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特饮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业绩增长下的隐忧

2024-05-05 13:59

1. 东鹏特饮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业绩增长下的隐忧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这句颇为“洗脑”的广告语如今已经成功占领了消费者心智,东鹏饮料也在去年5月份登陆A股主板上市。2月27日,功能饮料品牌“东鹏特饮”母公司东鹏饮料,交出了上市以来的第一份成绩单。 
  
  东鹏饮料2021年财报显示,去年公司总营收约为69.78亿元,同比增长40.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93亿元,同比增长46.9%。 
  
  上市首年营收利润双增长,东鹏饮料的成绩表现颇为抢眼,但在能量饮料市场红牛依然是绕不过的“老大哥”,东鹏特饮的那句“累困了喝XX”的广告词,也是在红牛弃用了之后的拾人牙慧。 
  
  如果说此前未成气候的东鹏特饮,尚未被红牛当做真正的对手,那么这个曾今被忽视的品牌,如今已经默默发育成长为红牛在国内市场的最大威胁,国内能量饮料市场的争霸赛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 
  
  东鹏特饮已超越红牛,成为国内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额占有率第一品牌。 
  
  根据权威机构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年12月-2021年11月,东鹏特饮销售额同比增长28.4%,超过能量饮料行业的平均增速10.8%近3倍之多;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的20.2%,跃升到23.4%,升幅高达27%。从能量饮料销售量(单位为吨)来看,份额达到31.7%,已超越红牛成为行业第一。 
  
  此前国内功能饮料市场中,红牛长期稳坐行业第一宝座,而上市仅不到一年就把红牛薅下第一宝座的东鹏特饮究竟是何方神圣? 
  
  东鹏特饮看似是近年来才被大众消费者广为熟知,其实东鹏特饮的母公司东鹏饮料早在1987年就已诞生。 
  
  东鹏饮料在成立之初是一家国有饮料企业,主要销售产品也不是能量饮料,而是凉茶与饮用水,这与东鹏饮料的建厂地址有着密不可分关系。 
  
  东鹏饮料成立于广东深圳,在这里大街小巷每隔不远就会有一家凉茶铺子映入眼帘,饮凉茶能够清热祛湿是部分中国老一辈南方人的共识,而凉茶的制作原料也正是各种中草药材。从这一点来看,东鹏饮料的血液里似乎一直有着功能饮料的基因。 
  
  而东鹏饮料从凉茶到能量饮料的跨越,与其现任掌门人林木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林木勤出生于广东汕尾,成长在经商氛围浓厚的潮汕地区,17岁考入中山大学,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的林木勤并没有直接选择创业,而是像许多普通人那样每日勤勤恳恳的过着“打工人”的生活。 
  
  1997年,33岁的林木勤进入东鹏实业管理层,在这一阶段林木勤了解到了饮料行业的详细运作过程,并积累了大量一线经验。 
  
  2003年,国有企业改制收购之年,林木勤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饮料小厂,这便是拥有东鹏特饮如今已经成为上市品牌的东鹏饮料的前身。 
  
  在接手东鹏饮料之初,企业年营业收入不足2000万元,国内饮料市场品牌林立,想要在红海市场中成功突围十分困难,相较于红牛等品牌,东鹏特饮不具有品牌知名度,产品方面也没有特点,与红牛的能量饮料产品从包装到定位都大同小异,被消费者调侃为“山寨红牛”。 
  
  2009年,在国内市场上功能饮料逐渐受到欢迎,一直深耕于饮料行业一线的林木勤,敏锐的察觉到了能量饮料市场需求增长的潜力空间尚未被完全发掘,认为这正是东鹏特饮等待许久的翻身良机。 
  
  机会已经出现,该怎样把握是新问题,或许是考虑到能量饮料品牌都在以红牛作为行业标杆,各品牌推出的产品也都是罐装形式,产品趋同化较为明显,改变产品包装,用产品差异化突围就成了东鹏特饮的破局思路。 
  
  彼时国内能量饮料大多是罐装形式,消费者如果没能迅速喝完的话不便于携带,并且长时间不密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会使口味产生变化。 
  
  考虑到这些用户痛点,东鹏特饮推出了带有防尘盖包装的PET塑料瓶装版,这一举措使得东鹏特饮首先在外形上就与其他能量饮料形成了差异,这个带有防尘盖的小细节更令消费者印象深刻,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正是这个看似“多余”的防尘盖,在后来帮助东鹏特饮打开了货车司机市场。 
  
  更换包装后的东鹏特饮通过产品差异让消费者记住了自己,并且相较于金属铝罐,使用PET塑料瓶也能压缩生产成本。更换包装的举动既收获了消费者,也压缩了自己的生产成本,东鹏特饮从一个小细节撬动了整个能量饮料市场份额。 
  
  2013年,东鹏特饮签约谢霆锋为品牌代言人,开始在全国市场布局。 
  
  通过“营销+渠道”的消费品经典打法,东鹏特饮逐渐走近全国消费者视野,公司营收也是连年攀升,这一时期的东鹏特饮已经初见气候,但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东鹏特饮是怎样脱颖而出,成为A股上市能量饮料第一股的呢?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能量饮料不止功能定位相似,而且味道也极为相似,和可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多数消费者难以从口感上分辨“红牛”、“东鹏特饮”、“黑卡”等能量饮料的区别。 
  
  在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营销就成了能量饮料品牌脱颖而出的战局关键节点,东鹏特饮先是请来谢霆锋代言,后来又有了“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洗脑广告。 
  
  但如今已经超过红牛成为国内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额占有率第一的东鹏特饮,只是用营销策略就突破了红牛多年来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的品牌意识吗? 
  
  东鹏特饮与其他能量饮料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足够有吸引力的价格,二是足够下沉的渠道。 
  
  1.用价格差寻找生存空间 
  
  在消费品行业花费巨额营销费用,在消费者端建立起的品牌心智,往往在绝对的价格优势冲击中很难有消费者对品牌继续保持忠诚; 
  
  东鹏特饮在更换为PET塑料瓶包装后,不止解决了用户一次喝不完不方便携带和保存的问题,而且东鹏特饮250ml的产品相较于红牛相同规格的罐装产品,销售价格便宜了一半,售价为3元,而盒装版本的250ml东鹏特饮售价仅为2元。 
  
  东鹏特饮弯道超车红牛的关键点之一,正是这几块钱的价格差。 
  
  需要能量饮料的不止有都市白领,也有普通的卡车司机和流水线工人,以及小镇网吧里的年轻人。 
  
  由于能量饮料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口感并无明显区别,那么对于普通消费者群体而言,相较于红牛250ml六块钱的价格,相同容量价格却只需要三块的东鹏特饮就显得有点“真香”了。 
  
  东鹏特饮和红牛的品牌调性区别使得二者在营销策略上有着明显区别。 
  
  红牛的logo经常出现在各种极限运动上,如高空跳伞、翼装飞行、高山滑雪等,在一个个让人心跳加速、血压拉满的极限运动视频中,总能在醒目的位置发现红牛的logo,视频弹幕上也飘着网友的弹幕“我出钱你出命”、“世界上最危险的运动,是红牛赞助的运动”。 
  
  红牛的品牌形象和各种高大上的极限运动捆绑在了一起,六块钱的售价也有了锚定点。 
  
  另一边的东鹏特饮曾推出品牌微电影,从名字上看就很接地气,如“货车司机篇”、“工厂女工篇”、“建筑工人篇”。这些温馨的电影人物或许正是东鹏特饮对自己用户的画像,这些被忽略的群体成为了东鹏特饮超车红牛的关键点所在,三块钱的售价则为部分群体在“累了困了”时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2.有些人可能不是不喝能量饮料,他只是不喝红牛 
  
  接地气的价格需要匹配接地气的渠道,东鹏特饮不止在价格上与红牛错过了身位,在渠道选择上也和红牛有着区别,毕竟与其让用户知道、了解到自己的品牌,不如简单直接的让用户随手就能买得到。 
  
  东鹏特饮的渠道足够下沉,服务区、加油站、网吧、小超市等,这些被红牛看做“塞牙缝”的蚊子肉被东鹏特饮掌握在了手中。 
  
  这些场景中的消费者其实并不是不喝能量饮料,他们可能只是不喝红牛,比品牌更重要的是和消费者需求相匹配的产品。 
  
  东鹏特饮财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经销商2312家,全国活跃网点209万家,广东区域实现销售收入31.99亿元,同比增加29.67%;在华东区域实现销售收入7.72亿元,同比增加79.07%;西南区域实现销售收入4.32亿元,同比增加65.37%;华北(含北方大区)实现销售收入3.39亿元,同步增加45%;华中区域实现销售收入7.53亿元,同比增加44.32%。 
  
  由于地理区域限制,东鹏特饮在广东市场的耕耘更加下沉细化,此前投资市场也担忧区域会限制东鹏特饮的发展,如今东鹏特饮财报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够走出广东,广东区域销售收入占比已由49.99%下降至45.94%,东鹏饮料也表示将继续发展渠道全国化。 
  
  结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就东鹏特饮的“价格”和“渠道”,在企业营收增长开始乏力时,反而会成为限制营收增长的瓶颈。企业增收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继续扩张渠道,如品牌出海,二是推出价格较高的高端产品,用品牌溢价达到增收的目的。 
  
  届时主打性价比的东鹏特饮,能否撕掉“廉价”的标签走向高端呢?东鹏特饮或许该向小米取取经。

东鹏特饮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业绩增长下的隐忧

2. 东鹏饮料凭“东鹏特饮”冲击IPO:产品结构单一 销售费用呈上升趋势

 日前,证监会官网更新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鹏饮料”)招股书。从招股书公布的数据来看,近年来东鹏饮料的收入主要由能量饮料贡献,2017年-2019年,能量饮料占总收入的比例均超过9成。
      上半年实现营收24.69亿元 
   东鹏饮料主营业务为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东鹏特饮、由柑柠檬茶、陈皮特饮、包装饮用水等,其中东鹏特饮是其主导产品。
      从数据来看,过去三年,东鹏饮料营业收入实现持续增长。2017年-2019年,东鹏饮料分别实现营收28.44亿元、30.38亿元和42.09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亿元、2.16亿元和5.71亿元。今年上半年,东鹏饮料实现营收24.69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1亿元。
      根据招股书,预计2020年1-9月份,东鹏饮料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将增长11.08%至35.76%,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将增长33.27%至70.03%,扣非后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将增长21.14%至54.85%。
    销售费用呈上升趋势 
     招股书称,报告期(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份)内,公司销售费用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系随着公司规模的提升,逐步加大在广告、渠道、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同时由于产品销量的增长,运输费有所增加。
      而销售费用中,宣传推广费(主要包括广告宣传费及渠道推广费)在报告期内分别为4.37亿元、5.43亿元、4.30亿元及1.59亿元。其中,广告宣传投入主要包括电视电台广告、互联网广告、户外广告及专题活动费用等支出。报告期内,东鹏广告宣传投入金额分别达到3.85亿元、4.82亿元、3.45亿元及1.28亿元。
    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从招股书来看,近年来,能量饮料一直是东鹏饮料营收的“支柱”。
   数据显示,能量饮料作为东鹏饮料主导产品,报告期内(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份)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19%、94.99%、95.11%及92.05%。报告期内,能量饮料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7.35亿元、28.85亿元、40.03亿元和22.73亿元。
   而东鹏饮料的能量饮料主要为东鹏特饮,具体可分为金瓶特饮(250ml及500ml)、金罐特饮(250ml)和金砖特饮(250ml)共3中包装类型;2020年,东鹏饮料新推出含气能量饮料东鹏加気。
          
   不过整体而言,今年上半年,非能量饮料及包装饮用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69亿元及1669.04万元,二者合计规模仍远不及能量饮料带来的收入。而招股书也提到,虽然东鹏饮料近年来陆续推出由柑柠檬茶等其他系列产品,但整体销售规模相对较小,短期公司仍存在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风险。
     
   除了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以外,报告期内,广东区域销售收入占东鹏饮料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达到66.66%、61.10%、60.12%及53.91%。招股书称,虽然公司积极开拓广西、华中、华东等市场,报告期内广东区域收入占比不断下降,但整体而言公司在广东区域的销售占比依然较高,销售区域较为集中,经营业绩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该区域的市场情况。
      拟募资14.93亿元用于生产基地建设等 
      根据招股书,此次冲击资本市场,东鹏饮料拟募资14.93亿元,其中8.09亿元拟用于生产基地建设、3.71亿元拟用于营销网络升级及品牌推广、7521.22万元用于信息化升级建设、3147.0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2.06亿元用于总部大楼建设。
   其中,生产基地建设包括华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及重庆西彭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分别拟投入募集资金4.69亿元及3.40亿元,投资总额分别达到7.29亿元及5.09亿元。两个项目建成后,将分别形成年产48.12万吨饮料及年产39.50万吨的生产能力。
   谈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招股书称,目前公司广东地区生产基地能量饮料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趋于饱和,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华南生产基地的建设,有利于缓解公司产能瓶颈,提高供货能力。
   此外,为了进一步满足中、西部地区的市场需求,缩短运输半径,降低运输费用,提升盈利水平,拟建设重庆西彭生产基地。随着重庆西彭生产基地的建成,公司在华南、华东、西南均有生产基地,将形成完善的产能分布。
   而从招股书披露的整体产能利用率来看,报告期内,东鹏饮料按照生产吨数计量的总产量分别为55.60万吨、64.84万吨、101.61万吨及60.16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5.10%、62.03%、66.38%及74.46%。其中,能量饮料合计产能利用率为85.20%、65.48%、73.00%及88.31%。

3. 半个月市值翻5倍的东鹏特饮,什么来头?

   说起东鹏特饮这家企业,不得不说说企业的创始人——林木勤。 
    林木勤是一个从基层一步步做上总经理的人物,早年间一直服务于一家国企饮料公司,后来股份改革,他便乘势买下一些设备开始了创业生涯,起步初期一直做低端饮料,靠打价格战生存,然而他深刻地知道这样的经营并非长久之道,于是在一个契机之下,他发现了国内功能饮料市场的蓝海,于是他大刀阔斧进行改道,把功能性饮料作为主战场,几年时间,他打广告,请谢霆锋代言,东鹏特饮一时间知名度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销售额的暴涨。
            然而林木勤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歇,在经过几年的筹划运作之后,东鹏特饮于2021年5月27日上市,短短半月时间市值从百亿估值飙升到千亿,直接翻了5倍多,在这种始料未及的情况下,东鹏特饮似乎意识到了不对劲,于是在6月16日发布了市场风险提示公告:大意是目前公司市值已经严重高估。  
       对于东鹏特饮来说,其估值千亿确实存在有人炒作的嫌疑,市场投资者应该持谨慎态度。不夸张地说,我甚至都在想这样的一个企业,它能走多远的路都是未知。原因是风险系数太高。
    根据招股书,东鹏饮料的的主营业务为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导产品为能量饮料东鹏特饮系列产品,在2018年至2020年(报告期),能量饮料分别实现28.85亿元、40.03亿元、46.55亿元,占同期主营业务的收入比例为95.51%、95.50%、94.32%。 
    也就是说功能性饮料占其业务收入的9成以上。假如这个产品上出现一些不好的消息,随之而来的就是业务缩水。
       根据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东鹏特饮在功能性饮料市场占有率为15%,而第一名红牛的市场份额为57%,第三名乐虎份额为10%。
    通过以上数据可见其市场占有率虽然排名第二,但与第一名相比,市场份额不到其三分之一。而第三名的市场份额却紧随其后,另外再加上市场上新兴的新品牌的瓜分,未来功能性饮料的市场份额还会扑朔迷离。
          东鹏饮料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76%、0.72%及0.67%,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水平保持一致。   
    根据其申报的50多项技术专利来看,其中大部分都属于外观专利,而饮料专利只有2项,在饮料这样的一个门槛不是很高的行业内,这样的技术壁垒对企业远远起不到护城河的作用。
          综上所述,东鹏特饮的市场盈利模式简单,单一,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壁垒弱,这些都不利于其长期的发展。当然,一家企业的现在不能代表其未来,具体发展还要看企业家有没有创新精神,有没有做百年老店的愿景和雄心。毕竟事在人为,其发展至今也不过是短短20年。   

半个月市值翻5倍的东鹏特饮,什么来头?

4. 深陷收入单一、销售集中困境,东鹏特饮能否借上市突围?

   
        
   根据东鹏特饮日前更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前三季度公司营收预计在36亿-44亿元之间,同比增11.08%-35.76%,净利润在5.8亿-7.4亿元之间,同比增长33.27%-70.03%。
     
   不过查阅东鹏特饮招股书却发现,该公司收入高度依赖能量饮料板块,近三年占比几乎都在95%以上。此外,作为发家于广东的企业,东鹏特饮虽然2013年就宣称进军全国市场,但省内市场营收占比长期超过60%。此前,上交所就在给东鹏特饮招股书的反馈意见中要求公司充分揭示产品收入单一和收入区域集中的风险。
     
   事实上,不仅仅是东鹏特饮,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杀入能量饮料市场,其中更不乏行业巨头,如统一、伊利、安利等。东鹏特饮能否借上市突围能量饮料市场,还有待观察。
    
    能量饮料收入占比长期超过90% 
    
   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东鹏特饮近日更新了招股说明书。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9月,东鹏特饮预计营业收入为36亿-44亿元,同比增长11.08%-35.76%;营业利润为7.6亿-9.45亿元,同比增加32.78%-65.1%;净利润为5.8亿-7.4亿元,同比增长33.27%-70.03%。
     
   不过在东鹏特饮亮眼的财报数据背后,却存在着收入来源单一这一隐忧。
     
   招股说明书显示,东鹏特饮旗下产品涵盖能量饮料、非能量饮料以及包装饮用水三大类型。其中,能量饮料为主导产品。2017-2019年,能量饮料分别贡献收入27.35亿元、28.85亿元和40.03亿元,占总收入的96.19%、94.99%和95.11%。同期非能量饮料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63%、3.28%、3.53,包装饮用水占比分别为0.08%、1.21%、0.98%。
     
   对于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的风险,东鹏特饮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如果能量饮料行业市场环境出现恶化,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东鹏特饮亦对产品线进行了调整。2018年,东鹏特饮对陈皮特饮重新进行包装,2019年推出新品“由柑柠檬茶”,2020年3月再次推出全新包装上市的“由柑柠檬茶王炸”。不过截至目前,这些尝试效果并不理想。今年上半年,东鹏特饮的能量饮料合计实现的销售收入约22.73亿元,占比依旧高达92.06%。
     
   对单品过度依赖的背后,则是东鹏特饮重营销、轻研发的经营思路。
     
   数据显示,东鹏饮料过去三年研发费用分别为2152万元、2181万元、2803万元,相反,其销售费用同期高达8.3亿元、9.7亿元和9.8亿元。此外,其销售人员为3880人,占比65.55%,而研发人员只有96人,占比仅为1.62%。
     
   对于饮料企业来说,研发水平及专利、配方可以被看做是核心竞争力甚至护城河,尤其是对于迭代速度非常快的快消行业,企业必须时刻跟随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才能确保在竞争中不掉队。过往的饮料行业巨头无不是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来保持密集的推新节奏。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表示,推出新品对营收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新品销售平平,对于其财务数据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增加其投入成本,拖累业绩,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这也是较大的考验。
    
    销售区域过于集中华南地区 
    
   除了收入来源单一,东鹏特饮还有销售区域相对集中的风险。
     
   东鹏特饮最早起步于广东地区,2013年开始进军全国市场,目前以深圳为营销计划中心,设立了广东、华南、华东、华北、西南、特通六大事业部,完成全国市场的基本布局,但时至今日公司对省内市场仍较为依赖。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广东区域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6.66%、61.10%及60.12%。
     
   事实上,东鹏特饮也意识到了上述问题。其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公司在广东区域的销售占比仍然较高,销售区域较为集中。因此该区域的经济结构、市场容量、消费水平及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将对公司未来盈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东鹏饮料选择扩产能这条路子。此番上市,东鹏特饮拟募集8.09亿元用于规划建设11条生产线,一旦顺利建成将形成近90万吨的生产能力。
     
   不过,东鹏特饮现有的产能也并未达到完全饱和状态。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东鹏饮料的产能分别约为74.04万吨、104.53万吨、153.08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5.1%、62.03%、66.38%。对此,证监会也曾提出募投项目新增产能的消化能力是否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疑问。
     
   近年来,随着 健康 消费意识的不断普及,能量饮料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据欧睿国际发布的《Energy Drinks in China》显示,2014年至2019年国内能量饮料非现场消费的销售金额复合增速为15.02%,是饮料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之一。前瞻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我国功能饮料零售额由2013年的232.6亿元增至2017年的415.2亿元,2018年零售额突破450亿元,预测到2020年将达到680亿元。
     
   如此巨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入局者。2019年4月,今麦郎推出天豹牛磺酸能量饮料和神麻火麻能量饮料;2019年3月,盼盼推出豹发力能量饮料;2018年7月,汤臣倍健推出F6能量饮料;2018年4月,伊利集团推出焕醒源能量饮料。
     
   除了后来者,东鹏特饮需要面对的还有红牛和乐虎。数据显示,红牛以57%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东鹏特饮以1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而乐虎以10%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
     
   赖阳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东鹏特饮目前依旧存在的问题是消费者对于东鹏特饮产品并没有刚性的追求和向往。与其他能量饮料品牌相比,东鹏特饮之所以会受到部分消费者的选择,主要是因为较高性价比和渠道突破。未来东鹏特饮还需要在产品、定位、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找到独有的竞争点。

5. 东鹏饮料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50%

新京报讯(记者 王子扬)7月14日,东鹏特饮母公司东鹏饮料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6.65亿元-6.85亿元,同比增长50.69%-55.22%。
  
 
  
  
 业绩预告显示,东鹏饮料预计2021年半年度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5亿元-6.7亿元,同比增长45.26%-49.73%。针对业绩变动,东鹏饮料称,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营业收入预计为36亿元-37.2亿元,同比增长45.78%-50.64%。此外,公司加强开拓华东、华中、西南等省市地区的小卖店、独立便利店、报刊亭等传统渠道,同时加速开发高速路服务区、加油站、大型卖场、连锁商超、连锁便利店等渠道,提升产品的整体铺市率与覆盖广度。
  
 
  
  
 今年5月27日,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A股“功能饮料第一股”。东鹏饮料成立于1994年,2003年完成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2009年推出瓶装“东鹏特饮”,2013年开始布局全国市场。2018年-2020年,东鹏饮料营业收入分别为30.38亿元、42.09亿元、49.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6亿元、5.71亿元、8.12亿元;2021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1亿元,同比增长83.37%。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李严 校对 柳宝庆

东鹏饮料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