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青少年教育发展讲话稿

2024-05-04 06:23

1. 关心下一代青少年教育发展讲话稿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意义

1.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意见》下发后,养成教育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2.中小学德育的内在要求

养成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中小学德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基础道德和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使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因此,中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养成教育。正如《意见》中所指出的:“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3.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

可见,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有多么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孩子们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者处世。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好习惯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二)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青少年时期-尤其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所谓教育的“关键期”,也叫关键年龄、最佳年龄、临界期、敏感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半功倍的问题,甚至是终身难以弥补。

国内外近半个世纪的有关研究表明:

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

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2至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

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

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和点数、按要求取物品及说出个数等);

3岁是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期;

3岁至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提琴3岁开始,钢琴5岁开始);

4岁至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3岁至8岁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

4岁以前是形成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岁至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

9岁至10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后果过渡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幼儿阶段是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





二、课题的界定及性质

(一)关于养成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1.关于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关于养成教育的外延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

(二)关于习惯

1.关于习惯的概念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的行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映,所以说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

《美国传统词典》是这样定义“习惯”的:

(1)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            

(2)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

(3)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2.习惯的特征

(1)习惯的后天性;

(2)习惯的稳固性和可变性;

(3)习惯的自动性和下意识性;

(4)习惯的情境性。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1.欧洲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教育上同样有着深刻的论断。他曾俏皮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那么,什么是“所留下”的呢?只要我们稍加思考,不难发现,只有习惯是永远忘不掉的,因为习惯一旦养成就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自动化的行为,而只有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完全可以说:培养习惯才是真正的教育。

培根认为培养良好习惯应该是教育的内在要求。他说:“毫无疑问,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

2.亚洲

日本的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比如,日本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会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坐着等爸爸妈妈把桌子、椅子摆好,端上饭来,即使是4、5岁的小孩儿也知道要搬凳子,帮助爸爸妈妈递递碗筷。

3.中国

我国的教育对儿童习惯的培养则相对欠缺。

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我们很多的孩子在一些日常的细小行为习惯上都不加注意,我国社会经济日渐开放,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而这些根深蒂固的习惯却在影响着我们走向世界的脚步。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孩子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习惯,增强能力。等他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培养习惯,增强能力。好习惯成了自然的行为,能力也就随之增强了。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更是应该把习惯培养放在第一位。





四、课题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一)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好习惯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都必须做的事情,一个人能否成功,能否获得生活的幸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学习能力。而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取决于他从小养成的优良的学习习惯。

1.自觉学习的习惯

如何在尊重不同年龄孩子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呢?不妨尝试如下方法:

1)帮助孩子了解学习

2)激发并保持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

3)让孩子明确学习规范,奠定自觉学习的行为基础

4)教给孩子恰当的学习方法

2.科学用脑的习惯

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大脑在理论上的信息储存量,相当于藏书1000万册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5倍。大脑的潜能,几乎接近于无限。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普遍只开发了大脑的5%,仍有巨大的潜能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

怎样的用脑方法才是科学合理的呢?如何让孩子养成科学用脑的习惯,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

1)不宜长时间地使用大脑

2)宜五官并用、手脑并用地参与学习

3)宜将不同的学习内容错开进行

4)宜充分利用“最佳用脑时间”

5)保持充分的睡眠

6)注意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

7)宜饮食合理,营养充足

8)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9)给孩子以空间和时间

3.勤于思考的习惯

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把散落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质量。养成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对书本知识批判地吸收,可以防止“死读书”,从层次上提高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还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养成明辨善思的思考习惯呢?不妨尝试如下几点建议:

1)引导孩子对思考采取认真的态度

2)小孩子往往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

3)随时给孩子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启发他们进行思考

4)对问题要全面思考

5)善于归纳,举一反三

4.乐于想象的习惯

培养和发展想象力很重要,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科学发展、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我们应该怎样呵护孩子的想象力,并培养孩子善于想象的习惯呢?这里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扩大孩子的知识经验,增加表象储备

2)重视和支持孩子的游戏

3)讲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故事

4)培养孩子绘画、音乐方面的素质

5.善于观察的习惯

善于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是孩子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呢?

1)明确地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2)培养孩子观察的主动性,尽可能让孩子多参加活动

3)观察时注意启发孩子将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

4)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观察自然和观察社会的机会

6.积极创造的习惯

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的创造性。创造性不是天赋决定的,它的获得完全来自后天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的有意识的培养。

怎样培养孩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呢?不妨尝试如下方法:

1)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

2)为孩子提供能够发挥创造性的环境

3)教会孩子学会思考

7.专心学习的习惯

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力,第一步就是要注意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呢?不妨尝试如下建议:

1)保持教室(家中)的气氛安定

2)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3)鼓励孩子做有兴趣和可胜任的工作,并且做完一件以后再开始做另一件,投入的时间逐渐增加

4)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

8.勤于动笔的习惯

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可以获取的各种信息实在太多,然而人脑的记忆功能毕竟有限,如不勤于动笔,看到的、听到的就会如过眼云烟,一段时间过后,很难找回当时的记忆。培养孩子勤于动笔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及丰富生活阅历、积累经验都有极大的影响。

培养孩子勤于动笔的习惯,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尝试:

1)不动笔墨不读书,平时读课外书时,让孩子边读边动笔

2)节假日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

3)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

4)随身携带纸笔,把头脑中闪过的灵感捕捉下来

9.珍惜时间的习惯

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时间,关系到学习的最终效率。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孩子把有限的时间合理地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

合理利用时间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培养:

1)指导孩子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

2)及时调整和修订计划

3)善于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

4)学会挤时间,把空隙的时间利用起来

10.正确书写的习惯

写好中国字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教养。把字写漂亮,可以培养孩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品格。

这里提供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1)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孩子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画、笔顺写准确。

2)提倡并鼓励孩子学习一点书法,不是为了让他去参加书法比赛,而是让他懂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的。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字帖,把字帖挂在教室或孩子的房间里,带孩子去参观书法展览等。

3)检查孩子作业、试卷时,不要只注意内容的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

4)读书、看报时,不只注意欣赏书报文字的内容,还要注意审视字体、书法是否美观,上街时,注意欣赏街市牌匾上漂亮的字。

5)教师、家长要以身示范。生活中,即使写一个留言条,字体也要工整,不能随意。

11.主动预习的习惯、虚心好问的习惯……

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没有一个孩子能在一天之内长大成人,也没有一个孩子能在一天之内学会生活的所有技巧,这样的教育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

1.善于自我保护的习惯

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危险。因此,要让孩子自己建立起安全意识。

2.懂礼貌的习惯

礼貌是拉近自己和他人的一座桥梁,懂礼貌的人容易让别人接受,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3.讲究卫生的习惯

卫生习惯是孩子生活习惯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保持孩子的健康、树立孩子的形象都是必不可少的。儿童应该从小就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4.喜欢运动的习惯

“生命在于运动”。然而现代生活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也许是运动空间的狭小,每天都能锻炼身体的人似乎是减少了,这不能不让人们感到忧虑。为了能负荷得起日后繁重的工作,就必须在年少时期打下一个好的身体基础,所以在小时候,就要使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5.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为了学习,很多父母都不让孩子从事家务劳动,没有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品格。须知,让孩子自己整理床铺、倒垃圾、打扫卫生,既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增加孩子的各种情感体验。事实证明,不做家务劳动、不会劳动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可能会有各种性格上的缺陷。

6.勤俭节约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不懂得珍惜金钱,花钱大手大脚的情况相当严重。出现这种情况,是社会影响的结果,也是家长溺爱的结果。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以后能经得起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能很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各种挑战,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7.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现在有不少学生,由于在生活上由父母“包打天下”,在这种“温室效应”下,儿童因娇宠而任性、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这样的孩子很难成才,甚至连能否长大成人都成问题。

8.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孩子们任意浪费的不良习惯越来越严重。一些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浪费,也不知道什么是爱惜。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我们要从小帮助孩子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三)培养孩子做人方面的好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更重要的是为了孩子成人,从一定意义上说,成人更为重要。做事先做人,而做人先培养习惯。只有在孩子还是儿童的时候培养他们良好的做人的好习惯,孩子将来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

1.关爱他人的习惯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要获得别人的关心帮助,首先要学会关爱他人。中国有这样一句话:“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个懂得关照他人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关照,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也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2.孝敬父母的习惯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和父母的情感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学校里,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学,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3.尊敬老人的习惯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必要让下一代将这种美德继承下去。同时尊敬老人的美德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孩子的品德教养问题。

尊敬老人意味着一种感恩,意味着继承,更体现了一个人的人格。家长和教师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尊敬老人的习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做到关爱老年人。

4.有耐心的习惯

一个人是否有耐性,是他人生和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5.善于合作的习惯

与人合作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目前,由于孩子中独生子女数量大大增加,任性、脾气大、与人合作能力差成为孩子中大多数人心理品质上的弱点。

6.勇于承担责任的习惯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都要承担它的后果,无论好坏。这是我们在教育时一定要着力培养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孩子更要尽职尽责,有条理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否则就会给自己和大家带来麻烦。

7.诚实的习惯

很多发达国家都具备较高的诚信水平。分析世界上一些大企业家成功的因素不难发现,第一个原因就是诚信。市场经济是以诚信为基础的,没有诚信哪有市场。这是最基本的交往的规则。诚信需要从小培养。从小培养孩子诚信的习惯,将给孩子学会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8.自信的习惯

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非凡的人,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关键是他的父母和老师对他有没有信心。信心是能够传递的,只有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有了信心,孩子对自己才会有信心。

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人积极的暗示一旦形成,就如同风帆会助你成功;相反,人消极的心理暗示一旦形成,又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一生的成功。

9.宽容别人的习惯

要教会孩子如何为人处事,首先就要教会孩子理解和宽容。学会理解他人的难处,学会宽容别人的过失,并把这种理解和宽容转化为内在的认知习惯,是儿童爱心形成的认识基础。一个善于体谅他人,对生活保持宽容态度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

10.独立自主的习惯……

为了孩子的未来,让他们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孩子真正成长为一个大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一)纠正孩子学习中的坏习惯

1.厌学、逃学的习惯             4.被动学习的习惯

2.不爱阅读的习惯               5.粗心大意的习惯

3.抵触老师的习惯                  6.偏科的习惯……

(二)纠正孩子生活中的坏习惯

1.乱扔东西的习惯               5.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习惯

2.爱吃手指的习惯               6.沉迷于电视的习惯

3.挑食、偏食的习惯             7.不注意护眼的习惯

4.赖床的习惯                   8.纠正孩子的早恋……

(三)纠正孩子做人的坏习惯

1. 任性妄为的习惯              8. 喜欢说谎的习惯

2. 孤僻离群的习惯  &n
9. 乱发脾气的习惯

3. 不守信用的习惯              10.喜欢打人的习惯

4. 骄傲自大的习惯              11.打断他人说话的习惯

5. 自私自利的习惯              12.嫉妒他人的习惯

6. 怯懦胆小的习惯              13.依赖他人的习惯

7. 顺手牵羊的习惯              14.说粗话的习惯……

关心下一代青少年教育发展讲话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