江”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李嘉诚先生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业,于1994年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3. 李嘉诚是如何富起来的?

姓名:李嘉诚 
出生日期:1928年7月29日(农历六月十三日) 
籍贯地:广东省潮安县 
出生地:广东省潮州市北门街面线巷 
家人:父亲李云经、母亲庄碧琴、弟弟李嘉昭、妹妹李素娟、元配庄月明、长子李泽钜、次子李泽楷 
身份:香港首富、“全球十大最具创意和成功商人”之一 

个人简介:李嘉诚,1940年,随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辞世,至此少年李嘉诚开始了学徒、工人、塑胶厂推销员的生活。 1948年,20岁的他就开始在新蒲岗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1950年,在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1957年,在北角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塑胶花、玩具生产等。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 1972年9月31日,李嘉诚创建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11月1日,“长实”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伦敦(1973年)、加拿大的温哥华(1974年6月)挂牌上市。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恰东财务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诚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1986年,长实集团名列香港十大财团首富,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总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与“中信”、英国大东电报局合作投资的“亚洲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东南亚上空的同步轨道。到1991年间,“长实”系财团已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集团,拥有1200多亿港元资产,比1986年增加两倍半。 
1996年分拆长江基建集团上市。目前集团在全球41个国家投资经营,总员工人数超过16万名。李先生一向的经营宗旨是“发展不忘稳健,稳健不忘发展”。

"超人"美誉与并购经历 

叱咤香江,纵横海外,李嘉诚这个神奇的名字,今天已是'成功'与'奇迹'的代名词:他统领着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业务遍及各行各业,如地产、港口货运、超级市场、基建、电讯、酒店、保险、水泥、电力、网络等等,形成一个逾万亿资产的跨国企业帝国。而李嘉诚本人也荣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为有史以来华人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这一切,使他赢得了'超人'的美誉。 

纵观李嘉诚传奇的商旅生涯,他最为成功之处是善于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李嘉诚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皆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人们称之为"超人"。 

而其企业发展壮大与其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有关。1974年4月,成功收购美资永高公司,接手经营香港希尔顿大酒店和印尼巴厘岛的凯悦酒店,并相继购入虎豹别墅及其他多项地皮、物业。1978年9月5日,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了"黄埔"公司9000万股股票,同年,还收购了英资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出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1979年7月,"长实"与中资侨光公司联组宜宾地产有限公司,取得沙田铁路维修站上盖发展权,并成立中国(香港)水泥厂(1982年投产)。是年9月25日,"长实"赢得和记黄埔公司控股权,并于10月15日出任"和黄"执行董事。1981年1月1日,李嘉诚出任"和黄"公司董事局主席。1997年与"首钢"联手收购香港东荣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北京长城饭店等七家大酒店,拥有51%的股权。1985年,购入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商业中心,斥资百亿港元,兴建规模庞大的商住住宅群。 

经过不断发展壮大,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在香港以至世界具有领导地位的地产、国际集装箱货柜码头业和投资发展的举足轻重的集团公司。市值已超过2700亿港元。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地产发展、金融、贸易、货柜码头、运输业、能源、电力、通讯、卫星广播、酒店业、零售业等。

李嘉诚是如何富起来的?

4. 李嘉诚怎样发富?

1943年,父亲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李嘉诚当时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 
  ⊕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的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1] 
  ⊕1950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在北角购入一幅地皮,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 
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5. 李嘉诚怎么发家的

李嘉诚是靠塑胶厂发家的。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长江”取意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办厂初期,曾经出过质量事故,李嘉诚在表妹庄月明的鼓励之下度过了难关。
1957年岁尾,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公司总部由新莆岗搬到北角,李嘉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厂房分为两处,一处仍生产塑胶玩具,另一处生产塑胶花。
李嘉诚把塑胶花作为重点产品。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厂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不久,他又积极开拓世界市场,并成为“塑胶花大王”。

拓展资料:
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汉族,出生于广东潮州潮安县,祖籍福建 莆田,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是香港开埠后第三任首富。
李嘉诚获得了中国北京市、汕头市、广州市、深圳市、南海市、佛山市、珠海市、潮州市及加拿大温伯尼市荣誉市民称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李嘉诚

李嘉诚怎么发家的

6. 李嘉诚是怎么起家的?


7. 李嘉诚是怎样发家的?

李嘉诚,生于1928年。原籍广东潮安,家境清贫。
李嘉诚是香港风云人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地产业陷入低潮,李嘉诚看准时机大举入市,由塑料厂老板摇身一变成为地产大王,之后长江集团急速壮大,业务伸展到世界各地。
李嘉诚现在控制长江、和黄、长建、港灯四家上市公司,业务范围由地产、电讯、货柜码头以至超级市场,十分广泛。计至2000年2月15日,其集团总市值达80600港元。
对香港人来说,李嘉诚意味着财富。早在1987年,国际权威财经杂志《幸福》曾估计李嘉诚拥有25亿美元的家产,名列世界第26位。李嘉诚荣登了“世界华人首富”的宝座。
1992年,在备受港人关注的香港《资本》杂志每年列出的富豪榜上,李嘉诚又以拥有38亿美元的资产居榜首,被人们称为“超人李”、“大哥诚”。
重信笃行,行侠仗义
1950年,李嘉诚用节衣缩食积攒的一笔钱开办了一家小型塑料厂,专门生产玩具和家庭日常用品。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欧洲和美洲市场出现了塑料花热潮。李嘉诚果断决策转产塑料花,并大量生产出口欧美。
1973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为打击美国等经济大国支持以色列入侵叙利亚的行动,大幅度减少原油产量,造成国际性石油危机。受此影响,香港塑胶业发生了原料饥荒。一些奸商乘机囤积居奇,使原来每磅不足1港元的胶粒暴涨到每磅4~5港元。许多中、小塑料厂难以承受原料上涨所带来的亏损,面临停产倒闭的威胁。李嘉诚对此深为关注,四处奔波,八方游说,采取各种措施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
首先,他动员进口商加紧输入塑胶原料,缓和供求矛盾;其次,从长江实业有限公司配额硬胶中拿出12万磅,按原价出售给各厂;最后,在本公司库存货物中,拨出吹气软胶1243万磅,以低于市场一半的价格卖给各厂。李嘉诚的这一义举使众多中、小塑料厂如大旱得甘霖。大家齐声称赞李嘉诚是“及时雨”。
成功地实施自我角色的转变
抗战时期,12岁的李嘉诚随父母流浪到香港。15岁便在茶楼给人端茶倒水,17岁辞职去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20岁时,他用自己的7000港元积蓄,在一个破烂的工棚里办起了自己的小塑胶厂。工厂创办伊始,资金少,人才缺,采购、设计施工、推销,他都得事必躬亲。用了10年的时间,李嘉诚已成为香港妇孺皆知的“塑胶花大王”、“千万富翁”。
下一步该怎么办?这是对李嘉诚的严峻考验。他毅然把“工厂”变成“公司”,从事无巨细都得他亲自过问的创业者英雄式管理,转到依靠管理专家、技术人才的“集团管理”上来。他依靠部属进行管理,实行分级负责。李嘉诚已经认识到,企业开办之初,企业家的艰苦奋斗是重要的,因为这时资金缺乏,各种关系又没建立,成功与失败在于创业者本身下功夫多少。可是企业站稳了脚跟(注意,有的误以为是企业的成熟),创业者初期那种“英雄式”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了,各部门的工作要靠秘书、译员、工程师、技术人员。
目光远大,头脑灵活
李嘉诚在短短的二十几年内从一个最低级的工厂推销员一跃而成塑胶花大王,又成为香港地产界的超级巨富。他的成功,与他锐利而长远的眼光、正确的预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950年,李嘉诚成立了自己的塑胶厂,专门生产玩具和一些家庭用品。不过,他很快发现,塑胶花将有无可限量的市场,于是果断地从经营塑胶玩具转到经营塑胶花。由于预测正确,又决策果断,李嘉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塑胶花市场一直旺盛到1964年,前后7年的时间,给李嘉诚带来了数千万港元的财富,也奠定了他未来发展的基础。
也就在此时,李嘉诚超人一等的眼光又瞄向了无可限量的香港地产业。尽管1964年前后,香港房地产行业多有起伏,不少千万富翁因投资地产业而破产。可以说,当时的香港地产业处于低谷。但李嘉诚则准确地预测到:一两年的小起伏,在整个经济浪潮中是不足为虑的;何况香港人多地少,地皮永远涨价,会涨到惊人的程度。于是,李嘉诚将塑胶工业中获得的利润不断地投入到房地产行业中,放胆买入了大量的地皮和旧楼。由于他眼光独到,预测准确,结果投资地产一帆风顺,他的财富也直线上升。现在,李嘉诚已成为香港大亨中的首富。
克己奉公,不谋个人私利
虽腰缠万贯,李嘉诚从来不炫耀自己的财富,他在自己的私房中一住就是20多年,戴的是普通手表。他在集团中不领薪金,每年只拿640美元的董事费,没有其他福利津贴,所有的豪华汽车、游艇都是他自己花钱购买的,甚至午餐也从不开公账。
长江实业集团在1979年站稳以前,为了表示对公司的信心并节约开支,他自掏腰包支付各位董事的薪金。
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他儿子利用学校暑假在长江实业公司工作,曾开玩笑地对爸爸说:“我是全公司待遇最低的职员。”李嘉诚对儿子说:“不对,我才是。”他还说道:“如今我赚钱不是为了自己。”
令香港财经记者感动的还有一件小事。有一年,他们想举办一个研习班,但缺少经费,求助于李嘉诚。李嘉诚说,若以公司名义捐款,要经董事局讨论,不如我自己掏腰包吧。马上开出了一张2000港元的支票。
李嘉诚的名声正是这样传扬开来,长江实业公司的信誉也正是这样树立起来的。

李嘉诚是怎样发家的?

8. 李嘉诚是怎麽成为亚洲首富的?

广东李嘉诚祖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