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奋斗了18年,还是不能和你坐一起喝咖啡

2024-05-06 00:49

1. 我奋斗了18年,还是不能和你坐一起喝咖啡

当年 ,麦子的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道尽了寒门子弟的辛酸血泪。
  
 作者用了十八年的奋斗历程,才终于融入到国际化大都市中,赢得了跟城市同学平起平坐的权利。
  
 平起平坐?开什么玩笑,以为自己是邓文迪?
  
 从出生起,多姊妹家庭出身的我连户口都没有,上小学前被称"黑户"。
  
 而你,光鲜亮丽的矿老板和家居老板的女儿。
  
 从小学到初中,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靠采摘黄花菜挣学费。
  
 闲暇只能阅读不知从哪借来的寥寥几本武侠书,还要趁如厕的时光,才不会被家务事打断。
  
 而你,早已换了几代的Walkman升级成MP3,初中起早恋男友是某市检察院院长的儿子。
  
 他学业优异,是见过家长的学霸,你的私人家教。因此,你即便沉醉于言情小说,还是成绩优良。
  
 高中时期,于我是没日没夜的捉题厮杀,题山卷海漫天飞。而你,只要混的上大学就好。
  
 这样铺天盖地的压力下,你还暗恋了隔壁班那个后来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的男孩。
  
 于是,在大学我们萍水相逢。
  
 坦白说,我没想过我们会成为朋友。你是班上会打扮又活跃的性感女神,而我大多时候老老实实地赚奖学金、考证。
  
 我这边厢埋头苦读做家教考证书,你那厢浓妆淡抹学化妆看瑞丽。
  
 只有到了考试前夕,我们的目标才大同小异:考好或考过。
  
 也许因这契机,我们被命运链接到一起。花了太多时间恋爱和社交的你,需要我陪你考前复习。
  
 
  
 
                                          
 你几乎是个资源整合器,跟敬业的老师聊人生,得指导。与优秀的男孩子情同兄妹,连做简历都是他们鞍前马后帮你搞定。
  
 作为闺密,我陪你逛街买化妆品。你曾说过,在欧洲,类似的陪伴称为人工劳务需付费。
  
 而你自带光环,处理起人际关系如鱼得水,偶尔请吃饭或买点小礼品便收服了大家的心。
  
 当我课余努力做家教积累生活费,你已经在谈判桌前谈笑生辉签协议,成为你那个董事长母亲的左膀右臂。
  
 我瘦骨嶙峋因家贫,你身材苗条自管理。
  
 我考虑要不要接受隔壁班男孩的表白,你移情别恋换了个白富帅男友。
  
 房子、车子算低配,工作类型也由己。反正家大业大需人继承。
  
 姐姐留学澳洲,妹妹身为广州某品牌代理的未婚妻,弟弟就读长沙名校,目前皆鞭长莫及。
  
 耳濡目染的熏陶,长袖善舞的个性,早已铸就了你良好的商界思维。有你助力,父母如虎添翼。
  
 而你不断在朋友圈发云游四方的靓照,或是拿下家居的大订单,妥妥的白富美。
  
 我忙着处理婚姻生活中的鸡零狗碎,你再择良人,改嫁拆二代。房子是自建的五层楼别墅,还要奢侈老公送你保时捷帕拉美拉。
  
 你说,孩子已百天,拆够了就移民米国。
                                          
 我怕话不投机半句多,你聊的是投资小目标上千万甚至上亿,而我理财刚入门。
  
 你的朋友圈是白富美、高富帅,谈豪车游艇、周游欧洲列国,我的朋友圈不过是焦虑的中产阶级,聊父母养老、如何打造斜杠之路。

我奋斗了18年,还是不能和你坐一起喝咖啡

2. 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谨以此文送给即将毕业的学子们
    
    我的白领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和我坐在“星巴克
    ”一起喝咖啡吗?不会,肯定不会。比较我们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
    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从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因为我只能报农村户口,而你是城
    市户口。如果我长大以后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么我就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无
    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非要到城市来?农村不很好吗?空气
    新鲜,又不像城市这么拥挤。”可是农村没有好的医疗条件,去年SARS好像让大家一夜之间
    发现农村的医疗保健体系竟然如此落后,物质供应也不丰富,因为农民挣的钱少,贵一点儿
    的东西就买不起,所以商贩也不会进太多货。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中买得起等离子彩电的农
    民毕竟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农民还在为基本的生存而奋斗,于是我要进城,要通过自己的
    奋斗获得你生下来就拥有的大城市户口。
    考上大学是我跳出农门的惟一机会。我要刻苦学习,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
    大学,我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我这
    个佼佼者心里不知是喜是忧。激烈的竞争让我不敢疏忽,除了学习功课,我无暇顾及业余爱
    好,学校也没有这些发展个人特长的课程。进入高中的第一天,校长就告诉我们这三年只有
    一个目标——高考。于是我披星戴月,早上5∶30起床,晚上11∶00睡觉,就连中秋节的晚上
    ,我还在路灯下背政治题。
    而你的升学压力要小得多,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功课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充足的时
    间去发展个人爱好,去读课外读物,去球场挥汗如雨,去野外享受蓝天白云。如果你不想那
    么辛苦去参加高考,只要成绩不是太差,你可以在高三时有机会获得保送名额,哪怕成绩忒
    差,也会被“扫”进一所本地三流大学,而那所三流大学我可能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数才能进
    去,因为按地区分配的名额中留给上海本地的'名额太多了。
    我们的考卷一样我们的分数线却不一样,但是当我们都获得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所交的
    学费是一样的。每人每年6000元,四年下来光学费就要2。4万元,再加上住宿费每人每年
    元,还有书本教材费每年1000元、生活费每年4000元(只吃学校食堂),四年总共5万元。
    2003年上海某大学以“新建的松江校区环境优良”为由,将学费提高到每人每年1万元,这就
    意味着仅学费一项四年就要4万元,再加上其他费用,总共6。6万元。6。6万元对于一个上海城
    市家庭来说也许算不上沉重的负担,可是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这简直是一辈子的积蓄。我
    的家乡在东部沿海开放省份,是一个农业大省,相比西部内陆省份应该说经济水平还算比较
    好,但一年辛苦劳作也剩不了几个钱。以供养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为例,除去各种日常必需
    开支,一个家庭每年最多积蓄3000元,那么6。6万元上大学的费用意味着22年的积蓄!前提是
    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不能生大病,而且另一个孩子无论学习成绩多么优秀,都必须剥夺他上
    大学的权利,因为家里只能提供这么多钱。我属于比较幸运的,东拼西凑加上助学贷款终于
    交齐了第一年的学费,看着那些握着录取通知书愁苦不堪全家几近绝望的同学,我的心中真
    的不是滋味。教育产业化时代的大学招收的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同学,而且还要有富裕的家长
    。
    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在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假期打工
    挣点生活费,我实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钱,那每一分钱都是一滴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挣
    来的血汗钱啊!
    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我发现与我的同学相比我真是土得掉渣。我不会作画,不会演奏
    乐器,不认识港台明星,没看过武侠小说,不认得MP3,不知道什么是walkman,为了弄明白
    营销管理课上讲的“仓储式超市”的概念,我在“麦德隆”好奇地看了一天,我从来没见过
    如此丰富的商品。
    我没摸过计算机,为此我花了半年时间泡在学校机房里学习你在中学里就学会的基础知
    识和操作技能。我的英语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我的发音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听不懂,这也
    不能怪我,我们家乡没有外教,老师自己都读不准,怎么可能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基础
    没打好,我只能再花一年时间矫正我的发音。我真的很羡慕大城市的同学多才多艺,知识面
    那么广,而我只会读书,我的学生时代只有学习、考试、升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我才能
    来到你们中间,才能与你们一起学习,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服从这个目标。
    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学的嘲笑,可以几个星期不吃一份荤菜,可以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图书
    馆和自习室,可以在周末自习回来的路上羡慕地看着校园舞厅里的成双成对,可以在寂寞无
    聊的深夜在操场上一圈圈地奔跑。我想有一天我毕业的时候,我能在这个大都市挣一份工资
    的时候,我会和你这个生长在都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做一个上海公民,而我的父母也会为
    我骄傲,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
    终于毕业了,在上海工作难找,回到家乡更没有什么就业机会。能幸运地在上海找到工
    作的应届本科生只有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水平,也许你认为这点钱应该够你零花的了,可
    是对我来说,我还要租房,还要交水电煤电话费还要还助学贷款,还想给家里寄点钱让弟妹
    继续读书,剩下的钱只够我每顿吃盖浇饭,我还是不能与你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
    如今的我在上海读完了硕士,现在有一份年薪七八万的工作。我奋斗了18年,现在终于
    可以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已经融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了,与周围的白领朋友没有什
    么差别。可是我无法忘记奋斗历程中那些艰苦的岁月,无法忘记那些曾经的同学和他们永远
    无法实现的夙愿。于是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了上面的文字,这些是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
    农村平民子弟奋斗历程的写照。每每看到正在同命运抗争的学子,我的心里总是会有一种沉
    重的责任感。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怨天尤人,这个世界上公平是相对的,这并不可怕,但是对不公平
    视而不见是非常可怕的。我在上海读硕士的时候,曾经讨论过一个维达纸业的营销案例,我
    的一位当时曾有三年工作经验,现任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人事行政经理的同学,提出一个方案
    :应该让维达纸业开发高档面巾纸产品推向9亿农民市场。我惊讶于她提出这个方案的勇气,
    当时我问她是否知道农民兄弟吃过饭后如何处理面部油腻,她疑惑地看着我,我用手背在两
    侧嘴角抹了两下,对如此不雅的动作她投以鄙夷神色。
    在一次宏观经济学课上,我的另一同学大肆批判下岗工人和辍学务工务农的少年:“
    是由于他们自己不努力,年轻的时候不学会一门专长,所以现在下岗活该!那些学生可以一
    边读书一边打工嘛,据说有很多学生一个暑假就能赚几千元,学费还用愁吗?”我的这位同
    学太不了解贫困地区农村了。
    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的同龄人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的行为将影
    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把这篇文章送给那些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和很久以前曾经
    吃过苦现在已经淡忘的人,关注社会下层,为了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
    的事情,让社会责任感驻留我们的头脑。
    我花了18年时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把这篇文章送给那些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和很久以前曾经吃过苦现在已经淡
    忘的人。为了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在作关乎众人命运
    的决策的时候,让这份社会责任感驻留我们的头脑。
    我插话: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有的人生来就很幸福,有的人生来就有残疾,但是
    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通过我们对自己的改造,我们还是能站在一起,我们的成功才是对我
    们最大的奖励,我们人生的价值也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这不正是人生所追求的吗?难道人生
    的价值仅仅只是物质生活吗
  ;

3.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几年前,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引起多少共鸣,一个农家子弟经过18年的奋斗,才取得和大都会里的同龄人平起平坐的权利,一代人的真实写照。   
               
    然而,数年过去,我恍然发觉,他言之过早。18年又如何?再丰盛的年华叠加,我仍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那年我25,无数个夙兴夜寐,换来一个硕士学位,额上的抬头纹分外明显,脚下却半步也不敢停歇。如果不想让户口打回原籍,子子孙孙无穷匮,得赶紧地找份留京工作。   
  
    你呢?你不着急,魔兽世界和红色警报?早玩腻了!你野心勃勃地筹划着“创业创业”。当时李彦宏、陈天桥、周云帆,牛人们还没有横空出世,百度、Google、完美时空更是遥远的名词,可青春所向披靡不可一世,你在校园里建起配送网站,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大小媒体的记者蜂拥而至。334寝室很快在全楼名噪一时,小姑娘们从天南地北寄来粉粉的信纸,仰慕地写道:“从报上得知你的精彩故事……”得空,爬上楼顶吹吹风,你眉飞色舞地转向我,以照顾自己人的口气说,兄弟,一起发财如何?    
  
    好呀,可惜,我不能。创业于你,是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棋,启动资金有三姑六眷帮忙筹集,就算铩羽而归,父母那三室一厅、温暖的灶台也永不落空。失败于我,意味着覆水难收一败涂地,每年夏天,为了节省三五百块钱的机器钱,爹娘要扛着腰肌劳损在大日头下收割5亩农田。   
  
    我穿着借来的西服完成了第一次面试,戴着借来的手表与心爱的女孩进行了第一次约会。当你拿到了第一笔投资兴奋地报告全班时,我冷静地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去做最后一份家教。没错,“这活儿技术含量忒低”,但在第一个月工资下发前,我租来的立锥之地与口粮全靠它维持。   
  
    不多久,互联网就遭遇了寒流,你也对创业意兴阑珊,进了家国有性质的通信公司,我被一家外企聘用。坐井观天的我,竟傻傻地以为扳回了一局。明面上的工资,我比你超出一截,税后8000,出差住5星级宾馆,一年带薪休假10天。玩命一样地投入工作,坚信几年后也有个童话般的结尾,“和公主过上幸福的生活”。   
  
    好景不长,很快,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说白领是句骂人的话。写字楼的套餐,标价35,几乎没人搭理它。午餐时间,最抢手的是各层拐角处的微波炉,“白领”们端着带来的便当,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后来,物业允许快餐公司入住,又出现了“千人排队等丽华”的盛况。这些月入近万的人士节约到抠门的程度。一位同事,10块钱的感冒药都找保险公司理赔;另一位,在脏乱差的火车站耗上3个小时,为的是18:00后返程能多得150元的晚餐补助。  
  
    这幕幕喜剧未能令我发笑,我读得懂,每个数字后都凝结着加班加点与忍气吞声;俯首帖耳被老板盘剥,为的是一平米一平米构筑起自己的小窝。白手起家的过程艰辛而漫长,整整3年,我没休过一次长假没吃过一回鸭脖子;听到“华为25岁员工胡新宇过劳死”的新闻,也半点儿不觉得惊讶,以血汗、青春换银子的现象在这个行业太普遍了。下次,当你在上地看见一群人穿着西装革履拎着IBM笔记本奋力挤上4毛钱的公交车,千万别奇怪,我们就是一群IT民工。   
  
    惟一让人欣慰的是,我们离理想中的目标一步步靠近。   
  
    突如其来地,你的喜讯从天而降:邀请大家周末去新居暖暖房。怎么可能?你竟比我快?可豁亮的100多平方米、红苹果家具、37寸液晶大彩电无可质疑地摆在眼前。你轻描淡写地说,老头子给了10万,她家里也给了10万,老催着我们结婚……回家的路上,女朋友郁郁不说话,她和我一样,来自无名的山城。我揽过她的肩膀,鼓励她也是鼓励自己,没关系,我们拿时间换空间。   
  
    蜜月你在香港过的,轻而易举地花掉了半年的工资,回来说,意思不大,不像TVB电视里拍的那样美轮美奂;我的婚礼,在家乡的土路、乡亲的围观中巡游,在低矮昏暗的老房子里拜了天地,在寒冷的土炕上与爱人相拥入眠。幸运的是,多年后黯淡的图景化作妻子博客里光芒四射的图画,她回味:“有爱的地方,就有天堂。”    
  
    我们都想给深爱的女孩以天堂,天堂的含义却迥然不同。你的老婆当上了全职太太,每天用电驴下载《老友记》和《越狱》;我也想这么来着,老婆不同意,你养我,谁养我爸妈?不忍心让你一个人养7个人。当你的女孩敷着倩碧面膜舒服地翘起脚,我的女孩却在人海中顽强地搏杀。   
  
    两个人赚钱的速度快得多。到2004年年底,我们也攒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万,谁知中国的楼市在此时被魔鬼唤醒,海啸般狂飙突进,摧毁一切渺小虚弱的个体。2005年3月,首付还够买西四环的郦城,到7月,只能去南城扫楼了。我们的积蓄本来能买90平方米的两居来着,9月中旬,仅仅过去2个月,只够买80多平。   
  
    没学过经济学原理?没关系。生活生动地阐释了什么叫资产泡沫与流动性泛滥。这时专家跳出来发言了,“北京房价应该降30%,上海房价应该降40%。”要不,再等等?我险些栖身于温吞的空方阵营,是你站出来指点迷津:赶快买,房价还会涨。买房的消息传回老家,爹娘一个劲儿地唏嘘:抵得上俺们忙活半年。在他们看来,7500元一平方米是不可思议的天价。3年后的2008,师弟们纷纷感叹,你赚大发了,四环内均价1万4,已无楼可买。   
  
    几天前,我看见了水木上一句留言,颇为感慨:“工作5年还没买房真活该,2003年正是楼市低迷与萧条之时。等到今天,踏空的不仅是黄金楼市,更是整个人生。”   
  
    真要感谢你,在我不知理财为何物之时,你早早地告诉我什么叫消费什么叫投资。   
  
    并非所有人都拥有前瞻的眼光和投资的观念。许多和我一样来自小地方、只知埋头苦干的兄弟们,太过关注脚下的麦田,以至于错过一片璀璨的星空。你的理论是,赚钱是为了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买到喜爱的商品,让生活心旷神怡。  而我的农民兄弟——这里特指是出身农家毕业后留在大城市的兄弟,习惯于把人民币紧紧地捏在手中。   
  
    存折数字的增长让他们痴迷。该买房时,他们在租房;该还贷时,他们宁可忍受7%的贷款利率,也要存上5年的定期。辛苦赚来的银子在等待中缩水贬值。他们往往在房价的巅峰处,无可奈何地接下最后一棒;也曾天真地许愿,赚够100万就回家买房。可等到那一天真的到来,老家的房价,二线、三线城市甚至乡镇的都已疯长。   
    
    当我还清贷款时,你买了第二套住房;上证指数6000点,当我好容易试水成为股民,你清仓离场,转投金市;我每月寄1000元回去,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你笑嘻嘻地说,养老,我不啃老就不错了;当我思考着要不要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会在多大程度上折损生活品质时,4个老人已出钱出力帮你抚养起独二代;黄金周去一趟九寨沟挺好的了,你不满足,你说德国太拘谨美国太随意法国才是你向往的时尚之都……   
  
    我的故事,是一代“移民”的真实写照——迫不得已离乡背井,祖国幅员辽阔,我却像候鸟一样辗转迁徙,择木而栖。现行的社会,注定了大城市拥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生活便利。即便取得了一纸户口,跻身融入的过程依然是充满煎熬,5年、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奋斗才获得土著们唾手可得的一切。曾经愤慨过,追寻过,如今,却学会了不再抱怨,在一个又一个缝隙间心平气和。差距固然存在,但并不令人遗憾,正是差距和为弥补差距所付出的努力,加强了生命的张力,使其更有层次更加多元。   
  
    可以想见的未来是,有一天我们的后代会相聚于迪斯尼(这点自信我还是有的),讲起父亲的故事,我的那一个,虽然不一定更精致更华彩,无疑曲折有趣得多。那个故事,关于独立、勇气、绝地反弹、起死回生,我给不起儿子名车豪宅,却能给他一个不断成长的心灵。我要跟他说,无论贫穷富贵,百万家资或颠沛流离,都要一样地从容豁达。   
  
    至此,喝不喝咖啡又有什么打紧呢?生活姿态的优雅与否,不取决于你所坐的位置、所持的器皿、所付的茶资。它取决于你品茗的态度。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4. 要花十八年才有机会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什么是幸福呢?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
  
 但是如果说你跨越了原有的生活阶层,进入更高的层次,这肯定是一件足够幸福的事吧,就像一个十年寒窗苦读的贫寒学子经过十年的苦读、十年奋斗,从那遥远的小山村走出来,进入高楼林立的一线城市,成为一线城市的市民,有车有房有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及幸福吧。
  
 这让我想起了中学时读过的一篇文章,相信那个年代的人应该大多数都听说过或者看过,即《我奋斗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这个故事当时激励了我很久,因为我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那时的我也在试图用读书这条出路来改变自己农民的身份,这也是父母对我的期望。
  
 无数次我都在想,18年那,才能有个机会跟那些城市里的孩子一起有机会享受平静生活,对于他们一出生就可以享受城市的各种资源,无论是基础设施、交通、教育、艺术,就连玩耍他们都有我们农村人想不到的花样,比如轮滑、旱冰、野营、冲浪等等。更不用说什么公园、花园、海底世界、游乐场,我也是直到工作了五年后才第一次坐了所谓的过山车和海盗船。
  
 所以以前也难免觉得这个世界不太公平呢,为什么别人可以轻而易举的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而我只能更多时候在家里看着山上的黄土飞扬和庄稼生长,所以很多农村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也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读书求学上,考上大学你的人生就会有不一样的变化。
  
 跨越阶层这个事情,说白了就是别人有的你也有可以有,通常我们说这叫改变命运。当然要剔除掉不切实际的欲望和幻象,比如也要跟富人一样在一线城市有十套房子,或者可以不工作还可以不愁吃不愁穿到处游玩。话说回来,我跟大多数人一样,都固执的认为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上学读书这一条,因为我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父母资源,他们也不可能提供多少人脉或者指导帮助我在城市里活得更好。
  
 不过跟大多数人一样,当我们终于大学毕业时,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是,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就算你是研究生又如何呢?改变命运的前提还是要在这个社会里生存下来,然后才是活得更好。
  
 于是可以看到很多身边同学的人生轨迹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回到了家乡,靠父母资源和人脉在附近城市或者县城生存下去,后来也小有所成,小日子过得也不错;还有一种就是义无反顾的扎进了大城市,跟这里的人搏一搏,寻找自己的机会,我也是加入后者,辗转去过三个大城市。因为对于我这类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回农村,要么在城市里站住脚。
  
 这回改变命运变得也更清晰了,那就是能否在一个城市活下去,并试图扎根。
  
 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我奋斗了18年才有机会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说这句说时我特意看了下电脑上的时间,现在是2021年12月26日,想在2003年的这个时候,我还真的不敢说自己未来是什么样子,那个时候差点就打回了一个农民,没准要是后来没有继续选择读书,我现在只是一个出卖体力的农民工,说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歧视农民工,而是说这可能是自己的一种出路。
  
 我自己也是花了18年,才敢说有点底气跟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咖啡厅喝杯咖啡,当然我很多年没有去过,记忆中也就去过两三次吧,点的也是瑞幸咖啡,因为当时领到优惠券,便宜。
  
 回到改变命运的这件事,年轻时总以为很简单,读书上大学,然后凭借自己的专业可以找到心仪工作,接着努力工作,顺利升职,等到了三十多岁也可以加入公司的管理人才体系。这样的人生路线现在看来完全是井底之外的幻象。当然要说的是不是说读书无用。
  
 因为当我们认识了命运的本质时,才会对它有清醒的理解,也打消了很多自己的妄想。
  
 吴军老师《见识》这本书开篇就对这个命运做了详细的解读,也是这本书让我也开始逐步放下心里的无力感,原来我对命运有个误会:
  
 凭什么别人就比我们强,我们为什么不能跟他们一天享受社会的基本福利。
  
 看看社会发展,再看看他们的历史,人家的父辈和爷爷辈就在城市里打拼,无论是轻松还是艰难,他们是经历了一代人或者两代人才在这个城市站住脚,而我们一个初出茅庐的人上来就想追求什么平等,点名要跟人家一样,这可不是梦想或者抱负,这叫一夜暴富,或者叫抢劫。
  
 时间这个东西不会骗人的,虽然现在社会机会很多,国家发展很快,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都是在风口上的那个人,就以为猪都能在风口飞起来,何况是个聪明的我们人类呢。
  
 真实情况,参照《见识》里提到,社会的人打比方按照财富和资源按照金字塔分了1-100层,我们向往的最完美生活是1层,这是在金字塔顶端,基本很难达到;而实际呢,我们现在可能在80层,甚至更低,比如90层。那么现在是向上走一层就是再跨越阶层的差异,也就是进入新的生活,从农村到城市生活这个层次跨越不止一层吧,那么从农村到一线城市生活,跨越的层次肯定不止十层吧。
  
 每向上一层,难度在于我们可能要付出100%的努力,而才可能有机会上去,但是这么理解是片面的,你以为79层的人一直等着被你超越么,他就是慵懒的人,我见过很多城市里的孩子,跟我年龄相仿的多数都很聪明,也很努力,那么一旦79层的他努力个10%,可能让我们努力到120%都很难追上。当然,你别忘了还有个人也在朝你努力,那就是81层的和82层等,他们也是在努力向上爬的。于是,如果你稍有懈怠,后面的人就可能把你超越了。
  
 这么说可能有很多人会不能接受,你看社会上总有哪个寒门学子突然间就抓住机会,然后大红大紫,事业有成。凭什么我们就要非得从80层一步一步往上爬呢,我也可能有机会大飞跃。这有点大跃进的思想和过度自信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这一点很重要,运气是很难控制的,而机会更是可遇而不可得的。所以从整体的普遍水平来看,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不能说因为自己很努力,就可以不要春天和夏天,直接到秋天去丰收,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带来的就是寻找各种所谓的捷径,甚至最终自己都会变成投机取巧的人。
  
 所以阶层跨越难度相当大,我们都有机会,但是越往上越难,难的不是个人努力程度,因为他们调用的资源也是他的实力,比如一个79层的人有家里的资源加持,父母有几套房,还有很好的人脉关系,那么你一个80层的普通人,拿什么去跟他们竞争呢,凭实力?可不一定富家子弟都是纨绔子弟。
  
 当我们清醒的认识了改变命运这件事后,也知道了这不是一己之力可以绝对改变的,靠运气靠人脉靠机会靠资源靠实力,这些都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那么我们也可以更欣然的面对眼下的现状,也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分析。
  
 如果我们奋斗了18年,也有机会在城市里扎下跟,买了自己的一个小房子,可能很远很偏,相比之下单位城市里的同事又在讨论买二套或者学区房,或者讨论换辆豪车时,我们没有什么好气馁的,也不必感叹彼此间差距好大。他有他骄傲的资本,我们也有我们自豪的地方,就是我们眼下的跨越已经打败了很多同行者,只是你的对手可能不是这些同事,或者说他们就是那个在79层有更多资源的人,他们也在向上前进。
  
 收一收心态,再读一读那篇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有机会才和你坐在一起和咖啡》,我想为她喝彩,因为她做到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希望我们都能清醒认识自己的位置,努力向前又能不在攀比中迷失自己。

5. 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一起喝咖啡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8期
  
 (文章写于2004年)
  
 我的白领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和我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吗?不会,肯定不会。比较我们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从我出生的一刻起,我的身份就与你有了天壤之别,因为我只能报农村户口,而你是城市户口。如果我长大以后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么我就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非要到城市来?农村不是很好吗?空气新鲜,又不像城市这么拥挤。”可是农村没有好的医疗条件,前年SARS好像让大家一夜之间发现农村的医疗保健体系竟然如此落后,物质供应也不丰富,因为农民挣的钱少,贵一点儿的东西就买不起,所以商贩也不会进太多货。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中买得起等离子彩电的农民毕竟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农民还在为基本的生存而奋斗,于是我要进城,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你生下来就拥有的大城市户口。
  
 
                                          
 
  
  
   考上大学是我跳出农门的惟一机会。我要刻苦学习,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我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我这个佼佼者心里不知是喜是忧。激烈的竞争让我不敢疏忽,除了学习功课,我无暇顾及业余爱好,学校也没有这些发展个人特长的课程。进入高中的第一天,校长就告诉我们这三年只有一个目标——高考。于是我披星戴月,早上5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就连中秋节的晚上,我还在路灯下背政治题。
  
   而你的升学压力要小得多,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功课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个人爱好,去读课外读物,去球场挥汗如雨,去野外享受蓝天白云。如果你不想那么辛苦去参加高考,只要成绩不是太差,你在高三时会有机会获得保送名额,就算成绩忒差,也会被“扫”进一所本地三流大学,而那所三流大学我可能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数才能进去,因为按地区分配的名额中留给上海本地的名额太多了。
  
 
                                          
 
  
  
 我们的考卷一样,我们的分数线却不一样,但是当我们都获得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所交的学费是一样的。每人每年6000元,四年下来光学费就要2.4万元,再加上住宿费每人每年1500元,还有书本教材费每年1000元,生活费每年4000元(只吃学校食堂),四年总共5万元。2003年上海某大学以“新建的松江校区环境优良”为由,将学费提高到每人每年1万元,这就意味着仅学费一项四年就要4万元,再加上其他费用,总共6.6万元。6.6万元对于一个上海城市家庭来说也许算不上沉重的负担,可是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这简直是一辈子的积蓄。我的家乡在东部沿海开放省份,是一个农业大省,相比西部内陆省份应该说经济水平还算比较好,但一年辛苦劳作也剩不了几个钱。以供养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为例,除去各种日常必需开支,一个家庭每年最多积蓄3000元,那么6.6万元上大学的费用意味着22年的积蓄!前提是任何一个家庭成员都不能生大病,而且另一个孩子无论学习成绩多么优秀,都必须剥夺他上大学的权利,因为家里只能提供这么多钱。我属于比较幸运的,东拼西凑加上助学贷款终于交齐了第一年的学费,看着那些握着录取通知书却愁苦不堪,全家几近绝望的同学,我的心中真的不是滋味。教育产业化时代的大学招收的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同学,而且还要有富裕的家长。
  
   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在大学校园里汲取知识的养分了!我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假期打工挣点生活费,我实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钱,那每一分钱都是一颗汗珠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挣来的血汗钱啊!
  
  
 
                                          
   来到上海这个大都市,我发现与我的同学相比我真是土得掉渣。我不会作画,不会演奏乐器,不认识港台明星,没看过武侠小说,不认得MP3,为了弄明白营销管理课上讲的“仓储式超市”的概念,我在“麦德隆”好奇地看了一天,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丰富的商品。
  
   我没摸过计算机,为此我花了半年时间泡在学校机房里学习你在中学里就学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我的英语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我的发音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听不懂,这也不能怪我,我们家乡没有外教,老师自己都读不准,怎么可能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基础没打好,我只能再花一年时间矫正我的发音。我真的很羡慕大城市的同学多才多艺,知识面那么广,而我只会读书,我的学生时代只有学习、考试、升学,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我才能来到你们中间,才能与你们一起学习,所有的一切都必须服从这个目标。
  
   我可以忍受城市同学的嘲笑,可以几个星期不吃一份荤菜,可以周六、周日全天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可以在周末自习回来的路上羡慕地看着校园舞厅里成双成对的男女,可以在寂寞无聊的深夜在操场上一圈圈地奔跑。我想有一天我毕业,能在这个大都市挣一份工资的时候,我会和你这个生长在都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做一个上海市民,而我的父母也会为我骄傲,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大上海工作!
  
   终于毕业了,在上海工作难找,回到家乡更没有什么就业机会。能幸运地在上海找到工作的应届本科生只有每月两千元左右的工资,也许你认为这点钱应该够你零花的了,可是对我来说,我还要租房,还要交水、电、煤气、电话费,还要还助学贷款,还想给家里寄点钱让弟妹继续读书,剩下的钱只够我每顿吃盖浇饭,我还是不能与你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
  
   如今的我在上海读完了硕士,现在有一份年薪七八万的工作。我奋斗了18年,现在终于可以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已经融入到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了,与周围的白领朋友没有什么差别。可是我无法忘记奋斗历程中那些艰苦的岁月,无法忘记那些曾经的同学和他们永远无法实现的夙愿。于是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下了上面的文字,这些是最典型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平民子弟奋斗历程的写照。每每看到正在同命运抗争的学子,我的心里总会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怨天尤人,这个世界上公平是相对的,这并不可怕,但是对不公平视而不见是非常可怕的。我在上海读硕士的时候,曾经讨论过一个维达纸业的营销案例,我的一位当时曾有三年工作经验,现任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人事行政经理的同学,提出一个方案:应该让维达纸业开发高档面巾纸产品推向9亿农民。我惊讶于她提出这个方案的勇气,当时我问她是否知道农民兄弟吃过饭后如何处理面部油腻,她疑惑地看着我,我用手背在两侧嘴角抹了两下,对如此不雅的动作她投以鄙夷的神色。
  
   在一次宏观经济学课上,我的另一位同学大肆批判下岗工人和辍学务工务农的少年:“大部分是由于他们自己不努力,年轻的时候不学会一门专长,所以现在下岗!那些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嘛,据说有很多学生一个暑假就能赚几千元,学费还用愁吗?”我的这位同学太不了解贫困地区的农村了。
  
   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我的同龄人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的行为将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把这篇文章送给那些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和很久以前曾经吃过苦现在已经淡忘的人,关注社会下层,为了这个世界更公平些,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社会责任感驻留于我们的头脑。
  
   我花了18年时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一起喝咖啡

6. 我这么努力,不是为了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1.
  
 跟一个同事聊天,说现在的工作没有什么成长,我想离开。
  
 她说,“我觉得你最近好浮躁。”
  
 “为什么呀?”
  
 “我觉得你太要强了,每天都特别想成功,想做成一件事情。”
  
 “是啊,我真的很想成功,不然干嘛这么努力。”
  
 “你不觉得这样很累吗,像我就不会这么想,我只要有一份工作,有稳定的收入,然后结婚生子,等着家里的房子拆迁,日子就过得很不错了。”
  
 。。。
  
 她说完,我不知道该怎么接话,突然发现我们是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
  
  女性是否守着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安逸度日就可以了? 
  
  在我看来,女性也应该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时刻保持对生活、对工作、对新生事物的热情,同时要学习经营婚姻、教育子女、孝敬老人。这两种并不冲突,有一份美满婚姻的同时,也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2.
  
 趁早的创始人王潇,江湖人称潇洒姐。
  
 26岁辞职读MBA,一路做到cosmo的总监。
  
 然后创立自己的品牌,读书、跑步、旅行、时尚、交际,一个不落。
  
 与此同时,她有了一个爱她的丈夫,一个可爱的女儿,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所有这些都是在同时稳步进行中,她并没有因为有幸福的家庭而放弃自己的事业,她也没有因为女儿年幼放弃自己的事业,她也没有因为老公工作繁忙而放弃事业;与此同时,她没有因为事业错过女儿的成长,也没有因为事业忽略老公伤害家庭。她很好的平衡了事业和家庭的关系。
  
  显然,在有些人的身上,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是完全可以并存的。 
  
 3.
  
 我还遇到过很多独立、自主、成熟的女性,她们既有成功的事业,也有幸福的家庭或者甜蜜的爱情。
  
 写过《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的赵星(网名: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她坚持7年每天写字,帮助无数迷茫的年轻人看清未来的方向;她辞职创业,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一个志同道合相亲相爱的老公。
  
 写过《拼了命,尽了兴》的王令凯(网名:小令君),她穷游8个月学习如何做沙拉,成立米有沙拉,成了中国的沙拉女王,她读书写字旅行健身一个不落;她还有一个愿意陪着她行走世界各地的男朋友。
  
 她们都是拼尽全力的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并不因为自己是女性,就寻求一份安稳的工作,相夫教子,度过一生。
  
 4.
  
 我们身边有很多男性、女性、长辈,都认为女性天生是要回归家庭的,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女性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之中,就像那句“名言”说的,“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美貌如花”。
  
 存在即有意义,这些话、观念存在,肯定有其意义所在,但是即便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了,作为女性,我们也不应该放弃心智的成长。
  
  在新的时代,女性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我们处在最好的时代,有如此多的机会让我们挖掘自己的潜能,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我们为什么不抓住这些机会,而要让我们的观念桎梏我们呢?
  
  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接受的观念不同,个人意识、心智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诚然,我们应该包容一切观念想法,但是,我这么努力,真的不是为了跟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想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促进个人心智成长的事情,去寻求自我存在的价值,去谈一场丰满的恋爱,去经营一场志同道合的婚姻,去寻找工作家庭的平衡,去找到最好的自我!

7. 再看《奋斗18年,我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少年时代,看到那篇《奋斗18年,终于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天真的以为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去实现,当时看的心情相当澎拜,一度膨胀到自己可以这样还可以那样,彻底跨越农门,过上朝九晚五,衣着光鲜,闲庭信步的好生活。于是不顾一切的去拼,很多次在心中鼓励自己,必须奋斗,累了就想象一下未来的美好,疲劳就安慰自己过了这个坎就好了,那一大管鸡血持续了好久。迷之自信在短期内确实带来不少帮助,阶段性成功一些。
  
 18年过去,咖啡早已不是那杯咖啡,我也不是那个我。失去了拼的动力和激情,余下的仅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因为无论如何努力,也达不到心中所想,付出太多,可能也只够到某些人与生俱来就有的。时不时思考到底是为了什么,投入产出比这么低,值不值。于是乎咸鱼理论在脑中悄悄出现,懒癌细胞吸收了内卷化的营养,迅速繁殖,沉迷于摸鱼,浑浑噩噩,每况愈下。
  
 直到小孩写字很难很痛苦时,才发现,该悬崖勒马,否则将回到原点。几年原地踏步就会毁掉十几年的努力,对不起自己的青春和18那年的梦。
  
  
 如今再看那篇文,感到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真的好难,当年就是幼稚天真,梦想成真所付出的代价不是想象的那般容易。付出的过程刚开始很享受,有成就感,再后来就是疲惫,往事不堪回首,无论如何拼都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反而失去了健康,被迫放弃了兴趣爱好,将就的生活一直在为所谓的成功让步,其实成功就是为了好生活,这两者某些时候在现实中相悖,很难平衡。最终终于明白,文中的理想生活只能在下一代身上实现。普通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过上本地土著的生活,除非自己真的特别成功,但也要被迫放弃好多。
  
 即使在一起工作,也是来去匆匆,上班忙工作,下班忙生活。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哪有什么闲心坐在一起。时间被工作生活家里分割的四分五裂,个人不再完全属于自己,无法自由支配时间。
  
  
 有点时间和空间,只想静静或是刷刷抖音换换脑子,看看不费脑的好笑的快餐小视频,放松放松大脑和心情。下班回来,甚至连说话都嫌费劲,不想听到任何声音。
  
 我的天,这都是怎么了,我们都是工具人,何必为难自己。看年龄,其实都还是年轻人,该有活力和精力,实际连老年都不如,没有时间来经营自己的生活,只是被动的去工作,完成任务式的生活,一天天就这样荒废。理想和未来早就埋没在柴米油盐中,情怀和素质被各种繁琐事务击的支离破碎。一旦忙起来,无暇顾及你我的感受和自身形象,只想快速解决问题,结束事务。追求极简式工作模式。心中明白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实际就是摆脱不了。多数人都在为五斗米而折腰。

再看《奋斗18年,我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8. 我努力20年,也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

之前在网上就看到类似的文章,有“我努力了十八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还有“就算我努力十八年,也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以前对这两篇文章存在自重模棱两可的态度,觉得每一个都各有道理,现在有了自己的体会,才觉得心酸,其中的滋味也只有自己经历过,明白了才能体会!
  
 上学几年,不是重点,不远千里过来魔都实习工作,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为自己拼一把,可是现在才觉得,真难!
  
 刚来魔都,经理到火车站接我,开车的是一位富家子弟,经理说他家很有钱,身价上亿吧!我也记得那会的眼神,也许因为富家子弟一般交往都是美丽的女神吧,起码也是网红的样子。像我们这种从农村来的,长相一般,什么都一般的人怎么入得了他的法眼,只知道我们是有很大很大的差距的。
  
 来到公司,慢慢熟悉了,也没有了当初那种感觉,一起出去玩,出去工作,但是却越来越觉得差距。他家里住别墅,还有别的房子,车也有好几辆,丰田,奥迪,宝马跑车,还有几个我不太认得,还有一般不开的法拉利,虽然你们可能会说这算什么,但是对于我们平民阶层来说,这个已经是很大很大的差距了!
  
 他带我们出去玩,去过一个浦西东方明珠下的餐厅,这个消费我下个决心还能消费,后来他又带我们去过一个上海小街里的餐厅,需要脱鞋,是那种榻榻米的形式,一杯饮品都需要五十五块钱,消费对我来说还是很高的,但是对他们来说这个很一般。
  
 出来他们说猫屎咖啡,多贵多贵,开车带我们看夜景,有富人区,这些都不是我们能涉足的,因为有些地方说你钱包没有十万块钱都不好意思消费!我觉得,十万对我来说,在我们小县城,可以付一个郊区的房子一半的钱了,我怎么可能去这样消费?
  
 就在昨晚,我感觉到了这些差距,甚至有些不愿意再跟他一起出去的感觉,我觉得这些差距让我很自卑。
  
 回来后我和室友说,室友说,你不是给自己添堵么?我们连一个车的人比都心有余而力不足,你和有好几辆车的人去比,这样不就是给自己添堵吗?好好过自己的生活,不要和人家比,这样你一辈子都活在阴影之下了!
  
 虽然,我努力二十年都不能和你做在一起平等的喝咖啡,但是我也不应该自卑,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我会很难过,与其这样,还是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