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上海世博会有感

2024-05-06 17:44

1. 观上海世博会有感

迎接世博;从自身做起;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世博的主人。上海——秀给世界看。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在上海世博会展览中心里;通过多媒体、实物、图片等艺术展示手段;让我们对于世博会有了更多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此次世博会的主题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历届世博会的珍贵展品:如贝尔发明的第一台电话;世界上第一台柯达相机;第一台收银机;更看到了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荣的长城石和国酒茅台。世博会展览中心拉近了我们和世博会之间的距离。 在这里;通过多媒体屏幕上展示的历届世博会的珍贵照片;我们不仅回顾了世博会的历史;通过电信“全球眼”;我们还可以实时了解到世博园区当前的建设情况;更通过“城市的畅想”特效环幕影院;徜徉在各国精彩的展馆之间;各国展馆的独特构思和创意更是让我们惊叹不已;欣赏着夜幕降临、灯火璀璨的世博园区;让我们仿佛已经置身两年后的上海世博会园区。就这样;世博会的过去、现在、未来;在轻移脚步间就在我们面前一一呈现。 我们在惊叹高科技带给我们身临其境感受的同时;更深深地感到;通过世博会这样一个平台;不仅让各国有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良好契机;更让全世界人民多了一个相互了解和沟通的平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里彰显的淋漓尽致。 世界博览会是全世界的人们灵感和思想的展示区。自从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所有国家的工业盛展;世界博览会已达到日益突出;作为盛大活动;为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作为一个重要平台;展示历史经验;交流创新的意念;发扬团队精神;展望未来。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促进国际交流并热爱世界和平。中国赢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靠的是国际社会的支持和信心;对中国改革开放。博览会将会是第一个注册的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这也寄予了全球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所以2010的中国上海世博会将会向世界呈现什么呢?毫无疑问中国人民将会呈现出一个成功;壮观而难忘的展览会。 2010年世博会是将21世纪的城市生活的潜力完全开发以及城市进展重要阶段的一项盛事。预计在2010年将有50%的世界人口会居住在城市。未来的城市生活;是全球关注的话题;与世界各国;开发或欠发达国家和人民。城市在作为第一个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在2010博览会将吸引政府和人民;世界各国的关注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其184天;参加各国将全力显示其在新世纪的城市文明程度;充分交流城市发展的经验、传播先进城市发展概念和城市人居环境探索新思路、生活和工作条件。他们将会学习如何创造一个生态社会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计划。 2010世博会的核心是创新和互动。创新是灵魂;而文化交流也是世博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纪元;2010世博会将致力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差异以及双赢的未来合作;因此在新世纪高度的创新和互动将会是组成这一主旋律的重要音符。 2010年世博会也是一个宏伟的国际集会。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吸引大约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和7千万国内外的参观者来参加世博会;以确保是史上最盛大的世博会。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全球视野来看世博会;尽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获得各国人民的支持和理解;为了使2010世博会成为全球各地人民的欢乐地大聚会。 此外;2010世博会使跨文化的对话成为可能。在对世博会总结之前;“上海宣言”会先发行。 这份宣言;有希望成为世博会历史上的里程碑;会摘录参展国的见解也包含人们对于未来合作发展的想法以及广泛共同的愿望;因此给全球人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关于城市发展的精神遗产。 中国政府竭力使2010世博会成为一项盛世可延续的传统;替未来打开了新的展望。我们的口号是“在牢记接下来60余年的发展而准备六个月的博览会”我们会将寄希望于继续关注;支持;参与的热爱世界和平的国家。

观上海世博会有感

2. 游上海世博会有感

长虹般的铁桥,横卧波心。……一时渡过了桥,只见洋房鳞次栉比,马路八达四通,往来车马,像穿梭一般,哪里是浦东!妻子告诉他,这是二十年前,在浦东开博览会的时候,为了方便往来,才建造这大桥的。因为开了博览会,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的与上海差不多了。”   这是清末著名的上海籍小说家陆士谔在1910年所完成的一部幻想小说《新中国》中的一段话。九泉之下的天才幻想家也许不知道,他那百年前的“预言”在百年后的今天,竟如此神奇地应验了,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园了!陆士谔的梦终于圆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梦终于圆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鲜明主题。城市化,是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可是城市真的能让生活更美好吗?工作和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以及梦想工作和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也许都或多或少有所疑问。从2002年获得世博会的举办权以来,上海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城市大改造运动,工地满城、尘土飞扬、交通拥堵的日子,持续了将近8年的时间 。可就在这8年的时间里,人们不知不觉地发现,交通方便了: 2号线延伸了,4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11号线先后开通了,中环、新建路隧道、人民路隧道也通车了,上班可以坐地铁了,开车不再拥堵不堪了;环境优美了:老旧的楼房刷新了,平改坡了,路边的垃圾不见了,花草增多了……,上海,用8年的实践,生动的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也使每个上海市民完成了对世博主题由疑惑到坚信的思想转变。而当你参观了世博会,观看了通用汽车馆的“直通2030”,体验了思科馆的智能互联生活,聆听了日本馆机器人演奏的“茉莉花”,品尝了中国企业联合馆机器人烹制的“宫爆鸡丁”,你更会和我一样,对未来的城市、未来的生活充满激动,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世博会是超越了国家、民族、宗教界限的人类文明的盛会,是人类迈向和平与进步的阶梯。在世博会上,全世界的人们欢聚一堂。不论人们来自哪个国家,属于哪个民族,源于何种文化或宗教,面对世博会上人类共有的智慧成果和科技进步时,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各国人民之间长期以来追求和平与合作的梦想,不正是基于这种理解与沟通的么!是的,当你游走在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园里,你会发现,2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了展览,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来了;发展中如国家古巴、越南、毛里求斯、乌干达也来了;台湾来了,印度和巴基斯坦来了,朝鲜和韩国来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来了,甚至连海盗猖獗的海地也来了……;当你参观于某个国家馆时,你会发现,黄皮肤的、白皮肤的、黑皮肤的,说汉语的、英语的、法语的、德语的、阿拉伯语的等等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们,此刻都摒弃了分歧与隔阂、忘记了冲突与战争,都沉浸于同一个环境,欣赏着同一个展品,品味着同样的风味,迸发出同样的欢笑!

“一切始于世博会”———这句响亮的格言,蕴含着一个多世纪以来世博会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深刻理解。世博会是科技成果的收藏者和展示者,更是文明演进的承载者和推动者。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上升的螺旋。回首150多年的世博史,“进步、创新和交流”的主旨从来不曾动摇,而人们对于它的理解,一步步进入更高的境界。当严酷的竞争敲碎了和平,当过度的欲望伤害了环境,当对自然的“征服”遭遇到惩罚,人类开始了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人类需要怎样的“创新”?世界需要怎样的“进步”?曾经在早期世博会激情展示为“进步”的某些生产方式,因伤害环境而迅速沦为“落后”;曾经被一些国家推崇为“美好”的生活方式,因虚耗能源而被质疑否定。从“科学、文明和人性”到“通过理解走向和平”,从“无污染的进步”到“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世博会不断变化的主题,直面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与困境。重审几代人顶礼膜拜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世博会关于“进步”的理念被植入“可持续发展”的“芯片”。从此,世博会不时担当起人类文明的“思想者”,站在技术巨人的肩上,关注和平、环境和人类的未来,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选择在上海探讨这样一个主题,贴切而适时。当人类历史上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时,从上海世博会出发,人们即将展开的这一轮探寻,将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化提供宝贵的镜鉴。英国的伦敦案例馆、德国的汉堡案例馆、加拿大的温哥华案例馆、沙特的麦加案例馆、西班牙的马德里案例馆、中国上海的沪上。生态家案例,等等,上海世博会创设的“城市最佳实践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55个不同国家的城市代表性案例,不就是上海世博会为人类探讨未来城市发展所提供解决方案的生动展示么!

“世界就在你的身边,未来就在你的眼前!”,这是笔者作为一名上海普通市民参观世博会后的第一感觉,也是最深的体会。人们都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章,更将是人类多元文化的一次精彩对话!而笔者要说,如果你想了解我们的世界,就来看上海世博会吧,如果你想了解我们的未来,还是来看上海

3. 上海世博会有感

参观上海世博会,却发现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其一,目前世博园区亮点是"排队″。要排队,说明参观人多。参观人多,说明本世博会有相当的"人气″。仅上海的常住人口约二千万。假设:先不让外国人和外地人来参观。只让常住上海的人口来参观,每人参观一次,每天入世博园区三十万人,那还得需要二个月的时间呀!世博会开半年,就上海人参观也得占去三分之一时间。再说,长三角地区都进入上海的一、二小时(航空、高铁、动车、高速公路)的范围。这一亿多人"早出晚归″,一点障碍都没有。即使华北、华南地区赶到上海也就四、五个小时吧!再加上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以及大量来华的外国人。可见,怎么会人不多?不排队呢?最终肯定会有许许多多人还挤不进现场参观呢!毕竟是不出国门的难得机会呀! 
其二,世博园区亮点是"规模大″。细数大大小小的各类场馆有二百多个。一天的门票,从开始至结束在十四小时内,不必说细品细读,即使"走马观花″式"用足工时″还来不及到位呀!何况还存在人多要排队的情况。依我看,还是要分分"轻重缓急″!场馆总量分为两大类:一类"临时场馆″(世博会闭幕后要撤除的);另一类"永久场馆″(若干年内保留的)。这样,在世博会期间,先把"临时场馆″尽量参观完,不然"过了此村就没那店了,留有遗憾。"永久场馆″嘛!以后若干年内找机会去参观呀!看来,参观之前是要好好做一番"功课″。 
其三,去世博会参观,看什么?这倒是个"问题″?当然不必去伤神,只是图图新鲜、开开眼界,也是一回事!可是,我想,既然有机会亲临现场看了,那总得看出点"门道″(真正的亮点)来吧!世博会的"理念″:就是展现经济、文化、科技的"创新″。而不是去展现"过去″(如:博物馆等展现"历史″的),而是展现"将来″的。这次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就是说,展现将来的城市生活状态。克服了当今的"人口膨胀、粮食安全、气候变化、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犹如: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有一项重点推动的战略性项目"城市生态圈″,目标是通过多种创新形式、知识网络和城市形态管理,建设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群,重新构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联系。看来,这才是去世博会的真正"看点″!

上海世博会有感

4. 上海世博会感受

城市由人类最初的聚居地演化而来,它不断地演进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深入,日益扩展。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三者也将在未来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是城市的细胞,又是城市的灵魂——人赋予城市文化、性格和创造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们成为“城市人”。城市人口与日俱增,也更具多样性。同时,城市之外的人们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需要为人类的生存质量创造条件,城市也应该成为人类创新和创造的温床。
人始终是推进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化进程中最具创造性的主体。人既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体验者。因此我认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非常的好!
数年前上海申奥成功的那些场景仍清晰地映在脑海中,那一夜,我永生难忘!激动的人们聚集在黄浦江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些亲眼目睹中国半个世纪发展的老人们,各个热泪盈眶……这是上海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作为一个上海人,一个上海中学生,我对“世博”感慨颇深!
“世博”的举办将促进各国之间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它将把我国展现在众人面前,所以作为中国的一份子,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提高自身素质,我说说的素质不单指在公共场所讲文明礼貌之类的外表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内在素质,比如个人的文化知识程度,道德水准,实践工作能力等。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只有我们自己更清楚了解我国才能在面对外国友人面前处事不禁,才能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因此,文化知识是基础。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和有着”礼仪之邦”之称的国家。道德水准自然不能低。
上海—中国的经济中心,有着繁忙的商业区。南京路步行街,城隍庙都是旅游胜地,这些繁华的街区却存在许多影响世博的问题,比如:南京路步行街上走能遇到“沿街乞讨”的“美丽风景”,总会遇到表情焦急询问公厕哪儿的游客,还有残疾人通道总是不能正常使用等设施问题。我想这些都不是要在“世博”上所展现的吧!所以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却是最值得重视和解决的。
作为一名中学生,本职工作就是读书,所以我们要努力读书,打好文化道德基础就是为“世博”做最大的贡献。我要努力学习,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青年,用高标准知识道德来鞭策自己为“世博”作贡献。
世博,就在你、我身边。
屏息静待,那个神圣、永恒的2010。

5. 上海世博会的感想

感想一、世博会是一个浓缩的大世界。世博会的一条标语是:“世界在你面前,我们在你身边。”方圆5平方公里面积的会场,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展览馆,展示本国和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城市管理和风土人情等,让普通百姓不出国门就可以看到全世界国家的大概面貌、经济实力、科学技术、教育水平、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等。

感想二、世博会是一个国力展示台,沙特经济实力强大,花12亿巨资,造了一个美伦美孚的国家馆,成为除中国馆之外的第二个吸引人气的国家馆;同样,科技领先的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馆由于展示的东西精彩,而成为本届世博会的10个热门馆,参观其中任何一个馆都要排队3到4个小时。

感想三、世博会是一面镜子。先进与落后,贫困与富庶的国家一目了然,西欧国家,如荷兰、冰岛、新西兰等国家馆展览的都是科学技术、城市建设、低碳环保,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毫无疑问,这些发达国家的国民享受到了高品质的生活。同样,落后国家,如蒙古、越南、朝鲜、缅甸等,展览的大多是手工艺制品以及宗教物品等,就像城隍庙小商品市场一样。反映出这些国家与我国内地的一些欠发达地区一样,生产科技落后,城市建设落后,人民生活贫困。

感想四、世博会是“共产主义”。我不知道马克思所幻想的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以为,世博园建筑一流、设施先进、科技先进,再加上鲜花盛开、欢声笑语、载歌载舞,公交免费,到处是帅哥靓女的志愿者,连警察们也变得和蔼可亲了。如果世博会再免费供应饮食,那么“共产主义”真的实现了。呵呵!

感想五、我们普通老百姓大多无缘到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去游览,那么就到家门口的世博会去看看吧!一次不够,二次;二次不够,三次;三次不够,四次。看到满意为止。

上海世博会的感想

6. 上海世博会游后感

终于做了次世博会,见识了“世界文明”。

从大到城市、小到园区看这次展会的面貌,都可以用一个经典的比喻来形容——奶酪:从远处看无比诱人,但如果走近了则到处都看到了窟窿。

园区内,各类信息的不畅,随处可见的秩序不整,辛苦到横眉怒目但是有些透支的JC和兵哥,和各大景点众生相并无二致的游客和工作人员——比如长凳上脱鞋抚摸贵足、比如不在指定吸烟区域吞云吐雾、比如随处丢弃垃圾、比如插队——正表现了我国的素质————当然,这是举全国之力拼命投入人财物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同胞们(对同胞们)不要有更高的期望。

会本身,恰是极高水准的旅游博览会。看了中小约50个场馆(大的需要排队的一个没看),其中过半是声光电或者照片视频的展示,平均一馆耗时可控制在5分钟内;一小部分有现场表演或者展馆设计布置非常精彩,值得细细观赏(特别表扬智利和印度尼西亚二个馆)。至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在绝大多数场馆内都没有看到其得以体现。想想也简单,这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都是原野,过半的人没生活在城市中。哪怕是卢森堡这样的欧洲城市化的国家,展出的精彩景象中有一个小男孩在森林中越野骑行一辆小山地车(没有道路),让我万分羡慕那些孩子们成长的自然环境。我们的孩子们呢?或许“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就是伪命题,让全世界国家来附和证明这个伪问题,太难为国际友人们了。

离开园区,跳出世博本身,有二点感触很深。

其一,展会再次证明了我国宣传力量的举世无匹。能把“就他妈这么个玩意儿”(借用侯宝林先生相声《买佛龛》的经典语)忽悠到这种规模,这种能力和境界不是任何其他国家能企及的,马老相声里的上嘴唇顶天下嘴唇贴地也不过如此。终于知道中国为啥一直落后——原来闹运、世勃会就是咱们老百姓的百年(被)梦想——一个大国的百年梦就是这些玩意儿,全把精力花了干这些,那多耽误发展啊。这会儿梦想全成真了,相信明天领导们还会给咱新的百年梦想的——新梦想,会有的。

其二,展会证明了我国人力资源的雄厚。各馆配备的工作人员无数,维持治安的警察兵哥无数,园内青春志愿者无数(据新闻报道,两周一换班,一班6000人),大街上巡街、驻扎公交车站的志愿者无数,更有平均每天近20W的游客。如果没有展会,那些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或许能通过其他渠道为自己创造财富、然后去消费为国家创造GDP。游客们呢?以平均每人参观排队至少2小时计,每天最保守估计就是40万小时的时间用在排队上。咱中国盛世,不差时间,不差人!

为了“不出国门,看遍世界”,花了国库成百上千亿。很想知道,和几十上百个国家地区签下个人旅游互免签证协议,让老百姓只要有护照想看哪国看哪国,是不是“不可能(不能)完成的任务”?或者这压根儿就属于咱老百姓的梦想?

7. 有没有参观上海世博的感想

喜迎世博,展现中国风采,我们准备好了!

    世博是青少年的机遇,我们应抓住机会成长,成熟!

    世博——手把手的友谊,心与心的连接。

    迎接世博,从自身做起,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世博的主人。上海——秀给世界看。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在上海世博会展览中心里,通过多媒体、实物、图片等艺术展示手段,让我们对于世博会有了更多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此次世博会的主题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历届世博会的珍贵展品:如贝尔发明的第一台电话,世界上第一台柯达相机,第一台收银机;更看到了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荣的长城石和国酒茅台。世博会展览中心拉近了我们和世博会之间的距离。

    在这里,通过多媒体屏幕上展示的历届世博会的珍贵照片,我们不仅回顾了世博会的历史;通过电信“全球眼”,我们还可以实时了解到世博园区当前的建设情况;更通过“城市的畅想”特效环幕影院,徜徉在各国精彩的展馆之间,各国展馆的独特构思和创意更是让我们惊叹不已,欣赏着夜幕降临、灯火璀璨的世博园区,让我们仿佛已经置身两年后的上海世博会园区。就这样,世博会的过去、现在、未来,在轻移脚步间就在我们面前一一呈现。

    我们在惊叹高科技带给我们身临其境感受的同时,更深深地感到,通过世博会这样一个平台,不仅让各国有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良好契机,更让全世界人民多了一个相互了解和沟通的平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里彰显的淋漓尽致。

    世界博览会是全世界的人们灵感和思想的展示区。自从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所有国家的工业盛展,世界博览会已达到日益突出,作为盛大活动,为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作为一个重要平台,展示历史经验,交流创新的意念,发扬团队精神,展望未来。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促进国际交流并热爱世界和平。中国赢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靠的是国际社会的支持和信心,对中国改革开放。博览会将会是第一个注册的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这也寄予了全球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所以2010的中国上海世博会将会向世界呈现什么呢?毫无疑问中国人民将会呈现出一个成功,壮观而难忘的展览会。

  2010年世博会是将21世纪的城市生活的潜力完全开发以及城市进展重要阶段的一项盛事。预计在2010年将有50% 的世界人口会居住在城市。未来的城市生活,是全球关注的话题,与世界各国,开发或欠发达国家和人民。城市在作为第一个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在2010博览会将吸引政府和人民,世界各国的关注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其184天,参加各国将全力显示其在新世纪的城市文明程度,充分交流城市发展的经验、传播先进城市发展概念和城市人居环境探索新思路、生活和工作条件。他们将会学习如何创造一个生态社会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计划。

  2010世博会的核心是创新和互动。创新是灵魂,而文化交流也是世博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纪元,2010世博会将致力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差异以及双赢的未来合作,因此在新世纪高度的创新和互动将会是组成这一主旋律的重要音符。

  2010年世博会也是一个宏伟的国际集会。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吸引大约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和7千万国内外的参观者来参加世博会,以确保是史上最盛大的世博会。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全球视野来看世博会,尽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获得各国人民的支持和理解;为了使2010世博会成为全球各地人民的欢乐地大聚会。

  此外,2010世博会使跨文化的对话成为可能。在对世博会总结之前,“上海宣言”会先发行。

  这份宣言,有希望成为世博会历史上的里程碑,会摘录参展国的见解也包含人们对于未来合作发展的想法以及广泛共同的愿望,因此给全球人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关于城市发展的精神遗产。

  中国政府竭力使2010世博会成为一项盛世可延续的传统,替未来打开了新的展望。我们的口号是“在牢记接下来60余年的发展而准备六个月的博览会”我们会将寄希望于继续关注,支持,参与的热爱世界和平的国家。

有没有参观上海世博的感想

8. 求上海世博会观后感

  上海世博会观后感
  多彩的光束、彩球中穿行的旗船、曼妙的喷泉、变幻的音乐和绚烂的焰火……
  4月30日,黄浦江畔,一场分为“中国欢迎你”“欢聚在世博”“世界同欢庆”三个部分的盛大多媒体灯光喷泉焰火表演把159年历史的综合性世博会第一次带到了古老而现代的中国。
  表演伊始,大屏幕上出现了热烈的中国红和“中国欢迎你”的标语,红色的礼花弹飞上夜空,红色光束齐射江面,黄浦江犹如铺上了巨幅红地毯,迎接着来自世界的宾朋。
  举办世博会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梦想,梁启超等曾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渴望自己的祖国“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
  时代的变迁,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开放的中国迎来了凝聚人类璀璨文明的世博会。30日夜晚,每一束灯光,每一簇焰火都放飞着国人的世博梦想。
  蓝色和绿色逐渐成为灯光主色调,明亮、欢快、热情的节奏,让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和谐美好。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在使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困难和挑战。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世博会期间,人们将就城市可持续发展交流经验。
  从卢浦大桥飘来的LED发光球变幻着红、黄、橙三色,顺流而下,绵延不绝。200多艘旗船在三艘快艇的牵引下,与顺流而下的LED发光球在江面上交汇。快艇拖放着焰火,百艘旗船在彩球中穿行。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入场式”。
  “浪漫之水”的构思源于中国经典爱情故事《梁祝》。黄浦江边一组永久性喷泉再现了这段动人的佳话。随着音乐的变化,水的舞蹈变成了水的银幕,大型放映机投射出缤纷的鲜花、万千蝴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倡导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始终是世博大家庭的理想。
  金色焰火从卢浦大桥首先点燃。两岸及江面驳船上腾起五彩缤纷的礼花弹,相互追逐,争奇斗艳。
  银色和紫色焰火率先登场,继而各种缤纷炫目的焰火相继绽放。“笑脸”等造型礼花描绘出开放中国的图景。金色礼花从两岸竞相燃放,在浦江上空相迎对接,形成“手牵手”的特殊造型。
  随着《欢乐颂》的音乐响起,焰火竞相绽放,所有探照灯、激光、喷泉全部加入光与火的缤纷,一时间漫天璀璨,照亮夜空。
  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上海世博会追求的理念,世博局局长助理、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刘文国说,这次开幕式使用的焰火很“低碳”——烟少,声音轻,色彩非常鲜艳。
  另外,本次开幕式2000把嘉宾座椅是用废弃牛奶盒制作的,节目单和手提袋等是用再生纸制作的,低能耗音响和LED大屏也被大量使用。而本次开幕式上所使用的200多艘旗船也将赠送给残疾人运动员做训练使用。
  “中国元素”在整场表演中贯穿始终。“鞭炮、锣鼓、中国红、梁祝,以及寓意着年年有余的‘鱼’的造型使整场演出实现了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对接。”刘文国说。
  开幕式室外灯光焰火喷泉装置表演总导演大卫·阿特金斯说:“这样的一场演出,换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举办,都要至少排练一年半时间,在中国只要半年,甚至更短。这体现了中国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