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地球上的氦气再过二三十年就会消耗殆尽,对生物有没有影响?

2024-05-16 01:43

1. 据说地球上的氦气再过二三十年就会消耗殆尽,对生物有没有影响?

氦在宇宙中非常普遍和丰富,几乎占宇宙物质的四分之一,但其中绝大多数存在于恒星中。氦气在地球上非常稀有,地球上的氦主要是由天然铀和钍在地下经过数十亿n的衰变而形成的,衰变速度超级慢,这些元素的部分辐射由α粒子组成,α粒子形成氦原子的原子核。生成的氦气其中的一部分会到达地表并进入大气层,大气中大约有百万分之五的氦,氦是一种非常轻的元素,会迅速上升并逃逸到太空中,其余的则被困在岩层中,与岩层中形成的天然气混合。

氦气有独特的优点。氦气沸点仅仅为4.2开尔文,比绝对零度高4度,液态氦气在所有元素中温度最低,同时高度稳定,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并且非常轻。因此氦气开始被用于电弧焊绝缘,后来又被用于超导体和核反应堆,以及低温学等领域。氦作为冷却剂的使用是当今氦的主要用途。

目前没有化学方法可以制造氦,氦源来自岩石中非常缓慢的放射性衰变,依靠天然气加工的副产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天然气储藏都含有氦,而且企业提炼副产品氦并不总是有经济利益,地球上只有14家工厂将氦气提炼成液态,其中7家位于美国,其余的分布在卡塔尔、阿尔及利亚、俄罗斯、波兰和澳大利亚。目前,从空气中提取氦气的成本高得离谱,从空气中提取氦的成本大约是从天然气储量中提取氦成本的1万倍。

由于氦气的不可再生性,许多专家估计,氦气将在25至30n内耗尽,如因其在氦超流方面的研究获得了1996n的诺贝尔奖的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学教授罗伯特·理查森警告说,氦的供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使用,可能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会枯竭。但是氦气再过二三十n就会耗尽的说法也有巨大争议。
地球上的氦气要比之前估计的要多
最近的研究表明,氦的含量比科学家之前估计的要高,尤其是地下水中的氦。在这项新研究中,来自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对北美的天然气样本进行了质谱分析发现,氦是通过溶解在地下水中,从地下水将氦输送到天然气矿的。这一机制表明,我们可能低估了氦的储量,等待开发的氦比之前认为的要多得多。

从美国的氦气相关政策中也可以看出来,氦气并不是未来的关键资源
1925n,美国就建立了国家氦储备库,作为军用和商用飞艇的战略氦储备。1927n的氦控制法案禁止氦的出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氦再次成为重要的战争材料比如给远程轰炸机的轮胎充气使飞机可以携带更多燃料进行更长的航程。战后,氦的需求增长如此之快,以至于政府在1960n强制实施了氦法案修正案,以储存氦气供未来使用。到1971n,氦储存计划被取消。几n后,又开始储存氦。截至1993n,政府储存的氦气大约有10亿立方米。然而到1996n的《氦私有化法案》规定,政府需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所有储存的氦。
得益于美国大规模销售储备氦气,现在的氦气确实廉价且存在浪费情况,但如果未来氦气使用成本上升,用户将更有可能采用节约和回收方式使用氦气。氦气不会在短时间内消耗殆尽,据估计,目前和未来世界各地气井中所含氦气的数量至少可以持续200至300n,不会快于石油的枯竭速度。

据说地球上的氦气再过二三十年就会消耗殆尽,对生物有没有影响?

2. 据说地球上的氦气再过二三十年就会消耗殆尽,这对生物会产生影响吗?

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在这个地球上靠的是什么呢?其实很多人都能够得出几个答案,有的人说是氧气,有的人说是水资源,但是其实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地球上的资源,是的,人类靠的是地球上的资源而生存的,氧气以及水都是资源,各种类似于石油类的矿藏也都是资源,这些资源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并且发展至今,而如果其中一种资源突然消失了,肯定会对人类造成影响,比如说氦。

氦是一种稀有的资源,广泛的存在于宇宙当中,质量大约占据23%,比氢要少一些,但是宇宙当中的氦气是很难进入地球中的,而地球当中存在的氦气小部分分布于大气层当中,大部分的氦气都是处于地球的矿物当中,氦气的形成主要是放射性矿物所产生的,也就是天然气当中含有着一定量的氦气。

氦气和石油以及天然气一样同样是不可人为制造的,因此它总会有着被用完的一天,那么如果用完了的话,会对地球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氦气目前的应用领域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填充气球,制造潜水服还有温度计,更高级的就是原子反应堆和加速器还有制造火箭,它常常被用来当作是冷却气体。可以肯定的说如果现在氦气忽然消失的话,那么对于人类的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影响的,虽然不会造成人口减少那么可怕的事情,但是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肯定会造成倒退。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氦气存储量是足够人类使用好几百年的,所以暂时我们不用担心,未来肯定也会找出来替代品的,说不定到那个时候,可控性核聚变都已经实现了,只要我们好好地保护环境,这些事情不会发生。

3. 氦的自述:人类离不开氦气

 
   我的名字叫做氦,符号是He。我也被人叫做太阳元素,因为我首先是在太阳上发现的,后来才在地球上找到。别看我是个独来独去的小不点儿,我可是个未来 科技 所需的新宠儿。
   我的名字叫做氦,我是化学周期表的第2个元素,符号是He。
   
   我也被人叫做太阳元素,因为我首先是在太阳上发现的,后来才在地球上找到。1868年,法国天文学家詹森在分析太阳的光谱时,偶然注意到一条异常的、意外的黄色光谱线。光谱线是每种元素加热到相当高温度时所放出的光线,与波长有关,因此每种元素发出的光谱线的颜色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家就利用元素的光谱线识别元素,就像警察利用指纹确定犯罪嫌疑人一样。因此詹森的结论是:必然有一个从未在地球上见过,但存在于太阳上的元素尚未被发现。
   
   
   两年后,苏俄的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他发明的元素周期表预言:还有一个在元素周期表上位于氢和锂之间,原子量在1到7之间的元素。这个元素就是氦,不过起初门捷列夫并没有把这个元素的预言和先前詹森的发现连接起来。
   
   过了二十多年后,苏格兰化学家拉姆齐在研究铀矿时发现了一种神秘的气体。他发现到这种气体的光谱很像先前詹森发现的那条黄色光谱线,但由于他没有仪器可以肯定这光谱线在光谱中的位置,只好求助于当时最优秀的光谱学家之一的克鲁克,克鲁克终于证明了这种气体就是氦。于是氦就这样在地球上发现了。
   
   因为氦最初是在太阳上发现的,所以被命名为helium。这字源自于希腊文helios, 原意 是太阳,因此我的元素符号就定为He。氦也因此而被称为太阳元素。氦可说是第一个在地球以外的宇宙中发现的元素呢!
   后来,在地球大气中也发现了我氦,并且发现地球的水中也有。此外,还发现外来的陨石上和宇宙线中也有氦的存在。因此,氦在天地间几乎无所不在。
   氦是宇宙中第二个最丰富的元素,仅次于氢。氦和氢二者合起来在宇宙中的比率令人吃惊地高,可达99.9%。虽是如此,氦在地球上却较稀少,氦在地球所有气体中的含量仅排在第六位,即氦气排在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和氖气之后。在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氦气都是在天然气或放射性矿石中发现的。
   其实,地球上的氦气主要来自放射性矿物(陨石中的氦也是这样来的)。也就是说,放射性矿物的氦是地球上氦的故乡。1公斤铀经过1亿年约能生产2克的我氦气。据估计,地球自形成后,已经产生了好多亿立方米的氦气。
   氦被发现后,人们在科学技术实践中逐步摸清了氦的脾气和个性,于是开始把氦派上种种用场。
   在元素周期表里,氦排在惰性气体之首,因为这族的元素具有化学惰性,不与其他元素反应,所以把它们称为惰性气体。像本族所有其他气体(氖、氩、氪、氙、氡)一样,氦的 活性太 低,以至于自身也不能和其他元素化合,人们到现在从来没有制成过与氦相关的稳定化合物。
   氦无色、无臭、无味且无毒,因此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氦是个单原子分子气体,氦的惰性使得成为少数几个仍以单纯元素形式存在的元素之一,因此又有人称我是单身汉气体。氦有分子小、质量轻、易扩散的特点。氦是除了氢以外密度最小的气体,密度只及空气的七分之一。
   也因为如此,氦气在空气中的浮力大,而成为一种有用的气体。尽管氦气的密度比氢气大,浮力比氢气小,但由于氦气不可燃、无毒性,因此具有比氢气大的优势。氦气曾用来代替容易爆炸肇祸的氢气充填气球和飞艇,为人类航空和高空气象探测等事业服务。
   每年仅在美国就要生产大约0.85亿立方米的商用氦气。尽管天然气这种重要能源的基本成分是甲烷,但它含有浓度达0.3%的氦气,通过分馏可以把氦气从甲烷和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分馏是利用沸点的不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由于氦气的沸点相当低,只有摄氏零下268.9度,低于其他任何气体,因此氦气不容易液化。其实,氦气是所有气体中最难液化的。如果把天然气冷却,其他气体都会逐渐液化,最后就只留下氦气。
   
   提到氦气的物理性质,和别的元素很不一样。比如说,氦气拥有所有元素最低的沸点,即摄氏零下268‭.‬9度,对其他气态元素而言,接近到如此低的温度前都早已液化为液体,只有氦气仍是气体。又氦气的凝固点是摄氏零下272度,因此氦气是唯一不因仅借低温就能固化的气态元素,若想要把氦气固化,不只要低温,还必须增加压力。
   氦气既然是最难液化的气体,在化学和物理领域进行超低温实验研究时,就往往离不开液态氦。在1938年,人们还发现了我液态氦的一项绝技,那就是氦气在极低的温度下,会出现有趣的超流效应。
   
   处于超流状态的液态氦可以流过普通液体无法通过的极细毛细孔,如果把液态氦放到开口容器中,液态氦会沿着容器的内壁慢慢地爬出去,不一会儿,容器中的液态氦就会全跑光。如果把液态氦装在一个管子里,管口用磨得极细的金刚砂堵住,使它充满微孔,然后用光照射这管子,液态氦会从微孔里喷出约一公尺多高。
   氦气也可混在塑胶、人造丝、合成纤维中制成泡沫塑料、泡沫纤维等。用这种泡沫纤维做成棉胎,又轻又暖,特别适合军事上使用。因为这种棉胎大大减轻了战士行军时的负担,而且一旦遇到江河阻拦,只需把棉胎往腰间一围,就变成一个救生圈。
   前面说过,氦气不会和其他元素反应,再加上氦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助燃,因此绝不会腐蚀和损伤任何金属设备。焊接和冶金技术家就这样看中了氦气的高度化学稳定性,例如在轻金属焊接和冶炼中可以拿氦气做为保护剂,防止金属氧化和渗出空气等。
   所谓焊接,就是把两块金属加热到高温,然后使它们接合在一起。但在高温时,金属容易和氧形成氧化物,如此一来,不是无法接合,就是纯度不够高。假若这样的接合是在充满氦气的容器内进行,就不会是个问题,只因为氦气具有惰性,不会和金属作用。
   
   氦气也常用于检测裂缝系统,也就是假设一根管子有裂缝,用氦气可以很容易侦测到它。先把氦气从管子的一端输入,然后用侦测器在管子外检测,如此一来就可测出管子的裂缝在哪里,以及裂缝有多大,这也是运用氦气是个惰性气体,不会和管子里的任何物质作用的特性。同样道理,电子技术家也用氦气充填某些真空仪器。
   氦气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在压力净空系统。在工业界常需要加压某系统,但系统内部的气体往往会和系统内的物质反应。一个解决之道,就是利用氦气是惰性气体,不和任何物质起作用,且氦气又是个无毒气体,因此可以用氦气来净空容器内的所有气体。
   
   除氖气之外,氦气是最好的导电气体,又除了氢气以外,氦气是最佳的导热气体。在所有气体中,惰性气体是比较难溶于水的,而在惰性气体中,又以氦气最难溶于水。氦气的这一特性对潜水员来说十分重要。过去,潜水员潜入海底时,要用橡胶管供应空气,但由于深海的压力很大,而氮气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又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如果潜水员返回水面时上升太快,压力骤然下降,原先溶解在血液中的氮气便纷纷跑出来,这就像汽水瓶盖打开后产生泡沫一样。因此当潜水员出水时,往往会因血管阻塞而得潜水病,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
   现在,用氦气取代氮气,是因为氦气的溶解度比氮低,再加上氦气很难溶解在血液中,人们就利用氦气和氧气混合制成混合空气,这样就能给潜水员提供较好的保护,避免患上潜水的主要职业病─ 潜水病。
   
   氦气具有三种可以应用于医药的主要特性,因为氦气是轻的、不燃烧的、无毒的。又氦气可以应用于手术室,稀释极易着火的麻醉剂。又一般防火气体中以二氧化碳最佳,氦气次之,可是二氧化碳不能和麻醉剂应用于治疗,因此氦气是最适宜的防火气体了。如果将氦气取代空气中的氮气,则人体可以轻松呼吸,可以减轻气喘的痛苦。因为氦气的重量仅有氮的七分之一,而呼吸氦气时所需的肌肉力是呼吸空气时所需的三分之一。因此氦气是很好的帮助运送氧气经过障碍气管的一种气体。混合起来的比例,大概氦气占79%,而氧占21%。不过使用时,还必须全凭医生指示。氦气和氧的混合气体,不但可以帮助处理气喘,前面说过,更可以帮助潜水和水底的救援工作。但这一切,对氦气来说还不过是小试锋芒而已。氦气大显身手建立殊勋,最主要是表现在原子核物理学和低温物理学中。
   原子能时代的序幕首先是由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在1896年发现天然放射线而揭开的,这些放射性元素在衰变时也放射出氦原子核。氦原子核更通俗的名字就叫 α  粒子,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物理学教授卢瑟福发现了 α  粒子,取了这个名字。 他起初没有认识到 α  粒子(又称 α  射线)就是氦原子核 ,因此仅仅用希腊字母 α  称呼它,这就像代数中多用X来称呼未知数一样。
   
    α  粒子速度高达每秒2万公里以上,能量颇大,于是物理学家就以 α 粒子做为炮弹去轰击原子核。原子核被击中时,会产生种种变化,例如:原子核被击碎可以产生新的粒子,而释放出原子能等。物理学家就可以通过对这些变化的观测来认识原子,进而利用原子能。
   对于原子的轰击,也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于1910年开始带头研究的,接着世界各国科学家群起加入研究。使用的轰击粒子也逐渐不仅仅限于 α  粒子,后来质子、中子等都派上用场。这当中还是以 α  粒子所建树的功勋最可观。例如:元素的人工转换而制成其他新元素(这是 历史 上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多年的美丽幻想)、发现中子、首次得到人工放射线等。
   在使用轰击粒子的初期,人类甚至不知道原子有个原子核。直到1930年代,才开始认识原子核的结构。1940年代以后,进而掌握铀核裂变释放出来的原子核能。于是人类就面临自发现火数十万年以来最大的一场能源革命。
   
    α  粒子做为轰击原子核的炮弹的重要性,曾经一度有所降低,而让位给质子、中子等。原因是氦原子核带有两倍于质子的正电,因此当氦原子核射入原子时,易被带负电的电子吸引而减速,并受到带正电原子核较大的排斥力,因而难以击中原子核。
   但在1930年代以后,由于加速器技术的进步,氦可被加速器加速而大大提高能量。这样,我氦又重新神气起来。氦原子核可以击碎各种原子核,引发更多的原子核反应。可以预见,人为加速的 α  粒子今后会帮助人类认识原子核内部世界的更多奥秘。
   
   太阳上和宇宙线中的 α  粒子是怎么来的呢?这个问题与恒星能源的 探索 和热核反应的发现有关。
   太阳和其他恒星为什么多少亿年以来能够几乎是始终如一地给我们送来大量的光线?其能源是什么,这是历代学者百思不得解的问题。一直到了今天,这一大自然的最重要的秘密才算从本质上被揭穿。
   在前面说过,在宇宙中以氢最多,而氦次之。由于原子核物理学的进展,至1930年代,就有物理学家认为,太阳能的来源是在高温下氢原子核聚变生成氦原子核的巨大放能过程,即热核反应,许多恒星的能源大约也跟这类似。在宇宙的原始辐射中,氢原子核和氦原子核都是主角。
   根据这种看法,宇宙线可能是遥远恒星的热核反应的原料和产物,从恒星放射出来以后,受到星际磁场这一巨大的宇宙加速器的加速,才以惊人的速度来到我们地球。看来,恒星世界是我氦的庞大制造厂。其产量之大,使地球上的放射性矿物能力显得微不足道。或许可以这样说:恒星宇宙是氦的真正故乡。
   太阳上的氦来自氢的核聚变反应,科学家往往把这过程称为氢燃烧,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正是由氢核聚变反应产生的。在太阳内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着一系列的核反应,最终结果是质子聚变生成氦原子核。要激发上述的反应,需要摄氏1,000万度高温和约1,000万帕(100大气压)的压力。幸运的是,即使在上述极限条件下,氢的燃烧仍很缓慢。太阳上的氢核聚变反应已进行50亿年,预计还能再持续50亿年。
   氦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应用就是使用于低温冷却系统。这是因为氦可在摄氏零下268.9度才液化成液体,这温度够冷到把任何物质冷却。也正因如此,氦常拿来做超导装置的辅助工具。
   所谓超导,简单地说,就是电流流动时不具抗力(零阻力)。如此一来,一旦电流在整个物质内流动,将会永远不停地流动,且不会有能量的损耗。可以想见,未来总有一天超导会革命性地改变我们的电力系统。问题是超导只出现在非常低温的情况下,一个办法就是使用液态的我氦。
   
   在液态氦的超低温下,各种物质的性质变得非常特别。这使我们得以建立一门全新的学科,叫做低温电子学。几十年以来,科学家发现到一系列的金属(如水银)和合金可用液态氦做为冷却剂,冷却至极低的温度时这些合金就会失去电阻,这称为超导性,有超导性的物体则称为超导体。还发现,某些半导体(如锗)用液态氦冷却至极低的温度,虽不会变成超导体,但若同时给它加上一定大小的电压,电流也可以几乎无阻地通过,即形成所谓的击穿。
   学者们就利用超导体和在超低温下可被击穿的半导体,做成许多精巧的电子元件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上。这种元件小至可与人类身体的神经元相比,而且性能非常优越。这样使我们可能制成许多妙不可言的装置,像是:撤去电源仍能永保磁性的强大电磁铁、完全无摩擦的陀螺仪、看得见原子的电子显微镜等。
   但冷却到摄氏零下268度,氦也可以变成氦水 ─又称液态氦;继续冷却到零下272.2度,还可以使氦变成氦冰 ─又称「固态氦」。利用液态氦可得到接近绝对零度(即摄氏零下273.16度)的超低温。
   这种超低温技术对于低温物理、原子核物理、理论物理的研究都很有用。例如世界上很多用于研究物质结构的大型粒子加速器,都采用液态氦冷却其超导磁铁;天文学家也利用液态氦来冷却许多探测仪器,以避免热噪声的干扰,进而更容易、更准确地接收来自遥远星系的讯息。
    氦自从被发现以来就这样多方面为人们服务着,无怪乎有人形容氦是个带有劳碌命性格的单身汉气体。虽是如此,今后氦肯定会为未来人类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氦的自述:人类离不开氦气

4. 氦气如果在未来消耗殆尽,会对人类造成不良影响吗?

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在这个地球上靠的是什么呢?其实很多人都能够得出几个答案,有的人说是氧气,有的人说是水资源,但是其实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地球上的资源,是的,人类靠的是地球上的资源而生存的,氧气以及水都是资源,各种类似于石油类的矿藏也都是资源,这些资源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并且发展至今,而如果其中一种资源突然消失了,肯定会对人类造成影响,比如说氦。

氦是一种稀有的资源,广泛的存在于宇宙当中,质量大约占据23%,比氢要少一些,但是宇宙当中的氦气是很难进入地球中的,而地球当中存在的氦气小部分分布于大气层当中,大部分的氦气都是处于地球的矿物当中,氦气的形成主要是放射性矿物所产生的,也就是天然气当中含有着一定量的氦气。

氦气和石油以及天然气一样同样是不可人为制造的,因此它总会有着被用完的一天,那么如果用完了的话,会对地球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氦气目前的应用领域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填充气球,制造潜水服还有温度计,更高级的就是原子反应堆和加速器还有制造火箭,它常常被用来当作是冷却气体。

可以肯定的说如果现在氦气忽然消失的话,那么对于人类的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影响的,虽然不会造成人口减少那么可怕的事情,但是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肯定会造成倒退。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氦气存储量是足够人类使用好几百年的,所以暂时我们不用担心,未来肯定也会找出来替代品的,说不定到那个时候,可控性核聚变都已经实现了,只要我们好好地保护环境,这些事情不会发生。

5. 据说地球上的氦气再过二十年就会消耗殆尽,那么会对生物有影响吗?

会对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所有生物包括我们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依靠的都是地球各种资源,如果地球上的某一种资源消失,也就意味着在资源上便出现了缺口,导致地球上资源发生了不平衡,因此影响肯定是会有的,但是影响不大。

因为氦气在地球上只有23%。并且氦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有一部分的氦气存在于大气层之中,其余的氦气全部都存留在地球的矿物质上面。目前我们的生活有很多都离不开氦气。
有些专家表示,氦气将在20~30年内在地球上消失,这一观点遭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因为有人表示,目前地球上每个国家所储存的氦气含量足以让我们使用几百年。其实我认为20~30年在地球上消失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如果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氦气就消失了,那么各个国家现在应该抓紧研究或者是寻找可以替代氦气的一种气体。毕竟氦气在我们生活中也广泛应用,并且还在各种领域,包括我们研发飞船,太空领域用到的都非常多。

不过像氦气这种不可再生资源又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想要找到地替代它的气体是非常困难的。有的人也表示我们可以创造出像氦气那样的气体,这个想法虽然很简单,但是我认为是极其困难的,至少在目前为止,我们是不能够去创造出这样气体的。但是在未来像氦气这样不可再生资源,还会不会在大自然中出现,我们也不得而知,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节省使用氦气将氦气资源用在必须要使用的领域内。

因此我们在面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时候,应该去尽力节省与保护这种资源,而不是过度的去浪费。
以上是我自己的观点,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据说地球上的氦气再过二十年就会消耗殆尽,那么会对生物有影响吗?

6. 氦-3的利用前景是什么?

月球上的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1∶250。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1∶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约1∶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


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氮和1600吨碳。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需的。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2~3艘载重10吨的宇宙飞船,即可从月球上运回大量氦-3,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40年后,人类就能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的费用将在2500万~3000万美元。


有人提出,可不可以不将氦-3运回地球,而是直接在月球上建立核能源基地,通过电能传输到静止轨道上的中断卫星,再传送到位于地球的接收站,然后分配到各个地区,供用户使用呢?科学家们预测,在月球上建立核电站并保持其正常工作,难度要比从月球上运回原料氦-3在地球上发电大得多。


“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器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测卫星工作的重要内容。氦-3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也是我国探卫星获取其资源信息的重要内容。

7. 氦-3的发现

1996年,戴维·李(David M. Lee, 1931~ )、道格拉斯·奥谢罗夫(Douglas D. Osheroff, 1945~)和罗伯特·理查森(Richard C. Richardson, 1937~ )因发现了氦-3(3He)中的超流动性,共同分享了199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氦-3的发现

8. 氦气怎么那么不经用

气中氦气含量很稀少,工业制备氦气一般是从天然气提取

1.冷凝法:天然气提氦在工业上采用冷凝法,该法工艺包括天然气的预处理净化、粗氦制取及氦的精制等工序,制得99.99%的纯氦气。   2.空分法:一般采用分凝法,从空气装置中提取粗氦、氖混合气,由粗氦、氖混合气制纯氦、氖混合气,经分离及纯化,制得99.99%的纯氦气。   3.氢液化法:工业上采用氢液化法从合成氨尾气中提氦。该法工艺是低温吸附清除氮、精馏得到粗氦,加氧催化除氢及氦的纯化,制得99.99%的纯氦气。   4.高纯氦法:将99.99%的纯氦进一步用活性炭吸附纯化制得99.9999%的高纯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