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顿悟?为什么会有顿悟?为什么刚好在那一刻顿悟

2024-05-17 15:06

1. 什么是顿悟?为什么会有顿悟?为什么刚好在那一刻顿悟

我们的知识是由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与点之间的“联结”组成。

你在知乎,在微博,或是看书等这都是在扩大你的知识点,将这些点整合起来起来,你能够自然而然的讲这些知识点随意的拿出一些来用,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这就是你的“联结”能力。

因而顿悟的本质其实是,联结。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我们所说的一切,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无时无刻的不在调动我们的联结能力。

你为什么能看到美女就能想到丰乳肥臀,为什么谈起《教父》你就能从演员、导演、故事结构等多个方面去解读,为什么你的室友天天想造火箭你会知道用强奸他来摧残他的梦想,这都是因为你有“联结”多个知识点的能力。


我们从思考某些问题到找到答案或得出结论的过程,这其实就是一个调动你已有的那些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联结起来去分析的过程。


现在我们在来看,什么是顿悟?


1.困扰了你很久的问题忽然在某一天你想通了。

2.并不是困扰你的问题,你可能在以前也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忽然在某些契机与机缘下你的出了一个结论,令你感到某种从未体会到的意境,令你忽然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次去看到了事物的多面性。


第一种情况,与肚子疼没有纸就拿室友的毛巾用去上厕所,老同学聚会你想出20种装逼的方法,女朋友被歹徒绑架你想办法把她救了出来等并无实质的区别。
只不过是在时间上有些差别,一个是当时遇到了问题马上想到了解决方法,另一个是过了很久才想到解决方法。

为什么过了很久才想到解决方法的问题会带给你兴奋,甚至会令你潜意识里抬高它,升华它,要用“顿悟”这种在语言逻辑上更高大上一点的词汇来形容和包装?

其实无非是因为越难得到的越珍贵罢了。一个是你见到她第一面就上床的女孩,另一个是你追了半年才答应做你女朋友的女孩,你会觉得那个更珍贵?

并且因为你产生了疑惑,但没有马上得到答案,所以潜意识里你推迟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满足感,所以当你最后终于把问题解决的时候,就会有另外一种大脑对你的奖励机制掺杂在里面,令你对于过了很久才解决的问题变得更兴奋。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你无法当时就想通?为什么无法当时就得到解决方案?

排除情况的紧急性,(比如你被放在50层的高楼顶上马上要掉下去歹徒要你要么死要么答应做歹徒母亲的男朋友)和你个人情绪的影响(连续来了三周的大姨妈心情暴躁),你无法在当时思考出问题的答案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你受到了当时情境、环境等给你的心理暗示的影响,令你的思维固化,无法有效的调动所有的知识点。(比如当你处在教堂的时候,就不容易想起你在妓院经历的知识点。)
所以在事后当你从那时的情境与环境的时候,别的知识点跳出了束缚,你就忽然把问题想通了。


二是你的知识点积累不够,知识面不够广博,以你的知识储备不管怎样联结就是无法解决那时的问题。
然后过了一阵子你学到了其他的知识点,知识面有所扩大,所以有时候当你看了一本书,见到屠夫杀猪,听到KTV某个中二青年唱摇滚,你会觉得,哎?明白了!一下子想通了!

什么是顿悟?为什么会有顿悟?为什么刚好在那一刻顿悟

2. 什么是顿悟?为什么会有顿悟?

顿悟学习(insight learning)是动物利用已有经验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包括了解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简单的顿悟学习是绕路问题,即在动物和食物之间设一道屏障,动物只有先远离食物绕过屏障后才能接近食物。章鱼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鱼类和鸟类经过多次尝试才能获得成功,哺乳动物(如松鼠、大鼠和浣熊等)能很快学会解决这个问题。(注:章鱼不是鱼,属于软体动物。)黑猩猩是除人类以外顿悟学习能力最强的动物,关于黑猩猩顿悟学习能力的研究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苛勒(W.Kohler)完成的。在后来越来越复杂的实验中进一步证实了黑猩猩有着极强的顿悟学习能力,甚至在解决某些难题方面,已与人的能力相接近。

3. 顿悟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顿悟也称灵感。指通过领悟明了和发现目标与手段之间的联系来实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方式通常发生在利用已有的知识、原理解决新问题之中,它是一种突变的过程,某个强烈的偶然因素,仿佛一道电光,使人豁然开朗。
它产生的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与抑制区域中的某些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

举例:
将黑猩猩关在一个笼子里面,笼子里有两根能够接起来的竹竿。在笼子外面放有香蕉。黑猩猩想要得到香蕉就必须把这两根竹竿接起来。
黑猩猩被关在笼子里面之后他先用手去够香蕉,再用一根竹竿够香蕉。经过两次尝试之后,黑猩猩没能得到香蕉。
这时黑猩猩停下来看看外面的香蕉,并不时摆弄两根竹竿。偶然使两根竹竿接了起来,他很快的就用接起来的竹竿得到了食物。
黑猩猩很高兴自己的发明,并不断重复着这一获得香蕉的方式。
黑猩猩的偶然发明就可以称之为顿悟。
扩展资料:
禅宗讲求悟,顿悟与禅宗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是一个不断地“悟”的过程,我们在教学生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思考中提高认识,在受教中明白道理……
正因为有了“悟”,人才能不断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从冲动中找回理智,从混沌中发现觉醒,才能看破是与非,明晰对与错,分清好与坏,辨别美与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顿悟

顿悟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4. 什么是顿悟?怎么才能顿悟?

  顿悟,是指谓顿然领悟。顿悟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它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当然这不是唯一途径,顿悟更主要的是通过灵感来完成,就时间来说可能是瞬间。与密宗的理念是同一意趣。例如:著名的王阳明的龙场顿悟。关于顿悟概念,在佛学里似乎来源于六祖惠能的“坛经”。
  六祖在坛经里提出“顿悟”概念的内涵大致有几方面∶
  第一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可见顿悟指人之思维的突变或飞跃。
  第二 “顿见真如本性”、“顿悟菩提”,可见顿悟是悟自己的佛性,由于人皆有佛性,所以顿悟功能人皆有之。
  第三 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可见顿悟结果不染着一般的概念或一般的烦恼之法。
  第四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我于忍和尚处(指在五祖那里),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
  可见六祖认为自己和其师五祖均为已经顿悟之“佛”。
  实际上人类所有的创造性思维都带有突发性,因此凡创造性思维都可以称之为顿悟,比如灵感、直觉等等。然而距离六祖的唐代近千年,人类才开始全面关注和研究顿悟问题。
  首先,在二十世纪初出现了“天才灵感论”,但这种理论比六祖的顿悟理论低一个档次,因为这种理论认为灵感(顿悟)不是众生天生的本能或本性,而是天才人物的特性。
  不过不久,人们发现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普遍形态。现代心理学家用著名的黑猩猩学习用木箱为梯子登高摘香蕉的实验,论证了连高级众生也具有顿悟之本能。
  接下来,人类开始对顿悟思维内在的信息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很快出现“格式塔理论”,揭示了顿悟是思维中的旧的格式塔(即旧的逻辑)被打破和新的格式塔(新的逻辑)被创建的过程。同时,格式塔理论还用实验明确指出,人的顿悟功能是普遍的、先天性的,即无师自通的。
  再接下来,现代心理学家们发现,任何顿悟必须有明确的思考问题为大前提,同时顿悟必然对此问题经过长期、认真、甚至艰苦的思考才可能出现。
  最后,顿悟的一系列特征被人们发现和验证。比如,顿悟有突发性、诱发性、偶然性、极度快乐或豁然开朗之特性等等。甚至,有不少现代心理学家还发现顿悟与人的非记忆性的潜意识有关。
  总之,现代科学不但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全面地肯定了上千年前六祖提出顿悟概念或理论之非凡天才,而且真正将顿悟概念或理论从所谓“率先成佛”的宗教误区中解放出来,成为人类“不离世间觉”的卓有成效的有为法。

5. 顿悟是谁提出的

没有悟道的可能,必须到“十住”时最后一念“金刚道心”,才有一种犹如金刚般坚固、锋利的能力,顿将一切妄惑(“愚昧无知”)断得干干净净,由此得到正觉(真正的觉悟),即顿悟成佛。相传道生著有《顿悟成佛义》,已佚。在慧达的《肇论疏》中引有道生语:“夫称顿者,明理不可分,悟语照极。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理智恚释,谓之顿悟。”意谓佛理是不可分的整体,故对它的觉悟,亦不能分阶段实现,必须顿悟。他还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见性即可成佛。无须按次第修习。这种顿悟成佛说,在当时佛教中是骇俗之论,反响强烈。先有慧观撰《渐悟论》,主张渐次悟入而成佛,反对道生的顿悟说。后有昙无成作《明渐论》,阐述渐悟的道理,也不同意道生的顿悟见解。南朝名士谢灵运则支持道生的顿悟理论,并有所发挥。他著《与诸道人辩宗论》,与许多对顿悟之说有疑问的法勖、僧维、慧、法纲、王体元等人问答与辩难。认为渐悟只是一种引导愚昧者的方便说法,只有顿悟才能得到佛教真谛。另有慧睿著《喻疑论》,也赞成道生的顿悟说。道生的顿悟说,由于其弟子道攸、法瑗等人的弘传,影响极大。直至南齐时,荆州隐士刘虬,作《无量义经序》,宣扬“入空必顿”的观点,也主张顿悟成佛。南朝宋文帝和孝武帝对道生也都甚为赞扬,并召请顿悟论者入京宣讲顿悟说。 1913~1917年,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相对立的第一个认知学习理论──完形—顿悟说

顿悟是谁提出的

6. 何时才能“顿悟”?

对于一些调皮或迟钝一点的孩子,开明的老师和家长常常会说:“这孩子还没有开窍,慢慢就好了。”有时候家长急起来,也会骂孩子:“你什么时候脑子才开窍啊?”
有些学生,尤其是男孩,也有这样的体会,读小学、中学的时候浑浑噩噩,成绩不好也不坏,忽然到了高中,成绩一下子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大人们会说,这是“开窍”或者懂事了。
这个“开窍”,就跟前文的“顿悟”大有关系。在了解“顿悟”前,请先回答几个心理学的问题,猜猜谜语中所指的东西是什么?
①有一根蜡烛和一盒钉子,你将如何把蜡烛固定在墙上呢?(补充:没有火)
②能挪走巨大的木头,却搬不动一枚小小的铁钉,这是什么?
③因为布已经撕破,因此草垛变得很有用,这是什么?
④因为小棍子弯曲了,因此这个人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什么?
(答案:①把钉子从盒子里倒出来,先用钉子把盒子钉到墙上,再把蜡烛放到盒子里。②河流③降落伞④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刷。)当你冥思苦想终于猜出问题的答案时,是否有种百思不得其解,然后突然又豁然开朗的感觉呢,其中的奥妙究竟何在,人的“灵感”究竟从何而来?
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国际“人类脑成像”大会上,我国心理学家罗跃嘉、罗劲等对“灵感”的发源地——大脑“扣带前回”的发现,为揭开“灵感”产生之谜奠定了基础。而文章前面的4个谜语,正是罗跃嘉领导的课题组用来解谜的实验材料。
“灵感”,在中国古代著作中经常用“天机”、“兴会”、“神来”、“顿悟”等指类似的思维现象。对于“灵感”的解释,罗教授认为,“灵感”实质上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状态。当人们处在这种特殊状态时,大脑会产生强烈的情感振荡,涌现出鲜明的意象、清晰的概念和顺畅的推理,使长期紧张探索的某种关键环节突然得到了释放,灵感就此产生,但又会转瞬即去,因此它有突发性和短暂性的特点。
历史上,众多科学猜想、新思想都从“顿悟”中诞生。“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说这句话的是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他在泡澡时悟出了浮力原理。
经典力学创始人牛顿,被树上掉下的苹果砸中脑袋后,想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西晋的陆机在《文赋》中也对文学创作过程中出现的灵感现象作了精细的描绘。但是,“顿悟”过程产生的心理过程和脑机制,人们至今仍一无所知。
现代心理学认为,灵感的迸发有某些内在的原因和条件。人脑是个巨大的信息存储器,我们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外界信息,其中一部分可以被人自觉感知,并且加以整理;而另一部分则成为我们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事实上仍在活动,并不断进行新的排列、组合。
在必须条件下,一旦受到外界特定事物的触发,潜意识便会跃入到人的自觉意识中,当它的结果忽然呈现时,便给人一种思路豁然开朗的感觉。正因如此,因此现代心理学家尝试用实验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罗教授说,人们通过学习会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形成思维定式,而一旦要处理一个从未遇见的难题,就需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式,另辟蹊径。而“脑成像”的实验条件就是确定这个时间点,以此作为记录的起点,并要求必要的“重复”。因此他们选择了传统谜语和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作为实验原料。这种谜语分两类,一类较容易,用通常计算性思维就能处理,比如“虽然它挡住了你的眼睛,但你看得更清楚了”(答案:眼镜)。而另一类谜语较难,就是“脑筋急转弯”,文章前面的4个谜语就是这种类型,这类谜语需要突破思维定式。
这两类问题实际上用的是大脑中两块不同的地方,前者不会产生“顿悟”,而后者可以使人形成“顿悟”。研究人员正是用后面的“难题”减去前面的“简单”,这样形成一个激活区域,这个区域就是“顿悟”产生的脑内活动区。
他们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脑电波”两种方式进行记录测试,前者具有毫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后者有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二者的结合是目前脑研究技术的最佳组合。其中,磁共振测试在日本完成,脑电波实验在中国完成,两种测试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罗教授兴奋地说:“实验结果非常明显,人脑产生‘顿悟’时,大脑中‘扣带前回’区域的神经活动异常强烈。”
“顿悟”的发现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据英国媒体报道,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人类具有“灵魂细胞”,他声称人的意识,俗称的“灵魂”,不是先天就有,而是由大脑中一小组神经元产生和控制的,这些神经元也许在“扣带前回”。罗教授的此次发现正为其理论提供了科学证据。
美国西北大学和德雷克塞尔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顿悟”实际上和大脑不同寻常的工作方式有关。科学家让18名实验对象玩一种字谜游戏,内容是找出一个单词,使它能与列出的其他3个不同英文单词搭配,分别组合成3个有意义的新词。
每名实验对象在解题过程中都要报告他们所经历过的“顿悟”时刻,研究人员可通过仪器做监测,当研究对象“顿悟”时,大脑右半球颞叶中的前上颞回区域活动明显增强,并在“顿悟”前0.3秒左右突然产生出高频脑电波。
他们认为,“顿悟”的产生有赖于大脑神经中枢独特的活动机制,这一机制为大脑“顿悟”的过程提供了支持。新研究是否与罗教授的发现有矛盾呢?罗教授评价说,二者矛盾并不大。因为“顿悟”体现的是人类智慧的火花,完全也许由更多的大脑区域协同完成。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彻底揭开“顿悟”之谜。

7. 顿悟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顿悟也称灵感。指通过领悟明了和发现目标与手段之间的联系来实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方式通常发生在利用已有的知识、原理解决新问题之中,它是一种突变的过程,某个强烈的偶然因素,仿佛一道电光,使人豁然开朗。
它产生的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与抑制区域中的某些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

举例:
将黑猩猩关在一个笼子里面,笼子里有两根能够接起来的竹竿。在笼子外面放有香蕉。黑猩猩想要得到香蕉就必须把这两根竹竿接起来。
黑猩猩被关在笼子里面之后他先用手去够香蕉,再用一根竹竿够香蕉。经过两次尝试之后,黑猩猩没能得到香蕉。
这时黑猩猩停下来看看外面的香蕉,并不时摆弄两根竹竿。偶然使两根竹竿接了起来,他很快的就用接起来的竹竿得到了食物。
黑猩猩很高兴自己的发明,并不断重复着这一获得香蕉的方式。
黑猩猩的偶然发明就可以称之为顿悟。
扩展资料:
禅宗讲求悟,顿悟与禅宗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是一个不断地“悟”的过程,我们在教学生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思考中提高认识,在受教中明白道理……
正因为有了“悟”,人才能不断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从冲动中找回理智,从混沌中发现觉醒,才能看破是与非,明晰对与错,分清好与坏,辨别美与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顿悟

顿悟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8. 真的有“顿悟”这回事吗?

人生的每一次成长,思想的每一次顿悟,大都发生在一次痛苦的经历之后,在某一个孤独的夜晚,头脑突然变得无比清醒,内心突然变得无比坚定,过往的种种感悟和无数个灵光乍现的心声都在这一刻得以汇总整理,形成一套清晰完整的理念。
  
 往小了说,这算是一次灵感,往大了说,这几乎是一个人形成重要的且具有个人特色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思维之旅。这样的夜晚,因失眠而变得格外有存在感。曾经,能够按时美美地一觉睡到天亮简直是日常24小时中最幸福的一件事。曾经,因为一些小情绪和烦心事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是那么地煎熬。
  
   
  
 但今天这个失眠的夜,却因为思维的豁然开朗而变得那么可爱,那么令人振奋,那么短暂。当我突然意识到:人的一生无论是从空间维度上的短暂,还是从时间维度上的不可逆转来看,都是那么宝贵,为什么要把生命浪费在不开心的事情上呢?如果连这唯一的一次短暂生命都要辜负在不断的将就和迷茫中,那么到临死的那一天,也许除了悔恨就再无其他了。
  
 这就是我的“顿悟”体验。
  
   
  
 改变,从顿悟开始。行动,不做片刻犹豫和停留。我告诉自己,即使已过而立之年,重新出发仍然为时不晚。幸好我是现在醒悟了,在我还年轻自由没什么负担的时候,而不是十年以后的力不从心,更不是行将就木时的悔之晚矣。
  
   
  
 原则:忠于自己的内心,在人生旅程中不断发现自己。
  
   
  
 目标:做一个健康快乐,真诚有趣,有影响力的人。
  
   
  
 方向:找回激情,发挥潜能。
  
   
  
 途径:扩大社交,重建圈子,主动沟通,勇敢尝试
  
   
  
 要素:独立、自律、勇敢、好奇、包容、淡然
  
  要改变心态,先从改变日常行为模式开始。每周制定几个任务,不管是多么微小的事情,重点是执行。当我们习惯了一种行为模式,大脑就会产生惰性,不愿意再去打破和改变了。所以,我要先从客服惰性的小改变入手,让自己一步步体验改变的乐趣,找到新奇的动力,在这种主动改变的行为模式下逐渐丰富自己。
  
   
  
 曾经,有太多的梦想,在日复一日的混沌中逐渐远去。现在,是重拾梦想的时候了,不为是否实现梦想有所建树,只为让自己活在追梦的激情和充实中。
  
   
  
 写一本书,要从每天写一点文字开始,而每天的文字则来源于对内的觉察和对外的探求,保有一颗敏锐好奇的心,点点滴滴都可以汇集成思绪的海洋。
  
   
  
 学一个新乐器,可以重新打开尘封的电子琴,把童子功用天赋和时间捡回来。等基本的指法和乐理知识恢复基本水平后,还可以去学习钢琴,学习即兴伴奏,甚至可以教授简单的课程。当老师不就一直是我的愿望吗?!
  
   
  
 家里借来的吉他也基本没怎么打开过,如果说学弦乐太难太辛苦,那就先从简单一点的新乐器开始学起。以前逛磁器口看到有卖葫芦丝之类的小店,还是包学的,我都没有一次鼓起勇气尝试过。就从这里作为突破口吧,不试试怎么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呢?!
  
   
  
 锻炼更是每天的必修课,与我最热爱的音乐相结合,那么舞蹈就是最适合的锻炼方式。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空间,几首优美的乐曲,就可以边欣赏音乐边塑性美体,培养气质,陶冶情操,真的没有任何可以推脱的理由!
  
   
  
 此外,太极拳、台球,这些极少接触却有兴趣的活动也要趁早行动。
  
 所以,真的有“顿悟”这回事。但是顿悟只是开始,顿悟后的目标和行动才是人生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