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北非局势对

2024-05-17 17:58

1. 中东北非局势对

  今天,多国部队武力干涉利比亚刚好满一个月。这三十天里,北约战机虽在利比亚领空来去自由,但却难以左右局势的发展;反对派武装虽有强大“外援”,但表现很不“给力”;卡扎菲部队尽管损失惨重,但却出乎意料地顽强。利比亚战事越来越向“拉锯战”、“持久战”方向发展。

  这绝不是美英法等国所乐见的。想当初,诸强高举“保护平民”的大纛,通过偷梁换柱曲解1973号决议,为空袭利比亚政府军找到了“正当理由”。武力干涉一开始似乎有所收获,班加西之围解除,政府军被迫西撤。或许是希望突尼斯与埃及的变局在利比亚重演,“保护平民”的行为被肆意转变成“拉偏架”,“潘多拉魔盒”由此就打开了。导弹不长眼,无辜平民遭池鱼之殃,使一些原本支持设立“禁飞区”的国家或组织改变立场。武装反对派,却发现其中竟有“基地”成员,好似“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空袭政府军,怎奈反对派实在太不争气,占尽空中优势却勉强打个平手。出动子弟兵?进去容易出来难,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一个月的狂轰滥炸,英美法等国失去的远多于得到的,这点几乎可以肯定。在空袭难以奏效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祭出了“胡萝卜加大棒”的老招数。在继续增加军力的同时,多次召开国际会议寻求支持,默许非盟、阿盟在其中斡旋,甚至“主动”为卡扎菲想退路。光靠武力不能包打天下,过去如此,看来在利比亚亦然。

  美英法日子不好过,卡扎菲也不轻松。一个月下来,他虽然扛住了北约部队的空中打击和反政府武装的地面进攻,但局势却并未出现根本性好转。反政府武装目前虽然弱小,但随着西方支持力度加大,未必不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天。因此,此前关于“卡扎菲打算将权力移交给儿子赛义夫”的传言,或许其来有自。不过,老卡一向不按常理出牌,考虑到自己早就是西方的眼中钉,再看看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现在凄凉的下场,拼个鱼死网破也未必不可能。

  至于利比亚反对派,西方一些国家目前只能用“恨铁不成钢”来形容。虽然曾气势如虹地向西挺进,但一旦失去北约空中支援,立刻被打回原形。不仅如此,反政府武装的复杂成分也让曾全力支持的美英法有所顾忌。可以说,这一个月,反对派势力虽然在东部班加西站住了脚,但却让世界了解到这股力量除了战力孱弱之外的更多情况。

  一个月,三派力量角逐,利比亚硝烟弥漫。值得玩味的是,多国部队把空袭利比亚行动起名为“奥德赛黎明”。《奥德赛》是荷马两部史诗之一,讲述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取胜后历尽艰难返航的故事。多国部队自比先贤,预期凯旋,不过,发起空袭是否正义,国际社会自有公论,而遇上的艰难险阻,倒仿佛有先见之明。至于“黎明”,目前看来,似乎还是遥遥无期。

中东北非局势对

2. 中东北非局势对中国的影响!多方面说说~谢谢

非洲和中东政局不稳加剧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
通胀是2011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直接取决于通胀形势的发展。中国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量约为3.8亿吨,进口量约为2亿吨,约占总消费量的54%;201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53%,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国际油价的飙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影响较大,这种成本推动型通胀给我国的通胀形势带来很大的压力,将直接加大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抗通胀博弈成本会进一步上升。
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抗通胀难度升级。

3.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原因

我认为原因有三:
1)中东北非地处红海,地中海,阿拉伯海,黑海,亚速海和非洲亚洲欧洲的“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兵家必争。
2)中东北非盛产石油,这也是一块肥肉。
3)中东北非有着信仰差异,习俗差异以及历史遗留问题,这使得中东北非各国更容易打仗。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原因

4.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原因

我认为原因有三:
1)中东北非是亚欧非三洲,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黑海交汇的咽喉部位,是兵家必争之地。
2)中东北非盛产石油,各国都想捞油水。
3)宗教差异大,也是一个导火索。

5. 对当今中东北非局势大动荡的看法和认识?

  1、局势说明: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
  目前北非中东动荡已经持续数月,美国拒绝牵头利比亚军事干预,而且明确拒绝派出地面部队,一方面是不愿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外再加一个烂摊子,另一方面奥巴马还面临着巨大的预算压力,但推行“美式民主”义不容辞!北约内部至今存在着强烈的占领野心。
  2、中东北非问题的根本原因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动乱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当前北非中东动乱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3、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对中国的政治影响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也是美国最愿意看到的。
  西北亚局势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国不能弱,落后就要挨打。
  二是独裁不得人心,必须搞好适合自己国家的民主,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
  三是国家必须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宁。必须代表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国民应当为了自己的国家富强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四是西方列强国家都是无耻国家。尤其对待其他国家的人民。像对待中东北非的阿富汗、伊朗、利比亚、也门等都是这样。必欲置之而后快。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仍将持续,叙利亚、伊朗等国是否将成为美国考虑的下一目标,还有待密切关注。但不久前我国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互联网煽动国内居民非法聚集,妄图引发“街头政治”,不能不说是个别人企图把乱局引向中国的一种尝试,对此我们应十分清醒、高度警惕。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证明,西方列强总想把地大物博的中国置于他们的掌控之中,一个自主、强大的中国永远是历朝历代各族人民的企盼。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与发展,正朝着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奋进,对此我们应十分珍惜,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和谐与稳定 。

  西方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评论也不是全部是尖酸刻薄,其中有一些经验之谈和劝诫之语。比如,一些西方研究中非关系的专家多次指出,中国并不会因为来自发展中世界,奉行不同于西方的外交政策,就在非洲有安全免疫力。西方公司和国家在非洲遇到的挫折和打击,中国也将遇到。外来势力要在非洲大陆站住脚,不是那么容易的。中国真正与非洲接触的大规模历史,尤其是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相互依存,是最近50年,更确切说是过去十多年的故事。
  中国需要牢记我们的古老哲学“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更需要从当下的国际挫折中总结教训,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走出去”。
  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利比亚动乱推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
  由于暴乱,目前估计减产幅度在100万桶/日。利比亚的内部动乱,一方面使得国外石油公司停产,欧美等国石油公司人员从利比亚撤出而造成减产;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受阻,且可能有部分管道或者设施受损,现在平乱后,其产能无法短期内得到恢复,也将成为利比亚原油产量无法短期内恢复的关键因素。

  高油价下推进我国采掘业以及新能源发展
  尽管我国石油及其产品的价格目前受到严格管制,但油价调高对于相关企业的业绩产生影响,原油价格上涨对其相当有利。
  在传统能源不断涨价的情况下,很多公司加大投入转向新能源的研发和生产,包括太阳能、风能、乙醇汽油等。在早期这些行业或许还需要政策扶植,但是"百元油价"时代已经给它们带来了商业上的需求,原先的概念在经过油价上涨之后变成了真实的价值。
  油价走高对于经济指标的影响不可小觑
  我国是世界石油消费大国之一,经济发展对石油能源的依赖性比较强。我国的石油储量和开采量远远不够自身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就成为必然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也在加强。
  对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至120美圆桶,或可导致国内基础产品输入价格增加,从而引起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并最终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直接影响农产品、铁路及运输行业。

  什么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大发展,在中东地区没有发生?我思考了很久,还是邓小平讲得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过去30多年,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的“十二五”规划看,我们国家在继续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会更加重视民生,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民。
  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正确的选择。中国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对当今中东北非局势大动荡的看法和认识?

6. 中东和北非局势的启示

由美国所引发的次贷危机是美国为捍卫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霸权地位所自导自演的一场阴谋。
其实早在1944年7月份,随着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国人就一举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这个体系的实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全世界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因此美元在当时的国际上就是唯一的基准货币,即在全世界都能流通。只要美国人在该体系的允许范围内印刷钞票(实际上这个范围已经足够大了),美国人就能衣食无忧,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富裕。
但美国人绝不满足于经济上的胜利,在军事上、政治上也想实行霸权主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没有给他们想要的惊喜,反倒赔足了黄金储备。钱不够花了,最好的方法就是狂印钞票。但当时美国人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实行“适度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因为有个“布雷顿森林体系”横在前面挡着道儿呢。
思肘再三,别无他法的美国人只能选择失信于世人,1971年8月1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跟黄金脱钩。这一失信之举意味着美国可以不受黄金的羁绊,随意加印美元了。结果可想而知,通货膨胀的命运在所难免。但真正的受害者究竟是谁?
我们知道,美国的房地产政策对外国人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因为美国的房子是零首付的。这意味着你不需要事先缴纳一分钱就可以得到你梦寐以求的房子,只需要签一份合同,事后再逐步支付按揭就行了。如果你无法支付按揭,政府只是收回你的房子,你一点损失也不会有!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在许多美国人由于付不起按揭而被索回房子后,银行就把这些按揭业务打包变成债券转到下级资本主义市场,进而锁定了那些一直满载着渴望来分一杯羹的西方人。
房地产商每卖出一套房子就直接从银行拿到全额的现金,银行又采取以上的措施也赚到了钱,那究竟是谁亏了?
银行发行的那些债券中的每一张背后都有一套房子作为抵押物,而且这些房子的价格又以一天一个价格的趋势上涨,房价上涨势必导致债券的价格也上涨,这就跟炒股一样,巨大的利益诱惑着那些持有大量美元的外国人。他们迫切希望来分一杯羹,美国只给了他们一个限制条件,那就是在购买银行债券的时候,也必须同时购买美国国债。他们一想,有美国政府作抵押,那岂不是更为安全?于是欣然答应了。殊不知这个时候的美国正在打伊拉克,打伊朗,打阿富汗,打利比亚,他们用买美国国债的形式间接地支持了中东北非地区的“解放战争”。
而一旦房价猛跌,在手的债券已再无转手之余地,导致的损失恐怕就只有自己全部吞下了。这就是“次贷危机”产生的原理。
那美国导演这场金融危机仅仅是为了凑足经费发动战争吗?这就要问一问发动战争的目的了,它能带给美国何种利益?
随着欧盟的建立,欧元以其日益庞大的影响力严重撼动了美元在全球交易中的核心地位。一山容不得二虎,美国怎么可能允许有另外一种货币成为他“伟业”途中的绊脚石呢?那么,如何降低欧元的作用进而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呢?
可想而知,最好的方法就是搞乱欧元的投资环境进而凸显出自己相对稳定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的回流。于是从北非突尼斯开始,利比亚、埃及、伊朗、沙特阿拉伯••••••这条多米诺骨牌顺势倒下,而这些国家则与欧洲国家“唇亡齿寒”。更绝的是,这是一个一箭多雕,一石多鸟之计。它不仅严厉的打击了利比亚、伊朗等反美国家,还利用产油区动荡的局势,增加全球实体经济的成本,从而继续向欧洲输出通胀。更是警告中国,让中国知道美国是有能力颠覆你中国所认为安全的投资环境的。
中国由于其谨小慎微的态度而在“次贷危机”中幸免于难。但拒绝了“中美共治的G2模式”的中国势必让美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实际上,曾荫权香港被袭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如若中国仅是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实行与二战时英法两国相仿的绥靖政策,并希冀于以此便能换得美国的退让,那就大错特错了!
近年来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已上升到56%,一旦产油国局势动荡,势必对中国产生难以估摸的影响。而美国、欧盟各国、日本都有为期120天的石油储备,中国呢?用四个字形容:杯水车薪。中国能躲得过吗?
我们应该从美元中寻找出路,因为美元才是症结,它既是美国最强大的武器,又是最脆弱的心脏。想要遏制美国建立全球的“金融殖民帝国”的步伐,唯有削减美元的力量。认清形势,居安思危,这就是中国在目前应该持有的态度。

7. 中东北非局势论文

  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国界线,埋下了日后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以资源、劳动力出口为主的殖民地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主导了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埃及等一些国家又形成了依赖外国援助的“乞讨经济”。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一家独大,埃及、沙特、巴林、约旦等国对美国过渡依赖,利用美国提供的支持对抗经济改革的要求。因此,中东北非地区苦难的政治史使其畸形的经济结构长时期延续下来。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并由经济上的困难引发了政治动荡。但是,正如美国“对外关系协会”主席哈斯所言,埃及的革命成功了,但是革命之前所有问题依然存在,没有一个得到解决。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高效的政府,但是埃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产生这样一个政府;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显然埃及何时能拥有社会稳定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阿以之间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关于在于埃及、沙特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签署和平协议,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但是,中东政府同以色列妥协了,中东的人民并不认可,政府和人民之间在以色列问题上有相当大的认识落差。可以想象,在政治动荡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情绪会上升,阿以之间的矛盾会突显,阿以和谈将被无限期推迟。与此同时,伊朗的生存环境却获得改善。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已经上升。这次动荡中,沙特、巴林等国家的什叶派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政治地位。一方面,以伊朗为基地的什叶派力量可能加强。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可能拉开同以色列的距离,缓和同伊朗的关系。

  外国对中东北非地区的干涉可能加剧,中东人民独立自主的梦想破碎。外国干涉是中东地区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和战火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排除外国干涉也是阿拉伯复兴的前提之一。但是,长期政治动荡却可能引来更严重的外国干预。目前,利比亚处于内战的边缘,要求国际社会军事干预的呼声很高。日前,阿盟已经同意国际社会设立禁飞区,限制卡扎菲政府的军事行动自由。若禁飞区提议最后得以落实,美欧再次继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对中东地区实施军事干涉。美国干涉和中东地区稳定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难解悖论,美国为了获取稳定的石油供给,不断地干预中东政治以维持地区稳定,但是美国的干预却直接导致了地区局势动荡。因为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长期干预,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才把美国作为首要攻击目标。“9 11”事件后,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再度深度介入中东事务,结果引发了更大的反美浪潮。此轮中东变局,引发地区权力平衡变化,美国核心利益受损,可能引起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中东北非局势论文

8. 简析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原因

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的原因
(一)宏观背景
1、世俗化、现代化与伊斯兰主义之间的矛盾
2、美国中东战略的调整(权力真空)
3、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抛弃。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全球金融危机更使这些依靠旅游业和外来投资的国家雪上加霜。 
(二)阿拉伯世界的社会问题
1、民生凋敝、百姓贫穷是动乱主因。
2、贫富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3、失业率攀升。
4、体制僵化,改革滞后。
5、互联网与民主化两大“推手”。
6、西方势力插手干涉(输出民主、鼓动)
四、中国的立场及对我们的启示
(一)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
对中国的影响
1、直接威胁中国的投资和市场
2、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
3、影响华人华侨及出国同胞的人身安全
4、政权更迭,影响中国的中东外交格局
5、国际政治的变化,考验中国的大国外交
(三)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对我们的启示
1.撤侨行动显示出我国国力强大,自豪,珍惜,爱国强国
2.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本国的发展
3.民生是稳定的根基
4.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社会问题
5.充分认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6.对舆情的正确引导和管理
7.美国外交的原则性与实用主义(民主是幌子,国家利益是核心)
8.中国要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9.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