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瘾性人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024-05-11 05:03

1. 成瘾性人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方面,成瘾性人格最突出的特征是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好奇心强,更渴望刺激与冒险,更易于冲动。冲动性是指“不加思考就行动”的人格特征。
此类人在外界或内部刺激的作用下不考虑这些反应是否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消极影响,就迅速、无计划地做出反应。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冲动性可能是与成瘾性行为密切相关的潜在神经认知标记。

成瘾性人格的危害:

1、往小了说,可能就是沉迷于手机,一拿起手机就放不下来,有烟瘾、网瘾,这些都算微小的成瘾性人格。
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以及学习成绩造成严重的影响。

2、往大了说,可能会去吸食毒品或者参加黑社会。
这会带着孩子走上一条不归路,将影响他的一生。

成瘾性人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成瘾性人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成瘾性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成依赖,非常依赖让他成瘾的事物,就像网络或者成堆的食物等等。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很多父母和孩子因为游戏问题发生冲突,一提到游戏,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火药味十足,仿佛下一秒就要爆发的火药桶。对于孩子游戏上瘾,家长往往是头疼不已,但是又不知该怎么帮助孩子走出网络。
如果你家的孩子对游戏上瘾,那么就要小心他们是否养成了成瘾性人格,同时父母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关爱。

成瘾性人格怎么办?
成瘾性的人格最忌讳的就是长时间独处,独处会更多机会诱发成瘾的各种表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和积极向上的人做朋友,让大脑潜意识的去向他学习,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瘾性的人格是很容易被身边的人感染到你的行为和想法的;还有句话就是“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这种说法在成瘾性人格中的人是行不通的。
所以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自控力,要多与有上进心的人多接触做朋友,远离比如经常游戏的朋友。既然知道自己是成瘾性的人格,那就必须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牢记在心,而“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在你的人生里是不存在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成瘾性人格既然对游戏、喝酒、抽烟等不良行为成瘾,那么同样也可以对读书、绘画、健身等好的习惯也能变成“瘾”,为什么不试试看呢?切忌前提不能长时间独处。所以对于成瘾性人格,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单单是与人交往的环境,生活环境也是尤为重要。


3. 成瘾人格的一些特征是什么?

1、被动:例如家长要求去做的正事心不甘情不愿,像写作业和学习都缺乏主动性,做事拖沓,家长推一步孩子走一步。
2、依赖:非常依赖让他成瘾的事物,就像网络或者成堆的食物等等,如果家长强制剥离孩子和这些事物的联系,他们会变得六神无主,无所依托。


3、自我中心:成瘾性人格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专注于眼下他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而对其他正当的事情充耳不闻,觉得自己做的事才是正义的,是应该得到理解和维护的。
4、反社会人格:例如因父母不让玩游戏而“拔刀相向”,模仿游戏中的情节而抢劫犯罪,个别孩子还因此具备了反社会人格,他们常常分不清虚拟和现实,如不及时纠偏还有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父母的三种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孩子成瘾性人格的形成
1、 对孩子粗暴相对
有的家长缺乏耐心,或者夫妻不睦,对孩子的错误横加指责,甚至拳脚相向。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因此只能靠“依赖”其他事情来寻求快乐。他在不良习惯中沉溺的时间越长,就越觉得这是一种奖励机制,而回到现实后会更加痛苦不堪。
2、 纵容孩子的“放肆”
有的时候孩子不好的苗头其实刚刚萌芽,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放肆”没了边界,宠爱过度,就变成了毫无责任感的放纵了。孩子在是非不明的情况下就容易走极端,等到家长想拉回来的时候已经走得很远了。
3、 和孩子关系冷漠
案例中的强强是留守儿童,平时和父母联络很少,一年见面的机会更少。他和爷爷奶奶缺乏有效的沟通,在询问中又表示常常受到同学的歧视,所以才选择在游戏中寻求自我。父母和孩子关系冷漠,对孩子的喜怒哀乐知之甚少,就等于不断地把他推向了边缘化。

成瘾人格的一些特征是什么?

4. 什么是成瘾性人格?


5. 如何判断成瘾性人格

 近年来由于各种传媒的宣传,人们开始意识到在中国销声匿迹了几十年的毒品滥用与成瘾问题又再次泛滥,且形势相当严峻。其实,成瘾问题的范围很广,毒品成瘾只是其中被宣传得比较多、比较受重视的一类。除此之外,酗酒、吸烟、病理性赌博、网络成瘾等一些特殊的行为同样属于成瘾问题。如有的人借酒消愁愁更愁,有的人终日沉溺于赌博而不能自拔,有的人终日热衷于性活动不能解脱,有的人终日泡在互联网上的“聊天屋”内等。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需要将病态的成瘾行为与正常的习惯、嗜好、爱好等行为相区别。
  那么,如何辨别自己的行为是正常的兴趣爱好还是达到了病态的成瘾标准。
  教你三步,让您轻松识别成瘾行为!
  第一步,是否对吸烟、饮酒或上网等行为有强烈的心理渴求,并出现强迫性冲动行为?
  如果你开始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对烟草、酒精、毒品或网络、赌博等行为明知有害而仍然使用,尤其这些行为已经上升到你生活中的焦点的话,那么要高度警惕成瘾的出现了。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吸毒者明知道吸毒让自己已经家破人亡,仍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去获得毒品这一现象。
  第二步,是否出现烟越抽越凶,酒越喝越多,上网时间越来越长这一现象?
  在长期使用后,吸烟、饮酒者常需要增加使用烟酒的剂量和频度才能取得所追求的效果。这就是医学中的“耐受性增加”这一症状。同样,如果上网者每天呆在上网时间或上网的次数逐渐增加了,也同样要警惕成瘾行为。
  第三步,在停止或减少吸烟、饮酒、吸毒或上网等行为后,是否出现一系列痛苦的心理生理症状群?
  通常在停止使用烟、酒、毒品等成瘾物质后,数小时到数天后可出现烦躁不安、情绪焦虑抑郁、精神差、疲乏无力等情绪症状,或皮肤蚁走感、失眠、心悸、手震颤等躯体戒断症状。不同成瘾药物引起的戒断综合征略有不同,这种情况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成瘾性”。
  如果你的行为完全符合以上三步的情况,那么这一行为已经超越了正常的兴趣爱好的范畴,达到了医学中的“依赖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可诊断为成瘾行为。同时专家也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了成瘾行为,请不要过度害怕或惊恐,建议到专科医院成瘾科就诊,以得到正规的医学诊治。

如何判断成瘾性人格

6. 成瘾性人格的危害

孩子爱玩是天性,但很多“贪玩”过了头,就变成了“成瘾性人格”。比如孩子没黑没白地打游戏,甚至逃课不回家。新闻上还报道过一个10岁的女孩通过手机迷恋上了一个交友直播软件,每天都在等待陌生男子打电话嘘寒问暖。

对此很多父母还不自知,认为孩子小淘气很正常,等到他大了自然就明白了。其实小孩子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发现孩子对某些事物有着超乎寻常的“执念”,父母就该及时介入和思考了,特别是那些不好的事物,。
再深究一下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成瘾性人格很多都和父母的这三种行为有关,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防微杜渐,发现问题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案例:10岁男孩网游成瘾两年

今年上小学三年级的强强(化名)已经是某网游的资深玩家了。强强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他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两年前父母给他买了一部手机,本来是想查学习资料用的,结果被儿子用来打某款网游,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强强每天6:30要坐校车去学校,他5:00就起床了,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玩游戏,等到来不及了再匆匆洗脸吃饭。放学后到家第一件事情也是玩游戏,有时候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爷爷奶奶劝说无效,强强几乎变成了宅男,每天都和游戏为伴。

两年下来强强戴上了300多度的眼镜,成绩也滑到了班级的中下游,游戏成瘾,视力欠佳,不爱学习。强强说他在游戏中找到了成就感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比现实强多了。实际上,强强这就是形成了“成瘾性人格”了。

什么是成瘾性人格?

目前成瘾性人格在心理学上还没有严格的定义。简单来说,成瘾是指个体强烈地或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并进行某种活动,尽管知道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各种不良后果,但仍然无法控制。有些成瘾者多次努力地去改变,但却屡屡失败。具备这种“特殊”人格的人,就被理解为“成瘾性人格”。

Michael Weaver是一名医学博士,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成瘾的神经行为研究中心的医学指导。他说:“成瘾人格并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学诊断。人格是非常复杂的,并没有哪种类型的人格是特别容易成瘾的,是几个因素相结合,导致你更容易成瘾。”

Michael Weaver是一名医学博士,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成瘾的神经行为研究中心的医学指导。他说:“成瘾人格并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学诊断。人格是非常复杂的,并没有哪种类型的人格是特别容易成瘾的,是几个因素相结合,导致你更容易成瘾。”

大人中间的成瘾性人格比较明显,比如酒瘾、烟瘾或者喜欢开快车。其实在孩子中间这种状况也是存在的, 最常见的就是网瘾少年,再比如暴饮暴食、疯狂打赏主播等。具有成瘾性人格的孩子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特征

被动:家长要求去做的正事心不甘情不愿,像写作业和学习都缺乏主动性,做事拖沓,家长推一步孩子走一步。

依赖:孩子非常依赖让他成瘾的事物,就像网络或者成堆的食物等等,如果家长强制剥离孩子和这些事物的联系,他们会变得六神无主,无所依托。

自我中心:成瘾性人格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专注于眼下他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而对其他正当的事情充耳不闻,觉得自己做的事才是正义的,是应该得到理解和维护的。

反社会人格:因父母不让玩游戏而“拔刀相向”,模仿游戏中的情节而抢劫犯罪,个别孩子还因此具备了反社会人格,他们常常分不清虚拟和现实,如不及时纠偏还有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易生闷气:这样的孩子对情绪调控也是不佳的,他们常常生闷气,而不会与父母主动交流。

和别人疏远:因为他们的兴趣爱好“与众不同”, 因此常常与同伴疏远,时间长了还容易产生社交障碍。

强烈的自卑:他们只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掌控感,在现实中却有强烈的自卑感。

寻求刺激:孩子好奇心重,酷爱冒险,希望不断的寻求刺激。

易冲动:做事很少考虑后果,更可能做出草率的决定。

▼危害

“网瘾是心理疾病的表现。”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副主任银娟介绍,该基地对其学员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网瘾少年觉得生活没劲儿;94.6%的网瘾少年具有内向、敏感的个性特质,他们内心自卑,对生活有强烈的无助感;54.8%的网瘾少年因上网受到阻拦,采取过暴力手段。

有人把门反锁起来殴打妈妈,有人把热开水浇到爸爸头上,有人甚至残忍地把妈妈耳朵剪掉一边,还有人用碎玻璃片顶着医务人员的脖子要求出院……

“网瘾是心理疾病的表现。”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副主任银娟介绍,该基地对其学员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网瘾少年觉得生活没劲儿;94.6%的网瘾少年具有内向、敏感的个性特质,他们内心自卑,对生活有强烈的无助感;54.8%的网瘾少年因上网受到阻拦,采取过暴力手段。

有人把门反锁起来殴打妈妈,有人把热开水浇到爸爸头上,有人甚至残忍地把妈妈耳朵剪掉一边,还有人用碎玻璃片顶着医务人员的脖子要求出院……

不仅是网瘾,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偏离了轨道,既会影响其健康的性格养成,也会阻断他的正常学习进程,更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他们缺乏自控力,提前大量的透支了所谓的“快乐”,从而也会失去人生进一步发展和向上的机会,一定要警醒了。

孩子的成瘾性人格是怎样形成的?

已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成瘾性人格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还和很多其他因素有关,它更像是一个融合了各种因素的复合体,生长环境、教导方式、同伴影响都能发挥作用。
J. Wesley Boyd是哈佛医学院的一名医学博士,他说:“你不可能在没接触过某种物质的情况下就对它成瘾。”这是强调了环境的作用。
而前央视主持人樊登更重视人的影响,他说:“父母越凶孩子成瘾性人格越厉害。”
J. Wesley Boyd是哈佛医学院的一名医学博士,他说:“你不可能在没接触过某种物质的情况下就对它成瘾。”这是强调了环境的作用。
而前央视主持人樊登更重视人的影响,他说:“父母越凶孩子成瘾性人格越厉害。”
父母的这三种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孩子成瘾性人格的形成。

1、 对孩子粗暴相对
有的家长缺乏耐心,或者夫妻不睦,对孩子的错误横加指责,甚至拳脚相向。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因此只能靠“依赖”其他事情来寻求快乐。他在不良习惯中沉溺的时间越长,就越觉得这是一种奖励机制,而回到现实后会更加痛苦不堪。

2、 纵容孩子的“放肆”
有的时候孩子不好的苗头其实刚刚萌芽,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放肆”没了边界, 宠爱过度,就变成了毫无责任感的放纵了。孩子在是非不明的情况下就容易走极端,等到家长想拉回来的时候已经走得很远了。

3、和孩子关系冷漠
案例中的强强是留守儿童,平时和父母联络很少,一年见面的机会更少。他和爷爷奶奶缺乏有效的沟通,在询问中又表示常常受到同学的歧视,所以才选择在游戏中寻求自我。父母和孩子关系冷漠,对孩子的喜怒哀乐知之甚少,就等于不断地把他推向了边缘化。

如何解决孩子的“上瘾”问题?

1、 共处:避免孩子长时间独处
成瘾性的人格最忌讳的就是长时间独处,独处会提供更多机会诱发成瘾的各种表现。所以父母要尽量创造时间和空间来和孩子互动,形成温馨和谐的亲子共处模式,即便是不能在一起也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来加强交流,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引导孩子积极向上。

2、 关爱: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和温暖,不将工作中的烦心事迁怒于孩子身上,家庭中有不和谐的因素也要尽量避开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家庭琐事的挡箭牌和受害者。让娃感受到父母之爱和家族的希望,家庭永远是他强大的后盾,任何事情都可以和父母分享,包括解决不了的事和开心的事情。

3、 交友:帮娃建立积极的朋友圈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的故事早就启示我们,生长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孩子本身社会认知有限,如果自控力再差些,遇上“狐朋狗友”就很容易误入歧途,家长在这方面要进行筛选一下,鼓励孩子多和有上进心的孩子交友玩耍,远离那些“成瘾”的孩子。

4、 转化:培养孩子其他兴趣爱好
研究表明,如果你对一样事物容易成瘾,那么也很容易对其他事物成瘾,这其中似乎涉及到非同寻常的“专注力”。家长要做的是将孩子的关注焦点转移到其他良好的兴趣爱好上,比如绘画、弹琴或者运动,在这些方面“上瘾”,孩子上进,家长也安心了。

总之,家长要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采取正确的养育方式,不给孩子有“上瘾成灾”的机会,这样娃才能茁壮成长!

7. 成瘾性人格如何改变

我也觉得自己是所谓的成瘾性人格,最近正在研究这个事情,想要真正地改变自己。

但是我有个习惯,或者说执念,就是什么事情都想要刨根问底,搞清楚它的底层逻辑,哪怕其实这个事情有解决方法,我也不会满足于能解决它,我还想知道为什么能解决它。所以这个研究的进度有点慢,等有一定成果了,我想全面地把它写出来。

因为是手机码字,写不了那么具体,我先在这里给你几个方向的建议,你可以自己分析一下。

第一,我发现自己的成瘾行为很多时候是一种逃避。逃避心里的各种恐惧。

甚至是逃避一些最轻微的痛苦。比如停下来你正在成瘾的事情的痛苦。为了不让自己面对停下来的短暂的空虚和平淡,而不停地给予自己刺激。

所以我最近除了想办法直接解决自己一直恐惧和担心的现实问题外,也在有意的锻炼自己忍受痛苦,面对痛苦的能力,告诉自己其实痛苦和不适的感觉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你要知道,成瘾这个事情具有一个特点,就是你越成瘾,就会越成瘾。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在这种行为模式中的时间越长,你的大脑就越倾向于继续这种行为模式,于是你就越难以离开这种行为模式。所以千万别指望于你的瘾能通过满足的方式消除,就像你说的,你沉迷于一个游戏之后,如果对这个游戏厌倦了,你会沉迷于另外一个游戏,而不是就此不玩游戏了。




 关于这一点的原理涉及到多巴胺的阈值,大脑奖赏回路等等,这里就不多说了。

所以这一点就引出了一个方法—中断成瘾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中止沉迷的行为,用行为来改变大脑。

第三,你是不是真的想改变。

分辨一下自己是真的想改变这种生活,还是只是对这种生活有点不满,其实内心里还是觉得这种生活相比别的生活更好。

要想改变自己,必须满足一个前提,就是你真的想改变自己。

所以仔细想想容易成瘾的性格,包括现在的生活,它们改变和不改变的利弊,然后认真地做一个选择。




第四,在做出选择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相信自己能做到。

一个对某些事物成瘾了很久的人,可能会害怕自己没法面对失去这些事物的生活。这个很正常。就像吸烟的人,害怕自己戒烟后会承受不了烟瘾来了又不能抽的感觉。于是迟迟不肯戒烟。

所以让吸烟的人戒不了烟的,往往不是烟瘾本身,而是他们对烟瘾的恐惧。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其它的成瘾事物。

其实这些瘾,或者说它们满足不了时的痛苦,根本就没有你想象中的可怕。最难的是刚开始中断它们的时候,之后时间会慢慢让大脑得到修复,这些所谓的瘾也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最后总结一下:成瘾的行为,它的原因在心理层面讲,有可能是想要逃避某些东西;在神经科学层面讲,就是沉迷的行为,对大脑的奖赏回路以及多巴胺分泌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可逆的。

从改变成瘾行为的方法的角度讲,其实就是两点:确定自己真的想改变,以及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变。

成瘾性人格如何改变

8. 成瘾性人格怎么办?

成瘾人格(Addictive personality)即易成瘾人格,对于是否存在这种人格尚存在争议。
不少学者发现,不少酒精和药物依赖者往往存在人格缺陷,其主要特征是:被动、依赖、自我中心、反社会行为、易生闷气、缺乏自尊,内向,对人疏远。
成瘾性人格的纠正需要去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同时自己也要常常与积极向的人交朋友,调节自己的心态。

成瘾性人格一般是指同一对一件事情或者一种习惯上瘾,一般是由于在儿童时期一些情感的缺失而导致的。
如果患上成瘾性人格,最好要去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的调节和疏导,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要长时间一个人独处,成瘾性人格很容易受到身边的人的感染和带动,因此要多与积极向上的人交朋友,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状态。
成瘾性人格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疾病,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患者,一定要给予他足够的陪伴和关心,帮助他纠正成瘾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