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拉萨的资料

2024-05-05 02:28

1. 关于拉萨的资料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91°06′,北纬29°36′。东邻林芝地区,西连日喀则地区,北接那曲地区,南与山南地区交界。南北最大纵距20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277千米。总面积31662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关于拉萨的资料

2. 有关拉萨的大概资料

拉萨,简称“拉”,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1],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海拔3650米(要防内源氧缺乏症),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2]
拉萨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拉萨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各类资源,相对于全国和自治区其他地市,具有较明显的资源优势。[3]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拉萨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风俗民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欧洲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4]等荣誉称号。
2017年,拉萨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3. 关于拉萨的资料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91°06′,北纬29°36′。东邻林芝地区,西连日喀则地区,北接那曲地区,南与山南地区交界。南北最大纵距20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277千米。总面积31662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
  拉萨
  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东经 91°06′,北纬29°36′,海拔3650多米。
  邮政编码:850000
  区号:0891
  英文名:Lhasa
  汉语拼音:Lasa
  车牌编号:藏A
  拉萨市辖7县(当雄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县、尼木县和林周县)1区(城关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55万,其中市区人口近27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首批公布的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廓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廓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北部当雄全县和尼木、堆龙德庆、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区乡属藏北草原南沿,水草丰美,牧业兴旺,盛产牛羊肉类、酥油和牛绒、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萨河谷,南部属雅鲁藏布江中游,为西藏较好的农业区之一,盛产青稞、小麦、油菜籽和豆类,“拉萨一号”蚕豆更是饮誉中外的良种。拉萨周围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作用的地热温泉遍地,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享誉整个藏区。
  拉萨市区地处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称为雨季。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交通
  * 拉萨贡嘎国际机场
  *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于2005年10月全线贯通,2007年7月1日正式通车。
  * 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等。
  乘车指南
  拉萨至格尔木1165公里,车费200—240元;拉萨至泽当191公里,车费30—50元;拉萨至昌都1121公里,车费280元;拉萨至成都2415公里,车费540元;拉萨至日喀则280公里,车费48—90元;拉萨至樟木754公里,车费130元;拉萨至江孜264公里,车费50元。
  自然地理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北高南低,中南部为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地势平坦。
  念青唐古拉山
  在拉萨以北100公里处,屹立着举世闻名的念青唐拉大雪山,北沿是纳木错,山顶最高处海拔7117米。
  念青唐古拉山脉屹立在西藏高原中部,自西向东约600公里,它西接岗库卡耻,东南延伸与横断山脉的伯舒拉岭相接,中部略为向北凸出,它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两条大水系的分水岭,同时将西藏自治区分为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地域。 大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青、藏两省区天然分界线,也是青藏线109国道的最高点。
  “念青唐古拉”,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由此可见藏民对它的崇敬相希望。这四座山峰及其周边地区曾受到强烈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了如今较为陡峭的山岭,尤其西北坡更是陡峭异常。山势笔直,险要壮观。
  药王山
  药王山上是拍摄布达拉宫最好的角度,尤其是半山腰。在旅行季节的清晨,经常会有密密麻麻的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汇集在药王山上等待第一缕光线照亮布达拉宫的瞬间。
  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顶。
  药王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咫尺相对,两山之间有市内的一条主要干道穿过。过去,两山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层是门洞,是拉萨城的门户。60年代拉萨扩建,拆掉了佛塔,几十米宽的柏油路拉开了两山的距离。有人认为断了神脉,曾想法用经幡将两山连接起来。每年藏历年来临时,虔诚的信徒都要来此将新幡挂上。现已重新以塔相连。
  米拉山
  米拉山途经墨竹工卡县。米拉山高达4700多米,耸立在拉萨之东,米拉山对于西藏高原的千山万仞来说,虽然不过是一座小小的山体,但它却和南部的布达拉山构成了一条南北向的分水岭,横于东西向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之中,成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
  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对拉萨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拉萨市民很热爱这条河,每到周未或节假日,成群结队的拉萨人或开车或步行到拉萨河的沿岸、河谷,搭上帐篷,或钓鱼、或戏水、或沐浴,喝着酥油茶,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美食,尽情享受拉萨的灿烂阳光与闲情逸致,很像汉族的野炊。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嘉黎里彭措拉孔马沟。流经那曲、当雄、林周、墨竹工卡、达孜、城关、堆龙德庆,至曲水县,是雅鲁藏布江中游一条较大的支流,全长495公里,流域面积31,76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8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0立方米/秒,年平区流量287立方米/秒;海拔高度由源头5500米到河口358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此河属于融雪和隆雨类型,水量的大小随着温度的高低降水量的多少而变化。
  拉萨河流域内大部分为山地,山峰高耸,坡度陡峭,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念青唐古拉山脉必育有规模不大的现代冰川,流域右岸支流大部发源于冰川,左岸支流大都发源于湖泊或沼泽。
  拉萨河在林周县唐古以上河谷呈“V”型,以下至墨竹工卡县河谷变宽阔,宽约1—1.5公里,开始有河心漫滩出现,漫滩上植被良好,该段河道较规正,两岸分布三级连续的阶地:三级阶地高出河水位40—50米,其表部为厚50—80厘米的砂表土,生长着茂盛的草类,是天然良好的牧场;二级阶地高出河水位20—30米;一级阶地高出河水位10—20米,大部分已被开垦成耕地。
  沿河两岸是河谷冲积平原,宽度达1—10公里,耕地面积约57万亩,这些地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质较厚,水源充沛,是西藏粮食主要产区之一。
  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91°06′,北纬29°36′。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委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美称。
  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相对而言,3—10月份气候温暖而湿润,是西藏最好的旅游季节,而通常每年的“五一”是旅行季节的开始。

关于拉萨的资料

4. 拉萨的资料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91°06′,北纬29°36′。东邻林芝地区,西连日喀则地区,北接那曲地区,南与山南地区交界。南北最大纵距20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277千米。总面积31662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
  拉萨
  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东经 91°06′,北纬29°36′,海拔3650多米。
  邮政编码:850000
  区号:0891
  英文名:Lhasa
  汉语拼音:Lasa
  车牌编号:藏A
  拉萨市辖7县(当雄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县、尼木县和林周县)1区(城关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55万,其中市区人口近27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首批公布的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廓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廓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北部当雄全县和尼木、堆龙德庆、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区乡属藏北草原南沿,水草丰美,牧业兴旺,盛产牛羊肉类、酥油和牛绒、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萨河谷,南部属雅鲁藏布江中游,为西藏较好的农业区之一,盛产青稞、小麦、油菜籽和豆类,“拉萨一号”蚕豆更是饮誉中外的良种。拉萨周围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作用的地热温泉遍地,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享誉整个藏区。
  拉萨市区地处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称为雨季。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交通
  * 拉萨贡嘎国际机场
  *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于2005年10月全线贯通,2007年7月1日正式通车。
  * 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等。
  乘车指南
  拉萨至格尔木1165公里,车费200—240元;拉萨至泽当191公里,车费30—50元;拉萨至昌都1121公里,车费280元;拉萨至成都2415公里,车费540元;拉萨至日喀则280公里,车费48—90元;拉萨至樟木754公里,车费130元;拉萨至江孜264公里,车费50元。
  自然地理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北高南低,中南部为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地势平坦。
  念青唐古拉山
  在拉萨以北100公里处,屹立着举世闻名的念青唐拉大雪山,北沿是纳木错,山顶最高处海拔7117米。
  念青唐古拉山脉屹立在西藏高原中部,自西向东约600公里,它西接岗库卡耻,东南延伸与横断山脉的伯舒拉岭相接,中部略为向北凸出,它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两条大水系的分水岭,同时将西藏自治区分为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地域。 大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青、藏两省区天然分界线,也是青藏线109国道的最高点。
  “念青唐古拉”,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由此可见藏民对它的崇敬相希望。这四座山峰及其周边地区曾受到强烈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了如今较为陡峭的山岭,尤其西北坡更是陡峭异常。山势笔直,险要壮观。
  药王山
  药王山上是拍摄布达拉宫最好的角度,尤其是半山腰。在旅行季节的清晨,经常会有密密麻麻的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汇集在药王山上等待第一缕光线照亮布达拉宫的瞬间。
  药王山,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顶。
  药王山与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咫尺相对,两山之间有市内的一条主要干道穿过。过去,两山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层是门洞,是拉萨城的门户。60年代拉萨扩建,拆掉了佛塔,几十米宽的柏油路拉开了两山的距离。有人认为断了神脉,曾想法用经幡将两山连接起来。每年藏历年来临时,虔诚的信徒都要来此将新幡挂上。现已重新以塔相连。
  米拉山
  米拉山途经墨竹工卡县。米拉山高达4700多米,耸立在拉萨之东,米拉山对于西藏高原的千山万仞来说,虽然不过是一座小小的山体,但它却和南部的布达拉山构成了一条南北向的分水岭,横于东西向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之中,成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
  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对拉萨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拉萨市民很热爱这条河,每到周未或节假日,成群结队的拉萨人或开车或步行到拉萨河的沿岸、河谷,搭上帐篷,或钓鱼、或戏水、或沐浴,喝着酥油茶,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美食,尽情享受拉萨的灿烂阳光与闲情逸致,很像汉族的野炊。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嘉黎里彭措拉孔马沟。流经那曲、当雄、林周、墨竹工卡、达孜、城关、堆龙德庆,至曲水县,是雅鲁藏布江中游一条较大的支流,全长495公里,流域面积31,76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8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0立方米/秒,年平区流量287立方米/秒;海拔高度由源头5500米到河口358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此河属于融雪和隆雨类型,水量的大小随着温度的高低降水量的多少而变化。
  拉萨河流域内大部分为山地,山峰高耸,坡度陡峭,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念青唐古拉山脉必育有规模不大的现代冰川,流域右岸支流大部发源于冰川,左岸支流大都发源于湖泊或沼泽。
  拉萨河在林周县唐古以上河谷呈“V”型,以下至墨竹工卡县河谷变宽阔,宽约1—1.5公里,开始有河心漫滩出现,漫滩上植被良好,该段河道较规正,两岸分布三级连续的阶地:三级阶地高出河水位40—50米,其表部为厚50—80厘米的砂表土,生长着茂盛的草类,是天然良好的牧场;二级阶地高出河水位20—30米;一级阶地高出河水位10—20米,大部分已被开垦成耕地。
  沿河两岸是河谷冲积平原,宽度达1—10公里,耕地面积约57万亩,这些地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质较厚,水源充沛,是西藏粮食主要产区之一。
  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91°06′,北纬29°36′。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委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美称。
  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相对而言,3—10月份气候温暖

5. 拉萨的资料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91°06′,北纬29°36′。东邻林芝地区,西连日喀则地区,北接那曲地区,南与山南地区交界。南北最大纵距20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277千米。总面积31662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北高南低,中南部为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地势平坦。

拉萨的资料

6. 拉萨的资料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  拉萨
  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东经 91°06′,北纬29°36′,海拔3650多米。
  邮政编码:850000   区号:0891   英文名:Lhasa   汉语拼音:Lasa   车牌编号:藏A
  拉萨市辖7县(当雄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县、尼木县和林周县)1区(城关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55万,其中市区人口近27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首批公布的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廓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廓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北部当雄全县和尼木、堆龙德庆、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区乡属藏北草原南沿,水草丰美,牧业兴旺,盛产牛羊肉类、酥油和牛绒、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萨河谷,南部属雅鲁藏布江中游,为西藏较好的农业区之一,盛产青稞、小麦、油菜籽和豆类,“拉萨一号”蚕豆更是饮誉中外的良种。拉萨周围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作用的地热温泉遍地,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享誉整个藏区。
  拉萨市区地处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称为雨季。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7. 谁有 拉萨的资料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91°06′,北纬29°36′。东邻林芝地区,西连日喀则地区,北接那曲地区,南与山南地区交界。南北最大纵距20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277千米。总面积31662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
  “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首批公布的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廓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廓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北部当雄全县和尼木、堆龙德庆、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区乡属藏北草原南沿,水草丰美,牧业兴旺,盛产牛羊肉类、酥油和牛绒、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萨河谷,南部属雅鲁藏布江中游,为西藏较好的农业区之一,盛产青稞、小麦、油菜籽和豆类,“拉萨一号”蚕豆更是饮誉中外的良种。拉萨周围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作用的地热温泉遍地,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享誉整个藏区。
  拉萨市区地处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称为雨季。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谁有 拉萨的资料

8. 有关于西藏的资料

西藏,简称“藏”。西藏自治区(藏文:བོད་རང་སྐྱོང་ལྗོངས།,藏语拼音:Poi Ranggyong Jong,威利转写:Bod rang skyong ljongs),首府拉萨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2014年末常住人口约317.55万人。
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元朝始,中央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叛乱平定后,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进行全面直接管辖。 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拓展资料:

经济发展:
旧西藏经济十分落后,交通闭塞,没有现代工业,只有牧业和少量农业、手工业。自1959年民主改革后,特别是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不仅建立了现代工业、交通通讯业,原有的农牧业、商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1994年以来,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洛桑江村在西藏自治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披露的“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显示,未来五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仍将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的态势。
2015年,西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6.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4年增长1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999元。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9.4%、36.7%、53.9%。
2017年,西藏实现全区生产总值1310.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6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80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514.51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673.32亿元,增长9.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259元,增长8.0%。按年平均美元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14.6美元。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9.4%、39.2%、51.4%,与2016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9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
2017年,西藏进出口总额58.85亿元,比2016年增长13.9%。其中:出口总额29.50亿元,下降5.5%;进口总额29.35亿元,增长43.6%。在进出口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23.39亿元,比2016年下降21.7%,占39.7%。其中:出口总额23.18亿元,下降21.7%;进口总额0.21亿元,下降17.0%。
2017年,西藏自治区与6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双边贸易。其中: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为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与其贸易总额达到24.08亿元,与2016年相比下降21.5%,占进出口总额的40.9%。除尼泊尔外,与西藏外贸交易居前三位的是法国、比利时和老挝,贸易额分别为11.98亿元、6.39亿元和2.77亿元,比2016年分别增长34.3%、1.1倍和27.7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藏自治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