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亿”是亏损还是投入?恒大急待一个“王炸”来打消疑虑

2024-05-04 08:03

1. “32亿”是亏损还是投入?恒大急待一个“王炸”来打消疑虑

近日随着恒大健康2019年度财报发布,根据财报显示,恒大新能源汽车业务2019年全年净亏损32亿人民币。造成恒大造车“药丸”的声音在网络上大肆流传。

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距离2008年第一台量产车下线已12年的特斯拉,大约也是从2018年才开始逐渐盈利,那么既然“钢铁侠”用了10年才完成扭亏为盈,那咱们为什么对我们的恒大会没有信心?隔壁蔚来的首款车型ES8在交付前的2017年亏损了7.588亿美元,年亏损额早已超过了恒大新能源汽车。而这两家背靠财团资本但久久不见回报的企业,用着投资人的钱不是更深感“烫手”吗?

反观恒大,这32亿都是自己的钱。并且在普世概念上32亿是亏损,但对于从研发到设计再到装配等一套严苛标准下来的汽车制造业来说,这32亿显然更应该看作是研发投入。
恒大用32亿都干了些什么?
9.3亿美元收购NEVS的51%股权,10.6亿元收购上海卡耐新能源58.07%股权,1.5亿欧元入主超跑品牌科尼塞格,5亿元收购泰特机电,仅仅是奉行“买买买”布局的产业链,恒大在2019年便已经花掉了近100亿人民币。 

相比产品交付前一年的蔚来,产品交付中的特斯拉,甚至世界造车豪强们,恒大的动作都要大得多。
不仅如此,据恒大方面领导称:恒大同步研发的14款新车型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中,进展非常顺利。
目前,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在奥地利格拉茨设立了AEPMT(欧洲项目联合指挥中心),用于统筹各车型的开发及项目管理工作。其汇聚了来自中国、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的工程技术力量,与恒大专业技术人员一起跨国协同。

而回顾2019年在广州召开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中,许家印同时与博世、大陆、采埃孚、本特勒、德尔福、麦格纳等60家世界顶级汽车供应商签约,这样的大场面也许很多人终生难忘。
而在恒大的一系列“买买买”策略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入主柯尼塞格。恒大NEVS方面先注资1.5亿欧元获取柯尼塞格母公司20%的股份。随后双方再组建合资公司,恒大NEVS再投入1.5亿美元资本占65%股份,柯尼塞格方面以知识产权、技术许可和产品设计方案入股占35%。因此,恒大联姻柯尼塞格的总投入应在3.3亿美元左右。这20亿以上人民币的投入,让恒大新能源汽车完成了产业拼图的最后一块,完成了从超豪华、豪华、尊享、舒适、家用车型的全系列产品定义,使恒大在造车准备期就完成了自身产品的完整闭环。

全系列、全覆盖、全话语权。
如此一来,你还认为恒大财报中这32亿人民币真的是“亏损”吗?
“买买买”并没有错
记得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相声演员罗永浩”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在工业设计方面有极致追求的老板,你会亲力亲为做每一个设计,参与每一道工序吗?”罗:“不会,因为我不会。专业的事就应该专业的人去做,我需要做的只是把他们聚在一起。”咱们暂且不去讨论老罗在商业上的成功与失败,但是作为一个有性格,有特点的商人,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许家印不谋而合。

许家印曾说:“恒大造车属于换道超车,我们要换一个什么样的恒大造车路?我用5句话来表达。第一买买买,第2句合合合,第3句圈圈圈,第4句大大大,第5句好好好。这5句话就是恒大的造车路。”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恒大的这一连串并购组合拳也让国际造车大厂也见识到了真正实力派的打法:通过资本手段来迅速完善产业链从而实现换道超车。

虽然在性能、续航、设计等方面恒大都没有彻底的“自主研发”,但有个孩子都懂的道理:我买的,就是我的。并且新能源汽车也并非内燃机汽车,对整个动力系统的没有太过苛刻的底蕴需求。咱们不妨回头想想电视机和空调这两个中国品牌几乎一边倒战胜外来品牌的产业,不也同样是采用了最快速最有效掌握核心技术的手段来针对国人需求对症下药,从而一举将“中国制造”四个大字烫上了金色的烙印吗?
再反观吉利,作为目前国内一线汽车生产厂家,谁又能否定当初收购沃尔沃是一步绝妙的好棋呢?

而目前恒大的大胆收购也初见成效。近日,恒大汽车与柯尼塞格联手发布的新车Gemera在发布便被某富豪一口气买下30台。作为年产限量300万的顶级超跑,顶级新能源超跑Gemera出厂未来三年的产量已被全部预定,可见其新秀Gemera在顶级超跑领域的成功,当然也可见恒大这一步棋的成功。
相比于传统车企在研发、设计和制造层面亲力亲为,不断“试错”的风格,许家印作为一个外来者想要快速度过研发期将产品投入市场,就必须通过买买买来拉平自己在技术储备上的落差。
Gemera超级跑车的落地,也就意味着恒大用资本换技术战略得到了第一块蛋糕,也是恒大新能源汽车从0到1的急速蜕变。
结语:恒大新能源汽车的背后,是总资产2.1万亿、年销售规模超6000亿、世界500强排名第138位的恒大集团,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对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投入。
而用资本换时间,用资本换技术,通过整合造车必须的核心框架来技术储备,用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年许家印提出的"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正在形成。
恒大仅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同类企业需要七八年才完成的产业布局,接下来我们期待的就是恒大放出一个“王炸”来迅速占领市场,消除目前所有的疑虑。而是否能在未来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引领者,恒大新能源也同样让人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2亿”是亏损还是投入?恒大急待一个“王炸”来打消疑虑

2. 恒大亏欠多少亿

恒大亏欠的钱一共达到了1.9万亿元。恒大所欠的金融资产的金额是总负债的30%左右,因为恒大的总负债是1.9万亿元,所以恒大欠所有银行的钱一共是60,00亿左右。为了进一步削减自己的债务水平,降低自己的负债率,恒大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现金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偿还债务。在恒大的各个金融机构的欠款名单里,民生银行和农业银行的负债率最高,恒大分别欠了293亿元和157亿元。之后便是浙商银行和工商银行,恒大也分别欠了100亿元和103亿元,之前曾经看过恒大的负债清单,恒大所欠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数量一共达到了128家,这个数字非常夸张。恒大的主要银行负债:涉及银行类金融机构128家,借款余额2323亿元,其中境内银行类金融机构171家,借款余额2163亿元,主要为民生银行293亿元、农业银行242亿。涉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121家(信托),借款余额3684亿元。、涉及境内公司债券496亿元,境外债券1852亿。12月3日,中国恒大集团发表公告,可能无法履行担保责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当晚立即约谈了中国恒大集团实控人许家印。应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请求,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向恒大地产集团派出工作组。这有利于恒大风险化解,有利于恒大保交楼,有利于保护购房者合法权益。另外,官方正式出手,将恒大的危机处置引至妥善解决的正确轨道,二是打消不确定性,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和金融市场正常运行。

3. 恒大集团负债逼近两万亿,将如何翻身?

恒大集团负债逼近两万亿,将如何翻身?这究竟什么原因呢?前段时间一直流传着恒大集团因为负债过重,正在准备申请资产重组。据说资金数目相当大,高达两万亿,再度登上热搜。因为没有办法继续偿还债务,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不过这种情况大家不必过多解读,毕竟如今哪家房地产企业,没有负债呢,凡是从事这个行业,负债率都是最高的。至于说资不抵债,明显有些夸张,目前还没有达到那个地步。
如果不能按时完成重组,可能导致现金链断裂,违约产生风险性会更大。影响上下游企业正常经营,不利于发展。公司在报告中提到,如果不能按时偿还1300亿元本金,还有137亿元分红,恐怕企业发展真的危险了。
本身这个情况,就是银行是债主,如果不按时还钱,银行就会通过各种措施,来封锁企业日常的活动。不过若一个集团欠下巨额债款,相对来讲,银行更希望企业长远发展。

事实上财政危机,在恒大已经不一个可以回避问题,企业想尽办法解决问题。为了缩减公司开支,恒大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活动,部分区域公司裁员率,甚至超过了35%。还打算降价卖房,能够快速回笼相关资金。另外发行40亿元债务,提前偿还美元债券,汽车行业更是登陆到科技版。

虽然恒大已经频繁有大“动作”,但是短时间很难解决财政危机问题。存在着一些“不利信号”,穆迪将中国恒大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还有苏宁,在投资者会议上表示,如果明年1月份恒大地产不能如期在境内重组上市,苏宁计划要求拿回之前投资的200亿人民币。

恒大集团负债逼近两万亿,将如何翻身?

4. 从地产巨头到负债两万亿,恒大集团这两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恒大跌落神坛的速度的确快的超乎想象,两年时间对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真的太短了!说白了,恒大发生了什么跟国内大部分地产企业发生的事情是一样的。
恒大放大企业体量

他们在这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就是疯狂圈地,疯狂囤地,疯狂盖楼,然后抵押,抵押,再抵押,不断地把所谓的企业体量疯狂放大。(但实际上用的都是别人的钱,看似庞大,实则空虚)然后在这个疯狂扩张的过程中,突然遇到政策管控,突然自我发展出现问题,紧接著就是刹不住车的“暴雷”。
他们这种类型的企业太大,大到老百姓觉得他们不能倒,其实才是最大的风险。因为他们一犯错,几乎很难掉头弥补,亏空漏洞实在太大。恒大就是这样,之前疯狂扩张,然后遇上了政策收紧,然后遇上了自我发展偏差,紧接著就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一笔债务接一笔债务的现实来临。

恒大从地产巨头到负债两万亿的原因
恒大现在已经有公开的债务1.97万亿,另外他自己公布有资产2.3万亿。表面上看好像资产大于债务,但是实际上,如果算细账,早就资不抵债。他自己生产的那些资产,有很多打五折未必卖得出去,而那些债务都是真金白银,并且还有不少隐形债务没有计算在内。问题出在哪里?实际上他的问题和去年被棒喝的马某人套路差不多,就是加大杠杆,画大饼,圈地盘,争取大而不能倒。
具体地,假如它有一亿资金,先欠著部分资金圈下三亿的地,然后拿地做抵押再去贷款五亿,拿五亿拿更多的地;另一方面,房子地基还没做出来,先卖期房,把买房者的资金收起来也去买更多的地。这样循环起来,实际上他有一亿资金,但是手里已经有了十亿的地。


在规模搞大以后,给建筑商开空头支票,让他们带资进场,用自有资金盖楼,这又是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很多建筑商活干完了,钱没拿到,或者只是拿到无法兑现的债券、商票。当然,他们还利用手里拿到的资金,干一些造势的项目,例如玩足球,造汽车,买飞机,捐款搞所谓慈善等等等等。
好在监管部门发现了这里边的巨大风险,及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规范,几道紧箍咒下来,这类公司立马先出原型。现在欠政府地款的,土地将被收回,收了业主房款的,业主催著交房,材料商、建筑商因为拖欠了大量款项,现在必须交现款才进场,才发货;银行则忙著催缴已贷出的款。而他们自己内部,资金链断裂,虽然高喊保交楼,但是没有钱,一切都无从谈起,信用崩盘以后,没有人再愿意欠款。

所以说,现在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式:想交楼,得有人干,干的人要求先付款否则免谈,但是楼盖不起来,也没有什么款,银行更是釜底抽薪,谁也不会轻易再贷款。

5. 恒大集团负债逼近两万亿,将如何翻身?

恒大集团负债逼近21,000元,怎么翻身的问题,这个其实不要想那么多房地产企业有几个不负债的呢,房地产行业一直以来负债率都是最高的,所谓的资不抵债就会破产,说的是那些资产不能够彻底抵消那些债务,并且那些债务还向他要求清偿的情况下。
市场的规则是怎样的?就是你借了一块钱,银行就是你的债主,你借了100亿,你就是银行的债主,你借的钱比较少你就必须还钱,你不还钱的话,银行就会通过各方面来封锁你日常的活动,你就会成为一个老赖,但是一个集团他借了100亿,银行不会强行逼迫他去还钱,哪怕这个钱会拖到很久很久,但是你强行逼迫他还钱,他没有钱了,他说我们企业破产了,你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把他的资产一变卖没有多少钱,但是你让他继续存在下去,慢慢的他能把你的钱还给你。
房地产行业的负债率一直都很高,以前房地产行业空手套白狼的这种事情玩的不是一次两次的,只不过后来因为政策不断加强的原因,不断严格的原因,没有那么好玩了,现在就通过借钱的这种方式,你就说一个房地产行业他建一个小区建了一个非常大的工程,他完全都是自己的资金嘛,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自身不可能用那么多的流动资金,基本都是靠借的。只要他能够把这个钱借来,基本上就可以了。
一个大型的房地产企业,它本身一定是有负债的,而且负债很高,但是你别看它负债这么高,它不会轻易破产,因为这样一个房地产行业它关乎到了很多人的命运,比如说银行那些账会不会彻底烂掉,比如他下属那么多的管理人员,是不是会有人能够得到应有的工资,比如最下面的那些干工程的人员,他们能不能拿到应用的工资,这些还是最基本的,比如涉及到税收涉及到基本的民生工程等等,这是个非常庞大的立体,不是想破产就能破产的。

恒大集团负债逼近两万亿,将如何翻身?

6. 恒大亏欠多少亿

据恒大最新的年中报告,截至2021年6月,恒大资产规模为2.38万亿,负债总额高达1.97万亿元。负债中1年内就要偿还的债务有1.57万亿元,这些短期债务占了绝大部分,此外还有0.4万亿不那么着急还的负债。其中,1.57万亿元短期债务正是恒大当前面临重大危机的根本来源。拓展资料:但今年以来可谓问题缠身,先是有银行向法院申请冻结恒大资产;接着很多地方恒大在建楼盘出现停工,为了保障市场信心,许老板不得不亲自主持“保交楼”誓师大会;然后近日又爆恒大财富出现兑付危机;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翻一下恒大的半年报,当前短期负债中,应该付给上游材料供应商和建筑商的钱就接近1万亿。恒大主要是做地产开发,分为3步:1、花钱买地,雇人建房,卖房收钱。其中“雇人建房”就是产生这部分负债的环节。这一部分负债所带来的影响在今年早些时候就已经初现端倪,先是众多建筑商和供应商公开表示由于恒大拖欠尾款,不得不停工休整。足以见得恒大拖欠建筑商尾款的严重性。2、恒大第二大短期负债来源是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贷款,在一年以内需要偿还的借款有0.24万亿。恒大第三大短期负债来源是欠买房人的,也就是卖房收钱的部分,有0.22万亿,是客户已经付了房款在等待新房交付的。3、其他的还有一小部分,是恒大投资产生的负债,这里不必过多关注。恒大陷入如今墙倒众人推的地步,主要是资金链问题。

7. 恒大 11 天浮亏 13.87 亿,谁能笑到最后

  在险资高调现身股市后,一场监管风暴劈头盖脸砸向万能险。而这远未结束,知名投行高盛高华近期发布看空万科A的研究报告。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测算,截至12月8日,恒大11月18日-11月29日的增持的5.098亿股已浮亏约13.87亿元。
  这将激进的险资举牌再次捧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业内指出,在这场残酷斗争和博弈中,部分激进险企或面临现金流压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而这或意味着诸如王石、董明珠等或能笑到最后?
  恒大人寿10天浮亏约13.87亿元
  昨天惊动资本市场的,来自于高盛高华的一份研报。
  根据研报,对万科维持“卖出”评级,12个月目标价16.5元/股。给出这一目标价的理由是,万科A估值远高于正常水平。而这一定程度上是7月底以来恒大增持万科A股份至14.07%所致。
  万科A当前估值远高于2010年以来历史区间的1个标准差(相对于2016年年底预期净资产价值溢价8%,对应13.9倍的2016年预期市盈率和2.5倍的2016年预期市净率),且相对于A股同业(相对净资产价值折让22%,市盈率11.6倍,市净率2.0倍)存在大幅溢价。
  研报指出,其股价已远远超出了通过合理的资本配置可实现的净资产价值扩张潜力,当前股价已计入了加杠杆进行净资产价值扩张的潜力。
  这意味着,从12月8日收盘价该股还有超过30%的下跌空间。
  受此影响,万科A进一步走弱,12月8日收盘报收24.74元,下跌1.59%。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万科A股价低迷,相对于11月18日的短期最高价29元/股,已经有近15%的跌幅。
  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相比宝能系较早买入万科,后期进入的恒大则面临部分资金被套的窘境。
  11月30日,万科A公告的恒大最近一笔增持发生在11月18日-11月29日,其通过附属公司在市场上及大宗交易收购共计5.098亿股万科A,收购总代价为140.1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粗略计算,该部分增持平均价格达到了27.46元/股。12月8日的收盘价较这一平均价格跌2.72元/股,跌幅9.9%。
  也就是说,截至12月8日,恒大11月18日-11月29日的增持的5.098亿股已经浮亏约13.87亿元。
  恒大人寿三季度现金流出31.27亿元
  在保险机构中,万能险遭遇严厉监管,举牌战斗力受到极大影响。保监会数据显示,1-10月恒大人寿规模保费413亿元中,90%为万能险。
  在最近保监会通报的万能险整改举措里,针对互联网保险领域万能险产品存在销售误导、结算利率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业内指出,对万能险的监管政策或还将继续升级,个别险企的流动性问题也将持续成为市场关注热点。
  上周末,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以严厉措辞怒斥举牌野蛮人,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
  恒大人寿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恒大人寿在第三季度亏损9.65亿元,前三季度累计亏损11.93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79.7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75.3%。截至9月底,恒大人寿的净资产达到110.62亿元。
  值得留意的是,恒大人寿在前三季度的净现金流为负值,共净流出31.27亿元,其中业务现金流为正数、投资现金流为负数。
  恒大人寿公告表示,第三季度公司净现金流为负值,主要是考虑到整体金融市场形势和资产配置计划,在二季度末可投资金额较充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资产的投资与配置,故三季度的投资现金流出较二季度增加幅度较大,导致三季度净现金流为负,并非表示公司出现流动性缺口。恒大人寿称,公司整体流动性仍然充裕,9月底账面剩余资金37.3亿元,今年以来累计净现金流2.9亿元。
  为了使公司能够应对极端压力下的流动性需求,恒大人寿已经采取两大措施:保证总资产收益的要求下,配置了大量优质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货币基金、短期存款等;为了丰富公司的融资手段,降低融资成本,公司计划发行次级债。
  截至三季报数据,恒大人寿共持有10只个股,其中梅雁吉祥已确定在抛售后由恒大集团其他子公司接手,剩余9只个股中有5只在卖出后再次买入,恒大人寿最新持股数量和市值不能确定。如纯以三季报持股数据估算,恒大人寿的持股市值不超过30亿元。
  
  激进险企或存现金流压力
  对高度倚重万能险的险企来说,掐断万能险就像掐住血液动脉,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保费结构,后续面临的或就是流动性压力,多家机构分析师也不约而同地关注个别险企的流动性压力。
  海通证券一份研报认为,2016年以来,保监会已密集出台了限制和规范万能险的系列政策,有效控制了万能险的无序增长,减弱了部分保险公司的举牌能力。不过,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或将面临现金流压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举牌行为或将进一步被抑制。
  由于中小型保险公司的保费主要来源是万能险等中短存续期业务,保监会持续强化万能险监管,显著降低了中小保险公司高负债成本的新增保费。且根据两大《通知》的规定,2017年4月1日前,中小保险公司大部分不满足规定的产品均需停售。此外,偿二代下,中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降低,部分公司已逼近100%的监管线。
  国信证券曾发研报称,不同于成熟市场,国内万能险更为侧重于理财性质,且刚性兑付的金融环境放大了居民对万能险的需求,部分替代了理财产品的功能,目前国内万能险结算利率仍高达4%-6%,加上管理费用以及渠道费用,保单负债真实成本其实更高。
  万能险监管一再升级,考验资产驱动型险企的流动性。资产驱动型险企流动性对新单销售、退保率和具备现金流基础的投资收益等3个因素较为敏感,由于举牌上市公司所得股权按权益法计入长期股权投资,若上市公司不分红,则只能带来账面投资收益,并无实际现金流支撑。目前,激进型险企万能险占比在80%-100%之间,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次监管趋严将使激进型险企流动性面临较大压力。
  华宝证券研报则认为,期限短高流动性的万能险产品,带有很强的“投机”性质,如果此类产品占比过高容易引发保险公司流动性风险,同时和保险的保障价值相违背,势必不会长久,如果投资端出现较大的波动加之退保压力加大,部分公司特别是投资行为较为激进的保险公司或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举牌或进一步被抑制,王石将笑到最后?
  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证监会和保监会相继释放从严监管的信号,为稳定国内金融环境,保证保险资金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的价值投资者,防范资产负债错配、流动性风险,针对险资举牌、杠杆收购的监管将持续加强。加上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或面临现金流压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二级市场举牌行为或进一步被抑制。
  一位中小险企负责人指出,险资举牌应该一分为二看待,保险行业主流的投资行为不存在问题,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也是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可以弥补市场的资金短板,对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主要问题是部分险企的做法挑战了底线,投资行为不符合监管规定。因此,符合监管规则、符合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行为应予以支持,“快进快出”、与保险资金投资大方向有所背离的行为则应予以规范。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今年来看,保险机构对优秀的实体企业举牌,万科、格力、伊利、南玻等大量公司纷纷被入侵,实体企业战战兢兢。从过去的案例来看,保险机构没有经营成功实体企业的案例。如今,在部分激进险企或面临现金流压力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之时,这对诸如王石、董明珠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

恒大 11 天浮亏 13.87 亿,谁能笑到最后

8. 恒大38天狂卖1416亿说明什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