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紧急辟谣资产重组事项,到底发生了什么?

2024-05-07 05:14

1. 恒大紧急辟谣资产重组事项,到底发生了什么?

恒大紧急辟谣资产重组事项,是因为有传言说恒大目前资金比较紧张,现金流断裂,导致恒大准备资产重组,而且还发布了一些具体文件内容和截图。
针对这一消息,恒大迅速做出了反应,声称有关该公司资产重组的情况是谣言,相关文件和截图凭空捏造、纯属诽谤,公司对此强烈谴责,并已经报案,坚决用法律武器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受到恒大所辟谣消息的影响,中国恒大在消息出来之后股价出现跳水,全天下跌5.6%,最近两个半月来跌幅已达46%。
标普事后发布公告称,“由于流动性原因,将恒大集团评级从B+/稳定,调整为B+/负面”。
从恒大自身公布的数据来看,恒大面临资金链的压力真还不小:恒大上半年的业绩出现较大滑坡,净利润只有65.4亿元,净利润率只有1.9%。
其实恒大资产重组的事情坊间早有传闻,并非空穴来风,结合自9月初开始的旗下房产全面大甩卖来看,可以看到恒大对现金流的渴望。
恒大在今年上半年疯狂地囤地,今年1-8月,恒大在土地市场投入了822亿元,超过中海、碧桂园,排在首位,如此大的现金投入,给恒大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而根据最新公布的房企融资“三条红线“规定,恒大早已远远超过红线指标。所以,恒大在未来已经很难进一步在扩大其有息负债,通俗地讲就是今后很难借到钱了。
房地产企业都注重资金快速流转,其经营活动完全取决于自身的融资能力,没有通畅的融资通道,房企可能会遭到灭顶之灾,恒大也不例外。
房企融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向金融机构借款,一种是在资本市场通过增资扩股或资产重组来完成。
目前恒大的现状,向金融机构借款已经是不太可能,那么就只有剩下资本市场上的资产重组了。
而恒大这次辟谣的情况来看,恒大并没有否认会进行资产重组,只是对具体方案内容和对象进行了辟谣。
早在今年1月31日,恒大已经将第一批和第二批战略投资者700亿股权投资增资协议中约定的实现重组上市期限延期一年,与第三批战略投资者的700亿股权增资一起,将期限延长至2021年1月31日。这1400亿元战略投资也是恒大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引进股权融资。
恒大与这批投资人签订的协议中,要保证在2018年至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500亿、550亿、600亿,三年合计约1650亿元。
如果在期限内没有完成重组,投资者不再延期,将有权在限期届满前两个月内,要求回购股权或者给予股权补偿。
所以恒大的资产重组是必然的事情,距离战略投资者的要求,期限只剩下4个月的时间,如果重组未能完成,恒大不仅要付出高额成本,还需要有足够的钱回购股权,这才是目前恒大所面临的头等大事。

恒大紧急辟谣资产重组事项,到底发生了什么?

2. 恒大紧急辟谣资产重组事项,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近关于恒大集团请求广东省政府支持资产重组项目的报告火了,报告中指出如果资产重组不能如期完成,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风险,这个消息的发出,恒大集团股价大幅下跌,但紧接着恒大集团发布声明称,这个文件纯属凭空捏造,而且恒大已经报案,要用法律武器维护公司权益。
其实恒大资产重组的事情也不是一个新话题了,之前恒大就有过要与深深房重组的计划,从2016年正式启动到现在,4年的时间重组协议都没有得到批准。而且在今年年初恒大就已经计划引进战略投资1400亿元,还和这些投资人签订了对赌协议,协议中明确了在期限内如果没有完成重组,那么投资者就有权要回股权或者相应补偿。距离协议截止日期只剩下4个月的时间,重组是否成功关系到恒大未来的发展。
尽管恒大已经发布了辟谣,但从恒大的半年报显示,半年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3.7%至25%,而恒大的解释是上半年公司利润下降是因为在做全国促销,而且回款率是有明显提升的,但也承认了恒大在努力降低债务。但是根据恒大现状来看,资金链的压力确实很大,除了上半年业绩不够好之外,恒大开始对房产进行7折销售,为的就是希望借助金九银十能回笼一部分资金。再加上恒大在上半年投入相当高的资金拿地,导致恒大在未来很难再有息负债了,留给恒大的道路只有增资扩股,或者资产重组,再加上国内已经停止房企在A股上市,所以恒大资产重组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但却始终都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

 
总而言之,不管恒大怎样辟谣,资金压力都是不争的事实,1400亿即将到期的负债,不理想的业绩,几乎关闭的融资渠道,都让现金流成了一个大难题。

3. 恒大辟谣资产重组事件,都表达了哪些情况?

恒大集团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经营业务广泛,经济影响深远。但是由于网上出现的各类谣言以及相关的截图、文件等等,让许多人对于恒大最近的经营状况有了担忧,这也直接造成了恒大的股票发生波动。为了遏制谣言造成的不良影响,澄清事实真相,广州恒大官方发布了声明文件。文件中严正声明抵制一切造谣行为,并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下面,我归纳一下恒大辟谣都表达了那些情况。
一、谣言空穴来风对于网络上流传的不实信息,恒大给予了正面回应,严肃澄清那些情况都是空穴来风。从恒大公开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恒大目前的经营收入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资金盈余较多,还没有出现断流的情况。所以,很多时候不要仅凭几句话就去下判断,一定要结合事情的实际情况,很多时候谣言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一戳就破。
二、截图、文件造假网络上流传的谣言,除了文字内容外,甚至还贴出了所谓的“证据”。包括相关的文件以及截图等等,让人觉得很有可信度。针对这些谣言,恒大的声明中明确指出,这些所谓的“证据”,都是凭空捏造出来的。现在这个年代,各种P图技术发达,要制造假的证据太容易了。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带着怀疑的眼光看事情。
三、已报案由于这些谣言已经对恒大的企业形象已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声明中恒大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网络谣言由于其成本低、传播快,在这个年代大行其道,严重带坏了网络风气,也给被造谣者带来了许多恶劣的影响。当生活中面对谣言,一定要勇敢地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恒大辟谣资产重组事件,都表达了哪些情况?

4. 恒大辟谣重组事件,专家对此有何解读?

            恒大集团作为公主国内的前百强的一个集团,在我国内甚至是世界上都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的。其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媒体的关注,而在最近,恒大集团负债高达8355亿,需要紧急资产重组的消息又登上了热搜。对此,恒大集团进行了辟谣,声称这一消息完全是谣言是不存在的,公司会对这一谣言的发布者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但是事实上,这一谣言已经不是第一次在社会上进行流传了。早在今年的7月份,社会上就流传出了恒大集团负债就无法负荷,需要资产重组甚至是破产等等消息。对此,不同方面的人进行了补充方面的帖子。但是在专家看来,这一消息也完全不是空穴来风,也许是有着一定的根据的。
       在交易所发布的恒大经济状况来看,恒大的经济交易一直在下降,负债在持续地上升,股票也在持续地进行下跌。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于一个如此规模的企业来讲,是机器的不利的。因为恒大是一个在规模和相关的各个方面上都是需要极其大的经济消耗的。这样的发展势头对于恒大来讲,若是持续几个月的话,那么资产重组是很有可能的。虽然说谣言会止于智者,但是谣言竟然会流传的如此凶猛,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从目前恒大的发展情况以及势头来看,经济处于持续下跌的状况。
       那么资产重组也只是早晚的事情,在专家看来,恒大对于此次事件的辟谣。只是一种挽救行动。试图在挽回企业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但是其内部的发展状况如何,只有其公司高层才会明白。但是从一切种种的根据看来,恒大的资产重组是很有可能的。

5. 恒大辟谣重组事件,专家对此有何解读?

       恒大辟谣重组事件,恰恰反映了当前很多房地产大企业的现状,国家管控力度加大,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房地产疯狂发展、房价疯涨的时代已经过去,闷头数钱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各个房地产大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如履薄冰。

       恒大作为中国当前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在中国政府继续加大对房地产管控的大背景下,恒大的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经历了前几年房价的疯涨、房地产行业的疯狂发展,随着中国出生率的连年下降。国内对于房子的长期需求在接连下降。人口作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在一步步减速、卸力。

      另一方面,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努力地加大各自国家内需的消耗、加大力度促进国人的内部消费。但中国的高房价,使得中国国人的储存率居高不下,国人消费愿望不强。年轻人贷款买房,高额的房贷压得年青一代越来越没创造力,也间接影响了很多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努力几十年不如拆一代的社会言论甚嚣尘上。

       高房价使得年青一代的生育意愿不高,育儿的经济压力大,即使国家鼓励生育二胎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生育率仍然持续下降。房子买不起、孩子生不起,成为了中国政府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房价压低了生育率,生育率低又深远的影响了中国房地产行业以后的发展,中国房地产陷入了如此的恶性循环之中。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随着以上种种,面临着规则的大改变,行业的大变革已经越来越势不可挡。恒大集团积极辟谣重组谣言,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当前的房地产发展现状。

恒大辟谣重组事件,专家对此有何解读?

6. 恒大集团否认破产重组说了什么?

针对网上流传的破产重组一事,9月13日晚,恒大集团发布声明称,有关恒大破产重组的言论完全失实。公司目前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公司坚决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全力以赴复工复产,保交楼。
此外,据财联社报道,为解决恒大财富投资产品兑付问题,恒大方面已公布三种兑付方案供投资者选择。三种方案分别为:现金分期兑付、实物资产兑付、冲抵购房尾款兑付,投资者可从三种方案中选择其中一种兑付,或者组合任意两种及三种方案兑付。

许家印表示要确保所有到期的财富产品尽早全部兑付
9月10日,许家印在恒大财富专题会上表示,要确保所有到期的财富产品尽早全部兑付,一分钱都不能少。
许家印说,我可以一无所有,但恒大财富的投资者不能一无所有!兑付过程中,一定做到公平公正,不允许任何人搞特殊化,以前没有发生过、今后也绝不会发生,要按既定的兑付方案千方百计争取比计划提早兑付。

7. 恒大重组意味着什么

恒大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控制者与企业外部的经济实体进行重组,调整和分配企业资产的分配状态,或重新配置企业资产上设定的权利的过程。企业重组资产时会有公告,用户可以多关注官方消息。
为了使恒大能够正常经营,恒大还在1月24日发布公告,敦促债权人给予恒大更多时间,不要采取任何激进的法律行动,冲击当前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一旦恒大的稳定局面被破坏,无法维持正常运营,这些债权人就更难拿到钱了。这个时候,确实需要给恒大时间。
债务重组意味着谈判还款。债权人不希望企业死掉,所以双方都让步。破产是指债权人向法律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重整,然后由相关机构发布重整计划。最后的结果是资产被各方瓜分,企业最终不复存在。
[扩展信息]
购买恒大地产的注意事项:
1.住房手续是否齐全。
房产证是证明房主对房屋所有权的唯一凭证。没有房产证的房子在交易的时候,买方拿不到房子的风险很大。业主可以抵押或转卖房产证,即使现在没有取得,业主也可以抵押和转卖。所以最好选择有房产证的房子进行交易。
2.房子产权清晰吗?
有些房子共有人很多,比如继承人、家庭、夫妻,为此买受人要和所有共有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如果只是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买受人签订的买卖合同一般无效。
3.了解恒大的口碑。
通过之前开发的老项目,可以了解到恒大地产的口碑,房子的质量等等。

恒大重组意味着什么

8. 恒大重组对房地产的影响

影响如下:1.将出现大量失业人员,这些人的再就业可能会引发地产行业薪酬变动;2.其持有土地、楼盘将会被瓜分,行业格局可能会出现变化;3.恒大期房、尚未交付的小区可能面临长期停工问题,买了这些楼盘的业主可能在短期内无法收楼入住。【拓展资料】房地产行业因其行业自身体量庞大,上下游产业链条较长,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行业发展至今虽然经历多轮周期波动,但直到恒大事件前,并未出现全国性龙头房企的全面流动性危机。对于恒大事件是否会向相关产业扩散、是否还有其他企业面临流动性危机、房地产行业及政策演绎方向等等这些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李迅雷就此对话中泰证券研究所房地产行业负责人陈立,深入探讨恒大事件来龙去脉及对房地产和相关行业的影响。李迅雷:高杠杆经营一直是市场质疑恒大地产的核心,杠杆经营也被认为是房地产行业经营的一把双刃剑,那这次恒大危机时间背后的直接原因是高杠杆经营吗?陈立:我们这里先抛出一个观点,高杠杆并不是决定房企生死的核心因素,房企核心资产的变现能力才是企业的生命线。实际上,恒大整体的净负债率自2017年来是持续下降的,但公司自身房地产项目的变现能力的全面快速恶化直接导致了当前的流动性困境。从房地产开发流程来看,房企商获取土地后,通过土地及在建工程获取信贷资金。达到预售条件后,完成商品房销售,归还前期借贷资金,通过销售回款进行后续开发。对于恒大当前情况来看,触发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不是房地产市场走弱,房价下行带来的金融机构抽贷引发的流动性风险。恒大至2022年3月前,公司也没境内外公开市场债券到期带来违约压力。因此,我并不认为高杠杆导致了当前企业的经营困境,透过现象看本质,房地产销售回款的快速恶化才是导致当前流动性问题的核心因素。李迅雷:当前房地产市场环境下,由于金融系统尤其是银行,与房地产行业景气度息息相关,恒大危机是否会持续扩散影响金融系统稳定?陈立:从房地产价格的角度和流动性风险在行业内扩散的范围来看,我并不认为当前恒大的问题会持续向金融体系传导。一方面来说,确实从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整体的经营压力在增加,但并非所有的房企都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中央三道红线监管政策其实已经给予了市场一个简单有效的房企风险评价标准,尤其是当前诸多绿档、黄档的房企,虽然增速上面临一定的压力,但从违约风险的角度来看,并不显著,稳健经营的房企融资成本甚至还在持续下行。另外一方面,从以往境内外房地产危机向金融体系扩散的情况来看,通常金融系统受到冲击的原因在于大范围的资产价格快速下跌。本轮开发商流动性危机属于个别企业的点状爆发,并非由于全行业库存过高、需求下行的环境下的房价下行风险。当前“房住不炒”大背景之下,行业供需关系相对平衡,全国房价还是比较平稳。李迅雷:从恒大事件引申到到房地产行业来看,其实这一轮地产周期自2018年至今,购房需求端政策与开发商供给端政策持续收紧,为何在今年下半年才看到行业基本面的下行?陈立:由于内外部环境相比过去三年发生显著变化,2018年来收紧行业融资倒逼企业推地增加市场供给,进而支撑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现象,在当前时间点发生反转。外部环境方面,三年去杠杆后,行业债务到期压力快速下降。2018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债务到期规模持续增长,偿债压力之下倒逼企业供应存量土储,增加销售回款保障现金流安全,造成了2018年至2020年新开工与销售增速的反向变化,行业整体处于去库存状态。而2021年下半年后,债务到期规模快速下降,偿债压力的降低直接促使企业经营方向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安全,经营风格变化直接抑制了企业拿地与推盘意愿。企业经营的内部角度来看,从企业土地储备角度来看,2018年至今开发商带息负债规模持续下降,伴随着表内已开工未销售的土地储备规模持续下降。存量土地不足的情况下,市场供给弹性需要依靠增量贡献。此外,2020年下半年至今,行业信用事件频发,信用债违约规模大幅增长,违约债券余额628亿,而2018至2019年信用债偿还高峰期的两年中合计违约债券余额仅106亿。伴随中小企业出清,市场整体供应能力边际走弱。李迅雷:9月以来,第二批集中供地陆续出让,从已经进入集中成交阶段的几个城市来看,房企拿地热情并未如期恢复。为何在限制溢价率等拍地制度优化措施后,房企实际拿地情况与市场预期大相径庭?陈立:我们认为,开发商拿地动力不足,不仅仅是受到地价较高的单一因素影响,在融资政策收紧,企业现金流状况不断恶化之下,拿地能力走弱也是供给不足的核心因素。由于拿地及开发资金不足,信用收缩带来的土地储备规模的持续下降,而供应不足叠加当前房地产市场需求走弱,进一步抑制了销售回款的增长,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负反馈机制。即使集中供地制度优化改善企业拿地意愿,但从拿地能力上,整体行业并未出现显著的改善。李迅雷:最近公布的8月房地产数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行,市场中也不乏放松地产的声音,对于未来政策的演绎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陈立:整体上来说,我们认为地产政策全面放松的可能性不大。2017年后,调控政策呈现分城市、分供需的精细化特点。回顾历史,房地产需求和供应端调控政策的边际变化分别取决于房价的边际变化及地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差。而当前市场环境则与过去存在显著不同,历史上典型的房地产下行周期中,房价下行的核心因素在于供需关系的恶化,比如2008年、2011年及2014年,房企信用无序扩张带来的库存高增长,叠加需求边际走弱导致了价格快速下行。当前环境下,由于2020年下半年来的拿地下行,土地市场供给不足持续向商品房销售市场传导,核心城市市场供应短缺更为显著,房价并无快速下行压力,需求端宽松可能性较小。从供给侧角度,历史上来看,当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速形成拖累时,供给侧房企融资政策出现明显宽松。这也是为何在2018年至2020年,虽然地产融资持续收紧,房企持续降杠杆,但行业整体投资增速大幅高于固定资产投资,而调控政策整体也没有宽松的必要。但当前阶段,近几个月房地产数据来看,新开工面积快速走弱。同时,竣工面积增速持续复苏,开工弱竣工强带来施工规模的边际放缓,进而拖累实际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快速回落。伴随二三轮土地市场流拍率增加,对于优质房企的按揭回款及流动性投放可以适度增加,缓解流拍现象扩散带来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下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