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络电影?

2024-05-08 10:21

1. 什么是网络电影?

什么才是网络电影

[ 转]于振明 
 要明确什么是网络电影,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电影。
  新华词典对“电影”的解释是:“一种综合艺术,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
  显然,这种解释比较原始,相对于现在的实际情况,这个解释已经显得非常牵强——至少,电影人对于电影的创作,已经不仅仅是限于“拍摄”了,全数码制作的电影已经比比皆是了!
  不过不管权威机构对“电影”有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影”已经有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其中包括电影的时长、创作手段等等。
  大家公认的世界电影诞生日为1895年12月28日,因为在这一天,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公开售票放映了他们用自己发明的“活动影戏机”拍摄的12部短片,其中包括《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这时的“电影”只有几分钟,并且是黑白、无声的。
  但如果大家据此认为目前几分钟的影像就算作电影,那么我个人认为是有失偏颇的。一个概念的内涵跟其他事物一样,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很多概念的定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按照现在的惯例,一部电影的标准时长为90分钟(有些大片会超出这个时间),时长少于90分钟的,按照现在的通行叫法,那是“短片”,或是“短剧”。有人会说:我就是要说几分钟的短片就是电影!如果你一定要这么说,那么我也没办法,不过我想如果你收了观众的票在电影院放映了一部几分钟的“电影”,我想你很可能不会站着从电影院出来。
  现在再来说“网络电影”。
  有人说,我把拍好的电影拿到网络上播放不就是网络电影了吗?我说不是。
  对于“网络电影”的理解,我们不能像字面一样简单地进行概念拉郎配,它并不是简单的“网络”和“电影”的结合。网络电影在筹拍之初就应该明确以网络为唯一的或最主要的发行或传播渠道,那些为了其他目的而进行拍摄,然后又把电影放在网络上进行播放的,并不能称之为网络电影。
  基于此,至少在目前,我认为可以对“网络电影”进行如下定义:时长在90分钟或90分钟以上、有一定的情节、以网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发行或传播渠道的,运用综合手段把拍摄或制作的形象进行连续放映,使之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的一种综合艺术

什么是网络电影?

2.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都有哪些?

商业模式有哪些

3. 如何评价中国商业类型电影发展现状与未来

从国内电影年度趋势发展中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票房收入增长率加快。14年互联网企业大举进入电影行业后,又掀起一波新的增长。2015年的票房增长率达到49%,为近5年最高增速。2015年银幕同比增长率也达到34.1%,较2014年增加4.4%,整体向上发展趋明显。
国内票房增速经历了从2011-2015年以来的高速增长后,2016年受到影片质量下滑、监管趋严、票补减少等多重冲击,同比增速快速下滑,增速仅为3.73%。而2016年单幕观影人数增速为-15%。
与院线不断并购相反,国内影院及院线数量却在不断增长。参考《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银幕9552块,银幕总数达到41179块,全年保持了平均每天新增26块银幕的速度。中国银幕总数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未来电影行业仍将持续较快速增长。2016年虽然票房增长大幅放缓,但观影人次仍有增长,银幕数量依旧保持大幅提升,一二线城市逐渐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院线公司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布局。

如何评价中国商业类型电影发展现状与未来

4.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十大模式

商业模式有哪些

5. 修改剪辑电影内容做成戏剧短片,不是商业用途 上传到互联网 仅供娱乐 犯法吗?(列如剪辑日本A

一般来说,只要不用于商业用途,是可行的。。剪辑这种东西骚年很有想法啊

修改剪辑电影内容做成戏剧短片,不是商业用途 上传到互联网 仅供娱乐 犯法吗?(列如剪辑日本A

6. 互联网进入影视业的利弊

互联网思维中,电影是产品,而观众则是用户。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层次介入,传统电影的行业模式和游戏规则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但究竟何为“网生代”?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表示,网生的电影产品、网生的电影观众、网生的电影导演和网生的电影公司共同构成了所谓的“网生代”。和以前电影的代际划分不一样,它不是时间化的,而是空间化的。在尹鸿看来,“网生代”对电影产业的改变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电影产品的网民化、电影生产的网络化、电影营销的社交化、电影文化的部落化,以及电影市场的多屏化。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陈晓云也认为,互联网改变了之前的电影概念,“电影最早是科技,后来是艺术、是文化,但今天电影终于回到了它的原生时期——媒介。”
  乐视影业CEO张昭以从业者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传统电影业的改造。“在内容上来讲,电影是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任何一个导演、编剧、投资人,都在为观众服务。之前大家说起电影公司,第一反应就是拍电影的,而现在重要的则是为谁拍电影。”谈到近期的文艺电影《黄金时代》票房走低的原因,张昭认为,这部片子没有很好地回答“为谁而拍”的问题,“为观众服务”是互联网时代电影制作首要考虑的问题。
  同在暑期档上映的影片《分手大师》,票房表现不俗,该电影执行制片人成丽就网络时代的电影创作分享了她的经验。她提到,在制作《分手大师》过程中,他们更加注重观众的主观感受,也就是把观众想看到的东西拿到银幕上。“对电影公司来讲,这是一个反向创作。通过对观众的抽样调查,确定观众感兴趣的电影类型和话题,然后反馈给主创。”成丽说,现在的主流电影观众给电影公司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制作方应把用户至上的观念加入电影创作过程中来。
  变化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和电影的关系,不但改变了电影的概念和创作方式,也为电影市场带来了新话题。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表示,当下的电影从投资,到策划、宣发、档期、放映形式等都已嵌入到互联网中。从电影《后会无期》和《小时代》系列就可以看出,在微博上拥有逾4000万粉丝的韩寒与3400万粉丝的郭敬明,让影片在宣传之初就风光无限。
  尹鸿将互联网对电影市场的改变总结为“产品的互文”。他认为,互联网与电影互相影响、互相链接,使得电影内容更娱乐化,电影市场也更加多元。
  张昭将互联网对电影市场的改变称之为“颠覆”,其宣传、推广、发行,乃至衍生品营销都和传统电影业不再相同。宣传推广不仅要注重线上线下的宣传,甚至还要考虑不同场景下的宣传手段。比如在不同时间、地点浏览手机,场景不同,接受信息的方式也会不同。这就是张昭所谓的“O2O场景营销”,他认为这是未来电影行业核心的营销方式。在张昭看来,互联网对电影发行行业的颠覆,体现在多屏互动上。未来五屏联动,可以让观众随时随地看完一部电影。
  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藩表示赞同,他认为互联网对电影商业模式的改变是全方位的。“从上游来说,互联网介入以后,众筹等模式的出现对电影企业来说是很好的营销方式。从中游来看,在线售票大规模进入,实现了发行功能。而从衍生品环节来说,借由互联网做衍生品营销比传统模式更有优势。”
  不变的标准:高品质与文化价值
  当下互联网与电影的结合对电影业带来的改变毋庸置疑,而基于互联网思维创作出的电影也更能受到主流观影群体的欢迎。然而,由于互联网的核心受众在14岁到24岁之间,电影创作的网民化必然倾向于青少年的娱乐偏好,这种娱乐需求会令“网生代”电影的娱乐偏向非常明显,甚至出现“娱乐至死”的倾向。实际上,已有很多业内人士开始对“网生代”电影的内容和品质忧心忡忡。
  周星也提出,“网生代”给人们的审美和电影品质的标准带来了混乱。今年的电影市场上,部分票房火爆的影片在内容上却饱受诟病:《后会无期》缺乏完整的戏剧性的故事结构,《小时代》系列电影不过是一场场奢华秀的拼接……影评人周黎明认为,电影有两重标准,一方面是商业客观标准,另一方面是思想艺术主观标准。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猛的当下,这两个观念经常被混淆,才造成了目前电影市场的乱象。
  针对这一现象,尹鸿表示,当“网生代”观众成为电影市场支配者的时候,要防止过度娱乐、内容低俗、急功近利等几种偏向。“电影文化不是普通商品,它是文化商品,既要娱乐,也要有文化底线。绿色票房是底线,文化担当是责任。”尹鸿认为,票房很重要,但它不是电影的一切。
  融合大于颠覆,互促而非取代
  论坛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互联网与电影的融合使得电影的盈利模式有了更多的实现方式,传统电影与互联网电影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总体上融合大于颠覆,而并非一些业内人士所预言的传统电影产业模式将被互联网电影取代。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认为,真正的互联网电影还没有出现,目前只是互联网加入了电影产业。传统电影模式最大的优势是有一个发行窗口,而现在被互联网打破,但是电影通过互联网盈利的部分,还达不到传统电影盈利模式带来的总收入。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索亚斌认为,互联网电影与传统影院电影实现共赢,还有很长的一段道路,但两者融合是趋势。互联网电影内容与传统影院影片的内容如何做到互补,值得探讨。

7. 一部讲述互联网电影

黑客帝国
在矩阵中生活的一名年轻的网络黑客尼奥(基努·里维斯)发现,看似正常的现实世  精彩剧照界实际上似乎被某种力量控制着,尼奥便在网络上调查此事。而在现实中生活的人类反抗组织的船长莫菲斯(劳伦斯·菲什伯恩), 也一直在矩阵中寻找传说的救世主,就这样在人类反抗组织成员崔妮蒂(凯莉·安·摩丝)的指引下,两人见面了,尼奥也在莫菲斯的指引下,回到了真正的现实中,逃离了矩阵,这才了解到,原来他一直活在虚拟世界当中,真正的历史是,在20XX年,人类发明了AI(人工智能),然后机械人叛变,与人类爆发战争,人类节节败退,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把整个天空布满了乌云,以切断机械人的能源(太阳能),谁知机械人又开发出了新的能源---生物能源,就是利用基因工程,人工制造人类,然后把他们接上矩阵,让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生存,以获得多余的能量,尼奥就是其中一个。尼奥知道后,也加入了人类反抗组织,在莫菲斯训练下,渐渐成为了一名厉害的“黑客”,并渐渐展露出,与其他黑客的不同之处,让莫菲斯也更加肯定他就是救世主,就在这个时候,人类反抗组织出现了叛徒,莫菲斯被捕,尼奥救出了莫菲斯,但在逃跑过程中,被矩阵的“杀毒软件”特工杀死,结果反而让尼奥得到了新的力量,并复活了,真正的成为了救世主,并把在矩阵无所不能的特工杀死了(删除了)
从此,人类与机械的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一部讲述互联网电影

8. 互联网电影资料库的历史沿革

1989年时,Col Needham和其他人在Usenet 新闻组rec.arts.movies电影和交换信息。他们创作了一个常见问题解答列表(FAQ),包含演员,导演和已经去世的电影制作者的传记。在1990年末,他们的FAQ已经收录了将近10,000部电影和电视剧。在1990年10月17日,Needham发布了一套UNIX的Shell脚本,该脚本可以搜索这4个FAQ,IMDb也由此诞生,不过那时的名字是rec.arts.movies电影数据库。到了1993年,数据库已经扩展到包括琐事花絮,传记,影片情节等内容,还带有一个集中的电子邮件界面,用于搜索该数据库。当年晚些时候,IMDb被移到了万维网上(当时还处在婴儿期的网络)。数据库被放置在威尔士加的夫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的服务器]上。最初的网页界面作者是Rob Hartill。在1994年,扩展了的电子邮件界面开始接受自动数据提交,人们不必再给指定的维护人员发信而间接提供新内容了。这些年里,数据库在连接着世界各地镜像的网络上靠捐赠的带宽运行。在1995年,这个项目发展到了如此之大,对Col Needham和其他的志愿者来说,依靠捐款和他们的空闲时间来维护它的运行已经明显不太可能了。1996年,成立商业公司的决定被作出,IMDb在英国注册成为互联网电影数据库公司。维护数据库的人们成为其股东,依靠广告,许可证和合作获得利润。这种状态持续到1998年。数据库每时每刻都在成长,再一次到达了关键的时刻;利润被用在设备上,股东们很难接受辛苦劳动却只能得到很少收入的事实。一些大公司出价试图收购数据库,然而IMDb的股东们不肯轻易将其出售给无法保证继续免费提供其信息的其他企业。就在这时,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出现了。达成的交易是,IMDb得到了为股东们提供应有收入的资金,而Am azon. com可以在出售其DVD和录像带时使用IMDb的信息资源。IMDb的功能继续不断扩展,2002年新增了针对娱乐界专业人士的IMDbPro,提供多样的服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